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习题

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为了实现对临床实验室内某一个或某几个检测系统的系

统化整合,而将相同或不相同的分析仪器与实验室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和信息网络进行连接的系统,构成全自动化的流水线

作业环境,覆盖整个检验过程,形成大规模的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

2.标本管理器:是一个机械装置,它可以在分析前储存样品,在分析后对样品进行缓存。

3.工作单元:由一个标本管理器和一台(或多台)仪器组成。一个工作单元可实现分析前的样品存储、分析时标本向分析仪的传送和分析后存储在输出缓存区。

4.模块工作单元:由二台或二台以上具有相同分析原理的自动分析仪和一台控制

器所组成。

5.标本前处理系统:即标本预处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样本分类和条码识别,自动装载和样本离心,样本质地识别、提示,样本管去盖,样本再分注及标记。

6.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成一个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全自动化过程。标本在T LA 可完成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亚专业的任一项目检测。

7.智能自动机械臂:即编程控制的可移动机械手。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机械手,其活动范围仅限于一个往返区间或以机座为圆心的半圆区域内,以安装在移动机座上机械手为中心,可为多台分析仪器提供标本。

8.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依靠LIS,实时完成从HIS下载患者资料、检验请求信息、上传标本在个模块的状态、标本架号位置、分析结果、数据通讯情况等任务。

二、选择题

【A型题】

1.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称为(B)

A.实验室模块自动化

B.全实验室自动化

C.模块工作单元

D.模块群

E.整合的工作单元

2.下述有关智能化成熟技术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技术稳定

B.价格低

C.速度快

D.能适应实验室布局的改变

E.不能处理多种规格的样品容器

3.在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中通常作为独立可选单元存在的是(C)

A.样品投入

B.自动装载

C.离心单元

D.样品分注

E.样品标记

4.样品在机械轨道上转运,通常一组的试管数是(D)

A.1~2个

B.1~4个

C.4~5个

D.4~10个

E.4~20个

5.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基础是(E)

A.自动装载

B.抓放式机械手

C.轨道运输

D.自动离心

E.LIS中的条形码

6.下述分注模块功能中,最佳的是(E)

A.检测血清有否溶血

B.检测液面

C.检测血清有无纤维蛋白凝块

D.检测血清容量多少

E.不合格标本直接输送到出口模块中预先设定的区域

7.下述关于条形码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简化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效率

B.需要区分标本的先后次序

C.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D.不用在分析仪中输入检测项目

E.损坏、缺失或条形码长度或类型错误,读取器将无法读取

8.下述不是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意义的是(D)

A.提升快速汇报结果的能力

B.将检验报告的误差减少到最少

C.全面提升临床检验的管理

D.增加了实验室的生物危险性

E.节约了人力资源和卫生资源

【X型题】

1.标本在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TLA)可以完成的项目主要包括(ABCD)

A.临床生化的检测

B.临床免疫的检测

C.临床血液的检测

D.出凝血指标的检测

E.临床微生物的检测

2.TLA的基本组成包括(ABCDE)

A.标本运输系统

B.标本前处理系统

C.自动化分析仪

D.分析后处理输出系统

E.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3.标本前处理系统可对样品进行多种方式的标识,包括(ABCD)

A.二维条码

B.条形码

C.ID芯片

D.图像处理技术

E.激光技术

4.下面关于样品机械开盖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减少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样本直接接触的机会

B.减少了生物源污染危险

C.提高了工作效率

D.除盖方式可以是螺旋式、直拔式和剥离式

E.节约成本

5.对于样品再分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对于分注的二次样本管,系统自动为其加贴与原始样本管相同的条形码标识

