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前言:要点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

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传统“小学”的含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本节要点

1、先秦文献中的文字解释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3、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尔雅》

本节要点

一、秦汉时期的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

1、统一全国的文字。

2、编写儿童识字课本。

3、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4、征召全国通小学者“正读”。

二、训诂汇编的《尔雅》-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1、训诂汇编的出现及取名。

2、《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3、《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尔雅》的价值与不足,注释与影响

第三节方言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扬雄《方言》

本节要点

一、方言学以及研究方言学的意义

二、方言学兴起的原因

三、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

四、古典方言学的创之作-- 《方言》

第四节字书的兴起

中国文字学史第一部专著许慎《说文解字》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字书

二、许慎和《说文解字》

1、许慎生平

2、《说文解字》的产生背景(难点)

3、《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难点)

4、《说文》在语言学史上的成就以及影响(重点)

5、《说文解字》的局限:

第五节声训

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专用声训的《释名》汉末刘熙本节要点

1.什么是语源学?

2 .传统训诂方法:声训

3.《释名》的作者

4 .《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5.《释名》的价值和不足: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音韵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学。训诂学最先,音韵学的起步较晚。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兴起学。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第六节语音研究的兴起

本节要点

一、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

读若

譬况

二、中古反切注音法

1、反切的定义

2、反切的来源

3、现在保存完整的著有反切的书

第七节韵书(上)

一、什么是韵书

二、韵书的产生原因。

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

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

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三、六朝韵书的发展

四、隋唐时代的韵书

1.陆法言《切韵》

2.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3. 唐代孙愐《唐韵》

4. 唐代李舟《切韵》

第八节韵书(下)

上一节我们谈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的韵书。在这一节里,将学习宋、金元以及明代的七部韵书:

《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这七部书各有特点:《广韵》是隋唐韵书的替身,《集韵》徧于守旧,《五音集韵》革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韵部《古今韵会举要》寓革新于守旧之中;《中原音韵》全依北方口语;《洪武正韵》南北调和。其中《广韵》和《中原音韵》两部书分别代表中古音和近古音,因而在语言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只把重点放在《中原音韵》上。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一、等韵学的概念

二、等韵学的基本术语

三、等韵学的韵图—声韵调的结合

四、等韵学韵书

第十节六朝至明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

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成就在语音研究方面,至于文字学、训诂学虽不能与音韵学相比,不过

在继承汉代成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晋吕忱《字林》—梁代顾野王《玉篇》-宋王洙

《类篇》-明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等都是《说文》一个系列的字书。另外,宋代文字学家徐铉、徐锴整理研究汉代字书《说文》方面,取得成绩;正字法方面,有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宋代张有《复古篇》;训诂学方面有影响的有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

本章结语:汉字是一种表意的文字,很难准确地给汉字注音,所以两汉时代,文字与训诂研究达到了高

峰,而语音方面的研究,汉末随着反切的出现才刚刚起步。此前,对字音的注释,往往是附属于文字、训

诂之中,而对字音的表达方式也是不科学的。反切是受了梵文拼音原理的影响而产生的,反切的出现,表

明古人对汉语的声韵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南北朝时期,沈约等人又发现汉语四声。从此,音韵研究迅速

发展。各种韵书不断涌现,《切韵》和《中原音韵》是我国音韵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第三章清代的语言研究

清代是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自清初顾炎武首开朴学风气,到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达于高潮,出现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形成了以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的声势浩大乾嘉学派,他们在音韵、文字、训诂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还对历史、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都有研究,他们以朴实的学风,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卓越的成就开创了语言研究的全盛局面。下面我们按照文字、音韵、训诂的次序分别论述。

本章要点

1、清代文字学:

《说文》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2、清代古音学:

古音学的先驱-陈第

顾炎武等9位音韵学家对上古韵部的研究

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的研究

3、清代训诂学: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郝懿行夫妇

俞樾、章炳麟师徒

第十一节《说文》的研究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为文字学创始之作。对它的研究,自宋代二徐以来,没有值得称道的人。直到清

代,朝廷提倡经学,《说文》研究逐渐复兴。乾隆中叶,惠栋著《读说文记》,这

是清儒研究《说文》专书的开始。学者戴震从青年时代起,便用功研究《说文》,后来他把研究心得传授给弟子段玉裁,段玉裁的研究成就十分突出。从此,《说文》研究风起云涌,成一时风尚。当时《说文》稍有研究者多达200余人,专家也有数十人之多,而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四人被学术界称为“说文四大家”,其中段、朱最为杰出。下面分别介绍。

