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高校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对高校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维普资讯
第 十 七 卷 第 一 期
2 00 2 年 2 月


师 范 学



Vo . 7 No. 11 1
F 曲 2 o 0 2
J R OU NA HU O L OF C XI NG N RMAL U VE I Y O NI RS T
这 是学科 建 设的核 心内 容 ,也是支 撑学科 存 在 与发 展的基 础 。它包括 :( )在 奉 学科 现有 的 1 科 研发展 的 规模 基 础 之上 ,继续 扩 大 科 研 规模 , 争取 更 多 、更 大 的科 研 项 目,建 设 一 批 科 研 中 心 ;( )注重 提高科研 质量 ,提 高科 研成 果—— 2
基础。
特 点 ,决 定 了学 科建 设成 为高 等学校 教学 、科研
两 个 中心 的结合 点 ,处 于高校 可持续 发 展的基础 地位 ,是 高校建设 和发 展 的关 键 和核 心 。 高校学 科建 设 主要 侧 重 于 学 科 知识 的 累积 、 创新 与系统 化 ,形 成 有特色 的学科 学术 成果 .产 生学科 学术带 头人 ,构 建学科 学术梯 队 。学科 建 设 的任务 ,可以概括 为 :跟踪 学科前 沿 动态 以及 分 化和综合 的发 展趋 向 ,选 择学科 研究 领域 与方 向 ,组织 力量进行 学科立 项 与研 究 ,在 此基 础上 合 理建构 学科群 ,形成专 业 教学 所依托 的学科知 识 基 础 ,并 以此来 培育学 科 队伍 。
二 、学科建 设 的 内容 1 人 才 Nhomakorabea 养 .
学 科 建设 的根本 目的就 是加 强某一 学科 不 同 层次 的教育 教学 ,形 成 能适应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具 有特 色和 优势 的人才培 养体 系 ,培养 出具有本 学 科 优势 的不 同层次 的人才 。这 一培养 体 系的建设 包 括 :( )扩 大本学 科的招 生规 模 ,提高人 才培 1 养 的层 次 ,获得 不 同层 次 ( 学 士 、 硕 士 、博 即 士 )学位 点授予 权 ;( )拓展 本学 科不 同的专 业 2 方 向 ,加 强依 托本学科 的专业 教学 内容 、课 程体 系及 教学方 法 的配套改革 ,以新 的学科 文化 成果 教育学 生 ,充分 激发学 生学 习 的积极性 、主动性 和创造 性 ,提 高人 才培养 的质 量 ;( )建立 能充 3 分 调动 教师教 学积极 性 的有利 于全 面实施 素质 教 育 的教学 运行 机制 ,鼓励 学术水 平高 的 教师从事

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 设 的 水 平 搞 上 去 了 ,才 能 带 动 学 校 的 发 展 。 从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和 改 革 的 历 程 看 ,学 科 建 设 是 推 动
行 :一 方面 ,根 据学校 原有 的学 科基 础 ,结合 科学 技术 发展 和 区域经 济发 展需 要 ,优化 学科 布局 ,以 原有 的公 共课 或基 础课 为基 础 ,拓展 学科 门类 或新 增一 级 学 科 。另 一 方 面 ,科 学 合 理 地 构 建 学 科 结 构 ,使 教 育资 源得 到充 分利 用 ,使 学 科之 间形成 良 好 的生态 环境 ,这 样有利 于 学科 的交 叉和 渗透 ,有

因为 合理 的学 科结 构有 利于 学科 的分 化与 综合 。综
合性 大学 的学科 门类至 少应 当在六 个 以上 ,多科 性 大学 的学 科 门类 应 当在 四个 以上 ,并 且应 当有 效覆
盖 。学 科结 构 布局应 当使 学校 的几 个 学科 门类之 间
相互依 托 、相互 沟 通 ,形 成若 干个 学科 群 ,成 为学 校 知识 创新 、技 术创 新 的基地 。一 般讲 ,高 校 的学 科 结构 应 当 以本 科专 业设 置 为基础 ,以研究 生学 位
学 、科 研 全 过 程 ,与 教 学 、科 研 各 个 环 节 紧 密 相
连 , 由 此 构 成 学 科 建 设 的基 木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学 科 方 向确 立 、 学 术 队 伍 建 设 、科 学 研 究 、学 术 环 境 建
科 ,即重点 建设学 科 。学科 布 局结 构优 化是学 校学 科建 设 的基础 ,重 点建 设学 科 能体现 学校 的优 势和
结果 。学 校应根 据科 学研 究 、区域 经济 发展 、研 究 生培养 以及 本科 教育 的需 要 ,合 理 设置 学科 、组建

