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护理要点

儿童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护理要点
儿童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护理要点

儿童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护理要点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年检手指的124例LCH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LCH患者的护理要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标签:儿童;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组原因未明,临床表现不一,以分化较好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共同特点的疾病[1]。其基本治疗原则为:控制和预防感染,分型施治,长期随访[2]。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住院过的124例LCH患儿历次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儿童LCH患者的护理要点如下:

1 临床资料

124例中男74例,女50例。≤ 1岁20例,1~3岁52例、3~6岁32例、6~12岁17例、>12岁3例。按照LCH国内诊断标准,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组:多系统高危组89例,多系统低危组12例,多灶性骨骼受累或特殊部位受累组19例。常见症状有骨骼损害、发热、皮疹、局部肿物、脑损害、眼突、耳流脓、肝脾增大、肺功能损害、尿崩等。其中8例患儿诊断明确后即放弃治疗出院,21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自行停止治疗,14例患儿正在维持治疗中(包含复发接受治疗的患儿),1例患儿在化疗过程中改做骨髓移植,80例患儿已停药,停药的患儿在疾病状态评估时无复发迹象。

化疗过程中常见药物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粘膜损伤、发热和肝功能损害。治疗过程中有72(58%)名患儿合并了上呼吸道感染,12(10%)名患儿合并了肠道感染。评估中共29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23%。最多住院次数47次,平均住院次数16.2次。

2 护理要点

2.1 协助诊断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多种多样,容易误诊[3]。统计中大部分有皮疹症状的患者在疾病初期均按湿疹治疗,33例患儿在外院因误诊为肿瘤接受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治疗,几乎所有接受手术的患儿头面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其中最长误诊时间为10年。护理工作应协助疾病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根据需要正确采集检验标本,协助患儿完成各种相应的检查如B超、CT等。治疗第3、6、12、24、40、52周对疾病状态进行评估,每个评估阶段均有发现复发患者,其中20例复发于停药后,最长复发时间为停药后84个月,复发症状与首发症状有高度一致性,工作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对新出现的发热、皮疹、局部肿块,肢体疼痛等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病情变化及时跟医生沟通。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 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 入院告知:向患者/ 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 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 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 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 治。

2. 患者/ 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 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 2. 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 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 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 患者/ 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 2. 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关爱自闭症儿童——用爱带“星星的孩子”回地球

