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论高校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论高校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生管理工作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8月下 总第143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从实践上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一、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分制的普遍推行,传统班级思想教育的效用逐渐弱化。统计表明,学生在校的时间约有一半是在寝室度过的,寝室已成为学生活动和学校管理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在生活园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生活园区被认为主要是学生住宿的居所和生活的空间,作用多局限于生活服务和日常管理,功能单一,与学生的学习、教育联系不多,为学生提供的各类教育平台和发展载体缺乏,学生回到生活园区后可供参与的活动不多,各类教育设施和资源有限,学生在生活园区的学习动力不足。面对这一形势,生活园区迫切需要通过开展生活、学习、文化等多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拓展功能,成为文理渗透、专业互动、思想交流的理想载体,成为政治教育、学习实践、锻炼成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文体活动、才艺展示、合作并进的课外场所,推动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生活园区要实现新形势下的功能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如果说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全社会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那么学习型生活园区强调的就是在园区内形成一套推动学习的制度,激励广大同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并将这种学习态度带入大学课堂和今后的生活中,促进个人发展。通过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配合学校整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配合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促进学习型高校的发展。

二、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问题分析

今天,高校对生活园区的建设力度普遍加大,生活园区的

住宿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主客观的因素,阻碍了高校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1.生活园区现有的管理制度单一,缺乏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科学制度

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离不开一套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是推进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保障。目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各类制度主要关注学生住宿的基本管理,虽然对学生在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发展也设计了一些制度,但是基本属于“粗线条”的描述,缺乏具体的操作,制度管得多,“理”得少,罚的多,奖的少,生活住宿的内容多,个人发展的指导少等,限制了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2.生活园区现有的发展载体不足,缺乏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离不开各类载体,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对推进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当前高校生活园区的建设而言,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导致园区建设者(开发商)关注经济效益居多,园区的设施以居住、休闲和餐饮为主,甚至还有网吧和娱乐设施,学习场地相对缺乏,园区的文化氛围不浓厚,无法激发学生在园区学习的兴趣;同时,园区为学生提供的各类发展平台有限,学生在园区开展社团、文体活动、课外实践的机会不足,无法全面发展自身能力,又使得学生的兴趣更多转向网络、休闲和餐饮等娱乐方式,生活园区第二课堂的功能被挤占,弱化了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3.生活园区现有的日常管理人员素质有限,不能有效地承担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重任

生活园区的日常管理人员承担着园区的服务、管理等重要职责。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和深入,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但是,由于高校的园区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后勤职工,甚至还有退休后的返聘员工,普遍年龄较大,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乐于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年龄的差距导致他们与学生沟通困难,缺乏文化水平和专门的技能,又使得他们无法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论高校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姜 虹 陈中元

摘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高校有必要通过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配合学校整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推动学习型高校的发展。本文从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多样的教育载体,依托全员育人的合力,搭建各类组织,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激励广大同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社会;生活园区

作者简介:姜虹(1973-),女,辽宁瓦房店人,上海大学社区管理部,助理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中元(1982-),女,山东青岛人,上海大学社区管理部,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上海 200436)

学生管

理工作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8月下 总第143期

影响了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三、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对策

在创建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实践中,有必要从制度、载体、人员和组织等方面入手,以全方位、立体化、多途径的方式开展工作,实现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目标。

1.强化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和表彰激励制度

学习型生活园区的管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生社区管理,管理的重点从原来的对园区内“物”的管理转向“人”的服务,借助制度的保障和激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同学不断进取,使园区内外形成勤奋学习、奋进拼搏的氛围,感召学生积极上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展。

学习型生活园区首先需要建设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在园区的行为方式,指导学生的闲暇时间安排,创建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以保障良好有序的学习环境;其次需要推进学生生活园区的学风考核制度,督导学生在寝室的学习,强调以寝室为单位的各项评比,并在评比中加入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工作细化到每个住宿学生,督促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在寝室中的优良表现和良好学风;最后还需要考核评定的表彰激励制度,要将学生在生活园区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考核中,与评奖评优、学生骨干选拔和培养、学生党建等内容相结合,定期表彰在园区表现优异的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更多同学奋发向上。

2.搭建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学习载体,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提升能力和素质

