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地曲率半径思考题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让它们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牛顿环、劈尖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它们属于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的干涉现象,也是典型的等厚干涉条纹。

【实验目的】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和特点。

2.学习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和薄膜厚度。

3.熟练使用读数显微镜。

4.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仪器】

测量显微镜,钠光光源,牛顿环仪,牛顿环和劈尖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

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的,如图2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其干涉图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如图3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称为等厚干涉。

图2 牛顿环装置图3 干涉圆环

与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1)

为第级条纹对应的空气膜的厚度;为半波损失。

由干涉条件可知,当=(2k+1)

(k=0,1,2,3,...)时,干涉条纹为暗条纹,即

(2)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与接触点O相距为r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由图2所示几何关系可得

由于R>>d,则d2可以略去

(3)由(23-2)和(23-3)式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

?? (4)

由(4)式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已

知,只需测出第级暗环的半径rm,即可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m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

长。但是由于平凸透镜的凸面和光学平玻璃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弹性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

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在暗环公式中附加了一

项光程差,假设附加厚度为(有灰尘时a > 0,受压变形时a < 0),则光程差为

由暗纹条件

将上式代人(4)得

上式中的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取两个暗环半径的平方差来消除它,例如去第环和第环,对应半径为

?-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5) 又因为暗环的中心不易确定,故取暗环的直径计算

(6)??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Dm与Dn(分别为第m与第n条暗环的直径)的值,就能算出

R或。

2.劈尖

将两块光学平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中一端垫入待测的薄片(或细丝),则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当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和牛顿环一样,在空气劈尖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相干光发生干涉,其干涉条纹是一簇间距相等,宽度相等切平行于两玻璃片交线(即劈尖的棱)的明暗相间的平行条纹,如图4所示。

图4 空气劈尖干涉

由暗纹条件

=0,1,2,...)

可得,第级暗纹对应的空气劈尖厚度为

第+1级暗纹对应的空气劈尖厚度为两式相减得

上式表明任意相邻的两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劈尖厚度差为

。又此可推出相隔

个条纹的两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劈尖厚度差为

再由几何相似性条件可得待测薄片厚度为

式中,为两玻璃片交线与所测薄片边缘的距离(即劈尖的有效长度),为

个条纹间的距离,它们可由读数显微镜测出。【实验仪器介绍】

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Newton ring experiment 牛顿环是牛顿在1675年观察到的,到19世纪初由科学家杨氏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牛顿环干涉现象。 【实验目的】 理解光的干涉 使用读数显微镜 牛顿环干涉法测量曲率半径 【实验原理】 空气薄层 明暗相间、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干涉图象 等厚干涉 干涉条纹形成条件为: ???????+==+= 为暗环 为明环2)12(2 2λ δλδλδK K d K K λλλ)(4)(2 222?2 n m D D n m r r R K r R n m n m K --=--=?→?= 【仪器介绍】 读数显微镜、钠灯、牛顿环 牛顿环

【实验内容】 1.按要求布置好器件; 2.观测牛顿环干涉条纹:调节目镜筒上的45°平板玻璃,使光垂直照在平凸透镜装置上,牛顿环放到载物平台上,调节目镜焦距清晰地看到十字叉丝和黄色背景,然后由下向上移动显微镜镜筒看清牛顿干涉环; 3.测量牛顿环直径:取m =24,n=15,转动测微手轮使十字叉丝向左移动到第27环,再倒回到24环,使十字叉丝与暗环的左侧相切,读出x 24左,逐条依次测量x 24左,直到读出x 15左,继续向原方向转动测微手轮,越过牛顿环的中心区域至第15环(右侧相切),读出x 15右,直至x 24右。将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右 右右左左左 242315152324,,...,;,...,,x x x x x x ? 注意:① 十字叉丝跟暗环相切; ② 十字叉丝尽量过圆心;③ 中心明环或暗环的环序数K=0;④ 读数跟螺旋测微计一样,估读到0.001mm 。 【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 ①计算||右左K K K x x D -= ②采用逐差法

