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染色体变异

第5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第5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练习题2016-11-15 ()i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 C ?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 )2 .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 成的植株分别是 A ?六倍体、单倍体 B ?六倍体、三倍体 C ?二倍体、三倍体 D ?二倍体、单倍体 ( )3 ?用基因型为的普通小麦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 株是() A .纯合子的二倍体 B .杂合子的二倍体 C .纯合子的六倍体 D .纯合子的单倍体 (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互称为 非同源染色体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种子 A.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②③④ ( )5 ?番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得到了无 籽的番茄果实。它的果皮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A. 12 条 B. 24 条C . 48 条D . 36 条 ( )6 ?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A ?诱发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 ?诱发突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定向变异 C .诱发突变产生的生物性状都是显性性状D.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 ( )7 ?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 ?无子番茄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无 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 )8 ?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将二倍体普通 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物成熟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后, 发育形成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 A . 4、2、2、4 B . 4、4、3、5 C . 3、3、3、4 D . 4、4、3、6 ( )9.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王纯荣,周雯雯,颜贤仔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 综述了食用百合在栽培、化学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食用百合;栽培;功能;加工中图分类号 S6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36-15833-02P rogress in the R esearch of Edible Lily W ANG Chun 2rong et al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Abstract T 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cultivation ,the extraction and functions of chem ical com ponents ,product processing of edible lily and s o on were summ arized.T 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of edible lily were pointed out.And its developm ent foreground was predicted.K ey w ords Edible lily ;Cultivation ;Function ;Processing 基金项目 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313)资助。 作者简介 王纯荣(1975-),男,陕西安康人,博士,讲师,从事生物资 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8212217 百合是世界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又是球根花卉,首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分布几遍全国。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植物有卷丹、山丹、松叶百合、轮叶百合、野百合等。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有90个种,其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47种和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一半以上。百合在食用和药用两方面皆有较大的价值,引起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各科研机构竞相在百合的栽培、化学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笔者对食用百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百合的栽培 1.1 栽培性状的改良 病害防治是百合栽培的重要研究内 容。朱茂山等发现百合枯萎病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百合枯萎病菌的营养及生长特性与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相似的特点[1]。这部分研究工作为开展对百合病害的防治技术以及高效低毒药剂筛选等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另外,随着百合需求的不断增加,在高纬度地区耐寒、低纬度地区耐热新品种的选育是近年来百合栽培的热点。樊金萍等发现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淀粉相对含量低,可溶性糖相对含量高,则抗冷性强,为百合在寒冷地区栽培应用及百合的抗寒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 1.2 育种技术的发展 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外源基因, 定向改变百合的性状,创造新的品种,这已经是百合新品种开发的主要方式[3-4]。王红霞等对通江百合及其近缘种岷江百合的染色体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核型的重要特征,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与百合属植物染色体基数较大有关 [5] 。W atad 等通过微注射法成功 地获得了转基因麝香百合植株[3]。赵印泉等分析百合Lf 2 M ADS1和LfM ADS3基因的功能,认为LfM AS D1是百合花器官 发育的B 功能基因,LfM AS D3是百合花器官发育的SEP 基因[6-7]。黄子锋等建立了适合百合种质的RAPD 优化体系,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8]。李刚等获得麝香百合转基因植株,对经过抗性筛选的百合转化植株进行PCR 分子检测,部分转 基因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T -DNA 已插入到百合基因组中[9]。童巧珍等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研究并确定了百合最佳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分析方法[10]。王凯等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百合金黄精灵鳞茎的遗传转化体系[11]。 2 百合化学成分 2.1 一般性成分 百合鳞片中钙、镁、铁、铝、钾、磷含量较 高,同时还含有锌、钛、镍、锰等微量元素[12]。另外有报道称百合含有17~19种氨基酸,其中6~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12-13]。百合淀粉粒含量也较高[14]。 2.2 功能性成分 除一般性成分外,百合中还含有许多具 有生理功能成分,如磷脂、百合皂甙、百合多糖(包括百合膳食纤维)、秋水仙碱等。对这些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物化特性、生理与药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2.1 磷脂。磷脂对生物膜的生物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 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比较重要的天然磷脂有磷脂酸、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胺酸和磷脂酰肌醇。磷脂可以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治疗神经紊乱等。磷脂缺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如记忆及生长机能失调、骨质畸形和消瘦。吴杲等在对卷丹、百合、川百合、药百合、麝香百合5种百合鳞茎进行磷脂成分分析中,5种百合鳞茎中均含有脑磷脂、卵磷脂等多种磷脂成分[15]。 2.2.2 百合皂苷。百合皂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甾体皂苷。 吉宏武等从卷丹中得到两种甾体皂甙:皂苷1为含有提果皂苷元与3个糖基的甾体皂苷,皂苷2为含有薯蓣皂苷元与3 个糖基的甾体皂苷[16]。侯秀云等从百合中分离得到β2谷甾醇、胡萝卜苷、正丁基2β2D 2吡喃果糖苷、262O 2β2D 2吡喃葡萄 糖3β,262二羟基252胆甾烯216,222二氧32O 2α2L 2吡喃鼠李糖2 (1→2)2 β2D 2吡喃葡萄糖苷、262O 2β2D 2吡喃葡萄糖3β,262二羟基胆甾烷216,222二氧232O 2α2L 2吡喃鼠李糖2(1→2)2β2D 2吡喃葡萄糖苷。其中I 、Ⅱ和Ⅲ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Ⅳ和V 为新化台物,初步药理试验证明,这两种皂苷对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17]。杨秀伟等从卷丹鳞片中得到2 个甾体皂苷,鉴定化合物1为薯蓣皂苷元32O 2{O 2α2L 2鼠李糖基2(1→2)2O 2[β2D 2木糖基(1→3)]2β2D 2葡萄糖苷,化合物2 为薯蓣皂苷元32O 2{O 2α2L 2鼠李糖基2(1→2)2O 2[α2L 2阿拉伯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36):15833-15834,15869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傅真治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染色体装片。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教具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四、教具准备:1.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图;3·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五、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形态是稳定的。从而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染色体的结构或染色体的数目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病因---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出示图:,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包括: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 ①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上图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学案

