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本文是北京师大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教授在汉语文化学院成立大会上所作学术讲演的提纲。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有多种。据国内学者说有500多种。我没有看到关于500多种的资料和论述,大概这是基于任何一个人说了文化是什么就算是一种定义所得出的数字。据国外哲学家说,现在已有20多种定义;大概这是就比较权威的著作而言,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由于文化的定义五花八门,又由于有人不研究文化本身,而热衷于在定义中折腾,所以有的学者主张“最好不下定义”。我想这是希望人们把精力集中于实实在在的基础研究,不要在定义问题上争论不休,而不是“定义不可知论”。定义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尽管出发时的认识和到达既定目标时的认识会有差别,甚至可能是较大的差别。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定义还是需要的。

我比较同意如下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这个定义里有几个要点。1.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2.即使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创造的,也是文化。3.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猴子所画的画,蚂蚁所堆积的蚁山,蜜蜂所造的巢。4.文化是人类有意创造的,无意识形成的东西不是文化,例如婴儿涂抹的东西。

当然,任何定义都不能把定义对象囊括无余,对象的边缘也常常是模糊的。例如对于弱智者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界定?这是值得研究的。

二文化的分类

关于文化的分类,说法很多,角度也多种多样。有的学者还从教学或学习的角度又重新分类。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然后在这一前提下再参考教学或学习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再分类,否则类是分了,条分缕析,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却难以遵循或自乱其例。

我把文化分为三类:

1.物质文化:衣食住行

这是以物质形式显现的文化,是物质层面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在人民生活中的直接反映。

2.社会文化:艺术、民俗、宗教、制度、法律等

这是上层建筑中的主体。

艺术虽然主要也是凭借物质显现,但是物质不是其本身。例如雕塑、绘画。

民俗无所不在。它实际是民族哲学观念在人民生活中的外现。但是民俗的来源(或者说对它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多元的:自然规律、生活规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政治制度、学术流派、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等。但是民俗的整体却不是这些来源、决定性因素的拼合,而是经过了民族的选择、加工,集中反映了民族的哲学观念。

宗教是超国界、超民族的。即使是外来宗教也是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任何宗教当它要在一个国家或民族落脚生根,就必须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即吸收本土文化的营养,以适应当地人民的心理、习惯。这样,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也就成了本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对于中国都是外来的,但是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因而在中国生根了,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袄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等就被排淘汰了。即使是佛教,其

中有些宗派,例如唐玄奘所宣倡的“唯识宗”,在红火了几十年后很快就衰落消失了。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违背了上述的原则。

3.哲学文化(包括社会和生活观念、审美观念)

这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有关哲学体系的论述,都是学者归纳的,是民族的哲学观念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民族哲学观念本身。民族的哲学观念既体现在民族的这些著作当中,更多的则渗透在民族的形而下的种种形态中,也就是上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文化中。

中华民族的哲学和观念是动态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所有外来的文化,不断丰富提高。但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哲学,毕竟有它的核心,有其万变不离的“宗”,这就是中华民族所探求到的自然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真理。不把握这个核心,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就事论事,甚至会曲解事物的本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传统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可供我们驰骋的空间还很大,也就是说,现在的研究距令人满意的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需要我们开拓的课题还有很多。

文化的三个层次间是互相交叉、渗透的,有时同体共存。例如建筑物是物质,但其格局、规模、装饰,都与艺术、民族习惯、政治制度有关,与民族的哲学观念有关。即使像“行”这样的事物,也脱离不开民族的这个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对行路的各种方法、形式都有规定,同样体现了主体文化对人的要求与束缚,是当时政治制度的反映。①又如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观念,在烹饪、器皿等物质文化中都有所反映;自先秦形成的天人观念在宗教、民俗、制度上也时时体现。社会文化对物质文化和哲学文化的渗透、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例证不胜枚举。例如佛教对中华文化中艺术、民俗、制度方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敦煌艺术到老太婆的拜佛,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这方面的情况无须多说。佛教对中华固有哲学和观念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方面佛教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丰富了中国的哲学;另一方面佛教也接受了不少中华固有文化中的哲学营养,使之适应中国,并且最后走向了佛教本土化。例如汉民族自古讲究修身养性,讲究自省;同时,中国的哲学引导人们入世,不主张苦行,这是和早期佛教在印度流传时极不相同的地方。佛教在中华文化面前退却了,“人人有佛性”、“见性即佛”等学说成了中国佛教重要特征的一部分。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特殊在哪里?

