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社科探索?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李路曲3

[内容摘要] 通过对以政党组织形态演进路径为着眼点而形成的分类方

法的分析,可发现其优点是反映了欧美一些主流政党变化的规律,缺点是以一种

单向的类型演变模式掩盖了政党变迁的多样化;通过对以党的指向和功能为基

准而划分政党类型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可发现其优点在于一定程度上抽象出

现代政党的普遍的指向或类型特征,其缺点在于没有与政党演进路径相联系并

对其做出解释,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可操作的分类手段。

[关键词] 政党 分类方法 组织形态 功能

一、组织形态的演进与政党分类

精英型党、群众型党、全方位型党和卡特尔型党是主要从组织形态上来确定政党演进路径和划分政党类型的主要方法,这一演进路径基本上反映了欧美主流政党组织形态发展的过程,其分类方法还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类型学理论。因此,在研究和肯定这种演进路径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分析它还存在的缺陷,并对另一些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丰富政党变迁的理论和类型学研究,对于加深对政党变迁和特征的认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精英型政党与群众型政党的划分来自于迪维尔热1954年出版的《政党》一书。迪维尔热指出,精英型政党主要产生和活动于立法机构之中,结构松散,以精英为中心,在立法机构之外没有党的组织存在。而群众型政党有发达的组织,它渴望把自己的支持者或选民都发展成党员。因此,通过分析党员占选民的比例和比较议会外党组织的活动程度与范围,可以区分这两种政党类型。18世纪和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欧美只有精英型政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则主要是群众型政党,此后开始向全方位政党转型。

迪维尔热的分类主要是从政党的起源、组织形式、党的阶级基础和组织需求来观察的。精英型党虽然结构松散和以少数精英为核心,但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可以使它能够募集

3 李路曲,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到所要的资金、动员所需的资源和确保中上层阶级的利益表达。与此相反,处于体制外的工人阶级成员不得不强化组织以募集资金和动员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形成群众型党。迪维尔热把群众型党作为一种比精英型党更为现代和优越的组织形式,并认为这是群众型党超过精英型党而居支配地位的原因。这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状况,现在关于政党已经衰落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来自于这一理论,因为它把政党组织规模看成是政党是否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实际上,这种分类理论比较容易划分传统政党的类型,但对现代政党的划分则不那么有效,不过,它仍然是划分现代政党方法的逻辑起点。因为尽管政党的组织规模和形式不一定是政党功能特征的主要承载者,但它们仍然可以反映政党的不同特点。

现在使用的精英型党(更多的已经称为干部型党)和群众型党的划分已经与迪维尔热的划分有很大不同。现在把干部型党描述成组织松散和党员数量较少的党,已经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今天的干部型党已经很少有像迪维尔热所见到的法国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那样的组织松散和难以表达群众利益的政党,而那些政党正是迪维尔热提出的干部党的原型。例如,过去的右翼和中间政党被组织良好的戴高乐党、保卫共和联盟(Rally f or the Republic)和法国民主联盟(Uni on of De mocrats f or France)所取代了。法国民主联盟是几个小的政党俱乐部的联盟,旗下各个政党都是干部型党,例如共和党就是如此。但是保卫共和联盟则很难界定,该党虽然有大量的党员,但是没有广泛的参与。党员众多是群众型党的特点,而没有参与则是干部型党的特点。这样,它既不是一个干部党,也不是一个群众党。社会党尽管有较多数量的党员,但也不是一个典型的群众型党,在1971年与密特朗领导的共和联盟及其他左翼组织合并后,它利用派系结构联合了不同的政治俱乐部,并向左转。但是它并不具备群众型党有众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具有广泛参与权的特点。所以,从组织形态来看,干部型党和群众型党都与自己过去的经典模式不完全一样了。

并不只是法国的政党以迪维尔热的分类难以界定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显示绝大多数欧美的政党,由于法律或其它原因,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正式组织和稳定的成员,大小政党的界限模糊。因此,按照迪维尔热的分类方法已经很难对现代政党进行划分了。库勒在研究了荷兰的政党后说,荷兰的政党应该被看作是“现代干部型政党”。因为它们所登记的支持自己的选民中成为其党员的人数是很少的,这说明其没有众多的党员,但那些积极成员一直把党作为自己活动的基本场所,这又说明党有稳定的支持者和基层组织,因而兼有迪维尔热分类中群众型党和干部型党的特点。由此,库勒列举了现代干部型党的五个特点。第一,职业领导集团,特别是党的议会党团,在党内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它们对于党的下层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党员占支持党的选民数的比例很低,党员较少;党员或下级组织仍然是征募党的领袖的中介,仍然是保持党的工作程序的必要结构。第三,党有明确的选民取向,为最大限度地争取选民,党纲的兼容性广,但其战略既不是全方位的,也不是仅仅聚焦于一个阶级,而是依据形势变化呈中间状态。第四,保留了群众型政党的垂直的组织关系和结构,不仅保持了特有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捍卫了党内民主。第五,资金既依赖于公共补贴,也依赖于党员和支持者的党费及捐助。〔1〕

〔1〕Ruud Koole,The Vulernability of the Modern Cadre Party in the Netherlands,in R.S.Katz and Mair(eds),How Parties O rganize:Change and Adap ti on in Party and O rganizati on in W estern De mocracies,London:Sage,1994,p.299.

031

李路曲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这些特征可以把荷兰的现代政党与早期经典的干部党和群众党区分开来,但是并没有把荷兰与其它国家的现代政党区分开来。例如,现代加拿大的政党与荷兰的政党有很大的不同,其全国性政党和地区性政党都有稳定而联系紧密的领袖集团,他们支配着议会和政府;然而,在议会之外,党的组织和活动是很少的,除了在选举时期举行党的会议外,很难看出其组织的存在,主要的政党都没有固定的党员,任何人都能加入到挑选党的候选人和代表的队伍之中;党的领袖是由党的特别会议而不是由党的领导集团推选的。没有大量的党员和稳定的基层组织并不妨碍完成党的任务,党可以依赖招募义务工作人员进行选举。党的议会党团无论是处于执政地位还是在野,都很活跃。因此,加拿大政党典型的情况是,党的领袖和核心成员是平时唯一可见的党员,相互联系紧密而不松散;党的组织架构并非不存在,但纪律松散或没有纪律。