第五章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①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②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学习重、难点: 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②染色体组的概念。③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考纲要求: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②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A) 【课前复习】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 _、___ __和_____,而引起的_____的改变。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内因。 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的意义是:_______ ,,。 基因重组的意义是:______ ,。 【课堂展开】 一、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基因的改变,是微小区段变异,是水平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或的变异。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异是,看不见的是。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定义:由引起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缺 失引起的遗传病,而果蝇的棒壮眼是由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2、类型: ①___ :染色体某一段的缺少。如。 ②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 ③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上。 ④ :染色体的某一段的位置颠倒了180° 3、结果: 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_______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____,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 【例1】已知某物 种的一条染色体上 依次排列着A、B、C、 D、E五个基因,下 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

优化练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各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 B.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三条不同的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 C.一个染色体组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D.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2.下列关于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中多倍体很常见,在动物中多倍体很少见 B.多倍体草莓的果实一般长得比二倍体草莓的大 C.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培育出三倍体的无子西瓜 D.经低温处理得到的多倍体,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促进细胞融合 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A.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奇数的个体 C.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由本物种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 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根尖后即可染色 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改良的苯酚品红,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C.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D.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6.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解离和压片 B.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细胞占多数 C.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D.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遗传

11.(16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 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型均为AaBb夫妇生出“红脸人”孩子的概率是。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可得到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为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 为。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 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母亲基因型为DD,父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至少2点)。 11.共16分(除注明的外其余每空2分) (1)aaBB或aaBb 增加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 9/16 (2)2n-1 (3)9/38 (4)父亲(1分)减数第二次(1分)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31.(14分,每空2分)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下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B:识记)。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B:识记)。 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B:识记)。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B:识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 )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⑴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⑵区分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⑶如何理解单倍体可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染色体组。如玉米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棉花的单倍体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是高度不育的。 (3 )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 老师强调,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 这种植株无生 产价值,但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 用人工诱导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 重新恢复到正常 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且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这种方法比杂交育种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一般只需两年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 种。 现举例如下:两对基因YyRr 的杂合豌豆,要想获得Yyrr 品种,如何运用单倍方法培育? 此种方法培养稳定的性状, 第二年种植下去的,就是所需的纯品种了, 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和杂交育种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回答 (三) 染色体变异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前者主要有缺失、 总结 重复、倒位和易位4种类型;后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 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像果蝇的生殖细胞那样,该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 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凡是由受精卵发 育而成的生物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多倍体划分的依据是体细胞中含有 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单倍体 的确定不是以体细胞中含有染色组数目为依据,而是指体细胞中是否含 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不同生物单 倍体含有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以不同,绝不能认为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 体组,它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等遗传育种的方 法,现将它们的原理和方法列表比较如下(可用银幕显示) : 仙不同类型 所的花粉? Yr 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 成单倍1* ■加倍、形成不同类型纯合体?垣件 I VYrr yyRR Jyyrr ,所需品种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分值:90分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包括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2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SFV基因组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构成其基本骨架 B.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T占36%,则该分子中G占32% C.ASFV与HIV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相同的五碳糖 D.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 - 1 - ).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6

