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集合.参考教案.教师版

高中数学讲义集合.参考教案.教师版
高中数学讲义集合.参考教案.教师版

内容 基本要求

集合的含义 会使用符号“∈”或“?”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及子集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板块一:集合的概念

(一)主要知识:

1.集合

①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每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②表示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如{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共同属性表示出来,形式为:P={x ∣P(x)}.

如:}1),({},1{},1{-=-=-=x y y x x y y x y x

图示法:用文氏图表示题中不同的集合。

③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④性质 确定性:A a A a ?∈或必居其一,

互异性:不写{1,1,2,3}而是{1,2,3},集合中元素互不相同, 无序性:{1,2,3}={3,2,1}

2.常用数集

例题精讲

高考要求

集合

复数集C 实数集R 整数集Z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或N +) 有理数集Q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或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①子集:若对任意A x ∈都有B x ∈[或对任意B x ?都有A x ?] 则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C A C B B A ????, ②真子集:若B A ?,且存在A x B x ?∈00,但,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B

A B A ≠?且”] A B ,B C A C

③B A A B B A =???且

④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φ表示 对任何集合A 有A ?φ,若φ≠A 则φ A

注:}{}0{}{φ

φφ≠≠≠a a 5.子集的个数

若},,{21n a a a A Λ=,则A 的子集个数、真子集的个数、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为2n 个,2n -1个和2n -2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 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⑴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⑵集合{}2|1y y x =-与集合(){}

2

,|1x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⑶361

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⑷集合(){}

,|0,,x yx y x y ∈R ≤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A ;⑴错的原因是元素不确定,⑵前者是数集,而后者是点集,种类不同,

361

,0.5242

=-=,有重复的元素,应该是3个元素,⑷本集合还包括坐标轴.

【例2】 直角坐标平面除去两点(1,1)A 、(2,2)B -可用集合表示为( )

A .{}(,)|1,1,2,2x y x y x y ≠≠≠≠

B .1(,)|1x x y y ?≠????≠???或22x y ?≠??

??≠???

C .1(,)|1x x y y ?≠????≠???且22x y ?≠??

??≠-???

D .{}

2222

(,)|[(1)(1)][(2)(2)]0x y x y x y -+--++≠ 【解析】D .

考察点(1,0),显然点(1,0)在除去点A 和B 以外的平面上,但点(1,0)不在A 中,故A 是错误的,另外,此点也不在B 、C 中,所以应选D .

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按集合表示规则知,形如1(,)|1x x y y ??≠??????≠????

?的集合中元素的横

纵坐标均不等于1,即横坐标或纵坐标等于1的点,比如点

(1,0),(1,2),(0,1),(2,1)等都不属于集合1(,)|1x x y y ??≠???

???≠????

?.由此可知,平面上除

去点(1,1)的点的集合不应用集合1(,)|1x x y y ??≠??

????≠?????

表示,应该表示为

{}

2

2

(,)|(1)(1)0x y x y -+-≠.

【例3】 已知集合2

{,,2},{,,}

A a a d a d

B a a q a q =++=,其中0a ≠,且A B =,则q 等于___.

【解析】1

2

-.

由A B =可得2

2a d aq

a d aq

+=??+=? 或 2

2a d aq a d aq

?+=?

+=? ……① ∵0a ≠,由①得:1q =或2

210

q q --= ∵1q ≠,∴1

2

q =-.

【例4】 若集合{}

|6,A x x x =∈N ≤,{|B x x =是非质数},C A B =I ,则C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

【解析】15;{}0,1,2,3,4,5,6A =,{}

0,1,4,6C =,非空子集有4

2115-=.

