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小说散文阅读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小说散文阅读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小说散文阅读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小说散文阅读

【一、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

(五)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18-21题。(22 分)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

己开玉器行。

?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

....。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18.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6 分)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答案】18、将黑斑雕成蝉想自己开玉器行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空从“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⑩这蝉,是曾白雕的。”可知曾白

将黑斑雕成蝉;第二空从“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可知曾白想自己开玉器行;第三空从“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可知曾白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买、告诫、挥

B.求、告诉、播

C.求、告诫、挥

D.买、告诉、摇

【答案】19、C

【解析】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根据全文的主旨来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根据第一空后“很是红火”一句可知选“求”,第二空后“玉匠要人净心净”一句可知师傅是警告劝诫弟子们,选“告诫”,第三空前“不行!”和空后“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词句可知师傅很坚决,很果断,选“挥”,故选: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8分)

(1)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4分)

【答案】20、(1)这一段中“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表现了王独行一贯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表现了王独行高尚的行业道德;同时,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反衬出下文中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解析】此题考查的一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二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考点定位】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分别说说?和?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4分)

【答案】(2)第?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意。第?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解析】分析两次“笑”的内涵,一定要结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周局长没发现玉器底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上隐隐的一行字的情况下“呵呵一笑”,笑中暗含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和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二次,是在周局长发现玉器底座玄机时的“微笑”,饱含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22段,回答问题。

(6 分)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答案】21、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痴心”)后恭(“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是因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不”后“应该”,是因为王独行“人净心净”。上文和《范进中举》都以人物的“变”写“不变”,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他的“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不变;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他的势利之心不变。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来揣摩主旨,也可通过和经典作品的对比阅读来挖掘作品的深蕴。此题就是出题人煞费苦心来帮助考生来领会作品的内涵的,给出题人的善良点个大大的赞。本文就是要告诉读者做人要“人净心净!”“净”是做人的一个法宝。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

(二)阅读小说,完成11-15题。(共14分)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 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

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11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

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12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

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13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

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14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

笑声。

15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

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16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

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17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

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18“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

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19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

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 1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3分)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作铺垫。

1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3分)

12.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形象。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

1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3分)

13.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1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14.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11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 “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15. B

【解析】“紧张起来”“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应该是“镇定”“衬托了这种镇定、充满信心的心境”

【三、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2分)

老圣人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鸿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统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