生活园区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有责任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潜能,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学会合作和竞争,学会与他人交往,尽快成长。因此,要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载体,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园区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诸如“特色寝室”、“洁齐美寝室”等评比活动,通过寝室创建评比活动,激活基层细胞,全面营造优良学风、引领政治意识、引导学习兴趣、体现社会责任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色特长,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引导每一个学生成长成功。此外,在硬件设施上,生活园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各个楼幢开放固定的学习场地,设定阅报栏和读书角,为同学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在楼梯、走廊和宿舍内布置名人名言、书画美化楼幢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构建学习型生活园区的育人体系,通过全员育人的合力,推进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要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促进学风建设,就必须整合人员,形成合力。生活园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可以依托现有的日常生活管理人员,同时引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业导师、导生和专业人士等多支队伍在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实现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以社区管理员和值班员为主的日常生活管理队伍主要对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予以解答和帮助,并及时与辅导员交流有关情况;以驻楼辅导员为主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与管理服务;以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同辈辅导队伍,主要结合个人的成长道路、学习经验等与新生进行交流,帮助同学解答各种困惑;以院系、部门为主的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各类咨询指导和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人员的保障,推进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4.形成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学习组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成长

学生是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主体,必须使学生对生活园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他们的主人翁和实践意识。生活园区要广泛建设各个层面的学生组织:建立寝室长—层长—楼长为主体的三级楼幢管理体系,社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男、女)小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宿舍楼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园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让学生将学会学习、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观念;要积极引入学生专业社团在生活园区的发展,让学生在参与专业社团的过程中了解专业前沿的知识,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以组织建设为依托,大力培养和锻炼学生骨干,发挥他们的表率和模范作用,鼓励学生在园区学会自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到主动的学习行动者,推动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

四、学习型生活园区建设的发展

总而言之,学习型生活园区的建设将园区所承担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学业指导、日常管理、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任务有机地整合起来,不仅提升了生活园区的整体功能,也更好地实现了育人的目的。学习型生活园区是一个逐渐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学习型生活园区的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丁玲,李忠云.试论学习型高校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8,(1).

[3]夏德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4]王丽君,杨桂蓉,徐雅玲.构建学习型高校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1).

[5]张莉蓉.实施四大工程,创建学习型高校[J].中国建设教育,2006,(5).

[6]王海桥.构建学生长效工作机制,发挥社区育人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

[7]阳春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张中)

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入住协议

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入住协议 为加强学生生活园区的规范有序管理,共建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之相关规定,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甲方)与复旦大学_________________院(系)学生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学号:________________ )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安排乙方入住南(东)苑学生生活园区号楼单元室。 甲方根据学校或园区管理需要,可对乙方宿舍安排进行调整,宿舍调整后本协议依然有效。 二、乙方的入住时间为年月日起至乙方毕业。 三、按照学校的规定,乙方的住宿费为元/学年。甲方为乙方提供水、电、日 常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乙方需按时缴纳住宿费、水电费等费用。乙方逾期六个月不交住宿费、水电费等相关费用且无正当理由的,甲方有权勒令乙方退宿,因此而产生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四、乙方在入住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复旦大学的校纪校规,必须严格遵守《复旦大学 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乙方不得擅自变动、转借、出租寝室及床位,不得留宿他人;禁止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等明火设备,禁止使用电热炉、电热毯、热得快等升温电器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设备;禁止饲养宠物。以上禁止行为一经发现,甲方将对行为人处以警告和勒令退宿处理,并根据《复旦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试行)》有关条例予以处分,因此而产生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五、乙方须爱护宿舍内的各项设施以及生活园区内的公共设施。如乙方人为造成损 坏,将按照《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之相关规定由乙方自行承担维修费用并作相应赔偿。 六、入住期间乙方可以在每学期的第一、第二周提出退宿申请。退宿须经家长同意, 由院系(辅导员)审核后到园区管委会办理退宿手续。 七、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的有关条款而被甲方勒令退宿,住宿费不予退还。 八、乙方在毕业、申请退宿或被勒令退宿时须按时办理退宿手续。到期不退宿者,甲 方有权取消其继续居住的权利,并清理其物品,甲方不承担由此造成的物品损坏及丢失责任。 九、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不得无故终止本协议。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年月日

