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导学案: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导学案: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导学案: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卤代烃

[目标定位]1.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能够根据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分析推测其化学性质,会判断卤代烃的反应类型。3.知道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一溴乙烷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溴乙烷的分子式为C 2H 5Br ,结构简式为CH 3CH 2Br ,官能团为—Br 。

2.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38.4℃,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3.溴乙烷分子的C —Br 键为极性键,容易断裂,溴原子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如溴乙烷与NaOH 溶液共热时,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3CH 2Br +NaOH ――→水△

CH 3CH 2OH +NaBr ,该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NaOH 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同时中和生成的HBr ,平衡右移使反应比较彻底。 4.按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1)溴乙烷与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时,溴乙烷分子中的C —Br 键及相邻C 原子上的C —H 键断裂,生成碳碳双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3CH 2Br +NaOH ――→乙醇△

CH 2===CH 2↑+NaBr +H 2O 。

(2)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

,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注意(1)与—X 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的卤代烃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卤代烃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若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

消去反应可生成两种产物。例如:

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

CH 2===CH —CH 2—CH 3或CH 3—CH===CH —CH 3。 (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有机物中引入三键。例如:CH 3—CH 2—CHCl 2+2NaOH ――→乙醇

△CH 3—C ≡CH ↑+2NaCl +2H 2O 。 (4)多卤代烃水解生成多元醇。例如:

+2NaOH ――→水△

1.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CH 3Cl

C.

答案B 解析卤代烃均能发生水解反应,选项中的四种物质均为卤代烃;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的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C 、D 项中的两物质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均没有相应的氢原子,A 中无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己烷(2)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

+2NaBr +2H 2O 解析由A ――→Cl 2,光照可知,为A 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所以A 为环己烷(),又分子中含有双键,故可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生成B ,反应方程式为+Br 2―→,比较B 与的结构可知,B 应发生消去反应而得到

,化学方程式为+2NaOH ――→乙醇△+2NaBr +2H 2O 。

二卤代烃及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在烃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有以下两种途径:

(1)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

①CH 3CH 3+Cl 2――→光照

CH 3CH 2Cl +HCl ;

③。

(2)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

②CH 2===CH 2+HBr ――→催化剂CH 3—CH 2Br ;

③CH ≡CH +2Br 2―→CHBr 2CHBr 2;

④CH ≡CH +HBr ――→催化剂CH 2===CHBr 。

2.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3.根据分子里所含卤素原子种类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数目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4.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数为液体或固体,卤代烃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5.卤代烃分子中虽然含有卤素原子,但C —X 键在加热时一般不易断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无X -(卤素离子)存在,所以向卤代烃中直接加入AgNO 3溶液,得不到卤化银(AgCl 、AgBr 、AgI)沉淀。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一般是先将其转化成卤素离子,再进行检验。 检验卤代烃R —X 中卤素原子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的目的是加快水解反应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2)加入稀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 ,防止NaOH 与AgNO 3反应干扰实验;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3)生成的AgX 沉淀若为白色,则X 为氯元素;若为淡黄色,则X 为溴元素;若为黄色,则X 为碘元素。

(4)若上述卤代烃R —X 为CH 3CH 2CH 2Br ,请写出检验溴元素的化学方程式:

①CH 3CH 2CH 2Br +NaOH ――→水

CH 3CH 2CH 2OH +NaBr ; ②HNO 3+NaOH===NaNO 3+H 2O ;

③AgNO 3+NaBr===AgBr ↓+NaNO 3。

卤代烃的检验

(1)实验原理

R —X +H 2O ――→NaOH

R —OH +HX HX +NaOH===NaX +H 2O

HNO 3+NaOH===NaNO 3+H 2O

AgNO 3+NaX===AgX ↓+NaNO 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原子(氯、溴、碘)。

(2)实验步骤

????? 若产生白色沉淀,卤素原子为氯原子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卤素原子为溴原子

若产生黄色沉淀,卤素原子为碘原子

3.欲证明某一卤代烃为溴代烃,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甲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NaOH 的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 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乙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冷却后,用硝酸酸化,加入AgNO 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方案可行

