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机房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机房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机房工程施工方案

1

1机房工程方案设计

1.1 机房工程范围

1.1.1机房工程

按招标文件,机房工程的范围如下表:

工程内容:

1、机房装修;

2、机房供配电系统;

3、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4、空调通风系统;

5、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1.1.2设计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为国家A级机房标准,A级机房具体技术指标如下:温湿度:

尘埃:主机房区在静态条件下,粒度≥0.5μm,个数≤18000/dm3 。

噪音: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情况下,主机房中心位置<65dB。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1KV。

照度:机房区>500Lx,无眩光。

辅助房间>500Lx。

应急照明>50Lx。

接地:接地电阻<1Ω;零地电位差<2V。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

医院机房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计算机设备及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应的配套工程将为信息中心提供包括能源、环境、安全、监控、指挥、防灾和自动化等方面的环境,并提供可靠、安全、不间断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

机房工程建设体现“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处理中心。为此,我公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智能机房集成管理系统,将整个机房的各种动力环境设备子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监控和管理平台上,经过在一个统一的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维护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监控机房的任何一个设备,获取所需的实时和历史信息,进行高效的全局事件管理。该系统为机房维护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实时的管理信息和丰富的历史记录,能够提高对机房系统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了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从而使机房管理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1.1.3设计依据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

《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 )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42- )

1.1.4设备布局设计

本机房平面合理的布局,使机房内的装饰装修工程、机房电气系统、机房空调通风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符合消防的要求。鉴于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服务器及主机机柜的散热方式大多数为前进后出式的考虑,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冷热通道”——即设备正面对正面、背靠背的设备布置方式。如下图:

当前,我们推荐的机房设备散热方式

设备冷热通道布置方式

设备风口板布置在机柜的前面

“冷热通道”的设备布置方式,打破常规,将机柜采用“背靠背、面对面”摆放,这样在两排机柜的正面面对通道中间布置冷风出口,形成一个冷空气区——“冷通道”,冷空气流经设备后形成的热空气,排放到两排机柜背面中的“热通道”中,经过热通道上方回到空调系统,使整个机房气流、能量流流动通畅,提高了机房精密空调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

当前,不推荐的机房设备散热方式(传统的机房设备散热方式),其存在的问题:所有机架朝向相同,从右边机架中出来的热空气会作为冷空气进入左边的机架中,这就造成左边的机架比右边的机架热量高很多。

1.1.5机房防火分区划分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容积不宜大于3600m3”,机房气体防护分区如下:UPS电池间、电话中心机房划分为一个气体防护区。

消防监控机房采用水喷淋灭火方式。

为满足消防要求,防护分区之间的隔墙采用彩钢板(地板下采用水泥板封堵,吊顶内采用轻钢龙骨单层双面防火石膏板封堵)和轻钢龙骨单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