加拿大的政党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干部型党,但是它们显然与荷兰的政党有区别。例如,尽管加拿大政党的多数党员和支持者比荷兰政党的党员和支持者与本党上层的组织联系少,然而他们在党内却有更多的权利,更多地介入了党的公职候选人提名和选拔领袖的过程。同时,他们承担的责任是含糊的,不像其享有的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权利那样清楚。党的领袖在选举时宣布党的政策,但是事实证明他们在当选后并不受这些政策的约束。在位时,党的领袖通常不会受到批评,尽管党员在两次选举之间的间歇期也可以批评党的领导,但只要被批评的对象上台执政,这种批评就要中止,显示了执政的重要性和党的公职部分的主导地位。当党失去执政地位后,党的领袖可能会遇到挑战。这时,如果不主动辞职,他们就很可能被党的议会党团或党内派系所推翻,而不必由决定其上台的党员群众所推翻。

以现有的标准对美国的政党进行分类也会遇到困难。美国政党的各地方组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各州的差异有关,而党的全国领导机构只是一个无实权的空架。不过现在党的全国委员会已经更多地参与组织本党的国会选举。当然它不是唯一的参与者,候选人、尤其是那些在职的候选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竞选组织与党的全国委员会竞争以募集资金。党的全国委员会并没有党的领袖的提名权,候选人是由地方党组织提名的,并且,各候选人都有自己的标识和竞选组织,这些组织也不受党的全国委员会的领导。由于美国的政党是一种以候选人为中心的派系竞争的框架组织,因此它只能被认定是干部型党,但是,它不仅与迪维尔热的经典的干部党不同,而且与加拿大和荷兰的现代干部型党也有差异。

维尔(W are)试图通过提炼迪维尔热的分类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他对精英型党和群众型党进行了重新界定。他指出,一些以精英为中心的党,像英国的保守党和法国的戴高乐党,都有较多的党员,但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少数人支配着党。与此相反,以党员数量为基础的党是那些党员不仅是劳动力、而且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实际权利的党。这样,不是党员的规模导致了政党之间的差异,而在相当程度上是其参与度导致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大党还是小党,都可以拥有众多的党员,例如绿党和其它左翼政党就是如此。我们可以把维尔的这种分类方法看作是对迪维尔热方法的修订或补充,即成员介入的程度、或者是积极成员的数量成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这种由两种标准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比传统上只用一种尺度在干部党和群众党之间进行划分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改进。用两种尺度相结合对政党进行排列使我们能区分古典的精英型党、现代干部型党、以领袖为中心的现代干部型党以及群众型党之间的差别,但是这并没

13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有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它并没有对“为什么不同的政党呈现出古典的、现代的或以领袖为中心的形式”做出任何理论上的解释。整个欧洲政党党员的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普遍下降,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与选民的比率上都是如此。〔2〕然而,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都有个别政党仍然拥有大量的党员,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党员数量在分类中的位置和政党的演进路径。

显然,维尔的分类最初是以政党的组织形式、行为习惯和通向选民的路径这些特征为基础的,现在仍然被保留下来作为政党划分标准的是党员的数量和党的组织形式。尽管两者都很重要,但仍不够全面。政党的结构、组织形式及其复杂程度,政党在不同层面上的组织化强度,多元权力中心存在与否,党内派系和联盟的结构,政党吸收资源的方式,选举方式或者把自己展现给公众的方式等,在政党分类中都是需要考虑的指标。

1966年基希海默尔指出西方的政党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型,群众型政党正在转变为一种意识形态温和的全方位型政党。其表现是,屈从于政治市场的竞争规则,政党正在放弃过去的旨在使党员群众知识化和道德化的努力,削弱或放弃意识形态,呼吁利益组织的支持,强调领袖的质量,寻求超阶级的支持。虽然基希海默尔当时指出不是所有的政党都已经实现了这种转型,但他声称全方位政党的成功必然要迫使其它政党效仿它,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因而这会导致整个欧美政党体制的转型。

全方位政党是把现代政党从以前的群众型政党中区分出来的一个有效的工具,但把它作为区分现代政党之间差异的工具,则不那么有效。正如基希海默尔所言,它主要是一种反映政党表达功能的工具。所以,全方位党不是一种完整的分类方法,在某些方面,我们有一种它不是什么的印象(例如,不是群众型的政党),而缺乏它是什么的印象。全方位政党可以被看作是全力追寻选票的政党,一种以领袖为中心的政党,一种与利益集团捆绑在一起的政党,或者是三种特点兼备的政党。它似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战略和价值取向。它是否是党员群众已经被边缘化而只趋向于保留党的精英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否是一种职业选举型的政党,都还难以确定。基希海默尔指出,不是所有的政党都完成了这种转型,一些政党还会在组织形式上保持群众型党的特点,还会保护特殊集团和阶级的利益。实际上,全方位政党现在仍是一种过渡性的政党形式。

帕尼比昂科试图从组织结构上对全方位政党进行明确的定义从而解决基希海默尔阐述全方位政党时的模糊性,他把从群众型政党向全方位政党的变迁阐述为一种从“群众官僚型政党”向“职业选举型政党”的转换。实际上,这是一种从组织形态上确认政党身份向从功能上确认政党身份的转换。所以,一开始它就很令人置疑。群众官僚型政党,相当于迪维尔热的群众型政党,其特点是以议员或候选人为中心,有相当数量的党员,领导集团内部权力平等,依赖利益集团的财政支持,强调意识形态。与此相比,职业选举型政党的特点是专家成为党的中心,以选举为导向,成员间垂直联系弱,主要功能是选举,经济来源是组织的基金利息和政府补贴,它重视问题和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从这些内容上来看,组织形态的变迁是从群众性向精英性的转变。

〔2〕PeterMair and I ngrid van B iezen,Party Me mbershi p in T wenty Eur opean De mocracies,1980-2000,Party Politics 7(2001),pp.5-21.