1.它是史前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不完全等同于文化的创造性。

2.它既不属于主观世界,也不完全属于客观世界,具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性质。

3.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是超时代、超政治、超观念的。

因此,三个层面对它都不合适。

(二)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说它是最重要的载体,是相对于其他载体而言。其他载体只能向人们显现文化的一个部分,甚至是文化的一个角落;而语言则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语言如果要超越时空,就需要借助于文字。从现象上看,似乎是文字充当着最重要的载体,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负载功能,是靠它与语言的特殊关系而存在的。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负载文化的任务主要是由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承担。语音和语法是超时代的。有人主张汉语语法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意识,似乎至今缺乏有力的论证。

我们平时说词汇对于社会生活最为敏感,这也意味着许多文化凝聚于词汇。黄侃先生说一个字就等于一句话,意思是任何概念所包含的,实际是一个定义、一个判断。而定义、判断则是文化意识的结晶。当前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剧烈,因此在词汇上表现为新词新语的剧增。但是,这还不是语言对文化产生影响的最好例证,因为大量新词新语是暂时的,它可以构成对文化的一时冲击,多数不能对文化的整体,特别是人的观念产生影响,不见得能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生活的底层,经过历史的选择和淘汰、进入了民族基本词汇的语言事实,才是语言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标志。这一现象需要用历史上的事实加以说明。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了近2000年,对中国三个层面的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一些词如自在、见地、法门、公案、功课、报应、解脱、因果、地狱、观照、有缘、机缘、投机、印证、化身、红尘等等都来自佛教;佛教词语甚至成为成语进入词汇体系,如立地成佛、天花乱坠、当头棒喝、随机应变、回光返照、不可思议等。这些词语已经让后人感觉不到是佛教词语,也就是说它们已完全融汇到汉语固有的词汇中,成为汉语的组成部分。

(三)语言对文化的巨大反作用力

文化内容,特别是哲学文化在靠语言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分不清语言和它所指的事物,于是经常误把语言和其所指混同。于是语言又反过来对文化产生影响。最突出的例子如语言崇拜(包括文字崇拜),如汉语的双音节词汇对对称美的观念的形成所起的强化和推动作用,如宗教语言进入全民语言后,语言本身对人产生影响等。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开拓的领域。应该承认,对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研究还很不够。

(四)语言理解与文化理解的关系

正是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换言之,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三个层次的文化都是需要的,不可只给这个,不给那个,至于课程给予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怎样确定,则是应该进行研究的。

近年汉语教学界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重视,即基于这一原理。学界在这方面进行的探讨已经不少,意见虽不很一致,但在上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则是共识。

周思源先生认为,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文化定位表现为“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知识”;目的语学习越往中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以专门文化的面貌出现。“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可能性。”②

现在的问题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文化背景和文化储备应该以什么形式进入教学领域呢?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一个人毕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对于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些什么,才可以既满足他眼前的需求,又为其以后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打下基础、提供门径呢?这就是前几年对外汉语教学界讨论得很热闹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也就涉及到了我们学院的建设和老师业务发展问题。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关于语言文化学院的方向和学科建设

首先,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院的方向应该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建成语言和文化并重的教学与研究基地。之所以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是因为我们的任务主要是第二语言教学,而且以实用汉语教学为主;外国学生到这里来的第一目的是学习语言,多数是把汉语作为日常工作谋生的手段。之所以语言文化并重,是因为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中国文化储备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因为无论是实用型的学习还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学,都需要中华文化的知识,他们之间只有深浅广狭之别。因此,学院拿出来的文化课程,应注意“通用性”,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覆盖面,要注意雅俗(汉语水平的高低)共赏。

其次,我认为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院老师个人的学术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关系,是学院包容个性,个人组成全局的关系。所谓大同小异有三层涵义:一是指语言与文化是全院的方向,作为学院的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在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有所钻研,而每个人的侧重点可以并应该有所不同;二是每个人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有领域的不同,或在语言本体方面,或在语言应用方面,或在语言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在文化方面,同样可以有研究领域和深浅的差别。三是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出学生所需要的课程,而外国学生所需要的文化课程应该无例外地要深入浅出,要通俗,要使操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当堂理解,并在课外能运用课堂上所得到的知识和能力去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因此老师的研究成果尽可以深入、专门,而教给学生的则是从自己研究成果中

提取的精华。简言之,教师的研究可以深而又深,但是拿到课堂上去的东西则一定要浅,要适应学生的水平。说到这里,我想说,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的需求和接受效果角度说,我不同意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一是在实际教学中二者无法科学地分开,只能由教学者主观地决定;二是“知识汉语”与“交际汉语”其实都是围绕着语言交际而展开的,只不过二者所说的文化对语言交际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的不同,而所谓直接和间接也是难以区分和预料的,何况还有非语言交际存在,文化储备对于非语言交际同样重要,我们是不是为此而另设“非语言交际文化”呢?

