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金融学复习汇总

一、判断题

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A)

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A)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B)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B)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B)

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A)

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B)

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B)

9.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1=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B)

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B)

11.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B)

12.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B)

13.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B)

14.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B)

15.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B)

1.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B)

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A)

3.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A)

4.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B)

5.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B)

6.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B)

7.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B)

8.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A)

9.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B)

10.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A)

1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B)

12.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A)

13.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A)

14.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A)

15.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B)

1.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中介指标,发挥着表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和效果的作用。(A)

2.银行承兑汇票的第一责任人是出票人。(B)

3.短期国债以贴现方式进行,投资者的收益是证券的购买价与证券面额之间的差额。(A)

4.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都是一种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B)

5.场外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B)

6.第四市场的股票交易主要发生在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B)

7.一般而言,债券私募发行多采用直接发行方式,公募发行则多采用间接发行方式。(A)

8.债券的发行利率或票面利率等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B)

9.一般来讲,单利计息的债券,其票面利率应高于复利计息和贴现计息债券的票面利率。(A)

10.英国传统上外汇采用直接标价方法。(B)

11.成长型基金以追求资本增值为主,股利分配仅占投资收益的一小部分。(A)

1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国的物价变动是外汇汇率涨落的结果。(B)

13.外汇柜台市场是一种无固定场所及无固定开盘和收盘时间的外汇市场。(A)

14.根据利率平价说,利率相对较高国家的货币未来升水的可能性较大。(B)

15.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外汇市场中三种或多种不同货币之间交叉汇率的差异,进行买卖赚取汇价收益。(A)

1.一般来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A)

2.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A)

3.货币供给之所以是一个内生变量,主要是因为货币当局能够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或完全的控制。(A)

4.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A)

5.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现金漏损意味着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流失。(A)

6.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B)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A)

8.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B)

9.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业务的变化过程属于内部时滞。(B)

10.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包括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A)11.公开市场政策工具可以经常使用。(A)

12.指数化政策通常指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A)

13.在物价管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B)

14.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A)

15.通货膨胀对社会收入分配没有影响。(B)

1.金融创新的出现,致使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B)

2.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更加明晰,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B)

3.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是金融管制放松的内容。(A)

4.国际清算银行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维持在8%以上。(A)

5.期货和远期没有任何区别。(B)

6.外汇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活动涉及货币互换、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上述交易的混合交易。(A)

7.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A)

8.金融脆弱并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还有个演化过程。(A)

9.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来源之一。(A)

10.金融监管总能够有效保护公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B)

11.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公开其一切财务信息。(B)

12.金融监管当局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监管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A)

1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同于1998年《巴塞尔协议》。(B)

14.进入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制度保障。(A)

15.次贷危机之后,进入监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B)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有效市场假说中,认为基本面分析是徒劳的、无用的市场是(B 半强有效市场)

2.唐朝的1元钱历经一千多年,按年利率5%计算,至今本息可达天文数字,这体现(A 货币有时间价值)金融学原理。

3.下列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的是(D 信用社)。

4.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金融体系,即“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的典型国家是(D 德国)。

5.在下列行为中,(B 餐馆就餐付账)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6.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 实物货币)。

7.以下属于我国准货币的是(C 个人储蓄存款)。

8.若将100元人民币存入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账户,会导致(D M1减少,M2不变)。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B 英国)。

10.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 银币)。

11.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不表现在(C 信息的再分配)方面。

12.金融市场按(D 交易对象)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

13.金融工具的收益有两种形式,其中下列哪项收益形式与其他几项不同(D 资本利得)。

14.一般来说,(B 金融工具的收益大小)不影响金融工具的安全性。

15.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发生变动的风险属于(C 利率风险)。

1.(C.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A.货币发行)。

3.下列(D.应付款项)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4.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C.中间业务)。

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金融市场出现“脱媒”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向(B.负债管理)。

6.预期收入理论属于商业银行管理的(A.资产管理)理论。

7.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是指(B.资产的流动性)。

8.中央银行的产生(C.晚于)商业银行。

9.下列(B.最后贷款人)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0.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英格兰银行)。

