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介绍

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甘蔗xx病

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

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台糖

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xx(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

芽长成的植株。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

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1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蘖则较少感

病。

②发病规律:

带病的蔗种、宿根蔗芽、土壤和杂草寄主是主要的传染源。厚垣孢子

随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某些昆虫亦是传病的媒介。

落到蔗芽上的厚垣孢子,在温度5-40℃(25-30℃最适宜),相对湿度为90%-100%的条

件下,便萌发菌丝体,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生长点附近)。

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短的50-60天便产生黑穗,长的5-6个月产生。蔗芽带菌是

本病的发病原因。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甘蔗品种对黑穗病只有感染程度不同,发病株率为10%-20%即算

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多数品种较抗黑穗病。

②采用梢部种茎。蔗梢的芽有叶鞘保护,黑穗病孢子不易散落到蔗芽上,带菌机会

少,发病也少。

③用50%多菌灵800~1000倍稀释液浸泡种茎10分钟。

④把地面上容易感菌的蔗芽(即高位芽)砍掉,从地下低位芽长出来的蔗苗发病很

少。

⑤在病株节间已伸长,但尚未长出鞭状物时,即将病株拔除。如黑穗已形成,拨除

的病株应集中烧毁。

⑥有条件的蔗区实行甘蔗与水稻、花生、黄豆、红薯等作物轮作。

3、甘蔗褐条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病菌先侵害嫩叶,早期病状呈透明水渍状小点,长0.5毫米。病斑很

快与中脉平行扩展成为水渍状的黄褐色条纹病斑。条斑中央

出现红色小点,不久整个病斑都变成红色,周围有狭窄的黄晕。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

互相联合,叶肉组织被破坏,大部分叶片早枯,尤以5-6月

最明显,每株甘蔗只有5-6片青叶,其中只有3-4片叶无病斑。

②发病规律:

甘蔗褐条病是真菌性病害,其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蔓延。落在蔗叶上

的分生孢子,当叶面有水层时便萌发出芽管,从气孔侵入,

也可以直接侵入细胞。以后又在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适宜褐条病菌孢

子萌发的温度为16-40℃,周年可以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发2病较多。甘蔗生长营养不良是褐条病严重发生的诱因,褐条病发生严重的蔗地多是磷、钾不足。

(2)防治方法

①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注意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确保养分平衡。

②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③病害较重的蔗地,要剥除老叶,间去无效茎以及过密和长生不良的蔗株,使蔗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④病害在5-6月发生流行,要抓早管理,早施肥,提高甘蔗耐病性。

⑤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2~3次。

⑥实行轮作,增施肥料,提高肥力。

4、甘蔗梢腐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梢腐病菌最初是侵入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出现缺绿黄化,继而形成“死尾蔗”,最后梢部坏死,生长点的病菌从蔗梢一边向下侵

害,被害蔗茎的组织大部分变黑褐色腐烂,没有受害的一边继续生长,致使节间弯曲变形。

②发病规律:

甘蔗梢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落到梢头心叶上,便萌发侵入幼嫩叶基部,再侵入生长点附近的蔗茎,

随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高温、高湿天气,种植过密,过量施氮肥,生长过旺,组织柔嫩,均有利于病害流行。久旱遇雨或干旱后灌水,

往往病害易发生。如在广西南部1986年、1987年的7~9月高温多雨,梢腐病发生普遍;而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的7~9月干旱,梢腐病发生很少。

