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师版公开课教案

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师版公开课教案
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师版公开课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2008年11月2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

伟大而深切的母爱,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

2、知识目标——散文的阅读理解,品味散文的语言;

3、能力目标——回忆性散文的片段写作方法:注意内心描写,设想人物内心世界从

而更好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散文的语言,体悟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感悟式和问题研讨式

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内容,提出自主问题。自主问题摘录:

1.作者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2.怎样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

3.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变化?

4.文章最后写道:“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里的“车辙”与“脚印”是不是简单的“车辙”与“脚印”?为什么?

5.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写母亲与地坛景物的作用?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先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天下的母爱都是相同的:无私,伟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史铁生笔下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去理解体会作者在母亲去世之后,所感悟到的母爱。(显示教学目标)

二、文本解读

(一)母亲的付出

1.残废了双腿的“我”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心里苦闷”,“整天”“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

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被命运击昏

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2.面对苦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从文中找出并加以品味,

说出自己感受。

明确:体现于课文第2段,第3段,第8段

板书:第2段送“我”上地坛:无言目送艰难的命运

第3段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坚忍的意志

第8段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毫不张扬的爱

细节、表情、动作

①“不是光会疼爱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疼爱理解,毫不张扬

“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特定的姿势动作毫不张扬

②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母亲久候不归,出去找儿子大海捞针一般,孤独无助,茫然但又执著,这是多么柔软而坚定的信念。)

③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语言

①“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朴实的语言却蕴涵了无限的内容,

作者到许多年以后才渐渐听出其中的滋味,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心理(“我”的设想)

①儿子对母亲心理的设想“当我不在家的时候……终于能找到”——形象地突出了

时间之长和母亲始终在焦虑、空虚和痛苦中煎熬。

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怜天下父母心③她理解儿子,知道有些事要儿子自己想通,但出于母亲的本能,她要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整日整夜活在痛苦、惊恐之中。“我”所承受的,是我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与形色的痛苦。他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

坚忍的意志

“担心”;“自我安慰”;“暗自的祷告”;“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二)儿子的感悟

1.儿子从母亲身上读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