用爱带“星星的孩子”回地球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着天使般的容颜,却不幸有着一颗拒绝与世界沟通的心灵。他们长得那么漂亮,可是,他们不会对你笑;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这就是自闭症儿童。 世界上约有 6000多万患“自闭症”的孩童,在台湾,人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国外常将他们称作“天使”“另一个星球的孩子”。我们要学会用亲情将爱融入他们成长的岁月,让“星星的孩子”回到“地球”。 用爱带“星星的孩子”回地球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覃事维 1、关于“自闭症”你需要懂得的知识 根据美国去年的统计,每11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如果按这个数字估计,世界上有 6700万人过着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人生。在很多国家,儿童患此病的几率已经超过了他们患艾滋 病、癌症、糖尿病三种世纪疾病的总和,且在持续增加中。 2015-04-02覃事维保健时报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疾病,该类儿童存在着: (1)社会交往障碍: 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缺乏、感情和社会互动困难。例如,学校里许多自闭症孩子都是“孤单只影”,要在老师的分配下,才有“伙伴”。 (2)语言交往障碍: 语言发展延迟、语言应用能力低等,学校里的一些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处于“鹦鹉学舌”或简单词语的阶段,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3)兴趣和行为异常: 兴趣异常狭窄、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等。这些障碍使他们碰到因环境改变、固执的行为受到限制、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下就会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自闭症的确切病因,仅仅是基因的原因?还是化学毒物?是重金属污染譬如铅、汞、水银等的祸害?还是疫苗接种?抑或自动免疫系统或者过敏性反应……找不到确切病因,所以无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疗治愈自闭症患者,只能通过训练让他们尽量做到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 我们都应该懂得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让自闭症的孩子从自我封闭的世界走出来,尽量成为“社会人”。 2、亲情让“星星的孩子”回地球 比起那些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来,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简单到令人心痛: “只希望我的孩子能望着我,望着我笑笑” “对儿子的期望:不再尿裤子,能和熟人打招呼,有简单的语言能力。”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1.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包括哪些? 答:1)、患者入院护理2)、患者出院护理3)生命体征监测技术4)导尿技术 5)胃肠减压技术6)灌肠技术 7)氧气吸入技术8)雾化吸入技术 9)血糖监测10)口服给药技术 11)密闭式输液技术12)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13)静脉留置针技术14)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15)静脉注射技术16)肌内注射技术 17)皮内注射技术18)皮下注射技术 19)物理降温法20)经鼻/口腔吸痰法 2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22)心电监测技术 23)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2、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包括哪些? 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和梳头 3)口腔护理4)会阴护理 5)足部清洁6)协助患者进食 7)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8)协助患者床上移动 9)压疮预防及护理10)失禁护理 11)床上使用便器12)留置尿管的护理 13)温水擦浴14)协助更衣 15)床上洗头16)指/趾甲护理 17)安全管理 3.、特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4 、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与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5、生活部分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协助面部清洁1次/日 ②、协助会阴护理1次/日 ③、协助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书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前言 有那样一群孩子,他们眼睛忽亮,却不你对视,声音美妙,却不与你交谈,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旁若无人,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却被自闭症夺去了所有光芒与色彩。这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们,犹若灿烂银河中的星星,闪烁其间,却是一人一世界。儿童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而自闭症儿童家长往往不知道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如何让孩子走出思想障碍,甚至有时不当的引导还会激化孩子。 二.活动意义 由于科学领域对儿童自闭症的研究尚未成熟,还没有正规科学的方法来治疗这些孩子,只能靠药物维持。这不止毁了一个孩子,也为一个家庭带来很多伤害,而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即使我们不能将他们从封闭的世界走出来,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他们紧闭的大门前点燃一盏烛光,为他们黑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光亮与温暖,让他们有接触社会的欲望。 通过志愿者活动,了解启慧,了解自闭症儿童,帮助老师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对儿童与同龄小朋友的交往,日常生活能力,个人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培养,让儿童对社会生活有初步认识。同时通过活动期间的媒体报道,可以引起全社会对与自闭症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让我们告诉全社会,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就可以再次点亮他们的世界。 三.活动流程策划 (一)前期准备

1.先对儿童自闭症有科学的了解,再针对所要帮助的儿童做深入了解,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要重点提出。调节自身心情,确保能友好,善意的对待孩子 2.与启慧学校联系,确认活动时间,核实活动能够进行 3.确定人数,5至6人,确定他们有意愿,有爱心,有耐心去帮助这些孩子 (二)活动内容 1.先派代表(气质亲切,语调温柔)做简短介绍,向他们表明我们是温柔和蔼的哥哥姐姐,一定要微笑,让他们对我们降低戒心。 2.开展益智类活动,比如:拼图,涂鸦,搭积木等。每人和一个孩子一组,耐心的指导他们(他们可能并不理睬,但可以做给他们看,或握着他们的手进行)。并适时的抚摸他们(科学表明抚摸是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最好方式),要欣赏他们的作品,并给予奖励,糖果或零食之类的。 3.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4.活动“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病例31-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完稿