(2)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对甘蔗稍腐病抗性较好的有台糖

134、选3,粤糖63-237发病也较少。

②施肥要注意氮肥、磷肥、钾肥适当搭配,磷肥、钾肥全部与有机肥混合做基肥。

在甘蔗生长期,视生长情况适施氮肥,避免过多施用或迟施

速效氮肥。

③不在发病蔗地留种,尤其不留感病植株的蔗茎做种,以减少带菌传染。

④及时剥叶、排水、降低蔗地湿度。3

甘蔗中毒

甘蔗中毒 文章目录*一、甘蔗中毒的概述*二、甘蔗中毒的主症*三、甘蔗中毒的急救措施*四、甘蔗中毒的急救注意事项*五、甘蔗中毒的护理知识*六、如何预防甘蔗中毒 甘蔗中毒的概述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是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在我国淮河以北地区比较多见,由于食甘蔗者主要为3~16岁的人群,鉴别力和警觉性均较低,故中毒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每年2~3月为高发季节,可危及生命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在10%以上。 甘蔗中毒的主症多在食后15分钟~8小时内发病,亦有长至48小时。 1、轻度中毒 首先表现为一时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等,无腹泻),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眼前发黑、复视),轻者很快恢复,较重者胃肠道症状加重,频繁恶心、呕吐,并可发生昏睡。 2、重度中毒 在上述症状出现后,很快出现抽搐、昏迷。抽搐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每次发作1~2分钟,每日可多次发作。抽搐发作后便

呈昏迷状态,且眼球向上看,瞳孔散大。尚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和血尿,体温初期正常,3~5天后可升高。一般在5~10天后疾病开始恢复。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全身性痉挛性瘫痪、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等。 甘蔗中毒的急救措施1、对于短时期内误食霉变甘蔗病人, 立刻探咽导吐,随即进行洗胃,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亦可用活性炭混悬液。洗胃后再灌入活性炭15—30g(小儿)或50—100g(成人)的混悬液于胃中,并以硫酸钠或甘露醇导泻,必要时 进行结肠灌洗。 2、有惊厥、抽搐时,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鲁米那)或地西泮(安定)等,小儿亦可用水合氯醛灌肠。 3、静注或静滴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呋塞米和50%葡萄液与脱水剂交替使用,有助于控制脑水肿的发展。 4、根据病情补充适当液体防止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蘅。 5、高压氧疗法,用之治疗霉变甘蔗中毒病人的重症脑水肿效果良好。10次为一疗程。 6、适当应用脑细胞活化剂,以保护脑组织,协助防止后遗症。 7、必要时酌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8、酌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和支持疗法。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5) 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6)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 (7)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 (8)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 (8)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9) 2.4机械化程度低 (10) 2.5缺乏关税保护 (10) 2.6劳动力成本上升 (10)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 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11) 3.2培育推广优良甘蔗品种 (11) 3.3合理调控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收益,稳定甘蔗产量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目前,广西的甘

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

甘蔗黑穗病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分子多样性初步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4,12(6):685~68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No.2002AA24103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170639)联合资助。 阙友雄:男,1980年生,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收稿日期:2004-04-29接受日期:2004-06-21 ·研究论文· 甘蔗黑穗病菌 (Syd.)分子多样性初步分析* 阙友雄 许莉萍** 邹添堂 陈如凯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州350002) 摘要:应用经筛选的13条10bp 随机引物,对来自福建等6个省(区)甘蔗(ssp.)上的18个甘蔗黑穗病菌 ( )分离物进行了RAPD 分析。来自福建和广西的2个代号分别为7和9的分离物间,显示出最大的相异系 数为0.89474;最小相异系数为0.25217,是在两个福建分离物间出现的。UPGMA 聚类结果表明,18个分离物在0.75的相异水平上可以聚为6个群体,7个来自不同寄主品种的福建分离物相异系数较小,分布于2个相邻的遗传聚类群中,同时,2个来自同一寄主品种不同地理来源的分离物间,显示出高达0.82353的相异系数。说明分子多样性同地理来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无关。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RAPD ;分子多样性;UPGMA Primary Analysis of Molecular Diversity in Populations of the Fungus Syd.QUE You-Xiong XU Li-Ping** ZOU Tian-Tang CHEN Ru-Kai (Key Laboratory of Eco-physiology &Genetics Improvement for Sugarcan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Eighteen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sugarcane smut fungus ( Syd).cultivated in six different provinces or regions including Fujian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isolation of single spor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ries of the isolates,13random primers of 10bp were occupied in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by RAPD.The largest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89474,being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with codes of 7and 9originated from Fujian and Guangxi,respectively;the smallest value of 0.25217was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originated in Fujian.Dendrogram of UPGMA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18isolates of Syd.were divided into 6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75.Because of small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seven iso-lates obtained from sugarcane in Fujian Province belonged to two adjacent groups of cluster Ⅰand cluster Ⅱ.High dis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82353was observed in two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same host origin but with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The results of cluster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was associated with geographyic origins in some degree,but not related to host origin. sugarcane ( spp ); Syd;RAPD;molecular diversity;UPGMA 由黑粉菌(Syd.)引起的甘 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危害我国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真菌性病害[1]。甘蔗属亚热带作物,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和江西是我国大陆甘蔗的主要种植地,对来自以上主要产区的甘蔗黑穗病病原分离物的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无疑对甘蔗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菌小种分化的最新研 究认为迄今除了中国台湾存在3个小种外,其余各 地均只有2个小种, 命名为A 和B [2]。长期以来,对于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划分,均采用鉴别寄主法,我国大陆唯一有关该病原菌的研究也是采用鉴 别寄主法,认为存在小种1和小种2[2,3] 。近年来,随 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应用PCR 方法检测甘蔗黑穗病菌存在与否的研究也有报道[4]。本研究在获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 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

