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2、在上层次规划中的地位

本片区属于椒江城市组团六片区中的城市中心片区;同时也是区级公共设施的配套中心。

本片区是椒江城市特色景观轴上的重要城市节点。

2、用地情况

用地功能构成较为复杂,居住、商业、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工业等用地混杂其中。

工业用地:海正药业,占地2.36ha;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占地8.24ha;浙江海门机床厂占地1.62ha。

居住用地:江都苑(用地为0.74ha)、横河新村(用地为7.31ha)。

商业用地:沿中山西路、解放路布置,用地为3.88ha,其中以商住楼为主。

市场用地;银河商城,贯穿基地南北的大型专业市场。

公共设施用地:工商银行,椒江电影院、椒江文化宫、椒江电信营业大楼等构成。

除以上用地外,本区另有小学一所,为中山路小学,用地为1.15ha。

3、交通状况

本片区四周由城市道路围合而成,其中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轮渡路(现状红线宽度26米),是本片区连接新城及滨江绿地的主要道路,也是城市南北向交通联系的枢纽,工人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是本片区连接旧城与城市组团地区的主要道路。

存在主要问题:

(1)中山西路与解放路人车通行压力较大,交通阻塞现象严重。

(2)中山西路道路断面设置不合理,既鼓励沿街商业的发展,又设置隔离带。

(3)本片区内部道路不成系统,贯穿基地南北的街巷主要有东风巷、银河西路、银河东路,除此以外,其余道路通达性较差。

(4)本片区缺乏地面停车泊位。

4、建筑质量状况

总体上看,本片区建筑质量除规划要求保留的工商银行,椒江区文化宫、中

山路小学、江都苑等建筑样式,风格较新外,区域内部的建筑质量均较差,建筑性质以生产、居住、商业为主。

生产建筑:为五六十年代的框架式砖混结构,此类建筑存在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状况。

居住建筑:以八九十年代的多层砖混结构为主,其建筑样式较简陋、建筑质量较差。

商业建筑:银河商场兴建于90年代,其建筑体量较大,建筑功能以一、二层商场,三、四层住宅为主,建筑质量较差,但其建筑样式及风格较具特点。沿中山路商住楼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风格多样而不协调。

本片区各类建筑风格及样式特征明显,无论是50年代的厂房,90年代的住宅,还是大体量的商场,均能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从建筑历史语言的角度,对样式的关注值得我们对现状建筑的处理进行完善、改造、保留的多样手法。

5、自然景观状况

本片区拥有良好的外部自然景观及外围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同时内部绿地景观以厂区绿化及小区宅间绿化为主。

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咫尺之遥。片区中部呈南北走向,贯穿基地的银河商城无疑是连接凤凰山与椒江的最佳城市轴线。片区四周城市道路均具有良好的道路绿地景观,另外内部各大厂区单位附属绿地维护较好,亦是本片区较具特色的绿地景观资源。

6、人文景观状况

从城市发展角度而言,本片区历史上属于椒江老城区的西大门,是城市西延发展的地段,因此本场地缺乏传统历史人文景观,亦无值得保留的历史街道或传统旧城空间。但本片区的人文景观却呈现出一种历史阶段的延续性,是椒江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好见证地区,因为这里既有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厂房,又有七八十年代的宿舍楼,还有九十年代的市场,这几年随着中山西路商业街的形成,沿中山西路的建筑景观亦呈现出一种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既有传统办公楼,又有现代化的商住楼。

我们认为本片区:

1、是椒江旧城商业中心,是体现椒江传统文化的区域。

2、用地构成土地开发必须兼顾用地权属关系,必须满足居住安置和商业开发的双重要求。

3、外部交通通达度高,内部交通不成系统,土地开发必须解决商业交通流线的组织与停车问题。

4、拥有良好的外部山水景观资源,城市景观轴线明确,单位附属绿地景观较好。

5、沿中山西路街面建筑质量较好,建筑样式多样,内部建筑质量差,建筑样式单一。

6、历史上是旧城西延发展地区,能充分体现椒江旧城改造进程的区域。

1、椒江区商业发展格局分析

(1)现状发展特点

椒江区作为台州市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其商业的繁华程度远远高于台州其它县市区,做为市级商业中心,椒江的商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商业街高度发达,线性商业模式成为椒江区现状主要的商业空间特色。以景元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为代表的商业街,无论其档次还是规模,均具备了较高水平。

②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大型购物中心纷纷抢占市场份额。乐客多、苏宁电器等连锁经营企业,濯江百货、锦江碳化、杭州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也亮丽登场。

③商业业态结构不平衡,新区的商业以大型的购物中心、高档商城为主,老城区的商业则以专卖店、专门店、专业市场为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就人气而言,新城商业仍处于发展时期,配套设施的缺乏造成了人气的相对不足,老城商业中心的核心地位未曾动摇。

④商业设施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商家突破了单一经营的模式,以银河商城为代表的专业性市场,传统类名店和服务设施逐渐萎缩,而以锦江百货为代表的融商业、娱乐、餐饮、休闲、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城日益增多。

(2)规划布局要求

椒江区的商业设施规划将形成以台州市级商务办公区、台州市级商业服务中

心,台州市级旅游商业服务中心、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和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为主体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的商业设施系统。

规划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市府大道南北两侧建设台州市级的核心商务区。核心商务区包括东商务区和西商务区,是集商务金融、信息、文化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务中心。

规划市级和区级商业中心3处:中心大道(洪家)商业中心,椒江中山路商业中心,台州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

其中椒江中山路商业中心规划发展为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高档次的餐饮、各类品牌专门店等商业服务,形成区级商业中心。

2、本片区商业发展态势分析

(1)商圈的界定

本片区属于解放路与中山路交叉口老城商圈的范畴,老城商圈主要以解放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为核心,以800米为半径的区域构成。

