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歌曲欣赏与演唱: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

2. 舞蹈动作学习:学习与歌曲配套的简单舞蹈动作,如手指画圈、手指画弧线等。

3. 乐器演奏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手拍、击打节拍器等。

4. 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歌曲名称、舞蹈动作等。

- 通过播放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歌曲欣赏与演唱(15分钟):

- 向学生介绍新的歌曲《小星星》。

- 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

-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跟唱歌曲。

3. 舞蹈动作学习(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与歌曲配套的舞蹈动作。

-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舞蹈动作。

4. 乐器演奏体验(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手拍、击打节拍器等简单的乐器演奏方式。

- 让学生自由体验乐器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5. 音乐游戏(10分钟):

- 设计一款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找拍子”游戏。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感知和反应能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向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复习歌曲、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案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歌曲欣赏与演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舞蹈动作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乐器演奏体验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表达方式。音乐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简洁明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注意课堂管理,保持秩序和纪律,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

乐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一年级音乐花城版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歌曲欣赏与演唱: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 2. 舞蹈动作学习:学习与歌曲配套的简单舞蹈动作,如手指画圈、手指画弧线等。 3. 乐器演奏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手拍、击打节拍器等。 4. 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歌曲名称、舞蹈动作等。 - 通过播放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歌曲欣赏与演唱(15分钟): - 向学生介绍新的歌曲《小星星》。 - 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 -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跟唱歌曲。 3. 舞蹈动作学习(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与歌曲配套的舞蹈动作。

-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舞蹈动作。 4. 乐器演奏体验(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手拍、击打节拍器等简单的乐器演奏方式。 - 让学生自由体验乐器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5. 音乐游戏(10分钟): - 设计一款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找拍子”游戏。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感知和反应能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向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复习歌曲、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案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歌曲欣赏与演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舞蹈动作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乐器演奏体验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表达方式。音乐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简洁明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注意课堂管理,保持秩序和纪律,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与反思 拍手谣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与反思拍 手谣 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课拍手谣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随录音或在老师的伴奏下表演歌曲《拍手谣》。 2、能用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各个部位,尝试创编节奏游戏。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拍手谣》,并能创编新的歌词。 2 、并根据歌曲的分句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拍手谣)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兴趣导入:拍手手指律动。 (1)播放歌曲范唱《拍手谣》,学生随音乐拍读节奏。 (2)找一生试着拍一拍刚才的节奏。老师板示:XX X︱XX X︱XX XX︱XX X‖ (3)老师范唱,学生用这个节奏为教师伴奏。要求,利用身体部位,如拍手、拍腿等;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5)随录音进行节奏律动。方法:可以一种方法来一次,也可以跺脚,拍手(第一二乐句);拍桌,拍手(第三第四乐句);拍手,弹舌第五乐句;拍手,拍肩(第六之第九乐句)。 二、歌曲学唱: 1、按歌曲节奏齐读歌词——自己练习(两人一组,进行拍手背读童谣。) 2、听听动动,在老师指导下随音乐做手指律动。 3、将学生分成三之四人一组进行手指律动,增强歌词记忆。 方法:小组合作练习——代表展示——师生评议。(评出最佳律动组加分) 4、带学生随录音进行手指律动,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歌曲旋律。评出小小表演家。 5、随琴哼唱,试着背诵演唱出来。 6、听音涂色。 (1)数乐句,板示乐句数字1,2,3,4,5,6,7,8,9, (2)听老师分句演唱,生在数字上画圆圈涂色。(要求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颜色圈表示)。 (3)老师带领学生涂前四句。后面几句学生自己试着涂色。 (4)自己随琴轻声演唱一遍,验证涂色结果。 (5)出示乐谱,观察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并随琴视唱。 7、师生,生生接龙演唱。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全册教案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第一课童谣新唱 教学内容: ?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学唱《海娃变油娃》 ?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 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 三、欣赏《落雨大》

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 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 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 、131、532、161 三、学唱歌曲《落雨大》 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 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 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 1、听范唱:说说感受。 2、复习2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这首是2拍子吗?有何不同? 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 4、用lu哼唱 5、读词,唱词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铃铛》复习音乐手势 do re mi la 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2、能用“do、mi、sol、la”三个音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重难点:能用“do、mi、sol、la”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并鉴赏不同音乐节奏和音调的变化。 2. 学生能够动听音乐,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 3.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对情绪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花城版音乐教材 2.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资源 3. 提供舞蹈音乐的节拍器或打击乐器 4. 学生座位调整布置 教学流程: 引入: 1. 制造学生对音乐的期待和兴趣。 2. 介绍今天的主题: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内容展示: 1. 通过播放活泼的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拍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例如拍手、摇头等。

