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开创了唐代骈文的先河,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雄浑壮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杜甫以其悲愤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名,他的《月夜忆舍弟》、《登高》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被誉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七言绝句为主,题材相对较为狭窄,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诗意而脍炙人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而广为传诵。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开创、盛唐的繁荣和晚唐的衰落。
唐诗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和代表作品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时期。
在此期间,诗词创作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以更自由、更灵便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为了宋词的雏形。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他们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拘泥于古体诗的格律和主题。
他们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宋词。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唐和盛唐。
初唐时期,宋词的形式还比较简单,多为五言绝句,内容主要以咏史抒怀为主。
盛唐时期,宋词逐渐丰富起来,形式上浮现了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二、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宋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1. 婉约派:婉约派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其豪放奔放、情感激烈的特点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长恨歌》等。
3. 清新派:清新派是宋词中的一个小流派,以其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的特点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
4. 歌行派:歌行派是宋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歌谣般的节奏和明快的语言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晏殊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一、初期阶段(北宋初年)北宋初年是宋词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词作以乐府诗和旧体诗为基础,形式上较为简单,内容多涉及政治、军事和社会议题。
代表作家有王安石、欧阳修等。
二、中期阶段(北宋中期)北宋中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内容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豪放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他的作品既有婉约细腻的爱情词,也有豪放激昂的抒怀词,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是宋代另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慷慨激昂、激情四溢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切。
三、后期阶段(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较为保守,内容上多以婉约细腻的爱情和田园生活为主题。
代表作家有杨万里、陆游等。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细腻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
他的作品多以描绘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另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作以激情四溢、豪放洒脱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遭遇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而言,宋词的发展脉络经历了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从形式上看,宋词由简单到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宋词由政治军事题材到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的表达。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和传承。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
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
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
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
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
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词的发展脉络:

4、宋词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 另外如互文和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 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 难的修辞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 仅仅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且既有声响,又有色彩;既有 远景,又有近景。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 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言 外。 2)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朦胧淡约的情思
三、 新 妇 的 柔 情
妩媚、娇憨、 多情婚后的幸 福与欢乐
四 、 少 妇 的 幽 思
2)代表人物:柳永 秦观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
2、关于豪放派 1)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 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词风转变。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 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 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 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 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颇具阳刚之美。
3、词的别称。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 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 子词”; 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6、作品: 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 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风流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 酣畅恣肆;有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 的清空骚雅,瘦硬峭拔……但最主要的是婉 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宋词发展脉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发展脉络
晏几道(1038—1110) ——人间自是有情痴
宋词发展脉络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李 煜 : 皇 帝 身 , 文 人 心 。
宋词发展脉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发展脉络
—读词,享受人间之美
宋词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有固定的曲调,即词牌名。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上下阕之分。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发展脉络
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唐文人词——晚唐五代词(花 间词&后主李煜)——宋词——清朝纳兰性德
宋词发展脉络
•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 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 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 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 实。”
宋词发展脉络
温庭筠,字飞卿。温词的风格并不 单一,但最能代表温词风格的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来)一类 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 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词有花间词的共同特征。但是韦庄经过乱离苦 痛之后,把粉泽之气冲淡了,这在他的一些抒情 词里表现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 蒙、罗隐、韦庄、司空图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很想建功立业,有一 番作为。有不少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材。杜 牧写了许多怀古咏史诗,抒写对历史上繁荣昌盛 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
李商隐,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 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 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 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李商隐抒情之 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李 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 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 写爱情、写女性。
关于唐诗
隋唐五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 是唐诗, 标志着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 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诗人的均在这一时 期出现,唐诗创作之繁荣, 流派之众多, 题材风格的 丰富多样, 各类诗歌体制的愈益齐备和全面定型, 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 到了空前的发挥,这些, 都显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 发展已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 盛况空前。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 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等。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 关系。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 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 纯美天地。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 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 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 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等。
(4)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 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 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诗繁荣、燕乐 的兴起有密切的关。还与酒令著词有关。词起 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大多为民间词作品。其拙 朴的风格,保存了早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 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特征。
二、盛唐诗人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 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 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 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 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 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一、初唐诗人
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半都是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 遗老,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很爱好。他自己就带头写 淫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其目的之一也是 为了供给当时文人们采集典故词藻之用。在文风上,初唐 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 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 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 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 切同情。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新乐府运动参与者:元稹、张籍、王建
代表诗人: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王绩、初 唐四杰 、陈子昂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五、晚唐五代词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 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 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 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的概念及与诗的区别。词原配合对隋唐以来新 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 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称 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乐府、 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
中唐其他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柳 宗元、李贺
唐代诗歌到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了第二次高 潮。多种多样艺术风格的诗人和诗派相继出现, 使诗坛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在艺术上各有创造, 自成一家,其中韩孟一派诗人的影响较大。
四、晚唐诗人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 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 杜”。
三、中唐诗人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 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 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 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