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

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是单纯的教师、学生听,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模仿式教学,培养的顶多是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而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以下作用:(一)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一)构架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思想在我们身边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虽然

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整体上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思想首先就禁锢了人的思想与想象,要求学生服从权威,崇拜权威,强调“我讲你听,我说你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被要求“规规矩矩”;与权威相左的就是“异类”,与老师“别扭”的就是“刺儿头”。在这种情况下,谈何“想象”的发展与创新呢?

1、教师要敢于打破“权威”,更要敢于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

“权威”主要是指教师和教材。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告诫他: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在一些孩子眼中,老师就是“神人”、“超人”,而忽略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对于教材,学生也有一种敬畏的心理,要按课本上的要求去做作业,去应试。有了对教师与教材的崇拜,剩下的大多都是盲目,而不是批判的接受、大胆的想象了。教师要从自我做起,要让学生认识到“师”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误;教材也有局限性,不一定千真万确。教师就要敢于承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错误,而不是加以掩饰。更要引导学生去打破这种权威,敢于向权威说“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较高的气度、境界,我们要反思:“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不是一定要恭恭敬敬?老师在学生面前是不是一定要架子?”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要威信;一个没有威信的老师必然是失败的;关键威信的建立不能靠“高压”,不能靠牺牲学生的想象力、主体精神为代价。要依靠教师的亲和力、学识等建立起的威信,是民主平等的,是和谐的,是允许学生质疑的。

2、教师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习获得的,而不是像生产一件产品一样制造出来的。主体教育思想最忌讳强行灌输和包办代替,教育最需要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的最大毛病就是灌输法。

3、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让步,留下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长期以来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优点是能同时培养众多学生。但人数众多,整齐划一,决定了它不能同时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水平与特点。而想象力的培养与解放,需要一个宽松的、个性化的、激励性的环境;要弥补这一缺陷,就要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按照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方式取得发展,我们教师就要力避整齐划一,因材施教、因材助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主张他的学生“有所听,有所不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有重点的决定听什么,完全掌握的同学甚至可以不听,可以自我阅读有关重点资料、作相关习题。教师对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离奇想象,要在充分肯定与奖励的

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归纳。

(二)充分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

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第二十四届数学家大会上的题词为“数学好玩”。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们用激情洋溢的字眼描绘他们钟爱的数学,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但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数学的魅力何在呢?数学给学生的感受就是“抽象、严谨”,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花的气力不少,可是成绩也还是不好,学习数学就成了一种负担。现在小学里爱数学、既数学成绩好又学得轻松的人更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了最常听到的词汇之一,这次“课改”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好探究性活动呢?

1、找好素材,让数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数学的功用之一就是为生活生产服务,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将是无本之木。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找到与该数学问题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搞好“数学建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高精尖技术,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数学问题无孔不入,关键是要找好、找准,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2、构建“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活动,这里指数学的实践活动。其形式有讲数学趣事或史话、看动画、做游戏、动手制作、用尺规作图、室外测量、用特殊值算算看、以及尝试解题等,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动用眼、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试一试、想一想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感性的经验,同时也会在活动中遇到各种新问题。这些经验的差异性和问题的新奇性与疑惑性,将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时这些经验或疑问本身又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支持。探究,人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有多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等。因此,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如果活动的设计达到了前述的目的,那么学生在活动中便会自然的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需要适当的组织引导,确定适宜的探究方向与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蕴藏着的数学本质与规律。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限,教学中探

究活动经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以“探究——交流——统一思想——继续交流”形式的多次完成。交流:如果说探究发现是一种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那么,交流就是一个集思广益、提炼升华的学习过程,是探究的深入与动态发展。这里的交流指的是多方面的群体交流。

记载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在探究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分析、推断的情况以及探究的结论等。为此,教师一方面在课前应预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主充分的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要变“及时评价”为“延迟评价”,教师不要轻易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不要用言语和表情干扰学生的思维和发言;要变“二值判断”(对或错)为“多值判断”(好或坏、难和易、简和繁、常规的和创新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得到的结论是错的或不完整的,也不要一下子指出来,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鉴别、自我“顿悟”。反思,在活动、探究、交流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最终需要经过学生的积极反思而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与自己的思想方法。它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梳理与总结。上述四个环节“活动、探究、交流、反思”只是教学模式的主线,可能经历多次循环往复,而且顺序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

最后,引用联想公司的广告语:“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要说:如果失去想象,学生将会怎样。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构架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创造环境!