231

李路曲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卡茨和梅尔提出的卡特尔型党是关于政党类型的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揭示了政党类型的最新发展。卡特尔党是通过分析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来定义的。卡茨和梅尔发现在西欧的某些多党制国家中,全方位党实行的那种靠党的领袖和制定政策来竞争选票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政党对于那些已经背离了政治传统和缺乏精神支柱的选民的要求无以为适。由于党员已经远离党的中心,不能依赖党员的忠诚和支持,所以党的领袖只得依靠自己争取国家津贴,从而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与更具企业化指向的全方位政党相比,卡特尔政党对更为广泛和更具扩散性的选民进行争取和号召,从事更为资本密集型的选举,强调自己的管理技巧和效率;党的组织结构松散,远离自己的党员,使党员与非党员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更为重要的是,与其说卡特尔政党间的竞争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尽一切可能来讨价还价,还不如说它们是宽容与和谐的,即通过与其它政党分享权力以确保自己掌握一部分国家权力。卡特尔党已经不再是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中介,而成为国家的代理人。

卡特尔党的提出对一些新的现象做出了解释,但仍显论据不足。它的中心论点是国家的支持全面改变了政党的特点和战略指向,但是,除了抓住各国多数政党都可能在某一时间支配或加入执政联盟这一点外,很少有证据证明政党由于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只是看到某些政党比过去更渴望执政,而不是赢得选举。卡茨和梅尔还阐明了界定这类政党的几个指标,尽管像选民占公民的比例和相关政治资源的扩散程度等指标是不断变化的,因而难以确定,但其它方面却是可以确定的,像党的工作性质、资助来源、党的领袖与普通党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等,因而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区分了政党的类型和组织形态。

卡特尔政党的设定标志着欧美形成了一种从精英党、群众党向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的重要的演进路径和分类方法,这对于把现代政党与它们的前身区别开来是一种有效的分类理论和方法,但这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所有的或大多数政党已经变成了全方位政党,尤其是卡特尔政党。例如,有人指出,同全方位党一样,卡特尔党本身也只是适于阐述某些大党的特征,并不具有普遍性。卡茨和梅尔还指出卡特尔党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有利于号召选民和引导选民,然而这就为新型政党、极右翼的民粹主义政党留下了生存空间。这类政党在煽动民众情绪和凝聚民众方面是很有办法的,但它们在大多数时间里并不能进入政府,这又不像卡特尔党。精英型政党、群众型政党主要是以组织形态来进行政党划分的,而全方位政党和卡特尔政党则是一种综合的划分方法,它首先是以党的战略指向为标准、其次是以党的组织形态为标准来进行政党划分的。

二、功能性分类方法的探讨

除了上面探讨的分类方法和演进路径外,按照政党的功能进行分类的理论和方法也由来已久,上面提到的职业选举型政党就是一例。威廉?赖特在1971年提出“理性—效能型”政党,布隆代尔在1978年提出“动员型政党”,帕诺比昂科在1982年提出新的“群众—官僚政党”与“选民—专家政党”两种范式等,都是从功能角度划分政党的类型。近些年来值得重视的是一种三分法,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斯洛姆(K.Str m)提出的,它把当代欧美政党分为追寻政策的党、追寻选票的党和追寻公职的党三种类型。〔3〕近年来沃尔尼茨(Steven

〔3〕K.Str m,A Behavi oral Theory of Competitive Political Parties,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90,p.565.

33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B.Wolinetz)对这种三分法进行了较大的改进。〔4〕在沃尔尼茨看来,把政党分为“寻求选票”、“寻求公职”和“寻求政策”这三种类型既反映了政党的行为和偏好,也与政党的结构和组织相关联。这种分类框架有多大的工具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有效地界定政党的共同边界和不同边界。

追寻政策的政党是问题指向的,它优先考虑的是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这类政党的表现形式也很多样化,它不仅包括具有明确的党纲和意识形态的政党,也包括仅仅宣布政策、表明态度或提出抗议的党,还包括只提出有限的政策而大量汇聚群众要求的党。不同组织结构的党都有可能成为追寻政策的政党,从过去的群众型党和它们的某些现代后裔到表达绿色和环境问题的政党,都可能如此。一些新右翼政党也可能包括在内,因为它们有明确的政策和目标。实际上,像左翼政党一样,一些右翼已经在寻求重新界定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不再像过去那么激进。寻求政策的政党的主要特点是在捍卫自己的政策或表达方面比其它政党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比争取选票和争取公职给以更为优先的考虑。这种政党包括北欧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西欧的许多自由党和部分基督教民主党,像绿党、左翼自由党和某些新右翼政党。

追寻选票的政党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赢得选票,而对政策和政府职位的关注都居于从属地位。它们按照特定规则进行操作以最大程度争取选民的支持。如果追寻选票的政党是在多元政治体制中运作,或是面对不同的选举体制,它们可能会采取一种多重联合结构,以扩大自己的联盟,从而把不同地区的社会组织包括进来以制造获得多数的机会。在多党体制中,这样的党就是全方位政党或职业选举型党,它们总是试图得到最大化的选民支持。

这种政党会尽最大可能在所有层级上竞选,这包括在基层、地区、省和全国层级上。在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动员选民、挑选候选人和开展选举工作的前提下,它已经在减小党的组织规模。在过去,政党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组成选战组织,而今天,这样的政党可能依靠由私人和政党基金支持的职业选举组织和市场代理机构进行资本密集型的选战。如果该党拥有大量党员的话,那么党的领导层就会与党员群众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尽管群众党员对挑选党的候选人有发言权,但他们几乎不能影响党的策略。一般来说,这类政党的组织结构很简单,主要由政党专家、候选人和党的积极分子组成,他们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征募到志愿者。其组织和活动的变化非常大,当提名候选人和进行选举时,志愿者和支持者迅速增加,而过后他们就会迅速消失。加拿大和美国的主要政党或现代干部型党都属此列;此外,还包括一些以领袖为中心的政党,像法国的戴高乐党和希拉克领导的保卫共和联盟,后者在几次总统选举中都不断改变立场。

追寻公职的政党的主要目标是寻求政府职位,即便是以改变政策和失去最大化选票为代价也不会改变这个目标。追寻公职的政党或者是寻求单独掌权,或者是更为现实地与其它政党分享权力,其目的或者是为了生存(卡特尔政党就是如此),或者是为了在体制内与各主要政党之间进行平衡,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追寻公职的政党一般都避免做出那种会使自己失去进入执政联盟机会的政策承诺,避免过于激烈地抨击潜在的同盟者,以确保自己加

〔4〕Steven B.Wolinetz,Bey ond the Catch-A ll Party:App r oaches t o the Study of Parties and PartyO rganizati on in Conte m2 porary De mocracies,in R ichard Gunther,JoséRa mon,and Juan J.L inz(eds.),Political Party,Oxford Univ Pre,2002,p.136.