钢筋混凝土课后题答案

4.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00?=?,mm a s 35=,混凝土 为C30,承受剪力设计值N V 5104.1?=,环境类别为一类,箍筋采用HPB235,求所需受剪箍筋。 解:查表得:2/3.14mm N f c =、2/43.1mm N f t =、2/210mm N f yv = 1)验算截面尺寸 mm h h w 465355000=-== 4325.2200 465<==b h w ,属于厚腹梁 混凝土为C30,故取0.1=c β 0.25N V N bh f c c 1400003324754652003.140.125.00=>=????=β 截面符合要求。 (2)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V N bh f t <=???=9309346520043.17.07.00 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3)计算箍筋 箍筋采用6,双肢箍,则213.28mm A sv = 01 025.17.0h s nA f bh f V sv yv t += mm bh f V h nA f s t sv yv 14793093 140000465 3.28221025.17.025.10 01=-????= -= 取mm s 120= 故箍筋为6@120,双肢箍。 验算:%236.0120 2003 .2821=??== bs nA sv sv ρ sv yv t sv f f ρρ<=?==%163.0210 43 .124.024 .0min ,可以。 取mm s 120= 故箍筋为6@120,双肢箍。 验算:%236.0120 2003 .2821=??== bs nA sv sv ρ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地曲率半径思考题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让它们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牛顿环、劈尖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它们属于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的干涉现象,也是典型的等厚干涉条纹。 【实验目的】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和特点。 2.学习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和薄膜厚度。 3.熟练使用读数显微镜。 4.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仪器】 测量显微镜,钠光光源,牛顿环仪,牛顿环和劈尖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

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的,如图2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其干涉图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如图3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称为等厚干涉。 图2 牛顿环装置图3 干涉圆环 与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 2.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 牛顿环条纹是等厚干涉条纹。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22222)(k k k k d Rd d R R r -=--= 因为R>>d k 所以 k k Rd r 22= (1) 由干涉条件可知,当光程差 ??? ???? =+=+=?==+=?暗条纹 明条纹 )0,1,2(k 2)12(22 )1,2,(k 22ΛΛλλλλk d k d k k (2) 其干涉条纹仅与空气层厚度有关,因此为等厚干涉。由(1)式和(2)式可得暗条纹其环的半径 R k r k λ=2 (3) 由式(3)可知,若已知入射光的波长λ,测出k 级干涉环的半径r k ,就可计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所以 λ m D D R k m k 42 2-=+ (4) 只要测出D k 和D k+m ,知道级差m ,并已知光的波长λ,便可计算R 。