B.乙同学的方案可行

C.甲、乙两位同学的方案都有局限性

D.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所涉及的卤代烃的性质一样

答案C

解析甲同学让卤代烃水解,在加热冷却后没有用稀硝酸酸化,由于OH -也会与Ag +

作用生成褐色的Ag 2O ,会掩盖AgBr 的淡黄色,不利于观察现象,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有局限性;乙同学是利用消去反应让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变成离子,但是,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此法也有局限性。

[总结反思]

(1)卤代烃中的卤元素与碳元素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均属于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X -,不能用AgNO 3溶液直接检验卤素的存在。必须转化成X -,方可用AgNO 3溶液来检验。

(2)将卤代烃中的卤素转化为X -,可用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也可用消去反应。

4.某一氯代烷1.85g,与足量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用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87g。

(1)通过计算,写出这种一氯代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一氯代烷与足量NaOH水溶液共热后,不经硝酸酸化就加AgNO3溶液,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硝酸银溶液直接与卤代烃反应来鉴别卤代烷?为什么?

答案(1)

(2)将会产生褐色沉淀

AgNO3+NaOH===AgOH↓+NaNO3、

2AgOH===Ag2O+H2O、

AgNO3+NaCl===AgCl↓+NaNO3

(3)不能,因卤代烃中的卤素均是以卤原子的形式与碳原子结合的,不能与Ag+反应。

解析AgCl的物质的量为2.87g

143.5g·mol-1

=0.02mol,

一氯代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5g

0.02mol=92.5g·mol

-1,

设其分子式为C n H2n+1Cl,则12n+2n+1+35.5=92.5,n=4,该卤代烃为C4H9Cl。

巧记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和产物:无醇(水溶液)则有醇(生成醇),有醇(醇溶液)则无醇(产物中没有醇)。

1.溴乙烷中混有杂质乙醇,除去乙醇的方法是()

A.加热蒸发

B.过滤

C.加水、萃取、分液

D.加苯、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溴乙烷和乙醇的溶解性及分离方法。溴乙烷难溶于水,而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可向混合液中加水进行萃取,然后分液即可除去。

2.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浓H 2SO 4170℃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CH 3CH 2Br ――→Br 2

CH 2BrCH 2Br

C.CH 3CH 2Br ――→NaOH 醇

CH 2===CH 2――→HBr CH 2BrCH 3――→Br 2CH 2BrCH 2Br D.CH 3CH 2Br ――→NaOH 醇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答案D

解析CH 3CH 2Br 和Br 2发生取代反应时不能保证只生成1,2-二溴乙烷,生成物太复杂,不易分离;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原理正确,不存在其他副产物。故选D 。

3.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B.滴入AgNO 3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 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A 、B 选项所加的氯水和AgNO 3溶液不能与溴乙烷反应;D 选项加NaOH 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直接加AgNO 3溶液会生成Ag 2O 沉淀而干扰实验。C 选项用稀硝酸中和过量的碱,再加AgNO 3溶液,如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溴元素。

4.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Br 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后,所得产物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

Br与HBr发生加成反应所得产物中只含一种官能团:—Br。

5.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答案B

解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其结构特点是有β-碳原子(与卤素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而且β-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C中无β-碳原子,A中的β-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A、C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中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得到两种烯烃:CH2===CH—CH2—CH3

或CH3—CH===CH—CH3;B中发生消去反应后只得到

6.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的烃A11.2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CO2和45gH2O,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D中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

(4)E的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4H10

(2)2-甲基-1-氯丙烷和2-甲基-2-氯丙烷(可互换)

(3)是

(4)(答案合理即可)

(5)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6)

+2NaBr

解析(1)88gCO2为2mol,45gH2O为2.5mol,标准状况下的烃A11.2L,即为0.5mol,所以1分子烃A中含碳原子数为4,氢原子数为10,则化学式为C4H10。