学院的建设和老师个人的发展之间的“大同小异”,对学院的建设和教师的提高都是有利的。只有教师在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都有或深或浅的造诣,学院的语言与文化课程的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才能处理得恰当。同时,学院的主要任务不但没有妨碍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相反,正需要教师在自己有兴趣和有特长的领域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因此,我希望学院不单设文化教师,可以有人语言教学多些,水平高些,有人文化教学多些,水平高些。

学院的当务之急是能尽快地就着文化的三个层次或三个类别调整我们的文化课程。因为学院在汉语教学方面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还有待提高,还需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但是无论就“结构—功能—文化”理论而言,还是就大家的教学实践而言,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定位,都是我们学院当前需要解决,而且一旦着手就会很快见效的问题。

为了达到我们的这一目标,学院应该拟订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课程建设和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理论总结的规划,老师们围绕着学院的规划,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定出开设文化课程的时间表和准备工作的计划,积极稳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来。以汉语和文化的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保证和促进课程水平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在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都会有长足之进。

要达到这一目标,既需要学院全体老师的艰苦奋斗,也需要学院外专家学者的帮助。因此,聘请一些专家做我们的兼职教授,或请一些专家来讲课,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也将尽到自己的职责。

最后,我想用朱熹的两首诗作为我这次讲演的结束。

《任重》

气无强弱志为先,努力便行休放肩。

捱得一番难境界,便添脊骨一番坚。

《九思》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但得用心纯熟后,自然发处有思随。

诗写得并不怎么样,而且是谈理学的;但是其中道出了治学的一些基本规律,我想奉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立志,努力,磨练,思考,厚积薄发,把汉语文化学院建设好。

按:在准备这次讲演过程中,我参考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一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注释:

①参看拙著《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1988。

②周思源:《论单位汉语教学的文化定位》,载《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华教出版社,1996;又载《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语言与文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与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838 Ⅰ.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20%) 1.“Negro”,once a euphemism for “_______”, is now an offensive racist term.() A.a black man B.nigger C.an African D.black boy 2.The expression that can be used as the euphemism for “gardener”is “_______”.() A.landscape architect B.garden designer C.beautician D.botanist 3.I may be back tonight; I’m not sure. _______,just make yourself at home.() A.However B.Despite this C.Either way D.Still 4.He showed no pleasure at hearing the news. _______ he looked even gloomier.() A.Alternatively B.I mean C.In addition D.Instead 5.“他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神德街2号”can be translated into _______.() A.He lives at Divinity Avenue 2,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B.He lives at Divinity Avenue 2 in Cambridge of Massachusetts, U.S.A. C.He lives at 2 Divinity Avenu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D.He lives in U.S.A,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Divinity Avenue 2. 6._______ is a weapon name.() A.Brenda B.Arthur C.Rhoda D.Timothy 7.When receiving a gift, the English speakers normally say_______.() A.“It’s very nice” B.“Where did you get it? This is really what I want” C.“It must have cost you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 D.“How much is it? Thank you very much”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 有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There o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

上外考研法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经验

上外考研法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经验 去上海参加复试的日子好像就那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喜悦感因为觉得自己是背着很沉重的使命跑过去的,不过认识了同专业的一些很好的孩子们。因为自己之前考研走了很多弯路后来遇到一位人好的没话说的前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自己才能一步步坚持到最后所以也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学弟学们吼 2010考法语的童鞋们都很热情。所以关于复试什么的大家参考一下他们的帖子啦写得很详细而且很好的说。因为我复试口语的时候被打击到了(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所以就一笔带过哈。在这里主要是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参考书的一点小意见。因为我本科的学校是第一年开法语各方面那是相当的,所以底子薄弱去复试也发现自己的学校好像米几个人听说过,所以想告诉觉得上外离自己很遥远的童鞋们一定要信心哦做好自己才是作重要的! 前面要说一下是否能够买到所有参考书的问题好像规定了13本左右我没有全部都找到心疼银子所以就买了几本的基本。不过后来发现自己“乱七八糟”的真的买了不少。 参考书目推荐 【法语课本】首先是《法语课本》关于这本书我考研的时候每天都花心思想找到它的答案,对于这本书到底应该不应该细看前辈们也是自己有自己的意见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当时我们的课本是北外马晓宏版的后来的事实证明看这本书也是很重要的哦。回到正题我看法语课本的时候还做了笔记尤其

是课后的翻译(纯属个人喜好哈)不过考完研后被打扫卫生的大妈无情的扔了(我有两个星期都一直在哀悼我的笔记本,),话说回来个人觉得这本书的词汇很丰富比如今年的翻译试题中不少都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所以建议大家要仔细看课文和课后阅读。至于课后的那些关于语法的大可忽略过去积累词汇真的很重要就像以前的一个前辈说的那样自己词汇平时积累够了考什么都不可怕的哈!今年第一题考得是关于“nez"的比如问你鹰钩鼻啊流鼻涕擤鼻涕啊什么的怎么写我一看见就晕了最后估计蒙对那么几个,这个真的是要看你平时积累的啊。 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的话有几年的综合卷子的第一题就是选择适合词汇的题是和北外出的那本《法国语言与文化》的课后题某些是重复的因为那个是我们大三的课本所以顺带看了看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把这本书的课后题再看一遍还有就是马晓宏的34我后来没看过不过你真有精力的话,,看一看绝对无害 【法国文化】接下来想说的是关于法国文化的书在这里我要万分感谢Imane 同学在考前给我的建议和Natalie小孩刚刚友情提供的书目(因为我说会给她一个很大的名分。吼吼)上外规定的那本《法国概况》真的很老啊Imane推荐我看了《法国文化渐进》中级以及北大出版的一本叫《法国文化背景知识》(好像是这个名字来着)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往年的真题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些书里找到答案滴!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上外卷子的侧重点所以大家记记就好了。Natalie 说自己还看了一本关于法国文化的书(原谅我我突然给忘记名字了以后补上)大家看完这几本就没问题了不过法国概况那本书的句子什么的很值得推敲啊虽然我没推敲过,但是前辈说不错。 有几本参考书是不需要买的买了的话也不需要太看的比如《法语文体学教