商圈东翼为以中山东路为主的传统老城区商业街。此处商业街的开发建设业已完成,形成了包括人本购物超市在内的众多大型商业设施。

商圈南翼形成了以锦江百货为主的商业片区。

商圈北翼则形成了沿解放路直达江滨休闲广场的商业街。其业态基本上以沿街专卖店、专业店为主。

本片区则属于商圈的西翼,其商业格局主要形成以中山路商业街、银河商城专业市场为主的特点。

(2)商业发展演进

从空间布局而言,本片区的商业演进存在着由点到线及面的特点,以老城商圈为本片区的商业发展起始点,随着中山西路、解放路的延伸,形成了以中山西路商业街为主,解放路商业街为辅的线型商业空间。商业布局基本上以沿街一层店面为主。银河商场的建设,使得本片区的商业空间布局演进又发生了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银河商场作为专业市场的模式迎合了大量的消费需求银河商城周边区域的商业发展,使得本片区的商业空间布局呈现出既沿中山西路的线性发展又以银河商城为中心的同心圆发展,同时随着社区商业的发展,本片区内部的商业空间布局呈现出向纵伸发展的格局。

从商业业态构成而言,本片区主要业态为专卖店、专业店,其中又以服装类、鞋类品牌店为主,其中中山西路沿线900米,共设有近130家专卖专业店,解放路沿线270米,共设有近50家专卖专业店,工人路沿路则以餐饮、食杂保健品店为主,店铺数量约为90个。轮渡路基本上无商业店面,多为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临街机床加工点。除专卖店、专业店外,本片区唯有一家综合百货为中都商厦,主要经营鞋类、服装类商品。银河商城为本片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经营品种包括各类小商品、家电、服装、家居用品等,内部均以店铺摊位形式进行布局,数量众多,档次偏低。另外本片区沿东风巷形成了集餐饮、休闲、保健服务业为主的社区型商业,沿打金街形成了小吃美食一条街,沿中山小学后巷的社区综合服务商业一条街,根据商业业态的分类,我们将本片区商业业态分为市场、百货、专卖店、专业店、食杂便利店、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商业配套设施、社区综合商业等8大类。

3、商业发展环境分析

(1)有利因素

本区商业发展基础比较雄厚,在当地市民中已形成了较好的形象与品碑,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有利于形成商业发展的良性格局,区位交通较为优越,与新城、椒江,城市其余组团的联系密切,具备维系商业中心的基础,商业网点分布密集,各类特色商业网点众多,综合吸引力较强。此外区内银河商城作为专业类市场对本区商业的繁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本区吸引商流的主要商业源。同时本片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吸引各类新兴业态、大型百货的首选之地。

(2)不利因素

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南移,台州在大力推进新区商业发展的同时,使得本地区的商业地位有所下降,解放路与中山路所构筑的城市核心商圈,将面临新城商圈的竞争挑战。城市空间的扩大,人口向外围,新城区疏解,居住的分散化使得出行距离和时间增长,为全市多元化商业中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于缺乏停车位、交通仍有不便之处的本片区商业,缺乏吸引以自驾车为出行方式,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顾客,同时本片区地处旧城闹市区用地有限又加上居住功能夹杂其中,因此商业用地偏少,造成地价昂贵,一方面对本片区商业环境的重新塑造带

来改造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商家经营成本增加,业态结构不太合理,缺乏大中型百货,同时区内传统的国有、集体商业网点众多。近几年来,经营模式落后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地处老城区,部分建筑、街道残旧、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少,城市环境有待改善,且不断开展的旧城改造影响了商业环境,造成了高素质商户的流失。

4、商业发展方向分析

本片区定位为传统城区的商业中心,我们通过现状的商业分析及参考国内外各传统城区的发展模式,对商业发展提出以下发展方向。

(1)商业、文化一体化

本片区作为椒江的传统商业老城区,是城市文化、城市传统风貌的重要体现地,因此商业发展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提升商业网点的文化氛围,展示商业的传统个性魅力,成为展示传统城市商业形式的窗口,提升老城区商业的特色与竞争力。

(2)重点开发休闲,特色商业街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经济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公园,北与椒江咫尺之遥,具备了良好的休闲经济发展基础,同时银河商城作为小商品市场,具备改造为特色商业的潜力,本片区的商业发展必须着眼于椒江市整体商业的发展格局,着力发展具备较高商圈门槛的特色和高端购物商业网点。

(3)推进商业的纵深发展,形成复合化的步行街区

根据商业街区的发展特点,人们对商业街的横向关注范围基本上在10-20m 之间,至于超过20m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不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过20m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进。现状由于中山西路道路过宽,东西向的城市交通流线严重阻碍了中山西路商业街两侧街面店铺的联系,因此着力打造旧城商业中心必须推进商业的纵深发展,改变目前线型商业空间的状况,营造商业可驻留空间,形成复合化的步行街区

(4)积极推动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完善商业配套服务设施

本片区必须积极推进折扣店、便利店、多功能一体化商业网点的建设,限制传统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业态方面,要加快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提升商

业网点的档次,同时进一步推动餐饮业、休闲业的发展完善商业配套的服务设施,使本区域成为一站式的综合商业区,传统的公共生活区。

功能定位: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与一体的旧城传统商业街区,打造椒江老城区的都市公共生活空间。

业态规划: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龙头,以综合百货为补充,精品专卖店为基本单元,知名品牌连锁店为特色,文化休闲设施配套完善的业态结构。

台州作为一新兴城市,整体城市规划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豪迈气势。对于未来城市框架的追求是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科学式的整体幻想,而这一种幻想又始终杂夹着对于历史情怀的怀念,这使得城市设计始终充满着现代主义的普遍性与历史主义的地方性,科学式的集权与民主式的大众参与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其规划理念中长期处于一种紊乱状态之中,拼贴式的操作也许可以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后现代策略。

设计的原动力

时间记忆的拼贴

传统城市文脉机理的延续与现代主义运动的矛盾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现代在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台州市亦是如此。台州做为一个新兴城市,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不仅是新区建设还是老区的改造都呈现过一种千偏一律的模式,城市现代化气息的日益浓郁也带来了传统城市文脉的缺乏。虽然对于传统街区的改造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椒北新街,海门老街的改造依稀可以见到昔日传统街的影子,但历史文脉的传承却未曾得以见着,一方面是整旧如旧的历史街巷,另一方面则是崭新气派的现代建筑,两者的反差与对比,除了造成戏剧性的冲突效果外,对于城市整体文化传统的延续意义不大。