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 一些甘蔗品种具有固氮作用,在固氮菌的作用下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将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与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不同的是,甘蔗不形成根瘤,固氮菌是生活在甘蔗茎的细胞间隙中的。 甘蔗的工栽培甘蔗【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 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

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剂维生素红细胞维生素D 4-二甲氨基吡啶北京标准物质网 1.豆类(扁豆、大豆)毒素中毒 豆科植物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多种苷类和酮类物质等物质,可直接或潜在地对人类产生危害。如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某些蛋白质水解酶;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能凝集人和动物红细胞,影响动物的生长;致甲状腺肿素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大豆中有抗维生素D,扁豆中有抗维生素E等因子;豆类中的氰苷水解时可产生氢化氰。造成这些危害唯一的原因是加热不彻底,毒素未被破坏。 食用未熟透豆类的中毒症状为:发病快,潜伏期 0.5~1h,最快3~5min,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头晕和乏力等症状。 解决办法就是,不论大豆、扁豆,还是四季豆、荷兰豆都须熟透后方可食用。 2.发芽马铃薯毒素中毒 马铃薯块茎一般含有少量的龙葵素,不会引起食物中毒。但因储藏不当导致马铃薯发芽时,薯皮颜色变成青紫,龙葵素的含量就大大

增加。吃了这种马铃薯,就会引起中毒。潜伏期多为2~4h。开始为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并伴有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急促,伴随全身虚弱和衰竭,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轻者1~2d自愈,重症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麻痹而致死。3mg/kg体重的摄入量可嗜睡、颈部瘙痒、敏感性提高和潮式呼吸,更大剂量可导致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预防及救治措施:将马铃薯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或辐照处理,以防止马铃薯发芽。发芽较多或皮肉变黑绿色者不能食用,发芽少者可剔除芽与芽基都,去皮后浸泡30~60min,烹调时加少许醋煮透,以破坏残余的毒素。目前,对发芽马铃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现病人后须立即采用吐根糖浆催吐,用4%鞣酸溶液、浓茶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停止食用并销毁剩余的有毒食品。对重症病人积极采取输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3.木薯亚麻仁苦苷毒素中毒 木薯在一些国家是膳食中摄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在西非一些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多有发现,该病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热带性弱视疾病也流行于以木薯为主食的人群中,该病病症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长期以致死剂量的氰化物喂饲动物,也可使这些动物的视神经组织受损。木薯中毒原因是生食或食人未煮熟透的木薯或喝煮木薯的汤,一般食用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 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 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 ,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 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 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 % -70%来源 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 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 ;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 1996年上升至62.2%, 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 %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 介绍 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甘蔗xx病 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 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 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台糖 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xx(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 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 芽长成的植株。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 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1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蘖则较少感 病。 ②发病规律: 带病的蔗种、宿根蔗芽、土壤和杂草寄主是主要的传染源。厚垣孢子 随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某些昆虫亦是传病的媒介。 落到蔗芽上的厚垣孢子,在温度5-40℃(25-30℃最适宜),相对湿度为90%-100%的条 件下,便萌发菌丝体,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生长点附近)。 病菌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内,短的50-60天便产生黑穗,长的5-6个月产生。蔗芽带菌是 本病的发病原因。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 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 1981-1989 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

