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二)

【学习目标】

1.学会判定菱形的方法;

2.会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预习】

预习教材5-6页

教材助读

1.菱形的定义是:

2.菱形的性质定理有:

(1).菱形的四条边。

(2).菱形的对角线。

(3).菱形的对角线一组对角。

预习自测:

1.教材P6页做一做

2.菱形定义:

即:□ABCD+____________=菱形ABCD

【探究】

一. 菱形的判定定理1

1、你能说出菱形的性质定理1的内容吗?

2、这一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

3、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之。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二、菱形的判定定理2

1、写出菱形性质定理2的逆命题,猜想它的真假并证明。

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定义判定: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四条边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四条边)

3.对角线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等价命题: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对角线)

【当堂训练】

1.如图,在

A 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 AB=5,OA=2,OB=1.求证:

A BCD 是菱形

2.教材7页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教材7页习题6.2第1题.

教材7页习题6.2第2题.

A C D

鲁教版初二数学100题(新)

1、聪明好学的王明用计算机自己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那么,当输入数据12时,输出的数据是( ) A. B. C. D. 2、观察下列单项式:x,3x2,7x3,15x4…按此规律,第9个单项式表示为() A.29x9 B.(29+1)x9 C.(29-1)x9 3、下图是由棋子组成的“正”,则第n个图形需要的棋子枚数是() A.6n+1 B.6n+4 C.7n+3 D.7n+4 4、下图是我国古代的“杨辉三角形”,按其数字构成规律,请在图中第八行所有○中填好应填的数字,则这前8行36个数的和等于() A.257 B.256 C.255 D.254 5、已知21=2,22=4, 23=8,24=16,25=32,…, 22009的个位数是() A.2 B.4 C.6 D.8 6、将1,-2,3,-4,5,-6 …按一定规律排成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到第4行中,自左向右第3个数是9,第5行中从左向右第2个数是-12,那么第29行中自左向右第2个数是() 第1行 1 第2行-2 3 第3行-4 5-6 第4行7-8 9-10 第5行 11-12 13-14 15 …… A.-307 B.-406 C.407 D.-408 7、有以下两下数串:1,3,5,7,…1991,1993,1995,1997,1999和1,4,7,10…1990,1993,1996,1999,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的个数共有()个. A.333 B.334 C.335 D.336 8、23,33和43分别可以按如图所示方式“分裂”成2个,3个和4个连续奇数的和,63也能按此规律进行“分裂”,则63“分裂”出的奇数中最大的是 A. 41 B. 39 C. 31 D. 29 9、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A.64a8 B.32a8 C.128a8 D.-128a8 10、定义a∨b表示a、b两数中较大的一个,a∧b表示a、b两数中较小的一个,则(50∨52)∨(49∧51)的结果是()A.50 B.52 C.49 D.51打字员小金连续打字14分钟,打了2 098个字符,测得她第一分钟打了112个字符,最后一分钟打了97个字符.如果测算她每一分钟所打字符的个数,则不成立的是()

湘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二章代数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列代数式 2.3 代数式的值 2.4 整式 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2 等式的性质 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角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 统计图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1 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4 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2.1 整式的乘法