11.人们手中持有的纸币体现持有人对中央银行的(B.债权)。

12.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之和,称为(C.基础货币)。

13.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D.再贷款)。

14.下列中央银行中,具有较大独立性的是(C.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5.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对象为(B.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1.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通常为(A 1-2天)

2.下列哪项不是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因素(D 拆出方的信誉)。

3.下列哪项不属于商业票据的优点(A 筹集资金数额大)。

4.请比较下列哪项利率最大(D 同业拆借利率)。

5.下列哪项不是短期国债的特点(D 面额大)。

6.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是(A 正回购)。

7.股票的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达成交易的市场称为(D 第四市场)。

8.(C 股息、红利)对股价变动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9.下列对债券价格变动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票面利率越高,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小)。

10.按照(A 是否可以赎回)不同,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刺激(B 出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12.中间汇率的定义是(B 买入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13.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是(C 须比较国内外的利率后确定)。

14.若某日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是:1.0500/1.0550,则美元兑换欧元的汇率为(A 0.9479/0.9524)。

15.在伦敦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GBP=CHY10.00-10.50,6个月的CHY差价为90-100,那么,斯密公司买进6个月的远期CHY10000,折合英镑(A 10000÷(10.00+0.0090))。

1.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这是(A.凯恩斯)提出的观点。

2.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3.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B.越小)。

4.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之和,称为(C.基础货币)。

5.下列属于费雪方程式的是(B.M=kPY)。

6.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B.货币供给量)。

7.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B.减少)。

8.在货币政策一般性工具中,最灵活最重要的是(C.公开市场政策)

9.由于(D.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货币政策从制定,实施到产生效果需要一段时间间隔。

10.银行贷款渠道论强调(C.银行贷款的供给)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

11.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A.增加)。

12.当中央银行在国债市场上买进国债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A.增加)。

13.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主体会得利的是(B.债务人)。

14.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B.负相关)关系。

15.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并断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是(C.货币主义学派)。

1.在金融创新中,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现是(C.金融工具)创新。

2.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D.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

3.一个已存在风险暴露的经济主体,力图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与原有风险头寸相反的金融工具来消除该风险的金融技术,称之为(D.套期保值)。

4.交易双方同意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日期,按事先规定的价格买入或售出既定数量的某种资产协议的金融工程工具,称之为(C.远期)。5.交易双方在未来特定日期或期限内,按事先协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金融商品的合约的金融工具,称之为(B.金融期货)。6.一种以提供选择权的交易合约,购买合约的人可以获得一种在指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力,这种金融工程工具称之为(A.金融期权)。

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哪年(B.1997)。

8.在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这是(D.系统性金融危机)。

9.金融系统中的一切风险积累,是(D.金融脆弱)。

10.《美国金融现代化法案》实施于(B.1999)年。

11.金融监管机构按大类可分为证券、保险、(B.银行)监管机构。

12.商业银行设立必须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目的是(D.保护存款人利益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13.澳大利亚是(C.双峰式监管)模式的典型代表。

14.我国采用的是多头监管型监管体制,对于证券业、保险业和(C.银行业)进行监管。

15.法国是(B.牵头监管)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有(ABCD)。

A 货币有时间价值

B 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C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

D 管理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可能相悖

2.金融体系的微观主体有(ABCDE)。

A 政府部门

B 中央银行

C 金融中介

D 工商企业

E 个人投资者

3.货币所具有的特征是(ACD)。 A 表现商品价值 C 衡量商品价值 D 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4.狭义货币M1包括(AB)。 A 现金 B 支票存款

5.M0即现钞,是具有最强购买力的货币,包括(ABC)

A 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钞

B 居民手中的现金

C 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6.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过(BCDE)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本位制 E 纸币本位制

7.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CDE)

A 规定货币材料 C 规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D 确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E 确定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8.纸币本位币的主要特点包括(BCD)

B 纸币本位币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

C 纸币本位币的稳定性取决于国家的货币政策

D 纸币本位币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发行和回笼

9.全球主要的外国证券市场有(ACE)。

A 扬基市场 C 猛犬市场 E 武士市场

10.金融市场中投资股票要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ABD) A 利率风险 B 购买力风险 D 市场风险