2. 通过播放悦耳的古典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意境,并在音乐结束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通过播放欢快的舞曲,引导学生自由舞动身体,欣赏舞蹈与音乐的配合。 概念讲解: 1. 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和音调。 2. 通过节奏器或打击乐器,让学生亲自体验节奏的感觉。 3. 利用简单的乐器(如钢琴、手风琴)演奏不同音调,引导学生理解音调的高低、快慢变化。 巩固练习: 1. 通过选取简单易学的儿歌,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伴奏,展示他们对节奏和音调的理解。 2. 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在老师的指导下编排简单的舞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拓展活动: 1. 组织音乐游戏,如“跳舞止步”、“快慢过河”等,通过不同音乐节奏和速度变化,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动。 2. 邀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或音乐专业学生来给学生演示和介绍不同乐器,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结束: 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学到了什么。 2. 发放音乐小礼物或鼓励奖励,表扬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扩展: 1. 学生可以练习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木琴等,以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技能。 2.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音乐会或音乐剧的录像,拓宽他们对音乐表演的认识。 注意事项: 1. 确保音乐的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听力水平和审美偏好。 2. 学生动作表演和舞蹈安排应简单易学,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体能和协调性。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最新一年级花城版音乐上册教案[1]】 第1课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击掌。 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 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 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3、师生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老师很想认识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谁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

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请几对小伙伴上台表演 四、结束。听音乐出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 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 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各组比赛背歌词。 4、跟随录音唱词两遍。 5、演唱活动:金话筒(话筒对准谁,谁演唱) 师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创作活动。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形式:小组比赛,那组编的动作创作的优美即可奖励。 3、选出最美的动作,由小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边唱边演。 五、表演。 1、自信独唱。 2、集体评议。 六、结束。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曲《翠亨村出了个伟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目标二: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re、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教学目标三:听赏《广东狮子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教学目标四: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析教材内容: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是一首根据广东民歌的风格谱写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人民对伟人孙中山赞颂的喜悦心情。歌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珠江口香山岛翠亨村出了孙中山这个伟人,五洲四海人人称颂,歌曲充满广东民歌的风味,节奏平稳,带有摇荡性。 《落水天》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 ××·节奏型贯穿全曲,旋律由“6 1 2 3”四音组成,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教材设计了两条活动与练习:1、运用上学期学过的节奏乐器为歌曲表演作伴奏,让学生更生动的去表现音乐;2、为了进一步建立“do、re、mi”的相对音高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随《落水天》的音高变化打出相应的“do、re、mi”手号。 《广东狮子锣鼓》是广东过年、过节举行盛大庆典时的鼓乐,民间伴有舞狮活动使节日气氛更浓,更喜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设计了边听音乐边模仿舞狮子的动作这一活动来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继而引出活动:想想、读读、敲敲、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巩固上学期学过的节奏。 教学过程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无论睁着眼睛或是闭着,当你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时候,你的眼睛是什么都看不见的,没有颜色,没有光亮,什么都没有。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四、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五、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和《我有一只小羊羔》 二、认识木鱼 三、学习二拍子的强弱 四、聆听《三只小猪》和《快乐的小熊猫》

一、《三只小猪》是由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 二、管弦乐《愉快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笛子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让他们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二、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并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二、认识木鱼 三、编创与活动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律动。 二、编创与活动。 1、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 2、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现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三、表演《动物说话》 1、听乐曲律动 2、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听录音再自己范唱,让学生来感受。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 3、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来读歌词。 4、听琴轻声学唱 5、师提示:怎么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1、启发学生编创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的图有深有浅,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重有轻,要按着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曲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及反思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及反思 下面是为你带来《凤阳花鼓》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凤阳花鼓》教案教学内容:花城版广东教育出版社音乐第六册第三课多彩的乡音(二)第一课时《凤阳花鼓》。 教学思路:教学分析:《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 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 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鼓、镲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1)师: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生:江苏《茉莉花》;新

疆民歌《哇哈哈》(3)师:旬阳民歌《兰草花》。 师:你们还听过哪些旬阳民歌?生答: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板书:第3课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 (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 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板题:凤阳花鼓)(课件放音乐)老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学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板书:速度较慢二、新授歌曲

花城版音乐新课标教案及反思

花城版音乐新课标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花城版音乐新课标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 理解花城版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2. 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3. 提供教学反思和改进的指导。 教案步骤: 一、教学导入 1. 创造一个音乐氛围,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授 1. 介绍花城版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欣赏。 2. 解释新课标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三、教学活动 1. 设计一系列互动教学活动,包括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制定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音乐经验。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研究。 四、教学评估 1.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估任务,包括听力测试、演奏表演、创作作品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音乐能力。