论师德建设.doc

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教育,他们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他们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这份情很真,很纯,不夹杂任何功利因素,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做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不要求自己能有多么的崇高和伟大,但应有自己的教育原则,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那就是爱孩子,象爱自己一样的爱孩子。为人师表,树人先树己。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要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儿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幼儿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得当是很重要的。老师在平时对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宣泄或不当言行都能成为孩子模仿对象,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不快与烦恼发泄到被教者身上。保持热爱、尊重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孩子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幼儿教师的特殊身份,使我拥有了许许多多的孩子,这就督促着我,要对幼儿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每一

个幼儿都是自己的孩子,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涂自己一时的口头之快,自己的一时不查,给孩子留下,可能是一生的阴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幼儿也就是热爱幼教事业。教师的爱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对待幼儿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聪明可爱的孩子,也不歧视能力较弱的孩子,特别是要去帮助一些特殊儿童,做到对每一位幼儿负责 ,善于发掘每一位幼儿的个人潜能。处处留心,处处关心。在幼儿生活中,不安全的隐患处处存在,孩子就象是定时炸弹一样,让你处处需要留心,要把每个孩子都装入心中,牢记“安全责任书”真正意义,要知道孩子的健康是你工作最好的保证。很深刻的记得,你的一个小小拥抱,一个不经意中的吻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温暖,特别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平时比较被忽视的孩子。他们会在你的身上体会到爱,并不断的孕育着,在心里开枝散叶。同时,建设师德意识,还应该不停的建设自身的教育水平:一、拜师学艺不可缺。但更多还是要靠自己的不耻下问,多看多学多积累,并能有效地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二、钻研教材、科研不可缺。各学科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对于刚接手的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再去钻研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延伸的知识。在抓业务的同时,科研也不能滞后。走上工作岗位,给钻研科研

修改-1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建设的基本基础是新世纪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个层面明确而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实践中文化建设的本质和本源性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1]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从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角度看,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就是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可以有效培养教师和学声的文化素质,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发展。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指导武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巩固学生价值导向 [1]卢景辉, 高云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高教探索.2007(6): 92-93.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社会建设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指南可以反映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成效。当前校园文化中的盲目攀比、严重浪费、拜金过度等现象不利于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亟需加强文化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国高校形成勤俭节约、相互有爱、相互帮助、集体主义等优良品质,使得作为祖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消除校园文化中的浪费、攀比、拜金等各种恶劣行径,促进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发展。 2、促进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具体表现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内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管理人員,对此负有重大责任,而高校辅导员本身的师德水平高低则是决定这一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标签: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殊性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师德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政治因素来说,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思想上要保持先进性。就工作方法来说,高校辅导员要能适时地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变自己的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以自己的行动给高校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高校管理层及高校辅导员本身对师德建设不太重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2.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还存在各类问题。比如,一些高校辅导员业务能力有限,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制订科学合理的思想工作方法;一些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职业界定,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制约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会影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3.对高校辅导师德建设考核的机制不健全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前高校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往往接受多个部门的管理,多重任务的下达,使得高校辅导员经常要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 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分析研究

