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_形状补间动画》微课稿

《公益广告_形状补间动画》微课稿
《公益广告_形状补间动画》微课稿

《公益广告—形状补间动画》微课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河西区少年宫的电脑美术教师尚莉。我微课的题目是《公益广告——形状补间动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第四单元《未来的闪客》中的第五课《会变形的文字》,结合学生情况设计了《公益广告——形状补间动画》这一教学。本课的知识点是学习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理解步骤中“空白关键帧”、“分离”的作用。了解在变形过程中“添加形状提示”的作用。本课通过中通过设计制作公益广告这一教学情境,既体现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也有意识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flash软件中图层、帧、关键帧的作用,能够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在此基础上,本课所讲的形状补间动画,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仅仅通过模仿练习,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在信息社会中的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阅读学案、模仿练习、总结步骤的过程,使学生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的公益广告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具挑战,又不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学习热情。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在尝试制作文字变形动画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2.通过制作文字变形动画,理解对文本进行分离的作用,了解添加形状提示

的作用。

3.通过添加形状提示或制作多个形状补间动画,设计个性公益广告分享公益主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炼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以及对文本对象的分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插入空白关键帧、添加形状提示在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中的作用。

2.合理运用本课所学,设计个性的公益广告分享公益主张。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任务驱动法、协商教学;学习策略: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先展示用flash制作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发现广告中的公益主张是通过文字体现的,而文字形状上的变化更能够吸引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此环节通过猜软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课任务。

现在老师来将讲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并带领学生模仿制作文字变形动画。

在此环节中先展示几个图形形状补间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形状补间动画从哪些方面发生改变了。学生不难发现是在形状、颜色、大小、位置发生变化,提示学生要根据设计综合运用这些变化效果可以使动画更有个性更吸引人。

随后,以“天津”变“青岛”为例,演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过程,学生阅读学案提示教师如何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分离的原理与作用及插入空白关键帧的作用。讲解完毕,学生尝试模仿操作。

学生尝试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设置起始帧,

设置结束帧,补间设置形状),并在制作成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成功后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的说出补间的颜色为绿色,两个关键帧之间产生一个实线的箭头。教师提示通过观察补间可以确定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是否成功。此环节中通过学生阅读“学习提示卡”提示教师操作方法,练习后,总结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经历学习-练习-提炼的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学生已经掌握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开始创作设计完善作品。作品完成后,进入展示交流分享主张的环节。首先教师分组让每一位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观看其它学生的作品,为每名学生创设展示的自己的空间,随后教师随机展示几份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介绍创作意图分享公益主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及体会。板书设计

反思以上教学设计,我觉得1.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学生有兴趣做。2.整个教学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渗透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现象。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通过文字步骤转化成操作再提炼关键步骤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在评价环节,弱化推优功能,而是为所有学生创设展示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微课设计说明

角的分类 一、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设计微课程,让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通过观察、学习、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意图 (1)以直角为突破口。 首先复习二年级已学的锐角、直角、钝角。然后测量直角的度数。接着再动态定义直角。(1分钟) 学生以前对锐角、钝角和直角已有直观层面的认识,所以,以研究直角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比较合理。通过测量,让学生知道直角等于90°,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即从直观认识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在研究过程中又以动态定义90度的角,从而提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也为后面研究平角和周角做好了铺垫。 (2)认识平角。通过折扇引出平角。 使用活动角,以量角器为背景,让学生看到一个角由0 °到180 °的变化过程。然后通过两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平角=2直角(43秒钟) (3)认识周角。同样也是通过一把圆形的折扇引出周角。 使用活动角,让学生看到重合的两条边旋转再次重合,得到周角。一周角=360 °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51秒钟) 这里通过折扇引出两种角,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平角和周角是两种新认识的角。在微课中借助了角的动态定义,有助于学生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同时动态呈现的过程,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使用三角板进行拼组,探索出周角、平角、直角之间在度数方面的倍数关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4)用度数来定义锐角和钝角。(26秒钟) 前边已经量出了直角、平角的度数,再通过二年级学过的锐角、钝角的定义,把锐角、钝角的定义上升到度数上来,进一步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研究。(1分30秒钟) 比较不同角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不同角的表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同时,在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的观察和研究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6)在设计《角的分类》微课视频的同时我还设计了《角的分类》微课程学习任务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明确、精简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三、预期效果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 °,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毛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在哪儿呢?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平面图