2.2 乘法公式 第三章因式分解 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2 提公因式法 3.3 公式法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4.2 平移 4.3 平行线的性质 4.4平行线的判定 4.5垂线 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5.1 轴对称 5.2 旋转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分式 1.1 分式 1.2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 整数指数幂 1.4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二章三角形 2.1 三角形 2.2 命题与证明 2.3 等腰三角形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 全等三角形 2.6 用尺规作图 第三章实数 3.1 平方根 3.2 立方根 3.3 实数 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1 不等式 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1. 4 的平方根是( )A . 2 B . 16 C. ±2 D .±16 2.设a =19-1,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3.实数a 化简后为 A . 7 B . -7 C . 2a -15 D . 无法确定 4.若0)3(12=++-+y y x ,则y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7 D .-7 5. (-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 ±2 (C )-2 (D )2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5=±5 B.43-27=1 C.18÷2=9 D.24·3 2 =6 7.在实数0 、 2-中,最小的是( )A .2- B . C .0 D 8. 12a -,则(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3- B .3- C 3± D 3± 10.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A.9 B.±3 C.3 D. 5 11.计算75147-+27之值为何( )A .53 B .33 C .311 D . 911 12..计算 63125412 9? ÷之值为何( )A .123 B .63 C .33 D .433 13. 8的立方根是( )A .2 B .-2 C .3 D .4 1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2 . 1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2 35 = D.2- 16.根式3-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7. )A .3 B .-3 C .±3 D . 18.计算221-63 1+8的结果是( )A .32-23 B .5- 2 C .5-3 D .22 19.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20. 已知y 2xy 的值为( )A .15- B .15 C .152- D . 152 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22.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23.计算:28-= 24. 当x =2 211x x x ---=____________.25. x 的取值范围是 . 26. 实数x ,y 满足x +1y y ---1)1(=0,那么x 2011 -y 2011 = .27. 计算的结果是 . 第2题图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 第一章 分式 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且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 A 为分式。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 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 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 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 c b a -+表示(a +b )÷(c -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 ②分式无意义 B=0; 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 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 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分母的过程。 通分原则:异分母通分时, 通常取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 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单词表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 1 robot n、机器人 2 won't =will not 将不 3 they'll (=they will) 4 everything pron、每件事,一切 5 paper n、纸,文件,论文,报纸; v、用纸糊,贴壁纸; adj、纸制得 6 use n、利用,使用,用途; v、使用; vt、使用,用 7 less a、更少得,更小得; ad、更少地,更小地 8 fewer a、少得; int、较少数; a、较少得 9 pollution n、污染 10 tree n、树 11 she'll (=she will,she shall) 12 building n、建筑物 13 astronaut n、宇航员 14 rocket n、火箭,烟火; v、发射火箭,猛涨 15 space n、位置,空间,距离; v、隔开,分隔 16 space station 空间站 17 fly n、苍蝇,两翼昆虫,飞行; v、飞,飞翔,逃走 18 took v、拿,取 19 moon n、月亮 20 I'll =I shall 我将、、、 21 fall n、秋天,落下,瀑布; v、倒下,落下,来临 22 fell v、跌落,落下,降低 23 fall in love with 爱上 24 alone a、单独得,仅仅; ad、单独地 25 pet a、宠爱得; n、宠物; vt、抚摸,轻抚 26 parrot n、鹦鹉; v、学舌 27 probably ad、大概,或许 28 go skating 去滑冰;去溜冰 29 suit n、套装,诉讼,请求; v、适合,取悦,满足 30 be able to 能;会 31 dress n、女装,服装; v、穿著 32 casually ad、非正式得,随意得 33 which a、哪一个,哪一些; int、哪个; pron、哪一个 34 even a、平坦得,偶数得,相等得; ad、甚至,恰好,正当 35 the World Cup 世界杯 36 wrote write得过去式 37 myself pron、我自己 38 interview n、面谈,访问,接见; v、接见,会谈 39 predict v、预知,预言,预报 40 future a、将来得; n、将来,未来; n、期货 41 prediction n、预言,预报 42 came e得过去式 43 e true 实现,达到 44 sound n、声音,吵闹,海峡; a、健全得,可靠得,合理得; v、听,发出声音,测量 45 pany n、公司,友伴,交际 46 thought n、想法,思想; v、 (think得过去式与过去分词)想,思考,认为; vbl、想,思考,认为 47 fiction n、小说,虚构 48 unpleasant a、使人不愉快得,讨厌得 49 scientist n、科学家 50 in the future 将来 51 however ad、然而; conj、然而,可就是,不过 52 hundred n、百,百个东西; a、百,百个 53 hundreds of 成百上千得,数以百计得 54 already ad、已经 55 made a、已制成得,成功得,创造得; v、做,使,安排; vbl、做,造成,安排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 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