431

李路曲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入执政联盟的机会。

追寻公职的政党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它可以是一个大党也可以是一个小党。如果是一个大党,那它一般要以领导集团为中心建立一种能够争取赞助的机制,以维持自己的运作。另外一种形式是它可能是多党体制中的一个小党,渴望进入联盟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像其它政党一样,追寻公职的政党也在不同的政治层面上组织选举,但是这样的政党不可能得到主要关心政策的选民的支持,它的主要参与者是官员或希望成为官员的人。这种政党越大,就越可能分裂为不同的派系以竞争可以支配的资源,因为公职是有限的。追寻公职的政党包括那些在执政联盟中周期性地参加执政联盟的政党,或者在一党独大的体制中最大的政党。前者的例子有荷兰的基督教历史同盟和比利时的两大政党等,后者的例子像意大利的前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党,日本的自民党等。

这三种类型是极端或理想的形式,政党不可能纯粹地以其中某一类型出现。尽管某个追寻政策的党在选举中可能只提出了它的政策,但大多数追寻政策的党对于赢得足够的选票以在立法会中取得席位并非不感兴趣;同样,追寻选票的党也经常提出自己的政策以谋取公职,而追寻公职的政党必须获得足够的选票才能获得国家的公职。并且,政党内部也可能是分裂的,不同的派系可能会追寻不同的目标。实际上,大多数政党都会在这三种取向中至少选择两种取向。不过,只要一个政党是成熟的,并且它的实践和操作模式是制度化的,那么在这三种取向中哪一个是优先考虑的、哪一个或两个是其次考虑的应该是明显的。例如,在追寻政策的政党中,对党纲的关注应该是明显的,党是以这种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地位,决定自己参加选举和在政府中的行为方式的。过去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这样的政党,但工党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变化,变成追寻公职的政党。

由于追寻选票的党也可能在一次次的选举中强调其政策,所以评估这样一种指向是困难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是实行最小程度的政策,或者是仅仅局限于党的领导层或政府中的党团实行一定的政策还是政策优先,是可以区分的。在前者的情况中,公开的政策讨论只是形式上的,可能只局限于狂热的竞选演说,而在后一种情况中,是通过政策操作而获得最大化的支持。对于追寻选票的党来说,一般都非常期望获得最大化的支持,甚至不惜以牺牲党的团结或传统做法为代价。在极端的情况中,它们会从根本上改变政策立场并在争取选票中显示出这种变化。当然,不能只在选举情境中来评估追寻选票的党,它的基本纲领和运作方式也是评估的重要方面。

判定追寻公职的党是这三种政党形式或操作中最为困难的。所有进行选举竞争的政党都可以被看成是追寻公职的,但是我们知道在每次选举中追寻公职的目标可能是不同的,某些政党是要赢得席位或职位,而另一些政党可能是通过提出一个观点、一项政策发展自己以为将来执政奠定基础。追寻公职的政党应该是把获得公职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把选票最大化或提出政策放在优先地位。这方面的标识包括这种政党一般会以设法保持公众的基本满意度为中心而采取较低风险的战略,因而在体现领袖及追随者的意图方面非常谨慎。例如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2008年“立法委员”和地方领导人的选战中,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把追寻公职作为第一目标,因而为了取得选举的胜利而提出了一些假议题,包括“讨党产”、“入联返联”、“反贪腐”等公投法案,以公投绑大选的形式影响选举,民进党还提出了如果它执政不可能实现的两岸“三通”政策,而把两党的真实意图都置于这些公投和政策之下。周

53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期性地或连续地进入政府是追寻公职政党的主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识,因为追寻选票的党和追寻政策的党可能也会经常参与到政府之中。

由于政党的指向和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并根植于党的结构之中的行为,因此,对政党指向的判定可以同样尺度衡量政党反复出现的行为或态度为基础。尽管有时政党的指向和行为是处于争吵和不断变化状态中的,这无疑增加了判别的难度,但总的来说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除非党组织是低制度化的(像罗斯?佩罗(Ross Per ot)的改革党和贝卢斯科尼的意大利阵线等),或者它们仅仅是领袖个人的工具或派系斗争的工具(像韩国的和某些发生政治转型不久的国家的政党)。否则,政党的指向不会发生突然和经常的变化。这就为我们从党的结构深处探究党的指向提供了可能。例如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这样的政党。

实践表明,一个政党,无论是政策指向、选票指向还是公职指向,或者是其中两种或三种指向相结合的,其指向一般都是很坚韧的,个人或集团不通过持续和坚韧的努力不可能使其发生重大变化,以重塑党的指向。在大多数情况中,党的主流派别或领导层会阻止党的行为模式、习惯和政治文化发生迅速的变化,使其不至于干扰党的基本指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如果一个领袖或一个派别坚持这种变化,或者党内党外出现重大危机的话,这种变化也会发生。以英国工党为例,在布莱尔上台之前,工党的政策或意识形态指向一直是稳定的,但在其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之后,工党内部和领导层中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这就为布莱尔的上台和改变政策奠定了基础。日本社会党20世纪80年代的转变过程也是如此。在荷兰,由于多年处于反对派地位使工党变得更为开放。在西班牙,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民主化和选举的发展也促使社会党得以重塑自身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政策调整。

三、政党的多样性和两种主要分类方法的缺陷

学界一些主要的分类方法都是单向的变迁模式。按照基希海默尔或帕尼比昂科的理论,欧美主要的政党已经成为全方位政党或职业选举型政党;按照卡茨和梅尔的理论,主要政党现在正在向卡特尔型政党转变。这种分类学反映了某些重要政党的情况,它认为现代政党已经不能维持过去的群众型政党或以精英为中心的政党那样的运作模式了,其所描述的唯一变化是所有的政党只是在转型速度上有所不同。这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很多政党表现出其演进路径和类型是多样化的,而这是很多政党的实际情况,因而政党研究者们不得不提出新的分类方法或重新解读已有的分类方法。

政策指向、选票指向和公职指向的分类方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和提炼欧美政党的类型,尽管它更适合于用来划分现代的政党类型而不是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政党。这三种功能和指向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政党普遍存在的,因而这种分类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追寻选票的政党与全方位政党或职业选举型党相似,而卡特尔党是追寻公职的政党的变异,还可以假设重视纲领的政党是追寻政策的党的一种变异,或者至少某些政党是作为纲领性政党出现的,它们可能从未向全方位政党或卡特尔政党转型,或者说它们必须通过强调纲领来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做出回应。但是,这种分类显然只提供了一个视角,而对政党的多重性,例如组织形态、意识形态与这种分类方法的关系没有进行系统的阐述。

631

李路曲 政党分类的一些思考

社会环境的压力和政党的回应是政党类型及分类方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政党过去习惯于有“自己的选民”,现在则发现这种选民的数量和忠诚度都下降了,并且发现自己在提供可供选择的激励以吸引和征募党员和支持者方面已经越来越困难。与此相反,利益组织和为单一问题而开展的社会运动对选民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各政党是以不同方式回应这些变化的。经典的假设是从群众型政党向全方位政党和卡特尔政党转型,其内涵是:政党的变化是向着如何表达选民的利益而不是争夺选民的归属方向发展;强调问题和特性而不是意识形态。从另一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向以强化党的表达功能和政策的追寻选票和公职型政党转变。

