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北邮电子电路实验 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北邮电子电路实验 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北邮电子电路实验 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模拟电路实验

矿石收音机论坛?〓基础知识普及〓?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面包板及其使用法 编者注: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电子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业意识和创造技能,本刊(无线电)特约多年从事科普教育的特级教师,北京市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孙心若撰写“电子控制技术入门”系列文章。他根据丰富的电子技术、发明创造教学体验,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有趣的“做中学”和“学中做”电路实验,引导青少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获得“操作”体验,熏陶科学情感、发展技术能力,特别提供电子技术发展信息,增强创新意识并为他们展示创造能力营造条件。在内容选择上以电子控制技术内容为中心,以基本电路实验为基础,以数字集成电路为重点,并涉及实验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技巧,同时介绍青少年感兴趣的一些电子器件、小制作和小发明实例。配刊光盘中将用活动图像的形式讲解和演示这些电路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光盘中还加入了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一、什么是"面包板"? 1.面包板的构造 面包板即"集成电路实验板",就是一种插件板,此"板"上具有若干小型"插座(孔)".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根据电路连接要求,在相应孔内插入电子元器件的引脚以及导线等,使其与孔内弹性接触簧片接触,由此连接成所需的实验电路。图1为SYB—118型面包板示意图: 为4行59列,每条金属簧片上有5个插孔,因此插入这5个孔内的导线就被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簧片之间在电气上彼此绝缘。插孔间及簧片间的距离均与双列直插式(DIP)集成电路管脚的标准间距2.54mm相同,因而适于插入各种数字集成电路。 2.面包板使用注意事项 插入面包板上孔内引脚或导线铜芯直径为0.4~0.6mm,即比大头针的直径略微细一点。元器件引脚或导线头要沿面包板的板面垂直方向插入方孔,应能感觉到有轻微、均匀的摩擦阻力,在面包板倒置时,元器件应能被簧片夹住而不脱落。面包板应该在通风、干燥处存放,特别要避免被电池漏出的电解液所腐蚀。要保持面包板清洁,焊接过的元器件不要插在面包板上。 3.面包板实验套材

北邮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简易智能密码锁 一、实验课题及任务要求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密码锁,密码锁有四位数字密码和一个确认开锁按键,密码输入正确,密码锁打开,密码输入错误进行警示。 基本要求: 1、密码设置:通过键盘进行4 位数字密码设定输入,在数码管上显示所输入数字。通过密码设置确定键(BTN 键)进行锁定。 2、开锁:在闭锁状态下,可以输入密码开锁,且每输入一位密码,在数码管上显示“-”,提示已输入密码的位数。输入四位核对密码后,按“开锁”键,若密码正确则系统开锁,若密码错误系统仍然处于闭锁状态,并用蜂鸣器或led 闪烁报警。 3、在开锁状态下,可以通过密码复位键(BTN 键)来清除密码,恢复初始密码“0000”。闭锁状态下不能清除密码。 4、用点阵显示开锁和闭锁状态。 提高要求: 1、输入密码数字由右向左依次显示,即:每输入一数字显示在最右边的数码管上,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所有数字向左移动一位。 2、密码锁的密码位数(4~6 位)可调。

3、自拟其它功能。 二、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图 2.2逻辑流程图

2.3MDS图 2.4分块说明 程序主要分为6个模块:键盘模块,数码管模块,点阵模块,报警模块,防抖模块,控制模块。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1.键盘模块 本模块主要完成是4×4键盘扫描,然后获取其键值,并对其进行编码,从而进行按键的识别,并将相应的按键值进行显示。 键盘扫描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4×4键盘,通常连接为4行、4列,因此要识别按键,只需要知道是哪一行和哪一列即可,为了完成这一识别过程,我们的思想是,首先固定输出高电平,在读入输出的行值时,通常高电平会被低电平拉低,当当前位置为高电平“1”时,没有按键按下,否则,如果读入的4行有一位为低电平,那么对应的该行肯定有一个按键按下,这样便可以获取到按键的行值。同理,获取列值也是如此,先输出4列为高电平,然后在输出4行为低电平,再读入列值,如果其中有哪一位为低电平,那么肯定对应的那一列有按键按下。由此可确定按键位置。

北邮通电实验报告

实验3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211112班 苏晓玥杨宇宁 2016210349 2016210350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MC1496来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3.掌握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1)幅度调制 (2)用模拟乘法器实现幅度调制 (3)MC1496四象限模拟相乘器 2.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1)③号实验板《调幅与功率放大器电路》 (2)示波器 (3)万用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高频信号源 三.实验内容 1.模拟相乘调幅器的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四.实验波形记录、说明 1.DSB信号波形观察

