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水资源研究》第25卷第2期(总第91期)2004年6月-------------------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刘予伟金栋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全面阐述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得和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评价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包括一般沿江、沿湖、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两类。就长江流域而言,前者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和江苏、浙江沿海平原。后者有成都盆地、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地下水评价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一般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 g/L的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以现状条件为评价基础,以水均衡法为主评价出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

1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含水层参数是定量描述含水层物理特性的指标或系数,是评价含水层的主要依据。在计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时都要根据准确的参数来计算。主要参数有: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潜水蒸发系数 (c)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β) 和水稻田渗漏率 (φ) 等。

现将上述几种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分述如下。

1.1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给水度 (μ) 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相应体积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大于零而小于1的数值。可通过简易测筒或地中渗透仪试验、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剖面含水率测量和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

1.1.1 简易测筒和地中渗透仪法

用一个金属圆筒,将被测给水度的原状土(即保持天然结构的土层)装入筒内,使土层充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在上部加盖,但不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筒的下部留有排水孔,在重力作用下,筒中的水会自由地从排水孔中流出,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水体积和筒内土体积之比即为给水度。此种测筒,制作和操作都甚简便,曾在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中广为使用。 另一种类似于测筒的是地中渗透仪,图1(略)是地中渗透仪的示意图。利用潜水位控制,可将左边测筒内土体积饱和到任意位置,然后将连通管控制进水,测量由连通管自由流出水的体积,使之与其土体体积相比,即得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虽造价较高,但由于它可进行多项参数的观测试验,故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区有多处此种实验装置。

1.1.2 包气带剖面含水率法

设有一均质土层,其颗粒组成较粗,颗粒之间的孔隙排水滞后作用时间短,假设在无蒸发的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值为 ΔH 。在水位变化前后分别测定水层剖面的土壤面含水率曲线如图2;图中横座标代表土壤含水率,纵座标代表埋深,纵横座标所夹的面积即代表含水量(以mm 计)。

由于是均质土,无土壤水蒸发,又不考虑滞后作用,因此在水位变化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剖面线应是平行的,即 AB 平行 CD ,W r 值是田间持水率, W n 是饱和含水率。A ′AB ′B 间C ′CD ′D 形状完全一样,面积相等。即水量相等。因此,不难得出 ABDC 的

面积等于 BDFE 。根据实测资料作出图2后,在图上便可量出 ABCD 的面积即含水量(以 mm 计),设其含水量为 H ABCD ,则有给水度:

?H =?H =ABCD

BDFE

H H μ (1)

由上述可知,本方法原理十分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困难,因为自然界非常复 杂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经过适当处理求得满意结果。

1.1.3 回归分析法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潜水或浅层地下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收入与支出量的差值、水量变化反映在水位变幅上。

收入:

降水入渗补给量=入渗系数×降水量×面积=αPF

侧向径流补给量=渗透系数×水力坡降×时段长×横断面=K 1I 1A 1Δt

支出:

人工开采量=区域开采地下水体积=V 开

潜水蒸发量=给水度×地下水位降深×面积=μΔHF

侧向径流排泄量=渗透系数×水力坡降×横断面×时段长=K 2I 2A 2Δt

故有:水量变化=收入-支出

μΔHF=αPF+K 1I 1A 1Δt- V 开-μΔHF-K 2I 2A 2Δt (2)

式中 μ为区域地下水变幅带平均给水度; ΔH 为 Δt 时段内,区域平均地下水变幅; F 为计算区域面积; α为降水入渗系数; P 为 Δt 时段内区域平均降水量; K 1、K 2为入流断面和出流断面的渗透系数; A 1、A 2为入流和出流断面面积; I 1、I 2为 Δt 时段内,入流和出流断面平均水力坡降; Δt 为计算时段长; V 开为 F 区域内在 Δt 时段中地下水开采体积; Δh 为 Δt 时段内潜水蒸发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值。 将式(2)除以( μF )得:

))(1)(2111

μμμμαK h F V F t I A K P -?--?+=?H 开 (3) 令:μμμ

μ2413211

K K =?=?=??

=? 又令:F V h F t I A h F t I A h 开开出入=?=?=,,2211

将上述各式代入式(3)得:

h h h h P H ?-?-?+?-?=?出入开4321 (4)

式中 开h 称为开采模数, 入h 、出h 分别为地下水流进流出的单位渗透模数,都以mm 计。

各变量 ΔH 、P 、入开h h 、出h 、Δh 之间为相关关系,故可将此式视为多元回归方程:

04321?+?-?-?+?-?=?h h h h P H 出入开 (5)

式中 a 0为常数项; a 1、a 2、a 3、a 4为待定回归系数,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利用 a 1、a 2、a 3、a 4与 μ、α、K 1、K 2 的关系式,就可获得 α、μ、K 1、K 2了。

在具体计算中,如果知道某些因素影响小可以忽略时,则计算工作大为简化。如地下径流微弱时, h 入和h 出可略而不计,则上式变为:

021?+?-?=?+?H 开h P h (6)

由于 Δh 系数为1,故可移至左端,这样式(5)成为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了。 当埋深较大时,潜水蒸发可略而不计,则式(6)为:

021?+?-?=?H 开h P (7)

当时段内无降水、地下径流微弱、地下水埋深大,无潜水蒸发时,回归方程为:

02?+-?=?H 开h (8)

式(8)成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但必须注意的是开采量一项是不能缺少的,有了开采项,才能算得 21

?=μ 。

由此也可了解到通过抽水可以求得给水度 μ 值。

推求给水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坑测法、入渗差值法、潜水位增幅法、优选法等。 由于参数给水度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极其重要,它的精度直接影响资源估算的数量,所以水文地质工作者投入试验研究的时间也是很多的,取得很多成果,根据淮委的研究,现在应用的给水度 μ 是地下水变幅带的平均给水度,实际上给水度是随地下水埋深而变的,在埋深0.2 m 以内为最大值。大于1.0 m 基本稳定不变。如图3所示。我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时,全国各流域对各种岩性的给水度进行大量试验研究,经综合归纳后的给水度如表1。(略)