儿童孤独症病人的护理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25%的患儿伴有轻度智力低下,50%的患儿伴中重度智力低下,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个别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如对音乐、计数、推算日期和机械记忆有较强的能力。 【病例】患儿,男性,7岁,就读于培智学校念书,语言发育迟滞,不与别人交流6年,伴行为异常,情绪不稳1年余。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病人自断奶后由奶奶抚养,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是技术人员,平日工作繁忙,只有到星期日,母亲才来看望病人半天。母亲抱病人时,病人从不表示要抱的姿势,母亲离开,也不哭不闹。因是家中三代单传,奶奶看得很重,生怕病人在外跌倒或出事,很少领病人外出,常让病人独自一人在家中玩耍。一岁半时,病人开始对家中的一个杯子十分感兴趣,吃饭时要放在桌上,睡觉时放在枕边,言语逐渐减少。当时这些症状并未引起家长的重视。2岁时,其母亲看见杯子旧了就扔掉了,买了一只新的杯子。病人醒来,发现旧杯子不见了,哭闹不止,一定要找回旧杯子,不要新杯子。哭闹2天之后,开始又抱着新杯子不放,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醒来发现杯子不见了就哭,一直要到看见拿到为止。有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大小便时,一定要用常用的痰盂,换一个新的就宁可忍着不解。有时会自言自语,讲一些食物名称,常常重复一句话:“买蛋糕吃。” 病人自幼言语发育迟滞,2岁半时才会叫“爸”、“妈”,明显落后于一般儿童。3岁时,病人由奶奶家搬回自己家,表现为哭泣,不与母亲说话,不愿意被母亲触碰。2周后,母亲无奈地将患儿送回奶奶家。病人3岁入幼儿园,孤僻独处,怕被碰触,回避陌生人的目光。和父母也无交流,自己拿东西直接去取,只接触自己的奶奶。4岁时仍表现话少,也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穿衣服,大小便需要大人帮助,智力低下,而入培智学校。5岁后才会说“我想要什么”,“我想干什么”,内容多涉及食物,玩单一的玩具。动作行为刻板,东西多放于一个固定的地方,吃饭也多爱吃面食,自己不会穿衣,吃饭需要