【例5】 设{|13},{|}A 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析】借助数轴直观图分析可得1a -≤

板块二:集合的运算

(一)主要知识: 1.有关概念

①交集:}

{B x A x x B A ∈∈=且I A B

A B

A B

②并集:}

{B x A x x B A ∈∈=?或 A

B

A

B

A B

③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 表示。

④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A

U C U A

2.常用运算性质及一些重要结论

①A B B A A A A A I I I I ===φφ ②A

B B A A A A A A Y Y Y Y ===φ

③C B A C B A C B A Y Y Y Y Y Y ==)()( C B A C B A C B A I I I I I I ==)()( ④)()()(C A B A C B A I Y I Y I = )()()(C A B A C B A Y I Y I Y = ⑤U A C A A C A U

U ==Y I φ

⑥B

A B B A B A A B A ??=??=Y I ⑦)()()()()()(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U

U U U U U I Y Y I == ⑧)

()()()(B A Card B Card A Card B A Card I Y -+=

(二)主要方法:

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

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

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三)例题分析:

【例6】 已知集合{}{}

22

,1,3,3,21,1A a a B a a a =+-=--+,若{}3A B =-I ,求实数a 的值.

【解析】∵{}

3A B =-I ,∴3B -∈,而213a +≠-, ∴当{}{}33,0,0,1,3,3,1,1a a A B -=-==-=--, 这样{}3,1A B =-I 与{}3A B =-I 矛盾; 当213,1,a a -=-=-符合{}

3A B =-I ∴1a =-.

【例7】 设集合{|(3)()0,R }A x x x a a =--=∈,{|(4)(1)0}

B x x x =--=,求,A B A B U I . 【解析】{3,}A a = {4,1}B =

若3a =,{1,3,4}

AB =U ,A B =?I 若1a =,{1,3,4}AB =U ,{1}A B =I 同理 若4a = ,{1,3,4}AB =U ,{4}A B =I 若1a ≠或3或4,{1,3,4,}

A B a =U ,A B =?I .

【例8】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A

B ?,则A B A =I B .若A B B =U ,则A B ?

C .()()A B A A B I U 苘

D .()()()U U U

A B A B =I U 痧? 【解析】C ;当A B =时,A B A A B ==I U .

【例9】 若U 为全集,下面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⑴若A B =?I ,则()()U

U A B U =U 痧 ⑵若A B U =U ,则()()U U A B =?I 痧 ⑶若A B =?U ,则A B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D ;⑴()()()U U U U

A BA

B U ==?=U I 痧痧; ⑵()()()U U U U

A BA

B U ===?I U 痧痧; ⑶证明:∵()A

A B ?U ,即A ??,而A ??,∴A =?; 同理B =?, ∴A B ==?.

【例10】 已知集合φ

=+==-==N M b x y y x N x y y x M I 且}),({}9),({2

,求实

数b 的取值范围。

【解析】φ

=N M I Θ,∴两点集M 与N 无公共点 点集M 是一个半圆,点集N 是随b 变化的一组平行直线

y x b =+在1l 与2l 外侧(不包括1l ,2l ),满足M N ?=I , 332

b b ∴<->或

板块三:2010集合高考真题分析

题型一:集合基本性质与关系

【例11】 (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1)设集合A={-1,1,3},B={a+2,a 2+4},A ∩B={3},则

实数a =_____ ____.

【答案】1

【解析】考查集合的运算推理。3∈B, a+2=3, a=1.

【例12】 (2010年高考上海市理科14)以集合U={}

a b c d ,,,的子集中选出4个不同的子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U ,φ都要选出;

(2)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A 和B ,必有B A ?或A B ?。那么共有__ __种不同

的选法。

【解析】36

【例13】 (2010年高考天津卷理科9)设集合A ={1,}x xa x R -<∈,B =

{2,}x xb x R ->∈。若A B ?,则实数,a b 必满足

(A )3a b +≤ (B )3a b +≥ (C )3a b -≤ (D )3a b -≥

【解析】答案:D

由题意可得:{}

|11Ax a xa =-<<+,对集合B 有 2x b <-或2x b >+,因为A B ?,所以有21b a -≥-或21b a +≤-,解得3a b -≥或3a b -≤-,即3a b -≥,选D 。

【点评】本小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同学们数形结

合的数学思想。

【例14】 (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1)设集合A={-1,1,3},B={a+2,a 2+4},A ∩B={3},则

实数a =_____ __.