本片区既拥有六十年代的厂房,也有七八十年代的宿舍,还有九十年代的市场,同时片区的建设进程一直在持续地进行之中。我们试图在对本地块进行改造的同时,抓住地域时间记忆的线索,将历史、传统和时间阶段作为镜象或者片段来处理。在商业地域空间的塑造上,留存地域时间记忆。试图使此片区成为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地域场所,通过对五六十年代厂房的修缮,七八十年代住宅机理的继承,九十年代商场的保留整改,以及规划新建建筑实体的空间侵入,营造一种时间记忆的拼贴使人们在穿行本区域期间感受到地域时间的记忆片段

城市功能的拼贴

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涵盖了居住商业、休闲、办公等功能。我们试图通过城市功能的拼贴进行设计江都苑住宅区限定了一定区域的居住空间,中山西路、银河商城作为本片区商业人气的聚集空间,无疑也限定了商业功能的空间区域。休闲功能的落实我们试图依托工人路拥有的餐饮业、宾馆服务业的优势进行设置。

由此通过城市功能的拼贴,我们可以很好地对用地功能进行空间限定,既满足了地块用地功能的定位要求,又符合本地块的现状开发条件要求,同时又可以延续本片区的商业布局特点。

通过拼贴各功能空间相交的“边角料”空间无疑将成为富有趣味的都市公共活动空间,从而营造出多功能的公共开放空间。

商业空间的拼贴

旧城商业空间应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都市公共生活空间,其空间的特色必须在浓郁的大众文化推动下形成,商业空间的界面并不需要整体性与统一性,由不同时期,多元共生的建筑单元“拼贴”而成的商业空间具有内在生长的生命力。

我们试图在延续中山西路,银河商城线性商业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叠加更具趣味的商业广场空间节点和复合度较高的商业步行街区空间,从而满足本片区商业多业态复合化的倾向,将单一的消费行为和简单的三维空间能转换为融入视觉冲突,时间秩序,行为心理的复合愉快行为和复合步行空间系统这种拼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转移或以一种更具特色的空间取代现状商业空间的作法,而是在充分尊重并延续区域特色的商业空间格局,通过业态的增加,商业容量的提升,注入新的空间形式,而这种空间形式是和现状空间形式应该是相互呼应并着力形成更具特色的商业空间。

建筑元素的拼贴

本设计并非恢复传统特色街区的面貌,亦非塑造一个全新的,极具现代气息的商业街区,本设计试图在建筑的体量、风格、样式上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风格特征,紧紧抓住传统历史建筑的象征性符号,通过各种历史建筑符号的交替演艺,营造一处极具地域各时期建筑语言特色的商业街区。一个承载历史过程符号的建筑展示地。

功能分区

根据前期分析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本次规划将地块分为二大功能区。

商业休闲区:保留原有的银河商城和正空设备厂的四栋厂房建筑,转变为商业休闲功能,以此为核心,向纵深延伸,共同构成商业休闲步行街区,其主要功能为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连锁品牌店、名品专卖店、综合百货、星级酒店、餐饮中心等,通过组织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成层次分明的商业休闲场所。

城市住区:主要承担整个地块拆迁改造的住宅安置任务和部分商品房的开发建设。

交通组织:

路网框架:鉴于现状中山西路和解放路车流压力过大问题,将工人路、解放路、轮渡路断面改为42米;同时拆除中山西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隔离带,以活跃沿路两边商业氛围。中山西路、工人路、解放路、轮渡路共同构筑规划区域外围车行主干道,是本区域内部交通接入城市主要交通网络的道路,规划建设一条8米宽的银河后巷,解决本区内部南北向车流。

交通组织特点:

1、商业步行街区交通组织特点:人车分流、机非分流、客货分流,降低各种交通行为的相互干扰。本区为全封闭完全步行街,采用地下停车和地面停车相结合,同时在步行街区南北入口设地面停车楼和底层停车库,解决步行区入口停车问题。本区商业建筑设立专门的货物出入口和通道。

2、居住区交通组织特点:人车分流,同时开设一条环形消防通道。

3、停车库:区内≥5000m2商业建筑和≥3000 m2超市机动车泊位按100m2建筑面积0.8个停车位,酒店按100 m2建筑面积1.2个停车位,住宅按户均0.5个停车位,计算本区需要3340个停车位。本区共规划地下停车泊位2960个,地面停车泊位400个。

绿化景观分析

本区南依凤凰山、北距椒江400米,拥有靠山面海的良好景观条件。

景观结构:一轴、两区,四通廊。

一轴:由银河商城所形成的特色商业景观主轴,该轴联系凤凰山、银河商城、椒江;

二区:依其功能、风貌不同,将其分为商业休闲风貌区、现代居住风貌区。

四通廊:强调银河商城与文化休闲、商业区与住区的视线联系。

同时结合各主要景观街区规划设计节点建筑和绿化景观空间。并在本区域规划形成标志性建筑,分别为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

城市空间体系

本区的城市空间体系分为开放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三种类型。开放空间指商业开放空间和街道开放空间。半开敞空间指休闲半开敞空间和住区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分商业室内空间和住区院落空间。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体现了旧城区空间品质和个性,为市民提供丰富多采的城市功能空间及公共活动场所。

商业开放空间:通过商业步行街区的入口广场、步行街、水广场形成开敞和内院空间。

道开放空间:规划区内道路作为街道开放空间,随着道路宽度线形、断面、绿化、铺地和两旁建筑形态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街景,体现商业街区品位,不仅成为人们交通来往的空间,同时也是休憩交往最频繁的场所。