1.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的功能包括(ABCE)。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E.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包括(ABD)。 A.库存现金 B.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 D.存放同业款项

3.属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是(ABC)。 A.吸收存款 B.借款 C.发行债券

4.广义的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下列哪些属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AB)。

A.汇兑

B.代收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ACD)

A. 流动性 C. 盈利性 D.安全性

6.资产管理理论作为早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经历了以下(ADE)发展阶段。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D. 资产可转换理论 E. 预期收入理论

7.目前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是(BC)。 B.缺口管理法 C.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8.中央银行产生的主要途径有(CD)。 C. 从商业银行演变而来 D. 直接组建

9.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BCD)。

A. 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

B. 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C. 一般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业务关系

D. 独享货币发行的特权

10.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BCD)。 B.流通中的通货 C.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D.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1.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目的是(ABCD)。

A 补足存款准备

B 轧平票据交换头寸

C 金融机构临时资金短缺

D 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2.股票同债券相比,存在如下区别(ACDE)。 A 性质不同 C 期限性不同 D 风险和收益不同 E 责任和权利不同

3.下列哪些是银行承兑汇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BCDE)。 B 背书 C 贴现 D 转贴现 C 贴现 E 再贴现

4.下列哪些是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ABCD)。

A 短期国债

B 商业票据

C 银行承兑汇票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5.优先股同普通股相比,其优先权体现在(AC)。

A 公司盈余优先分配权 C 剩余财产优先请求权

6.确定债券的发行利率,主要依据以下(ABCDE)因素。 A 债券的期限 B 债券的信用等级

C 有无可靠的抵押或担保

D 市场利率水平及变动趋势

E 债券利息的支付方式

7.利率与远期汇率和升水、贴水之间的关系是(AD)。 A 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表现为贴水D 利率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表现为升水

8.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ABCDE)。

A 国际收支状况

B 通货膨胀率差异

C 利率差异

D 政府干预

E 心理预期

9.影响封闭型基金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ABCE)。

A 基金资产净值

B 基金市场供求关系

C 股票市场走势 E 封闭期长短

10.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其外汇供给主要形成于(ACDE)。

A 商品和劳务的出口收入 C 外国政府的授赠 D 国际资本的流入 E 侨民汇款

1.可以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是(BD)。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D.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2.在决定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中,可由中央银行操纵的因素有(AB)。 A.基础货币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基础货币的构成包括(BCD)。

B.通货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4.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偏好起因于(ABC)。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5.货币政策常用的中介指标有(AE)。

A. 货币供给量 E. 利率

6.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包括(BCD)。 B. 再贴现

政策 C. 存款准备金政策 D. 公开市场政策

7.在通货膨胀形势下,中央银行相应的政策调控应当是(AB)。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8.货币政策时滞又可以分成(CD)。 C.内部时滞 D.外部时滞

9.直接对基础货币起到调控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CD)。 C. 公开市场业务 D. 央行票据发行

10.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ABC)。

A.扩大投资需求

B.增加职工工资

C.增加政府支出

1.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ABDE)等类型。 A.逃避管制的金融创新 B.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 D.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 E.迎合理财需求的金融创新

2.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ACD)等类型。 A.金融工具创新 C.金融业务创新 D.金融制度创新

3.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主要有(ABD)。

A.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B.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D.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ABCD)几方面。 A.投机 B.套利 C.套期保值 D.构造组合

5.远期类合约包括(ABC)。

A. 远期合约

B. 期货合约

C. 互换合约

6.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交易者类型包括(ABC)。 A. 套期保值者 B. 套利者 C. 投机者

7.哪些因素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AD)。 A.过度金融创新 D.虚拟经济

8.金融危机可以分为(ABCD)。A.货币危机 B.银行业危机 C.债务危机 D.系统性金融危机

9.下列指标中可以反映金融部门正趋于脆弱的有(ABCD)。

A.巨额经常项目逆差

B.预算赤字大

C.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

D.高利率

10.市场准入监管的作用在于(BCE)。

B.防止逆向选择

C.限制恶性竞争 E.减少金融机构短期行为

五、简答题

1.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资产融资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向资金盈余者发放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直接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其优点是避开了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因此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其缺点是资金盈余者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并不直接发生直接的金融联系,而是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联系在一起。其优点是只要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按时还本付息,资金盈余者就不会有风险,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对资金盈余者而言具有较小的风险。其缺点是资金短缺者在签订贷款协议时,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以至于资金短缺者很难在需求量和时间上得到保证,资金的用途也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2.金融体系的主体有哪些?