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 和≥10℃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 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 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气象条件对甘蔗糖份含量的影响 根据对历年各糖厂榨季蔗糖份动态变化的分析,甘蔗糖份的积累动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的缓升阶段,此阶段蔗糖份含量较高,积累速率也较慢;快速积累阶段,这是蔗糖份积累最迅速的时期,但蔗糖份含量仍较低,尚未进入工艺成熟阶段;工艺成熟期后的缓升阶段,其特点是蔗糖份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但上升速率比第二阶段慢;下降阶段,此阶段的前期蔗糖份下降速率比较慢,但下降速率加快。纵观蔗糖份积累整个阶段,其积累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即生长曲线变化规律。 甘蔗糖份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及品种熟性、前期生长情况及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后的气象条件,均会对榨季蔗糖份的高低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广西各地糖厂榨季期间(多数安排在11 月至第二年3-4 月),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若榨季温度高,湿度大,则甘蔗继续生长,蔗糖份含量低,反之榨季温度低,湿度小,则有利甘蔗蔗糖份积累。但是当最低气温≤2℃,特别是最低气温≤0℃或以下是,榨季蔗糖份将急剧下降。 经过对全区代表性糖厂历年榨季糖份动态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11 月份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空气湿度偏小,日照充足,而且榨季期间无霜冻灾害天气出现,则甘蔗糖份积累快,蔗糖份含量高。反之10-11 月份昼夜温差小,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偏大,日照缺乏,特别是榨季期间出现霜冻灾害天气, 则甘蔗糖份积累慢,榨季蔗糖份含量低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2005-2010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单位:万吨) 制糖期 05/0 6 06/07 07/08 08/09 09/10 11/12 全国总产量 881. 5 1199.41 1484.02 1243.12 1073. 83 1045.4 2 广西产量 537. 7 708.6 937.2 763 710.2 672.8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1. 潜伏期短,大约进食后0.5~24h相继发病,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 2. 与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病人都食过同一种食物。 3. 所有病人都有急性胃肠炎的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4. 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传染,当停食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可控制。 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暴饮暴食所致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有毒食物的慢性损害不属于食物中毒。 三常见食物中毒类型 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有以下4种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奶粉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农药、亚硝酸盐等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发芽土豆、河豚鱼中毒等 我们只讨论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当人误食了含有大量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品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中毒。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多见于细菌和霉菌。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细菌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30~90%。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类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等也会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中毒,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曾引起过肉毒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1)食物被污染: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发生细菌繁殖: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水分,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食品在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污染食品未烧熟煮透或煮熟的食物受到生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二种中毒类型 感染型:食用的食物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大量生长繁殖,然后引起中毒。感染型食物中毒常由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引起。 毒素型:细菌先在食物内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食用后而引起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常由肉毒梭菌引起。 混合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 目前,我国发生较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等,近年来蜡样芽孢杆菌和李斯特氏菌中毒也有