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 ;(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 (1)函数是一次函数; (2)函数是二次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解:(1)由200 m m m ?-=?≠? 得010m m ?=≠??或 ,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 (2)由m 2-m ≠0得m ≠0且m ≠1, ∴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完整word)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docx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4.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到一个一 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7.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n.a m=a m+n(m,n 是正整数) 8.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n)m=a mn(m,n 是正整数) 9.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 n b n(n 是正整数) 10.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 1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 m+n )=am+an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m+n)=am+an+bm+bn 13.平方差公式,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2-b2 14.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 2 倍。 (a+b)2=a2+2ab+b2,(a-b)2=a2-2ab+b2 15.公式的灵活变形:(a+b)2+(a-b)2=2a2+2b2,( a+b)2-(a-b)2=4ab,a2+b2=(a+b)2- 2ab, a2+b2= (a-b)2+2ab,( a+b)2=(a-b)2 +4ab,( a-b)2=(a+b)2-4ab 第三章因式分解 16. 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若干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三注意: 1. 乘积形式; 2.恒等变形; 3. 分解彻底。) 17.几个多项式的公共的因式称为它们的公因式。 18.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这种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 法。 am+an=a( m+n) 19.找公因式的方法: 找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公因数。 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取各项中的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取最低的。 20.把乘法公式从右到左的使用,把某些形式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a2-b 2= (a+b)( a-b),a2+2ab+b2=( a+b)2,a2-2ab+b2=(a-b)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 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 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 a 2 b -ab 2的值为( ) A.2 B.3 C.-6 D.6 4.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y x 23 B .2 23y x C .y x 232 D .23 23y x 5、若已知分式 9 61 |2|2 +---x x x 的值为0,则x -2 的值为( ) A.91或-1 B. 91 或1 C.-1 D.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 v t v v + (C ) 12 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 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 示: 年龄/ 岁 11 12 13 14 人数/ 人 8 12 17 3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精品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 A. B.C.D. 2.下列各式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A.a(m+n)=am+an B.a2﹣b2﹣c2=(a﹣b)(a+b)﹣c2 C.10x2﹣5x=5x(2x﹣1)D.x2﹣16+6x=(x+4)(x﹣4)+6x 3.多项式m2﹣m与多项式2m2﹣4m+2的公因式是() A.m﹣1 B.m+1 C.m2﹣1 D.(m﹣1)2 4.当a,b互为相反数时,代数式a2+ab﹣2的值为() A.2 B.0 C.﹣2 D.﹣1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1 B.﹣x2+2x﹣1 C.x2﹣2x﹣2 D.x2﹣2x 6.因式分解3y2﹣6y+3,结果正确的是() A.3(y﹣1)2B.3(y2﹣2y+1)C.(3y﹣3)2D. 7.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A.(a,b为常数)B.x=c(c为常数) C.x=5(b为常数)D. 8.计算﹣的结果是() A.B.C.D. 9.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5kg奶糖,3kg酥心糖和2kg水果糖混合成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40元,酥心糖为每千克20元,水果糖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A.25元B.28.5元 C.29元D.34.5元 10.截至2010年“费尔兹奖”得主中最年轻的8位数学家获奖时的年龄分别为29,28,29,31,31,31,29,31,则由年龄组成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8 B.29 C.30 D.31 11.数据21,12,18,16,20,21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1和19 B.21和17 C.20和19 D.20和18 12.若数据10,9,a,12,9的平均数是10,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 B.1.2 C.0.9 D.1.4 二.填空题 13.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14.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EBC可以看作是由△DA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15.给出以下4个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正方形,③等边三角形,④圆.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填写序号) 16.如图,点E,F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AD上,AC,EF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只添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你所添加的条件是. 17.如图所示,DE是△ABC的中位线,若BC=8,则DE= .

鲁教版初三(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初三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的对应位置) 1.对于x +2y ,112+a ,6a ,26+x , x y x +其中分式有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2.使分式 1 -x 21x 2+ 有意义的x 的范围是 A. 21 x ≠ B. 21-x ≠ C. 21x = D. 21-x = 3.解分式方程3x 1x 2-x 31=+,去分母后所得的方程是 A 、13(21)3x -+= B 、 13(21)3x x -+= C 、 13(21)9x x -+= D 、1639x x -+= 4.“十一”黄金周,几名同学乘坐一辆客车前去“方特欢乐世界”游玩,客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摊了3元车费,若设参加游览的学生共有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 . 18018032x x -=+ B .18018032x x -=+ C .18018032x x -=- D .18018032x x -=- 5.下列各式是分式的是( ) A.213x - B. x y x y -+ C. 312x - D. x y π - 6.无论m 取何值时,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21 1m + B. 11m - C. 22m m + D. 24 m m - 7.若分式2 a a b +中,a b n 和都扩大倍,则分式的值是( ) A.扩大n 倍 B.扩大2n 倍 C.扩大2n 倍 D.不变 8.在实数范围内规定a ※11,b x a b =-若※()22,x x x +=则为( ) 初三数学试题第1页(共8页)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特色 我们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湘教版)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改革平面几何的讲授体系 平面几何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相当多的初中生感到平面几何难学。我们尝试构建平面几何的新的讲授体系,把几何的直观性与思维的严谨性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既比较容易地学习平面几何,又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生从直观上很容易接受下述事实:经过平移,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经过旋转,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经过轴反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我们把这三条作为公理。整套教材以下列命题为公理: (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3)等量代换(即,如果a=b且c=b,那么a=c)。 (4)整体大于部分。 (5)通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7)经过一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9)轴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是会改变图形的定向)。 (10)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运用公理(7)和公理(8)证明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和公理(3)证明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I;运用公理(8)、(9)、(10)证明了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判定定理。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去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有关判定定理。在整个平面几何的讲授体系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直观性与严谨性相结合。直观性使学生比较容易学习平面几何,严谨性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道理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编写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熏陶。数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观察客观现象,从中抓住主要特征,抽象出概念或者建立模型;运用直觉判断或归纳、类比、联想、推理等进行探索,猜测可能有的规律;然后进行深入分析、逻辑推理和计算,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把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整理得井然有序。这就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全过程。我们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编写教材,既使学生比较容易的学习数学,又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熏陶,这将使他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 ) 1.对于x + 2y ,312+a ,13a ,z y x +-,n n k ) 2(-, 其中分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A .121x + B .21x x + C .2 31 x x + D .2221x x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2 1 2=a a B .y x a y x a 333+=+ C .4 1 4+=-a c c a D .b a c bc a 22=? 4.在给定下面的五个图案中,位似图形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1页(共8页)