B.为节约成本,无需采用一次性采样吸头

C.提高检测速度

D.进行标本液面检测、有无纤维蛋白凝块检测和血清容量的检测

E.机器加贴的条形码易发生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三代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将酶、辅酶、缓冲液等配制成为随时备用的试剂盒,随着火焰光度计的问世,60 年代开发了单通道和多通道的顺序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第二代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使手工加样、孵育和测定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并开始改善不同仪器对同一标本检测同一项目所得结果的质量,开始重视并引入检验周期T AT 的概念。第三代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提出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概念,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工作流水线作业,并使过去耗时的标本处理和数据处理等单调、脏、危险的所谓“3D 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一体化。

2.简述TLA的基本组成。

TLA 的基本组成包括:①标本运输系统;②标本前处理系统:包括样本分

类和条码识别,自动装载和样本离心,样本质地识别、提示,样本管去盖,

样本再分注及标记;③自动化分析仪;④分析后处理输出系统;⑤临床实验

室信息系统。

1.简述条形码技术的使用与优点。

LIS 系统中采用条形码技术是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基础。在申请检验项

目或交付检验费用时生成条形码申请单,采集时产生条形码标签和病人取检

验报告的条形码回执,并将条形码标签贴在标本容器上。按条形码信息对标

本进行检验部门分送、传输病人基本信息及检验项目、与检验设备进行双向通讯、结果审核、检验结果查询、获取检验报告和标本保存等。简化并规范了实

验室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又提高实验室工作

自动化程度。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其它检验仪器操作的规范化和功能利用,可

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检验结果同时又保护病人的隐私。

2.简述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定义。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是指对患者标本识别、检验申请、结果报告、质量控

制和样本分析等各个方面相关的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播和应用的

信息系统,以对实验室标本检测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管理为主。

3.简述实验室流水线的组成及其功能。

实验室流水线由标本前处理系统、分析系统和分析后输出系统(样品后处理存储区)组成标本前处理系统包括:起始平台:基本作用是读取样品架识别码和标本

条形码并把有效标本传送到下一流程);自动离心模块:系统自动按实际标本量

自动平衡后进行离心;开盖模块:完成去除试管盖的功能,识别已经开盖的标本;在线分注模块:根据不同测试项目将标本从原始试管中取出放置到子标本

管中,并能生成次级条形码粘贴到子标本管上。分析系统包括临床生化和临床免

疫系统的模块、自动化系统以及临床血液和凝血系统的模块自动化系统。使系

统按照测试项目对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后输出系统的作用是输出缓冲模块包括出

口模块和标本储存接收缓冲区。出口模块用于接收需人工复检标本以及离心完

毕的非在线检测标本,标本储存接收缓冲区基本功能是管理和储存标本;给到达

的标本排序;给排序的标本索引管理。

4.简述临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实时完成从医院信息系统下载患者资料、检验请求信息、上传标本在各模块的状态、标本架号位置、分析结果、数据通讯情况等。系统采用条码方式,指令L IS 系统中的条码贴管设备打印条形码并贴在标本容器上。分析设备可以通过L IS 信息直接识别检验标本,根据条形码信息进行分送标本、传输病人基本信息及检验项目、与检验设备进行双向通讯等实验室的常规操作,以达到检验全过程中检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5.简述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意义。

现代的T LA 在原有的高效、快速、全系统自动化的基础上更加贴近临床和检验应用的实际,对临床检验、临床医疗和医院管理等方面都将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表现为:①提升快速回报结果的能力②将检验报告的误差减少到最少;③全面提升临床检验的管理质量;④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⑤节约人力资源和卫生资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报告 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11060505班 学号: 3201106050504 姓名: ~~~~~~ 指导老师: 顾民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30日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实验一发电机组的启动与运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二、原理说明: 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