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 词 : 高校 学科 建 设

2 我 国 高校学 科建设存 在 的问题 改革 的精 神。 目前 , 我 国有很 多 的高校拥 有 数十年 甚至 上 2 . 1 专业 设置 不科 学。 在过 去 的十 年里 , 大 学招 生规 百 年 的历史 , 这 些高校 都 拥 有 多年 的办 学理 念 、 管理 模 式 模 以年均 约 3 O % 的速度 递增 。这期 间 , 部 分高校 出于各种 和悠 久 的校 园文化 , 其 中不 乏高校办 学和 学科 建 设 的佼 佼 原 因, 增 设 了一批 申报 门槛低 、 运 行 成本 少 的通 用专 业 , 以 者 , 但 同时有 少部 分高校 固守多年 来 的办 学传 统和 办 学理
( 上接第 2 6 0页)
定 主要 的人 才培养 方向。 譬如 , 涉 外旅游专 业在进行人 才培 3 建 立较 为稳定 的实训 实 习基地 养 的时候应 该 以旅行 社计调人 员为 目标 ,其课 程设 置就应 我 院 已经 建 立 了相 应 的实验 实训 室 , 但 涉外 旅游 专业 以旅行社 管理 为其 主干课程 , 在课程安排 上有所 侧重。 和 其他 行 业 不 同 , 这是 一个 应 用性 很 强 的专 业 , 许 多 活 动 2 . 2 对课 程 设 置作 适 当调 整 a ) 适 当增 加 各 学 科 的 没 法在 学校 的实训 室里进行 模 拟。因此 , 对本 专业来 说 , 建 立一 批 长期 稳定 的设施 条 件 好、 管理 水平 高 、 培 训 能 力 强 实践 教 学 , 专 科教 育仅 有 3年 时 间 , 在 高 中时候 没 有学 过 相 应 的专业 课 知识 , 而大 专 的学 习除 了顶 岗 实 习 , 剩余 的 的校 外 实 习基 地 ,充 分利 用企业 和 学校 的不 同教育 资 源 , 使 学 生在 学 中练 , 练 中学 , 形 成互 动 式 产学 结 合 的人 才 培 学习 时 间有 限。第 一 学年基 本是 一些 基础 学科 如 外语 、 毛 概等, 第 二学 年 至第 三 学 年主 要是 专 业课 和 毕 业 实 习等 。 养机制 。 4 小 结 这样 的课 程安 排 显 然是 轻 实践 、 重理 论。 事 实上 , 涉 外旅 目前 我 院 的 “ 1 + 4 + 1 ”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是 一个 紧跟 随 游 专业 的学生 在 学 习期 间 应夯 实 自己 的动 手 能力 ,只 有 时代 发展 脚步 , 适应 区域 行业 发展 的一 个模 式。在 实 际 的 在 扎 实基 础知 识 的基 础 之 上娴 熟运 用 ,才 能够 在 就 业 的 德 育 与人 文 素质 教 育是 人 才 的基 础 , 大 量 的事 实 潮 流 中 占不败 之地 。 ② 对 某 些课程 进 行合 并。 不 能 为 了拼 工作 中 , 说 明校 企 结合 能使 涉外 旅游 业教 学具 有旺 盛 的生命 力, 不 凑 学 分而 开 设课 程 。涉 外 旅游 专业 的一 部 分课 程 内容 是 仅有 利于 专业 教育 走 向规范 化 , 使 学生 培养 与企 业需 求相 重复的, 可 以对 这 些重 复 的 内容 进行 合 并。 例 如 : 旅 行社 而 且还 可保 证旅游 高 等教育 吸 引生 源和 毕业 分配 的 的计调 实务 和 旅行 社 的 经营 管理 实 务 可 以合 并 为 一 门课 致 ,

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 � � � � 表 国 境 外 所世界知名大学 学科数 世界排名 上海交大 � � � � � � 学 校 学科数 平均 学科数 21
� 1 - 1 00 � 加州大学 - 伯克利分校等 校
1 0 1 - 2 00 �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 � � 校 1 . 香港科技大学 12
� 佛罗伦萨大学 1 2 0 1 - 00 柏林工业大学 � 10 1 0.
� 表 各学科领域前 % 的科研机构数量分布 序号 学科 前� 个 序号 学科 前 � 机构总数 个 � � � � � � 机构总数 � � 农业科学 数学 1 41 2 12 1 87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化学 临床医学 计算机科学 经济学与商学 工程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地球科学 免疫学 材料科学 数据库 (截至 201 0 年 月) 69 6 92 2 2 92 4 33 6 1 74 1 06 4 51 7 433 29 7 62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综合交叉学科 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 药理学和毒理学 物理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社会科学总论 空间科学 31 7 407 67 44 4 37 2 67 9 84 3 37 5 64 3 130
高 教 探 索
2 01 1 年第 2 期
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向兴华 杜 娟 朱永东
*
� 摘 要 � 本文 基于 国内 外高 � 水平研 究型 大学 学科 发 展的 集群 化 综 合化 态势 借鉴 生态 学理 论 高水 平研 究型 大学 应着 力构 建富有 生机 和活 力的 学科 生态 群 落 � 过程 是动 态发 展的 关键 词 最后 四个 特征 即 学科 群是 一个 有机 集合体 具 有自 我组 织 自 我发 展 能力 其 构成 方 式与 尺度 是可 调 的 � �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