2. 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反思和改进指导: 1. 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更加巧妙地设计引入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知识讲授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实例,使抽象的音乐概念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3. 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 教师在教学评估环节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评估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以上教案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花城版音乐新课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国旗飘飘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国旗飘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国旗飘飘》的基本内容,并能准确地进行歌曲演唱。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基本知识,培养爱国情怀。 3.培养孩子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其音乐素养,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 1.歌曲《国旗飘飘》的歌词及演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1.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准确度及情感表达。 2.教育学生加强爱国意识及感情教育。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适当讲述一下国旗的起源、含义、设计等知识,让学生 更好地了解国旗,进一步培养其爱国意识和情感。 2. 歌曲学习 1.首先,播放歌曲《国旗飘飘》,让学生跟随歌曲旋律摇头晃脑,感受 乐曲的感染力。 2.然后,教师向学生逐字逐句地讲解歌曲的歌词。在讲解过程中,要注 意让学生准确发音,掌握咬字的技巧,同时配以手势动作,增强记忆。 3.最后,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跟唱歌曲,尽可能地表现歌曲所表达 的情感。 3. 情感教育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答疑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国旗的含义、象征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敬国、尊重国旗的重要性。 4. 总结 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再次跟唱一遍歌曲,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的内容,并在总结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提高课堂互动,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来。 2.讲解歌曲的过程中,注重咬字技巧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发挥音 乐表现力。 3.在讲解国旗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洁、易懂,引导学生加强爱 国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国旗飘飘》的歌词和演唱,更重要的是能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中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含义及象征意义,提高爱国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 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花城版

课题:十个小印第安人 (音乐) 授课班级:一年级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2)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拓宽孩子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模唱1 、 3、5 、三个音,再打手势唱,最后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并能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让学生了解印第安民俗和文化特点、印第安小朋友活泼的性格并能把他们这种性格融入到唱游当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资料了解印第安民族。 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钢琴(电子琴)、VCD 碟片、录音机、头饰、“篝火”(木棒、红丝绸布)、旗帜 3、场景布置:点燃的篝火(中间用木棒搭起三角架,上面铺上红丝绸布,周围堆一些木棒),挂满彩色的旗帜

教学方法:欣赏法练习法和律动两结合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化装成印第安导游姐姐,带领学生随音乐走入课室。 2、音乐结束后,学生戴上头饰坐定。 师:欢迎你们来到印第安民族,我是你们的导游姐姐,今天跟大家共度愉快时光,希望你们能玩得开心。 (二)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印第安人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头饰,还有一场精彩的歌舞晚会呢。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歌舞晚会?(学生反应强烈) (三)提问,了解印第安民族民俗和文化。 师:作为导游,我首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印第安民族有些什么了解呢?(点名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和学生一起了解印第安民俗和文化特点。 师:印第安人特别热情;小朋友活泼、天真;喜欢用一些羽毛做头饰;喜欢用一些漂亮的项链和手环来装饰自己等等。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第13课 歌曲《咏鹅》|花城版

教学反思 《咏鹅》一曲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13课。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这首由唐诗《咏鹅》所创作的歌曲,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在此我说说教完这首古诗歌曲的一点反思。 1、创设情景:在正式上课前我以“开火车”的形式带学生进入课堂。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考虑到的是在新课教学时,开始的组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适当的律动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环节很感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领会情境:这也就是“诗、画”结合的情境教学法。在开课前,我用“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这则谜语让学生来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当学生猜出谜底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鹅”的美丽姿态,激发学生给画配诗的欲望。引导学生读出古诗《咏鹅》,把诗画引入古诗词教学中,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用语言表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配合节奏有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古诗的音乐美。用各种方式感受、体验、熟悉歌曲,通过听赏歌曲《咏鹅》,让学生对优雅、抒情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第2、3环节的设计是利用孩子喜欢猜谜的心理特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猜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出本课的主题《咏鹅》,并通过朗诵和多种方式的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听和熟悉本课音乐。 4、在重点、难点的学习上,我让学生找出了两句“白毛浮绿水”的区别和认识了休止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5、启发想象。这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阶段。我让学生模仿鹅的各种动态,并像鹅一样“游”起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经过前面环节的多遍听,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跟唱时找出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解决,并体验歌曲所描绘的悠闲高贵的鹅,用动作表现出来。 6、知识拓展与创编。在学会歌曲,表演歌曲的一系列活动后,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通过朗诵、打击乐、唱歌、舞蹈的形式把今天学的内容表现出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组织能力表演能力,激发学生表演欲,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一次总结。

2023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2023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2023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进教室。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 发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布谷、布谷、春天来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嘀哩嘀哩》,是一堂音乐活动课,上完之后,竟然得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在以前的课堂中,我一直以为学生是要手把手地让学生自行的去学习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一开始,学生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因为教材上的音乐和课本里的音乐有点不同,学生们唱的乱七八糟,后来跟孩子们讲讲之后,讲清楚了,他们唱的还不错,在比较熟悉了这首歌曲之后,我把他们排成了4支队伍,围成一个圈,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编排动作来表演。 在十分钟之后,开始检查他们的成果,他们表演到的是我意想不到的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有的同学围成一个圈,手拉手地做跳舞起来,有的同学快乐、整齐地拍着手唱着歌,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还把平时的积累运用了上来,还有的同学像小鸟一样欢乐地“展翅飞翔”。 2023花城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象》 2、聆听《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一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精选7篇)

一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精选7篇) 一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第一课童谣新唱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瞧《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得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得生活带有浓郁得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得情怀。 2、观瞧《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得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得掌握,二拍子与三拍子节拍感得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得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得演唱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上学期学习得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 课前准备,课堂上得要求

三、欣赏《落雨大》 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得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 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得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 3、瞧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就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得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得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得朗读。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131、532、161 三、学唱歌曲《落雨大》 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 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得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