尔雅_语言与文化答案

本套题正确率15/168=91%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一)已完成 1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A、能人走出非洲 ?B、南猿人走出非洲 ?C、元谋人走出非洲 ?D、直立人走出非洲 我的答案:D 2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进化的形态之一?() ?A、山顶洞人 ?B、智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 我的答案:B 3 符号活动出现于()。 ?A、南猿时期 ?B、直立人时期 ?C、晚期智人 ?D、早期智人 我的答案:C 4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是指人类发源于非洲,然后移动到世界各地。()我的答案:√ 5 某一人群的mtDNA变异越大,它的群体演化历史越短。() 我的答案:×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二)已完成 1 非洲智人最早移动到哪一大洲?()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澳洲 我的答案:C 2 非洲智人什么时候开始走出非洲?() ?A、20万年前 ?B、13万年前 ?C、15万年前 ?D、10万年前 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事物的出现不能标志着智人具有了一定的符号编码能力?() ?A、图画 ?B、雕刻 ?C、文字 ?D、瓷器 我的答案:D 4 智人走出非洲有几条路线?()

?B、2 ?C、3 ?D、4 我的答案:B 5 直立人是语言人,智人不是语言人。() 我的答案:× 6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为人类的基因和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的答案:√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三)已完成1 脑容量与语言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没关系 ?D、不确定 我的答案:A 2 方言的形成有几种方式?()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法国语言与文化句子翻译

Le?on 4 Texte I 1. 500头鲸鱼在斯特瓦海滩搁浅。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各种推测。 Cinq cents baleines se sont échouées sur les plages de l’?le Stewart. On fait (émet) toutes sortes d’hypothèses sur ce phénomène. 2. 随着对鲸鱼认识的深入,人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 Au fil (Avec) des progrès dans la connaissance des baleines, de nouvelles théories ont étéformulées (avancées). 3. 一些企业吞并了另一些,这是常见的事。 Certaines entreprises en ont absorbé d’autres, c’est monnaie courant. 4. 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Nous en sommes venus à la conclusion suivante?: il faut mettre en place un système socialiste à caractères chinois (à la chinoise, avec des caractéristiques proprement chinoises). 5. 任何一点磁场的变化都会使这些指针失灵。 Le moindre (Tout) changement magnétique perturbera le fonctionnement de ces aiguilles. 6. 像他姐姐一样,他总是力求做得比别人好。 A l’instar de sa s?ur, il cherche à (s’efforce de) faire mieux que les autres. 7. 他专门从事旧车交易。 Il se spécialise dans la vente de voitures d’occasion. 8. 这种动物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 Ces animaux peuvent émettre un son particulier, imperceptible pour l’homme. 9. 动物之间也维系着一种社会关系。 Il existe des liens sociaux entre les animaux. (Les animaux entretiennent aussi des liens sociaux entre eux.) 10. 只要一个人病了,其他人都会来看他,帮助他。 Il suffit qu’une personne tombe malade pour que tous les autres viennent le voir et l’aider (lui viennent en aide). 11. 在海底4000米深处生活着大量的鲸鱼。 A 4000 mètres de profondeur dans les fonds marins vivent des baleines en grand nombre (un grand nombre de baleines). 12. 他们把鲸鱼放回大海也没有用,只要有一头受伤的鲸鱼还躺在海滩上,其他鲸鱼又会游回来。 Il est vain de remettre les baleines à la mer. Il suffit qu’une seule baleine blessée reste encore sur la plage pour que les autres reviennent. 13. 船与船相撞是常有的事,没什么可惊讶的。 La collision de bateaux est monnaie courante. Il n’y a là rien d’étonnant. (Il n’y a pas de quoi s’étonner. On n’a pas à s’en étonner.) Texte II 1. 流行病的发生有各种原因。例如有人说厄尔尼诺现象有利于一种有毒海藻的生长,这就引起了赤潮,赤潮进入了食物链就引起了流行病。 Les épidémies sont d’origines multiples. (Les causes des épidémies sont multiples.) Par exemple, le phénomène El Nino favorise, dit-on, le développement d’une algue toxique qui est à l’origine de marées rouges. Celles-ci peuvent intervenir dans la cha?ne alimentaire. D’où des épidémies. (Ce qui entra?ne des épidémies.) 2. 上百只海豚由于病毒感染死在塔斯马尼西海岸。 Sur la c?te ouest de la Tasmanie, une centaine de dauphins sont morts d’une infection virale.