[实验仪器] 钠光灯,读数显微镜,牛顿环。 [实验内容] 1.将牛顿环置于读数显微镜载物合上,并调节物镜前反射玻璃片的角度,使显微镜的视场中充满亮光。 2.调节升降螺旋,使镜筒处于能使看到清晰干涉条纹的位置,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干涉环中心在视场中央。并观察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由于中心圆环较模糊,不易测准,所以中央几级暗环直径不要测,只须数出其圈数,转动测微鼓轮向右(或左)侧转动18条暗纹以上,再退回到第18条,并使十字叉丝对准第18条暗纹中心,记下读数,再依次测第17条、第16条…至第3条暗纹中心,再移至左(或右)侧从第3条暗纹中心测至第18条暗纹中心,正式测试时测微鼓轮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只途不能进进退退,否则会引起空回测量误差。 4.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第18圈对第8圈,第17圈对第7圈…。其级差m=10,用(4)式计算R 。 [实验数据处理] 在本实验中,由于在不同的环半径情况下测得的R 的值是非等精度的测量,故对各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要计算总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个较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实验的计算,避免在复杂的推导计算中耗费过多时间,本实验中研究测量的不确定度时仅按等精度测量的情况估算(22k m k D D -+)的标准偏差,而忽略B 类不确定度的估算和在计算中因不等精度测量所带来的偏差。 表1 牛顿环测量数据 m =10,λ=5.893×10-4mm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word版本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习题和思考题 及答案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问答题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计算有何联 系? 1.答: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和钢筋开始屈服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 第Ⅰ阶段的特点是: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是直线,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Ⅰ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 I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 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 a 第Ⅱ阶段的特点是: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推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2)受压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力图形为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了。阶段Ⅱ相当于梁使用时的受力状态,可作为使用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的特点是: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已退出工作,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曲线图形比较丰满,有上升曲线,也有下降段曲线;2)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合压力作用点外移使内力臂增大,故弯矩还略有增加;3)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实验值 时,混凝土被压碎,截面破坏;4)弯矩—曲率关系为接近水平的曲线。第Ⅲcu 阶段末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2.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有何区别? 2.答: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的区别有: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第Ⅱ阶段开始,受拉区混凝土就进入塑性阶段,梁就开始带裂缝工作,受拉区拉力都由钢筋来承担,直到第Ⅲ阶段末整个梁破坏,而匀质弹性材料梁没有这两个阶段,始终是在弹性阶段内工作的。 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态?各有何特点? 3. 答: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有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种。 其各自特点为: 1)适筋破坏:从屈服弯矩M y到极限弯矩M u有一个较长的变形过程,钢筋屈服处的临界裂缝急剧开展和挠度急速增长,将给人以明显的破坏预兆,具有延性破坏的特征。 2)超筋破坏:钢筋在梁破坏前仍处于弹性阶段尚未屈服,所以钢筋伸长不多,没有形成一条集中的临界裂缝,裂缝分布比较细密,挠度不大,没有明显的预兆,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 3)少筋破坏:受拉混凝土“一裂即坏”,构件由于钢筋应力突增且迅速屈服导致裂缝过宽或挠度过大而失效,破坏时仅出现一条很宽的集中裂缝,沿梁高延伸很高,受压区混凝土虽未压碎但已经失效,破坏十分突然,属于脆性破坏。 4.梁内纵向受拉钢筋的根数、直径及间距有何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什么情况下才按两排设 置? 4 .答:梁内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常用直径为12~ 25mm,根数最好不少于3(或4)根。纵向受拉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2014年11月28日

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光的干涉现象表明了光的波动的性质,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与计量技术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在干涉现象中,不论何种干涉,相邻干涉条纹的光程差的改变都等于相干光 的波长,可见光的波长虽然很小,但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或干涉条纹的数目是可以计量的 因此,通过对干涉条纹数目或条纹移动数目的计量,可以得到以光的波长为单位的光程 差。 利用光的等厚干涉可以测量光的波长,检验表面的平面度,球面度,光洁度,以 及精确测量长度,角度和微小形变等 一 ?实验内容 图1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利用干射法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1.观察牛顿环 将牛顿环按图2所示放置在读数显微镜镜筒和入射光调节架下方,调节玻璃片的 角度,使通过显微镜目镜观察时视场最亮。 调节目镜,看清目镜视场的十字叉丝后,使显微镜镜筒下降到接近牛顿环仪然后 缓慢上升,直到观察到干涉条纹,再微调玻璃片角度和显微镜,使条纹清晰。 2. 测牛顿环半径

