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4. 补体结合反应实验原理

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参与本反应的五种成分可分为两个系统:

一为待检系统,即为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抗体(或抗原);

另一个为指示系统,即绵羊红细胞和其相应的溶血素。待检抗原、抗体和补体作用后,再加入指示系统。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相对应,两者特异性结合后激活补体,补体被消耗。再加入的指示系统无补体结合,不出现溶血;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不对应或缺少一方,补体不被激活,当指示系统加入后,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溶血现象。

5. 空斑形成实验

是一种体外检测IgM、IgG类型抗体产生细胞的实验方法,又称空斑形成细胞(PFC)测定。可作为评估药物影响抗体产生水平以及临床筛选抗肿瘤新药的重要依据。

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定量的绵羊红细胞混合后,抗体形成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绵羊红细胞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一个空斑即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一、SRBC的制备

(一)无菌抽取绵羊血

1.手术剪减去绵羊颈部毛发备皮,止血带扎住颈部,碘酒消毒,酒精棉球再擦拭。

2.抽取一定量的绵羊血,注入无菌玻璃瓶,轻轻摇晃获得抗凝绵羊血,摇晃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SRBC破裂。

(二)绵羊红细胞的制备

1.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5ml抗凝绵羊血于试管中,共4支试管。

2.配平后对称放入离心机中2000rpm离心10分钟。

3.4支试管,胶头滴管吸去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后轻轻摇晃混匀。

4.再次配平后,2000rpm离心10分钟,2-3次。

5.吸去上清液,获得绵羊红细胞。

(三)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1.20%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2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再加入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2.2%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1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量筒量取49m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锥形瓶,混合均匀。

二、溶血素的制备

(一)免疫接种程序

(二)免疫途径

在大白兔背部三个点酒精消毒后,皮下接种绵羊全血。

(三)试血

1.动物免疫18天后缘静脉采血2毫升,离心取血清。

2.清稀释成不同倍数补体溶血实验。

(四)心脏取血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心脏跳动最明显处。手术剪去毛,消毒后注射器取20ml血。

(五)补体灭活与溶血素保存

1.将心脏血分别注入2支离心管中,各10ml。

2.配平,2000rpm离心10分钟,保留上清液,即血清。

3.将血清置于56℃恒温水浴锅30分钟,电动移液枪加入等体积甘油,记号笔标明:溶血素、日期、效价(1:6400)。置于-20℃冰箱保存。

三、补体溶血实验

四、补体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实验阳性说明待测的Ag(或Ab)与已知的Ab(或Ag)是相对应的。反应系统中形成的Ag-Ab复合物先结合补体,激活的补体被消耗,指示系统中已再无补体参与激活。

五、空斑形成实验

(一)免疫小鼠

将5%SRBC(0.4ml)注射于小鼠腹腔。

(二)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1.免疫5天后,捉取小鼠,固定好。

2.小鼠腹部消毒后,用镊子提起皮肤,眼科剪剪开暴露腹白线,再剪开肌层暴露腹腔。

3.用滴管吸取Hank;s液于平皿,用镊子和眼科刀协助取出小鼠脾脏于平皿。

4.吸取Hank’s液于装有脾脏的平皿,镊子夹取200目细胞滤网于离心管口。用眼科剪在脾脏两端剪开小口,再用研磨棒磨碎脾脏(在脾脏两端剪小口便于研磨出小鼠脾细胞,以减轻研磨对小鼠脾细胞的损伤)。