1.2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系统管理中常用的重要参数,是地区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入渗系数选用是否准确合理对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 (P r ) 与降水总量(P)的比值,即:

P h P P r /)(/???==?μ (9)

式中

α 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P r 为时段降水入渗补给量,(mm);

P 为时段降水总量,(mm);

Δh 为时段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升幅,(mm);

μ(Δ) 为随埋深(Δ)而变的地下水位变幅带含水层的变给水度。

影响α值的因素很多:时段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分布、地下水埋深、时段初包气带含水量大小,土壤类别、结构、地表植被等。因此,

α 值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但对某一特定地区,由于土壤岩性和气候条件变化不大。影响 α 值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地下水埋深和时段初包气带含水量大小。

α 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法和含水层参数率 定模型法等。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是建立在地下水长观资料基础上的,对资料要求较高,一 般难以应用。小型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代表性不尽人意,一般只作验证性试验。目前确定 α 值的主要方法还是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等法。兹分述如下:

1.2.1 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

根据长观井的地下水动态资料,用如下的水均衡公式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FP P

Q Q Q ?H ±--=?μ側河开 (10)

式中 α 为时段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Q 开为地下水开采量; Q 河为河道渗漏补给量;Q 側为侧向补给量;μ 为给水度; ΔH 为时段地下水位升幅; F 为流域面积; P 为时段降水总量。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见给水度分析确定部分)可以求降水入渗系数。

当流域内无开采、无灌溉、无侧向补给、无河道渗漏时,仅根据地下水位的升幅及给水度数据,便可计算出降水入渗系数 α 。

1.2.2 补偿疏干法

在开采条件下,在雨季所得到的补给量除满足当时开采外,并用以补偿地下水储存量,因之,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其计算式为:

V 补=V 开-V 河-V 側+μΔHF

V 年=∑V 补

α年=V 年/FP 年

式中V 补为时段降水入渗补给量;

V 年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

V 河为时段河道渗漏补给量;

V 側为时段侧向补给量;

ΔH 为时段地下水位升幅;

F 为流域面积。

1.2.3 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推求

据邵正介绍,选择岩溶区内枯季断流的泉,并确定其泉域(面积),并查清泉域内的厚度较大的由粘土亚粘土覆盖的非岩溶区面积。待雨季来临时,泉水涌流,在测定泉域内平均降雨量外,还要测出泉的涌水量及泉域内人畜饮水、灌溉水量消耗、可算出降水入渗系数。

例如:山东东平县中套泉,泉域面积11.875 km\+2.泉域北部有洪坡积粘土和亚粘土覆盖厚度达4 m 以上的非岩溶区。1983年5月至7月29日,泉水断流。7月27日及29日分别降雨 53.1 、148.5 mm 。7月30日泉水开始外流。至1984年4月17日止,泉域总降水

量471.5 mm 。测得泉水溢出量为48.62万m 3。在此期间,调查到引用泉水灌溉及人畜饮用共

耗水42.11万m 3,因此泉水总溢出量为90.73万m 3。由此计算得:

16.010

875.11471.01073.9064

=???=? 覆盖土层厚度大于4 m 的面积2.7 km 2(根据当地土层确定 α′=0.13),则张夏灰岩区α

值如下:

17.010)7.2875.11(471.013

.0107.2471.090730066=?-????-=?

1.2.4 降水入渗系数的修正

降水入渗系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某时段的 α次值,几乎没有实用价值,所以一般仅采用其均值 ? 。为了消除影响因素时间上的变化,提高计算精度可作如下处理:

P P P

P r ??= (11)

式中 Pr 为时段内降水入渗补给量,(mm); P 为时段内总降水量,(mm); P 为时段内多年平均总降水量,(mm);?为时段内多年平均 α 值。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成果比较符合实际,从理论上讲也是有根据的,如某一时段内降水量大,相应的补给条件好,补给量也大。反之,则土壤水消退快,补给地下水少。如在淮北地区,一场 P =20~30 mm 的降水,在平水年或一般干旱年,对地下水都有一定的补给,而在偏旱的年份或旱季,对地下水没有补给。

1.2.5 降水入渗补给与有关因素的规律分析

降水入渗系数与地下水埋深、时段降水总量、前期土壤含水量、岩性、植被等都有影响。分别叙述如下:

(1) 降水入渗补给与地下水埋深关系。从降雨入渗地面到补给地下水的过程中,入渗水量沿程变化取决于包气带两个条件:① 包气带土壤对入渗水量的可容纳库容。入渗补给量填满该库容,剩余的降雨量不能再入渗。因此包气带库容是降雨入渗补给量的一个极限值。地下水埋深越大,库容也越大,这种关系可用 V (库容)~Δ(地下水埋深)的关系曲线来表示。② 决定于入渗途中包气带土壤所吸收的水量。埋深越大、包气带土层越厚,土壤所吸收的水量越多,下渗水量沿程损失越大,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就越少。这种规律可用 P r (入渗补给量)~Δ关系曲线来描述。P r 也是土壤对降雨入渗水量吸收后剩余的水量。

降雨入渗补给量受上述两个条件的制约,即补给量不能超过 V 或P r ,因此两条曲线上数值小的量成为入渗补给量。结果以两条曲线的交点为界,由 V ~Δ曲线的前半部 和P r ~Δ曲线的后半部组成了降雨入渗补给的理论曲线。见图4交点附近的入渗补给量最大,它相应的埋深称为“最佳埋深”。从图4可见入渗补给从零开始,从小到大的规律。以“最佳埋深”为转点,以后土壤吸收起主导作用,埋深越深,土壤吸水越多,补给地下的量越少。但由埋深越深,土壤吸收水量的能力越小,入渗曲线的尾部变化越来越小,最后趋于稳定不变状态。