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 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 师: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出示三角板)三角板上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角除了顶点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组成部分?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画角 谁来说一说老师刚刚是怎么画角的?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

教资面试逐字稿《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逐字稿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图片,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校园里面存着很多的数学图形,你们能试着把他们找出来吗?哦,这位同学发现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尺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框也是长方形的。观察的可真仔细,请坐!其实我们校园里还藏这一种图形,你们瞧,园丁手中的大剪刀,大楼上的钟表,还有老师手中的三角尺,他们中的一部分都用红色线标出来了,同学们知道标出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角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尺,先向你的同桌指一指它的角在哪里,再用手像这样顶一顶、摸一摸,看看有什么发现?好,你来说说看。嗯,这位同学说像这样顶的时候觉得尖尖的,摸的时候觉得摸的那边是直直的。是的,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数学里面,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地方叫做角的边。现在老师把这三幅图实物隐去,只留下红色的线,哪位同学上来指一指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吧。戴眼镜的男生,你来吧!他指的对吗?是的,完全正确!那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一起大声告诉老师吧!对的,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活动二:比较角的大小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纸,下面请同学动手,动手折一折,折出一个角吧!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开始吧!嗯,老师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做好了,做的还都很好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怎么样可以知道你和同桌做的角,谁的大,谁的小呢?”。好,手举得最快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嗯,这位同学说,把两个角的像她演示那样叠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你们的思维可真灵活! 刚才大家做角的时候老师也做了2个角,而且老师做的角是可以变身的。大家仔细看哦!现在老师把这个角打开,角就变。。。对,变大了;再往里合拢,就变。。。小了。所以,哪位同学来跟大家说一说“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课代表你来说,嗯,是的,跟两条边打

微课在课堂中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7693491.html, 微课在课堂中的效果 作者:李立侠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7期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不断的推行下,为了更好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教学方式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微课作为当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局限性,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微课;数学课堂;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加快了,互联网+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焕然一新,微课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形式,以微小、精细及针对性强等优点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不仅是教师现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也成为學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一线教师积极致力于新课改下的微课教学,运用恰当的微课视频手段,把声、形、情、境熔于一炉,为解决特定问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微课教学提供的平台,既开阔了学生探索数学的思维空间,又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和便利。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课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 一、运用微课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展与教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将微课引入课堂,避免总是枯燥地听教师讲解和演示,动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不懈动力。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对于角的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静态的概念,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从而得到角的静态概念,对于第二种概念了,,则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出角形成的过程,然后提问:同学们利用这种方法还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吗?生动形象的背景,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这样的微课情境导入,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角的动态定义,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再例如在讲解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课中在微课中录入一个视频“小孩玩足球不小心打碎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碎成几块,问拿碎中的哪一块就可以去配玻璃了”我们知道只要拿有2个角和夹边的碎片就可以去配玻璃了,不需要全拿碎玻璃,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设计明显的实际效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关注度很高一看视频学生积极性可想而知。讲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这个微课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连基础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听讲的学生都抬起头欣赏视频。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很自然会想会问拿哪一块就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恰当地运用微课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

《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敖江第二中心小学林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长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制定了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四、教学过程: (一),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

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

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4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体会角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具象体会: 1、初步感知角 师拿出三角板,问:这是什么?猜猜为什么叫三角板? 生:这是三角板,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哦,三个角在哪呢?谁来指指? 生上台指角 师:同意吗?声音响亮,找的真准。 过渡:其实生活中,角无处不在。 2、生活中的角引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角喜欢玩捉迷藏,找找它

藏在哪? (出示剪刀、窗户、钟表等实物) 生上台,运用白板画角,边画边说:角在这,还有这。 师:她找到了藏起来的角,你能找到吗? 生上台,运用白板画角,边画边说:角在这,还有这。 师:他找了很多个角?同意吗? 师:看来,一个物体表面可能有多个角。 师:再找找这个? 生上台,运用白板画角,边画边说:角在这,还有这。 师:他也找到藏起来的角。 过渡: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让我们把它们漂亮的外衣脱去,仔细观察(动态抽象出数学模型) 二、理解探究,明确概念