关爱自闭症儿童

关爱自闭症儿童 项目背景意义 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自闭症孩子诞生。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按照4‰这个比率来推算,我国的自闭症患者约有560万。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报导了4例自闭症儿童以来,至今已确诊了18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自闭症大约有40万。自闭症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国内的相关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自闭症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都应该得到细心的呵护;每一个孩子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但患自闭症的孩子因为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而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能够得到的社会关爱也微乎其微。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他们来说就更是一个奢侈。即使幸运的进入了学校他们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以至于他们的天赋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众所周知,一些自闭症儿童在某些方面可以称为天才。他们有的记忆力超强,有的在音乐或者画画领域天赋异禀。因此,他们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意义:1.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为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带去一点阳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并借助这次活动影响周围的人以至更多的人给予他们关爱;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游戏项目可以发现一些自闭症孩子的爱好,并在后续活动中进行引导,让他们以后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3.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介绍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自己对孩子进行兴趣引导。使后续活动能有更大的影响不再局限于自愿者。 团队相关经历 我们团队中多人参加过学院组织的“关爱儿童”活动,去学校附近的同心幼儿园支教。在活动中与小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并教他们唱歌,画画,有丰富的支教经验。 相关经历总结、经验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不同点。支教经验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容易陷入惯性思维。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不同与特异性才能更好的与他们相处并引导他们认识自然,了解自己,找到他们的兴趣。 项目团队 团队构成 组长: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以及活动的策划及更改等 宣传组:负责宣传手册、海报的制作,相关视频的拍摄,媒体网络报纸等报道外联组:负责联系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或老师,请求他们的专业指导;联系各媒体机构 财务组:负责管理资金,控制预算、压缩成本,编制财务报表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 赵娜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赵娜 发表时间:2016-11-28T15:24:43.6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赵娜赵梦霞陈伟[导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PD),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交往障碍型自闭症家庭康复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通过对40例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方法总结,每3-6个月进行评估一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康复护理3-6个月后患儿社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进步,家庭康复1-5年后,社会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提高社会交障碍型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康复,有助于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家庭康复护理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PD),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爱好局限三个方面,自闭症的核心是社会交往障碍,目前没有特效药能够治愈自闭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的康复护理,家庭在自闭症患儿康复的过程中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自闭症儿童能否康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长,所以家长应尽快掌握自闭症家庭康复的护理方法,积极配合医院的康复指导。本文对40例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8例已经进入正常小学,6例进入正常的幼儿园,现将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年龄1.5岁-14岁,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2岁。 1.2病因、病史及流行病学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理也不清楚,研究表明该疾病主要与遗传学、病毒感染、免疫学、内分泌、生化、脑结构、电生理、基因突变、空气污染、高龄产妇、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结合形成的异常行为综合征。近年来的发病趋势呈上升趋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36.9%,约4.1万人。 2.家庭康复护理 2.1 社交游戏社交游戏是帮助社交障碍型自闭症患儿恢复社交能力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本质是对生活中社会交往活动的模仿学习,使患儿获得快乐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社交游戏中家长要给与孩子启发、引导、干预,并给与理解和帮助,并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建立同伴关系,打破孩子自我封闭的状态,培养孩子的角色感。在游戏中获得的社交经验和能力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实践,理解社会交往规范和人际合作的规则,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2.2人际关系干预法人际关系干预法是在评估患儿当前社会交往障碍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游戏为主导,家长采用引导参与丰富多彩的家庭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社交互动的行为,使其适应在不同情境中迁移,对康复护理具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多与陌生人、事物接触,锻炼他的社交能力,在生活中多创造孩子社交的机会,总结每次社交经验,及时解决孩子社交中的问题,经常给予其鼓励,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和自闭症的康复。 2.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巩固和泛化在康复护理中所学的知识,是提高社会交往中认识理解和语言表述最好的康复护理方法之一。家长要明白情境康复护理的目的,并根据目的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儿童是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在行动中、在社会中学习社交能力。自闭症患儿的内心十分隐秘、淡漠,给予患儿持续、稳定的安全感,体验亲情、爱心,为社会交往发展奠定基础。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家长和康复小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如经常带孩子参加亲友聚会,体验亲情,带孩子坐公交车、在公共场合玩耍遵守社会规则、轮流秩序和分享,多增加孩子生活中社交情境,采用实用化、情景化、生活化、泛化的原则,,系统的康复护理、社交习惯养成和保持这都需要长期的坚持,使自闭症患儿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走出自闭状态。 2.4 音乐疗法康复护理中用音乐、乐器刺激,促进人体内部机能的稳定,减少不良情绪,音乐对儿童脑神经细胞的早期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情绪稳定,以音乐疗法为基础的康复护理,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社会交往、语言理解和意思表达。可以为患儿选择适合社会交往的儿童歌曲、乐器、乐谱,通过歌曲舞蹈、舞蹈旋律、乐器演奏可推进儿童之间的交往行为,学会相处,适应社会、帮助走出自闭自我的世界。 3.效果评价 40例自闭症儿童中,康复护理3-6个月后社交能力有一定的改善,康复护理1-5年后,社会交往能力有显著改善,取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有8例进入正常的小学,6例进入正常幼儿园,15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社交凝视和微笑提高,5例游戏参与提高,4例遵守社会规则提高,2例建立伙伴关系提高;没有明显改善的修改康复护理计划。 4.讨论 儿童自闭症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家庭问题,社交障碍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有赖于社会、医院、家庭的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社会给予自闭症患儿的关注,医院给予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家庭对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才能使患儿尽早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早日适应社会,重塑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刘莹.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89(11):49. [2] 李国瑞,余圣陶.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6):1449-1450. [3] 关文军,邓猛.孤独症儿童的性别差异及其解释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52-58.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关爱自闭症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温暖星星的孩子

