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1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滴管、酚酞指示剂、小苏打溶液、1M盐酸溶液、烧杯、计时器等。
•实验药品:1M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剂。
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酸具有酸味,能将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具有苦味,能将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滴加碱的体积来确定酸溶液的浓度。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无色。
实验步骤1.取一只烧杯,用水清洗干净,待用。
2.取一只试管,加入2mL的1M盐酸溶液。
3.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
4.取一只滴管,用小苏打溶液进行定滴。
每次滴加小苏打溶液时,先将溶液吸入滴管,准确调节滴管中剩余小苏打溶液的体积,待用。
5.开始滴加小苏打溶液,每滴加一滴,用玻璃杯接收滴下来的混合溶液并涂抹红色石蕊试纸。
6.继续滴加小苏打溶液,直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记录滴加的体积。
7.计算实验结果,根据滴加的小苏打溶液的体积可以推算出盐酸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果:•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
•小苏打溶液的滴加体积为20滴。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并且在我们滴加20滴小苏打溶液后,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这表明我们滴加的小苏打溶液与盐酸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并通过滴加小苏打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验证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盐酸和小苏打溶液接触皮肤和眼睛。
2.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妥善处理废液和废物。
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
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如滴管的使用和指示剂的使用。
实验1 木炭吸附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 木炭吸附作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物质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振荡等实验基Βιβλιοθήκη 操作;2.认识木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用品:
锥形瓶、木炭、胶头滴管、镊子;
红墨水、水。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在小锥形瓶中装入半瓶水,滴入一滴红墨水。
2.给小锥形瓶中投入几块木炭(或活性炭),振荡。
问题与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后,红墨水逐渐扩散使锥形瓶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2.木炭(或活性炭)使水中红色消失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根据这个实验,同学们想一想木炭(或活性炭)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实验1 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 1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酸和碱
指示剂与酸、液、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初步认识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架、滴管;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用。 的。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色 酸使紫色的石蕊溶 液变 色; 碱使紫色的石蕊溶 。 液也变 色。 1. 石蕊溶液与酸、碱溶液作 (1)石蕊溶液是
(1)观察石蕊溶液的颜色。 (2)石蕊溶液在白醋、 (2)在盛有白醋、苹果汁、 苹果汁中的颜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的四支 色: 察。 2.酚酞与酸、碱溶液作用。 化钠溶液中的颜 色: (1)观察酚酞溶液的颜色。 的。 (2)在盛有白醋、苹果汁、 (2)酚酞溶液在白醋、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的四支 苹果汁中的颜 试管分别加入酚酞溶液,观 色: 察。 化钠溶液中的颜 色: 。 。 酚酞溶液在石灰水、氢氧 液变 。 (1)酚酞溶液是 试管分别加入石蕊溶液,观 石蕊溶液在石灰水、氢氧
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溶 液变 色; 碱使无色的酚酞溶 色。
问题与讨论:
1.酚酞溶液、石蕊溶液为什么被称为酸碱指示剂? 2.如何区分白醋和石灰水。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盐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滴管等。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一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2. 用试管架将烧杯固定在试管上;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4. 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盐酸;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反应发生;当盐酸滴入的量超过氢氧化钠的量时,粉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表示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这对我们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和反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问题与讨论: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制备硫化氢气体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及与氧气的反应特性。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3.认识硫化氢气体的危险性,并学会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管、导管、滴管、试剂瓶等。
三、实验原理: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剧毒、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质。
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FeS+2HCl→FeCl2+H2S↑四、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硫化亚铁粉末,放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至试管中,注意滴加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3.在滴加的同时,将试管的口用导管接通试管装置的另一端。
4.收集生成的气体,可以用滴管插入一小瓶水中,观察气泡的形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伤害。
2.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积存危险物质。
3.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将硫化氢气体直接吸入,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实验过程中应远离人群,并放置在通风处,避免气体积聚。
六、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大量白色气泡,其气味具有刺激性,味道酸臭。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知,实验制备了硫化氢气体。
七、实验分析: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体,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剧毒性。
它常见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它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爆炸。
八、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明白了硫化氢的危险性,以及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
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因此实验时要远离人群,并将其置于通风处,避免气体的积聚。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制备硫化氢气体的过程,了解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其对pH值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仪器- 酸:盐酸- 碱:氢氧化钠溶液- 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 pH试纸- 震荡器- 示范实验盛器(烧杯/试管)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器材,确保无残留物。
2. 将一定量的盐酸倒入示范实验盛器中,标记为试验A。
3. 逐滴加入酚酞溶液,同时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质。
酚酞从无色变为粉红色时,记录pH值。
再加入一滴盐酸,观察颜色变化,记录pH值。
4. 重复步骤3,但将盐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并标记为试验B。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 试验A中,随着酚酞的加入,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pH值逐渐降低。