使显微镜十字叉丝交点和牛顿环中心重合,并使水平方向的叉丝和标尺平行()与显微镜移动方向平行)。记录标尺读数。 转动显微镜微调鼓轮,使显微镜沿一个方向移动,同时数出十字叉丝竖丝移过的暗环数,直到竖丝与第N环相切为止(N根据实验要求决定)。记录标尺读数。 3.重复步骤2测得一组牛顿环半径值,利用逐差法处理得到的数据,得到牛顿环半径R和R 的标准差。 二.实验原理 图1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 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 即厶=2e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2,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 具有/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 A = A'-4-2/2 = + (1) 当△满足条件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第三版课后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基本力学性能 1-1 混凝土凝固后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形状、排列的随机性,弹性模量值不同,界面接触条件各异等原因,即使作用的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内也将产生不均匀的空间微观应力场。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徐变差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的压应力。 在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行时,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于粗骨料,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浆受拉,和其它应力分布。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的合力为零,但局部应力可能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的差别,使得当混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的温度变形差受到相互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由于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变化的不均匀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和水分的散发速度,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和变形场,促使内部微裂缝的发展,甚至形成表面宏观裂缝。混凝土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因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的开展而产生的徐变与时俱增,使混凝土的变形加大,长期强度降低。 另外,混凝土内部有不可避免的初始气孔和缝隙,其尖端附近因收缩、温湿度变化、徐变或应力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其应力分布更复杂,应力值

更高。 1-2 解:若要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下降段,试验装置的总线刚度应超过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 采用式(1-6)的分段曲线方程,则下降段的方程为: 20.8(1)x y x x = -+ ,其中c y f σ= p x εε= ,1x ≥ 混凝土的切线模量d d d d c ct p f y E x σεε= =? 考虑切线模量的最大值,即 d d y x 的最大值: 222222d 0.8(1)(1.60.6)0.8(1) , 1d [0.8(1)][0.8(1)]y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令22d 0d y x =,即: 223221.6(1)(1.60.6) 1.60[0.8(1)][0.8(1)]x x x x x x x ---=-+-+ 221.6(1)(1.60.6) 1.6[0.8(1)]x x x x x ∴--=-+ 整理得:30.8 2.40.60 , 1x x x -+=≥ ;解得: 1.59x ≈ 222 max 1.59d d 0.8(1.591)0.35d d [0.8(1.591) 1.59] x y y x x =-?-?? ===- ??-+?? 2,max 3 max max d d 260.355687.5N/mm d d 1.610c ct p f y E x σεε-???? ∴==?=?= ? ?????? 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为: 22 2,max 100mm 5687.5N/mm 189.58kN/mm >150kN/mm 300mm ct A E L ?=?= 所以试件下降段最大线刚度超过装置的总线刚度,因而不能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下降段)。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附数据处理)

007大学实验报告评分: 课程:学期:指导老师:007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习惯一个人007 实验3-11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移测显微镜使用,观察牛顿环的条纹特征。 2.利用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低压钠灯 三.实验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以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的,如图1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 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 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的干涉花样是 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如图2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 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它属于等厚干涉。 由图1可见,如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与接触点O相距为r处空气层的厚度为d,其几

何关系式为: 由于R>>d,可以略去d 2 得 (3-11-1) 光线应是垂直入射的,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板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λ/2的附加程差,所以总程差为 产生暗环的条件是: 其中k=0,1,2,3,...为干涉暗条纹的级数。综合(23-1)、(23-2)和(23-3)式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 (3-11-2) 由(4)式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 已知,测出第m级的暗环半径rm ,即可得出平凸透镜 的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 。但是 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 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的几何中心。实际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的两个暗环的半径rm 和rn 的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因为 rm 2 =mR rn 2 =nR (3-11-3)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半径 R 为 λ )(42 2 n m D D R n m --= (3-11-4)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调整显微镜的十字叉丝与牛顿环中心大致重合。 2.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的交点移近某暗环,当竖直叉丝与条纹相切时(观察时要注意视 差),从测微鼓轮及主尺上读下其位置x。为了熟练操作和正确读数,在正式读数前 应反复练习几次,直到同一个方向每次移到该环时的读数都很接近为止。 3.在测量各干涉环的直经时,只可沿同一个方向旋转鼓轮,不能进进退退,以避免测微