第十二节清代的古音学

一、古音学的先驱-陈第

二、清代古音学研究

1、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

2、江永的古音学研究

3、戴震的古音学研究

4、段玉裁的古音学研究

5、孔广森的古音学研究

6、王念孙的古音学研究

7、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

8、章炳麟、黄侃的古音研究

9、钱大昕的古声母学研究、

第十三节清代的训诂学

从训诂学发展历史看,先秦是萌芽期,两汉产生了《尔雅》等训诂学专著,是训诂学的第一个高峰;清代在训诂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成绩,是训诂学的第二个高峰。清代训诂研究主要是对汉代产生的几部语言学著作《尔雅》《广雅》等进行注释,因为这些著作流传到清代,产生许多错误,需要进行校订,而且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清代人对汉代的著作也不大容易读懂,需要进行注释;同时对前人已经注释过的经典著作也需要进行再注释。清代训诂学之所以能超越前人,是因为清代乾嘉时代的学者懂得“就古音以求古义”这一条重要原则。古代文字学,从许慎开始都是重形而不重音,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王念孙首先突破这一局限。文字既是有声语言的代表,词义与语音必然有关系,只要音同或音近或声符相同,就有可能是同义的。从声音的角度去考虑词义,这样,古书中许多难懂的字都讲清楚了。王念孙等人通过“就古音以求古义”的原则,把训诂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其后清代学者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来进行训诂工作的。

本节介绍训诂家王念孙父子、郝懿行、俞樾等人。

本节要点

1、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训诂方法:由古音以求古义

2、郝懿行夫妇

郝懿行代表作《尔雅义疏》的几个特点

3.俞樾、章炳麟师徒

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为“语言文字之学”,被公认为“语言文字之学”的开山大师。

本章结语:清代是我国语言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并形成了

乾嘉学派。清代语言学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主要有:其一,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提高。清代语言

学的奠基人顾炎武不仅是语言学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首开清代朴学风气。戴

震既是语言学家,又是杰出的思想家,还对自然科学有研究,这有利于思想认识的发展。段玉裁说“有古

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说明已具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是

多么简单,但是古人就是在这些问题上栽跟头!乾嘉学者研究学问,在理论认识上提高了。

其二,清代讲究学术上的师承,使优良传统递相接受。就语言学方面说,江永有弟子戴震,戴震有弟子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王念孙培养了儿子王引之;王氏父子是俞樾的崇仰者,俞樾师法王氏父子,颇有成就,并培养弟子章太炎;章太炎的弟子有黄侃、钱玄同和鲁迅。

其三,清代学者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江永在古音上推崇顾炎武,但他说顾氏《音学五书》多渗漏。戴震是段玉裁的老师,对段玉裁的古韵分部不同意,但他写信给段玉裁,完全用平等商量的口气,一点不摆老师的架子,要求段玉裁服从;段玉裁也本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精神,没有因此而改动的古韵十七部。又如,当时著名语言学家段玉裁、王念孙和江有诰书信往来,讨论古韵,他们对后学的奖励不遗余力。后来江有诰修订了段氏的古韵17部,段氏也没有不满。这种民主讨论的风气,服从真理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清代语言学的发展。

其四,清代学者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自顾炎武开清代朴学风气,作学问重视搜集材料,重视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如郝懿行《尔雅义疏》重视目验,王念孙《广雅疏证》的广泛精勤搜集材料等。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如对古韵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因此,结论也是正确的。同时,清代学者治学,还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探索的精神。王念孙疏证《广雅》近十年,每日限定注疏三字,一日不曾旷课。段玉裁写《说文解字注》,前后共花费40年时间。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社会学社会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社会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马克思 2、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 A.严复 B.章太炎 C.费孝通 D.雷洁琼 3、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深度访谈 D.定量分析 4、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量方法 D.定性方法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 A.生产关系 B.交往关系 C.社会关系 D.群体关系 6、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杂交 D.文化冲突 7、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 8、“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9、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0、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