1.直观感知角的特点 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一个点、两条线。 师:你能借助一个角,给大家指指吗? 生上台,借助一个角,运用白板,边画边说:这是一个点,这是一条线,这也是一条线。 师:你们跟她想的一样吗?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两条线叫边(板书:边) 师:谁来说说这个角的顶点在哪?边呢? 生上台指顶点 师:现在,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板,选一个角,摸摸它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顶点尖尖的 师:你摸到的是这样吗?谁再来说说? 生:尖尖的有点扎人 师:再摸摸边,什么感觉? 生:边直直的 师:你跟他感觉一样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 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修订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张艳华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看,《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从学生认知水平看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转变的过度阶段,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4、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了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5、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有关。 6、教学准备: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具有课件、彩纸、尺学生准备的学具有彩纸。 二、说教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找一找、看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 课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

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最新整理小学角的初步认识微课教案

小学角的初步认识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二次见面了,就是老朋友了,对吗?你知道我这个老朋友喜欢怎样的学生吗?我更喜欢爱提问题的小朋友。你想问我什么呢?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最新整理烛之武退秦师微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微课教案 一、检查学生熟悉程度 烛之武( )退秦师 例如:三寸之舌,妙语,巧施反间计等。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内容。(每段用四个字概括) 例如:第一段:秦晋围郑。第二段:临危受命。第三段:说退秦师。第四段:迫晋退兵。 二、整体感知 1.点拨关于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宋·朱熹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清·姚鼐《尺牍》。 “不动笔墨不读书。”——古语 2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可以分为几层?(五层) 郑既知亡敢烦执事(其益)[益事渺茫] 越国鄙远亡郑陪邻(其害)[错事可见] [利害之辨] 烛之武退秦师舍郑利秦共其乏困(其利)[利事可期] 君为晋赐朝济夕设(其德)[史事可证] [恩仇之鉴] 东封西肆阙秦利晋(其意)[祸事可测]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退秦师?其游说妙在何处? 提示:春秋无义战。所有的战争出发点为“利”。烛之武正是抓住“利”在做文章。 三、以下分析供参考—— (1)以“利”巧攻心理。 晋国围攻郑国,本来不关秦国的事,秦国所以出兵,一是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秦晋同属于一个军事集团的,他们之间有盟约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两个原因中,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单刀直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作为郑国的子民,先讲自己国家的处境“既知亡矣”,隐含意思是说郑国灭亡是既定的事实,所以也无法考虑郑国的利益了,但郑国的土地最后被秦国还是晋国得到呢?这还是个未知数。烛之武从这点做文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秦穆公的好感;“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理出不攻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伯,让秦穆公动心;“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希望秦穆公为了秦国的.利益不受损害而放弃围攻郑国的计划,言辞恳切,从而坚定秦穆公与晋国毁约的决心。 (2)以“害”巧析形势。 一从现实状况来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郑亡后的

北师大版优质课《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优质课《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 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

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 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 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 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1)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角,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画角,比较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学具准备】 剪刀、三角尺、直尺、铅笔、活动角1个、长方形纸1张。 【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思考角的共同之处,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画角,比较角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几何王国来了一群可爱的三角形娃娃,咦,这个三角形怎么少了一条边,原来是调皮的三角形娃娃把自己的一条边弄丢了,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个图形在几何王国里叫做角。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探寻有关角的秘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角 (1)感知生活中的角:观察美丽的校园主题图,你能找到那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 角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闯第一关: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画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56页、57页 总体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说学法三、教学程序设计四、板书设计五、全课总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贵溪三中余晓艳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指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在直观认识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教具准备:尺子、两根彩色硬纸条和一个按扣、一张卡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激发探索新知兴趣。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角的乐园,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想了解角的哪些知识呢? 教师:哦,你想了解生活中到底哪里有角?,好,你来说,角的组成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画出或指出一个角?(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还有吗?你来说。角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的?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跟随着小精灵的脚步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结合情境,认识角 (出示课件中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角? 教师:你来说,哦!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钟面上有角。还有吗?(书、剪刀、三角板、高低杆、足球网)。还有谁有新的发现?你来说。球场边缘,双杠上面坐着的人)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教师:校园里的角可真多啊!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出示课件)这些物品中都有角,谁能上来指一指? 教师:大家指的非常的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同学们观察,我将这些物品都移走(呈现课件)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大家交流好了吗?谁能说说?(你说,请坐、谁还有补充吗?好你来,请坐) 教师:同学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把那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出发的两条笔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教师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那么,角是由()个顶点,( )条边的组成。很好,为了方便指角,我们通常用弧线标出这个角。 2、实际操作,丰富认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前让你们准备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按扣拿出来。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开动脑筋,小组合作,一起做一个角吧!(学生做活动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