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预压规范流程

合集下载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某铁路跨线桥现浇段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某铁路跨线桥现浇段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某铁路跨线桥现浇段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为检验支架的弹性变量及检验地基础的承载力,消除因支架竖向非弹性变形对标高的影响,应在底模铺装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材料采用砂土。

具体方案如下:一、预压概括1、整个箱梁共分20段预压,每一孔为一节段。

2、施工方法:支架支好,上完底板木方调至设计底标高。

按设计要求采用等荷载预压。

预压采用吨袋。

预压高度见下面计算。

二、箱梁荷载(1)以普通段为例箱梁荷载分别计算如下:以第一施工阶段梁段(43.94米),混凝土592.3m3每平米荷载592.3×2.5/43.94×13.5=2.5 t(2)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单侧19米范围为例箱梁荷载分别计算如下:A.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16#~21#段(10米),混凝土139.5m3每平米荷载139.5×2.5/10×13.5=2.6 tB.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22#~30#段(9米),混凝土193.24m3每平米荷载193.24×2.5/9×13.5=4 t二、预压配载取砂土场定为公路北侧砂土堆,其容重按照每立1450kg,每袋按2.5吨计。

分别为如下(1)以普通段为例箱梁荷载为2.5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1袋(2)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单侧19米范围为例箱梁荷载A.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16#~21#段(10米),箱梁荷载为2.6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1袋B. 以连续刚构主梁7#墩两侧22#~30#段(9米),箱梁荷载为4T,装砂土吨袋高度为:2袋四、主要工程数量共需240袋(2.5吨袋),装土415m3。

五、预压时间每一节段沉降观测2天,以连续两天沉降不大于2㎜为准。

六、劳力及机械配备装土工10人,堆码吊装袋工5人,共计15人,机械,装载机1台,吊车1台24小时作业。

七、沉降观测加载后对各标记随时进行观察,观察频率根据沉降量的减小,由每小时一次延长至半天一次做好记录,做出“T—S”图,当连续两天沉降趋于不大于2mm时,即达到预压目的。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满堂支架预压规范

满堂支架预压规范

满堂支架预压规范满堂支架预压规范一、支架预压的目的和作用支架预压是指在浇筑混凝土后,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进行的一种加固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对支架进行预压,使得混凝土在早期龄期内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进而减小结构变形,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支架预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结构刚度:通过支架预压,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的变形,使得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2.提高结构稳定性:支架预压可以使得结构在早期龄期内就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减少结构施工期间的变形:通过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进行支架预压,可以减小结构在施工期间由于外荷载引起的变形,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支架预压的要求1.支架预压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80%之间进行,具体预压时间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

2.支架预压应采用预紧螺栓进行,预压力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50%。

3.在进行支架预压时,应注意控制预紧力的大小和预紧螺栓的销孔位置,以保证支架各部位接触面的均匀受力。

4.支架预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混凝土的变形情况,确保预压力的合理施加,避免混凝土开裂或者支架发生松动。

5.支架预压完成后应进行监测,检查支架是否有松动或者损坏现象,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三、支架预压的操作方法1.支架预压前,应清理支架及接触面,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2.预紧螺栓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预紧力的大小需要通过试压来确定。

3.在预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预紧力的大小和施加速度,避免过大的力瞬间作用在支架上造成损坏。

4.预压完成后,应及时检查预紧螺栓的销孔位置和支架的连接处是否牢固,确保支架不松动。

5.支架预压完成后,要进行监测,记录预压力和混凝土变形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支架预压的注意事项1.支架预压应在混凝土龄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支架产生松动或者破坏。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现浇板底板及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现浇板底板及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现浇板底板及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板质量,在现浇板支架搭设完毕,现浇板底模铺好后,应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预压一是能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能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一、满堂支架预压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支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二、支架预压方法:1、预压材料选用砂石料,预压材料的堆码按设计现浇板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防止支架偏压失稳,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加载时分两次进行。

2、本方案预压方法依据现浇板钢筋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堆放与现浇板等重的砂袋,预压载荷按现浇板重量的110%加载,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人工转运到位,并按现浇板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3、预压监测点布置,根据我桥10米跨境现浇板的施工要求,预压监测点布置较为简单,共设五点,具体布置是在模板四边取中点和模板中心点设置监测点,4、预压时间为两天,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预压料,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载完成后,测量底模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

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

卸载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三、预压监测:布置好观察点后,按加载和卸载步履分别测量各级荷载下的监测点荷载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量各监测点的回弹量。