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

邯郸电大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设计)考号: 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姓名: 日9月6年2015 目录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1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2 1、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2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3 1、构架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3 (1)教师要敢于打破“权威”,更要敢于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3 (2)教师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3 2、充分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4 (1)找好素材,让数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4 (2)构建“活动—交流—反思”为主线的教学模式。4 5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浅谈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正稿)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

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把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A组;学习进度中等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B组;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C组。分好组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组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完成学习内容。随着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思维也成梯度式发展。在布置以后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分层学习取得有效的进步。例如,在教学“画角”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在布置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A组学生用两个小棒任意摆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测量所摆角的度数,并用量角器画出角。让B组学生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掌握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画出给出度数的角。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C组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规定度数的锐角,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后,再学习画钝角。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想象力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译成白话)一个人想要亲眼看见一头活着的象,那很难呀!不过他若得到一具死象的骨胳,拿去对照着一幅象图看,便能臆想出活象的模样,也就被大家叫做象了。"可见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与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诸如创造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毅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想象有几种方式:一是回想、二是幻想;三是联想。想象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 小学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英国汤姆森,美国罗恩菲德,他们根据儿童学画的规律,把三至十五岁的儿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二至三岁的涂鸦期,三至五岁为象征期,五至八岁为意象表现期,八至十二岁为视觉写实期,十二至十五岁为客观写实期。在写实期前儿童思维处于情景知觉期,对时间、空间这些概念分不清楚,通常会随意组合,非常自由。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给儿童的想象插上翅膀,使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发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中,都喜欢照着书中,或者是老师的范作绘画,没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思想,作品简单,苍白,甚至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下笔,学习美术缺乏意义,无法真正体会美术的其中乐趣,从而学生们也失去了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实验课题,以期变通、改进、更新美术基础教育观念,尊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探索一条顺应儿童日益发展需要的美育之路。 二、实验假设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三、四、五、六”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三管稳”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管稳口、管稳手、管稳脚能力。 2、通过学习“四步走”教育,使学生养成教室里面慢慢走、走廊上面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就餐放学排队走能力。 3、通过学习“五做好”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纪律好、课间休息秩序好、校园集会做操好、仪容仪表卫生好、遇见客人礼貌好。 4、通过学习“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角钱,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个人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 二、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我国小学的教学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多数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比较被动,他们的思维不能充分开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不容易达到预定的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比较慢。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这也是与“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相对立的。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把教学过程都设计成问题,单纯的一问一答,这样的做法仍然是由教师牵着走,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是指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抽象概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通过训练,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提供的启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中学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中学数学所研究的空间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空间。具体地讲,它包括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形所反映的空间形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不断地从日常生活经验中获得并掌握各种空间知觉和空间表象,同时也在不断地积累着各种表示空间关系的词语,这一切使得他们的空间要领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起来。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就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 1.对几何中直线、平面、空间的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性质、关系非常熟悉,能正确画图,能离开实物或图形在思维中识记、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2.能借肋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或用语言、式子来表示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 3.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根据几何图形性质通过思考创造出合乎一定条件、性质的几何图形。 上述各方面都以观察、分析、认识图形性质的能力和画图能力为基础。值得强调的是,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却不单纯是空间想象力,它与一般能力以及使用画图工具的技巧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通过丰富学生的空间经验,解决几何入门难的问题 几何教学入门难,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因为初学几何时,学生必须经历认识上的一个转折--由代数向几何的转变。这个转变在两方面给初学者造成困难:一是研究对象由数转变为形,学生要由对符号信息的操作转变为对图形信息的操作;二是思维方法由以计算为主转变为以推理论证为主,学生要由对事物间的数量化分析转向对其空间形式的定性分析上来。 对于几何初学者而言,他们不明了这种转变,不理解学习几何的目的,表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应性。特别是,中学几何课很快就进入论证阶段,而这时许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还未达到形式逻辑运算阶段,因此,对于形式的、严格的逻辑推理,他们理解起来就感到很困难,特别对某些看起来明显的事实需要进行数学证明就更感困惑。不习惯几何学中的推理论证,不会使用几何语言进行叙述,由此导致对几何学习产生畏惧的情绪。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几何概念的日渐增多,推理论证的要求更高,上述情况会更加严重从而使几何学习成为一个障碍,出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小学生由于受水平、能力的限制,思路比较狭窄,但同时,他们的知识经验正处于迅速积累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不良定势较少,能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遨游,这些都是培养想象力的良好条件,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最佳时机。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初步探索: 一、注重联想,发展想象力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联想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丰富的联想,能使思维更加活跃,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这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功,是探索、发现和创新的前提。联想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面,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开启发现性思维活动的闸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诱发联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后: 师:接下来,大家还想比较怎样的分数的大小? 生:要是分子相同,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你能从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联想到要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真好!出示 与,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生:那么,要是分子分母都不同,这样的分数怎样比较呢? 这一教学过程,教师诱导学生由联想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欲望。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便能生成由此及彼地不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诱发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新知或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例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 师:以前我们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呢? 生:平行四边形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通过剪、移、拼的办法转换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的。三角形是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 师:由此你认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生:我想可以将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来推导公式。 生:我想可以将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公式。 师:试试看!(由学生通过实验及推理,推导公式) (3)以生活实例为原型, 数学教材中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于是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实例”为原型,启发联想,深化理解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整数减法中的连续退位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主要有两点难以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是0借不到怎么办?被减数十位上是0不够减,百位上借1当10,到了十位怎么又变成9了呢?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老师以学生平时经常买东西这一生活实例为原型,引导学生想象:你想买一支铅笔需要8分钱,可你身边只带了1元钱,没有零钱该怎么办呢?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想象一下售货员阿姨该怎样找你钱吗?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总结了计算的方法:就是把1元钱换成10角钱,再从10角钱中拿出1角去买铅笔,找回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克东二中刘丹丹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美术课类型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需要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及运用故事谜语法、自由设想法、随意涂鸦法和音乐情境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生活经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 丰子恺先生画过这样的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个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使劲往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直流眼泪。这就是被批判的“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无疑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美术课类型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行,更需要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鼓励、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储备多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电影上、图片上、电脑上等各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象信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因地制宜地开展写生练习,去观察事物,与社会接触,让学生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