关爱自闭症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关爱自闭症儿童,为他们带去温暖与欢笑 二.活动目的 (1)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游戏,更近地去了解他们、温暖他们,给他们带去欢乐(2)更好地学习实践如何与自闭症儿童相处,体会他们所体会、感想他们所感想,给他们提供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3)给志愿者们更多锻炼、帮助他人的机会,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三.活动时间 2016年9月 四.活动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和爱慧小队 五.活动承办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地点 鸣语自闭症儿童学校 七.活动内容 (1)事先沟通:事先与鸣语学校进行沟通,确定人数与时间 (2)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参加人员要事先学习了解自闭症儿童相关的知识,以免活动时发生意外 (3)活动前期准备 (4)互相介绍:因为自闭症儿童对陌生事物会有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应该先向他们介绍自己,即使是之前去过的成员也可以再次介绍自己,以加深他们对我们的 熟悉程度。然后再请小朋友们向我们介绍他们自己。 如果小朋友不愿意说话或出现抵触情绪,可以用物质或者是给他们表演一个才 艺去鼓励他们 (5)游戏环节: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1)摸口袋:准备两个相同的口袋,分别在其中装入孩子们平时接触的各种玩 具和日常用品。然后由主持人说出要求,共八个,如:“找出梳子”“找出 圆形的东西”,孩子们排成两列,轮流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东西。最后,只 要有一队先完成目标,游戏结束。由后完成的一队一起表演一首最近学习 的儿歌作为惩罚 2)创意拼图:每个队得到3组拼图碎片,共8片,在规定时间内,让小朋友 们将有关联的碎片分在同一组,如:A组:警察的帽子,警察的衣服,警 车;B组:医生的白大褂,医生的听诊器;C组:小朋友的铅笔盒,小朋友 的铅笔,小朋友的橡皮擦,等。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最 多,哪一队获胜。获胜一队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个小礼物作为奖励(6)温馨交流:由我们和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唱一首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每一个成员与每一个小朋友拥抱一下(不愿意的不要勉强),说一些鼓励的话,最后大家一 起合影留恋 注:活动过程中,根据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志愿者们会对活动进行一些相应的调整八.活动准备 活动游戏中会涉及到的道具、奖品,需要展示的才艺表演,车费自理

(完整版)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关爱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

实践活动思想感悟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者孤独性障碍,临床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兴趣狭窄。自闭症的影响不分地理、种族或阶级,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美国自1992年开始收集有关自闭症的数据,到2003年,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猛增了800%,在美国每15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每94个男孩中就有一个患自闭症,而在1990年,每10万个儿童才有一个患自闭症。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但造成自闭症的根本原因目前还不清楚。21世纪初自闭症患者人数上升的原因之一是诊断的加强。通过后天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 这个暑期我有幸参加到河南科技大学关爱自闭症儿童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中,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7.13号,我和队友去了金雨点,第一天,当我第一次与这些孩子面对面,他们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名叫豆豆的男孩第一次见到他,发现他特别粘人,坐在那里上课就一直不停地把头埋在志愿者怀里,老师让你做好给他一副游戏道具,他就一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搭理周围的人,显得很安静。第二次见到他时他就显得焦躁不安,不停地在教室里走动,不听老师的话,一直说拖鞋啃脚趾,还说疼疼疼,我不知道他哪里疼,没有看到身上哪里有伤口。第三次见到他他就显得更不安了,音乐课时他一直看着门外,下课时在等待妈妈接他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念妈妈,下午上游戏课玩滑梯荡秋千他也不过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就用抓我,之前也听说他用手抓其他志愿者,但是现在他显然并不让任何人触摸他,非常排斥,第一天时他还很愿意和志愿者接触,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会这么显得这么焦躁,上课需要妈妈陪伴还是焦躁,我找不到原因,我认识到我需要更准确的去了解这个群体。于是,在接下来的这段特殊日子里,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在与孩子们一同学习、玩耍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注意力不易集中,亦或是一旦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就对外界一切不予理睬。有的小朋友上课不停地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有时候也可以一直盯着一个小圆孔半个小时不动。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他们不善于跟别人沟通,缺乏与其他小朋友的情感接触,因此,往往是每个人自己玩自己的,但他们却能和睦相处,和谐的排队、做游戏,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发展着。三天我基本上都是和一个叫浅浅的小女孩呆在一起,她和另一个叫月月的女孩都患有唐氏综合症,她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性格都比较倔强,不喜欢其他小朋友接触自己的玩具,有时会喜欢争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大概因为性格相似,所以她们两个的关系基本上很不错,两个人都很可爱,每当其他人拍浅浅时,她都会摆出剪刀手。 我还发现,有的孩子会非常渴望更多的人陪她玩,比如我认识的小朋友依依,她很喜欢跳舞,而且喜欢大家和她一起跳舞,有志愿者和她一起玩,但她喜欢更多的人陪她,很多次当我在陪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她会把我和其他志愿者拉过去陪她一起跳舞我深深的感觉到他们这些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 同时我也感觉到他们的父母真的是非常伟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被社会所接受,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极大的精力,付出全部的爱,来引导和陪伴他们成长,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依然不辞劳苦地坚持。我坚信他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在其他时间我和队友去各大广场,校园内发送宣传单以及寻求路人填写调查问卷时,我发现社会上的成人和校园中的学生对于自闭症儿童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有些人自闭症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有些人对于我们想要解说一下自闭症的情况非常排斥,有些人看完宣传单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护士应当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3、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4、给患者醇浴前应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5、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标明穿刺日期、时间并签名。 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6、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并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 7、患者入院时护士应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8、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暂不服用并及时通知医师。