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

注意要每12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及时进行处理。

四、数据分析整理:测量人员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量。

1、永久变形量(即非弹性变形)通过110%荷载试压后,就可认为支架、模板、钢管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

满堂支架预压规范流程

满堂支架预压规范流程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倍。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宜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00%。

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一、满堂支架预压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二、支架预压方法:1、预压材料选用砂石料,砂石料的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防止支架偏压失稳。

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加载时分五次进行。

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砂石料,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画出弹性变形曲线,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

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

2、本方案预压方法依据箱梁钢筋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2)。

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3、一般梁跨预压时间为三天。

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

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支架的标高。

4、采用分段预压,先预压边跨,再预压中跨,最后预压另一个边跨。

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箱梁混凝土自重、内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的120%,用砂石料进行支架预压。

砂石料的堆积高度按梁体自重分布曲线图变化取值,从而使预压荷载的分布与梁体荷载的分布相吻合。

加载时按照25%、50%、75%、100%、120%设计荷载分五级加载,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XXX跨线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一、综述XXX互通立交工程,XXX跨线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即将开始,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现浇箱梁下地基进行加固处理(30cm山皮石+10cmC15混凝土),进行支架预压。

现以NK3+119.82跨线桥左幅第五联25m粱跨为例,进行预压,其他桥梁同理。

二、预压目的及方式为检验NK3+119.82跨线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模板的安全性和实际变形量,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同时取得模板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梁底模板高度,以求得现浇箱梁施工的准确参数。

提前发现支架结构及构件加工、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调整整改,防患于未然。

梁底模板高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模板支撑顶托完成。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预压。

为保证预压荷载的合理分布,模拟混凝土浇注顺序进行加载,即第一步加载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二步加载腹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三步加载翼缘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四步加载顶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考虑到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动荷载及小型机具等荷载,按照设计要求,支架预压范围为上部结构的实际投影面,预压荷载按照箱梁混凝土重量的100%预压。

三、预压程序与步骤为检验支架的弹性变量及检验地基础的承载力,消除因支架竖向非弹性变形对标高的影响,应在底模铺装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材料可采用砼预制块(1t/个)。

底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预压前采用胶合板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损坏和污染。

1、支架预压荷载计算桥梁纵断面图Ⅰ-Ⅰ断面Ⅱ-Ⅱ断面1)梁体断面面积计算(1)Ⅱ-Ⅱ(跨中)断面总面积:7.823m2 ;翼板面积:0.63×2=1.26m2;腹板面积:0.675m2;肋板面积:1.029×2=2.058m2;顶、底板面积:1.915×2=3.83m2;(2)Ⅰ-Ⅰ(接近梁端处)断面总面积:9.861m2 ;翼板面积:0.63×2=1.26m2;腹板面积:0.975m2;肋板面积:1.325×2=2.65m2;顶、底板面积:2.488×2=4.976m2;③梁支点梁体断面总面积:15.51 m2;翼板面积:0.63×2=1.26m2;2)箱梁预载(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6t/m3)①梁支点1m范围内分配荷载:2×1×15.51×2.6=80.652t;其中:翼板分配荷载:2×1×1.26×2.6=6.552t;②梁支点1-6m范围内分配荷载:2×(6-1)×(7.823+9.861)/2×2.6=229.892t;其中:翼板分配荷载:2×(6-1)×(1.26+1.26)/2×2.6=32.76t;腹板分配荷载:2×(6-1)×(0.675+0.975)/2×2.6=21.45t;肋板分配荷载:2×(6-1)×(2.058+2.65)/2×2.6=61.204t;;顶、底板分配荷载:2×(6-1)×(3.83+4.976)/2×2.6=114.478t;③梁支点6m范围外分配荷载:(25-6×2)×7.823×2.6=264.418t;其中:翼板分配荷载:(25-6×2)×1.26×2.6=42.588t;腹板分配荷载:(25-6×2)×0.675×2.6=22.815t;肋板分配荷载:(25-6×2)×2.058×2.6=69.56t;顶、底板分配荷载:(25-6×2)×3.83×2.6=129.454t;通过计算,则箱梁25m跨度钢筋混凝土自重为575t。

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

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

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
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临时性设施,用于支撑工人、材料
和设备,以便他们能够在高空工作。

为了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预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是指在搭
建脚手架时,对其进行预先的压力调整和测试,以确保其承载能力
和稳定性符合要求的一系列规程。