D.④ C.③ A.① B.②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IGIC7.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十分肥胖,而) ( 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一现象说明 B.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在DNA上A .基因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 片段时就DNA基因中插入一段 800 个碱基对的.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 R 基因控制的,当 R 8 )( 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 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 r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通过对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及荧光显示,可知道 R、片段属于基因重组个碱基对的基因中插入一段800 DNA C.R .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D,若要UUU9.可以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合成多肽链(模拟翻译过程)。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实验中不需要的物质或材料有( .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B A.RNA聚合酶 CmRNA的细胞裂解液.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和.除去了DDNA)的是(1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2 - 为一对等位基因、暗栗色眼基因clA.朱红眼基因cn 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B.在有丝分裂中期, 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l、v、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 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v、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11 ) (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提高识图能力 2.通过比较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图解果蝇的染色体组,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培养理性思维 4.列举自然界中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区分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评价任务】 1.通过分析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47图3-18,模拟染色体的各种变异,总结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指向目标1) 2.尝试对比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指向目标2) 3.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果蝇染色体组的组成,尝试总结染色体组的概念,并区分二倍体、多倍体。(指向目标3、4) 【学法建议】 1.“染色体变异”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变异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造成的,所以细胞

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需要你课前回顾旧知识,完成学前准备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2.本主题重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难点是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请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动脑动手,辨析各个概念。 3.学历案中的A组基础巩固为合格标准,B组为能力提升,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思考染色体会不会变异?变异后的染色体会不会改变生物个体的性状? 2.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思考染色体是如何分配到子细胞中的? 3.搜集几个自然界中染色体变异现象的实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便于和同伴交流。 二、课中学习 引入:伴随着激昂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历程。你知道这首曲子是谁指挥的吗? 图片:他就是享誉世界的“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本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是一位先天智力障碍(21三体综合征)患者。病因: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生: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会发生什么变异?变异后的染色体会不会改变生物个体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2节染色体变异 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 构和数量的变异都 可能导致生物性状 的改变甚至死亡。 1.生命观念——利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染色体 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可以引起染色体上基因 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的 改变甚至死亡。 水平二 2.科学思维——准确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并能 运用染色体组的概念结合发育的起点区别单倍 体与二(多)倍体。 水平一 3.社会责任——理解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并通过与杂交育 种的比较,认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 年限。 水平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自主梳理———————————————

[典例1] 用马铃薯的花粉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培养形成马铃薯植株。该马铃薯植株的某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细胞内共有15个四分体。据此推测,马铃薯正常个体的体细胞中共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为( ) A.2个 B.3个 C.4个 D. 5个 解析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那么花粉直接培养形成的马铃薯植株,

其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组数目也减半。而用花粉直接培养形成的马铃薯植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并形成15个四分体,说明其含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马铃薯正常个体的体细胞中共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为4个。 答案 C [对点练1] 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 A.①:AABb ②:AAABBb ③:ABCD ④:A B.①:Aabb ②:AaBbCc ③:AAAaBBbb ④:AB C.①:AaBb ②:AaaBbb ③:AAaaBBbb ④:Ab D.①:AABB ②:AaBbCc ③:AaBbCcDd ④:ABCD 解析根据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类型判断,①含有两个染色体组,②含有三个染色体组,③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素养提升———————————————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典例2] 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四倍体西瓜的根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解析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四倍体西瓜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来自母本,应含有4个染色体组;无子西瓜由于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受精卵,而种皮来自于母本,所以有种皮,而没有胚;由于植株的地下部分没有经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西瓜的根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对点练2] 下图表示两种育种方式,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染色体变异 、进化梳理

变异与进化 知识梳理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但不一定都能传给后代。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数目未变。基因突变,性状不一定改变(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几种密码子决定,突变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表现);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如皮肤细胞),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给后代的概率较低,而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配子传给后代的概率较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 有内因和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⑴诱发突变(外因)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基因重组的类型 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 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 概念 缺失 2、变异类型 重复 倒位 易位 注: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所以属于染色体变异。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为基因重组。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 变异与育种的联系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 (2)一倍体则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少见。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较为常见。 (4)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茎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高。植物中很常见,如马铃薯是四倍体、香蕉是三倍体。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案修第二册7

第2节染色体变异 1.阐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导致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生命观念) 2.比较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比较多倍体、单倍体的不同特点。(科学思维) 一、染色体变异 1.概念: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2.类型:(1)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2)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2.染色体组:每套非同源染色体,其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3.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4.多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①方法:用秋水仙素诱发或用低温处理。 ②处理对象: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③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单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2)特点? ????植株长得弱小 高度不育 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 .类型 名称 图解 变化 举例 缺失 染色体b 片段缺失 果蝇的缺刻翅 重复 染色体b 片段增加 果蝇的棒状眼 易位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d 、g) 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 色体上 果蝇的花斑眼 倒位 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片 段(a 、b)位置颠倒 果蝇的卷翅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知识点一 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 (1)概念