休闲半开敞空间:是本区最生动、最具历史记忆的半开敞空间,是市民游览、交往、娱乐的最佳场所。

住区半开敞空间:结合住区中心绿地和摄取服务中心,创造尺度宜人,相对独立的空间格局,满足安置居民的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街道开放空间:规划区内道路作为街道开放空间,随着道路宽度线形、断面、绿化、铺地和两旁建筑形态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街景,体现商业街区品位,不仅成为人们交通来往的空间,同时也是休憩交往最频繁的场所。

商业室内空间:商业室内空间是市民购物消费的最佳场所

住区院落空间:商业街区内的住宅组团形成内向型的居住院落空间,形成闹中取静的空间形态

公建配套分布

·教育设施

中山路小学一所

·社区服务中心

服务半径500米,不横跨主干路,结合小区入口布置。

·公厕

服务半径300米,覆盖率达到100%。尽量沿主要道路设置,并结合居住区的出入口。在商业步行区和休闲商务区应结合公共设施建筑

布置公共厕所。

·垃圾收集站

服务半径200米,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结合居住区的出入口设置,方便居民使用。

高度控制分区

本区高度基本上控制在100米以内,形成中心商业轴线建筑高度较底,城市住区建筑高度居中,地块四个交叉口地区高度最高的控制原则。着重城市山水轴线的通透性,保证凤凰山体的景观至高点的高度要求。

如果最终答案要通过所有数据的明确积累,那只能是认识论的幻想;如果事实论的清单由于变化和过时总是不能完结,那么科学的城市规划展望就等于是一种科学的理想;我们试图通过现实化的整体与动态化的未完成目标之间的拼合,以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和生长。

1、商业区域

·现状简析:本区域的商业受旧城商圈辐射和自身银河商城的影响而成。其中重点地段为银河商城。银河商城为南北贯穿本区域的一个大体量建筑,并在一定范围辐射,形成一定的附属商业量,其内容以小商品市场为主,直接导致其作为本区域商业发展主动力地位的没落,在造型和空间布局上亦不能满足现代商业活动需求的各方面要求。

·规划演进:通过对当地消费偏好、消费行为、出行方式、消费能力的调研,组合现状区域特点,得出本区域为商业活动供给方所要提供的区域特征造型和空间布局方式。解析未来商业空间环境发展的趋势,银河商场将由单一的商业内容向多元化步行街区发展。在造型上保留银商场的部分传统记忆,并考虑消费的心理,拼贴新的功能区块,以扩大针对的目标市场群体,采用柱廊形式,玻璃体连廊运用及建筑实体的高低错落,就此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风格,在空间上,改变单独商城和狭小街巷模式,布置广场和多个大体量的购物体,最终达到造型的新颖性和空间的适宜性。

具体改造策略:

(1)拆迁措施:

原商城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形体块,分三段,相互之间由平台搭接,体量较长,相对而言,进深较窄。方案将中间部分拆除保留原有柱网结构,使其成为整个区域的核心集散广场,同时使得原先的狭长体量感减弱,反而产生一种向心感。原建筑两端保留,并将平台处理为连接中心广场的交通空间,使得人们对沿街的记忆保存下来。

(2)业态置换

将原商城一、二层市场改建为专门店形式,提高商业区的整体档次。

(3)立面处理

对原保留建筑的沿街墙面铺设土灰色面砖,设置楼层见的横向深色线条。侧面的白色面砖置换为土灰色面砖,设置横向深色线条,并将铁窗外罩和雨棚拆除。加大骑楼进深,并连成一体,下面可设置休闲茶座或购物者休息座椅。突出侧面立柱构件,颜色与墙体有所区分。

(4)功能处理

对原保留建筑的三、四层住户的处理方法,建议搬迁,改为库房。

(5)内部空间重新装饰

采光中庭材料替换,将有机塑料板改为蓝色有机玻璃。空间分隔的优化处理,将原两个摊位墙体打通,合为一个专卖店。实体扶手改为钢加玻璃形式,使狭窄的空间变得空透。内墙面色调也以灰色为主。室内步行系统的设置取消中庭的临时摊位改地面铺砖,过道进行清理。

2、休闲区域

·现状简析:本区域自身休闲空间匮乏,规划将浙江省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后遗留的部分厂区作为休闲区域的主体。现状厂区建筑以生产车间为主。在造型上有一定的时间特征和形体的特殊性,在空间上以内部道路为界,明显划分出方整地块呈开敞状,且绿化较好,环境相对优良。

·规划演进:针对厂区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人在进行休闲活动时的心理需求,得出规划休闲活动所需的场所。在造型上,建筑体保留部分厂区的形态记忆,在此基础上拼贴具有现代感的建筑造型,例如玻璃体的运用,在视觉上造成较强对

比,达到新奇效果,增强对休闲主体的吸引力;在空间上,保留并利用厂区现有的部分绿化,并和建筑体共同界定出开敞空间和半开敞空间,既为主动式休闲的人群提供相对私密的多层次多方位场所,亦为被动式休闲人群提供驱疲解乏、随机交往的场所,并且通过玻璃体和通道的设置为这二者随时的模糊转化提供过渡空间。最终达到能为休闲人群提供怡然空间和释放区域的效果。

3、居住区域

·现状简析:本区域居住主体多为当地人,并在本区内从事生产劳动,人员构成决定了居住形态的单一色彩偏作。以低层次为主,大量采用底商上住的混合模式,住宅建筑相互作用形成整个居住区域的空间乏味,呈组合道路的条状,几乎无住区所需的基本活动空间。

·规划演进:对较新的汇都苑进行保留,周边一定范围的居住建筑造型与之相协调。针对商住混合模式的问题,规划提出商住分离形式,既在底层商业的造型上有所变化,又能提高整体居住的档次,并且适当的布置小高层,从对建筑使用的需求和造型上都更加多样化。在空间上围合出居住者所需的私密空间,由此形成较强的归属感。最终提高居住档次。

1、商业步行街区

·现状简析:现状的商业街道以银河商场两侧的街巷为主,辅以银河商场辐射开的住区底层商业街,整个空间都呈现直线状,无变化,空间尺度较适合人行,但目前人车混行,并与银河商场部分物流相冲突,交通组织不力。