金融体系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中央银行、金融中介、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和外国参与者等,各主体特性不同,在金融市场上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金融中介分为存款类金融中介和非存款类金融中介两大类。

3.金融市场主要有哪些功能?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充当联结储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对资本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即通俗意义上的融资功能。融资功能的一方表现为聚敛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配置功能。但融资并非金融市场的唯一功能,金融市场在融资过程中又派生出许多新的功能,比如风险管理功能、交易功能、反映功能等。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层次划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M0、M1、M2。M0,即流通在外通货,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M1是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M2是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是指流动性较差,但在短期中可转换成现金的账户。

1.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管理原则,

即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

2.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业务,把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资金的社会经济各部门,从而在不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社会货币资金的增值能力。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信用创造职能指商业银行作为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账户的金融机构,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保留一定库存现金后,可运用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过程中,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利用派生存款再增发新的贷款,进而又产生新的派生存款……最后在银行系统中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金融服务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资金力量,为客户提供担保、代收代付、财务咨询、现金管理、基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种服务。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被称为是银行的银行,这是因为是指中央银行具有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的贷款人,并为它们办理结算等业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这个职能是影响商业银行运作,实现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条件和保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即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办理商业银行之间清算业务。

4.以美联储系统的模式为例,谈谈你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看法。

总体看来,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和人事独立性标准,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政府对中央银行高级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免程序的控制能力。如美联储的最高决策单位理事会的7名成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核准,任期14年,期满后不再连任,因此理事不必为争取连任而迎合总统的意见。此外,理事的任命为轮流制,总统一次只能任命部分比例的理事,理事任期相互错开,正常情况下每两年才有1人届满,即总统在任期内只能提名2名理事,总统想控制整个理事会是不大可能的。通过以上安排,美联储保持了其独立性。

2、职能独立性标准,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能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是否有为政府赤字融资的强制性义务。美国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不受政府干涉货币政策的实施,如果与政府发生矛盾,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3、经济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有可独立支配的财源,是否有赖于财政拨款。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则是私人性质的,其分布在美国各地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资金,全都来源于会员银行。

1.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运作流程是什么?

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运作在两个市场进行:

1.初级市场

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级市场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发行市场,它由出票和承兑两个环节构成,二者缺一不可。

(1)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它包括两个行为:一是按照法定格式做成票据,二是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这样汇票从出票人那里转移到收款人那里。

(2)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汇票承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付款人一经承兑,就叫做承兑人,是汇票的主债务人。

2.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由票据交易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一系列的参与者和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等一系列的交易行为组成。

(1)背书。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等票据转让行为都必须以背书为前提。背书是以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为目的的票据行为,经过背书,汇票权利即由背书人转移给被背书人。

(2)贴现。贴现就是汇票持有人为了取得现款,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以贴付自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的利息向银行或其他贴现机构所作的汇票转让。

(3)转贴现。转贴现就是办理贴现业务的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 (4)再贴现。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其特有的未到期汇票,(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

据转让行为。它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是中央银行的授信业务。

2.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主要有什么?