基希海默尔把全方位政党看作是一台选举机器,它可以以非常有效的手段赢得选举,从而迫使其竞争对手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手段及组织转型,以适应选举竞争。但从另一面来看,全方位政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实体,它没有大量的党员或所属选民,因而也就没有安全的支持基础,在一次选举中支持它的人可以在下一次选举中抛弃它。尤其是它为了成为政治经纪人和上台执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党的情感表达功能,始终持一种中性的立场。这样做就为其它政党和市民组织留下了活动的空间,这些运动由于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而能够更好地激发群众的不满情绪或情感,以更有力地团结支持者,而这正是职业选举型政党所不能提供的。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卡次和梅尔认为政党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型,即向卡特尔政党的转型,这是通过党对国家的更紧密的控制来使自己摆脱由于选民情感的变化而减少对自己的支持。但卡特尔政党同样是脆弱的,因为它与国家紧密相联,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仅对国家政策的成功负有责任,而且对国家政策的缺陷和失败也负有责任,在资源短缺期间这种缺陷和失败会经常发生。卡特尔党会更为彻底地暴露在自由反对派的面前,这些反对派通常是新型政党、新右翼政党和与政府的政策较少有同谋关系的持中间立场的党,从而面临强烈的抨击和挑战。这也会威胁到卡特尔党的执政地位,会在其党内或政党联盟内形成压力,以迫使其修改自己的战略和政策。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政党的回应方式或变化路径?经验表明,采取何种回应方式与政党起源时的特性有一定关系,同时更重要的是由党所受的压力和矛盾关系所决定的。当然,一些政党会比另一些政党更多地受压力和矛盾的制约,而另一些政党可能会比其它政党做出更有力的回应而不必立即改变自己的特点。在不能充分地表达意愿的体制中进行运作(例如,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政党所处的环境就是如此),那么政党主要的意愿就是强化表达功能而不会面临要求突出政策的压力而成为追寻政策的党。对那些没有大量党员的政党或领导层不受党员压力影响的政党来说,这同样是适用的。一些政党之所以仍然试图登记尽可能多的党员,是由于它们想用党员数量来证明自己得到支持的程度,或者为将来征募党的领袖和公职人员建立一个蓄水池。然而,现在党已经很难大量征募到与党同心同德的党员了,征募党员只能通过提供某些激励机制,像为升迁提供机会,尤其是给党员提供参与制定党的纲领和政策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党在这方面做得越多,它就越难以演化成追寻选票的党,例如全方位党和职业选举型党,或追寻公职的党,例如卡特尔党,因为追寻选票的党要求党的领导层不受党员的制约。在这种环境下,纲领或许可以起到纽带的作用,即作为一套强度可以伸缩的联系纽带而把党的各部分结合在一起。在许多情况下,弱化纲领或政策以赢得选票或加入执政联盟可能会导致党的某些环节破裂,与其冒失去党员或分裂的危险,还不

73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如选择强化纲领而不是使选票或机会最大化来赢得党的团结。

概括来说,这种功能主义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如下:第一,通过区分追寻政策、追寻选票和追寻公职之间的差别而引入了一种解释当代欧美政党分类和转型的可替代的分类框架。这就是说,与其假设所有的政党都在趋同化,不如说不同的政党对导致形成全方位政党或卡特尔政党那样的压力时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政党。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政党类型的新的视角。第二,这种分类只是针对当代已经发生民主化国家的政党的,即如果用它来对传统的精英型党进行解释,则显得乏力得多,因为那时选举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很少有政党完全是选票和纲领导向的,只有追求公职的党;阶级分野也使得一部分政党长期执政,而另一部分政党长期在野,如果我们说长期在野的工人政党是一种追寻纲领和政策的党,那长期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也很难说是一种追求公职的党,因为那时执政的国家性或公职性是很低的,而阶级性和纲领性很强,而且它们对选举的依赖性很低。第三,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类型学,因而不能对欧美政党的历史变迁和转型路径做出解释,更不能完全有效地解释欧美以外的国家政党的情况。第四,这种分类方法的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它的实际操作性不是那么有效,这些标准是政党内在的指向和功能,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复杂而不是简单明了的,例如左中右或组织形态以及功能迥异的政党可能具有同一种指向,因而属于同一种类型。一个政党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环境的压力下呈现出不同的指向,这使人们很难确定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党。我们知道,对政党进行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任何分类方法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对政党的类型及其运作进行检测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这种分类方法的弱项。

四、结论

在现代政党的类型学中,分类框架不与演进路径或发展模式相联系,是很难进行系统分类的,尽管对某一时段或发展阶段上的政党可以进行较为有效的分类。我们需要对那些在精英型党、群众型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这一演进路径之外的大量的政党进行分析,可以说政党在当代是多样化的,一些政党一直保持着精英党的特征,另外一些政党至少是到目前为止一直具有群众型党的主要特征。对于这些政党,其演进路径如何,尤其是在当代分类学中处于何种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政党是一个多方面的政治综合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目的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因为一种分类可以适用于一种目的,但可能不适用于另一种目的。因此,要想用一种分类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建立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分类方法,尽管后者也是不可或缺的,或者从不同的方面建立几种不同的系统的分类方法,从而加深对于政党变迁和其本质特征的认识。

(责任编辑:适 舟) 831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第三讲分类讨论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