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及答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2、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3、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设置弯起筋仅用于充当支座负弯矩时,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允许弯起的跨中纵筋不足以承担支座负弯矩时,应增设支座负直筋。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I;B、I a; C、II; D、II a; E、III; F、III a。①抗裂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 ②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阶段为依据。 5、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需要根据等假定求出。 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中采用的最小刚度原则是指在 弯矩范围内,假定其刚度为常数,并按截面处的刚度进行计算。 7、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主要是指在各种作用下 和 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8、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是为了防止梁

发生 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 9、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满足max min ,S S d d ≤≥;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 V ≤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ax min ,S S d d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10、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11、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百分率的不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有 、 和 。 12、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破坏形态包括 、 和 1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大 而 。用带肋变形钢筋时的平均裂缝间距比用光面钢筋时的平均裂缝间距_______(大、小)些。 14、为了保证箍筋在整个周长上都能充分发挥抗拉作用,必须将箍筋做成 形状,且箍筋的两个端头应 。 答案: 1、复合主拉应力; 2、提高; 3、斜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弯;正截面抗弯;

牛顿环法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牛顿环法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用牛顿环法测透镜曲率半径 姓名:王现宁学号:1308114064 同组人:莫彬彬 【实验目的】 1. 观察干涉现象。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3. 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钠灯,玻璃片(连支架),移测显微镜。 【预习要求】 1. 理解等厚干涉原理。 2. 熟悉调出、观察牛顿环的方法。 3. 制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步骤,列出记录表。 【实验原理】 一、牛顿环干涉现象 由光波的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而相位差保持恒定的单色光叠加后,光的强度在叠加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有些地方呈现极大,另一些地方呈现极小,这种在叠加区出现的稳定强度分布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应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光波称为相干光。获得相干光的办法往往是把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波振面法,一种是分振幅法。分波振面法是将同一波振面上的光波分离出两部分,同一波振面的各个部分有相同的相位,这些被分离出的部分波振面可作为初相相位相同的光源,这些光源的相位差是恒定的,因此在两束光叠加区可以产生干涉。双缝干涉、双棱镜干涉等属于此类。分振幅法是利用透明薄膜的两个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将入射光的振幅分割为两部分,这两束光叠加而产生干涉。劈尖、牛顿环的干涉等属于此类,下面介绍牛顿环的干涉原理。 如图1所示,将一块曲率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平面玻璃上,组成一个牛顿环装置,在透镜的凸面与平面玻璃片上表面间,构成了一个空气薄层,在以接触点O 为中心的任一圆周上的各点,薄空气层厚度都相等。因而,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 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 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

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测定

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测定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 2.掌握读数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仪。 [实验原理] 利用透明薄漠上下两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将入射光分解成有一定光程差的两束光,从而获得相干光。若两束反射光在相遇时的光程差仅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则同一条干涉条级对应的薄漠厚度相同,这就 是等厚干涉。 将一块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置于一块 光学平玻璃板上,就构成了牛顿环仪。在透镜凸面 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了一层厚度从中心接触点 到边缘逐渐增加的空气薄膜。如果以平行单光垂直 入射时,则在空气薄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就 会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看到干涉图样是以接触点为 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状的条纹,这些 条纹就称为“牛顿环”其图如图26-1所示。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22 2r d R R +-= 考虑到d R >>,则可以略去二级小量2 d 。于是得 到 R r d 2/2= 图26-1中产生第m 级干涉条纹的两束相干光 的光程差为 2/2λσ+=d 由光的干涉条件可知,产生暗纹的条件是 ),2,1,0(2/)12(K =+=m m λσ 式中m 是干涉条纹的级数。将式26-1,26-2 ,26-3 综合起来,可得到第m 级暗环的半径:

λmR r m = 如果已知入射光的波长,且测出第m 级暗环半径m r ,则可由式 26-4 求出平凸透镜的曲率 半径R 。 由式(26-1)~(26-4) 可以看出,接触点o 处, 2/λσ=,所以中心应是暗 点,而周围环境看同心的, 明暗相间的干涉圆环,m 越 大,两相邻环的半径差越小 纹为越密。 当观察牛顿环图样 时会发现,其中心不是一个 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圆 斑。其原因是由于玻璃的弹 性形变,使两镜的接触不是 理想的点接触:或者镜面上 存在有细微的尘埃,因此引 起附加程差,这会给测量带 来某种程度差。为了准确测 出透镜的曲率半径,通常是 利用 图26-2 测量牛顿环的装置 任意两个环纹半径的平方差来计算R ,从而消除误差。 λλ nR r mR r n m ==22 两式相减得 λ)(22n m R r r n m -=- 则 λ)/()(22n m r r R n m --= 又因为暗环圆心不易确定,故以暗环的直径替换,得: λ)(4/)(22n m D D R n m --= [实验内容] 1.将实验仪器如图26-2 置好,在显微镜物镜前方安装一块玻璃片p ,调节p 的方向,使光源发出的光以45度角入射到p 上,经p 反射而垂直入射到牛顿环仪M 上。调整牛顿环仪边缘上的三个调节螺丝,使干涉条纹的中心大致固定在牛顿环仪的中心。

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一.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光学元件的球面曲率半径可以用各种方法和仪器来测定。常用的有机械法(如用球径仪测量)和光学法。采用什么方法和仪器,主要取决于所测曲率半径的大小和精度。本试验介绍的牛顿环法是光学法的一种,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大的曲率半径,球面可以是凸面也可以是凹面。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牛顿环测量球面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测量显微镜和钠光灯。 【实验原理】 1 等厚干涉 如图,有面广源S 上某一原子发出的某种波长为λ的光线1和2投射到bb 面上(bb 面两边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和n )。其中一条(光线1)经aa 表 线2)相遇于bb 表面附近的C 点,因而在C 点产生干涉。在C 点处就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如果aa 和bb 表面之间是很薄的空气夹层(折射率n=1),而且夹角很小,光线又近乎垂直地入射到bb 表面上,光线11’和22’的光程差是 2/2h δλ=+ 光程差只与厚度h 有关。式中λ/2是因为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且在aa 界面反射时有一相位突变引起的附加光程差。 产生第m 级(m 为一整数)暗条纹的条件是 2(21) ,0,1,2,2 2 h m m λλ + =+=… 即 12h m λ= 产生第m 级亮条纹的条件是 22,0,1,2,2 2 h m m λ λ + ==… 即 1()22 h m λ =- 因此,在空气层厚度相同处产生同一级干涉条纹,厚度不同处产生不同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表示上下两个表面的平面性很好,因而产生规则的干涉条纹;(b)表示两个表面的平面性很差,产生了很不规则的干涉花样。这些都叫做等厚干涉条纹。 2 用牛顿环测一球面的曲率半径 (1)将待测凸透镜的球面AOB 放在平面CD 的上面,如图所示,则形成一个从中心O 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层。如果单色光源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近乎垂直地入射,则其中一部分光线经AOB 表面反射,另一部分经CD 表面反射,形成两束相干光。这两束光中的两条反射光线将在AOB 表面上某一T 点相遇,从而在T 点产生干涉。由于AOB 表面是球面,整个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圆环,称为牛顿环。 如果AOB 表面与CD 在O 点紧密接触,则在O 点h=0(δ=λ/2),牛顿环是一个暗斑。如果在O 点非紧密接触,则h ≠0,牛顿环的中心就不一定是暗斑,也可能是一亮斑(即δ=m λ,