广西甘蔗调研报告

广西甘蔗调研报告 摘要: 2014年11 月3日至7日,与广西糖网信息部工作人员一道对广西四大主产区14/15榨季甘蔗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整体来看柳州和来宾长势较好,南宁和崇左倒伏现象较为严重,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的田间茎高、蔗径、锤度、每亩有效株数等数据来看,柳州和来宾估产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南宁和崇左地区,受倒伏影响,甘蔗单产有不同程度下滑,对比去年糖网数据,广西平均单产较去年预计持平或略减;种植面积方面,糖网没有针对性调研,沿途来看,甘蔗面积确有萎缩迹象,主要改种桉树、木薯、果树、花生等为主,尤以桉树最多,参考广西农业厅和糖协公布的数据,预计广西面积较去年减少 160 万亩左右,最终广西产量预估在 760万吨;种植成本和收益方面,据农户反映,甘蔗收购价在 400 元以下的话,已低于成本,会考虑大幅改种,目前成本大致在 1250 -1300元/亩,自有地收益 600-700 元/吨,若考虑租地成本按去年的甘蔗价基本不赚钱。 一、调研路线: 11 月 3 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 月 4 日:柳州—象州—武宣—来宾 11 月 5 日:来宾—宾阳—青秀—南宁 11 月 6 日:南宁—扶绥—上思—崇左 11 月 7 日:崇左双高基地(双高:亩产8吨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产区调研情况汇总 1. 柳州地区 从考察沿途来看,柳州地区受台风影响很小,几乎没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较多,甘蔗长势较好;面积方面,改种现象较为普遍,像柳城地区,主要改种桔子树,据广西糖网统计,整个柳州地区面积减少 10 万亩左右,去年 160 万亩,今年在 150 万亩;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看,部分地块估产能达到 5.5 吨/亩,多数地区单产正常或略偏高水平,仅个别地区因新植蔗缺苗严重,单产较低,估产仅有 3.5 吨/亩,结合糖网 10 月份调研数据,估计整个柳州单产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约每亩增加 0.2吨左右。 2. 来宾地区 来宾境内甘蔗整体长势良好,有甘蔗地改种桉树和木薯现象,据糖网估计,今年甘蔗面积减少 20 多万亩,去年甘蔗面积在 260 万亩;驱车南行逐渐有倒伏现象,但整个来宾境内倒伏比例不大,多数轻微倒伏,少部分地块有中度倒伏现象,倒伏严重地块一方面会影响甘蔗的生长高度,另一方面影响甘蔗糖分的积累,据我们实地测量单产,来宾普遍估产在 5 吨/亩左右,田间锤度基本在21-23 的水平,有倒伏地块,锤度在 20 以下,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据广西糖网对比去年数据,来宾境内整体单产略高于去年。 3. 南宁地区 来宾与南宁交界地带,仅有轻微倒伏,估产普遍都在 5-5.5 吨/亩,属正常单产水平;进入南宁周边地区,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中度倒伏,据糖网人员介绍面积略减,改种玉米和花生较多,据伶俐镇农户介绍,甘蔗价低于 400 元/吨的话,会大幅度改种,单产受倒伏影响较去年减 0.5 吨/亩左右,我们实地测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类,人畜食用了被真菌污染的食物均有可能导致此类疾病,但真菌毒素的种类较多,因此真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治也不是特别规范。为提高本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本课件介绍了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预防控制等知识,并对几种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真菌性食物中毒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 一、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人畜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了的粮食、食品和饲料后,发生的食物中毒,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 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真菌毒素多达300 余种,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比较重要的有几种,如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3- 硝基丙酸和展青霉素等。其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串珠镰刀菌素、伏马菌素等。麦角中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真菌性食物中毒,早在9 ~14 世纪的欧洲纠频繁发生;在公元18 世纪时,法国曾由于麦角中毒死亡8000 余人。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真菌性食物中毒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去除。由于真菌毒素结构 简单,分子量小,对热稳定,因此,采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和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 毒素。(2 )中毒与食品有关。中毒的发生主要通过被污染了的食品,通常在可疑食品中可检出真菌或其毒素。(3 )临床表现为脏器损伤症状。与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 肠炎症状不同,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损害实质器官。按毒素损害的不同病变特征,可将真菌毒素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造血组织毒、细胞毒、生殖系统毒等。一种毒素可作用 于多个器官,引发多部位病变和多种症状。(4 )一种真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同种毒素可 由多种真菌产生。而且,真菌菌株的产毒性也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产毒株在不同 的环境和地域中,它可能有的是产毒,有的并不产毒。(5 )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由于真菌毒素分子量小而不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6 )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这是由于真菌繁殖和产毒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7 )目前尚未发现特效治疗药物。 三、几种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赤霉病麦中毒 赤霉病麦中毒是指食用了被镰刀菌侵染前发生赤霉病的麦类引起的食物中毒。这是我国 最重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之一,早在二十世纪30 年代我国已有赤霉病麦中毒记载。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范文.doc