2.DSB信号反相点观察 3.DSB信号波形与载波波形的相位比较 结论:在调制信号正半周期间,两者同相;负半周期间,两者反相。

4.AM正常波形观测 5.过调制时的AM波形观察(1)调制度为100%

(2)调制度大于100% (3)调制度为30% A=260.0mv B=140.0mv

五.实验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是:调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其成为带有低频信息的调幅波。目前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模拟相乘器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本实验采用价格较低廉的MC1496集成模拟相乘器来实现调幅之功能。 DSB信号波形与载波波形的相位关系是:在调制信号正半周期间,两者同相;负半周期间,两者反相。 通过实验了解到了调制度的计算方法 六.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了实现AM和DSB的方法,学会计算调制度,具体见实验结论。我们对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对通信电子电路的兴趣。 和模电实验的单独进行,通电实验增强了团队配合的能力,两个人的有效分工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减少了一个人的独自苦恼。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很好的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5-2所示,图中R P5002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R P5001用来调节⑧、⑩脚之间的平衡,三极管V500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幅器带负载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见图5-2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 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 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 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 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⑶利用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和半加器的逻 辑功能,实现全加器。 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 CBA A B C A B C A B C F +++= 设计实现过程:⑴利用QuartusII 选择译码器(74L138)的图形模块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器频率与m(t)相同 三、实验步骤 1. 要求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2. 连接各模块完成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3. 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的频率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10hz、12hz、14hz。 抽样信号频率设置为28hz,即2*14hz。(由抽样定理知,) 将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14hz,则将恢复第三个信号(其频率为14hz)进行系统定时设置,起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设为1khz。 3.观察基带信号、抽样后的信号、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结果 最上面的图为原基带信号波形,中间图为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最下面的图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 五、实验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如前面实验原理所述,满足抽样定理的理想抽样应该使抽样后的波形图如同冲激信号,且其包络图形为原基带信号波形图。抽样后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恢复出的信号波形与原基带信号相同。 由此可知,如果每秒对基带模拟信号均匀抽样不少于2次,则所得样值序列含有原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从该样值序列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成原来的基带信号。 讨论:若抽样速率少于每秒2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会产生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混叠失真。 六、实验建议、意见 增加改变抽样率的步骤,观察是否产生失真。

实验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码元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发送的,接收端只要能够正确地恢复出幅度序列,就能够无误地恢复传送的信号。因此,只需要研究如何使波形在特定的时刻无失真,而不必追求整个波形不变。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奈奎斯特准则要求在波形成形输入到接收端的滤波器输出的整个传送过程传递函数满足:,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t)的傅氏变换X ( f )必须满足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即R B =1/T B =2? N =2B N。 式中R b 为传码率,单位为比特/每秒(bps)。f N 和B N 分别为理想信道的低通截止 频率和奈奎斯特带宽。上式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 B /B N =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滤波器。 升余弦滤波器的带宽为:。其中,α为滚降系数,0 ≤α≤1,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 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设计图如下

北邮电子电路实验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教材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函数信号发生器 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课题名称: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二、摘要: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主要有运放组成,其中由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差分电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该电路振荡频率由第一个电位器调节,输出方波幅度的大小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决定;正弦波幅度和电路的对称性分别由后两个电位器调节。 关键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可调幅度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供电电源为±12V。 1)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 2)方波输出电压Uopp=12V(误差<20%),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 3)三角波输出信号电压Uopp=8V(误差<20%); 4)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Uopp≥1V,无明显失真。 2.提高要求: 1)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输出信号的峰峰值Uopp均在1~10V范围内连续可调; 2)将输出方波改为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 四、设计思路 1. 结构框图 实验设计函数发生器实现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输出,其可采用电路图有多种。此次 实验采用迟滞比较器生成方波,RC积分器生成三角波,差分放大器生成正弦波。除保证良 好波形输出外,还须实现频率、幅度、占空比的调节,即须在基本电路基础上进行改良。 由比较器与积分器组成的方波三角波发生器,比较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经积分器生成三角