(2)C4H10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但从框图上看,A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有两种产物,且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的产物只有一种,则A只能是异丁烷,取代后的产物为2-甲基-1-氯丙烷和2-甲基-2-氯丙烷。(3)B、C发生消去反应后生成2-甲基丙烯,在Br2的CCl4

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再在NaOH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F:

,从而顺利解答第(4)~(6)问。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素原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答案C

解析有的卤代烃是气体,且有的密度比水大,故A错误;有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故B错误;有的卤代烃可以通过加成制得,故D错误。

2.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

A.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B.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C.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D.产物不同,反应类型相同

答案C

解析1-溴丙烷中所断C —H 在2号碳上,C —Br 在1号碳上;2-溴丙烷中所断C —H 在1号碳上,C —Br 在2号碳上。发生的均是消去反应,产物均为丙烯。

3.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

C 4H 10O (甲)―――――→浓H 2SO 4,△或Al 2O 3,△C 4H 8(乙)――――→Br 2溶剂CCl 4

C 4H 8Br 2(丙)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CH 3CH 2CHBrCH 2Br

B.CH 3CH(CH 2Br)2

C.CH 3CHBrCHBrCH 3

D.(CH 3)2CBrCH 2Br

答案B

解析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组成可知,甲到乙的反应为消去反应,乙为烯烃,乙到丙的反应为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产物分子中两个溴原子应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故B 不可能。

4.1-氯丙烷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A ,A 的同分异构体(包括A)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解析1-氯丙烷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丙烯,丙烯与溴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1,2-二溴丙烷有四种同分异构体:1,2-二溴丙烷,1,3-二溴丙烷,1,1-二溴丙烷,2,2-二溴丙烷。

5.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答案B

解析由2-氯丙烷制1,2-丙二醇,需先发生消去反应制得丙烯:

+NaCl +H 2O ,再由丙烯与Br 2加成生成1,2-二溴

丙烷CH 3CHCH 2+Br 2―→,最后由1,2-二溴丙烷水解得到产物1,2-丙二醇:

+2NaBr 。

6.有机物分子CHCH 3CHCl 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⑦不能发生

C.只有⑥不能发生

D.只有②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由于在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该物质有烯烃的典型性质,即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等,同时分子中还存在卤素原子,所以也具有卤代烃的典型性质,易水解、易消去等;卤代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另外卤代烃是一种非电解质,在与水混合过程中也不可能发生电离,所以不可能有卤素离子,也就不可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由上述分析可得所给的反应中只有反应⑥不能发生。

7.为鉴别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

④加入5mL4mol·L-1NaOH溶液⑤加入5mL4mol·L-1HNO3溶液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①④

答案C

解析卤代烃不溶于水,也不能电离出卤离子,所以鉴定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时,可先使卤代烃水解生成相应的卤素离子,再加入HNO3溶液中和NaOH,最后加入AgNO3溶液检验卤素离子。

8.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A.甲B.乙

C.丙

D.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一溴环己烷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能产生Br-,甲不正确;Br2不仅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颜色褪去,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使颜色褪去,乙也不正确;一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醇也会还原酸性KMnO4溶液而使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丙也不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是: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再滴入溴水,如果溴水颜色很快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即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9.有机物A 与NaOH 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 和溶液D 。C 与乙烯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

可反应生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化合物。向溶液D 中先加入稀HNO 3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则A 的结构简式为()

C.CH 3CH 2CH 2Cl

D.

答案C 解析是C 与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将主链上的单、双键互换,即得到,显然2、3号碳超过4价,则由此处断开,可得两种

小分子:CH 3CH ===CH 2和CH 2CH 2,故C 为CH 3CH ===CH 2。而溶液D ―――――→AgNO 3/HNO 3白色沉淀,

说明D 中含Cl -

,则A 中含氯元素;在A 与NaOH 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时碳的骨架结构不变,所以A 可为CH 3CH 2CH 2Cl 或。

10.化合物X 的分子式为C 5H 11Cl ,用NaOH 的醇溶液处理X ,可得分子式为C 5H 10的两种产物Y 、Z ,Y 、Z 经催化加氢后都可得到2甲基丁烷。若将化合物X 用NaOH 的水溶液处理,则所得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 3CH 2CH 2CH 2CH 2OH