【解析】答案:1

考查集合的运算推理。3∈B, a+2=3, a=1.

题型二:集合的运算

【例15】 (2010

年全国高考宁夏卷1)已知集合

{||2,}A x x R =≤∈},{|4,}

B x x xZ =≤∈,则A B ?= (A)(0,2) (B)[0,2] (C){0,2] (D){0,1,2}

【解析】答案:D 。由已知得{22},{0,1,,16}A x x B =-≤≤=L ,所以{0,1,2}

AB ?=. 【例16】 (2010年高考陕西卷理科1)集合A= {x ∣12

x -≤≤},B ={x ∣x<1},则()R A B

I e= (D ) (A ){x ∣x>1} (B) {x ∣x ≥ 1} (C) {x ∣12x <≤ } (D) {x ∣12

x ≤≤} 【解析】答案:D 。

∵{}{}1,21≥=≤≤-=x x B C x x A R ,∴{}

21)(≤≤=?x x B C A R

.故选D . 【例17】 (2010年高考重庆市理科12)设{0,1,2,3}

U =,2

{|0}A x U x m x =∈+=,若C

{1,2}U

A =,则实数m =________.

【解析】答案:-3。Θ{}1,2U A =l ,∴A={0,3},故m= -3.

题型三:新定义集合

【例18】 (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16)设S 为复数集C 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x,y S ∈,

都有xy ,xy ,x yS +-∈

,则称S 为封闭集。下列命题: ①集合S ={a +bi |(a ,b 为整数,i 为虚数单位)}为封闭集;w_w_w.k*s 5*u.c o*m

②若S 为封闭集,则一定有0S ∈;

③封闭集一定是无限集;

④若S 为封闭集,则满足S T C ??的任意集合T 也是封闭集. w_w w. k#s5_u.c o*m

其中真命题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解析:直接验证可知①正确.当S 为封闭集时,因为x -y ∈S ,取x =y ,得0∈S ,

②正确对于集合S ={0},显然满足素有条件,但S 是有限集,③错误。取S ={0},

T ={0,1},满足S T C ??,但由于0-1=-1?T ,故T 不是封闭集,④错误

答案:①②

【例19】 (2010年高考北京市理科20)(本小题共13分)

已知集合121{|(,,),{0,1},1,2,,}(2)n n S X X x x x xi n n ==∈=≥…,…对于12(,,,)n A a a a =…,12(,,,)n n Bb b b S =∈…,定义A 与B 的差为 1122(||,||,||);n n A B a b a ba b -=---… 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1

1

1

(,)||i dA B a b -=

-∑

(Ⅰ)证明:,,,n n A B C S A B S ?∈-∈有,且(,)(,)d A C B C d A B --=; (Ⅱ)证明:,,,(,),(,),(,)n A B C S d A B d A C d B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Ⅲ) 设P n S ?,P 中有m(m ≥2)个元素,记P 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d

(P).

证明:d

(P )≤

2(1)

m n

m -.

【解析】(I )设12(,,...,)n A a a a =,12(,,...,)n B b b b =,12(,,...,)n

C cc c =n S ∈ 因为i a ,{}0,1i b ∈,所以{}0,1i i a b -∈

,(1,2,...,)i n =www.@ks@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05804.html,

从而1122(||,||,...,||)n n n A B a b a b a b S -=---∈ 又1

(,)|||||

|n

i i i i i d A C B C ac bc =--=---∑

由题意知i a ,b ,c {}0,1∈(1,2,...,)i n =. 当0i c =时,|||||||||i i i i i i

a c

b

c a b ---=-; 当1i c =时,|||||||(1)(1)|||i i i i i i i i a c b c a b a b ---=---=-

所以1

(,)||

(,)n

i i i d A C B C ab d A B =--=-=∑

(II)设12(,,...,)n A a a a =,12(,,...,)n B b b b =,12(,,...,)n

C cc c =n S ∈ (,)dA B k =,(,)dA C l =,(,)dB C h

=.