根据组织形式划分,可将基金划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两类。根据基金单位总额是否可改变(增加或赎回),可将基金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两种。

根据投资目标,可将基金分为收入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按投资对象划分,基金主要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期货基金等。

3.回购利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回购协议利率是衡量回购协议交易中借款人(证券出售者)向贷款人(证券购买者)所支付报酬的比例。由于回购协议利率反映了回购交易活动中的证券购买者所承担的各种风险,所以,它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一是用于回购的证券性质。一般证券的信用度越高,流动性越强,回购利率就越低,否则,利率就会相对来说高一些。二是回购期限的长短。一般来说,期限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因而利率也应高一些。三是交割的条件。如果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回购利率就会较低,如果采用其它交割方式,则利率就会相对高一些。四是货币市场中其它子市场的相对利率水平。

4.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以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其实质就是以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去交换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一定时点上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即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1.简要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

(1)存款准备金比率。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成反方向变动,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供给下降;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增加。

(2)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货币供给倍数增加;卖出有价证券,货币供给倍数减少。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贴现政策的松紧。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给倍数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货币供给倍数减少。

(4)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运用越普及越深入,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都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反过来,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都增加,货币供给减少。

(5)公众的持币倾向。公众的持币倾向越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减少,货币乘数也下降,货币供给减少。公众的持币倾向越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此外,影响中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还有国际收支状况、存贷款比例管理、贷款指标管理和央票发行规模。

2.简要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货币需求可以分成微观和宏观的,微观的是指个人和经济单位持有的货币,宏观的则是指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也就是所有个人和经济单位货币需求的加总。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1)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但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2)物价水平: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

(3)利率高低: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4)预防考虑:公众持有货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防范不确定事件,因为预防考虑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的,所以,因为预防而持有的货币需求服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5)IT行业的发展及其在金融业的运用:IT行业越发展,在金融业的运用越普遍,货币需求就越少,反之则货币需求越多。

(6)对未来的预期:所有变量对公众货币需求的影响都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因为动态是指这些变量的变动趋势,它不是现实发生的,而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而可能发生的变量则在公众的预期之中。

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在经济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时,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到着手制定货币政策,再到实施货币政策所需要的

时间。内部时滞分为认知时滞和决策时滞。认知时滞是指中央银行认知需要调整政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决策时滞指指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改变现行货币政策到提出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并加以实施所需的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外部时滞就是传导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货币政策最终发生作用所需耗用的时间。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所决定。

4.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不同观点。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有三种观点,即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1)促进论

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的主要理由是:①政府可通过通货膨胀政策,增加预算赤字、扩大投资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②通货膨胀增加富裕阶层的储蓄倾向,进而提高社会的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③公众对通货膨胀认知有时滞,在此期间,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利润增加,这就刺激投资,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

2)促退论

促退论认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会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成长。其理由主要是:①通贷膨胀造成纸币贬值,影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②通货膨胀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削弱金融体系的营运效率。③通货膨胀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④通货膨胀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⑤通货膨胀造成国内商品价格上涨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⑥当通货膨胀加速发展时,为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可能实行全面的价格管制,这就会削弱经济的活力。此外,通货膨胀还会扰乱正常的商品流通,加剧供求矛盾,助长投机活动,引起资本外流和国际收支的恶化。

3)中性论

少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因为公众能预期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提前采取行动,这就没有商品价格上升领先于要素价格上升的时间,企业没有机会赚取超额利润,生产投资不会扩大,就业不会增加,只剩下物价的上升。

1.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及其特点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这个概念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三个特点:

(1)金融创新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对金融业务进行的一次革命。(2)它是适应现代经济理论发展对金融领域的新要求而产生的。

(3)它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市场化、自由化的要求而产生的。

2.阐述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

(1)欧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全球性“石油危机”及“石油美元”的形成及其回流冲击着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拥有巨额“石油美元”的国家,为了规避利率和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新型金融工具。同时那些国际收支顺差国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

(3)国际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为了解决现实的危机和避免以后发生类似情况,出现了许多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3.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导致金融创新的?

(1)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范围金融管制的放松是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

(2)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其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它的广泛运用,为金融创新创造了物质基础。

(3)世界范围的金融管制的放松。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通货膨胀率带来了高名义利率,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出现金融机构“非中介化”现象。其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全球性的放松管制,并引发全面的金融创新。

4.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措施主要有哪些?

(1)市场准入;

(2)资本充足性监管;

(3)流动性监管;

(4)业务范围限制;(5)资产分散化管理;(6)外汇风险管理;(7)外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