混凝土 第三版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 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什么不同,其抗拉设计值f y 各取曲线上何处的应力值作为依据? 答: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明显的屈服点,而硬钢没有。 软钢应取屈服强度作为钢筋抗拉设计值f y 的依据,而硬钢则取残余应变为0.2%时所对应的应力2 .0σ作为钢筋抗拉设计值f y 的依据。 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宜采用哪些钢筋?为什么? 答: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也可以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钢筋。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抗剪、抗扭、抗冲切的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大于360N/mm 2。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3.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该具备:(1)有适当的强度;(2)与混凝土黏结良好;(3)可焊性好;(4)有足够的塑性。 4.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用什么符号表示? 答: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4种:热轧钢筋、中强度钢、高强度钢丝(消除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 《GB50010-2010》中热轧钢筋强度有四个等级分为300、335、400和500四个等级,牌号、符号、常用直径、标准强度见教材P362附表1.5,设计值见附表1.7。 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能不能代表实际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除立方体强度外,为什么还有轴心抗压强度? 答:立方体抗压强度采用立方体受压试件,而混凝土构件的实际长度一般远大于截面尺寸,因此采用棱柱体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能更好的反映实际状态。所以除立方体抗压强度外,还有轴心抗压强度。 6. 混凝土抗拉强度是如何测试的? 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是通过轴心抗拉试验、劈裂试验和弯折试验来测定的。由于轴心拉伸试验和弯折试验试验误差大,与实 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立方体和圆柱体的劈裂试验来测定。 7.什么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弹性模量与割线模量有什么关系? 答:混凝土棱柱体受压时,过应力—应变曲线原点o 作一切线,其斜率称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以Ec 表示。 连接O 点与曲线上任一点应为ζc 处割线的斜率称为混凝土的割线模量或变形模量,以Ec ’表示。 在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ζc 处作一切线,其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比值称为相应于应力为ζc 时混凝土的切线模量Ec ’’。 弹性模量与割线模量关系:C E ' = c c ela E ?εε= C E ?ν (随应力的增加,弹性系数ν值减小)。 8.什么叫混凝土徐变?线性徐变和非线性徐变?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不变,变形也会随时间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当持续应力 C C f 5.0≤σ时,徐 变大小与持续应力大小呈线性关系,这种徐变称为线性徐变。当持续应力C C f 5.0≥σ时,徐变与持续应力不再呈线性关系, 这种徐变为非线性徐变。 混凝土的收缩是一种非受力变形,它与徐变的本质区别是收缩是非受力变形,而徐变是受力变形。 9.如何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收缩裂缝? 答:可以通过限制水灰比和水泥浆的用量,加强振捣与养护,配制适量的构造钢筋和设置变形缝来避免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尤 其要注意细长构件和薄壁构件。 10.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是如何产生的? 答: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力由三方面组成: 化学胶着力: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水泥胶体与钢筋剪产生吸附胶着作用。混凝 土强度等级越高,胶着力也越高。 摩擦力:由于混凝土的收缩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裹压在钢筋上,当钢筋和混凝土间出现相对滑动的趋势,则此接触面上将出现摩阻力。 机械咬合力:由于钢筋表面粗糙不平所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另外,变形钢筋的黏结力除了胶着力与摩擦力等外,更主要的是钢筋表面凸出的横肋对混凝土的挤压力,是变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

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实验 1.实验目的: 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理解等厚干涉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习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3 正确使用读数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入射光调节架 3.实验原理 图1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 (1) 当?满足条件 (2) 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 (3) 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 e k 2相对于2Re k 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第十一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单双向板?怎样加以区别?其传力路线有和特征? 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 (1)对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l b≤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 l b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2/3 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2 l b≤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单向板沿短边方向受力,特征个方向弯曲双向板双向受力特征两个方向弯曲 2什么叫截面的弯曲刚度?什么叫截面竖向弯曲刚度? 截面的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曲率需施加的弯矩值 截面竖向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挠度需施加的竖向均布荷载 3现浇单向板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1)结构平面布置,并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 (2)确定梁、板得计算简图 (3)梁、板的内力分析 (4)截面配筋及构造设施 (5)绘制施工图 4单向板肋梁楼盖其板、次梁、主梁的跨度如何确定?工程常用的数值分别是多少?板的跨度:次梁的间距单向板:1.7-2.5 m荷载大时取较小值,一般≤3m 次梁的跨度:主梁的间距次梁: 4--6 m 主梁的跨度:柱或墙的间距主梁: 5--8 m 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布置方式都有哪几种?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优点:主梁与柱可形成横向框架,横向抗侧移刚度大 各榀横向框架间由纵向的次梁相连,房间整体性较好 由于外墙处仅设次梁,故窗户高度可开大些,对采光有利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3)优点: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加了室内净高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的情况 3)只布置次梁 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 6什么是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计算模型,计算荷载两个方面 1)简化假定和计算模型: 简化假定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无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牛顿环曲率半径的测定