5.在夏季某天的中午,八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先将2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为0.6米,同时测得旗杆的影长为5.4米.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 A . 10.8米 B . 16米 C .18米 D . 18.8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矩形都是相似形 B .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D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7.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 .y x 73 B .225y x C .y x 332 D .2 323y x 8.已知 4a =5b =6 c ,且a -b +c =10,则a +b -c 的值为 A . 7 B . 6 C . 5 D . 3 9.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 .AC AE AB AD = B . FB EA CF CE = C .B D AD BC DE = D . CB CF AB EF = 10. 在正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 b a 1 1+,根据这个规则x ☆2 3 )1(= +x 的解为 A .=x 1 B .1=x 或32- C .3 2=x D .3 2 = x 或1- 11.“十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参加旅游的同学共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 .32180 180=+-x x B . 3180 2180=-+x x C .32 180180=--x x D .3180 2180=--x x 12.如图,在△ABC 中,AE =ED =DC ,FE //MD //BC , F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N ,则 BN EF 为 A . 31 B . 41 C . 51 D . 2 1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2页(共8页) A B C D E F (第9题图) (第12题图) A B C N M D F E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篇一: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期末考试_试题3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包括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实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半圆B.三角形C.线段D.长方形 2.底边长为10cm,腰长13cm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A.40cm2 B.50cm2 C.60cm2 D.70cm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BC中,若∠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3︰4︰5,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n?1,2n,n?1(n?1)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 2 2 D, 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则作射线OP即

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 A. SASB. ASA 5.下列说法: 4 等于-2;③12 12 C. AAS D. SSS 1 的算术平方4 根是 72 ;④(?π)的算术平方根为π.其中正确的个数有()2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6.如图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C,已知SA?64,SB?225,那么正方形C的边长是()A.15 B.16 C.17 D.18 7.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100cm2 B.75cm2 C.50cm2 D.25cm2 8 ?2,则(m?n)等于() A.16 B.8 C.4 D.2

湘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汇总(下载看文末)

湘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汇总(下载看文 末) l 湘教版初中7-9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汇编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解读教材是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载体。新课改以来,尽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了“一纲多本”,也许它们编写的理念、结构和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在这些教材的后面站着的都是“立德树人”这四个大字,在这四个字的背后,是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深刻的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而这一切的发生离不开课堂,教材的落地在课堂,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下面我以八年级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上下册为例进行解读,以期大家了解编者意图,便于我们有效的使用教材。 NO.1 一、教材的逻辑主线

SPRING 春暖花开好天气

教材内容总体来说涉及初中数学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1)数与代数的逻辑主线着重于建模和算法 “数与代数”部分,教材自始至终重视数学建模,并随时渗透算理算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例如,八上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八下第4章“一次函数”,都是先把实际情境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符号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得到模型的;然后通过模型算出结果,并用此去解释其他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建模的过程,理解不等式、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同时,为了浅显易懂地渗透算法,教材采用形象、生动的卡通流程图给出了一般的解法步骤,例如八上1.5节的内容采用了流程图,将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呈现出来。 (2)空间与图形的逻辑主线注重于变换 “几何几何,想烂老壳”,可见几何的学习历来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图形变换来研究图形的性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如八下 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认识了中心对称;八上2.3“等腰三角形”、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一些问题的探究,都是用变换的观点来认识图形,并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