浙江自考语言与文化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语言与文化试卷 课程代码: 10058 Ⅰ. Multiple choice (24%) Direction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that ________.( ) A. the former determines the latter B. the latter determines the former C. the two are parallel D. the two interact 2. While “ handsome woman” and “ pretty woman ” are both acceptable, they suggest different kinds of attra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________ associations of these two objectives.( ) A. collocative B. affective C. connotative D. thematic 3. A young man or young woman who rejects authority,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conventional attitudes towards morality, style of dress is called________.( ) A. hippie B. knight C. koala D. poke 4. A fortified place occupied only by army or a fortified trading post is called ________.( ) A. castle B. fort C. lynch D. terrapin 5. Pork, mutton and beef are loan words from ________. ( ) A. French B. Latin C. Indian D. English 6.English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________ language because it relies heavily on conjunctions to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 units. ( ) A. paratactic B. branching C. hypotactic D. linear 7. Religious name “John” means ________ in Chinese. ( ) A. 上帝是神圣的 B. 约翰 1

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Since human being appeared ,all kinds of languages came into being bir by bit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cultures, varieties of cultures grew ,too .What we can not deny is that there is a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phenomena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imately related. Both phenomena are unique to humans and have therefore been the subject of a great deal of anthropological, sociological, and even memetic study. Language, of course, is determined by culture, though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is true is now under debate. The converse is also true to some degree: culture is determined by language - or rather, by the replicators that created both, memes. ●Language as Determined by Culture Early anthropologists, following the theory that words determine thought, believed that language and its structure were entirely dependent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existed. This was a logical extension of what is termed the 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 which views the human mind as an indefinitely malleable structure capable of absorbing any sort of culture without constraints from genetic or neur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vein, anthropologist Verne Ray conducted a study in the 1950's, giving color samples to different American Indian tribes and asking them to give the names of the colors. He concluded that the spectrum we see as "green", "yellow", etc. was an entirely arbitrary division, and each culture divided the spectrum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is hypothesis, the divisions seen between colors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language we learn, and do not correspond to divis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A similar hypothesis is upheld in the extremely popular meme of Eskimo words for snow - common stories vary from fifty to upwards of two hundred. Extreme cultural relativism of this type has now been clearly refuted. Eskimos use at most twelve different words for snow, which is not many more than English speakers and should be expected since they exist in a cold climate. The color-relativity hypothesis has now been completely debunked by more careful,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studies which show a remarkabl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cultures divide the spectrum. Of course, there are ways in which culture really does determine language, or at least certain facets thereof. Obviously, the ancient Romans did not have words for radios, televisions, or computers because these items were simply not part of their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same vein, uncivilized tribes living in Europe in the time of the Romans did not have words for tribunes, praetors, or any other trapping of Roman government because Roman law was not part of their culture. Our culture does, sometimes, restrict what we can think about efficiently in our own language. For example, some languages have only three color terms equivalent to black, white, and red; a native speaker of this language would have a difficult time expressing the concept of "purple" efficiently. Some languages are also more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北外考研参考书目

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第二外语参考书目 (01)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G.Yule (1996)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ed. CUP 2、V.Cook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ed. Arnold 3、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出版 (02)英美文学1、M.H.Abrams 编《诺顿英国文学选集》W.W. Norton 2002 2、Nina Baym 编《诺顿美国文学选集》W.W. Norton 2005 3、金莉、张剑编《文学原理教程》外研社2005 4、Raman Selden《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外研社2004 5、赵一凡等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研社2004 (03)美国社会文化研究1、Thomas A. Bailey, David M Kennedy & Lizabeth Cohen. The American Pageant- 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11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8, 北外 研招办 2、梅仁毅主编:《美国研究读本》外研社2002 (04)英国社会文化研究1、肖慧云主编《当代英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余志远主编《英语国家概况》外研社1996 3、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教社2005 (05)澳大利亚研究1、《澳大利亚历史》1788-1942 北京出版社 2、《澳大利亚历史》1942-1988 北京出版社 3、夏玉和、李又文编《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外研社2008 4. 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教社2005 (06)爱尔兰研究1.梅仁毅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爱尔兰部分),北京:外研社2010 2.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爱尔兰部分),北京: 高教社2000 3.陈恕主编:《爱尔兰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外研社2010(特别是准备报考 爱尔兰文学子方向的考生需通读此书) 4.王振华、陈志瑞、李靖堃编:《列国志:爱尔兰》,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07)国际新闻1、新华社中英文稿、《中国日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 2、国内公开出版的中国和外国新闻史书籍 3、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08)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1) Abrams, M.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2004. 2) Fowler, Alastair.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orms and Kind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 3)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8. 4) Abrams, M.H. e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Major Authors. 5th ed. New York: Norton, 1987. 5) Baym, Nina, e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horter 5th ed. New York: Norton, 1999 (09)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1、Bassnett, Susan.《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外教社.2004. 2、Gentzler, Edwin.《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修订本)》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外教社2004 3、马会娟、苗菊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外研社. 2009 (54)—(60)1、《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 、姜桂华著,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欲购此书,可向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邮购部汇款邮购。电