记(0,0,...,0)n

O S =∈,由(I )可知 (,)(,)(,)d A B d A A B A d O B A k =--=-= (,)(,)(,)d A C d A A C A d O C A l =--=-= (,)(,)d B C d B A C A h

=--= 所以||(1,2,...,)i i bai n -=中1的个数为k ,||

(1,2,...,)i i c ai n -=的1的 个数为l 。

设t 是使||||

1i i i i b a c a -=-=成立的i 的个数,则2h l k t =+- 由此可知,,,k l h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

即(,)d A B ,(,)d AC ,(,)d B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III )2,1

()(,)A

B P m dP dA B

C ∈=

∑,其中,(,)A B P d A B ∈∑表示P 中所有两个元素间距离的总和,www.@ks@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05804.html,

设P 种所有元素的第i 个位置的数字中共有t 个1,i m t -个0 则

,(,)A B P

d A B ∈∑=1

()n

i

i

i t m t =-∑

由于t ()i m t -2(1,2,...,)4

m

i n ≤= 所以,(,)A B P

d A B ∈∑2

4n m

从而2

22,1()(,)42(1)A B P m m

n m m n

d P d A B C C m ∈=≤=

-∑

【例20】 已知{}12345Aa aa aa =,,,,,{}22222

12345Baa aa a =,,,,,(12345)i

a i ∈=N ,,,,. 设12345a a a a a <<<<,且{}14A B a a =I ,,1410a a +=

,又A B U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224.

求⑴1a ,4a ;⑵222

235235

aaaa a a +++++. 【解析】 ⑴由已知可得22222

12345

a a a a a ≤≤≤≤,且{}14A B a a =I ,,∴211a a =,则10a =或11a =

若10a =,则410a =,又集合B 中必存在某个数的平方为10,即A

这与(12345)i a i ∈=N ,,,,矛盾,因此有11a =,∴49a = ⑵由{}14

A B a a =I ,可知A B U 中必然只有8个元素,若22222123451234522410234a a a a a a a a a a +++++++++=+=,且22

1482a a +=, ∴222

235235

2341082142a a a a a a +++++=--=

【变式】 ⑶5a ;⑷A .

【解析】 ⑶由49a =,且45a a <,可知510a =或511a =且2

55142a a +<

若511a =,则255132a a +=,则22

2233

14213210a a a a +++=-= 又229a =或239a =,则必有23a =或33a =,有931210+=>,矛盾∴511a =不符合题意

若510a =,255110a a +=,则222233

14211032a a a a +++=-= 又229a =或239a =,则23a =或33a =,则有22220a a +=或23320a a +=

解得:24a =或34a =,∵34<,∴23a =,34a = ∴11a =,23a =,34a =,49a =,510a = ⑷{}

134910A =,,,,

【例21】 (2009年北京) 已知数集{}12n a a a =L ,,,()1212n

a a a n <<

a a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⑴分别判断数集{}134,,与{}1236,,,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 ⑵证明:11a =,且

12111

12n

n n

a a a a a a a ---+++=+++L L . 【解析】 ⑴由于34?与

4

3

均不属于数集{}134,,,所以该数集不具有性质P . 由于12?,13?,16?,23?,62,63,11,22,33,6

6

都属于数集{}

1236,,,,所以该数集具有性质P .

⑵因为{}12n

Aa a a =L ,,,具有性质P ,所以n n a a 与n n

a

a

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由于121n a a a <<,故n n a a A ?.

从而1n n

a

A a =∈,故11a =.

因为121n a a a =<<,故()23k n a

aA k n ?=L ,,,. 由A 具有性质P 可知

()123n

k

a A k n a ∈=L ,,,,. 又因为121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

所以

121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 从而121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 故12111

12n

n n

a a a a a a a ---+++=+++L L .

习题1. ⑴由2a ,2a -,4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 ).