5.用滴管吸取肝脏研磨液,逐滴滴过200目细胞滤网于离心管,得到脾细胞悬液。

6.配平,1000rpm 4℃离心5分钟。离心后洗2次,用Hank's液重悬脾细胞,计数调细胞浓度至2×107/ml。

(三)底层琼脂板的制备

1.再酒精灯周围,将加热的1.4%琼脂凝胶倒入平皿中约3ml,待凝胶凝固后倒扣,放入37℃恒温培养箱。

(四)顶层琼脂板的制备

1.在45℃恒温水浴锅中,在1ml的0.7%琼脂凝胶中依次加入0.5ml 5%SRBC悬液、0.5ml 107/ml脾细胞悬液、0.5ml 1 :6补体。

2.将配比好的顶层琼脂迅速混匀倾注于已铺好底层琼脂的平皿内,静置15分钟,再放入37℃恒温培养箱孵育1-1.5h。

若1和5不溶血,2-4溶血,则检验阳性,M是梅毒患者;若1-4溶血,5不溶血,则检验阴性,M不是梅毒患者。

二、注意事项

1.在无菌室中的实验步骤一定要严格操作,避免污染对实验的影响。

2.免疫接种时注意免疫间隔,以便产生更多抗体。

3.注意更换移液管枪头,以免造成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4. 补体结合反应实验原理 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参与本反应的五种成分可分为两个系统: 一为待检系统,即为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抗体(或抗原); 另一个为指示系统,即绵羊红细胞和其相应的溶血素。待检抗原、抗体和补体作用后,再加入指示系统。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相对应,两者特异性结合后激活补体,补体被消耗。再加入的指示系统无补体结合,不出现溶血;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不对应或缺少一方,补体不被激活,当指示系统加入后,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溶血现象。 5. 空斑形成实验 是一种体外检测IgM、IgG类型抗体产生细胞的实验方法,又称空斑形成细胞(PFC)测定。可作为评估药物影响抗体产生水平以及临床筛选抗肿瘤新药的重要依据。 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定量的绵羊红细胞混合后,抗体形成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绵羊红细胞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一个空斑即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一、SRBC的制备 (一)无菌抽取绵羊血 1.手术剪减去绵羊颈部毛发备皮,止血带扎住颈部,碘酒消毒,酒精棉球再擦拭。 2.抽取一定量的绵羊血,注入无菌玻璃瓶,轻轻摇晃获得抗凝绵羊血,摇晃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SRBC破裂。 (二)绵羊红细胞的制备 1.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5ml抗凝绵羊血于试管中,共4支试管。 2.配平后对称放入离心机中2000rpm离心10分钟。 3.4支试管,胶头滴管吸去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后轻轻摇晃混匀。 4.再次配平后,2000rpm离心10分钟,2-3次。 5.吸去上清液,获得绵羊红细胞。 (三)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1.20%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2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再加入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2.2%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 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1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量筒量取49m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锥形瓶,混合均匀。 二、溶血素的制备 (一)免疫接种程序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 (一)选择提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 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 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 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 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 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 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 第三章抗原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 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 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 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 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 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 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 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 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 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 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 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 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 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 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 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 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 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 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 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 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 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 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 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 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 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 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

第五章 补体参与的反应

第五章补体参与的反应 内容 一、溶血试验 二、补体结合试验 一、溶血试验 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产生溶血现象。 【材料】 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SRBC)。 2、抗体:溶血素即(SRBC抗体)。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37℃水溶箱等。 【方法】 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各物(容量单位均为ml) 溶血试验加样表(表2—1)单位ml 管号2%红血球溶血素(2单位)补体(2单位)生理盐水结果 1 0.5 0.5 0.5 0.5 2 0.5 0.5 - 1.0 3 0.5 - 0.5 1.0 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3、结果观察: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溶血。 注意分析结果及其意义,了解补体的性质与作用。 二、补体结合试验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分别是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与特异抗体结合的结果。补体结合试验,则是基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的原理,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是否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有两个系统共五个成分参加:检测系统的已知抗原(或抗体)与持检抗体(或抗原)、补体、指示系统的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依次加入检测系统成分与补体作用后再加指示系统,若不出现溶血,即为补体试验阳性,表示检测系统中抗原抗体相对应(待检标本中有相应抗体或抗原),形成抗原体复合物并结合了补体,指示系统因缺乏补体而不发生溶血;反之若出现溶血,则为补体试验阴性,表示检测系统的抗原抗体不对应(持检标本中无相应抗体或抗原),不能结合补体,游离的补体与后加入的指示系统结合,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 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检测梅毒,立克次体病和病毒感染等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以辅助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毒的分型。但本试验操作繁琐,影响因素甚多,各种参与成分均需适量(在正式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预备试验来滴定补体、溶血素、抗原或抗体的单位,以确定其使用量),并需设立多种对照和使用洁净试管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近年来其应用日趋减少,而为其它新的免疫学方法所取代。 【材料】 1、抗原:(已知,并已经滴定调定)。 2、灭活的持检血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56℃×30' 灭活)。 3、补体(2个使用单位)。

医学微生物复习题3

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衣原体 B 病毒 C 立克次体 D 螺旋体 E 放线菌 2. 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 A、抗吞噬 B 细菌在体内的扩散能力 C、细菌的产毒性 D、细菌的耐热性 E、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性 3 下列哪种疾病通常不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 A 痛 B 败血症 C 食物中毒 D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E 风湿热 4、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表皮葡萄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C布氏杆菌D绿脓杆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5、伤寒病人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是 A血培养 B粪便培养 C尿培养D肥达氏反应E SPA协同凝集试验查粪便中可溶性抗原