要, 合理选择研究人员。然而, 由于学科交叉、 研究人员缺乏或其他种 种原因, 各学科队伍搭建过程中, 成员之间的拉扯情况依然存在, 一 即 人同时在多个不同的学科队伍中充当角色。 这一情况非但不利于学科 成员潜心于某一学科方向的研究, 还容易造成成员应付差事、 科研工 作求质不求量的状况。 6. 加强学科队伍内部的交流与团结。组建好学科团队后 , 重要的 就是要搞好团队 成员之间的团结与交流, 相互了 相互学习, 解, 相互促 进, 共同为学科发展努力。 然而,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 团队成员之间的 交流往往被忽略。 大家各耕各的田, 各种各的苗, 形成了团队成员相互 并不了解对方在研究什么, 研究到什么程度。
区’ 所谓“ , 有特殊的 , 。 特区’即 , 聘任机制, 特殊的政策, 特殊的使命, 享 受一种特殊的权力。学科建设以特殊的政策为背景, 采用灵活自 主的
人财物等资源配置, 引进和培养杰出人才, 打造优秀的学科团队;更为 宽松的科研环境、 更为合理的考评机制、 更加宽厚的奖励条件, 保证科
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_
任小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0097
〔 要」 文 学 队 建 、科 区 设 考 机 、科 又 学 方 的 练重 教 实 摘 本 从 科 伍 设 学 特 建 的 评 制 学 交 和 科 向 凝 、视 育 践
的干预和指导等方面分析了 近年来 普通高等学 校在重.a 学科建设中的问 初步 题, 探讨了 解决现实问 题的
一些措施和方法,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关键词〕 点 科,科 设 问 措 重 学 学 建 ,题,施
重点学科建设是目 前高校发展的重点, 是建设科研型高校、 衡量 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 十五期间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积 累了许多有益 学科队伍建设问题

关于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工作 , 其好 坏直 接影 响到学 校其 他工作 的开展 , 而
且学 科 的发展 水平也 代表 了一所 高校 的整 体发展
水平 , 是 高校 的核心竞 争力 所在 。 因此 , 当代 高校
都把 学科 建设 放在 了学校 发展 的重要 战略 和核心
地位 上 。 民办 本 科 高校 学 科 建设 刚刚 起 步 , 学科 发展 水平 还较 低 , 为 在 激烈 的高 等 教育 竞 争 环 境


学 科建 设在 民办本 科 高校 发 展 中 的地 位
学科建 设 是现 代 高校 的一 项 基础 性 、 综 合 性
伍 建设 以及文 化传 承等 都 以学 科为基 础 。通过学
科建设 , 可 以提 升学 科 水平 , 带动 科研 发 展 、 学 术 队伍 培养和社 会 服 务 , 从 而促 进 高 校 整体 办 学 水 平 的提升 。学科 建设 的水平代 表并 决定 着一所 高 校 的办学水 平 , 决 定着 这所 高校在 社会 中 的地 位 。 浙江 省教育厅 厅 长 刘 希平 在 2 0 1 1 年 全 省 本 科 高
做 好 学科 建设 的 顶层 设 计 , 加 强 科研 工 作 , 建设好学科平 台, 及 早 布 局 研 究 生教 育 。
关键 词 : 民 办 高等 教 育 ; 民 办本 科 高校 ; 学科 ; 学 科 建 设 中图分类号 : G 6 4 8 .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2 7 1 4 ( 2 0 1 3 ) 0 4— 0 0 1 6 —0 5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1
校书 记校 ( 院) 长 读 书 会 上 的讲 话 指 出 , “ 学 科 是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授 奖 总 数 (9 19项 ) 6 .% ; 的 5 8 国家 科 技 进 步 奖 7 6项 , 4
设 和社 会 发 展 对 高 质 量 人 才 的需 要 : 是 高校学 科 建设 二
能 占授 奖 总 数 (4 3 ) 5 . 。 由此 可 见 高 校 在 开 展 通 过关 注 区域 经 济 社 会 中 的重 大 问 题 展开 科 学 研 究 , 13 项 的 21 % 技 更 原创 性研 究 方 面 的优 势 和 实 力 , 高校 已成 为 原 始 性创 新 为 当地 提 供 智 力 、 术 和决 策 服 务 , 好 地 实 现 高 校 为 的源 头 。① 高校 的 学科 建 设 和 科 学 研 究 不 仅解 决 了 国家 社会 经济发展服务 的功能 ;三是有 利于学科 的持续发 重大 科 技 问 题 , 进 了科 教 结 合 , 升 了高 校 发展 水 平 , 促 提 而且 推动 了 学 科 建 设 的 发展 。 校学 科 建 设惟 有 与 国 家 高
际 。 校 管 理者 要 把 握 学 科 建 设 内 涵 , 确 学科 建 设 内容 、 科 建 设 原 则 和 学科 建 设 目标 。 此 基础 上 . 高 明 学 在 积极 为学 科 建
设 提 供 体 制机 制保 障 、 才 队伍 保 障 和 条 件 环 境保 障 , 人 以适 应 高 校 学 科 建 设 集 成化 、 基地 化 、 队 化 的发 展 趋 势 。 团 [ 键词 ] 关 高等 教 育 ; 科 建 设 ; 才 队伍 学 人
高 校 的 学 科 优 势 决 定 了 高 校 在 国家 发 展 战 略 和 创 新 体 系 中 的 重 要 牵 引 作 用 。 高 校具 有 丰 富 的创 新 智 力
资源 、 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 , 只有结合当地 区 源, 富有 创新意识 和精 神 , 学科 门类 齐全 , 学术思 想活 定 的地理 、 高 跃 .学术 研 究 与 教 学 结 合 等 有 利 于 滋 生 新 的 学科 生 长 域 特 色 建 立 的 特 色学 科 才 具 有 独 特性 和 不 可 替 代性 。