答案B

解析化合物X(C 5H 11Cl)用NaOH 的醇溶液处理发生消去反应生成Y 、Z 的过程中,有机物X 的碳架结构不变,而Y 、Z 经催化加氢时,其有机物的碳架结构也未变,由2甲基丁烷的结

构可推知X 的碳架结构为,其连接Cl 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且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从而推知有机物X 的结构简式为

则化合物X 用NaOH 的水溶液处理

可得到

,故选B 。

[能力提升]

11.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多氯代甲烷作为溶剂,其中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工业上分离这些多卤代甲烷的方法是________。

(2)三氟氯溴乙烷(CF 3CHClBr)是一种麻醉剂,写出其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3)聚氯乙烯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工业生产聚氯乙烯的一种工艺路线如下: 乙烯――→Cl 2①1,2-二氯乙烷――→480~530℃②氯乙烯――→聚合聚氯乙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四氯化碳分馏

(2)CF 2BrCHFCl 、CF 2ClCHFBr 、CFClBrCHF 2

(3)H 2C===CH 2+Cl 2―→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解析(1)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若分子中的四个H 原子全部被Cl 原子取代得到CCl 4,还是有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由于这些多卤代甲烷都是分子晶体构成的物质,沸点不同,因此可采取分馏的方法分离。(2)三氟氯溴乙烷(CF 3CHClBr)是一种麻醉剂,其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CF 2BrCHFCl 、CF 2ClCHFBr 、CFClBrCHF 2。(3)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氯乙烷;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H 2C===CH 2+Cl 2―→CH 2ClCH 2Cl 。1,2-二氯乙烷在480~53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氯乙烯CH 2===CHCl ,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氯乙烯。

12.(1)化合物A 可由环戊烷经三步反应合成:

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________;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1)Cl2、光照

(2)氯代环戊烷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加成反应

解析(1)结合流程联想“烃→卤代烃→醇→醛(酮)”,可知反应1的试剂是卤素,条件是光照;反应2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环戊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①),生成氯代环戊烷,再发生消去反应(②)生成环戊烯。环戊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③),生成1,2-二溴环戊烷,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戊二烯。

13.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主要产物),1mol某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molCO2和4molH2O,F可以被氧化为酮类物质。该烃A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下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A的化学式:________,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①是________反应,⑦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8H8

(2)加成酯化(取代)

(3)

(4)

解析1mol烃A完全燃烧得8molCO2和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C8H8,①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从分子B中消去2分子HBr,③是在E中加入2分子Br2。则A为

,B为,E为,

C为,D为,

F为,

H为

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 化学的教学设计小编整理出来了,快来一起看看吧。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 性质。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 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 (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习题(附答案)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二节习题(附答案) 1、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NH4Cl=NH3↑+ HCl↑ 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 CO2=2Na2CO3+O2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A.H2O B.CH4C.SiH4D.NH4+ 3、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4.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5.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是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6、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型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形式上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7.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 8.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中磷原子是sp2 D.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是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还含有π键 10、.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p —s —p —p 11.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3杂化的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原子的价电子数 B.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铵根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D.氨分子中氢原子、氮原子的化合价已饱和,不能再与其它原子或离子成键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练习题

选三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6、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7、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8.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11.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课时练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知识梳理 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键的极性是指共用电子对所处位置与成键原子连线的中点是否重合:一般情况下同种原子之间形成,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 (2)分子的极性是指;可以通过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来判断:极性分子是指,非极性分子是指。 对于AB n型分子:可以根据A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族序数是否相等来判断,相等的是非极性分子, (3)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O3除外),只含极性键的分子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 2.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是指,其强度比化学键。 一般来讲,具有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越高。 3.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是。(2)氢键通常用表示。 (3)氢键可以存在于,也可存在于;形成能使某些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4.物质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1)分子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2)分子结构:含有相同官能团且该官能团在分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物质能够相互溶解。例如,乙醇与 水能互溶;戊醇与水不能互溶,但与己烷能互溶。 (3)氢键: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若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则会增大溶解度。 (4)反应性:溶质若能与溶剂发生反应,则会增大溶解度。 5.手性: 判断方法是:。 6.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一般地,无机含氧酸分子中能够电离成H+的H原子都是与O原子直接相连的(即羟基氢),不与O原子