6、下列治疗破伤风的最佳方案是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类毒素 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菌素E注射青霉素 7、外斐反应可用于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辅助诊断? A. 伤寒 B. 斑疹伤寒 C. 波状热 D. 梅毒 E. 钩端螺旋体病 8、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由下列哪一种微生物引起的? A. 肺炎链球菌 B. 肺炎支原体 C. 肺炎衣原体 D. 鹦鹉热衣原体 E. 呼吸道合胞病毒 9、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A 直接杀伤病毒 B 阻止病毒吸附 C 阻止病毒脱壳 D 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E 阻止病毒释放 10、妊娠期感染最容易引起畸胎的一种病毒是 A 流感病毒 B 巨细胞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D

轮状病毒E 甲型肝炎病毒 11、查到包涵体对下列哪一种病毒最有诊断意义 A EB病毒 B 单纯疱疹病毒 C 狂犬病毒 D 流感病毒 E 腺病毒 12、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但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本身,而是通过下述某一环节发挥作用 A 封闭细胞表面受体 B 阻止病毒脱壳 C 抑制病毒的多聚酶 D 产生抗病毒蛋白质 E 阻止病毒体释放 13、机体感染病毒后, 产生最早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M C IgE D IgA E IgD 14、目前认为与鼻咽癌病因有关的病毒主要是 A 鼻病毒 B 单纯疱疹病毒 C 麻疹病毒 D EB病毒 E 巨细胞病毒 15 艾滋病的病原是 A 人类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Ⅰ型 B 人类T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医学免疫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判断题】(10分) 疫指疫病或瘟疫,免疫即为免除疫病,即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A. 对 B. 错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0分)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A. 免疫防御 B. 免疫调节 C. 免疫自稳 D. 免疫监视

2 【判断题】(10分) T\B细胞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A. 对 B. 错 3 【多选题】(10分)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 A. 免疫缺陷 B. 自身免疫病 C. 超敏反应 D. 肿瘤

4 【单选题】(10分)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 易发生感染 B. 易发生超敏反应 C. 易发生肿瘤 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5 【判断题】(10分) B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既可识别序列表位,也可识别构象表位 A. 对 B. 错

6 【多选题】(10分) 不属于超抗原的是 A. ABO血型物质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 二硝基苯酚 D. 细菌脂多糖 7 【单选题】(10分) 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A.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 B. 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 C. 在胸腺中产生的

D. 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 8 【判断题】(10分) 天然蛋白抗原同时存在T和B细胞表位,可分别被T细胞和B细胞识别 A. 错 B. 对 9 【单选题】(10分) 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 A. 骨髓 B. 脾脏 C. 胸腺 D.

法氏囊 10 【判断题】(10分) 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进行T细胞阴性选择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早期诱导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性粒细胞。 A. 对 B. 错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 IGM 是新近感染或病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MAC 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 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C4b 、iC3b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 的炎症介质 C3a C4a 、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 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 Fc 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 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 解离。②循环 IC 可激活补体,产生的__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 借助C3b 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 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 APC 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 的功能。 (二)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 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 ;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用于预 防疾病。 2. 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 ,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 _______ 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 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 ,称为Forssman 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 086与人B 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 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 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 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 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 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HBeAg- e 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都是良好的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

补体系统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由、和组成。 2.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为、和,它们的C3转化酶分别为、和。A,C123456789 3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通常加热到,作用即可灭活。 4. C1是由三个亚单位__ (识别Ig补体结合位点)、、(有酯酶活性)组成。 5. 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为和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6.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有__ 、、、和C5b~C9。 =、选择题 【A型题】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A.C123456789 B.C145236789 C.C124536789 D.C142356789 E.C132456789 2.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3 B. C2 C.C1 D.C9 E.C5 3.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C3 B.C4 C.C1q D.C2 E.C5 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2a B.C3a C. C4a D.C3b E.C5a 5.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2b B. C3b C. C4b D.C5b E. C5a 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7.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A.C2 B.B因子 C.C1 D.C3 E.C4 8.补体 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对热稳定 C.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D.参与免疫病理作用 E.C1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9.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的成分是 A.C1q B.C5a C.C3b D.C4b E.C1s 1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C3a、C5a B. C3a、C4a C. C3a、C4a、C5a D.C3a、C5b67 E.C3b、C4b 11.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补体成分是 A.C4 B.c5 C.C3 D.C2 E.B因子 12下列哪种成分是C3转化酶? A. C234 B. c567 C. C3bBb D. C3bBbp E. C1s 13.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5.自身抗原; 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物、辐射而变性 6.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免疫所有选择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A 5.B 6.D 7.A 8.E 9.B 10.E 11.D 12.C 13. A 14.E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选择题 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CH试验 B.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式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l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 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s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糖 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 A.C1q B. C5aR C. C1rR D.Df E.C1INH 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选择题