接着依次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⑵将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开关旋到“开”的位置,此时,实验台上的“原动机启动”光字牌点亮,同时,原动机的风机开始运转,发出“呼呼”的声音。 ⑶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自动”方式,开机默认方式为“自动方式”。 ⑷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此时,装置上的增速灯闪烁,表示发电机组正在启动。当发电机组转速上升到1500rpm 时,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增速灯熄灭,启动完成。 ⑸当发电机转速接近或略超过1500rpm 时,可手动调整使转速为1500rpm,即: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手动”方式,此时“手动”指示灯会被点亮。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即可调整发电机转速。 ⑹发电机起励建压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起励建压;一是常规起励建压;一是微机励磁。发电机建压后的值可由用户设置,此处设定为发电机额定电压400V,具体操作如下: ①手动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调节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调节方式”旋钮旋到“手动 调压”,“励磁电源”旋钮旋到“他励”。 2) 打开励磁电源。将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源”打到“开”。 3) 建压。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线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临床检验仪器复习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仪器复习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临床检验仪器学》 一、选择题 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大小的信号是.:前向角散射 2、VCS白细胞分类技术不包括: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3.毛细管粘度计不适合检测:全血 4、尿液分析仪的测试项目中,与酸碱指示剂无关的项目是:尿葡萄糖 5.血细胞分析仪中对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原理: 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 6、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下列有误的是:与照明光的波长成反比 7、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倍增管接收:荧光 8、前向角散射可以检测:被测细胞的大小 9、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标本,不论是外周血细胞,还是培养细胞,首先要保证是:单细胞悬液 10、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缺点是只能将白细胞按体积大小分为:三个亚群或二个亚群 11、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高档次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很准确 12、双磁路磁珠法中,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磁珠的振幅逐渐:减弱 13、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理的依据是:泊肃叶定律 14、尿蛋白定性干化学检测法只适用于检测:清蛋白 15、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 16、BacT/Alert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17、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区带离心法 18、根据样品组份的密度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分离方法是: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19、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于密度梯度液柱的要求是: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20、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内缘或试管顶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Rmin 21、pH玻璃电极对样本溶液pH的敏感程度取决于:电极的玻璃膜 22、PCO 电极属于:气敏电极 2 23、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测量样本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电极是:离子选择电极 24、通常血气分析仪中毛细管pH玻璃电极的pH测定范围是:0?10 25、为将血气分析仪气路系统所提供的气体饱和湿化,需经过的装置是:湿化器 26、世界上最早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管道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27、具有空气分段系统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28、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特有的关键部件是:转头 29、自动分析仪中采用“顺序分析”原理的是: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0、微孔板固相酶免疫测定仪器(酶标仪)的固相支持是:PVC微孔板 31、以空气为加热介质的PCR仪是:离心式实时定量PCR仪 32、能在细胞内进行PCR扩增的PCR仪为:原位PCR仪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习题

第二十三章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为了实现对临床实验室内某一个或某几个检测系统的系 统化整合,而将相同或不相同的分析仪器与实验室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和信息网络进行连接的系统,构成全自动化的流水线 作业环境,覆盖整个检验过程,形成大规模的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 2.标本管理器:是一个机械装置,它可以在分析前储存样品,在分析后对样品进行缓存。 3.工作单元:由一个标本管理器和一台(或多台)仪器组成。一个工作单元可实现分析前的样品存储、分析时标本向分析仪的传送和分析后存储在输出缓存区。 4.模块工作单元:由二台或二台以上具有相同分析原理的自动分析仪和一台控制 器所组成。 5.标本前处理系统:即标本预处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样本分类和条码识别,自动装载和样本离心,样本质地识别、提示,样本管去盖,样本再分注及标记。 6.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成一个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全自动化过程。标本在T LA 可完成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亚专业的任一项目检测。 7.智能自动机械臂:即编程控制的可移动机械手。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机械手,其活动范围仅限于一个往返区间或以机座为圆心的半圆区域内,以安装在移动机座上机械手为中心,可为多台分析仪器提供标本。 8.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依靠LIS,实时完成从HIS下载患者资料、检验请求信息、上传标本在个模块的状态、标本架号位置、分析结果、数据通讯情况等任务。 二、选择题 【A型题】 1.将众多模块分析系统整合,实现对标本处理、传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称为(B) A.实验室模块自动化 B.全实验室自动化 C.模块工作单元 D.模块群 E.整合的工作单元 2.下述有关智能化成熟技术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技术稳定 B.价格低 C.速度快 D.能适应实验室布局的改变 E.不能处理多种规格的样品容器 3.在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中通常作为独立可选单元存在的是(C) A.样品投入 B.自动装载