福师2015年春语言与文化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语言与文化》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In deciding_______a course of action, the candidates tried to estimate its likely impact on the voters. A. what to pursue B. which to pursue C. whether to pursue D. if to pursue 满分:2 分 C 2. It is only recently _________astronomers have begun specific research into black holes. A. when B. so that C. that D. which 满分:2 分 C 3. Mass advertising helped to____the emphasi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to their consumption. A. vary B. shift C. lay D. moderate

满分:2 分 B 4. Some nonverbal mess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accompanying verbal message, which is the____function of nonverbal message. A. complementing B. contradicting C. regulating D. accenting 满分:2 分 A 5. Some research workers completely____all those facts as though they never existed . A. ignore B. leave C. refuse D. miss 满分:2 分 A 6.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 B. ordinary C. common D. typical 满分:2 分 D 7. Language is an instrument used in the( )of thought.

法国语言与文化课后翻译

高级法语翻译 Le?on 1 1.我家并不富裕,只能勉强度日。 Ma famille n’est pas riche,on s’en tire. 2.政治考试真难,但我总算通过了。 L'examen politique était très difficile;mais je suis tiré. 3.公司职员对他们的经理很不满意,总是含沙射影的讽刺他。 Les emploiyés ne sont pas contents de leur directeur et se moquent souvent de lui en termes voilés. 4.这种食品对这个病人的身体有好处。 Ce genre de nourriture est sain pour la sentéde ce malade. 5.于勒的母亲因为儿子掉了个扣子而大发雷霆。 La mère de Jules fait une scéne àson fils pour un mouton perdu. 6,我叔叔将他的一份财产挥霍光后,又花掉了了我父亲的一部分。 Mon oncle a diminuél'héritage de mon père après avoir mangésa part jusqu'au dernier sou. 7, 我叔叔30年代到了巴黎,在那里当了古董商。 Mon oncle est alléàparis dans les années trente comme antiquaire. 8, 保险公司已对灾民所受的损失做了赔偿。 La compagnie d'assurance a dédommagéles sinistrés de toutes les pertes qu'ils avaiaient subis. 9, 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的遗产只剩下这一间房子了。Tout ce qui reste de l'héritage de mon père est cette pièce. 10,在这街边的拐弯处,我常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乞讨。 Au coin de cette que,je vois souvent une personne déguenillée qui mendie. 11,母亲一直盯着儿子远去。 La mère suit de l'oeil son fils qui s'en va loin. 12,看到我学习上有困难,这位同学主动提出在课后帮助我。 V oyant que j'ai des difficultés dans mes études,ce camarade s'est offert àm'aider en dehors des cours. 13,打水把桥冲走了。 Les eaux ont emport' le pont. 14,船离开了海堤,向碧水如镜的海面驶去。 Le navire ayant quittéla jetée se dirige vers une mer plate comme une table de marbe vert. 15,我一直相信,那天晚上向那年轻人出示的我叔叔的信使他下决心娶我二姐。 J'ai toujours eu la conviction que la lettre de mon oncle montr ée ce soir-là a emportéla résolution de ce jeune homme de se marier avec ma seconde soeur. Le?on 2 1,法国用于教育的预算占过敏预算的17%-25%。 En france le budget consacréàl'éducation nationale représente 17-25 du budget national. 2,这座城市的解放是用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La libération de cette ville s'est faite au prix de lavie de nombreux soldats. 3,这样的教育制度符合当时共和主义价值观。 Ce genre de système était conforme aux valeurs républicaines du moment. 4,通过这条小径,我们可以到达湖边。 Nous pouvons accéder au bord du lac par ce sentier. 5,这个人很能干,很年轻的时候就身居要职。 Cet homme est très capable,très jeune,il avait déjàaccédéàune haute fonction. 6,这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C'est un tache qui s'impose. 7,这是一位令人佩服的领导。 C'est un chef qui s'impose. 8,这座房子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Cette maison se caractérise par la douceur en hiver et fracheur en été. 9,发国家与制度的特点是公立与私立并存。 Le système de l'eduction en france se caractérise par la coexistence d'un secteur public et d'un secteur privé. 10,大部分私立学校的到国家的资助。 La plupart de écoles privées sont subventionnées par l'Etat. 11,法国的大学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Les études universitaires en france se divisent en 3cycles.le troisième cycle est l'étape des travaux de recherche,le dipl?me d'Etudes Approfondies se prépare en 1 ou 2 ans,le doctorat qui lui succède en 2 ou 4 ans. 12,高等专科名牌大学属于教育部以外的其他部位。 