波,再经由差分放大器生成正弦波信号。其中方波三角波生成电路为基本电路,添加电位器调节使其频率幅度改变;正弦波生成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器,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2.系统的组成框图 五、分块电路与总体电路的设计 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电源电路 方波-三角波 发生电路 正弦波发生电路 方波输出 三角波输出 正弦波输出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北邮arduino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 基于 Arduino 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实验 基于Arduino 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 摘要 Arduino是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件平台,可用来开发独立运作、并具互动性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开发与PC 相连的周边装置,同时能在运行时与PC 上的软件进行交互。为了测量正弦波电压有效值,首先我们设计了单电源供电的半波整流电路,并进行整流滤波输出,然后选择了通过Arduino设计了读取电压有效值的程序,并实现使用此最小系统来测量和显示电压有效值。在频率和直流电压幅度限定在小范围的情况下,最小系统的示数基本和毫伏表测量的值相同。根据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定义,运用集成运放和设计的Arduino最小系统的结合,实现了运用少量元器件对交流电压有效值的测量。 关键字:半波整流整流滤波 Arduino最小系统读取电压有效值 二. 实验目的 1、熟悉Arduino 最小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方法; 2、掌握峰值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 4、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5、熟悉计算机仿真方法; 6、熟悉Arduino 系统编程方法。 三. 实验任务及设计要求 设计实现 Arduino 最小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实现对正弦波电压有效值的测量和显示。 1、基本要求 (1)实现Arduino 最小系统,并能下载完成Blink 测试程序,驱动Arduino 数字13 口LED 闪烁; (2)电源部分稳定输出5V 工作电压,用于系统供电; (3)设计峰值半波整流电路,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电子电路测量实验(北邮)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其中,由施密特触发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再经积分运算电路产生三角波。最后,经过差分放大器,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将三角波变换为正弦波。并要求波形达到一定的幅值、频率等要求。 关键词 函数信号发生器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集成运放 正文 一、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信号输出频率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 (2)方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12V(误差≤20%),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占空比范围为30%~70%。 (3)三角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8V(误差≤20%)。 (4)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1V 2提高要求 (1)将输出方波改为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占空比可挑范围为30%‐70%;

(2)三种波形的输出峰峰值U opp均可在1V-10V 范围内连续可调。 3+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过程 1总体思路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构成方法多样。本实验来看,可以先产生方波,由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在由三角波经过整形得到正弦波;也可以先产生正弦波,将正弦波进行整形得到方波,在通过积分器产生三角波。在器件使用上,可以是分立元件电路,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 根据提供的器材和资料,选择设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放大器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电路(如下图二)。 2原理结构框图 三、Multisim仿真过程及波形输出 1元器件选择

(1)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最终电路见附录) ●芯片选择:对比uA741CP与LM318N的相关参数。选择转换速度较快 的LM318N作为矩形波发生电路的芯片,uA741CP作为三角波发生电路的芯片。 ●稳压管选择:根据方波U opp =12V,方波幅度限制在-(U Z+U D)~+(U Z+U D), 故选择稳压值为U Z =6V的稳压管。查阅资料,在Multisim中选择 1N4734A单稳压管,放置为稳压对管。 ●电阻电容选择: 根据方波和三角波输出峰峰值的要求(12V、8V),R f和R1的取值应 满足R f:R1=3:2。为使电路易起振,在这里取R f=30kΩ,R1=20kΩ。 根据直流平衡电阻的计算原理,得R3=(30||20)kΩ=12kΩ。 根据方波输出幅度选择限流电阻R o=2kΩ。 同时在三角波电路中,由公式R2C=αR f /4f R1 计算得R2=5kΩ,C=0.01 μF。 根据直流平衡电阻的计算方法,得R4=R2 =5kΩ。 为达到频率的可调范围,选择R p1=100kΩ的滑动变阻器。

电路CAD实验报告

实验一 LC与晶体振荡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元器件、仪器、仪表 THKGP系列高频电子实验 1台; 双踪示波器: 20~40MHz; 频率计: 10MHz; 万用表: 1只; 电容: 510p:1颗; 1000p:2颗; 2200p一颗; 三、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 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1。1.起振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的电抗。 (2)幅度起振条件:

式中:g m ——晶体管的跨导; n ——接入系数; g L ——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g e ——晶体管的等效输入、输出电导; n 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图2-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 和输出电容C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电路如图2-3所示,其特点是在L 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 3,并加大C 1和C 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C 3和L 决定。C 1和C 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 和C 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3)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西勒振荡器 电路如图2-4所示,它是在串联改进型的基础上,在L 1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C 4,调节C 4 可改变振荡频率。西勒电路的优点是进一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该电路在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等高频设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本实验箱所提供的LC 振荡器就是西勒振荡器。 3.晶体振荡器 本实验箱提供的晶体振荡器电路为并联晶振b-c 型电路,又称皮尔斯电路,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5所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开启实验箱,在实验板上找到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单元电路,并对照实验原理图,认清各个元器件的位置与作用。 电阻R 101-R 106为三极管BG 101提供直流偏置工作点,电感L 101既为集电极提供直流通路,又可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彩灯显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班级:学号: 一、摘要: 运用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通过迟滞电压比较器和反向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送入比较器与一系列直流电平比较,比较器输出端会分别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从而顺序点亮或熄灭接在比较器输出端的发光管。 关键字: 模拟电路,高低电平,运算放大器,振荡,比较 二、设计任务要求: 利用运算放大器LM324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让排成一排的5个红色发光二极管(R1~R5)重复地依次点亮再依次熄灭(全灭→R1→R1R2→R1R2R3→R1R2R3R4→R1R2R3R4R5→R1R2R3R4→R1R2R3→R1R2→R1→全灭),同时让排成一排的6个绿色发光二极管(G1~G6)单光

三角波振荡电路可以采用如图2-28所示电路,这是一种常见的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图2-28中运放A1接成迟滞电压比较器,A2接成反相输入式积分器,积分器的输入电压取自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信号来自积分器的输出。假设迟滞电压比较器输出U o1初始值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下降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下降的信号又反馈至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下降至比较器的下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上升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上升的信号又反馈至迟

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上升至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此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在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U o1得到方波信号,在反向积分器的输出端U o2得到三角波信号。假设稳压管反向击穿时的稳定电压为U Z,正向导通电压为U D,由理论分析可知,该电路方波和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分别为: 式(5)中R P2为电位器R P动头2端对地电阻,R P1为电位器1端对地的电阻。 由上述各式可知,该电路输出方波的幅度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决定,三角波的输 出幅度决定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以及反馈比R1/R f,而振荡频率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无关,因此,通过调换具有不同稳压值和正向 导通电压的稳压管可以成比例地改变方波和三角波的幅度而不改变振荡频率。 电位器的滑动比R P2/R P1和积分器的积分时间常数R2C的改变只影响振荡频率而 不影响振荡幅度,而反馈比R1/R f的改变会使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同时发生变化。因此,一般用改变积分时间常数的方法进行频段的转换,用调节电位器滑动头 的位置来进行频段内的频率调节。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姓名: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 DSB c s t m t t ω= 频域表达式为 1 ()[()()]2 DSB c c S M M ωωωωω=-++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φ+90°,其中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 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sin2πf c t+φ =A c 2 m t sinφ+sin4πf c t+φ+ A p 2 sinφ+sin4πf c t+φ 在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 2 sinφ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LPF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2πf c t+φ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cos2πf c t+φ =A c 2 m t cosφ+cos4πf c t+φ+ A p 2 cosφ+cos4πf c t+φ 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A p 2 cosφ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函数信号发生器)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 实验名称: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调试 二.实验摘要: 采用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产生方波-三角波,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方波和三角波。根据所需振荡频率的高低和对方波前后沿陡度的要求以及对所需方波、三角波的幅度可以确定合适的运放以及稳压管的型号、所需电阻的大小和电容的值。三角波-正弦波的转换是利用差分放大器来完成的,选取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三角波的幅度以及电路的对称性。同时利用隔直电容、滤波电容来改善输出正弦波的波形。 关键词: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可调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 (2)方波输出电压Uopp=12V,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 (3)三角波Uopp=8V; (4)正弦波Uop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V. (5)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 2.提高要求: (1)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输出波形的峰峰值Uopp均可在1V-10V内连续可调。 (2)三种输出波形的输出端口的输出阻抗小于100Ω。 (3)三种波形从同一端口输出,并能够显示当前输出信号的种类、大小和频率 (4)用CPLD设计DDS信号源 (5)其他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四、设计思路以及总体结构框图 本课题中函数发生器结构组成如下所示: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

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图4-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总体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图5-1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北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实践 设 计 报 告 课题名称:邮件客户端学生姓名: 班级: 2 班内序号:16 学号: 2 日期:2014.6.4