临床检验仪器学(DOC)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即检验仪器对单位浓度或质量的被检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值变化大小的反应能力,它反映仪器能够检测的最小被测量。 2.误差:当对某物理量进行检测时,所测得的数值与标称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程度。 3. 噪音:检测仪器在没有加入被检验物品(即输入为零)时,仪器输出信号的波动或变化范围即为噪音。 4.最小检测量:检测仪器能确切反映的最小物质含量。最小检测量也可以用含量所转换的物理量来表示。如含量转换成电阻的变化,此时最小检测量就可以说成是能确切反应的最小电阻量的变化量了。 5.精度: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 6.可靠性:仪器在规定的时期内及在保持其运行指标不超限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它是反映仪器是否耐用的一项综合指标。 7.重复性:在同一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仪器、设备、检测者、环境条件)下,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多次检测同一参数,所得到的数据的分散程度。重复性与精密度密切相关,重复性反映一台设备固有误差的精密度。 8.分辨率:仪器设备能感觉、识别或探测的输入量(或能产生、能响应的输出量)的最小值。 9.测量范围:在允许误差极限内仪器所能测出的被检测值的范围。 10.线性范围:输入与输出成正比例的范围。也就是反应曲线呈直线的那一段所对应的物质含量范围 11.响应时间:表示从被检测量发生变化到仪器给出正确示值所经历的时间。 12.频率响应范围:为了获得足够精度的输出响应,仪器所允许的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分光光度计:能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中将每一单色光分离出来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它具有分析精密度高、测量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根据所使用的波长范围不同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区、红外光区以及万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等。 2.吸收光谱:光照射到物质时,一部分光会被物质吸收。在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被称作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因此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3.朗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表达了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当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吸收溶液时,其吸光度 A 与液层厚度 b 及溶液浓度的乘积 c 成正比,此即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为: A=kbc。它适用于分子吸收和原子吸收。 4.摩尔吸光系数(ε):摩尔吸光系数表示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液层厚度为 1cm, 溶液浓度 c 为1mol/L 时的稀溶液吸光度值。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溶液温度、溶剂性质及吸收物质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吸光系数只与吸收物质的性质有关,可作为该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特征数据。 6.单色器:将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波段光束的装置,是分光光度计的关键部件。主要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组成。 7.吸收池:又称为比色皿、比色杯、样品池或液槽等,是用来盛放被测溶液的器件,同时也决定着透光液层厚度,可用塑料、玻璃、石英或熔凝石英制成。在可见光范围内,常用无色光学玻璃或塑料制作;在紫外区,需用能透紫外线的石英或熔凝石英制作。 8.光电管:利用碱金属的外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转换元件。按电极结构不同可分为中心阳极式、中心阴极式和平行平板式几种,按管内充气与否又可分为真空光电管与充气光电管两种。光电管的质量取决于阴极灵敏度、线性范围、最大、最小可测能量等几个重要技术指标。 9.光电倍增管:利用外光电效应与多级二次发射体相结合而制成的光电元件,由一个表面涂有光敏材料的阴极和若干个(通常为 9 个~13 个)二级电子发射极(打拿极)组成,其灵敏度比光电管高 200 多倍。有三个重要指标:波长效应、灵敏度和噪声水平。 10.波长准确度:指仪器波长指示器上所示波长值与仪器此时实际输出的波长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可用二者之差来衡量分光光度计的准确性。 11.波长重复性:是指在对同一个吸收带或发射线进行多次测量时,峰值波长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通常取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作为衡量分光光度计的准确性指标之一。 12.光度准确度:指仪器在吸收峰上读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与已知真实透射率或吸光度之间的偏差。该偏差