(2) 降雨是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来源,因此降雨特性包括降雨量强度,是影响降雨入渗补给的重要因素。

从降雨量的年统计资料分析可知:年降雨量越大,入渗补给也越大,即降雨量 (P) 与降雨入渗补给量 P r 成正比关系。如图5、图6。(略)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与降水总量 (P) 的关系和补给量P r 与降水总量 (P) 的相关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亦可绘制类似图5的关系曲线(如图7)。(略)

但当遇到年降雨量比较集中,降雨强度很大时,有可能造成雨量越大,虽然降雨入渗量亦增加,但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反而减小的现象。例如,当降水量为100 mm 时,补给量为30 mm , 入渗系数为0.30;当降水量增加到200 mm 时,雨强增大了,补给量也增加到50 mm ,但补给 系数却减少为0.25。

(3)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补给量的影响。在降雨入渗补给量形成过程中,由于包气带土壤具有毛管力和分子力,产生了对入渗水量的吸收作用。前期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具有的吸力越小,土壤对下渗的吸收量越小,入渗补给量越大。即前期土壤含水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 补给系数)成正比关系。从图8可见6月与8月降雨总量接近,但6月是旱季末,前期土壤含水量小。而9月是雨季末,前期含水量大,故9月的降雨入渗补给量是6月份的2倍多。

(4) 土壤岩性对降雨入渗量的影响。由于各种土壤有不同的透水性和吸收水能力。例如砂性土壤的颗粒间空隙大、透水性强,因而入渗强度大,入渗补给量也大。同时砂性土壤的吸力小,吸收的入渗降雨量也小,因此也增加了降雨入渗补给量。如图9。(略)

(5) 植被对降雨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地面有植被时,截留了部分降雨量,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层有较高的持水能力便于蒸发力的发挥,从而减小入渗水量如图10。(略)

(6)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时曾采用的降水入渗系数值。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时,对降水入渗补给量曾做了很多实验和分析研究工作,取得的数据是比较合理的、适用的,其成果见表2。(略)

1.3 潜水蒸发系数 (C)

潜水蒸发系数 (C) 是潜水蒸发量 ε 与水面蒸发量 ε0(统一换算为 E 601型蒸发器的成果)的比值,即 C=ε/ε0。潜水蒸发强度与当地气象因素、岩性和潜水位等有关,而地下水埋深是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当埋深达到土壤毛细管输水能力所不及的深度时,潜水蒸发的强度就趋于零,此时的埋深称为极限埋深。潜水蒸发计算一般应用苏联C · 维里扬诺夫经验公式:

)1(00??

-=εε (12)

式中ε为潜水蒸发量;ε0水面蒸发量;Δ、Δ0为时段平均地下水埋深和潜水蒸发趋于零时的地下水埋深;n 为与土层岩性、地表植被等有关的参数。

由(12)式可知,阿氏对潜水蒸发规律的描述是,潜水蒸发量随着潜水位埋深的减小而增大,当潜水位埋深为零时,潜水蒸发量达到最大值。这种推论,基本上反映了潜水蒸发的一般规律。但是这种论断在作物生长茂盛时期,就不成立。据安徽五道沟1965~1980年历年同期平均有、无作物影响的潜水蒸发量ε与潜水位埋深Δ的关系如图11。(略)由图可知,在作物蒸腾影响下最大潜水蒸发量不在Δ=0时发生,而是在地表以下适宜于作物生长的位置上。因为,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以下简称适宜埋深)Δ-1,使土壤中的水、肥、气、温协调,作物生长处于最佳状态,蒸腾量最大。当地下水埋深处于适宜埋深Δ-1以浅时,蒸腾量减小,潜水蒸发ε则随地下水埋深Δ的增大而增加。当Δ达到Δ-1时,ε达到最大值,尔后则随Δ的增大而减小。从图11还得知,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亚粘土)在作物生长茂盛时期潜水埋深Δ=0.15 m 以深的潜水蒸发规律与(12)式的推论是一致的。

在田野,长年无作物或野草覆盖的情况是极少见的。所以研究潜水蒸发规律必须考虑植物的蒸腾蒸发作用,应采用地表有植被的实际情况。但也应考虑田间换茬整地、播种、出苗

及幼苗生长期,地表基本为无植被的状况。因此无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规律也是应该采用的,据安徽五道沟的实验资料,将潜水蒸发量 ε、月份M 、气温T 3变量点绘如图12(略)。从图12可见无作物时为单一关系;有作物(即种大豆和小麦)时,按月份或作物生长时序, ε~M ~T 3变量间构成一个“8”字绳套关系。另据该站历年资料统计,8月种大豆时潜水蒸发强度最高可达 14.7 mm/日,而无作物时仅为1.7 mm/日。

淮委水科所张朝新根据水汽压力差与水面蒸发关系密切的规律,把它移用到潜水蒸发计算中来。潜水通过土壤毛管作用和植物根系吸水作用把地下水输送到蒸发面,由液态转化为汽态,当表土的水汽压力与地表空气中的水汽压力产生压力梯度时,土壤中的水汽向空气中扩散,便发生了潜水蒸发。这种汽化速度的大小与空气湿度有关,湿度大,水汽压力差小,汽化速度慢,潜水蒸发小,反之则大。因此水汽压力差与潜水蒸发关系很密切。如图13所示。从图13可见,在一定地下水深度里,水汽压力差与潜水蒸发呈正比关系,但种植作物后,呈曲线关系。如果用水汽压力差和水面蒸发与水汽压力差的比例关系的乘积作参数,可得潜水蒸发计算式:

e b h E n g ??+=-)(λ (13)

式中 E g 为潜水蒸发量,(mm); h 为潜水埋深,(m); Δe 为水汽压力差,(mb); a 为水面蒸发与水汽压力差的比例系数, (mm/mb) ; λ 为比例系数; b 为对数转换而加的常数,无作物为1,有作物为2; n 为指数。

