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基本思路1

设备管理的基本思路
1.设备前期规划要合理,关键设备的前期规划,需要设备使用部门、工艺、品质、设备、采购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例一:公司一方面没钱发工资,另外一方面,4000多万买回一条生产线,安装下来不到一个月就要五折卖掉;例二:非标设备稳定杆生产线,由于设计制造存在缺陷,产品的废品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例三:公司贷款买回一大堆设备,安装好了就闲置,闲置了一年多都没有投产。
2.保养计划要切中要害,不能搞形式主义 3.搞预防性维修、搞状态监测维修、搞TPM,能做到设备零故障吗?不一定!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设备,保养得当,做到设备零故障是有可能的,至少可以大大减少故障发生,延长设备寿命。大多数国产设备不管你怎么保养也很难做到设备零故障,非标设备故障率更高!这种现实,要求我们 不要把故障维修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设备厂家,自己的设备人员必须有很强的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否则停机损失不可避免.
4. 不管什么设备,如果设计、制造存在重大缺陷,导致产品废品率高、能耗大、产能低、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出现,靠维修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在了解工艺流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在了解问题的症结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技改方案,才能解决问题 。非标设备,设计制造存在缺陷的机会是比较多的! 解决上面4个问题,最最关键的是人员的专业素质!!离开这一点,什么先进的管理模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产生满意的效果!!
5.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设备人员的专业技术一定要能胜任工作岗位;找有有责任心的人做重要的事,没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再好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6.做好备品备件管理,但不要期待备品备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突发故障的零部件采购速度一定要快
7.做好设备资产管理
8.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要清晰;要有尽量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
9.生产和设备要全面管理。中国公司的普遍现象:“以生产为主、以设备为辅”,我们期望公司不要”重生产轻设备,重设备使用轻设备保养”,我们期望公司投入与自身设备技术含量、设备数量、设备状况等相适应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来进行设备管理,让设备管理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这需要公司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没有领导的支持,什么都是空谈
10.既要加强监督又要简化管理流程,否则每天都忙于找人签字,没有时间做具体工作.人很辛苦,效果却不咋的!
11.考核指标要切合实际,目标脱离实际,是做不到的。
12.权力与责任相匹配,只有义务没有履行义务所必需的

权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不能决策,效率低下,会做得很累,会贻误时机,不会有好的效果(当然,重要的事情,必须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决策;经领导审批,才能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