2019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版

2019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B. 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 D. 蓝藻和伞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 2.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 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 “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 C. “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 D. “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 3.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 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 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 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 D. 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4.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 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F2中基因型为Aa_ _的杂合子致死 B. 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 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 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5.唐代诗人曾用“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茶树经过整型修剪,去掉顶芽, 侧芽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 B. 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 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6.欧洲兔被带入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它的繁衍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 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 B. 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 C. 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这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 D. 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 7.夏季晴朗的白天,取某种绿色植物顶部向阳的叶片(阳叶)和下部阴蔽的叶片(阴叶)进行不离体光 合作用测试。从8:00-17:00每隔1h测定一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8:00时,植物消耗NADPH的场所为______,16:00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阴叶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______(填“正”或“负”)相关,阳叶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阴叶却没有,表明该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午休由______(填“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 (3)一般认为,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此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图示实验结果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观点,判断依据是______。 8.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两 组小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表。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则瘦素与胰岛素的相互关系是。 (2)正常情况下,体重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_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_____调节。 (3)实验组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据表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 (4)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小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 9.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约24h。已知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 羽化时间24h、19h和29h,但无法确定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现用一只羽化时间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19h:29h=2:1: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有A1、A2和A3三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性,这些基因遵循______定律。 (2)根据以上数据,无法确定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F1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9h的果蝇的______来确定。若统计结果为______,则说明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它们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亲本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生物科试卷(文科)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二第六章——必修三第4章。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答题卡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A、操作简单 B、便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果实和种子都较大 D、成活率高 3、基因工程中称为“基因剪刀”的是() A、蛋白质水解酶 B、DNA聚合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DNA连接酶 4、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从国外引进荷斯坦-弗里生牛,与中国本地黄牛交配,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中国荷斯坦 奶牛。该育种方法及其原理分别是() A、选择育种有性生殖 B、杂交育种染色体变异 C、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D、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6、利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及综合处理青霉菌,筛选培育出高产菌株。这育种方法称为() 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第月第课时编写人:审批: ______班_____组姓名:___________ 组评:__________ 师评:_________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教材P43-46页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合作探究时先自己思考一定时间,再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讨论。 【学习目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 2、简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数目变异的类型。 【学习重难点】 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自主学习】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起因于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_______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___ 。 2、类型: ①__________: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少。如_______________(填什么遗传病)。 ②__________:染色体重复(增加)了某一片段。 ③__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段的位置颠倒了180° ④__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__________染色体上或者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区域。 3、正常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的频率是______的,而当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诱导时,染色体机构变异的机会增加。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在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________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或减少,也叫做。一类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也叫做,这种方式又分为和。 3、像雄果蝇这样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__________。由此类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___________,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___________。一般把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把由配子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的个体,叫做。 举例:二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大学 研究生 期末考试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柯越海教授(导论、基因组与基因组变异、分子生物学与模式动物) 1、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 Gene--One enzyme(polypeptide)hypothesis一基因一个酶(多肽)假说: 2、One Gene Beadle和Tatum利用红色面包霉不同类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现营养缺陷和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每一种基因突变只阻断某一生化反应,而每一种生化反应都特异性依赖一种酶的催化,从而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但有些酶由多条肽链聚合才有活性,一条多肽链也可以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认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的结构。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具有普遍意义。 3、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一种医学研究,试图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关系,把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前景的新型诊断试验、治疗及药物。 加速从循证医学到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进程,进而解决公众健康问题。 4、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罗伯逊易位: 常见人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着丝粒融合,一种特殊类型的交互易位。两个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发生断裂,一条染色体的长臂与另一条染色体的短臂发生交换,形成一条大染色体和一条由两个短臂重接而成的小染色体,后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 短臂携带的遗传信息少,丢失并不影响易位携带者的表型及智力,但其后代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5、Genome基因组: 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单倍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6、Histone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H2A、H2B、H3、H4、H1。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蛋白八聚体,外绕DNA形成核小体,H1独立于核小体外,结合在连接相邻两个核小体的DNA分子上。 7、Chromosome染色体: 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信息载体,是高度螺旋化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8、Polymorphisms多态性: 生物群体内存在和等位基因相关的若干种表现型,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人类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基因系统。 9、Linkage disequilibrium连锁不平衡: 不同座位上等位基因连锁状态的描述,指这些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大于随机组合的预期值。导致连锁不平衡的原因包括:遗传漂变、突变、选择、基因转换、群体混合等。 10、Genetic marker遗传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