根据安徽五道沟多年资料分析,本地区 a 值为0.5,即 E 0/Δe=0.5,那么Δe=2E 0 ,因此在没有水汽压力差的地区,而用水面蒸发作参数时,用 aE 0作参数,其计算精度也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式(13)可以改写为:

0)(2E b h E n g -+=λ (14)

为了简化,用 K=λa 表示,可将式(13)变为:

e b h K E n ?+=-)(0 (15)

用1966~1986年平均潜水蒸发量和水汽压力差累积值建立关系,经数学处理后以年为计 算时段的关系式为:

无作物 e h E g ?+=-35.4)

1(5.0 (16) 有作物 e h E g ?+=-95

.3)2(5.8 (17) 其线型关系和图14以月为计算时段求得主要参数如表3。(略)

和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同类公式相比,在公式参数的关系图上,此式的点群分布离散小,采用不同计算时段的 λ 值和 n 值及综合影响系数 K 值变化幅度也小,其计算精度高于用水面蒸发作参数的计算式。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时曾使用过的潜水蒸发系数列如表4。

推求潜水蒸发系数 C 和给水度 μ 的另一种简便方法。

河北高寅堂考虑到借用他处的水文地质参数,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因此提出利用本地区长观 井观测资料,比较简便地求出当地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本工作区内选择一个或两个有代表性排除地表水体干扰的长观井。

(2) 绘制出地下水位埋深过程线和相应降水量过程线。

(3) 在埋深过程中选择水位变化不大的平稳线段,水位平稳表示这一时段内的降水入渗量与潜水蒸发量相等,两者互相抵消。统计这时段内的降水总量P c 和水位平稳段的起止时间

和历时t c 。P c /t c 即为潜水蒸发率,除以相应的平均水面蒸发率即为潜水蒸发系数c=P c /E 0t c 。

(4) 在埋深过程线中,选取水位平缓下降线段数处,确定每段的天数 t ;统计下降段内的

降水量P ;量取每段的水位落差ΔH ,便可算得给水度μ:

?H -?=P

t t P c c

μ (18)

(5) 把几个水位下降段所计算的 μ 值平均之,作为估算依据。

算例:

在秦皇岛市内某长观井,其地层为亚砂土,地下水位埋深0.44~1.15 m 。1989年其动态资料绘制过程线如图15。水平稳定段选在9月14日至10月4日历时21 d ,其间降水量累加为P c =17.5 mm ,故 P c /t c =0.833 mm/d 。

水位下降共选3段,即5月22~27日,6月14~26日和7月24至8月19日。计算结果如表5。(略)

1.4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为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量 (Q 渠系) 与渠首引水总量 (Q 总引) 的比值,即m= Q 渠系/ Q 总引。还可根据渠系利用系数 (η) 与修正系数 (γ) 来表达,即 m=γ(1-η) 。

渠系损失水量中,一部分消耗于湿润土壤和浸润带蒸发,一部分消耗于渠系水面蒸发,剩余部分补给地下水。 γ 值为实际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渠系损失总量的比值。

渠系利用系数 (η) 与岩性、气候及灌溉管理水平有关,在各水利规划部门中研究较多,

可以借用。但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数据。

1.5 水稻田渗漏率 (φ) 及水稻生长期中的稳渗历时 (T)

我国南方地区,平原区中水田占很大的比例,一般水田以种水稻为主,水稻田中每天稳定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叫水稻田渗漏率或稳定入渗补给率。田中保持一定水深的时间(包括泡田

期,扣除晒田期)称为水稻生长期中的稳渗历时。在南方的平原区,水稻的灌溉试验站较多,水稻田的渗漏率(φ) 值及其稳渗历时 (T) 均可根据实验资料,区别不同岩性选用。对于 (φ) 值,单季稻与双季稻可能有差别, T 值则相差甚大。

2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乃以现状条件为评价基础,以水均衡原理评价各区多年平均的各项补给量和各项排泄量。

2.1 各项补给量计算

2.1.1 水稻田、灌溉入渗补给量

T F Q 水田φ=1 (19)

式中 Q 1为水稻生长期降水和灌溉补给量; φ 为水稻平均稳定入渗率; F 水田为计算区内水稻田面积;T 为水稻生长期(包括泡田期,不计晒田期)。

为了将降水入渗量与灌溉入渗量分开,可采用下式:

e I Q Q 11=雨 (20)

)1(11e I Q Q -=灌 (21)

式中Q 1雨为降雨入渗补给量;Q 1灌为灌溉入渗补给量;I e 为水稻生长期内灌溉有效雨量利用系数。2.1.2 旱地降水入渗补给量

旱地旱地F P Q ?=2 (22)

式中Q 2 为旱地降水入渗补给量; α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F 旱地为旱地面积; P 旱地为旱地面积上的降水量。

2.1.3 水稻田旱作期的降水入渗补给量

南方水稻田无论是单季稻还是双季稻都有一旱作期,此时的降水入渗补给量按旱地的入渗补给系数α计算。

2.1.4 水稻田旱作期灌溉入渗补给量

南方水田旱作期灌溉,即小春灌溉,一般水田旱作期以种绿肥为多,亦有种大麦小麦或豆类作物的,灌溉次数不多。其补给量为:

水田F W Q θ=4 (23)

式中 Q 4为水田旱作期灌溉入渗补给量; θ 为旱地灌溉补给系数;W 为旱作期灌水定额;F 水田为水稻田面积。

2.1.5 河道及湖泊周边渗漏补给量

当河道或湖泊的水位高于计算区内的地下水位时,其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量,一般用达西公式计算:

KIALT Q =5 (24)

式中 Q 5为河道或湖泊渗漏补给量; K 为渗透系数; I 为垂直于剖面方向上的水力坡度,可用河、湖水位与相应时间的潜水位确定; A 为河道或湖泊周边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的剖面面积;L 为河道或湖泊周边计算长度; T 为渗漏时间。