Les grandes écoles sont rattachées àdes ministères autres que celui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13,在中国要进大学,必须经过一个淘汰率很高的考试。En Chine,pour entrer dans une université,il faut passer un concours national très sélectif. 14,如果不提继续教育这一方面, La présentation du système de l'éducation en France ne serait pas complet si l'on ne signalait pas le domaine de la formation permanente ou continue. 15,任何一个劳动者都有货的培训的权利, Tout travailleur bénéficie d'un droit àla formation qui lui permet de se perfectionner ou de s'adapter àun emploi différent. Lecon 3 1,这间小屋的底板上铺满了书。 Le plancher de cette maison est jonchéde livre. 2,一条铺满枯树枝的小道。Le sentier a jonchéde branches mortes. 3,花匠们将通往客厅的走廊布满了鲜花。 Les jardinier a jonchéde fleurs le couloir menant au salon. 4,我们正要出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Nous nous apprêtions àpartir quand un h?te inattandu est arrivé. 5, 姑娘们为了参加舞会都上楼打扮去了。 Les filles sont montrées s'apprêter pour le bal. 6,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在巴黎见到杜邦先生。 Pour autant que je le sache;personne n' a pas vu Monsieur Dupont àparis. 7,这孩子很好奇,总是向大人提一连串问题。 Cet enfant est curieux, il assaille les grandes personnes de questions. 8,我感觉在这里是多余的。 Je me sens de trop. 9,昨天他多喝了一杯。 Il a du un verre de trop. 10,别理他,他在赌气呢。 Laisse-le, il boude. 11,他他总是摆脱不了那次车祸的困扰。 Il est toujours obsédépar cet accident-là. 12,有些当爸爸的太沉湎与工作以至于没有时间跟孩子在 一起。 Certains pères sont trop obsédés par leur travail pour consacrer du temps àleur enfants. 13,有一天,儿子对妈妈说:“我绝对不是有意伤害你”。 Le fils dit un jour àsa mère, pour rein au monde je n'ai voulu te blesser. 14,在这件事情上我绝对不会放弃我的权利。 Pour rien au monde,je ne renoncerai àmes droits sur cette affaire. 15,他总是用假惺惺的语气跟我们说话。 Il nous parle toujours d'un ton apprêté. 16,只要一想起那件事,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 Je me sens mal rien que de penser àcette histoire. 17,我只跟你说了这件事,怎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呢? Cette affaire,j'en ai parléqu' àtoi,comment se fait-il que tout le monde soit au courant maintenant. 18,他很执着,他很清楚他要什么,他总是想着他的目标。 Elle a de la suite dans le idées,elle sait très bien ce qu'elle veut faire,elle n'oublie jamais son but. 19,正如许多男人一样 Comme beaucoup d'hommes,je me sens de trop quand la vie de la famille de met àtourner autour de la mère et du bébé. 20,只有我们老老实实工作 En travaiilant honnêtement,on aura toujours de quoi mettre sur la table et procurer un toit àsa famille. Le?on 5 1.这条法令规定在司法领域里必须使用法文。 Ce décret prévoit l’utilisation obligatoire de la langue fran?aise dans le domaine de la justice. 2.随着教育改革,学校已非宗教化,并且实行直至初中的 免费义务教育。这些措施使绝大部分孩子能够跨进校门。 Avec la réforme, l’école devient la?que, obligatoire et gratuite jusqu’au collège. Ces mesures permettent àla plupart des enfant d’aller àl’école. 3.那时不说法文就会受到侮辱性的惩罚。因此法文发展了, 但是地方语消失了。 à cette époque-làceux qui ne parlaient pas fran?ais étaient soumis àdes punitions humiliantes. Aussi le fran?ais a-t-il pu se développer au prix de la disparition des langues regionales. 4.他是华裔,在工厂里有什么争执的话他总是站在亚洲人 一边。 Il est d’origine chinoise. Quand il y a des conflits dans l’entreprise, il prend toujours position en faveur des Asiatique. 5.他举了很多例子企图说明他的行为是正确的。 Il a citéplusieurs exemples pour justifier ses actes. 6.到了20世纪,这场排挤地方语的运动已发展到了顶点, 但是人们对排除地方语言的做法作出了强烈的反应。 Au XX?siècle le mouvement contre les langues locales atteint déjàson point culminant. Mais de violentes réactions se manifestent contre la mise àl’écart des langues ré gionales. 7.专家们的忧虑愈来愈重,因为英语词已大量进入传媒领 域,并被大众所接受。 L’inquiétude des experts s’accentue, car un grand nombre d’anglicismes sont entrés dans les médias et sont acceptés par le public. 8.他是这一集团的代言人。他是反对战争的,他的言论证 明了这一点。 Il est le porte-parole de ce groupe. Comme son discours l’atteste, il s’oppose àla guerre. 9.现在出现了一种不太抵触、更加积极的主张,问题有望 得到解决。 Une conception moins réactive, mais plus dynamique se manifeste. On peut espérer résoudre le problème. 10.长期以来法国一直蔑视地方语。今天,政界和知识界的 精英们都表示了他们的立场:要维护地方语言。 La France a longtemps mépriséles langues régionales. Aujourd’hui, c’est l’élite politique et intellectuelle qui prend position en leur faveur. 11.在遇见你之前她总是同意老师所说的一切。但是,现在 她总是想你一样与老师唱反调。是你影响了她。 