临床检验仪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汇总.doc

《临床检验仪器学》 一、选择题 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大小的信号是.:前向角散射2、VCS白细胞分类技术不包括: 细胞化学染色技术3.毛细管粘度计不适合检测:.全血4、尿液分析仪的测试项目中, 与酸碱指示剂无关的项目是:尿葡萄糖5.血细胞分析仪中对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原理: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6、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下列有误的是:与照明光的波长成反比7、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倍增管接收:荧光8、前向角散射可以检测:被测细胞的大小 9、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标本,不论是外周血细胞,还是培养细胞,首先要保证是:单细胞悬液 10、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缺点是只能将白细胞按体积大小分为:三个亚群或二个亚群 II、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高档次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很准确 12、双磁路磁珠法中,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磁珠的振幅逐渐:减弱13、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理的依据是:泊肃叶定律14、尿蛋白定性干化学检测法只适用于检测:清 蛋白15、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16、BacT/Alert 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二氧化碳17、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区带离心法18、根据样品组份的密度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分离方法是:等密度 区带离心法19、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于密度梯度液柱的要求是: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20、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内缘或试管顶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Rmin 21、pH玻璃电极对样本溶液pH的敏感 程度取决于:电极的玻璃膜22、PCO2电极属于:气敏电极23、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测量?样本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电极是:离子选择电极24、通常血气分析仪中毛细管pH玻璃电极的pH测定范围是:0?10 25、为将血气分析仪气路系统所提供的气体饱和湿化,需经过的装置是:湿化器26、世界上最早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管道式自动生化分析仪27、具有空气分段系统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 析仪28、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特有的关键部件是:转头29、自动分析仪中采用“顺序分析”原理的是: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30、微孔板固相酶免疫测定仪器(酶标仪)的固相支持是:PVC微孔板31、以空气为加热介质的PCR仪是:离心式实时定量PCR 仪32、能在细胞内进行PCR扩增的PCR仪为:原位PCR仪33、PCR反应正确过程应为:变性一退火一延伸34、一步就可以摸索出最适合反应条件的PCR仪为:梯度PCR仪35、PCR基因扩增仪最关键的部分是:温度控制系统36、试剂空白变化速率:是在反应温度下试剂自身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37、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的性能特点:数据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但系统软件大多不可以不断升级。 38、全自动血凝仪中的免疫学方法,通常选用:免疫比浊法39、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较长时间后个别项目出现系统误差,则首先考虑日因素是:.标准品是否变质40、比色杯清洗步骤中可以忽略的是:经吹干后可以继续循环使用41、使用(区带)转头离心时 不需要离心管,样品直接加至其中即可42、使用电阻加热和半导体冷却的PCR仪的恒 温方法属:变温金属块恒温法43、含2个加样针、灌注式加试剂装置、双圈反应盘的自 动生化分析仪的取样周期为6s,则测定单试剂法的工作效率为(1200 )测试/h 44、测最电流变化的电极是:P02电极45、血培养仪的检测信号不包括:温度46、按血凝仪检测原理,下述中不属于凝固法的是:免疫比浊法47、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应用的原理是: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原理48、含1个加样针、1个加试剂针、 单圈反应盘的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取样周期为 4.5s,贝删定单试剂法的工作效率为(800 ) 测试/h 49、关于底物消耗限额参数,不正确的是:目的是提高监测精密度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中F1几乎极低而Fsc大小不等可以为:红细胞51、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的性能特点:数据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但系统软件大多不可以不断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一 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实验一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2.实践内容或原理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设置与半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相比,增加了频差调节和压差调节功能,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频调节功能,主要实现滑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组的调速机构发出准确的调速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压调节功能,主要实现压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出准确的调压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此过程中要考虑励磁系统的时间常数,电压升降平稳后,再进行一次均压控制,以使压差达到较小的数值,更有利于平稳地进行并列。 图1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的原理框图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制方式;“自动”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n=1480rpm;U g=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查看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1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则进行相关修改。然后,修改准同期装置中的整定项: “自动调频”:投入;“自动调压”:投入。