1.课题概述 1.1课题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MFC的方式,利用SOCKET以及SMTP相关知识,来实现邮件(可携带附件)的定向发送,借此来复习和巩固C++编程的基本思想;学习SOCKET以及SMTP的相关知识,了解复杂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并独立完成一个网络应用。 1.2系统的主要功能 1.邮件的发送(不携带附件) 2.邮件的发送(携带附件) 3.邮件接收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程序的功能由MyEmailClientDlg.cpp,SMTP.cpp,MailMessage.cpp,Base64.cpp, MIMECode.cpp,MIMEContentAgent.cpp,MIMEMessage.cpp,AppOctetStream.cpp, MyEmailClient.cpp,StdAfx.cpp,TextPlain.cpp来实现。其中MIMECode.cpp, MIMEContentAgent.cpp,MIMEMessage.cpp, AppOctetStream.cpp, TextPlain.cpp来对MIME 协议进行封装,Base64.cpp来对Base64编码进行封装,SMTP.cpp是对SMTP协议进行封装,MailMessage.cpp是利用MIME协议对邮件内容的一个处理,最终通过MyEmailClientDlg.cpp 来实现邮件的发送的功能。 2.2 系统详细设计 [1] 模块划分图及描述 协议模块:包括网络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协议,包括STMP协议,MIME协议等。 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进行编码以及解码。 实现模块:主要内容为邮件发送的具体步骤,相关按钮操作。 [2] 类关系图及描述 协议类:CSMTP, CTEXTPlai, CMIMECode,C MIMEContentAgent,C MIMEMessage, CAppOctetStream, CTextPlain.主要为协议中信息处理的中作用 编码类:Base64, MailMessage.主要为对邮件信息的处理

2016年北邮数电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目录 (一)实验名称及实验任务要求 (1) (二)模块端口说明及连接图 (2) 1.1实验三(3)模块端口说明 (2) 1.2实验三(3)连接图 (2) 2.1实验四模块端口说明 (2) 2.2实验四连接图 (2) (三)原理图或VHDL代码 (3) 1.实验一(2)原理图 (3) 2.实验三(3)VHDL代码 (4) 3.实验四VHDL代码 (7) (四)仿真波形 (10) 1.实验一(2)仿真波形 (10) 2.实验三(3)仿真波形 (11) 3.实验四仿真波形 (11) (五)仿真波形分析 (11) 1.实验一(2)仿真波形分析 (11) 2.实验三(3)仿真波形分析 (11) 3.实验四仿真波形分析 (11) (六)故障及问题分析 (12) (七)总结和结论 (13)

(一)实验名称及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一 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任务要求:EDA基础实验1(1)、(2)、(3)必做,选做VHDL 实现加法器。 实验二 名称:用VHDL设计与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任务要求:四人表决器、8421码转格雷码、数码管译码器(下载测试)。 实验三 名称:用VHDL设计与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实验任务要求:分频器、8421十进制计数器、将分频器/8421十进制计数器/数码管译码器3个电路进行连接并下载。 实验四 名称:用VHDL设计与实现相关电路 实验任务要求:数码管动态扫描控制器、点阵扫描控制器。

(二)模块端口说明及连接图 1.1实验三(3)模块端口说明 cp:时钟信号输入; rst:8421十进制计数器异步置位; c[6...0]:七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 cat[7...0]:数码管显示。 1.2实验三(3)连接图 2.1实验四模块端口说明 cp:时钟信号输入; rst:8421计数器异步复位; lgt[6...0]:七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 cat[7...0]:数码管显示。 2.2实验四连接图

北邮网管实验二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SNMP MIB信息的访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 2、分析MIB-2树的结构; 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 三、实验环境要求 1、硬件要求 CPU:主频233MHz以上处理器。 内存容量:64MB以上。 硬盘空间:50MB或更高。 2、软件要求: Microsoft Windows 95/98/NT/2000操作系统。 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4版本或更高。 四、实验原理

1、SNMP服务 保护SNMP代理与SNMP管理站之间的通信的方法是给这些代理和管理站指定一个共享的共同体名称。当SNMP管理站向SNMP服务发送查询时,请求方的共同体名称就会与代理的共同体进行比较。若匹配,则表明SNMP管理站已通过身份验证;若不匹配,则表明SNMP 代理认为该请求是“失败访问”尝试,并且可能会发送一条SNMP陷阱消息。 2、SNMP安全控制 管理站和代理之间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不同关系。由于一个代理可以收到来自不同管理站的对被管对象的操作命令,因此,要进行被管对象访问控制,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认证服务:将对MIB的访问限定在授权的管理站的范围内。 (2) 访问策略:对不同的管理站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3) 代管服务:在代管服务中实现托管站的认证服务和访问权限。 SNMP通过共同体的概念来解决上述问题。共同体是一个在代理中定义的本地的概念。代理为每组可选的认证、访问控制和代管特性建立一个共同体。一个代理可以与多个管理站建立多个共同体,同一个管理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不同的代理也可能会定义相同的共同体名。管理站将共同体名与代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 3、管理信息库(MIB) 网络的所有对象都存在一个叫MIB的数据结构中,在其中,每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