2. 免疫监视功能是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 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 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3. 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 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 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 5. 半抗原是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 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 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6.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T细胞和抗体 B、NK细胞和抗体 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 E、NK细胞和补体 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免疫调理 D、ADCC E、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 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 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9. 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 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 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10.关于补体系统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补体系统激活是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 B、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的顺序是C142356789 C、C3a、C5a即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又有趋化作用 D、C3既参与经典激活途径,又参与旁路激活途径 E、C3b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1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A、C4b2b、C4b2b3b B、C3bBb、C3bnBb C、C4b2b3b、C3bBb D、C4b2b3b、C3bnBb E、C4b2b、C3bnBb 1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作用 B、释放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 D、释放TNF 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3. 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A、前者CD4+,后者CD4- 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 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 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14. 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 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 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 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15.BCR可选择性结合 A、MHC肽复合物; B、MHC分子; 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 1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A、参与抗原提呈 B、参与调理吞噬 C、参与T细胞识别 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1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 B、与抗原肽结合 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 E、参与阴性选择 18. 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 I类抗原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NK细胞 19.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球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以及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作用,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由30多种活性成分组成,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学效应的补体受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由于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邀活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命名为C1、C2、……C9,其中Cl由Clq、Clr、Cls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l抑制物、C4结合蛋白和膜协同因子蛋白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i、C—3bB—b等;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或某些添加剂等理化因素均可能破坏补体。在0-10℃补体活性可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 min即被灭活,所以补体活性检测标本应尽快进行测定。 补体多为糖蛋白,且多属于B球蛋白,少数为7球蛋白或a球蛋白,其中Clq分子量最大,D因子最小。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以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二、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系统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补体各组分便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才表现出生

试述参考资料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1. 试述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答:1、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2)参与成分:C1、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4b2b;C5转化酶:C4b2b3b。 (6)生物学作用:可在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C5转化酶裂解C5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溶解靶细胞;补体裂解形成的小片段C4a、C2a、C3a 在血清等体液中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2、旁路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是病原体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等。 (2)参与成分:除C3、C5、C6、C7、C8、C9外,还有B因子、D因子、P 因子等。 (3)激活过程:首先激活C3,然后完成C5--C9的活化过程。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3bBb;C5转化酶:C3bBb3b或C3bnBb (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与经典途径相似。 3、MBL激活途径: (1)激活物:表面具有甘露糖、葡萄糖的病原微生物。 (2)参与成分:MBL、C反应蛋白、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A、MBL:MBL激活起始于炎症急性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MBL 与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配体结合后,激活与之相连的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2与C1s活性相似,其激活补体的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MASP1具有C3转化酶活性,其激活补体过程与旁路途径相似。B、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C1q结合使之活化,激活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 (5)转化酶:C3转化酶、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 (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与经典途径、旁路途径相似。 2. 何为MAC? 答:MAC即膜攻击复合物,C5转化酶裂解C5形成C5b,C5b与C6、C7结合形成C5b67,该复合物插入靶细胞膜中,与C8结合形成C5b678附着与细胞表面,又与12个到19个C9结合,形成大分子C5b6789即膜攻击复合物。MAC裂解靶细胞,使靶细胞死亡。 第五章细胞因子 1.何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答:细胞因子(CK)是由基质细胞产生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多为7—10KDa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具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的作用。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效应整理

补体系统的激活--专题 正常生理情况下,多数补体以酶原形式存在,受激活物作用可以依次被激活,发挥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分为两个阶段 1前段反应:从级联反应启动到C5转化酶形成。 2末端通路:从C5活化到攻膜复合体(MAC)形成,直至介导溶细胞效应。 按照激活方式分类 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2补体活化的MBL途径(MBL pathway) 3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激活剂:抗原抗体复合物 参与成分:C1—C9 定义: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作为激活物的激活过程 阶段:识别阶段:C1酯酶形成阶段【活化的C1s就是C1酯酶,可作用与C4和C2】具体描述在p61 活化阶段:C3转化酶【也就是C4b2a】形成和C5转化酶【也就是C4b2a3】形成具体描述p62 攻膜阶段:MAC的形成,按照C5—C9依次 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