9、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10、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二问答题 1、简述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的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模板

策 划 书 电气电子工程系社工部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 目录 一、活动背景 (2) 二、活动目的 (2) 三、自闭症介绍 (3) 四、活动主题 (4) 五、活动时间 (4) 六、活动地点 (5) 七、活动对象 (5)

八、活动承办单位 (5) 九、活动内容 (6) 十、活动前期准备 (7) 十一、注意事项 (7) 一、活动背景: “手牵手,走进小银河孩子的世界——关爱自闭症儿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与温州小银河特殊教育学校共同 举办2010年圣诞我们与小朋友共同成长活动。关爱自闭症儿童从我们开始。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志愿者与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爱自闭症儿童,给予他们帮助,并长期性地协助康复学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2、宣扬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关注社会上更多的弱势群体,坚守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永记八荣八耻,让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三、自闭症介绍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

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四、活动主题: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总结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总结 2017年3月25日同舟在部门的带领下进行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清晨,天刚蒙蒙亮,同学们就积极的赶到集合地点集合上车,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期待,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个志愿者对待志愿活动的热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沈阳儿童活动中心,见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但是这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却受到了自闭症的困扰,使得他们不能正常的与人交流,拥有健康孩子拥有的快乐。所以,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给他们带来理应属于他们的笑容。 首先,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和指导下,剪了很多漂亮的蓝星星,用于贴在此次活动的参与者身上。自闭症孩子有一个童话般诗意的称谓——“星星的孩子”,而蓝色就是他们的主题色。当然,有了星星还不够,我们还有蓝丝带,做好了这些进场工作以后,我们接着就进入大厅,想要陪他们一起玩,可是这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这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的就是有一个小男孩,我们想要叫他一起做游戏,但是他就坐在那儿,一个人看着小星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搭理周围的人,显得很安静,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注意到我们了,但是变得非常的暴躁,很明显他不愿意我们志愿者接触他,连触摸都非常排斥。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准确的去了解他,了解整个自闭症儿童群体,才能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务,达到我们的服务目的。 在来这儿之前,我们做的功课中显示,自闭症孩子有一个共同的