对学科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对学科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设 是高校 的龙 头 , 学科 建设 是 高校 的核 心 , 这些 对学
部 门而言 , 以其 工作 内容 而 自然 将 学科 建 设 定 位 于 管 理层 面 ; 于高校 教师 和科研 人员 而 言 , 对 学科建 设 的定位 就在学 科建 设 的具 体 办 学 层 面 ; 而对 于 把 握 学 校发展 方 向的高 校 领 导 , 则应 该 将 学科 建 设 上 升 到 办学 理念层 面 , 而不 是 仅 仅停 留在 管 理层 面 和 具
到办学理 念层面 , 由包 括如下两方 面 : 理
思 辨 略显 不足 。随着 人们 对学 科建设 相关 研究 内容
的深 入及 研究 范 围 的拓 展 , 必须 对 有 关 基本 问题 作

些理 l 生思考 与科学 分析 , 包括 学科建 设 的定位 、 属
性 和组成 要素 等 问题 。只有 辨 析 清 这些 基 本 问题 , 才能 对学科 建设 有 一个 比较 清 晰 而 全 面 的认 识 , 才 能有 助 于今 后理 论 研究 的更 好 开展 , 助 于高 校 学 有
对 学 科 建 设 几 个 基 本 问题 的 思 考
梁 传 杰
( 武汉理工大学研 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07) 3 0 0

要: 学科 建设是近些年 来高等教 育研 究的热点, 但对 学科 建设一些基本 问题的认知 尚处 于探 索阶段 。本
文对 学科 建设 的定位 、 学科 建设 的属性及 学科 建设 的组成要 素等基本 问题进 行 了思考与探 析 , 为 学科 建设 认 是 学校领导 、 职能部 门、 教师和科研人 员三种不 同主体 多元共存 的立体 图像 , 同主体 的认知上 既有差异 , 不 内
在 上 又是 统 一 的 。

关于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融合与应用的活动所组成的组织 系统 ” 。目
笔者 以为 , 四种界说 , 第 适宜 于定 义高等院校学科建设 中使
用的学科 概念 , 本文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学科概念的。
可 以发现对方的优 点与长处而加 以吸纳和借鉴 ;从而达到共 同 提高和增强学科共 同体整体实力 的统合效 果。 际上 , 实 学科共 同
力 与潜 力, 同时还 要 把 学科 建 设 与 专 业建 设 辩证 地 统 一起 来 , 两个 建设 彼 此 互补 放 大 , 而取 得 更 佳 建设 效 果 。 使 从
【 关键词】学科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学科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 的标 志 ,学科实力是大学 的核心 竞 争力 , 学科建设是牵引学校发展 的龙头 , 是决定学校生存与发 展 的生命线 。 因此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工作 中占据核心地位 , 是 高等院校重 中之重 的建设工程 ,那 么什 么是 学科 ?学科有何特 点 ?什么是学科建设 ?如何建设学科?学科与专业是 什么关 系, 在学科建设 中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这些就是本文所要 反思的基
头 , 决 定 学校 生存 与发 展 的 生命 线 。因此 , 是 高等 院校 总是 把 学科 建 设 置 于 学校 建设 的核 心 地位 。 进行 学科 建设 。 既要 基 于学 科 自身的 特 点和 规 律 , 基 于社会 的 需求 、 又要 学校 的定 位 和发 展 战 略 目标 , 要 考量 学校 自身发 展 的 实 还
识体 系。
值观念 ,学者们产 生了相 同的学术兴趣 ,走进 了同一个学科领 域, 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 出奉献 ; 基于对学科学术规范的遵 守, 学科 的研究和发展才有了 良好 的氛 围和秩序 ; 基于共 同的概 念体 系和研究方法 , 学者们才 能进行有效 的沟通 、 争论 、 交流 、 互 补, 形成学科合力 , 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不 同学科有不同的 范式 , 而不同的范式是把不 同学科 区别开来的重要依据 。 () 4 学科共 同体 的派别性和统合性。 学科共 同体是 由该学科 领域 的学者们构成的。他们 由于研究 的视 角与使用 理论 工具 的