A .1

B .2-

C .6

D .2

⑵(2009年山东卷)

集合{}02A a =,,,{}2

1B a =,,

若{}012416A B =U ,,,,,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解析】 ⑴当1a =时,22a a =-矛盾,当2a =-时,2

24

a a =-=矛盾, 当2a =时,24a =,矛盾 故选C ⑵答案:D

习题2. 已知非空集合A 满足:①{}1234A ?,,,;②若a A ∈,则5a A -∈,符合上述要求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解析】 答案:3个

习题3. 已知集合{}1,3,21A m =--,集合{}2

3,B m =.若B A ?,求实数m .

【解析】 由已知22

212101m m m m m =-?-+=?=

习题4. (2007福建)

已知集合{}A xx a =<,{}12B x x =<<,且()A B =R

R U e,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

B .1a <

C .2a ≥

D .2a >

【解析】 答案:C .{|1B xx =R

≤e或2}x ≥,因为()A B =R R U e,所以2a ≥.

习题5. 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 y x y x A y B ==+∈∈e ,设集合{0,1},{2,3}A B ==,则集合

A B e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6 C .12 D .18 【解析】 ⑴当0x =时,无论y 为何值,都有0z =

⑵当1,2x y =

=时,由题意6z =

⑶当1,3

x y ==时,由题意12z = 故集合A B =e {0,6,12},元素之和为6

1218+=,故选D 家庭作业

习题6. 已知{}{}

222

40,2(1)10

A x x x

B x xa x a =+==+++-=,其中R a ∈,如果A B B

=I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化简得{}0,4A =-,∵A

B B =I ,∴B A ?. ⑴当B =?时,22

4(1)4(1)0a a ?=+--<

,解得1a <-; ⑵当{}0B =或{}4-时,即B A ü时,224(1)4(1)0a a ?=+--=

,解得1a =-, 此时{}0B =,满足B A ?;

⑶当{}0,4B =-时,2224(1)4(1)0

2(1)4

10a a a a ??=+-->?

-+=-??-=?

,解得1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a a =或}1a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考纲考点剖析】 考 点 考纲内容 5年统计 分析预测 1.集合间的 基本关系 1.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及其关系。 2.理解全集、空集、子集的含义, 及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1.集合交、并、补的运算是考查的热点;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很少涉及; 3.题型:选择题 4.备考重点: (1) 集合的交并补的混合运算; (2) 以其他知识为载体考查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2.集合的基 本运算 1.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 2.理解补集的含义,且会求补集。 【知识清单】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 集 正整数 集 整数集 有理数 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或 N + 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包含于集合 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 3.集合的运算 (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 名称 交集 并集 补集 数学 语言 A∩B={x|x ∈A,且x ∈B} A ∪B={x|x ∈A,或x ∈B} C U A={x|x ∈ U,且x ?A} 图形 语言 (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 A A A =I , A ?=?I , A B B A =I I , A A A =U , A A ?=U , A B B A =U U . (C A)A U U C =,U C U =?,U C U ?=. A B A A B =??I , A B A B A =??U ,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1 集合的概念 【1-1】【全国卷II 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 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课堂探究: 一、引入课题 大家对“集合”这个词陌生吗? 初中时学过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2.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5.重要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随堂练习 ∈或填空. 用符号? (1) 3.14__Q;(2)π__Q;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1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明确集合元素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 点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 点 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教 具

教学要点:1、集合的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元素的特性4、集合的分类5、常用数集符号 特别关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知识链接:初中代数几何对“集合”的提法以及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定义精华作业: 教材第5页B组第1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一位教授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女儿,一天教授问放学回家的女儿:“今天在学校学什么了?”女儿说:“集合”。教授问:“怎么讲得集合啊?”女儿回答:“老师班里所有的男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男生就构成了一个集合,老师又让班里所有地女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女生构成一个集合。”于是,教授问:“那所有的土豆能构成一个集合么?”女儿想了想说:“如果土豆能够站起来的话,就可以构成集合。”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所有的土豆是否构成一个集合。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二、复习引入 师:在初中代数、几何中曾涉及“集合”的提法,有谁知道么?都是哪些?生: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几何中“圆”的描述。 三、概念形成 师:请大家看几个例子(构成集合)有什么特点? (1)“小于10”的正整数1,2, (9) (2)所有平行四边形; (3)满足3x>x+2的全体实数; (4)我校高一所有学生.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得出集合的要点:确定的,不同的对象。也可能得不出,此时教师总结。 师:根据集合的要点,我们来归纳一下集合的定义。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2、集合的元素:

新高中数学《集合》专项测试 (1145)

高中数学《集合》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A)3 (B)4 (C)5 (D)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 2.设集合{|1A x =-≤x ≤2},B={x |0≤x ≤4},则A ∩B=A (A)[0,2] (B)[1,2] (C)[0,4] (D)[1,4](2006年高考浙江理) 3.设集合{1,2}A =,则满足{1,2,3}A B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A)1 (B)3 (C)4 (D)8(2006辽宁理) 4.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 A.{x |x <-2} B.{x |x >3} C.{x |-1<x <2} D.{x |2<x <3}(2004全国Ⅱ1) 5.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 ︱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 A .5 B .4 C .3 D .2(2012江西理) C 6.设集合A={x|1<x <4},集合B ={x|2x -2x-3≤0}, 则A ∩(C R B )= A .(1,4) B .(3,4) C.(1,3) D .(1,2)∪(3,4)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实数集R ,则a 、b 、c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 a >0,b 2―4ac >0 (B ) a >0,b 2 ―4ac <0 (C ) a <0,b 2―4ac >0 (D ) a <0,b 2―4ac <0 二、填空题 8.已知全集U ={1,2,3,4,5,6,7,8,9,10},集合{}321,,a a a A =,则满足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3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1,1}M =-,{1,1,3}N =-,2{10}P x x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 、集从集P 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 中元素3与集M 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 中元素与集N 有何关系.集M 中元素与集P 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 和集合N ;(口答) 2.集合P ;(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 中元素有-1,1;集N 中元素有-1,1,3;集P 中元素有-1,1.(口答) 5.1M -∈,1M ∈,1N -∈,1N ∈,3N ∈,1P -∈,1P ∈,3.M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 的元素.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 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 与集N ;集M 与集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B A B x A x ?∈?∈,则若任意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 性质:①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 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 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 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 例:{}{}1,11,1-=-,可见,集合B A =,是指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 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 ,B . 【提问】 (1) 写出数集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高中集合教学计划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 {Φ,}0{,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 ⑸血压很高的人;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一.集合基本概念及运算 1.集合{}1,2,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5 B .6 C .7 D .8 2.已知{}{}1,2,3,2,4A B ==,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A B -= A. {}1,2,3 B. {}2,4 C. {}1,3 D. {}2 3.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 那么集合N M ?为 ( ) A. 3,1x y ==- B. {}(,)|31x y x y ==-或 C. (3,1)- D. {(3,1)}- 4.已知集合2{|2,}M y y x x ==-+∈R ,集合}{|2,02x N y y x ==≤≤,则 ()M N =R e( ) A .[]1,2 B .(]2,4 C .[)1,2 D .[)2,4 5.已知{}{}222,21x A y y x x B y y ==-++==-,则A B = _________。 6、已知R x ∈ ,集合{}{}11231322+--=+-=x ,x ,x B ,x ,x ,A 如果{}3A ?B =-,求x 的值和集合A?B . 7. 已知{}23,(5,)A x a x a B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 8.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9.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 2|(1)0B x x m x m =+++=; 若A B ?,求m 的值。 10.已知集合{}{}{}|28,|16,|A x x B x x C x x a =≤≤=<<=>,U R =. (I)求A B , U C A B ;(II)若A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写法: (1){0}∈{1,2,3};(2)??{0};(3){0,1,2}?{1,2,0};(4)0∈? 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A.1B.2C.3D.4 2.已知集合M={a|a=+,k∈Z},N={a|a=+,k∈Z},则() A.M=N B.M?N C.N?M D.M∩N=? 3.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2?{x|x≤10}B.{2}?{x|x≤10}