浅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浅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新北区实验中学张蓓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师德是教师最主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未来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全面贯彻的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以德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一、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 关于师德,古今中外早有许多论述,包含了丰富的师德思想。如“师者,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虽然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的责任心减弱、随意离岗、做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屡屡出现,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困惑和迷茫,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成了教师自身发展的绊脚石,也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失范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感较弱。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工作满腔热情,任劳任怨,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但也确实有部分教师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课堂上只求讲完书上的知识点,照本宣科,课后将学生困于题海中,自己却忙于“开心农场”、网上聊天等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概要: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特有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文化设施等的总和。校园文化着重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表明了学校的独特风格。 在大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竞争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尽快地成长成才。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在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校园文化有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表现为: 第一、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大学文化并不局限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生文化活动,侧重于“第二课堂”是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为了完成治学育人的任务而营造的一种大学环境文化。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内涵没有大学文化明确和丰富,也不具备大学文化所体现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底蕴。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缺失,校园文化得不到传承创新。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出现严重的建设主体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为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学生团体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则被排除在外,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活动。二是校园文化只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舞台,大部分学生没有參与的机会。三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传承者—教师,大多被排除在外;学校的文化活动主要针对学生开展,而教师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主体地位的缺失,无法调动广大师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无法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由于精神文化建设短期内不大显效,而物质文化建设见效快,因而形成了“重物质、轻精神”的做法。注重体现时代特色而忽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发表时间:2011-11-09T14:26:19.977Z 来源:《教育学》2011年7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阎鸣 [导读]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校的宝贵财富。 阎鸣(辽宁沈阳音乐学院 110168) [摘要] 高等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师德师风现状策略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和水平。教师的好坏关键在师德,因为只有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即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其本质是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导,热爱教学、知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师德之本,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则必须同时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作为一所学习的灵魂所在,它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名师。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高校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不容置疑,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是政治倾向淡化。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对学生缺点、错误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意识淡薄。还有有的教师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言行不谨.信口开河,观点片面,过分渲染社会阴暗的一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从而误导了学生。 二是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三是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执教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学术作风浮躁,科研缺少创新,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甚至有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法律。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师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目的,切实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 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高校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去。要大力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自觉地克服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科学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标准。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导语: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我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和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是爱护、关心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学习落后的学生、身患疾病的学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心得一: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话指明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向。确实,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师德素养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走向,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 一、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主体——高校教师 一般来说,大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知识技能还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仍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显然处于较高的指导性的地位。每一节课知识传授的方式和程度,备课的深度和广度,课堂组织的导向及进程,作业批改的认真程度,对每一个学生的耐心和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等,主要是通过教师工作的自觉自主而体现的。高校教师的劳动在时间上富有特殊的弹性。只有理论课、实训课、辅导答疑课的时间是限定的,而大量的劳动时间由个体自由支配。在劳动空间上,高校教师不“坐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甚至家中,都可以成为劳动场所,这一空间自由就使得教师内在动力的培植特别重要。良好师德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教师的个人因素、学生因素、高等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社会环境因素等。尽管影响师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上看,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道德水准、责任感、价值观、身心修养、团队精神、人生价值的定位等内在的反应才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凸现师德建设中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自觉地提升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端正职业作风,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师德建设应当以高校教师为本,弘扬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凸现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意义和价值,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明白:师生之间是互相映衬的,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获得职业的成就感,获得人生的意义,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能自觉地积极地完善师德修养,保持师德建设永不衰竭的动力。 二、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关键——师生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稳定,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已逐步趋于抽象化,因此,他们对教师已不再仅仅是感情上的依恋,而是从品德、学识、兴趣、能力等方面去要求和期望。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学生的期待就会落空,这样就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即使有交往,也是“貌合神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体验他们的感受,不仅听懂他们的语言,而且理解他们的思想,体会他们利用语言所传达的感情。 大学实行的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所以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而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我说你听的教学过程。 在有关院校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工作环节中,学生普遍选择和蔼可亲、脾气好;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宽容,能够理解与关心学生;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认真负责的教师。这表现出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信任、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和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反

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

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着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维护学生生活园区正常的秩序,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开展包括生活、学习、文化、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创造优美、整洁、健康、文明的学生生活园区,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指的学生生活园区是由学校指定并提供基本生活设施,学生获得批准后交费入住的生活居住区域,包括北苑、南苑(东苑)和西苑的学生生活园区。本《条例》适用于复旦大学各学生生活园区住宿者。 第二章入住 第三条被批准入住的学生,必须与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入住协议,并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内容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并严格遵守本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四条学生入住时,必须按学年缴纳足额住宿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缓交或享受一定补贴。 第五条在缴纳钥匙押金、完成入住手续后,学生方可领取房间钥匙(门卡),填写住宿登记表入住各学生生活园区。 第六条学生入住时配备单元间钥匙(门卡)和房门钥匙各一把,必须妥善保管和使用,不得自行调换和私配。如出现遗失和遗忘的情况,需根据各园区具体规定开门或补办。 第七条学生须按照指定房间和床位入住,并服从各园区管理委员会的调配,不得擅自变更房间、床位,不得转租、转借。如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房间或床位,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园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禁止在宿舍内留宿外来人员。学生在宿舍内接待本楼栋外人员的时间为每天8:00—22:30,超过规定时间的均视为留宿行为。 第九条禁止在学生宿舍内饲养各种宠物。 第十条禁止在宿舍内和楼内打球、溜冰、高声喧哗、高声播放音乐或进行其他影响他人学习和生活的活动。 第十一条禁止擅自修改门卡设置或调换门锁。禁止擅自改变宿舍内各种家具、设施的位置以及接入线路的走向、接口。禁止擅自修改、调换水表、电表等计量装置。 第十二条宿舍内禁止使用明火,禁止使用功率大于450W的违章电器,禁止私拉电线、偷窃用电。禁止储藏或使用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物品。