Avant de te rencontrer, elle était toujours d’accord avec le professeur. Maintenant elle conteste systématiquement comme toi. C’est toi qui l’as contaminée. 12.对于当前的局势不应该过分悲观。 Il ne faut pas être trop pessimiste quant àla situation actuelle. 13.很多国家进入欧盟促使大家重新考虑该机构的运作方 法。 L’adhésion de nombreux pays àl’Union européenne conduit às’interroger sur les modes de fonctionnement de cette institution. 14.事实和舆论相反,法文的处境还不错。 Contrairement àl’opinion générale, le fran?ais bénéficie d’une situation assez positive. 15.从这些辩论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应总结和评估目前所 拥有的保卫法语的手段以及确定政府在这方面应起的作 用。 Il ressort de ces débats qu’il faut dresser l’état des lieux et apprécier les moyens disponibles pour défendre la langue fran?aise et déterminer le r?le des autorités en la matière. 16.法文在欧盟内仍拥有特殊的地位,在其他组织情况就不 一样了。 à la différence de ce qui se passe dans les autres organisations ,la langue fran?aise bénéficie encore d’un statut privilégiéau sien de l’Union européenne. 17.关于语言的使用问题是有条文明确规定的。 L’utilisation des langues est régie de fa?on rigoureuse par des textes de loi. Le?on 6 1.会场上的气氛影响了所有人的情绪。 L’ambiance de la salle de réunion a affectél’humeur de tout le monde. 2.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到法国的经济。 La crise économique mondiale a aussi affectél’économie fran?aise. 3.在这场飞机失事中,没有一个人幸免于难。 Personne n’a étéépargnédans cet accident. 4.这是大火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房子。 V oilàla seule maison épargnée par l’incendie. 5.如今由于经济危机,劳动市场不能为青年们提供了很多 就业机会。 Aujourd’hui, àcause de la crise économique, le marchédu travail n’offre pas beaucoup de débouchés aux jeunes. 6.由于教育与劳动市场的需要脱节,法国的教育制度每年 产生10万个没有专业资格的青年。 étant donnéque l’enseignement est inadapté, le système d’é ducation fran?ais laisse sortir chaque année 100 000 jeunes sans qualifications professionnelles. 7.人们将周五下午的会议定成正式的例会了。 On a institutionnaliséla réunion du vendredi après-midi. 8.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对话已经制度化了。 Le dialogue entre la patronat et les ouvrier a été institutionnalisé. 9.由于联合国的调解,这个地区的冲突终于结束了。 Grace àla médiation de l’ONU, on a fini par mettre fin au conflit dans cette région. 10.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者阐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跌的原 因。 Dans ce colloque, on a mis en lumière les causes de la chute de la croissance économique. 11.这位科学家揭示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Ce scientifique a mis en lumière les causes du phénomène El Ni?o. 12.水灾之后,孩子们在帐篷搭起的教室上课。 Après les inondations, les enfants suivent leurs cours dans des tentes qui tiennent lieu de salle de classe. 13.他们把我安置在一间小木屋里,那里几乎什么都没有。 一张大桌子白天给我当写字桌用,夜里就当床睡。 Ils m’ont installédans une baraque ou il n’y avait presque rien. Une grande table me tenait lieu de bureau pour travailler pendant la journée et de lit pour dormir pendant la nuit. 14.工人们想方设法搞技术革新。 Les ouvriers s’ingénient àfaire des innovations techniques. 15.该就业政策表明法国政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Cette politique de l’emploi montre que le gouvernement fran?ais ne s’attaque pas àla racine du problème du ch?mage. Le?on 8 1.今天的社会崇尚效益,因此人们60岁就得退休。 Dans la sociétéactuelle on idolatre le rendement, aussi l’age de la retraite est-il fixéà60 ans. 2.人们武断地确定了这些标准和界限。 On a fixéces normes et cette limite de fa?on arbitraire. 3.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病已不那么可怕了。 Avec les progrès dans le domaine de la thérapeutique, les maladies liées àla vieillesse ne sont plus tellement à craindre. 4.应采取措施使老年人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和服务性的工 作,这些工作可以是义务性的,也可以是有报酬的。 Il faut prendre des mesures pour permettre aux personnes agé es de participer davantage aux activités sociales et à l’accomplissement des services bénévoles ou rétribués. 5.由于缺乏资金和对老年人的问题认识不足,这些设想未 能实现。 étant donnéle manque de crédits et une prise de conscience peu suffisante, ces projets n’ont pas pu être réalisés. 6.应该为老年人免费安装电话和自来水。 Il faut installer gratuitement l’eau courante et le téléphone pour les personnes agé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