2补体活化的MBL途径(MBL——是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种能与甘露糖苷特异结合的钙离子依赖性凝集素分子,与C1q分子结构相似) 激活剂:病原生物的甘露糖苷 参与成分: MBL、MBL结合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C2-C9 定义:由MBL结合病原体甘露糖残基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过程 阶段: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机体在病原体感染早期,肝脏在某些细胞因子刺激下产生急性期蛋白质,产生MBL,产生的MBL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激活,随之激活MBL相连的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

3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 激活剂:细菌胞壁成分(LPS、磷壁酸)、酵母多糖等 参与成分:B、D、因子、C3、C5—C9 定义:是由C3b灭活受阻而导致的激活途径,又称为旁路途径或备解素途径。阶段: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膜阶段 考点替代途径中的C3转化酶为C3bBb 替代途径中的C5转化酶为C3bBb3b或者C3bnBb(C3正反馈环路)

补体结合

第十一节补体结合反应技术 (Complement fixation reaction technique) 一、概况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质和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抗原抗 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即 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或抗体。这个反应 就是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古老的血清学技术,Bordet和Gengou在1901年设计这一 试验,由于有敏感性高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尽管操作繁杂,目前仍被有效地应用。 (一)补体及其作用特点 补体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清中,各种动物比较,豚鼠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成分 较全,效价稳定,采取方便,故通常将豚鼠的全血清作为补体。56℃30min可使补 体失去活性,称为“灭能”或“非动”。 补体的作用为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与抗原单独结合,也不易与 抗体单独结合;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能与任何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它能 与红细胞(抗原)和溶血素(抗体)的复合物结合,引起红细胞破坏(溶血),也能 与细菌、病毒成分及其相应抗体的复合物结合。 (二)溶血反应 将红细胞多次注射于动物(如将绵羊红细胞多次免疫家兔)可使之产生相应的抗体(溶血 素),这种抗体与红细胞结合,若有补体存在时,则红细胞被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溶 血反应。红细胞和溶血素被称为溶血系统,常在补体结合反应中用作测定有无补体 游离存在的指示剂。 (三)补体结合反应及其原理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病毒等或者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 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觉察。如再加入红细 胞和溶血素,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抗原 和抗体。此反应即为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中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 反应的原理在于补体本身没有特异性,能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以检查 鼻疽病为例,先向试管中加入已知的抗原(鼻疽菌的浸出液),再加入被检马匹的血 ? 1 ?

医学免疫学练习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绪论免疫学概述 一、单选题 1.免疫是指( B ) 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B、机体识别自身物质及非己物质,排除非己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 E、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C )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以上皆对 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出现( D ) A、免疫缺陷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E、以上都错 二、填空题 1.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2.在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稳定异常易发生自身免疫病病;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生肿瘤: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出现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抗原 一、单选题 4、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互称为( C )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共同抗原 D、TD-Ag E、TI-Ag 5、.用于治疗人破伤风的抗毒素(马血清制剂)对人是( C )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不完全抗体 E、抗原抗体复合物 6、抗原具有的免疫性能( E ) A、免疫原性 B、免疫反应性 C、变应原性 D、耐受原性 E、以上均可 7、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易于下列哪种物质或细胞结合成为完全抗原( A ) A、红细胞 B、上皮细胞 C、毒素 D、肥大细胞 E、变应原 8、将外毒素转变成类毒素( D )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 D、可减弱或脱去毒素的毒性 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9、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D ) A、红细胞 B、血浆 C、淋巴细胞 D、精液 E、血小板 10、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B )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11、异嗜性抗原( E ) 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 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 C、是一种共同抗原 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 E、以上均对 12、异物是指( E )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型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 E、以上均是 13、TD-Ag( E ) A、在胸腺中形成 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 C、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 14、TI-Ag( C ) A、大多数是蛋白质 B、引起强的IgG应答 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免疫应答 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 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 15、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E ) A、高分子量 B、异物性程度 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 E、以上均可 16、有关Rh血型的描述正确的( E ) A、当ABO血型一致,将Rh+血第一次输给Rh-个体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 B、Rh血型仅存在于人红细胞表面 C、Rh-母亲不会怀有Rh+胎儿 D、Rh-的人体不能产生抗D抗体 E、以上均不对 二、填空题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半抗原是具有免疫反应性而 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三、名词 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脱毒保留免疫原性的物质。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