关于当代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当代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 h o l o eeo so nvri , so u a 10 0 C ia T eN r l g f i u U i s y J h u H n n4 6 0 , hn ) ma C l Jh e t i
Ab ta t A r s n ,t e c n tu t n o e c e sC l g ’ c d mi icp ie a e h o sr cin ts s o x a d n sr c : tp e e t h o sr ci f a h r o l e s a a e c d s il s fc d t e c n tu t a k f p n ig,e o T e n o e n
【e n w hso ia o d t n ,s c sr a o a l ou in t e p o lm fo tl g n t o oo y o sc icp ie s s m n h e itr lc n i o s u h a e s n b e s lt o t r be o no o y a d me h d lg fmu i ,d s il y t a d c i o h n e
青 海 民族 大学 学报 ( 育科学版 ) 教
J R AL OF QI OU N NGHA T O L T E NI R I Y I NA I NA I I SU VE ST
( d ct nS i c dt n E uai c neE io ) o e i
21 0 1年 第 3 No . 0 l 3 2 1
水平的建设任务 。思考和解决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在 当前发展 中存 在的问题 , 通过解 决音乐学科 在新历 史条件下 出现 的 问题 , 如合理解决音乐学科本体性 与方法论 、 学科体 系与学科建设 内容 、 复合性学科基础 观 、 高等教 育国际化与学科建设发展

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世 纪 开 始 出 现 了 各 种 形 式 的 系 统 的学 术 课 程 规 划 , 人
文学科 和 自然科学相应地分离 出来 , 在这些分类 日益
巩固的基础上 , 出现了后来中世纪各 种学校研 究派别
基 础 的 分科 组 织 , 而 发 展 成 为 大 学 — — 系 统 地 进 行 进
专业学习 ( 医学、 神学、 法学 ) 的最高学府 。 当大学 在 中世 纪 的欧 洲 出现 的 时候 , 过是 知 不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 五” 育规 划 重 点 课 题 ( 0 5—3 GH Z一1 3 河 十 教 20 K A 6)
调整 , 颁布 的《 普通 高等 学校本 科专 业 目录 ( 9 8年 19
颁布 ) 中分 设哲 学 、 济 学 、 学 、 育学 、 学 、 》 经 法 教源自文 历 第 1卷第 2期
2009年 3 月
南 阳 理 _ 学 院 学 报 Y -
J UR O ANAL OF N ANYAN I S I UT OF T C G N TT E E HNO OG L Y
Vo . . 1 1 NO 2 Ma. 2 0 r 0 9
本质 的差别 。专科 教 育 阶段 , 校 的体 制 更 多不 是 学
依据学 术研究 的 门类 , 而是 依 据 社会 应 用 技术 的部 门建立起来 的不 同 的专 业 系科 , 能是 为培 养 技能 职
型 人 才 服 务 的 , 学 科 建 设 尚属 幼 稚 , 法 在 大 学 之 其 无
新 建 本 科 高 校 学 科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与 思 考
傅 娥
( 阳理工 学 院 南

河南 南 阳
4 30 ) 7 0 4

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艺术类学科的建设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艺术类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推动,更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对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艺术类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

我们需要加强对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功底。

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比赛和展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艺术类学科的建设必须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资源的共享,推动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

可以将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学科与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科进行合作,实现知识的互补和交互影响。

要加强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

艺术类学科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

通过科研创新,可以推动艺术类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加强社会服务。

艺术类学科的建设需要与社会紧密结合,服务社会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要加强与艺术院团、社会艺术机构的合作,推动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事业的融合,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艺术类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加强科研创新和加强社会服务,才能够推动艺术类学科的繁荣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主要标 志 。作 为高 等学 校 的基本 建 设 项 目 , 学科 建
涵义 则是指 “ 问的分 支 ” 科 学 的分 支 或 知识 的分 学 、 f ̄ 类 ; 有 学 者 认 为 : 大 学 里 , 科 的涵 义 是 -J 还 ll 在 学
“ 学界 的组织 ” “ 或 学术 的组织 ” 即从 事 教学 和研 究 ,
作为一个抽象概念 , 同的学者对学科做出了 不 不同的定义。有学者认为: 从传递知识、 教育教学的 角度看 , 学科 的 涵义 指 的是 “ 学 的 科 目 即教 与 教 , 学的科 目; 从生产知识 、 问研究的角度看, 学 学科 的
{ 收 稿 日期 :0 8—1 0 20 2— 1
关键词 : 学科建设 ; 高校建设; 系统工程
中 图分类号 : 6 2 3 G 4 .
文 献标识码 : A
学 科是 高校 的基本 细胞 , 是高 校教学 、 科研 的共 同载体 , 对高 校 的发展有 着基 础性 和全 局性 的影 响 。 可 以认 为 , 学科 建设是 大学建设 的核心 , 高校 工作 是 的龙头 , 体现 大学办 学水平 、 学特色 和知名 度 的 是 办
和进 行科 学研究 , 种 划 分 是必 要 的。但 由于 不 同 这
键性环 节 以及学 科建设 成果 的表达 等几方 面进行 探 讨 , 求对 学科 和学科 建设 做 出比较清 晰 的阐释 , 力 为 进一 步推进 学科 建设 提供参 考 。
的个 体认 识 上 存 在 的差 异 或 各 自的 目的 或 视 角 不 同, 因而 就有不 同的划 分 办 法 和划 分 结 果 。我 国现
5 个一级学科 、9 个 二级学科、34个三级 学科 8 61 29 ( 见表 1 。由此划分所形成的学科具备其理论体系 ) 和专 门方 法 的形 成 、 有关 科 学家 群体 的 出现 、 关研 有