【述职报告范文】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06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2005/2006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5万亩,糖料蔗产量466万吨,蔗糖产量5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 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仅2006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7%,机械化中耕占57%。2002年—2005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治旱保水综合应用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 第三招是龙头企业大带动。全县现有制糖企业2家,日榨能力2万吨,其中东亚糖厂是目前全国榨蔗量和产糖量最大的制糖企业。两家制糖企业原料蔗收购推行“订单农业+价格联动”经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了蔗农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全县57170户蔗农全部与两家糖厂签订订单合同,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十月下旬,沐甜科技广西糖网组织了一次为期4天的广西蔗区调研,参与方有制糖企业、白糖现货贸易商、投资公司及期货公司白糖研究员。我们先后走访了柳州、来宾、南宁、崇

霉变

霉变 霉变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食物中,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分,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温度。水分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养分。 1、霉变中毒: 霉变中毒没有特殊疗法。治疗原则是采取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急救措施是催吐、洗胃、导泻,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症治疗主要是补液,纠正胃肠炎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2、甘薯霉变: 甘薯被霉菌污染并产生毒素,被人食用后引起的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甘薯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擦伤摔伤的薯体部分,易于被霉菌污染,贮藏于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霉菌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中毒的毒素物质有甘薯宁、1-甘薯醇、4-甘薯醇。 霉变甘薯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24小时发病。轻度中毒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中毒者恶心,多次呕吐、腹泻,并有发热、肌肉颤抖、心悸、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甚至可有休克、昏迷、瘫痪乃至死亡。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被霉菌污染,在收获、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防止薯体受伤,在贮存过程中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湿度;要会识别并且不食用霉变甘薯,霉变甘薯的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薯肉变硬,具有苦味、药味;霉变不论生吃、熟食或做成薯干食用均可造成中毒;只有轻微霉变的甘薯可去掉霉变部分的薯皮薯肉,浸泡煮熟后少量食用。 3、甘蔗霉变: 春天到了,商贩们开始在农贸市场、街头兜售甘蔗,很多市民为了尝鲜纷纷解囊购买。但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提醒,春季吃甘蔗时,应当心因甘蔗霉变而中毒。每到春季,市场上会出现很多卖甘蔗的小贩。这些甘蔗至少储存了一个冬季。储存条件好的,甘蔗还保存了原来的水分和口味。甘蔗有滋补清热作用,含有丰富营养成分。但由于甘蔗味干较易受到毒害,储存条件不好加上甘蔗本身糖分较大,极易发霉变质。发霉变质的甘蔗一定不要食用。霉变甘蔗外观光泽差,手按硬度差没弹性,尖端和断面有白色絮状或绒毛霉菌菌丝体,而且气味难闻,有酸馊霉味或酒糟味。食用霉变甘蔗后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 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 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指南]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指南]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近年来全国推广甘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同时施足基肥等使甘蔗亩产量大大提高,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供参考: 一、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二、浅种: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三、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四、密植:植蔗沟每100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 个。 五、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六、浸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可提高蔗种抗旱能力,也可达到消灭病虫害的作用。七、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八、防治地下害虫:为防地下蛐螬与蔗螟为害,种植时,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 九、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一、整地、开植蔗沟 1(整地: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 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2.1常规蔗沟: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2.2抗旱高产蔗沟 云南80,以上的是旱地甘蔗,推广“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旱作用。具体方法是: 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覆土6.6厘米,压实。二、施肥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甘蔗的需肥量 据研究,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 (P2O5)1,1.5公斤, 钾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吸收总的趋势是苗期少,分蘖期逐渐增加,伸长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