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进行分类讨论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重不漏”. 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由概念、公式、法则、计算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设集合A={x∈R|x2+4x=0},B={x∈R|x2+2(a+1)x+a2-1=0,a∈R},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市元培中学 章国水 1.问题设计的意义 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曾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里的“引导”与“激发”,显然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考虑的。而如何“引导”与“激发”呢?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上,我给学生们讲了下面一道题: 若1038018322≠=+-=+-ab b b a a ,,,求 b a ab 1++的值。 当时我是按下面的过程给学生讲解的: 解:,0382=+-b b ,0131812=?? ? ??+??? ??-∴b b 即:0118132 =+??? ??-??? ??b b 1≠ab ,b a 1≠ ∴ ∴b a 1 ,是方程01832=+-x x 的两个根, 33 138111=+=?++=++∴b a b a b a ab 后来,在一次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期末考评卷中,我给学生出了类似上面的一道题目,结果这道题目得分很低,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做对,当时我感到很惊讶!是怎么回事呢?我明明给他们讲得很详细的,怎么学生们还不会做呢?我反思了好几天,带着这些问题,我找了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使我难以忘记,他说:“老师,那天您讲的时候我是懂的,可考试的时候就是一点也不记得了。”当时这个学生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我反省自己,发现是在教学方式上出了问题。因为那天给学生讲解是在我的认知水平上给学生讲的,学生不太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教学也是灌输式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学生差不多忘了怎么做。过了几天,我去分析试卷,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在讲解那个题目之前,我预先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基础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化“质量为本”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把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以反思的眼光看自己,以期待的眼光看领导。全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不抓质量我有过,质量不高我有责;花拳绣腿不可靠,苦干兴校是出路。 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提高质量,领导苦抓是关键 只有学校领导牢固树立“质量兴校”意识,自我负重加压,深入教学第一线,挑大梁,以苦为荣,敬业勤业,发挥了中坚带头作用,才形成了同甘共苦、齐抓共管、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我的体会是:只有领导苦抓,才会有教师的苦教和学生的苦学,才会换来学校质量的新高度和大丰收。 1、让所有的中层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层级管理,竭力发挥管理的高效能、高效益; 2、坚持查堂制度,每人分段负责,巡查必须做好教师状态、学生纪律、校园卫生的评价和记录工作,然后每月接受校长的监督和检查; 3、坚持值周工作,在值周期内与教师同甘共苦,每天和老师、同学同作息。日有记录,周有总结,谁当班,谁负责; 4、在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之外,每位中层干部还必须包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和一个班级,做到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召集一次联系会议。 5、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各部门总结近期工作,讨论布置新的工作,力求做到照章行事,按计划实施; 6、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学人员缺额的情况下,学校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在第一线上课,担任主科课。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摘要:“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 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解 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三角形四边形方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5-02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经常用来探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解决问题,并能帮助学生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本文主要从几何图形、代数、函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称分情况讨论,当一个数学问题在一定的题设下, 其结论并不唯一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将一个数学问题根 据题设分为有限的若干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分别求解,最后再将各种情况下 得到的答案进行归纳综合。在解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 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一、在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一)在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无论边还是顶角底角,不确 定的情况下要分类,分情况求解,有时要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分别讨论解决 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可能指底角,也可能指顶角, 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 例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B) (C)或(D)或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角、两个底角,并且两个底角相等.题目所给的角由 于不知道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分为两种情况:(1)当角为顶角时,它的两个底角为 ; (2)当角为底角时,顶角为 .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或 ,选择(D). 拓展:若把题目中的角改为角,则本题的答案是什么?还需要讨论吗? 2、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 等腰三角形中,对给出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我们要进行分类 讨论。 例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分析: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其中必有一条边长为腰长,另一条边长为底边长,究竟哪一条边长是腰长,要分为两种情况讨论.注意,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符合题意,最后还要根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作出取舍.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博兴一小王晓红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它在数学概念的确立,数学事实的发现,数学理论的推导学知识的运用中,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与灵活性以及整体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的方法教学。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题中进行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这既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他们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下面针对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由于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的定义是分类给出的或是不少概念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实数的分类,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对二次项系数的限定,平方根中对于被开方数的限定等,完全平方式的意义,绝对值中a的三种情况的分类给出等。涉及到这些概念是就必须按照给出的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讨论。 在概念教学中,我总能注重揭示概念的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存在的前提,清楚地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尤其对容易出现偏差的、相似的、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教学,对含有补充和规定的概念注意强调,必要时,借助于形与数,进行直观、准确地概念理解。 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中涉及a≠0的规定,教学时,我让学生理解当a=0与a≠0时,方程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2(3m-1)=0中m的限制条件,随后进行了概念的变式,将“一元二次”四字隐去,提出这是个怎样的方程,并如何求解。学生经历了对概念中关键字词及补充条件的理解后,很清晰地就a=0与a≠0两种情况作分类讨论。 (二)在法则、定理、公式导出过程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有些数学性质、公式或定理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或是结论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才成立,这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分类讨论思想。例如对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递减(增)性要取决于k小于0还是大于0,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要按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负数不同而决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等来进行分类讨论。 又如初中九年级课本证明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为什么要根据 圆心相对于圆周角的位置分成三种情况(如右图) 去证, B C A A C D C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自身模范行为,并通过平等协商来实现的。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二,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三,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四,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不论政党大小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互相监督即政党之间实行民主监督,而首先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第五,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上的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参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利益表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维护稳定。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