文学院专业介绍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文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博士24人、硕士40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 近三年来,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级刊物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50余项。 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4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有的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专家或博导;有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著名作家或导演。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注重传统、强化技能。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近年来,学院所有专业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汉语言文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写作水平,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西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从事汉英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的学科。它采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健康和医学实践。 一、健康:医学社会学视角 1、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2、健康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演变 ①疾病是由罪恶魂灵引起 ②人的健康受总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人体被看成是遵循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机器”似的统一体 ④“物种医学”和社会空间医学”的出现 ⑤健康:回到整体的人 A “治疗至上”论的动摇 以使用药品为主来实施医学干预成为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被称为“治疗至上(upon to treat)”。 B 生活条件的改善 C 现代健康观念的回归 慢性病: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D 贫穷和健康:仍在关注的问题 二、传染病重新出现: 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再度凸显 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特点:致病细菌显示出明显的抗药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新传染病杀伤力惊人 新老传染病肆虐的原因 致病菌逐步适应环境,提高本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由于人们轻视了传染病,给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滥用药物、性行为不检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不注意卫生 环球旅行中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使传染病“传遍整个世界”。 3、性传播疾病(STDs) 导致性传播疾病高发的原因 (1)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减少了对意 外怀孕的担心; (2)世界各地城市青年的性解放和 性自由意识; (3)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的雇佣 形式 (4)建立多个性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医学社会学的发展 1、早期的医学社会学 2、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首先,出现了医学社会学研究朝着与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的研究领域的转化。 其次,医学社会学和普通的社会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社会学试题(模拟卷)_1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社会学 课程试卷 2009 ~2010 学年 第 一 学期 开课学院: 经管学院 课程号: 考试日期: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控制最高层次的是( )。 A .政权 B .法律 C .信念 D .道德 2.下列属于社会次级群体的是( )。 A .学校 B .朋友 C .家庭 D .同乡 3.类似于“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文化反哺现象,在社会学中称为( ) A .发展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反社会化 D .反向社会化 4.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 )。 A .传递社会文化 B .培养社会角色 C .完善自我观念 D .掌握基本技能 5.在人的社会角色扮演中,最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被称之为( )。 A .角色中断 B .角色不清 C .角色失败 D .角色冲突 6.各阶级之间由于生产资料的占用所带来的根本性不平等,属于( )。 A .结构性不平等 B .差异性不平等 C .区域性不平等 D .阶段性不平等 7.被称为现代化形态的社会结构是( )的社会结构。 A .金字塔型 B .洋葱头型 C .橄榄型 D .扁平化型 8.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是其中最大的变量。 A .政治关系 B .经济关系 C .组织关系 D .文化关系 9.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相对最广而处于的主体层面的是( )。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优抚 D .社会福利 10.1935年,( )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形成。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模式,是用( )的多元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 A .经济财富 B .社会阶级 C .政治权力 D .社会声望 2.个体在同一层次上的位置转移,如个体的职业流动属于( ) A .垂直流动 B. 水平流动 C .结构性流动 D. 非结构性流动 3.属于社会横向结构的有( )。 A .社会群体 B .社会阶层 C .社会组织 D .社会阶级 4.在社会问题中,属于社会结构性失调的有( )。 A .官员腐败问题 B.贫富差距问题 C .就业问题 D. 人口老龄化问题 5.属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有( )。 A .政府 B .行业协会 C .学校 D .职业介绍所 6.在社会学中,严格意义上的社区应当同时具备( )几个特征。 A .地域性 B .共同性 C .互动性 D .自然性 7.城市化的内涵是分层次的,它主要体现在( )几个层面上。 A .城市化的数量过程 B .城市化的质量过程 C .城乡一体化过程 D .城市化的效率过程 8.下列社会控制手段属于形式化社会控制的有( )。 A .道德 B .法律 C .规章 D .风俗 9.美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 ) A .国家保险型 B .国家福利型 C .社会共济型 D .储蓄保险型 10.社会制度体系从纵向来分析可划分为( )几个层次。 A .社会形态的社会制度 B .国家及社会的具体制度 C .组织的规章制度 D .制度化的做法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5分) (注意:以下四题只选做三题) 1、人生舞台分为前台与后台,前台须扮演正式的社会角色,一般是针对陌生人的行动,后台则比较轻松、是个性的还原,只有关系密切的人才能看到。 2、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一样,也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得到社会救助的人应该而且必须回报社会。 命组审命教学题人: 题人: 题人: 题时间: 务处 制 院 城市科技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前言:要点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 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传统“小学”的含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本节要点 1、先秦文献中的文字解释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3、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尔雅》 本节要点 一、秦汉时期的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 1、统一全国的文字。 2、编写儿童识字课本。 3、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4、征召全国通小学者“正读”。 二、训诂汇编的《尔雅》-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1、训诂汇编的出现及取名。 2、《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3、《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尔雅》的价值与不足,注释与影响 第三节方言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扬雄《方言》 本节要点 一、方言学以及研究方言学的意义 二、方言学兴起的原因 三、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 四、古典方言学的创之作-- 《方言》 第四节字书的兴起 中国文字学史第一部专著许慎《说文解字》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字书 二、许慎和《说文解字》 1、许慎生平 2、《说文解字》的产生背景(难点) 3、《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难点) 4、《说文》在语言学史上的成就以及影响(重点) 5、《说文解字》的局限: 第五节声训 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专用声训的《释名》汉末刘熙本节要点 1.什么是语源学? 2 .传统训诂方法:声训