·规划演进:商业街区的空间组织的目的是为解决人的问题,由此规划将整个商业街区设计为住步行,在空间尺度的把握上均体现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除了设置传统的通透流线的空间形式外,着重设计了对人更具吸引力的一体化的复合步行系统。通过复合步行空间的处理,使商业更具吸引力,又对人的行进分流和引导,丰富人的购物体验,从而带动整个商业街。带动整个商业街区的繁荣。拆除部分银河商场,形成复合步行空间中人流集散和转换的广场空间。最终达到交通流畅,视线丰富的效果。

2、休闲街道

·现状简析:现状没有相对完整的休闲空间,故无专门的休闲街道的形成。而人进行休闲活动所使用的街道往往是和道路及商业街道相结合。

·规划演进:继承商业步行街道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休闲街道体现人性化的空间其不同于商业街道的由建筑退让(拆除银河商场部分建筑)形成的,而是由休闲建筑和绿化环境拼贴后共同划定的,空间上富于变化。其亦采用步行为主的通行方式,顺利结合商业步行街,从区域外部――休闲――商业提供一个过渡空间。

3、住区街道

·现状简析:现状居住模式决定了现状住区街道的单调乏味,多呈直线形式,没有承担起过渡商业开敞空间和居住私密空间的责任。

·规模演进:规划居住的造型及空间布置形态的确定使得住区街道承担了本身的责任即分割和引导空间,此外低层商业界面与住区的分离,让住区街道拥有了新的功能,在街道宽度的设计上有了自身的特点,最终住区街道在通而不畅的基础上,更突出了景观性和实用性。

1、外部边缘

·现状简析:现状本区域外围四条城市道路相互形成的交叉口周边建筑的功能不一,在客观上造成建筑对交叉口退让空间的参差不齐。基于相同原因,各条道路的沿街立面也存在比较凌乱的状况。

·规划演进:在交叉口退让上,保持与临街面退让的协调统一,并在交通集散集中区域进行适当的放大处理。沿街立面均呈现两边向中间由高到低的过渡,整体上表达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由于该地块处于旧城区,在整体高度上不宜过高,规划只在交叉口的节点上作了一定量的拔高处理。

中山路具体改造策略:

1.改造目标:

延续原有商业格局,着力塑造以银河商城为中心的商业步行街的主入口广场。提升道路的文化商业品味。

2.改造细则:

(1)强化本道路作为商业街的功能定位,规划道路宽度为28米,其中规划道路人行道宽度为5米,规划明确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至少为3米。使原来5米宽人行道拓宽至8米,同时结合人行道设置休息座凳等街道家具小品,提升商业街的文化气息。

(2)保留工商银行,结合交叉口广场设置商业区入口标识。

(3)搬迁电影院,规划建议结合大型购物中心设置影城。

(4)建设沿街商住楼。

(5)改造银河商城,保留建筑南立面的完整性,并建设入口广场。

(6)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成为本片区商业的主力店。

(7)保留椒江区文化宫。

(8)规划取消中山路小学中山西路主入口,将主入口放置在小学扩建区的西侧。

(9)规划设置商务办公楼。满足本区块的商务办公要求。

2、内部边缘

·现状简析:现状缺乏休闲模式所存在,因此不存在商业与休闲临界的边缘过渡空间;而商住混合形态的存在也造成商业与居住边缘过渡空间的界定不明。

·规划演进:规划在休闲――商业――居住功能的完善,区域的明晰方面进行了设计,自然的产生休闲――商业和居住――商业的边缘空间。这些空间将对拼贴理念下的各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的功能区块进行了分隔。最终产生明确的功能分区和模糊的转换过渡。

·节点和标志:本区主要形成银河入口广场、中心商业广场、露天休闲广场和广场四大城市开放空间节点;结合银河入口广场设置区域标志。

·休息设施:在步行道、室外广场、商业购物区设置坐椅或长凳,坐椅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协调,造型简洁,可集合环境小品、花坛室外台阶、树池等进行设计,其设置的方位、疏密、形式应与环境及人的活动相配合,营造步行氛围。

·服务设施:在商业区、办公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设置公共电话亭,电话亭造型应简洁,建议选用通明有机玻璃和钢材材质,体量小巧、轻盈通透,色彩宜清爽明快,如浅绿等。在本区商业步行、娱乐休闲及人流集中地区,结合环境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街头商亭。

·卫生设施:本片区内垃圾桶应统一设计和独立设置,按人流休息、滞留时间不同相应配备,一般设于人群集中处或餐饮设施附近,样式轻巧,可以采用悬挂式、支杆式等方式。为体现生态环保,宜按回收利用的程度不同设不同回收口。应使本区的公共厕所与环境相协调外观应配合环境的格调与基地特点。材料宜选

用坚固、耐用的质感利用本地自然材料,表现地狱风格。

·雕塑与小品:在本区休闲广场、绿地、商业步行区等空间,结合环境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设置装饰性景观雕塑和环境小品,一雕塑和小品作为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吩咐环境特色,造型因地制宜可现代或富有趣味。

·地面铺装:地面铺装是城市景观空间的根本,城市设计应注意规划区不同的“地”,体现不同的空间的使用性,使“地”作为一个独特而必要的空间截面存在,合理选者铺地的色彩、质感、图案纹理、尺度及光影效果。

·标识系统:应分类别系统设计标志牌系列,如建筑标识系统,交通标识系统、商业空间标识系统等,给规划区内机动车和人以明确的方位感。杂爱商业空间、步行空间等需要防卫选择处,设置街坊标识系统,标明所处的空间防卫和周围的功能分布。标识牌的高度只要考虑车行和步行使用者的差异,驾车者的标识牌离地面高度约为0.9~1.2米,步行者标识牌应该安装在墙或其它可以使用的构筑物上,以减少人行道上的障碍物。标识牌的设计安装应考虑路面的景观性,同时较为醒目和易于识别。