2.1.6 渠道渗漏补给量

在一般情况下,渠道水位均高于地下水位,故灌溉渠道一般总是补给地下水。可用干、支、斗三级渠道综合计算:

)1(6η-==Vr Vm Q (25)

式中 Q 6为渠道渗漏补给量; V 为渠道引水量; m 为渠系渗漏综合补给系数;γ修正系数,即损失量中补给地下水的比例系数; η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2.1.7 山前侧向补给量

指山丘区的山前地下径流补给平原区的水量,一般可用达西公式计算。

2.1.8 残丘的地下水补给量

南方平原区内,往往存在一些低丘陵区,这些丘陵区的地下水补给量,可用区内小河站的流量过程线分割基流后求得的地下径流模数用类比法估算:

MF Q =8 (26)

式中 Q 8为残丘地下水总补给量; M 为残丘代表站地下径流模数; F 为残丘面积。

2.1.9 井灌回归补给量

井灌回归补给量,包括井灌的输水渠道的渗漏补给量,其算式为:

井井Q Q β=9 (27)

式中 Q 9为井灌回归补给量; β井为井灌回归补给系数; Q 井为井的实际开采量。

2.2 各项排泄量计算

2.2.1 旱地和水稻田旱作期潜水蒸发量

旱地旱地CF 0εε= (28)

或 旱地旱地F )(∑?H =με (29)

n CF 水田水田0εε= (30)

或 n F ∑?H =水田水田)(με (31)

式中ε旱地、ε水田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旱作期潜水蒸发量;ε0为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 C 为潜水蒸发系数; F 旱地、F 田分别为计算区内水田和旱地面积; n 为旱作期占全年日数的比例。

2.2.2 河道排泄量

在南方水网平原区,水平排泄量为排泄项的主要方面,由于各地地面坡降不同,排水的沟渠尺寸也有差异,可通过调查得出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平均网密度及其间距。典型的平原河网渗流排泄如图16所示。(略)

河道排泄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LFT Q =河排 (32)

式中 Q 河排为河道排泄量; L 为单位面积河长; F 为计算区面积; T 为年内排泄天数 q 为排水单宽流量,采用裘布衣公式计算:

b h H K q 22

2-= (33)

式中 K 为渗透系数; b 为地下水分水岑到排水基准点的水平距离;

H 为分水岑处含水层的计算厚度;

h 为排泄基准点处含水层厚度。

计算的关键是 H 和 h 的取值问题。为了提高估算成果的精度,我们借鉴了长办勘测总队科研所的电模拟试验的成果。该模型研究单元为河间地块,河谷深切,含水层为网状裂

隙岩体,裂隙发育深度大于 1 000 m,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于河床。以电阻元件构成网格与裂隙水的储存和运移基本相似,第1阶段制作二向均质模型,其试验成果如下:

(1) 在均质岩性中,基岩裂隙水循环深度很大,基准面以下1 000 m仍有明显水流运动,但单位渗流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2) 河间地块的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作倒虹吸运动。

(3) 地下水分水岑水位与排水基准面的水位差愈大,浅层流量占的比例愈大见表6。(略)

(4) 随着补给源至排泄基准点的长度增大,表层流量减小,而深部流量增大见表6。

河间地块电阻网络的实验表明,倒虹吸式流网影响深度决定于两个因素:①决定于分水岭水位与排泄基准面的水位差,即 Δh=H-h ;②决定于分水岭到排水基准点的距离,即补给长度 b 。

从表6和表7分析认为:渗流深度 h 将是水位差的10多倍即 h>10ΔH和h>b/2 。将上述实验结果,应用于杭嘉湖和洞庭湖水网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的水平排泄量计算。这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是。

(1) 杭嘉湖平原为湖相淤积和冲海相淤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为100~200 m,平原东部岩性以粘土亚粘土为主,西部岩性以亚粘土夹亚砂土为主。下部为承压含水层组,埋深在50 m以下。上部潜水含水层厚度大,潜水埋深一般为0.5~1.5 m。潜水位高于邻近河渠地表水位0.5~1.0 m。地下水受降水和灌溉入渗补给,排泄于邻近河道,河道与太湖相连。

(2) 洞庭湖为冲积湖积平原,第四系全新统沉积物厚度大,上部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地下水位埋深有0~1、1~2 m和大于2 m几种不同分布。地下水位高于邻近地表水位0.5~2.5 m。地下水主要受降水和水田灌溉入渗补给,除潜水蒸发外,主要是侧向排泄于河渠,然后汇流入洞庭湖。

这两个地区的地下水补给与排泄量,分旱地和水田两种不同地类计算。旱地的补给量仅考虑降水入渗一项,水田的补给量主要考虑灌溉入渗量和水田旱作期的灌溉入渗量。旱地排泄量则既考虑潜水蒸发又考虑侧向渗流。水田排泄量计算除考虑旱作期潜水蒸发外,重点考虑根据河、渠、沟水位情况分别计算它们的侧向渗流量。从这两个地区的资料看来,关键是处理好“计算含水量厚度”。对于这两个问题,根据模型实验资料,杭嘉湖平原多年平均水位差 Δh≤0.5 m,在 b≤50 m的情况下,我们采用 h=12Δh 进行计算。对于洞庭湖亚粘土 Δh≤1.2 m, b≤100 m的情况下,我们采用 h=10Δh 进行计算,两个地区的补给量和排泄量计算成果列于表8。 (略)

从表8可见,应用电模拟试验成果,通过裘布衣公式计算南方水网平原区的水平排泄量是可行的。无论是杭嘉湖平原还是 洞庭湖平原,所计算的补给量与排泄量都基本平衡,误差不大。

从大范围看,南方水网区地表水力梯度小,似乎其排泄量应该很少,但实际却不然、地表水力梯度并不等于地下水力梯度。被河道、渠系分割的地块,地下水力梯度是较大的,常在0.01~0.015之间,比地表水力梯度大很多倍。从此可以得出结论:南方水田以水平排泄(侧向渗流)为主,垂直排泄(潜水蒸发)为辅。旱地以垂直排泄为主,水平排泄为辅。

2.2.3 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工业、农业和生活的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一般通过调查统计求得,其中农村生活用水按下列计算:

?

