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各种规章制度

公共卫生管理各种规章制度
公共卫生管理各种规章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分析管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科研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做全统计台帐,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6、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中心(站)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3、做好健康档案文本借阅工作,按规定手续办理借阅、归还工作。

4、对各科室(站)借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等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

5、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配合中心(站)办公室保证信息,每月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规范操作,严防服务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2、所有工作人员上班时应在班在岗,值班时应坚守岗位,不得串岗。

3、药品必须从合法渠道统一购进。

4、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出具处方。

5、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或顶撞病人。抢救病人时医务人员应严肃认真,不说、不做与抢救治疗无关的话与事,更不允许谈笑风生。

6、社区医生接待病人,解释病情要耐心、细致。与病人对话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将病情及预后交待清楚,不得大包大揽,对疑难、危重病例要及时转诊。

7、认真实行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发生重大差错事故的,要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对发生的差错,纠纷组织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

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中。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

理组织,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3、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建

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

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

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

定期、逐级上报。

7、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并纳入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评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

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算、

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

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

4、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大食物

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

服从统一指挥。

6、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

病人。

7、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

2、应为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3、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红、绿、橙、蓝、黑色标识区分。

4、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诊疗记录按SOAP(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计划)要求书写。

5、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记录四次,进行动态管理。

6、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