C.?∈{x|x≤10}D.??{x|x≤10} 4.下列各式:①1∈{0,1,2};②??{0,1,2};③{1}∈{0,1,2004};④{0,1,2}?{0,1,2};⑤{0,1,2}={2,0,1},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5.设A、B是两个集合,对于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x0∈A,使x0∈B B.B?A一定不成立 C.B不可能为空集D.x0∈A是x0∈B的充分条件 6.设U为全集,集合M、N?U,若M∪N=N,则() A.?U M?(?U N)B.M?(?U N)C.(?U M)?(?U N)D.M?(?U N) 7.设集合A={(x,y)|-=1},B={(x,y)|y=},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A.8B.4C.2D.1 8.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的子集个数是() A.5B.8C.16D.32 9.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0}B.{x|x>8,且x<5} C.{x∈N|x2-1=0}D.{x|x>4} 10.已知集合A={x|<-1},B={x|-1<x<0},则() A.A B B.B A C.A=B D.A∩B=? 11.已知集合A={1,2,3},则B={x-y|x∈A,y∈A}中的元素个数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

1.1集合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 命题角度1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全国Ⅰ·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答案 D 解析由条件知,当n=2时,3n+2=8,当n=4时,3n+2=14.所以A∩B={8,14}.故选D. 2.(全国Ⅰ·1)已知集合A={x|x2-x-2<0},B={x|-10},N=,则() A.M?N B.N?M C.M=N D.M∪N=R 答案 C 解析集合M={x|x2-x>0}={x|x>1或x<0},N=,两个集合相等.故选C. 3.(山东济宁一模)已知集合A={x∈Z|x2+3x<0},则满足条件B?A的集合B的个数为() A.2 B.3 C.4 D.8 答案 C 解析由集合A={x∈Z|x2+3x<0}={-1,-2},由B?A,所以集合B的个数为22=4,故选C. 4.(2018河北衡水中学七调)设集合A={x||x|<2},B={x|x>a},全集U=R,若A?(?U B),则有() A.a=0 B.a≤2 C.a≥2 D.a<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 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 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 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 Ⅰ)情景设置: 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 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 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 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 为……(板书) 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 母a、b、c……(或x1、x2、x3……)表示 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 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 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 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然后请同学们分别阅读课本P5和P40上相关的内容。 ⑤在数学里使用最多的集合当然是数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上与数集有 关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各用什么专用字母来表示?你 能分别说出各数集中的几个元素吗?(板书N、Z、Q、R、N*(或N+)) 注意:数0是自然数集中的元素。这与同学们脑子里原来的自然数就是 1、2、3、4……的概念有所不同 同学们完成课本P5练习第2大题。

高中数学专项训练(集合真题版本)

2019年专项训练 (集合真题版本)(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85分) 1.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 A. B. C. D. 2.已知集合A={1,2,3},B={x|x2<9},则A∩B=() A. 0,1,2, B. 0,1, C. 2, D. 3.已知集合A={1,2,3},B={x|(x+1)(x-2)<0,x∈Z},则A∪B等于() A. B. C. 1,2, D. 0,1,2, 4.已知集合A={x|x<1},B={x|3x<1},则() A. B. C. D. 5.设集合A={0,2,4,6,8,10},B={4,8},则?A B=() A. B. C. 6, D. 4,6,8, 6.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1},则B=() A. B. C. D. 7.设集合S={x|(x-2)(x-3)≥0},T={x|x>0},则S∩T=() A. B. C. D. 8.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U P) ∪Q=() A. B. C. 2,4, D. 2,3,4, 9.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A. B. C. D. 10.设函数的定义域为A,函数的定义域为B,则 A. B. C. D. 11.设集合U={1,2,3,4,5,6},A={1,3,5},B={3,4,5},则?U(A∪B)= () A. B. C. 3,4, D. 2,4, 12.已知集合A={x|2<x<4},B={x|x<3或x>5},则A∩B=() A. B. 或 C. D. 或 13.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