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 想象是创造的闸门,想象是飞翔的翅膀,想象是炫动的舞台。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要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需要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以下谈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四种方法。 一,假设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例如: “假如世界上没有太阳,我们将会怎样?” “假如鱼离开了水,它会怎么样?” “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你会怎能么办?” 这些,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孩子们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在教学中出可以运用来引发想象。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便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假想:没有地球会怎能样?

破坏了环境怎么样?我们能进行生活和学习吗?我们还能生存吗?一下子,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课堂充满了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给就调动起来了。 二,猜想法 猜想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推理活动。例如: 星期五,你放学回家,远远地你看到你家的烟囱在冒烟,你是不是一下子便会引起你许多的猜想:烟囱为什么会昌烟?妈妈在干什么?是不是在给我做好吃的呢?她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猜想法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如《少年闰土》中写到闰土与“我“见面后的语言对话,大量运用了省略号,我便引导学生:这些省略号说明闰土有说不完倒不尽的无穷远尽的稀奇事,只好用省略号代替,那么,这些省略号表示些什么稀奇事呢?我便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学生兴头十足地进行猜测,很快就根据闰土所生活在地方,可能有的童年趣事,把一个个省略号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 三,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让学生置身其中浮想联翩,加以扩散思维。例如:由蜜蜂想到勤劳,由小草想到生命力强的人,由落花生想到外表虽不好看,却很有

如何培养空间想象力

如何培养空间想象力 如何培养空间想象力1、首先看各种基本几何体的三维动画,由滚动的几何体创立空间立体的第一印象,在脑海中建立起空间和立体的概念。 2、然后观看基本几何体的实物,仔细观察其形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样子,用不同几何体反复练习。 3、第三步拿起基本几何体,摆好一个位置不动,再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其形状,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各个方向看过去时几何体的不同形状,也就是想象各个面的形状,用不同几何体练习,由简单到复杂。 4、第四步把基本几何体置于投影空间(可用废纸箱做出投影空间模型),闭上眼睛,连同投影空间、平行光线一起想象,平行光线从前往后投射,从上往下投射,从左往右投射,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由简单到复杂反复练习,想象出来后可在草稿上画草图。 5、第五步由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其立体形状,主视图是立体从前面往后面投射得到的形状,俯视图是立体从上往下投射得到的形状,左视图是立体从左往右投射得到的形状,综合起来,就可想象出几何体的立体形状了。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一)使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力的根本在于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 中学数学中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几何方面的知识,还有数形结合方面的内容,如数轴、坐标法、函数图像、方程与曲线,几何量的度量与计算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数量分析方法,对几何图形加深理解,形成图像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所以解决某些问题时恰当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例如,比较与的大小,如果采用常规解法常因考虑不周而讨论不全面,有时还会作多余讨论,如果利用图像来解,就非常直观,清楚,简法,作出的图象 有些代数或三角题,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常常可以化难为易,这就要求学生能由表达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的语言或式子想象出这个空间形状和关系,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学好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用对比和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对比和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数、式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是有益的,例如,在立体几何数学中把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对比,空间图形性质与平面图形的性质对比,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把物体或模型与所画图形进行对照,进行直观分析,在视图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影片与视图对照,分析视图的性质,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把数、式与图形对照,使学生理解各种曲线的性质等等。 使学生搞清平面几何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关联和区别,是学好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杨文娟 新晃县幼儿园湖南怀化新晃 419200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使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Abstract:Cars spark innovative thinking is to be human "imagination" produced by the trigger and darting. 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world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grasp gradually abstraction, forming methods and theories,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cess. As a mathteacher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create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students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to innovate, imagin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start the wings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s:Mathematics Education Imagination Create an environment Training.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

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米文德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小学校618100)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

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