特质——注意力不集中,亦或是一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感兴趣的事务上就对外界不予理睬。有的小朋友会不停的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或一直盯着某个东西一动不动。就如同进入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但是,我们的目的就是给他们一段快乐的时光,所以我们的同学费心尽力的去找寻每个孩子的特点,喜欢安静的就陪他一起专注,喜欢闹腾的就陪他一起游戏,尽管最开始孩子们对我们的存在视而不见,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他们逐渐的接受我们,并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接着,孩子们也为我们做了一场名为“共享爱的阳光”的主题文艺汇演,我们很惊讶在孩子们这种精神状况下,还能呈现出如此精彩的一面,儿童中心的老师与孩子们的家长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看着孩子们在台上的表演,我们不少志愿者同学掉下了感动的眼泪,本应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却被疾病所折磨。同时,我们也深感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自闭症孩子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大的心愿还是他们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他们的父母真的是非常的伟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被社会所接受,他们耗费了极大的精灵,付出全部的爱,来引导他们成长,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依然不辞劳苦的坚持。所以,我们此次的志愿活动应该只是一个开始,持之以恒的继续这项活动,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6-05T13:48:06.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刘淑欣[导读] 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展缓慢或不发育,或者即使言语有所发展。刘淑欣(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浅谈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结果进过我院的精心护理,现已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孤独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42-01 儿童孤独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约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2]。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儿童孤独症患者4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患儿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感觉和动作障碍、智能和认知障碍。 1.2方法与结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制定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康复率高,48例患者中已经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1例患者转院治疗。 2 护理 2.1护理问题 2.1.1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表现为不能应用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中正确充当角色。 2.1.2行为障碍行为、兴趣和活动局限、重复与刻板。 2.1.3情绪障碍表现孤独、恐怖、发怒、攻击和自伤等。 2.2护理措施 主要通过训练改变患儿固定的行为模式和刺激某种技能的发育,主动制造利于患儿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还应加强看护,防止自伤和攻击行为。目前还没有某种药物能够治愈儿童孤独症,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即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充分的教育训练,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促进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但是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和爱心的漫长的过程,患儿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轻易放弃,对取得的成绩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 2.2.1在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中,谈话尽量使用简单明确的言语。在玩中学语言,训练孩子记住并慢慢可以正确回答。 2.2.2人际交往训练中教患儿注视别人的眼睛和脸,父母可以用手捧住患儿的头,与他面对面,追随他的目光,一边温和叫他的名字直到他开始注视父母的眼睛和脸,训练患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传递信息。 2.2.3行为矫正训练可以应用阴性、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作用疗法等方法,训练时需有极强的耐心。 2.2.4对其刻板强迫行为或不良习惯不要一味迁就,不配合患儿完成他的刻板行为,对患儿的日常生活规律有意识的做一些小的变动,使患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习惯常规生活的变化,培养患儿正常合理的兴趣,从事画画、写字、做家务、玩游戏等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刻板和强迫行为,对其怪异行为、破坏行为用简短的语言予以制止,同时以他喜欢的游戏,分散注意力,发脾气或尖叫时或带患儿离开原环境,或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久而久之,让患儿知道哪种行为是被禁止的。 帮助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讲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减少家属和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告诉孩子父母,不要相互埋怨和指责,应正视现实,冷静而理智地接纳孩子的病,树立信心,积极与专业人员配合,一起训练和教育孩子。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婴幼儿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还分不清亲人和陷生人,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咿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患儿即使l~2岁发育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父母身边寻求食物和安慰,不与父母对视,显得极其孤独;语言交流障碍: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展缓慢或不发育,或者即使言语有所发展,也不能将言语作为思想交流的工具去使用,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对其进行提问也不想回答,即使回答也是答非所问,常以哭叫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表示他们的愿望,患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话题,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多见,和患者谈话时他只会重复对方的话;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行为,他们常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却迷恋于广告、天气预报,反复排列物品等,他们用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以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不能变动;感觉和动作障碍:患儿对疼痛和外界刺激麻木,给他们讲话,他们像聋子一样没反应,常以摩擦、拍打、撞头、咬硬东西、旋转自身等动作以引起自身感觉,患儿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如汽笛声、狗吠声以及光线变化等异常过敏,常会引起惊恐或烦躁不安,对疼痛不敏感,而对轻微的瘙痒却难以忍受,孤独症患儿常用脚尖走路或以跑代走,东张西望,还常伸颈,装腔作势,作出异常姿势;智能和认知障碍:患儿的智能程度多种多样,有高有低,都有相当的智能紊乱,既有记住了许多汽车的类型,也有对数学具有异常兴趣[1]。 参考文献 [1] 郭延庆,杨晓玲;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年01期 [2] 李荣源,龚惠兰;孤独症儿童体质测试结果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