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是近年来 ,高等教育理论 和实践一 直对学科建设 进行 了多 方面的探索 , 取得了一定 的经 验与成果 , 但不 可否认也还 存
在着 各方面亟待解决 的问题和缺 陷 。本文 主要是在 当前 已 有研 究的基础上 ,对 如何 加强 和改进我 国学 科建设提 出 自
己 的 一些 思路 和 想 法 。
是 理工科 院校 的科学研 究工作, 对实验条 件 、 验水平 的要 实 求 很高 。国外大学 的科研 成果远远高 于我 国大学 的科 研成 果产量 ,并且 为什 么许多科 研人 员在 国内做不 出高水平 的 科研成果, 而在 国外就容 易出成果, 其原 因之一 也就是 因为 国外有 良好 的科研 条件 。因此, 高校要加强 实验室建设 , 不 断改善科研条件, 为科研工作 者提供 良好 的科研条件 。而要 创造 良好 的科研 条件, 先要改善实验 人员的待遇, 首 尤其是 高水平 实验人 员的待 遇, 留住 并建设 一 支高水平 的实验 要 人员 队伍 。我 们必须要 明确 的是 如果没有 高水平的科学研 究就建不成高水平 的学科 。
对 加 强 和 改进 我 国高 校 学 科 建 设 的思 考
彭 丽 艳
( 南师 范 大学教 育科 学学 院 湖
中图分类号 : 4 G6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湖南・ 沙 长
408 ) 1 0 1
文 章 编 号 : 6 2 7 9 ( 0 0)6 0 1 0 17 — 8 42 1 2 — 0 — 2 队 的结 构 进 行 合 理 配 置 , 引进 、 养 高 水 平 人 才 , 立 有 效 培 建 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学科梯队 中, 可以聘请在本学科领域 中
向, 学科建设才会 有源源不断 的创造 力 , 要获得持续 发展 的 动力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源头不放松。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思 路是首先要把握稳定的学 科研 究方向 ,注重 大学科技预测 , 为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 , 同时加强科研梯 队建设 , 促进 科研可持续发展 , 选好学科带头人并培养青年学术骨干 。 另 外 ,要 大 力 加 强 学 校 科 研 的环 境 建 设 ,构 筑 学 科 基 地 , 造和谐 、 创 民主 、 团结 、 有凝 聚力 的学术环境 , 教师 等人 员 在学 科建设的过程 中也 要积极从事科 学研究工作 ,真正 做到教学 、 研两 不误 。我们都 知道要开展科学研 究, 科 尤其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 2卷第 4期
2 0 年 7 月 02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rh s c— c iest fAg iut r n o e t o r a fNo t we tS iTe h Unv riyo r lu ea d F rsr c
将 面 临来 自全 球 范 围 , 别 是 北 美 、 盟 、 南 亚 和 特 欧 东
澳 洲 等 地 区的 更 大 挑 战 。 中 国的 产 业 结 构 、 才 结 构 、 育 结 构 及 人 才 需 人 教 求 结 构 都 正 在 发 生 变 化 。农 业 教 育 特 别 是 农 业 高 等

、Leabharlann 学 科 建 设 的 背 景
对 外 开 放 的 日益 扩 大 和 加深 , 国农 业 发 展 将 进 入 我

个 新 阶段 。 国农 业 与世 界 的联 系 将 会 大 大 增 强 , 中
中 国农 业 和 农 村 经 过 2 O多 年 的 体 制 改 革 , 立 建 了 一 套 基 本 适 应 中 国 目前 社 会 发 展 的 生 产 体 系 , 中
括 学 校 自身 的 发 展 是 一 个 难 得 的 机 遇 。
作 交 流 的学 科 带 头 人 或学 术 骨 干 。其 次 还 必 须 有 支
撑 学 科 发 展 的 研 究 项 目、 究 ( 程 ) 心 和 资 料 信 研 工 中
息等 。
中 国 加 入 WTO 是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参
国 的 食 物 生 产 已经 能 够 满 足 国 内的 基 本 需 求 , 出现 了 丰 年 有 余 、 部 过 剩 、 量 出 口的 新 局 面 。今 后 农 局 少

学校学科建设不足的反思与提升(检讨书)

学校学科建设不足的反思与提升(检讨书)

学校学科建设不足的反思与提升(检讨书)尊敬的校领导:我写此篇检讨书,对学校学科建设不足的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提升措施,以期改进当前的学科建设状况。

首先,我要诚实地反思学校学科建设的不足之处。

毋庸置疑,学科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然而,在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学科发展不够全面,某些学科在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存在着欠缺。

这导致了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个学校的学科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其次,学科建设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学科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的指导,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协同发展不足。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学校需要更加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的提升措施,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学科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

其次,在学科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在实施以上提升措施的过程中,我相信,学校必须注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管理体制,明确学科建设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学科管理与教学管理的衔接,形成一支高效专业的学科建设队伍。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人才,提升学校的学科研究实力。