=

Q?

?

C

I

T

R

(34)

农开

农开

式中Q农开为农村使用井水的地下水量;C为农村使用井水的人口百分数;R为农村人口总数;

I农开为农村人均用水定额;T为用水时间。 参考文献:(略)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附件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术条件:(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第六章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结果24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25 7.1综述25 7.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25 7.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26 7.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26 第八章评价结论29 8.1概述29 8.2综合结论30 附件1: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31 一、评价方法概述31 二、评价单元32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32 四、评价步骤33 附件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4 一、甲苯34 二、丙酮35 三、环已酮37 四、二甲苯39 五、溶剂油42 六、钛白粉43 七、环氧树脂44 八、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44 第 2 页共 4 页

附件3:预先危险性分析47 一、步骤47 二、危险性等级47 三、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48 附件4:危险度评价52 一、危险度评价法概述52 二、危险度评价53 附件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54 一、评价方法简介54 二、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汇总55 附件6:现场安全检查表56 附件7:安全检查整改建议62 附件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评估表63 附件9: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评价66 一、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66 二、评价单元的确定67 三、评价单元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68 附件10:企业的相关资料73 第 3 页共 4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4 页共4 页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2021032105145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 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第■章总贝y 第一条为加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从业单位自律管理,提高水文、水 资源调查评价单位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 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文[2015]105号)和《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 量与水质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专业活动。 第三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进行水平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评审合格的申请单位颁发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持证单位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四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业单位自愿申请。 第五条协会负责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监督管理以及宣 传推介等工作。 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经协会授权,作为初评机构,负责本辖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申报材料的受理、初评、转报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 作。未成立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或不具备管理条件的地区,由协会直接受理。| 第六条资质证书由协会统一印制、统一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业务范围和基本要求 第七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设甲、乙两个等级。 第八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业务范围包括四类、十个单项: 1、水文、水资源调查: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2、水文分析与计算。 3、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4、水文测报系统设计、实施与维护: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测报设施运行维护。 第九条从业单位可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的一项或多 项业务。 第十条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下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1、全国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4、国际河流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十一条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应当具备相应等级条件。 (一)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资历和信誉

化工安全评价综述

安全评价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引言 安全评价工作日见重要,广泛开展安全评价势在必行。安全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或者风险评价。安全评价即按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危险因素以及损失、伤害程度进行评价。安全评价工作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或是日常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之间也不样。安全评价工作从三方面入手,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及损失程度入手,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并以所设定的危险指数、级别或者概率,对评估对象危险性作量化处理,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安全评价工作责任大,确实如是此,而且做好安全评价,不仅仅有理论基础就可以,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化工生产特点 当今世界,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工业产品。化学工业与农业、纺织、轻工、建筑和国防等工业都有密切联系,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化工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化工生产涉及的危险品多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满足了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使用中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 ( )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严格 现代化工广泛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条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 )生产规模大型化 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 术条件: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和技术装备。 (2)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承担编制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相应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方 案。 b、从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 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大坝安全评价