浅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师德建设事关教育的成败,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而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21世纪,教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师德素质的提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是师德素质提高的外部条件,而内因才是师德素质提高的根本。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 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 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宋庆龄称誉为又一个“万世师表”,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大事来,为大事去”的崇高思想境界,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认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想,把“社会悬在心中,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终身从事教育”。这些师德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知识固然不可缺少,而“德”才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目前学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够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精力投入不够 受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更加趋向实际,崇尚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够认真。教案缺乏新意,教学墨守成规,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夹着教材就进课堂,随便讲讲也自认为满意。 3、重业务轻道德 由于某些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例如,在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教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列入重要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教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4、育人意识淡化 在教育实践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只注重传授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1、集美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10〕28号)和《集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集大人〔2006〕3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组织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我校校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引导教师热心爱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的高尚师德,努力增强广大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总体目标 学校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找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活动促建设,以师德强师能,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集中整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进而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校风,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二)工作重点 1.以倡导“立德树人、德识相长”的师德要求为重点,不断强化师德教育。通过多渠道、分层次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识相长”等教育理念,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 2.以强化师德管理考核为手段,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和师德档案制度,认真开展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派出进修和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3.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完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师德建设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制度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4.以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抓好集中整改。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学校在师德教育、师德建设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教师在政治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向、尊重学生、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采取上下联动、集中整改的办法予以解决。 三、活动步骤和主要任务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5月)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舆论阵地作用,通过学校校报、校园网络、广播电台和宣传橱窗等宣

复旦大学江湾学生生活园区暑期暂住协约

复旦大学江湾学生生活园区暑期暂住协议为帮助我校因工作或科研原因需要在暑期住校的研究生解决住宿问题,复旦大学江湾学生生活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甲方)接受复旦大学________________学院(系)级研究生__________同学(以下简称乙方)(学号:________ ,手机号码:)的申请,同意其于暑假期间在江湾暂时住宿。为此,双方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之相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安排乙方暂时入住江湾学生生活园区号楼单元室。时间自 20 年月日起至20 年8月31日止。乙方为此需向校财务处缴纳住宿费120元/月。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学生宿舍简单家具。水电费价格按照上海市事业单位水电收费标准(水:1.96元/吨,电:0.61元/度),由单元内学生共同承担,不提供免费水电额度。乙方退宿时须结清水电费。 三、甲方视园区管理需要,可对乙方宿舍安排和退宿时间作适当调整。乙方须遵守复旦大学校纪校规;遵守《学生生活园区住宿管理条例(试行)》;不得擅自变动、转借、出租寝室及床位,不得留宿他人,不得饲养宠物。 四、乙方须爱护单元内设施,不得使用明火或电炉、电磁炉、热得快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设备。因乙方人为原因造成宿舍设施损坏的,须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承担维修费用并作相应赔偿。 五、甲方有权对乙方住宿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乙方有违反校纪及住宿管理之行为,有权取消乙方暂住资格,并通报院系;甲方今后不再接受乙方研究生期间的住宿申请。 六、暂住期满,乙方须按时搬出该寝室。届时,乙方交清水电费并经物业验收合格,到甲方处办理退宿手续后,方可离开。逾期不退宿者,甲方有权清理其物品,不承担由此造成的物品损坏及丢失责任。 七、暂住期间,乙方可以向甲方申请终止协议,经甲方同意后办理退宿手续。 八、乙方于暂住期间申请退宿或被取消暂住资格的,已缴住宿费不予退还。 九、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不得无故终止本协议。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