·室外广告空间:本区室外广告空间主要包括高、中、低三个空间层次;高,主要是高层建筑的屋顶广告,应严格控制,确保本区空间的整体美观;中,主要指建筑墙面广告和多层建筑的屋顶广告;低,主要指商业性街道灯箱、店招、小型灯箱等设施。在中央商业步行区及主要标志性建筑物上严禁设置大、中型商业广告,确保景观的美观和整体性。为增强商业街区和重点空间、地段的环境氛围,提升空间吸引力,可在其建筑墙面、屋顶设置中小型商业广告,广告退让建筑红线距离随其周围道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在地面近人空间,广告的高度应以不对行人产生压迫感为宜。人行道上的广告设置应根据道路性质的特点区别对待并明确规定。一般商业道路人行道上广告灯箱可以比较密,以突出商业氛围。

1、地块开发强度控制

2、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导则

3、开发时序及容量测算

本次规划的地块开发强度分区充分考虑现状用地权属界线,并依据规划功能的分区要求进行划分,共分为13个地块。通过对每个地块的用地面积,主要用地性质,最高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开发强度指标进行规定,以指导城

市设计的规划实施,同时我们对地块01、地块08、地块12进行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的制订。

开发时序及容量测算

开发时序策略:

1、近期重点改造企业厂区。

2、采用先建安置房、后拆迁的策略。

3、中期重点改造银河商城,提升整体的商业氛围。

4、远期逐步改造中山路,由东向西,延续中山路商业氛围。

开发时序建议:

一期:对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地块进行土地出让,建设星级宾馆及商务办公中心,同时建设文化休闲中心。提升本地区的商业文化品位。

二期:对海正药业,海门机床厂厂区地块进行土地出让,重点建设安置住宅,满足本片区横河新村拆迁安置的启动要求。

三期:改造银河商城,引导商业业态的转型,美化建筑造型,提升商业档次及规模,建设中心商业街区,使本片区真正成为椒江老城区的商业中心。

四期:继续推进安置小区的建设,完成中山西路的建设改造。

五期:对中山路小学周边地块进行改造。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提要:步行街是人口流量很大的地方,所以交通网要好,要通畅。从交通要求考虑,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公路交通与步行街交通的互补关系,在步行街口设置公交线路站点 更多精品自财务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3A)布局设计要求 现代城市步行街的布局设计包括步行街自身布局和周边城市环境布局。由商业区改造的步行街,原有的传统文化市场日益萎缩,现代化商业风涌而至,逐步将中低收入的客源推向其它商业场所。因此除了建中档步行街外,还可以考虑丰富其他布局,例如为低收入阶层服务的步行街,以经营要素商品或服务贸易类商品为主的步行街,以及一些特殊定位、特殊功能的特色步行街等。步行街只有定位准确,布局明确,才能达到形象与效益的统一。 3B)交通设计要求 步行街是人口流量很大的地方,所以交通网要好,要通畅。从交通要求考虑,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公路交通与步行街交通的互补关系,在步行街口设置公交线路站点,对于长度过长的步行街区可以适当的设置内部公交线路,以备居民的需求;二是机动车停车问题,步行街街口应设置大面积的停车场,用地紧张的街区可以采用立体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的方式;三是步行街周围交通网密度及每条道路负载量与人流量的关系问题,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的集合地,人流量大,因此要合理布局、合理定位,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3c)景观与生态设计要求 城市步行街的建设除了对城市环境及城市交通上的影响外,还带来包括景观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风、步行街空间的风格,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景观和生态价值上进行分析:一是要考虑步行街沿线建筑的协调性,重点考虑建筑的色彩、高度、建筑风格等问题;二是要丰富步行街的沿路轮廓线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和内涵性;三是要突出步行街绿化的视觉效果,加强步行街的亲和力;四是要适当增加道路小品设置,利用细部刻画、侧重装饰来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题;五是要拥有绿色交通系统、绿色消费、适当的绿地面积。 5商业步行街实例分析——以王府井为例 概况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3D)区位分析 王府井地处北京市二环内的中心地段,它位于市中心的东长安街北侧,是一条北起金鱼胡同西口南至东长安街的810米长的大街。 3E)交通分析 东西向:前三门大街、长安街、五四大街、平安大街,4条主要通道;东西道路均贯穿旧城区,道路条件好,无须转向分流; 南北向:东二环路、东单北大街及延长线、南北河沿大街;东二环路沿线全封闭、全立交条件很好,其余两条道路可在平安大街和前三门大街交叉路口通过转向分流,这些交叉口允许南北方向的车辆左转。 根据道路的功能划分,四条街分别承担了各自不同的功能。主街,依然以商业为主;

商业街设计说明

商业街设计说明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建设用地紧邻新宁河,拥有绝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地型所处位置极佳,属于典型的主城开发核心片区。 地块一为不规则多边型,红线范围内南北最长约371米,东西最宽约356米。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4320平方米。规划建设为商业、住宅、市民广场等配套一体的新型住宅区。地块为不规则条形,小区地块外用地你建地面积为33960平方米.湿地公园带、晨练步道、音乐广场、两条桥为一体的沿河景观带,长约2公里。 设计依据 (1)四川省开江县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甲方要求。 (2)用地红线图 (3)甲方提供的该区域地形图及相关电子文件。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67—97)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环境空间。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建设场地及自然条件 ⑴该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拥有绝佳的商业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章总体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