图片分层及分类标准

ICS 35.240.70 A90 备案号:****-**** GA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Data classify and naming rules for 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与定义 (3) 4 数据分层原则 (3) 5 图层命名规则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警用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列表 (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A/T532-2004《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与其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扩大为《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增加了数据分层的基本原则(见4.1); ——细化了图层命名规则(见5); ——附录A中增加了表A.3 专业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见A.3); ——附录A中修改了表A.4 业务关联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见A.4)。 本标准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的分层原则与图层命名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警用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A/T 491-2010 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GA/T XXX-2010 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拓扑关系 topology 对点、线、面、体之间空间关系的表述。 3.2 图层layer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同类或共性特征的空间实体数据的集合。 3.3 物理图层physical layer 相关空间实体数据的集合对应的数据结构。 3.4 逻辑图层logic layer 从应用出发,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某类空间实体数据的集合。 3.5 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 将相关领域相同空间范围内的空间及非空间数据,按其自然属性和人们对其应用的需求,并遵照合理的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管理和综合分析、处理的过程。 3.6 警用地理信息 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在警务活动和警务管理工作中,直接或间接与空间位置相关信息的总称。 4 数据分层原则 4.1 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和相关行业已公布的数据标准,并考虑警用地理信息的实际情况,对警用基础地理信息、警用公共地理信息和业务专用地理信息三类数据分别划分若干图层,对数据的分层遵循如下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29T17:36:18.6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作者:王君太[导读] 本文分析了新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王君太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博文中学2664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如何使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已然成为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及其挑战。本文分析了新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性 在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应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陷主要有“一锅端”“一刀切”、教师“自导自演”等,这些都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急需得到一定的改进和创新,需要在教学中渗透实践性,关于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如下的简单分析。 一、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 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这是在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放空话或者放大话。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相关理念和方法。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德育品德的塑造和提升,教师要积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分析实例,给学生一个培养自身德育品德的机会和条件。关于结合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如下的综合举例: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的眼睛,要积极分析当下的基本实际情况,或者人类大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碰瓷事件,教师可以收集关于当下的碰瓷事件材料,尤其是关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碰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思考题,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培养和丰富自身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对于老年人碰瓷的相关时事材料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做到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可以遵循自身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自我保护的善良人。通过时事材料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对当下现实的理解。让学生在时事材料中学会反思,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道德品格,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范。 二、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呈现学习成果 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呈现学习成果。这是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更加倾向于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不仅可以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呈现自身的学习成果,不仅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角色,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的分析如下: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合伙做课件,将教师给出的主题做成PPT 的形式,并在小组中选择一名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PPT的展示和讲解。目前,使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已经在很多的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小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小组中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分组学习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培养出学生善于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使用PPT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PPT相关内容的呈现,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对学生不良学习情况的改善。总而言之,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很多的作用和优势。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该得到一定的推广和普及。 三、创造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延伸交流时效 创造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延伸交流时效。这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实践性课堂的新体验。创造学习平台,需要教师积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挑选出可以创造学习平台的教学内容,积极渗透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效果。学习平台的构建,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兴趣,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学习平台,延长学生交流时效。这是在新时期德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种基本方法,在教育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新时期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2009,(26),81-82 [2]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0,(4),55-59。 [3]王玮新时期德育方法模式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5),32-34。 [4]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8),121-122。 [5]姜明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2)。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李增旺 例1 一组数据:2,3,4,x 中,若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数x 不. 可能是( ) A.1 B.2 C.3 D.5 解析:因为x 的值不确定,所以中位数也不确定,必须分类求解.结合中位数的确 定方法,可知x 的取值分为三种情况: (1)当x ≤2时,中位数为5.2232=+,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5.24 432=+++x ,解得x =1; (2)当2<x <4时,中位数为23+x ,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342 x x ++++=,解得x =3; (3)当x ≥4时,中位数为5.3234=+,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 3.54 x +++=,解得x =5. 故选B . 例 2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数学竞赛,在同等的条件下,老师查看了平时两名同学10次测验的成绩记录,下面是甲、乙两人的测验情况统计记录(其中乙得分为98分、99分的得分次数被墨水污染看不清楚,但是老师仍有印象乙得98分、99分的次数均不为0): (1)求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 (2)根据前10次测验的情况,如果你是该班的数学老师,你认为选谁参加比赛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位) 解:(1)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 94195296197398299110 ??????+++++=96.6(分). (2)①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1,得99分的次数为2,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199210 ??????+++++=96.7(分). 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乙比甲好,这时应该选择乙参加数学竞赛. ②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2,得99分的次数为1,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299110 ??????+++++=96.6(分). 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甲= 10 1×[(94-96.6)2+2×(95-96.6)2+(96-96.6)2+3×(97-96.6)2+2×(98-96.6)2+ (99-96.6)2]=2.24, 乙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乙=101×[4×(95-96.6)2+3×(97-96.6)2+2×(98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一、含义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解题策略。 二、常见类型 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 三、高中数学中相关的知识点 1.绝对值的定义;

1.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 2.函数问题中区间的变化; 3.函数图像形状的变化; 4.直线由斜率引起的位置变化; 5.圆锥曲线由焦点引起的位置变化或由离心率引起的形状变化; 6.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变化等。 七、4步解决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问题 第一步:确定需分类的目标与对象。即确定需要分类的目标,一般把需要用到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对象作为分类目标。 第二步:根据公式、定理确定分类标准。运用公式、定理对分类对象进行区分。 第三步:分类解决“分目标”问题。对分类出来的“分目标”分别进行处理。 第四步:汇总“分目标”。将“分目标”问题进行汇总,并作进一步处理。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教案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教案 课题: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政治协商等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等形式认识到执政党、参政党和反对党的区别,认识政协的组成、性质和职能等内容。提高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增强学生维护、巩固我国政党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参政党地位、政治协商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导入新课】:当代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政权都是由政党领导的 (知识拓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党制度介绍 (相关链接):我国的民主党派概况和我校民主党派人士介绍 结论: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合作又协商,形成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二、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板书) (一)我国政党制度特点 1、我国政党制度特点之一:政治基础(板书) ----坚持共产党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问题一: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什么领导?党对国家的领导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政治领导 党对国家的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2、我国政党制度特点之二:显著特征(板书)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的显著特征 问题二: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共产党执掌政权、居核心地位:民主党参与政权、居重要地位 问题三:民主党派是如何参政的? 民主党派依法享有参政权: 1、参加国家政权 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领导人选的协商 3、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流程的分级分类与分层

流程的三大诡异概念:分级、分类、分层 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流程管理,都会安排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将自己做的事情画成流程图。等到把布置 的工作收集上来一看,企业竟然有上千个流程。 看上去企业的业务很复杂,其实里面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特另提跨部门的同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单位送图纸、对另外一个单位来说就是取图纸,事情还是那一件,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结果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弄岀两个来。重复描述且不说,因为视角不同,对这一流程节点的交接时间、标准等会存在理解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程边界不清楚。原本是要通过绘制流程图,将上下左右的关联流程、业务节点给梳理清楚的,这下反而更复杂了。 所以,要想流程描述好,界定流程边界很重要。而要确定流程边界,首先要将企业所有的流程名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 其实,企业的流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树形或者层次结构,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网络结构。比如,常态化的工序加工质量检验流程,当发现了产品缺陷时,除了通过本流程处理好这个产品的质量缺陷外,还可能触发一个工艺改进流程,或者供应商质量评价和处理流程。这三个流程的流向、处理进度、完成标准正如其目标不同一样,是有很大差别的。 流程描述的一个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单一的树形结构中,同时表述这种具有网络结构的流程清单。这 就好比用单一的关系型数据库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一样,令人难懂。 这里先从最简单的流程分级概念说起。 流程分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颗粒度的流程按照粗细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流程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世界地图是一个分级,中国地图是另一个分级,江苏省或者南京市地图又分别是一个级,这就叫分级。 那分类是什么? 同一个分级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同样是中国地图,可以有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图,也可以是全 国海拔高度分布图,或者绿色植被覆盖图。他们之间是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 不同的分级之间,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比如企业的采购流程,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流程,其下可以分为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入库、采购付款等子流程,也就是分为五个下级流程。而分类可能是说,同样的采购申请流程,可以根据采购物资的性质不同,分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流程、原材料采购申请流程、办公用品采购申请流程等三个分类,因为各种分类涉及的采购申请对象、审批人都不尽相同。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岀,分级分类流程的是两个属性维度,相互关联又有区别。那么如何在同一个 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中同时清楚地表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呢?流程管理顾问有一套方法,配合其他概念和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流程描述边界的问题,这里不再细说。如有需要,可联系我们延展咨询的流程咨询顾问。