牛顿环曲率半径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现象的理解。 2. 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 通过实验熟悉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 1、调节显微目镜,使分划板(叉丝)成像清晰。 2、调节显微镜境管的升降和水平位置,使物镜对准 物体的待测部分,并使境管上的水平标尺与叉丝、底 座平行。 3、调节物镜的升降,使物体的成像清晰。 钠光灯 通电一段时间发光稳定后,钠光灯发出589.3nm 的单色光。 三、实验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透明薄膜上时,通过薄膜上下表面依次反射而产生两束相干光。如果这两束反射光相遇时的光程差仅取决于薄膜厚度,则同一级干涉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相等,这就是所谓的等厚干涉。 本实验研究牛顿环 和劈尖所产生的等厚干涉。 1. 等厚干涉 如图1所示,玻璃板A 和玻璃板B 二者叠放起来,中间加有一层空气(即形成了空气劈尖)。设光线1垂直入射到厚度为d 的空气薄膜上。入射光线在A 板下表面和B 板上表面分别产生反射光线2和2′,二者在A 板上方相遇,由于两束光线都是由光线1分出来的(分振幅法),故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与该处空气厚度d 有关)、振动方向相同,因而会产生干涉。我们现在考虑光线2和2′的光程差与空气薄膜厚度的关系。显然光线2′比光线2 多

传播了一段距离2d 。此外,由于反射光线2′是由光密媒质(玻璃)向光疏媒质(空气)反射,会产生半波损失。故总的光程差还应加上半个波长2/λ,即2/2λ+=?d 。 根据干涉条件,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相互加强,出现亮纹;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互相减弱,出现暗纹。 因此有: =+=?22λd ??????+?2)12(22λλK K 出现暗纹,,,出现亮纹 210,3,2,1==K K 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同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厚度相同,故称为等厚干涉。 2. 牛顿环 当一块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间形成一个上表面是球面,下表面是平面的空气薄层,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同,等厚膜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圆。 如图2所示,当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R 很大时,在P 点处相遇的两反射光线的几何程差为该处空气间隙厚度d 的两倍,即2d 。又因这两条相干光线中一条光线来自光密媒质面上的反射,另一条光线来自光疏媒质上的反射,它们之间有一附加的半波损失,所以在P 点处得两相干光的总光程差为: 22λ+=?d (1) 当光程差满足: ()212λ? +=?m m =0,1,2…时,为暗条纹 22λ ?=?m m =1,2,3…时,为明条纹 设透镜L 的曲率半径为R ,r 为环形干涉条纹的半径,且半径为r 的环形条纹下面的空气厚度为d ,则由图3-17-2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2222222)(r d Rd R r d R R ++-=+-= 因为R 远大于d ,故可略去2d 项,则可得: R r d 22= (2) 这一结果表明,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愈快,所看到的牛顿环也变得越来越密。将(2) 式代入(1)式有: 22λ+=?R r 则根据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 ()21222λλ?+=+=?m R r m =0,1,2… (暗纹) 2222λλ?=+=?m R r m =1,2,3… (明纹) 由此可得,牛顿环的明、暗纹半径分别为: λmR r m = (暗纹) 2)12('λ?-=R m r m (明纹) 式中m 为干涉条纹的级数,rm 为第m 级暗纹的半径,rm ′为第m 级亮纹的半径。 以上两式表明,当λ已知时,只要测出第m 级亮环(或暗环)的半径,就可计算出透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