相连的H原子一般不能电离。 (2)大多数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以写成(HO)m RO n的形式,非羟基氧的个数n越大,酸性越强。 ①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R的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②成酸元素R不同时,非羟基氧数n越大,酸性越强;n相同,酸性相近。 思维导航 【例1】Pt(NH3)2Cl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以下空格内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淡黄色固体:,黄绿色固体: (2)淡黄色固体物质是由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是由 组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3)黄绿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大,原因是。 【解析】可以类比确定甲烷的空间结构的方法来处理。Pt(NH3)2Cl2如果是平面正方形,就有两种不同结构,如果是正四面体,就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1) (2)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3)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黄绿色固体的分子也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黄绿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比淡黄色固体大 【例2】利用相关结构理论,画出平面型分子C2N2和N2F2的空间构型,并确定其极性。 分析:先根据C、N、F原子的最外层单电子数画出它们的电子式: 再确定C和N的杂化形式: C2N2分子中的C采用的是sp杂化,分子是线型结构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 N2F2分子中的N采用的是sp2杂化,分子是平面三角型结构,有如下图A、B两种结构。若为A,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若为B,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例3】含氧酸可表示为:(HO)m RO n,酸的强度与酸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关,n越大其酸性越强。一般情况下 3333 (1)写出两种酸的结构式:、。 (2)亚磷酸是元酸,写出它和过量的NaOH反应的方程式. (3)次磷酸是一种一元酸,化学式为H3PO2,它的结构为:。 【解析】根据酸的相对强弱规律确定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根据成酸元素的价键确定其结构,根据—OH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

第三节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代表物质——溴乙烷 1、基本结构 化学式:C2H5Br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Br 官能团:—Br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无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强碱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第一步:CH3CH2—Br + HO—H → CH3CH2—OH + H—Br 第二步:HBr + NaOH → NaBr + H2O 总反应:CH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2)消去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H2O、HX等)而形成不饱和键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CH3CH2Br + NaOH → CH2=CH2↑+NaBr+H2O 产物验证:因生成物中常混有乙醇蒸汽,需要出去杂质,试剂选用 水,除杂后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如溶液褪色可证明生成物 【习题一】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 (1)写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

其中滴加AgNO3 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上图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 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______(填“有”或“没有”) 【分析】(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检验卤素原子必须中和过量的碱;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根据乙烯的不饱和性,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和乙烯加成反应,溶液褪色,乙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乙醇不能和乙烯反应; 【解答】解:(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和NaBr,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卤代烃水解后,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目的中和碱,否则生成氢氧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取代反应;不合理,没有用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乙烯气体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所以,它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因装置1中用水,目的是防止乙醇和高锰酸钾反应,而溴与乙醇不反应,所以,无须用水;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消去反应,溶液褪色,吸收乙醇,溴水,没有; 【习题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 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 B 2 2 分子中含有 3个σ键和 2 个π键 A. SO.C H C. 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D. 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ClO ----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lO 2、 ClO 3、 ClO 4 () A. ClO4-是 sp3 杂化B. 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 ClO-中 Cl 显 +1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2 V 形的极性分子 A. CS 为空间构型为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 键,可能有π 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2﹣3 杂化 D. HCN、SiF 4和 SO3的中心原子均为 sp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A. CO和 CO2B. NO和 CO C . CH4和 NH3D. OH-和 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 形的是 A. H2S B . SO2 2-C . CO2 D . SO4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 CO2B.CH4C.C2H4D.C2H2 8. HBr 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 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 HBr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 HBr 分子间作用力比HI 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 1 正确,且能用表述 2 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表述1表述2 A在水中,NaCl 的溶解度比I 2的溶解度大NaCl晶体中Cl ﹣与Na+间的作用力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共价键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微粒、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1.共价键的形成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方向性 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特征及应用 (1)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2)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

