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留置针使用率

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留置针使用率
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留置针使用率

通过实施品管圈,提高留置针使用率

发表时间:2016-05-21T11:43:00.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张艳刘静莉

[导读]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随着“钢针零容忍”全新观念地更新,静脉留置针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张艳刘静莉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对提升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组成品管圈,展开“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主题的活动,选取本科室100 例患者在活动始末静脉留置针应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对策并付诸实践。结果:经过品管圈的活动,留置针的使用率从10.00%上升至60.0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261-02

近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随着“钢针零容忍”全新观念地更新,静脉留置针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的优点在于能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还能减轻对血管的伤害,使患者更加舒适和提升医疗满意度[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其使用率却很低,原因主要是使用时活动洗漱不便以及护士技术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状况实施干预,效果良好。现将结果示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品管圈活动初期100例末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50 例。所选患者均为癌症化疗的危重患者,年龄在65~83岁左右,平均年龄67±4.4岁。患者长期输液。其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都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P>0.05)。

1.2 品管圈活动的人员构成

该活动建议人人参加,由1位辅导员(主管护师),1位圈长(护师)以及6位圈员(护师和护士)等8人自愿参与组成。护理部品管圈实施监督和指导,每周活动频率为2次/周。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活动前后,收集两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静脉穿刺总次数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总次数,同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以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和t检验;计数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活动前:450次静脉穿刺,留置针穿刺仅45次,使用率为10%。活动后:360次静脉穿刺,留置针穿刺216次,使用率为60%。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大大升高(P<0.05)。且活动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均有下降(P<0.05)。

3.讨论

本呼吸内科二病区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患者咯血和化疗占多数居,治疗时间大约都会进行输液,大约为6~7天。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细小、弹性差,脆、穿刺不易,易产生渗漏,且有咯血症状患者并发窒息可能,对化疗者,头皮钢针易外渗,这对患者血管的伤害大。种种因素导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低。下面就影响因素详细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由图1看出,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患者、管理以及材料设备。针对不同的因素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护理人员因素的产生多是由于人员的分配不均,护士工作压力大,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进修、检查以及开会等消耗了护士大量精力,使其工作疲劳,导致对患者的教育不足,没有更好地照顾患者的感受,对留置针操作技术的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改进措施:护理人员自身要掌握良好的穿刺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多为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积极做好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普及,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缓解患者疼痛,缓和医患矛盾,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患者因素在于本科室患者多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对留置针的理解力不足,疾病类型以重危癌症患者为主。改进措施: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教育,尽量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使用留置针的优点。管理因素主要在于缺少规范培训、长期监督力度不够养成惰性心理,工作积极性差,在业务水平上无法提高。改进措施: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培训与加强对护士的工作监督。杜绝懒惰[2-3]。就材料设备因素而言,要尽量在满足患者静脉治疗前提下,选取最细的导管,选择透气好、粘性好的敷贴。虽然我科室进行品管圈活动,收效良好。但仍尚存问题,不过,笔者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问题都能将得以改进。

4.结论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改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状况,建议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