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认同情况的调查

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认同情况的调查

摘要:

转基因食品,与公众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在其带来巨大农业受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与态度,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次调研发现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不高,多数人对其潜在安全性及生态风险存在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鉴于此,目前不宜大规模推广;但转基因作物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际市场需求,加大对转基因作物的科研投入和后续评价性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公众态度、食品安全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我问题人们将目光转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产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转基因食品在20世纪八十年代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就一直面临来自社会各界不同的评议与复杂的目光,在国内,转基因食品是否能够为大众所接受随着崔永元与方舟子的论战而达到了新的高潮。因此,对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态度进行调查了解成为一项必要而重要的工作。这正是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研发,科研学者们也存在意见分歧。尽管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一方有袁隆平力挺,但“反转”所展示出的科学研究证据同样不容小觑。在2014年3月,海南又被证实出现非法转基因作物,其中9个试验作物已被销毁,揭示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次调研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旨在:为转基因食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正文:

一、调研过程综述

(一)调研的基本思路:

了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基本认知状况,所持态度、立场,实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相关政策制定的看法和心理诉求。

(二)调查方式:

为了获得详实可信的数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学生家庭成员在社会中随机分布,故由大量学生携带问卷调查周边家庭成员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样本覆盖,并且有相对较高的可信度。

(三)调查效果:

在一定样本的基础上(500份)获得公众(消费者)关于转基因食品态度的第一手相关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获得公众真实态度。在相对客观的角度,通过横向对比,提出相关建议。为了获得更加可信的数据和便于实际中操作,问卷设立以匿名形式,并且以选择题为主,允许不同意见的提出。实际

中有效回收问卷413份,占总数目的82%以上,且具有一定信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调研分析与结论:

1.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中,其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17-28岁的专科/本科学历的青年群体和29-50岁的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中年群体。如图表1所示:

图表 1

(2)了解程度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从未听说过转基因或转基因食品的群众占极少部分,不到4%;大部分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有较少或基本的了解,即超过70%的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一定的了解。如图表2所示:

(3)了解情况

群众大都能了解转基因作物的显著优点(如图表3所示),而对于其缺点(如图表4所示),绝大多数人(接近90%)是担心其对人体的未知危害,68%以上是出于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图表 3

(4)了解渠道

群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最多来源于新闻节目,超过50%的群众还通过社交网站、官方网站等网络信息平台获得相关信息,近一半的人通过学校教育接受到和转基因相关的专业信息,报刊、杂志、家人朋友等信息传播渠道也是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

图表 5

(5)认同情况

大部分群众不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平衡,有23.76%的群众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利大于弊,但少于其比例的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33.6%的人认为

其弊大于利,超过50%的群众表示自己不愿购买转基因食品但不反对别人购买;大于16%的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态度取决于起价格高低;还有少部分群众持相当保守的态度——既不自己购买也不赞同别人够买。如图表6、7所示。

图表 6

图表 7

(6)政策期望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公众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规定,对转基因食品在其包装上张贴明显标识易于消费者区分购买;59%以上的消费者希望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和控制转基因食品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流通;只有极少部分群众持有禁止其传播或大范围推广的极端观点。如图表8所示。

图表 8

(7)总结与结论

通过此次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不高,但多数人并非出于对相关问题不了解或者出于守旧心态,而是相对理性的表达了对转基因食品潜在安全性及生态风险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鉴于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和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存有较大争议,其适用前景尚不明朗,因此不宜大规模推广;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通过转基因作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际市场需求,是现实客观要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加大对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科研投入和后续评价性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和最紧迫工作。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应加大监管力度和加严惩罚制度。

(五)解决建议及措施

1)加强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安全技术研发,争抢技术高端。

首先,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发展的需要,转基因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其次,随着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增加,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产品的食用和饲用安全性评价技术还远不够,有关主要营养成分、毒性、致敏性的试验和分析方法也才刚刚建立,检测监测技术不完善。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监测技术的投资力度,全面跟踪国际上的最新信息,积极开展与国际权威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相接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2)坚持消费者自主选择原则,加强与民众的交流与沟通。

转基因产品能否得到推广,社会氛围的培养和人们的认可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严格程度甚至超过欧盟,但由于目前广大民众对转基因

技术有关知识了解不多,再加上有些媒体对转基因危害的报导不全面、有失公允或者不客观,容易误导公众。为此,我国首先要加强市场监管,包括对转基因标识的监管,要求标识必须明显,易于消费者识别,标签应当真实、客观,使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有更多知情选择的权力。其次,要加强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交流,使人们能了解并接受转基因。第三,要借助于一些社会团体和协会等民间机构,大力宣扬转基因基本知识,普及转基因常识。

3)健全安全评价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在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制度的配套有助于形成和推动市场的发展。与急速发展的转基因作物相比,我国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仍显滞后,其安全性评价和管理体制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建立标准、规范的方法对转基因产品食用性进行安全检测。为此,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体系。(1)参照国外标准与经验,制定可行的依据和标准,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风险评估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系数。

(2)要尽快统一检测机构,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工作监管,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结果的权威性。(3)针对进口问题,我国应依据《国际生物安全协议书》中的“预警原则”和WTO 允许各成员方政府采取正当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物安全为目的措施,实施进口预防性管理等规定。

4)成立全国转基因食品管理部门,明确转基因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协调机制,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审批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和监管措施。

5)加强国际合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出现侵权行为。

二、结语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社会的一员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主要由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有计划,在大一大二的同学里,大家通常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容易迷茫,因此制定目标和计划是一个不错的习惯。在做调查时,我们得先有一个对象,即目标,这些都确定了以后,我们就分工明确,加快了工作速度。

第二,学会与他人沟通。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在接受调查的时候会很耐心,有的人却可能不耐烦,遇到这不同的情况,我们要学会平常心面对。

第三,对数据和问卷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在最终进行分析的时候,总觉得概述得不够全面,这一点是我们今后需要提高的。

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