1(2018·南昌高二月考)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 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 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答案 D 解析一般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C正确;形成共价键时,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则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故B正确;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无关,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故D错误。 二、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 (1)概念: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采取“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σ键。 (2)类型:根据成键电子原子轨道的不同,σ键可分为s-s σ键、s-p σ键、p-p σ键。 ①s-s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均提供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②s-p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分别提供s轨道和p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③p-p σ键:两个成键原子均提供p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3)特征 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I)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 .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 新制Cu(OH)2与乙醛反应 C . 乙醛加氢制乙醇 D . 乙醛制乙酸 2. (2分) (2018高二下·鞍山开学考) 下列反应试剂和条件能增大有机化合物不饱和度的是() A .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B .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 C . 稀硫酸,加热 D . 银氨溶液 3. (2分) (2015高二下·连江期中) 以下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 (2018高二下·吉林开学考)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向稀硫酸与蔗糖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水 浴加热 无银镜产生 蔗糖未发生水 解 B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HNO3酸化呈酸性, 加AgNO3溶液 出现淡黄色沉 淀 溴乙烷发生了 水解 C 向1 mL 1%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 振荡后滴加0.5 mL葡萄糖溶液,加热 未出现红色沉 淀 葡萄糖中不含 有醛基 D 溴乙烷、乙醇及固体NaOH混合加热,产生的气态物 质Y,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Y一定是纯净的 乙烯 A . A B . B C . C D . D 5. (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某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 B.S2- 1s22s22p63s23p4 C.Na+ 1s22s22p6 D.F 1s22s22p5 5.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原子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2 C.+3 D.-1 6.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23p2 →1s22s22p63s23p3 →1s22s22p63s23p64s24p1 8.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C. 1s22s22p63s23p2 、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a-4 ②a-5 ③a+3 ④a+4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D ) 11.下列各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 A.O2-1s22s22p4 B.Ca [Ar]3d2 C.Fe [Ar]3d54s3 D.Si 1s22s22p63s23p2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N2 B .HBr C .NH3 D .H2S 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HF H2O NH3 CH4 B .CH4 NH3 H2O HF H2O HF CH4 NH3 D .HF H2O CH4 NH3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由于乙醇与水间有氢键的存在,水与乙醇能互溶。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都属于取代反应。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化合物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A.丙烯分子中有 6 个σ 键, 1 个π 键 B.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丙烯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C. D . 7.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中正确的() 1.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A.C—F B.C—O C.C—N D.C—C 2.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 A.N a2O2 B.HCHO C.C2 H4 D.H2O2 4.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3. A. C.

D.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 .溴溶于CCl4 C .蔗糖溶于水 D .HCl 溶于水 9.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阿司匹林属于分子晶体 3 C.阿司匹林中C原子只能形成sp3杂化D.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判断A2B 或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 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11.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是sp 2杂化的是() A.PBr3 B .CH4 C .H2O D .BF3 12 .用VSEPR理论预测下列粒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 A.NO3-为平面三角形B.SO2为直线形 C.BeCl 2为V形D.BF3为三角锥形 13.已知A、B 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和性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NaCl与浓H 2SO 4 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 2 SO 4 加热可制HBr B.SiH 4的沸点高于CH 4 ,推测H 3 P的沸点高于NH 3 C.Fe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 ,推测Fe与I 2 反应生成FeI 3 D.CO 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 2 也是直线型分子 2.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NO、NaH、N 2B.SO 2 、NO2+、N3-、OCN- C.CO 32-、NO 3 -、BCl 3 D.SiF 4 、SiO 4 4-、SO 3 2-、PO 4 3-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 2 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O 3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 6 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 4 和S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4.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 4与I 2 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 2 O与I 2 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 4与I 2 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 2 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 4和I 2 都不含氢元素,而H 2 O中含有氢元素 D.CCl 4和I 2 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 2 O是极性分子 5.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 4·2NH 3 ,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 3 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用 强碱处理并没有NH 3 放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 3与NO 3 -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B.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4 C.PtCl 4·2NH 3 的立体构型为正八面体形D.Cl-和NH 3 分子均与中心离子Pt4+配位 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数目为4N A B.1mol SiO 2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2N A C.80g SO 3中,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中,孤电子对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1mol CH 2=CHCHO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7N 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分层练习卤代烃