3.《释名》的作者 4 .《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5.《释名》的价值和不足: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音韵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学。训诂学最先,音韵学的起步较晚。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兴起学。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第六节语音研究的兴起 本节要点 一、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 读若 譬况 二、中古反切注音法 1、反切的定义 2、反切的来源 3、现在保存完整的著有反切的书 第七节韵书(上) 一、什么是韵书 二、韵书的产生原因。 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 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 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三、六朝韵书的发展 四、隋唐时代的韵书 1.陆法言《切韵》 2.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3. 唐代孙愐《唐韵》 4. 唐代李舟《切韵》 第八节韵书(下) 上一节我们谈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的韵书。在这一节里,将学习宋、金元以及明代的七部韵书: 《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这七部书各有特点:《广韵》是隋唐韵书的替身,《集韵》徧于守旧,《五音集韵》革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韵部《古今韵会举要》寓革新于守旧之中;《中原音韵》全依北方口语;《洪武正韵》南北调和。其中《广韵》和《中原音韵》两部书分别代表中古音和近古音,因而在语言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只把重点放在《中原音韵》上。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一、等韵学的概念 二、等韵学的基本术语 三、等韵学的韵图—声韵调的结合

医学社会学作业

医学社会学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医学社会学》课程作业 姓名:俞宝英学号:712007072002 年级:12秋护理学(专本)学习中心:温州 一、简答题: 1.普遍调查:也叫做普查,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范围内 所进行的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调查总体中选取样本所进行的一种调查。 3.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包括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是间接收集情报资料的方 法,从文献、档案、报纸、书刊、报表以及历史资料等各种社会信息中去收集自己研究所必需的资料。 4.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社会现 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社会现象。 5.卫生服务公平性:卫生服务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3个重要原则 上:一是可及性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健康原则。 6.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

观。 7.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大专院校 学生实行的一种免费的卫生保健制度。 8.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劳动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 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的劳动者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9.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是医疗部门所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总 和。 10.卫生保健体制:卫生保健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保健资 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 11.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医疗服务总供给水平与社会人群健康总需求水平大 致相等。 12.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 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 13.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 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14.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组织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 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15.医疗违规行为:医疗违规行为是社会学违规概念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凡违反或 背离公认的医疗规范的行为称为医疗违规。 二、论述题: 1.国内外医疗保险体制的比较 答: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它一直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表现在医疗保险上亦是如此,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的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9.8%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2.国内外医务人员培养模式的比较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社会学模拟卷四(附答案)