商业街设计方案构思

商业街设计方案构思 本商业街位于15#地别墅区北侧入口处,主要满足15#地业主及对面高尔夫别墅区业主日常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等活动。15#地北临环城主干道珠江南环路,是15#地别墅区的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采用东西方向排列,以入口为中洲对称布局,建筑立面采用了塔楼,骑楼,雨罩的元素使空间产生新的划分,室内空间既设置了集中商业,又有零散店铺,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 这个聚集包括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于别墅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问题。解决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平直单调,感觉很长,很枯燥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的缺乏。 总体构思: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构思的基础:据心里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的,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映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就像电影就是在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江南古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将一个古镇的街空间融合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使其不仅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我们认为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的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形态,我们通过将街切割、打碎、重组再造的,运用我们以景观意境为出发点,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我们认为街是人们行走,徜徉、休息、交流的开放空间,我们避免西单大街改造的那样的误区(人可以自由徜徉的街巷被大大拓宽成便利车行的大街,人群从街上被挤到过街天桥,或人们已被车流逼迫到某个区域,已不可自由徜徉,人的愉悦心情也就消大半,一条街道变成了一条车的河流,所以我们区分空间,使人与车的矛盾得到最大解决,)我们方式是通过高差解决人车分流。 景观的意境: 远远的你能听到时高时底,时缓时急的交响曲,,迫不及待的走近观赏,法国凡尔赛宫式的水池上面跳跃着奏出欢快的乐曲,顿感精神倍增,两侧高耸的塔楼同样透露出法国的浪漫情调,中间高贵典雅的欧式拱券门诉说着你的不凡身份,走过林荫道,银铃般的笑声传来,穿过拱券门,旱喷泉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耍嬉闹,走过嬉闹,开阔的草坪树木郁郁葱葱,人们无拘无束的躺在草坪上,三五成群的聊天,孩子在草地跑来跑去,临水栈道的长椅上,一对对情侣静静欣赏远处的晚霞。 一.交通分析 运动与通路: 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心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沿河散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

商业广场设计说明

XXX项目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项目概况 XXX项目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部,由洛阳市XXX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6544㎡,总建筑面积267610㎡,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1770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9908㎡,容积率为5.96 ,绿地率31.5%,机动车车位631个。该项目是一个包含百货、超市、电影院、餐饮、服装、高档酒店及写字楼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能很好地结合周边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集工作、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区。 2、位置与现状 该项目南邻九都东路、北临吕氏街、东临柳林街、西邻校场街,周边道路网络发达,交通十分便利。该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十分丰富,坐拥老城区及瀍河回族区的大量人脉,但其周围缺少能有效聚集人气的大型商业建筑,因此该项目的开发将改变地块及周边的商业形态。地块总用地面积36544㎡,场地现状多为二、三层民居,用地平整,并无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依据 本工程应执行的主要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08-8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国家有关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和技术要求。 二、设计理念 洛阳市作为国家的中部重镇,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老城区改造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因而该项目的建立很好地满足当今这个大环境。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各个功能复合、互相作用、形成价值链的高度集合化的建筑群体。 该项目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合性”的层面上出发,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筑实体与城市其他空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城市实体。 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将是人口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拥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对亲近自然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生态的、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空间就会成为城市的主体。本案以此为出发点,塑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体现建筑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把人纳入到建筑中,人融入自然中,人、自然、建筑融为一体。建筑充分考虑气候、日照、通风以及建筑空间对人的影响。考虑对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关怀等等,期望做到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建筑内部环境。 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本案取法自然,整个布局,建筑依托地形展开,利用景观绿化带、广场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以形成不同绿地层次,人工自然相得益彰,补充和完善了该地区的城市景观。 三、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的目标是在有限用地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发掘使用价值,同时充分结合地形现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统一的空间形态,强调为城市做贡献。位于老城区的XXX项目建筑综合体,在融于整体环境的同时,应表现自身卓尔不凡的文化特质,因此和环境协调的办法并非简单的吸收和移植。相反,他是从城市场所中吸收若干属性,继而使其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建筑群落形态。 2、道路交通组织 机动车流线分析: (1)静态交通:静态停车交通空间由地下停车库及部分地上临时停车位构成。地下二层停车556辆,地面临时停车75辆, (2)动态交通:动态交通空间依据规划用地可开口位置确定机动车流线从东西两边的校场街和柳林街两条城市次干道引入。从而避免了人车间相互干扰,做到人车分流。 (3)货流由北侧的吕氏街直接引入建筑内部。 (4)东、西、南三侧利用建筑大幅度退让形成商业广场,广场的处理不仅为商业聚集了人气,也聚集了财气。广场既缓解了商场人流对城市规划路的压

商业步行街设计案例

商业步行街设计案例 案例一:在素有“中华第一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步行商业街改造工程中,最大的可发挥空间即是地面的铺装处理及景观设计。 步行街地面设计是在中外设计师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以法国的“金 色地带”(GoldenLine)(简称“金带”)的构思方案为基础,结合活 动及环境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化与细化设计,象征性、标志性及简约 性设计原则体现在各个层次及细部的设计中。 地面铺装以简洁洗练为原则,均采用花岗岩板材,根据不同活动分区的功能及行为特点,分为四种类型: 案例二:在武汉人眼里,江汉路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录着武汉百年风云的历史。在武汉人的心里,将江汉路改造 为步行街,不仅仅因为她是一条繁华的现代商业街,更因为她的繁 荣与衰败、古朴与现代、沉重与自豪,她的每一寸土地所蕴含着的 历史风雨。因此,在步行街改造过程中,决策者们提出了一个大胆 设想——用石头“铺”出江汉路的悠悠韵味。 石头的颜色是铺装效果成败的关键。步行街的主路段设计采用中性偏暖色调,重型步道采用骆驼红,其他则采用进连红,将通过材 料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光与影的变化。步行街的“大门”取名“回归 广场”,以进连红和瑞青石“工”字型铺砌为主,从沿江大道开始 色调由黑到红、由深到浅、由冷到暖。黄陂街节点被看作是江汉关 的延续,因此它被设计为开屏的孔雀,以瑞青石扇形铺砌,继续表 现出热烈的气氛。 在花楼街节点,瑞青石的“田”字铺装,喻意“田园”,再配上轻巧的廊道,精美的柱子,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江汉一 路新生广场的构思匠心独具,骆驼红、进连红配上兰麻和印度红, 并点缀以印度白,呈放射状层次铺开来,让人看到一种银瓶乍破、 凤凰涅后新生的形象。江汉二路节点以芝麻白、印度白、金花米黄 为主铺装出武汉市市花——梅花,取梅花盛开时的美丽寓今天江汉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 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 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 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 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 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 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 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 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 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 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平方米(约164.7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平方米(约145.68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三、总体定位及规划 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 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四、功能分区与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围绕轴线、广场、街市展开,以提升广场的商业价值及营造良好的空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商业街设计说明