当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重新变为无色,pH值增加。
这说明在酸性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而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酚酞呈无色。
- 试验B中,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立即变为粉红色,pH值升高。
这说明在碱性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无色。
- 盐酸是一种酸,氢氧化钠是一种碱。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本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器材需经过清洁,以免残留物影响实验结果。
2. 在加入酚酞溶液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逐滴加入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 在使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性质时,需小心避免试纸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实验拓展你可以进一步拓展本实验,如使用其他酸和碱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对酚酞颜色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pH值。
参考资料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9.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块状药品的取用、粉末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及碳酸钠、锌粒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洗涤玻璃仪器
3.粉末药品的取用。
试剂瓶:广口瓶
工具:药匙、纸槽
4.液体药品的取用
试剂瓶:细口瓶
工具:量筒、试管、胶头滴管
5.碳酸钠、锌粒分别与盐酸的反应
6、洗涤玻璃仪器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和火焰温度、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并加热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蜡烛点燃前、点燃蜡烛、熄灭蜡烛现象及燃烧生成的物质。
一、 实验器材、药品:蜡烛、火柴、烧杯(两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判断蜡的密度与水比较大小。
实验器材、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铁粉、黄铜片
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互相刻画并比较硬度
(2)用电池、导线、小灯泡、金属连成电路说明其导电性。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6.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
橘子、蔗糖、牛奶、草木灰、肥皂、洗洁精测定溶液的PH值。
(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2)、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
(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3、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并制取二氧化碳。
5.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6. 验满。
7. 清洗仪器并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器材、药品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1)稀盐酸与紫色石蕊溶液
(2)稀硫酸与无色酚酞溶液
3.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镁条、铝片、锌粒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观察现象。
4.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取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的稀盐酸,过一段时间后把铁钉取出,观察现象。
5.酸与某些盐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硝酸银溶液,然后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名称: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实验目的 利用已装配好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
实验器材、药品 套完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包括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125mL)、玻璃片、其中气体发生装置已经检验,其气密性良好]碳酸钙(石或石灰石、块状)、稀盐酸(1:2)、酒精灯、木条、火柴、镊子,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名称: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实验器材、药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白磷、热水、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3.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5.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探究
实验目的: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探究
实验器材、药品:白瓷板或玻璃片、玻璃棒或胶头滴管、镊子、PH试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橘子、蔗糖、牛奶、草木灰、肥皂、洗洁精等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目的:初步了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一般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100 mL)、量筒(50 mL)、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固体5 g(备好,并用纸包装)、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滴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2.洗发剂和护发剂测定溶液的PH值。
(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2)、用玻璃棒蘸取洗发剂或护发剂滴到PH试纸上。
(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3、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3.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取一根炎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4.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5.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4.把白磷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给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5.点燃蜡烛,用烧杯盖住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究其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溶解:
3.过滤:制作过滤器。安装过滤装置。 过滤粗食盐水(约15mL)
4.蒸发: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整铁架台上铁圈的高度,使酒精灯外焰对准蒸发皿底部。 将5mL饱和氯化钠溶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蒸发皿里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目的:酒精灯的使用、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并加热
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火柴、(牙签)试管架、试管(4支)、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秒表、水、量筒、胶头滴管(2支)、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酒精灯的使用和火焰温度
2.碱和指示剂作用
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1)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2)氢氧化钙溶液与无色酚酞溶液
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向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4.碱与酸的反应。
在烧怀中加入约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点酚酞试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观察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药品:胶头滴管、点滴板、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玻璃棒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观察现象。
4.把铁丝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5.把铜丝伸到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7.停止加热时,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8.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