最后,我要承诺,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并全力支持学校的改革措施。

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学科建设贡献我的力量。

通过这次反思和检讨,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也清楚地意识到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的不足。

关于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是 以学科 建 设 为基 础 的 。离开 了 学科 建设 , 才培 人
养 、 学 研 究 、 技 产 业 的 开发 等 就 会 成 为 无 源 之 科 科
水, 无根 之 木 。我 校 的学科 建 设在 “ 五 间实 现 九 期
了 跨 越 式 的发 展 , 尤其 是在 学 位 授 权 点 建设 、 才 人
nn v—erpa r d ie o u gsoso o o s eg e ujc o s ut n it f eya l pi ,gvssme sg et n n hw t t n t n sbetcnt co h i ne o i r h r i
i ujc o e t in aut c nt c o ,sin e a d rsa h ae c nt c o n u l n sbe t r na o ,fc l o s u t n c c n eer ,b o s u t n a d q ai i t y r i e c s r i y t
s es n n sbe t o s ut n d r g t e t f ey a pa i assme ti ujc c nt c o u n e tn v —e ln p r . ri i h h i r e o d
Ke o d :s betc n t c o ;sin e a d rs a h u l ssme t y w r s u jc o s u t n c c n eer ;q ai a es n r i e c y t s
学 科 建 设 是 高等 学 校 建 设 和 发展 的核 心 与 主
人 才 培 养 、 学 研 究 等 , 摆 在全 校 师 生 员 工 面 前 科 是 的艰 巨任务 。 因此 , 者建 议 从 以下 6个 方 面加 强 笔

学科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济宁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为例

学科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济宁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为例

学 科 与 专业 建设 若 干 问题 的思 考
— —
以济 宁 学 院 学科 与专 业建 设 为 例
王鲁克
( 宁学 院 , 东 曲阜 济 山 235 ) 7 15

要: 学科与专业有着相近 内涵 , 又是 不同的概 念和领域 , 却 专业 以学科为基础 专业建设分别体现 高校 的研 究职 能与教 育职 能, 学科建设侧重 于科 学研 究 , 其核 心是知识体 系建设 ; 专业
问 ( 术 ) 支 说 和 教 学 科 目说 两 种 。作 为 学科 学 分 最原 始 , 本源 的 内涵 , 最 知识 说 同时也 是公认 度最
但 在工作 实践 中却 发现 , 我们 对学科 、 业及其 建 专
设 的一些基 本 问题 缺乏 正 确 的认 识 , 出表 现 在 突 对 学科 、 业建 设 的理性认 识 缺失 , 成 改革方 向 专 造
若 干个 二 、 级 学科 ; 三 二是 由国务 院 学 位委 员 会 、
识说 源于 词源学 和教 育学 , 主要从 知识 增 长 、 识 知 传播 和知识 分 类 的 视 角认 识 学科 。知 识 说认 为 ,
学科是 人类 关 于世 界 认 识成 果 的一 种 分类 , 人 是
收 稿 日期 :O 0 0 一 l 2 l— 3 9
建设侧重 于教 学, 其核 心是课 程体 系建设 , 它们既相 互独立 , 又联 系密切 , 互相依赖 , 互相促进 , 互为一体 。结 合济 宁学院实际, 出学科 与专业建设 的基 本策略 。 提 关键词 : 学科; 专业 ; 学科 建; 专业建设
中图 分 类 号 : 6 84 G 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作者简介 : 王鲁克( 96 男 , 15 一) 山东济宁人 , 济宁学院发展规划处 处长 , 教授 。

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思考

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思考

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思考学科是指学术领域内对其中一特定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分类体系。

学科的建设是指基于特定知识领域的学科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学科体系、完善学科教育和研究体系、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对于维护和提升国家的学术竞争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建设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科的内部逻辑和学术规范。

学科内部逻辑是指学科的体系结构和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学科建设应基于学科内部规律和逻辑,形成科学严谨的学术体系。

同时,学科建设应注重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学术诚信和责任意识,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

当前,学科交叉和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

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促进新的学科交叉和交流,进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学科建设需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激发学科之间的新火花。

再次,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科的国际化和开放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学科发展已经不再是国内的局限,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

学科建设需要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的学术人才,增强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学科建设还需要开放性思维,接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科研究和实践的结合。

学科建设需要将学科研究紧密结合实践需求,以解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

学科建设需要关注学科应用的能力培养,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科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高校、学者等多方合作,形成共同的学科建设理念和目标。

政府在制定学科发展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在学科建设的组织和实施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学者们则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和推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是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团队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所以说学科建设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

我国大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深刻把握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按照“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实现学科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一、科学定位学科建设的导向(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体系。

高校的学科优势决定了高校在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牵引作用。

高校具有丰富的创新智力源,青年人富有创新意识,学科配套齐全,学术思想活跃,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等都有利于滋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灵感。

近年来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973”项目,其中,高校获得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2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占50%以上,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65%以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占45%以上。

不仅解决了国家重大科技问题,促进了科教结合,提升了高校发展水平,而且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可以说高校学科建设唯有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臵,更有利于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能够支撑各个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学科体系,进而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新型学科的产生。