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工程安全等级分为3 级: A 级为安全可靠,能按设计条件安全运行; B 级为基本安全,但有缺陷,可在加强监控的条件下运行; C 级为不安全,存在病险隐患。最后综合各专项安全性级别对大坝分类,专项安全性级别均达到A 级的为一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达到A级或B 级的为二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有一项以上达到C 级的为三类坝。 关键词:安全评价; 风险分析; 病险水库 前言 我国现有8.7 万余座水库,大多建于20 世纪50~7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制约,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缺陷,加上长期维修养护不够,其中约40%为病险水库。病险水库不仅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而且存在很高的溃坝风险,严重威胁下游公众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正确的大坝安全评价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降低工程风险和提高工程除险加固措施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1模糊综合分析法 模糊数学将数学引入具有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的各个知识领域中,其关键在于寻求适当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的模糊性。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综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对象指标集与评价集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各评价指标所属隶属度,建立模糊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模糊矩阵与权重进行模糊运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1.1 确定目标集和评价集 大坝模糊综合分析的目标集采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7 个单项,评价集一般采用五级法,其等级用符号表示为: V 1,V 2,V 3,V 4,V 5,依次代表恶 性异常、重度异常、轻度异常、基本正常、正常。各项因素的评价语为: ( V 1,V 2,V 3,V 4,V 5) = ( v 1,v 2,v 3,v 4,v 5) 。其中: 0 < v i < l 表示对上述等级的隶属。大坝的因素层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对于定量指标采用“升半梯形”隶属函数确定指标的隶属度。[1] 1.2 综合评价 根据权向量W 和模糊评价值矩阵R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公式为: B = W·R 式中,运算符“·”为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算子,当W 表示权向量时,上式代表普通矩阵乘积运算[2]。计算时,从最底层( 因素层) 开始,逐层向上综合,最终得到最顶层的目标集向量。如果目标集不满足归一化条件,需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可根据总体评价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大坝安全的总体结论。 2风险评分法 风险分析既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材料、荷载的时空变异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非传统因素,如人为差错、机械故障、上游水库失事等随机事件可能给大坝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垦务局( USBR) 推荐使用现场评分( site rating)法来衡量水库大坝的风险,它是在美陆军工程师团Hagen 的启发下形成,按下式计算: ()j i i SR SR =∑ 式中,()i SR 为第i 因素的评分值。[3] 所考虑的风险可分两类: ①潜在险情,包括库容、水头、隐患、洪水和地震等因素。将各因素构成的险情分成低、中、高、极高4 级,各级从低至高相应赋予风险值。工程的SR 值越高,则表明该工程越危险。②大坝病险,包括工程龄期、建筑质量、渗流态势和结构安全等因素; USBR 把风险分析和评价视为改进安全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水资源研究》第25卷第2期(总第91期)2004年6月-------------------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刘予伟金栋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全面阐述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得和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评价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包括一般沿江、沿湖、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两类。就长江流域而言,前者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和江苏、浙江沿海平原。后者有成都盆地、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地下水评价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一般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 g/L的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以现状条件为评价基础,以水均衡法为主评价出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 1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含水层参数是定量描述含水层物理特性的指标或系数,是评价含水层的主要依据。在计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时都要根据准确的参数来计算。主要参数有: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潜水蒸发系数 (c)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β) 和水稻田渗漏率 (φ) 等。 现将上述几种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分述如下。 1.1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给水度 (μ) 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相应体积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大于零而小于1的数值。可通过简易测筒或地中渗透仪试验、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剖面含水率测量和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 1.1.1 简易测筒和地中渗透仪法 用一个金属圆筒,将被测给水度的原状土(即保持天然结构的土层)装入筒内,使土层充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在上部加盖,但不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筒的下部留有排水孔,在重力作用下,筒中的水会自由地从排水孔中流出,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水体积和筒内土体积之比即为给水度。此种测筒,制作和操作都甚简便,曾在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中广为使用。 另一种类似于测筒的是地中渗透仪,图1(略)是地中渗透仪的示意图。利用潜水位控制,可将左边测筒内土体积饱和到任意位置,然后将连通管控制进水,测量由连通管自由流出水的体积,使之与其土体体积相比,即得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虽造价较高,但由于它可进行多项参数的观测试验,故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区有多处此种实验装置。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1 10:17:00 ] 编辑:studa20 作者: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 【摘要】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作为综合评价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多指标评价方法和权重系数的选择进行概括介绍。 【关键词】多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权重系数;选择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ZYX1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7J1-C028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60305006) 综合评价是利用数学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指标综合评价及权重系数选择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理学多指标的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学的资料。 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1.1 层次分析加权法(AHP法)[1] AHP法是将评价目标分为若干层次和若干指标,依照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根据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层次结构,建立目标树图→ 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确定相对权重→ 计算子目标权重→ 检验权重的一致性→ 计算各指标的组 合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和排序。 该法通过建立目标树,可计算出合理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指数,使评价直观可靠。采用三标度(-1,0,1)矩阵的方法对常规的层次分析加权法进行改进,通过相应两两指标的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计算最优传递矩阵,确定一致矩阵(即判断矩阵)。该方法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其它标度相比具有良好的判断传递性和标度值的合理性;其所需判断信息简单、直观,作出的判断精确,有利于决策者在两两比较判断中提高准确性[2]。 1.2 相对差距和法[3] 设有m项被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库为 Kj=(K1j,K2j,……,Knj),j=1,2,……,m。设最优数据为K0=(K1、K2、……Kn)。最优单位K0中各数据的确定如下:高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大者;低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小者。各单位与最优单位的加权相对差距和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1) 1概述 (2) 1.1设立安全评价依据 (2) 1.2设立安全评价范围 (3) 1.3设立安全评价内容 (4) 1.4设立安全评价程序 (4) 2 建设项目概况 (6) 2.1建设单位简介 (6) 2.2建设项目选址及周边环境 (6) 2.3总图及平面布置 (6) 2.4生产工艺流程 (8) 2.5主要设施、设备、装置情况 (17) 2.6主要原材料、产品及其储存系统 (18) 2.7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9)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0)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20) 3.2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3) 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4) 3.4固有危险有害程度 (34) 3.5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所存在的部位 (35) 3.6重大危险源辨识 (36) 4评价单元划分和设立安全评价方法 (38) 4.1评价单元的划分 (38)

4.2评价方法的选择 (38) 4.3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和适用的评价单元 (40) 5 定性定量评价 (41) 5.1安全检查表评价 (41) 5.2预先危险性分析 (46) 5.3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 (54)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9) 6.1 可行性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59) 6.2 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4) 7设立安全评价结论 (66) 7.1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述 (66) 7.2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 (66) 7.3 设立安全评价综合结论 (67) 8 附件 (68) 9 附录 (68)

前言 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业主曾长期从事涂料用树脂、乳液、固化剂的研制开发、生产、应用、经营和贸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壮大当地经济总量,增加税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业主决定在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投资建设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丙烯酸树脂、固化剂(TDI加成物)、涂料(塑胶漆、工业烘烤漆、汽车修补漆、水性涂料、印花涂料)等,其年产丙烯酸树脂3000吨、印花涂料1000吨、水性涂料1000吨、汽车涂料1000吨项目,目前已取得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的批准文件、文书。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安全预评价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落实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委托云浮市君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设立安全评价工作。 根据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和企业提供的图纸、资料等的内容,通过对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并提出预防和改善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加强防范,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经营过程本质安全化的目标,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努力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标,使本项目建成后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不仅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时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本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安全预评价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8002-2007)和《安全评价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8001-2007)为依据编制而成。