【2020年高考必备】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之所以难是因为加入了参数使得确定的函数变的不确定,因此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趋势图像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类讨论思想在任何专题中都可能出现,很多老师反复提醒要做到不重不漏,可是要做到不重不漏的前提是在做题之前就应该知道该题目分类讨论的依据是什么,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把握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依据。如果没有参数,我们队复杂函数求最值的程序是: 那么既然设置参数了,导函数也必定含有参数,则分类讨论就出现了,因为导函数含有参数,那么对导函数求根的时候有没有根?有几个根?如果有两个根,则两根大小如何确定?如果题目的参数设置不是在函数上而是在定义域上,则函数是能够准确作出趋势图像的,但是定义域有参数就意味着可以左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单调区间和最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导数中分类讨论题目主要分成这两大类,第一:参数在函数上,第二:参数在定义域上,若函数和定义域都有参数,如果是相同的参数还好说,如果是不同的参数,题目就麻烦了。 根据高考出题形式,今天主要讨论参数在函数上的类型,在复杂函数形式设置上有两种常见的方向,一种是导函数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二次函数的形式,可能里面涉及了三角函数,指数对数等。 题型一: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形式的 既然是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必须考虑二次函数参数的设置,若参数在二次项的系数上则若系数

为零,则导函数就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若不是零,则继续按照二次函数形式求根;若参数在一次项的系数上,则二次函数开口确定,对称轴不确?不确定,因此二次函数定;若参数在常数项上,则开口和对称轴都是确定的,但是是否有根也不确定,故二次函数形式的导函数讨论流程如下: ①如若二次函数或高次函数的最高次系数存在参数,则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但是有一类除外,即如果二次函数各项符号均相同(同正同负)时则可以直接判定,例'2'0a?1?axa?y?2?y0,再例,可直接判断出当时,'2'0?a?01a2y??ax??y,此时不需要对参数是否,则可直接判断出当时,为零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均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 ②若二次函数最高次不为零时,则需对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判断导函数是否有根,从而确定原函数极值点的个数; ③若二次函数能解出两根,但是两根有一个存在参数或两根都存在参数,则需分别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 ④若原函数有限定的定义域,则还需要讨论极值点和定义域端点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函数2?1x?ax)?(a?1)ln(fxf(x)的单调性。,讨论函数2?aax?12f(x)(0,??),的定义域为解析:函数'?)f(x x a?0时,当'(x)?0f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故函数a??1 时,当'(x)?f0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此时 a?10?1?a?时,令当'??x0?f(x),解得2a1?1aa?当 ''),??x?[]?x?(0,?(x)f0?0f(x)?时,;当时,2a2a1?a?1a)xf(在故????)(0,x]x?[?,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在a22a注意题目中为什么没有对最高次的参数是否为零进行单独讨论?因为分子部分符a非负状态下的单调性,切记,切记。号相同,很容易判断 例2.已知函数2?x?a ln(x)?xxff(x)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讨论2?xx?a2解析:'a?8??1?)(x?0)(xf,

初中数学论文: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一些思考

初中数学论文: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一些思考摘要: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情境,予以强化,需要区分种种情况进行讨论的问题,启发诱导,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本人对于分类讨论思想的一些思考。 一、为什么分 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逻辑划分的 思想。 二、要分谁 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可大致归纳为:①数学概念的分类定义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

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怎样分 分类讨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分类科学、严谨,从而正确、合理地解题,分类讨论原则有同一性、互斥性、层次性、简言之即为不遗漏,不重复,要分清主次。 1.不遗漏 同一性原则简言之即“不遗漏”,可以通过集合的思想来解释,如果把研究对象看作全集i,ai(i=1…n)是i的子集,并以此分类,且a1∪a2∪…an=i,则称这种分类 (a1,a2…an)符合同一性原则。比如,我们若把实数r分成正实数r+与负实数r-,那这种分类不符合同一性原则,因为r=r+∪r-∪{0},则这种分类方法遗漏了零。在下面的例子中来讨论同一性原则的应用: 例1.右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如果一个一个地数难免会重复或遗漏,所以应该设法分类计数。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则图中包含边长分别为1、2、3的三类正方形,算出这三类正方形的总个即为所求。9+4+1=14,这样运用分类思想方法让初看无法着手的问题变化为简单的三个小问题,让我们的

6.3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案 (人教版必修2)

【教学设计】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个框题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除了中国共产党外,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在国家中的地位如何?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何不同?这些都是第三框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三框是本课的最终归宿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3、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应该比较熟悉,但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比较陌生。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的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六、课前准备 1、查阅民主党派的历史资料 2、搜集关于当地民主党派或民主人士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二)进行新课 一、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教材用两个镜头形象而具体地展示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被领导及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 二、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回答我国有哪八个民主党派?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情况。

分层分类教学指导经验总结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次性,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这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获取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取得了点滴的经验如下: 一、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和知识水平的悬殊,将学生合理分层、分类。 要对学生合理分层、分类,必须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认知潜能分成不同的层面和类别。如在2005—2006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接任了三年级数学课教学。一开始我就耐心的像原来的任课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并做仔细的分析,认为班中的沈朝壮、王中宝、沈蝶蝶等同学思维敏捷,在接受知识方面,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现有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班里的优秀生,把他们分为A组。 像魏芳雅、孙悦悦、沈萍萍等同学,他们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数学意识和较大的潜能,把他们分为B组。 对于王卫、蒋玉春、将宋玉、蒋亚男、王艳等同学学习兴趣较低,认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识感觉困难,压力大,把他们分为C组。 二、课堂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体实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数学应用题例时,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教学要求。对于A组同学,提出问题,要求独立思考,

会列出综合算式,会一题多解会比较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对于B组,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列出不同解法的综合算式。对于C组学生采取引导提问,多为差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相互交流,巡视指导,帮助差生列出分布算式或综合算式,这给几位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又为差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2、课堂练习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度。比如我在教学数学第十册练习二十三的第7—11题及思考题中,对于A组学生不但要求独立完成7—9题,还要完成带星号的题目第10—11题,及思考题。对于B组学生在完成带星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示,让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进而理解题意。对于C组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且鼓励A组、B组学生帮助C组同学,做好7—9题。 三、拓展课外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做好课外活动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A组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潜能的机会,比如鼓励他们做一些课外延伸的题目,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善于发挥的技能。对于C组学生把他们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给予一定的辅导,同时做好家访工作。 四、在学生评价方面。 在评价中我采取了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课堂评价中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采取了多表扬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期末质量检测中我设计了基础知识、知识与技能、思维拓展。不同的试题供不同层面的学生使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知识的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