所以说高校的学科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所学校学科要随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一方面是整个学术前沿的拓展,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的重大需求。

”(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思考,杨玉良,科学时报,2009年9月8日)学科的发展是一所高校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但任何一所知名大学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的,要建设一些一流的学科除了结合国家战略体系以外,还要结合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国家、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般来讲一所大学处于一定的地理、资源、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只有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建立的特色学科才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高校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学科建设,一是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二是大学学科建设通过关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问题展开科学研究,能为当地提供智力、技术和决策服务,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三是有利于学科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进而扩大高校的影响力。

所以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果不能与社会经济需求有机联系,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以学科为中心论大学公共性的重建,钟伟军,教育发展研究,2009(1))学科建设只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才能获得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否则就会被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

(三)结合学科自身发展的实际回顾学科发展的历史,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才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大学获得制度化。

众所周知,学科与科学、学系(专业)或者学派是不同的。

学科是一种范式,是具有独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自身逻辑的稳定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科是有自身的规律的。

只有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科自身发展的实际,才能积累学科优势,管理、传承和创造学科知识,构建自己完整的学科框架,实现学科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今天在大学里,每个学科完全归属学院,学院成为学科的牢笼,每个学院都在进行学科的自我建设,基本成为学者个人的学科建设或者学院的学科建设。

这种建设只能限制学科的发展空间,僵化学科思维,导致学科研究成果单一。

因此不能固定地看待一个学科,一个院系就代表一个学科。

现代大学的学科建设要结合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使得学科建设成为学科本身建设,成为大学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更要注重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容、方法上的相互支撑、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学科建设的优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

”(教育发展研究,2002,谭荣波,“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二、深刻理解学科建设内涵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大学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学科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结构也会不断调整。

要进行学科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学科建设的内涵,追求优势和特色,否则学科建设就会走向平庸。

(一)把握内涵,提高质量。

学科建设既有着深刻的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紧密联系着学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罗云.论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就是要通过提高学术水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以达到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包括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条件良好的实验基地、重大科研成果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把握这一内涵的前提下,高校学科建设要以质量求生存,建立“顶天立地”的学科群,提高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凝练学科方向,汇集学科人才,构筑学科基地,培育学科团队,促进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学位点建设),推动学术交流,改善基础条件,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质量。

(二)尊重历史,发挥优势。

历史的成果总是经过历史冲刷而逐步积淀下来的,要以科学、审慎和细致的态度对待它们。

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不能脱离现实,好高骛远,要在继承传统,发挥比较优势。

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会稳步前进,才能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已有的学科基础如学校的师资、设备既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首先要会继承本校的传统学科的优势。

高等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传统学科,以传统学科优势为基础开展学科建设。

所谓自己的优势学科指的是目前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水平等方面比校内其它学科有着自身的优势的学科。

其突出表现在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或者某几个研究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这些优势在本校传统上就是很有潜力的学科也是很容易突破的学科。

所以需要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的基础学科方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也可以有力支撑其他学科的发展。

也可以在学科建设某些点形成突破,形成学科建设的亮点,才能够在某一领域内与国家高等学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优势学科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创新的研究,拥有创新的理论、技术、成果就可以成为特色学科或成为聚优势与特色为一体的领先学科,从而占领学科高地。

(二)知己知彼,突出特色。

我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离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高校学科建设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

其实,世界很多大学将特色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战略,特色学科成为大学提高竞争力和保持生命力的基础。

“采取特色战略,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路,李枭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第2期p47)所以高校学科建设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局面,这样才能并提升和确立了整个学校的知名度、地位和影响。

具体来讲,就是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了解本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实力、潜力、优势及与其它高校学科建设的差距;知彼就是要了解国内外、省内外,同类或不同类,同层次或不同层次院校同类学科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些有特色、与地方或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科梯队,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进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步建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的学科,为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科建设内容(一)全面把握学科建设的载体学术科研基地和学术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

科研基地(研究型实验室)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能否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流的研究手段。

基地建设主要包括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建设、“国家文科基地、”、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化基地等等。

一流的基地是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条件,能够为优势、特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最前端的科研成果,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前沿的科研成果等都要有以上基地的支撑。

此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前沿的科研成果等都要有基地作为载体,为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撑。

因此,这就要求大学学科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基地建设。

另外,项目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另一载体。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项目的研究,才能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和锻炼高水平的学科梯队,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因此,项目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是学科建设十分重要的环节。

”(论高校学科建设,刘献君,高等教育研究2000(5))因此,必须组织有学术思想的教师积极申报项目,通过项目组建团队,交流思想,启迪智慧,促生新的学科生长点,这样既锻炼了团队协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和带动学术新秀。

(二)学科建设的原则在学科建设规划制定、学科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分配等方面,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高校要正确处理好“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关系,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确保优势特色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兼顾一般学科,要促进学科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着力建设好重点学科,创办各级各类重点学科,着力强化优势基础学科,突出特色,培育和扶持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科研项目较多、层次较高、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

该层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和遴选学科带头人、逐步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争取高层次的科研课题、活跃学术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