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建设用地紧邻新宁河,拥有绝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地型所处位置极佳,属于典型的主城开发核心片区。 地块一为不规则多边型,红线范围内南北最长约371米,东西最宽约356米。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4320平方米。规划建设为商业、住宅、市民广场等配套一体的新型住宅区。地块为不规则条形,小区地块外用地你建地面积为33960平方米.湿地公园带、晨练步道、音乐广场、两条桥为一体的沿河景观带,长约2公里。设计依据 (1)四川省开江县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甲方要求。 (2)用地红线图 (3)甲方提供的该区域地形图及相关电子文件。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67—97)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环境空间。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建设场地及自然条件 ⑴该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拥有绝佳的商业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章总体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 而本案位于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区域位置好。而且地块紧邻新宁河,有着极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随着县城的开发进程的日益加紧,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加快,就要求有新型的住宅区形式的出现,综上几点,无疑也大大的推动了本案的大力发展。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书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关系: 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 拟建商业广场片区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 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围: 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 (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用地红线图; (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规定; 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 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 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1、延续历史街区城市机理,创造尺度怡人、空间丰富的步行街区 2、结合自然景观,发挥阳朔最具魅力的山、水、街的城市特色,使本地的街区与阳朔自然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3、发扬地方建筑的特色,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木格窗、马头墙、青石板,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构造方法,创造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又方便现代生活使用的地方建筑。 4、发展多元化社区和阳朔独有的文化特色,营造休闲式的商业步行街,为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体验地方文化、自然山水风光以及现代生活的理想场所。 5、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创造性地发挥用地的商业价值。 ※ 规划方案说明: ·进一步细分地块,减小地块尺度,增加沿街的商业面积,将接近方形的用地分解成6个小地块,形成两条纵向的主要步行街和三条横向的小巷,使建筑形成沿街道周边分布的商铺,从规划上解决了体量及街道尺度问题,营造怡人的休闲氛围,体现阳朔"宁小勿大、宁低勿高、宁淡勿浓"的三个特色。 ·沿用传统街道的空间尺度,沿街店面采用本地传统的3.6m~4.4m尺度,采用开敞式经营方式,基本上都是两面临街的的铺面,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卖点--"空间",通过弯曲的街道(宽度6~8m)以及小广场创造街道的氛围。 ·结合周边的地块,设计设计步行道路系统,形成步行街、广场、山景系列。 ·主要街道的方向性引入自然对景。主要的纵向街道方向由碧莲峰和龙头山的对景关系确定,并通过道路宽窄、曲直的变化,增加景观视角的多样性,形成自然融入的独特街道氛围。 ·步行街的主入口朝向自然引导步行街人流:江滨路+府前路+西街(商贸拆迁后)+桂花桥,规划街道的延续性、连贯性,很自然地引导人流进入礼堂片的美食广场。 ※建筑方案说明: 1. 功能布局: 本项目定位为与商贸地块以及西街联为一体的、高品质的阳朔美食中心,设有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具体功能如下: "地下室,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二层商铺的辅助用房,和一层商铺有内部楼梯连通,局部为设备用房以及管理用房。 "建筑一层、二层,均为单元式布置的商铺,其竖向交通由单元内的钢木楼梯解决,全框架结构,分隔方式灵活多样,根据客户要求可作局部调整,厨房以及卫生间设在二楼,设独立排烟系统。 "建筑三层、四层,为设有内部连廊连通的开敞式食街,设独立厨房,公用卫生间。 2.交通组织:

某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莱茵苑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护城河,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将吧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沿河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形式丰富——沿护城河250米的河岸处理分成多种类型。 下沉式的河边散步道——比地面标高低90㎝的河边散步道,夹于绿树成荫的两边,既是沿河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该街区独有的散步环境。 木制观景平台——结合地形将原本较为局促的空间扩大为观景平台,通过平台挑出低矮的驳岸,伸出水面,将商业空间融合到舒适的水面环境,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沿河风光带的一处亮点。 亲水码头——街区中心广场与河岸的交接处,设计了下沉的亲水码头,结合中心旱喷广场、下沉小广场及河边散步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 特色景观链——通过狭长的地下光带贯穿整个商业街区,作为景观联系带,串联各个景观节点。设计时,青石板铺装中夹毛面玻璃,玻璃覆盖暗藏灯光的凹槽,局部还注入流动的水,这样的组合既形成了材质上的多种对比,又使整个商业街区内的“发光水系”与护城河的水系并列穿行,在夜晚结合音乐喷泉,无形之中为商业气氛注入了无限活力。 人文特色——再现扬州民俗风情为整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扬州地方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情趣性雕塑主题:民间艺人、街头评书、市井再现等,让人们与这些栩栩如生的“扬州人”亲密接触,增加了商业街区的人情味和情趣性。 功能与景观紧密结合——商业街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结合景观设置了小型表演舞台、儿童活动空间、购物休憩空间等,将该街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场所。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结合了水景幕墙为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小型舞台的背景,提供了市民多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在街区东侧较为开阔的地方,设置了以花坛堆砌的儿童滑梯、沙坑、趣味景墙、景观架等系列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活动场所。 人性化设计——绿色停车场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分街区两侧设置,保证整个商业街内的步行系统。且设计以绿色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围合停车场,将停车空间隐于绿色之中,保证了商业街的美观。 休息空间的组织:配置姿态优美的景观树组,围合较为安静的休息小空间,人们在树下可坐可憩,并可与铜像雕塑亲密接触。在整条商业街中,有秩序地排放了花坛、街灯和座椅组合的街道小品,既美观且实用,有效的解决了街区休息功能的需求。 街道家具的设置:组织多种街道家具如:景观树池、座椅、标识牌、街灯、电话亭、彩旗、垃圾桶、情趣雕塑、花坛、喷泉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尺度、视觉感受及使用便利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