课时练习(九)卤代烃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有关氟氯代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氟氯代烷是一类含氟和含氯的卤代烃 B.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氟氯代烷大多无色、无臭、无毒 D.在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 B[氟氯代烷无毒,B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沸点逐渐升高 B.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密度逐渐增大 C.等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D.等碳原子数的一卤代烃,卤素的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B[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沸点逐渐升高,A项正确;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密度逐渐减小,B项错误;等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烃,支链越多,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沸点越低,C项正确;等碳原子数的一卤代烃,卤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D项正确。] 3.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溴乙烷难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B.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乙醇 C.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D.通常用乙烷与液溴直接反应来制取溴乙烷 [答案] A 4.下列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混合共热 B.一氯甲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

C.氯苯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混合共热 D.1-碘丁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 [答案] D 5.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①② B[①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碳碳双键被氧化变为2个羧基,产物中含有羧基、溴原子两种官能团,错误; ②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错误; ③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 ,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正确; ④与HBr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 ,只含有溴原子一种官能团,正确。故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是③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 、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σ π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练习)第2章 第3节--卤代烃--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 第三节卤代烃练习题 一、选择题(没有**号,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 B .2CH 3CH 2OH+O 2?→?u C 2CH 3CHO+2H 2 O C .ClCH 2CH=CH 2+NaOH 2H O ? ???→HOCH 2CH=CH 2+NaCl D . 2.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溴乙烷难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B .溴乙烷与NaOH 的水溶液共热可生成乙烯 C .将溴乙烷滴入AgNO 3溶液中,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 .实验室通常用乙烯与溴水反应来制取溴乙烷 3.(2015·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卤代烃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 B .卤代烃的密度都大于1 g·cm - 3 C .CH 3CH 2Br 的沸点比CH 3CH 3的低 D .卤代烃都不溶于水而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4.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 5.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 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 6.(2015·经典习题选萃)有机物C 4H 8Cl 2的同分异构体中只含一个“—CH 3”的有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7.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 个—CH 2—,m 个 ,a 个—CH 3,其余为—Cl ,则—Cl 的个 数为( ) A .2n +3m -a B .n +m +a C .m +2-a D .m +2n +2-a 8.1-氯丙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的产物再与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A ,A 的同分异构体(包括A)共有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课标要求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 一、几类重要烃的代表物比较 1.结构特点 2、化学性质 (1)甲烷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 ①氧化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的颜色为淡蓝色。其燃烧热为890kJ/mol,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CH 4+Cl 2 CH 3Cl+HCl 第二步:CH 3Cl+ Cl 2 CH 2Cl 2+HCl 第三步:CH 2Cl 2+ Cl 2 CHCl 3+HCl 第四步:CHCl 3+Cl 2CCl 4+HCl 甲烷的四种氯代物均难溶于水,常温下,只有CH 3Cl 是气态,其余均为液态,CHCl 3俗称氯仿,CCl 4又叫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2)乙烯 ①与卤素单质X 2加成 CH 2=CH 2+X 2→CH 2X —CH 2X ②与H 2加成 CH 2=CH 2+H 2 催化剂 △ CH 3—CH 3 ③与卤化氢加成 CH 2=CH 2+HX →CH 3—CH 2X ④与水加成 CH 2=CH 2+H 2O ?? →?催化剂CH 3CH 2OH ⑤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被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 ⑥易燃烧 CH 2=CH 2+3O 2??→ ?点燃2CO 2+2H 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⑦加聚反应 二、烷烃、烯烃和炔烃 1.概念及通式 (1)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 +2(n ≥l )。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 (n ≥2)。 (3)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分子通式为:CnH2n -2(n ≥2)。 2.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沸点: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