地表水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办[2011]22号文的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Mn、BOD5、NH3-N、TP、TN、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 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对断面(点位)、河流、湖泊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湖泊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 ①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②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 降); ③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 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 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G=G2-G1,△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D=D2-D1; ①当△G-△D>0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 ②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③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 ④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及标准 按照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5]47号)《关于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的通知》要求执行,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表2和表3 (1-35项)中的项目。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指城市市区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量中,其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和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的数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量之和÷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之和)×100% 三、排污口评价项目及标准 排污口评价指标为《2011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武环[2010]104号)中规定的各排污口所监测的项目。评价标准根据排污口不同的受纳水体规定:长江、汉江、东湖、汤逊湖、知音湖排污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府河、墨水湖排污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机械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机械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评价依据1 1.1.1法律、法规和规章1 1.1.2主要标准、规范2 1.1.3 其他资料4 1.1.4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5 1.1.5 评价范围、内容5 1.1.6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6 1.2 项目概况6 1.2.1 建设单位概况6 1.2.2 建设项目概况7 1.2.3 项目总图与平面布置11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7 2.1主要有害物质固有危险有害性辨识17 2.1.1 危险物料的成分与危害17 2.2.2 油漆、稀释剂主要理化特性18 2.2.3天然气理化特性36 2.2.4 压缩空气理化特性54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55 2.3 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56 2.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56 2.3.2 本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57 2.3.3 物体打击及原因分析59 2.3.4 机械伤害及原因分析59 2.3.5 起重伤害及原因分析60 2.3.6 触电危害及事故树分析61 2.3.7 火灾及爆炸事故树分析65 2.3.8 空压机(物理)爆炸的原因分析70 2.3.9 中毒危害原因分析70 2.3.10 噪声危害及原因分析71 2.3.11 其他危害72 第三章评价单元划与评价方法73 3.1 评价方法的介绍73 3.2 评价单元的划分75 第四章定性、定量评价76 4.1 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评价单元76 4.1.1 概述76 4.1.2 总平面布置及常规防护评价单元安全评价77 4.1.3 安全评价小结85 4.2 抛丸清理单元安全评价86 4.2.1 概述86

4.2.2 抛丸清理单元安全检查表评价86 4.2.3 安全评价小结88 4.3工件上下、输送评价单元安全评价88 4.3.1 概述88 4.3.2 工件上下、输送单元安全评价88 4.3.3 安全评价小结90 4.4 调漆、喷涂、烘干评价单元安全评价91 4.4.1 概述91 4.4.1 调漆、喷漆、烘干单元安全评价91 4.4.3 安全评价结论93 4.5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93 4.5.1 概述93 4.5.2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安全评价94 4.5.3 安全评价结论100 4.6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100 4.7 有毒作业危害安全评价102 4.8 噪声作业危害评价103 4.9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104 第五章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06 5.1 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106 5.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06 5.3 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108 5.4 物体打击对策措施109 5.5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09 5.6 电气事故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110 5.7 特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112 5.8 噪声危害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116 5.9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116 5.10 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117 第六章建设项目评价结论119 6.1 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19 6.2 应重视的重要对策措施119 6.3 安全预评价结论120 附件121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分以下5项内容。同时,结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特点和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的单项业务范围: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分级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单位资历和能力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

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b、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c、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d、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不少于10人。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从业。 e、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个以上单项业务工作。 f、近5年内完成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项以上,其中不少于3项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者不少于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参加过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及定额的编制工作。 2、单项资质要求 ⑴水文水资源监测 ①地表水水量监测 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下同)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的概念:所谓统计综合评价,通常就是指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被评价对象多个方面的数量特征进行高度的抽象和综合,转化为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现象的优劣、类型或对现象进行排序的一种统计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盗用函数法、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技术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此外像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新兴综合评价技术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一简易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指数法 1,直接综合法概念:直接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相加,直接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优点:公式简单易懂,指标数值计算简便。缺点:得到的数值比较粗糙,以此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 2,加权综合法概念:加权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评价数值。优点:与直接综合法相比,加权综合法指标数值的计算考虑到了各指标的比重问题,将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不同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缺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 (二) 功效系数法概念: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得分的一种方法。优点:方法简便和可操作性强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所在。缺点:竞争力评价中,不同行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权数是由评判人员主观确定,因此科学性有所欠缺,往往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出入较大。 (三)综合积分法概念:综合积分法是对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评分,将所有得分相加算出总分,作为综合评价数值的一种评价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且变量指标可以用数字表达的评价分析。优点:此法操作简单,结果与、易于理解。缺点:对各指标变量的评分比较主观,没有客观精确地评分公式。 二运筹学中综合评分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念:AHP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比较判断,计算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准则之下的相对重要性量度,从而据之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优点: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缺点: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 (二)模糊评价法概念:模糊评价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一种方法。优点:(1)为定性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集合。(2)在客观事物中,一些问题往往不是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涉及到模糊的因素,而且模糊综合判别评价法则很好的解决了判别的模糊和不确定的问题。(3)所得结果为一向量,即评语集在其论语上的子集,克服了传统数字学方法结果单一的缺陷,结果包含的信息丰富。缺点:(1)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的问题。(2)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在某些情况下,隶属函数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多目标评价模型,要对每一目标,每一个因素确定隶属函数,过于繁琐,实用性不强。应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章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5) 1.1企业简介 (5) 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5) 1.3企业周边环境 (6) 1.4生产装置概况 (6) 1.5公用辅助设施 (9) 1.6定员、班次及年运行时间 (9) 1.7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二章生产工艺说明 (11) 2.1工艺流程图 (11) 2.2工艺说明 (11) 第三章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程序 (12) 3.1评价目的 (12) 3.2评价范围 (12) 3.3评价依据 (13) 3.4评价方法选择 (14) 3.5评价单元划分 (15) 3.6评价程序 (15) 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4.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17) 4.2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4.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4.4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9) 4.5重大危险源辨识 (19) 第五章生产装置系统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21) 5.1预先危险性分析 (21)

5.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22) 5.4安全检查表 (22) 第六章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结果 (24)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25) 7.1综述 (25) 7.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 (25) 7.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26) 7.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26) 第八章评价结论 (29) 8.1概述 (29) 8.2综合结论 (30) 附件1: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 (31) 一、评价方法概述 (31) 二、评价单元 (32)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四、评价步骤 (33) 附件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一、甲苯 (34) 二、丙酮 (35) 三、环已酮 (37) 四、二甲苯 (39) 五、溶剂油 (42) 六、钛白粉 (43) 七、环氧树脂 (44) 八、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 (44) 附件3:预先危险性分析 (47) 一、步骤 (47) 二、危险性等级 (47) 三、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