《社会学》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选择题(下面的选择题中,有一个或多个答案,请选出全部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 共30分) 1、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是:( A )A.总合论B.综合论C.普适论D.中心论 2、以下属于当今家庭类型的有:(ACDE ) A.核心家庭 B.单身家庭 C.特殊的家庭 D.联合家庭 E.主干家庭 3、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分为( B )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B.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C.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D.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4、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 A.精神要素(精神文化) B.语言和符号C.规范体系 D.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E.物质产品 5、某种文化模式与其他文化模式以比较直接的方式互相混合、互相交流、互相渗透的社区是( A )A.文化边际 B.文化圈 C.文化区域 D.文化区 6、按照社会群体的不同分类,家庭属于( BC ) 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小群体D.大型群体 7、属于社会行为主要方式的有:(ABCDE ) A.暗示 B.模仿 C.合作 D.冲突 E.调适 8、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C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会 C.候车群 D.工会 9、某人长期从事领导工作,结果回到家中,走访朋友仍以领导自居,这反映的是哪一种角色失调( B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混同 C.角色间冲突 D.角色失败 10、按照社会流动的方向,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 CE ) A.代际流动B.自由流动C.垂直流动D.结构性流动E.水平流动 11、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社会,表现各不相同,各具特性是指社会问题的( C ) A.普遍性B.复合性C.变异性D.周期性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医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选(10×2分) 判断(5×2分) 简答(5×8分) 论述(2×15分) 1、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帕森斯(1951):指病人为适应其情境的规范性要求而形成的一些特征性的行为。也即人们在患病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以及社会对患病者的角色期待。 前提假设:患病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状态,病人希望得到康复(这是患病与其它偏离行为——如犯罪——的重要区别,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社会对患病和犯罪的不同纠偏方式)。 帕森斯病人角色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病人并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 2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3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 4病人应该寻求技术上适当的帮助和医生合作。 2、对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有何争议? 1行为变异性;不能解释患病行为的偏离 2疾病类型;不能应用不同医疗情景、不同疾病类型(如慢性病)病人角色解释 3医生——病人关系;没有考虑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会影响医生——病人的关系 4病人角色的中产阶层取向;不能解释社会阶层较低的病人行为 第一种批评观点认为,不是所有人对病态的看法和对自己及他人病人角色行为的界定与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相符合。 麦肯尼克,1962,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对症状的习得反应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戈登,1966,一般来说,当疾病预后严重或不确定时,病人的行为期望与帕森斯所描述的病人角色一致;但当预后已知或不严重时,则表现为“不健全的角色”。 特沃德尔,1969,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人都希望疾病得到治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与医生合作。 第二种批评观点,认为他的理论似乎只适用于急性病,不适用于慢性病。 Ksssebaum和Baumann,1965,慢性病人,如心脏病、癌症等,所面临的是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正常角色,并需要调整他们的行动来适应永久性的健康问题。 另外,病人角色理论在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有问题的。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被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 第三种批评观点认为,帕森斯的理论建立在传统的一对一的医患互动基础上。 在这种情境下(医生办公室),医生可以最大限度的环境控制权。 但是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形式就大不相同。同样,在病人家里发生的医患关系也会不同。 第四种批评观点认为,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模式是一种中产阶层的行为模式。它强调个体责任、为健康努力和恢复正常的价值。 病人角色理论源于对中产阶层的假设:理性地解决问题是中产阶层面对困难时惟一的积极的向上的行为,并且这种努力会有积极的收获。 但是,穷人的成功并不遵循这个规则。他们一旦报告疾病,将面临失业风险,没有机会享受“第二收获”。 3、萨奇曼的疾病行为阶段模式(stage of illness medical care)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差 C. 极差 D.标准差 8. 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标准差 9. 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 B. 左偏态 C. 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右偏态 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精品资料

2021年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资料精编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精选 及考研大纲 1. 重点名校:语言文学基础 2010-2018年考研真题精选(暂无答案) 2.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①2019年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二、 2021年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资料 3 .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复习题]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4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相关资料 (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笔记+课件+提纲]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笔记。 ②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本科生课件。 ③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 2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选择题精编。 ②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填空题精编。 ③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判断题精编。 ④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精编。 ⑤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简答题精编。 ⑥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论述题精编。 ⑦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

全国2015年4月自考(课程代码: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 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A.社会批判理论 B.常人方法学 C.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论 3.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 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 A.人文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C.实证主义方法论 D.功能主义方法论 5.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页4共(页1第#43000浙 0 6.社 会 学 研 究 的 一 般 程 序 包 括 A.两 个 阶 段 B.三 个 阶 段 C.四 个 阶 段 D.五 个 阶 段 7.我 国 明 确 地 采 用 社 会 建 设 概 念 ,是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A.十 五 届 三 中 全 会 B.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C.十 六 届 四 中 全 会 D.十 七 届 四 中 全 会 社 会 学 概 论 试 题https://www.360docs.net/doc/033252366.html,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 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 或99% 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 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 和B 均不是 D. A 和B 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 检验,其目的是检验(C ) A 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 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 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 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 (B)n1+ n2 –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 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 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 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A ) A.四格表检验B. 四格表校正检验C t 检验D U 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电大《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 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肄言》。 2.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3.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四种形式。 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5.依据社会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 7.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和目的论。 8.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9.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10.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1.社会交往:指人们需要是人们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务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3.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的规范体系。 4.情景定义: 5.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 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1、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2、态度的类似性 3、双方距离的远近 4、交往频率 2.社会现代化有哪些内容? 第一,经济现代化。它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增长,还表现为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现代化。 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应,没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就很难推进的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 第三,文化、科学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道路。 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现代化等等。 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 3.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