首先,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需要明确规定脚手架的设计要求和
承载能力。

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要求和脚手架使用情况,确定脚手
架的尺寸、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其承载能力的要求。

只有在设计
合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后续的预压工作。

其次,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需要规定预压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通常情况下,预压工作包括对脚手架支撑点的调整和加固,以及对
脚手架整体结构的压力测试。

在进行预压工作时,需要使用专业的
工具和设备,确保对脚手架的压力调整和测试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

另外,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还需要规定对预压结果的评定标准
和记录要求。

对于预压后的脚手架,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测试,
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对预压工作
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以备日后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满堂脚手架预压规程是确保脚手架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预压工作,才能保障脚手架在高空工作
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程,确保脚手架的安全使用。

满堂支架预压作业指导书

满堂支架预压作业指导书

***工程编号:满堂支架预压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满堂支架预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用于***甘青段LXS-10标段黑河特大桥跨西三环道路(40+64+40)m 连续梁满堂支架法施工。

2 、作业准备施工准备期间认真做好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

2.1技术准备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编制施工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

2.2物资准备购置与租赁各种临时物资、设备、各种施工材料等。

2.3施工现场准备导线、水准贯通测量;“三通一平”;生产临时设施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等。

3 、技术要求3.1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加载顺序与混凝土浇筑相同,及先铺设底板部分,然后分层在肋板部位上砂袋预压,根据计算肋板重量达到要求后再进行顶板部位的预压。

3.3加载采用分级连续递增的方法进行,卸载采用逐级递减降载的方法进行,并按规定频次进行沉降观测。

3.4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按此弹性变形值上调底模标高。

对预压数据及所绘制曲线进行分析,确定预留沉降数据,避免不均匀沉降,保证梁体施工混凝土后的线形。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预压目的: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实际抗弯能力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考虑地基沉陷及自身挠度的影响,在桥梁调节底面标高时加设预拱度及地基沉降量值,以保证桥梁卸架时线形流畅。

预压材料:用编织袋装土对支架进行预压,采用人工配合装袋,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加载顺序与混凝土浇筑相同,及先铺设底板部分,然后分层在肋板部位上砂袋预压,根据计算肋板重量达到要求后再进行顶板部位的预压。

预压范围:27#~30#墩现浇梁段全幅范围。

为了缩短施工工期,采用逐孔预压的方式。

沉降观测: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砂袋堆载。

支架沉降及变形观测采用水准测量观测方法。

在每一孔的端部2m处、1/2、1/4断面分别布设观测断面,每断面在底板布设3个点,左右翼缘板各2个点,共计每断面7个点位,在原地面同一截面位置设观测点,观测地基压缩变形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
规范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
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
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
3、支架沉降监测;
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倍。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宜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00%。

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注明:避免对支架造成不利影响。

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支架预压可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6、监测内容
支架基础预压和支架预压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2、每级加载后监测点标高;
3、加载至100%后每间隔24h监测点标高;、
4、卸载6h后监测点标高。

预压基础应计算沉降量、弹性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

支架基础和支架的沉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混凝土结构纵向每隔1/4跨径应布置一个监测断面;
2、每个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不易少于5个点,并应对称布置。

预压监测宜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支架沉降监测记录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压荷载施加前,应监测并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监测点的初始标高;
2、每级荷载施加完毕时,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沉降量;
3、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h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当支架预压判定合格后,可进行支架卸载;
4、卸载6h后,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5、应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非弹性变形量。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宜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与验收。

沉降观测记录表:
2、加载过程中,支架预压监测36h不能满足本规程第条规定,应重新对支架进行验算与安全检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预压时间或采取其他处理方法。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
表B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验收表
条文说明中:
支架预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支架失稳事故。

因此预压前需对支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支架稳定计算需满足:
1、整体稳定性应满足以下条件:
Mr ≥Mo ………………(3-1)
公式中:Mr ——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支撑结构的抗倾覆力矩(KN-m ); Mo ——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支撑结构的倾覆力矩(KN-m )。

2、支撑立杆稳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不考虑风荷载时:
f A N
≤ϕ……………………(3-2) 考虑风荷载时:f W
M A N W
≤+
ϕ……………………(3-3) 式中:N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
ϕ——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取值;
A ——立杆截面面积;
M w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者产生的弯矩; W ——立杆截面抗弯模量;
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对于新管材取f=205Mpa ,旧管(重复使用)乘以的折减系数。

二、工程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