“自动合闸”:投入。 3)在自动准同期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并列运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并列条件,需要微机准同期装置自动控制微机调速装置和微机励磁装置,调节发电机电压、频率,直至电压差、频差在允许范围内,相角差在零度前某一合适位置时,微机准同期装置控制合闸按钮进行合闸。 ⑴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其他整定项(导前时间整定、允许频差、允许压差)分别按表1,2,3修改。 注:QF0合闸时间整定继电器设置为t d-(40~60ms)。t d为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导前时间设置。微机准同期装置各整定项的设置方法可参考附录四(微机准同期装置使用说明)、实验三(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等实验内容。 ⑵操作微机励磁装置上的增、减速键和微机励磁装置升、降压键,U g=410V,n=1515 rpm,待电机稳定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 观察微机准同期装置当“升速”或“降速”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调速装置上有什么反应;当“升压”或“降压”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励磁调节装置上有什么反应。 微机准同期装置“升压”、“降压”、“增速”、“减速”命令指示灯亮时,观察本记录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以及发出命令时对应的灯光的位置。 微机准同期装置压差、频差、相差闭锁与“升压”、“降压”、“增速”、“减速”灯的对应点亮关系,以及与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位置。 注:当一次合闸过程完毕,微机准同期装置会自动解除合闸命令,避免二次合闸。此时若要再进行微机准同期并网,须按下“复位”按钮。 4)发电机组的解列和停机。 5.教学方式 老师先进行实验原理及步骤的讲解,演示操作过程,并且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同时,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要求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灵敏度线性范围预处理系统K系数TEM SEM STM 灵敏度数值孔径离子选择性电极血细胞分析仪(BCA) 尿液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电化学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噪音线性范围响应时间漂移电化学分析技术参比电极待测电极预处理系统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全实验室的自动化(TLA)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医院信息系统(HIS) 化学电池离心现象离心技术扩散现象相对离心力沉降系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自动化程度通道差孔间差零点漂移ELISA 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电化学性质POCT 二、填空 高速(冷冻)离心机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临床实验室常用的离心方法包括、和三类.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达式是。 流式细胞仪主要在通常在____ 和____ 这两个角度接收并检测细胞散射光强度。 电子显微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五部分。 电子透镜包括____ 和____ 两种。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和而设计。 STM 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____ 和____ 。 尿液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包括、和三个原理。 尿液分析仪的反射率= 。 尿液分析仪由:、和三部分组成。 尿有形成分检验包括和两方面的检验。 流式细胞仪主要接受细胞的____ 信号和____ 信号。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五部分构成。 常用参比电极主要有____ 和____ 两种 流式细胞仪中鞘液的作用是。 自动血培养系统主要由、和所构成。 电子显微镜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 和____ 两种类型。 生化分析仪的光路按照单色器的位置可以分为____ 和____ 两种。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可分为4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类免疫标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包括____ 和____ 两种 血气分析仪的包括基本电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血气分析仪的pH系统使用和两种标准缓冲液来进行定标;氧和二氧化碳系统用两种混合气体来进行定标。第一种混合气中含;第二种含。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发光反应底物有____ 和____ 两种 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效率是指。 A/D转换的含义是。 LCD器的中文全称是。 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后分光的含义是指。 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的通道数是指。 微生物自动化系统一般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类。 临床电化学分析仪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单色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样品前处理系统占检验总工作量的。 离心机按照离心速度大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CM分选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一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2.实践内容或原理 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设置与半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相比,增加了频差调节和压差调节功能,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频调节功能,主要实现滑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组的调速机构发出准确的调速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均压调节功能,主要实现压差方向的检测以及调整脉冲展宽,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出准确的调压信号,使发电机组与系统间尽快满足允许并列的要求。此过程中要考虑励磁系统的时间常数,电压升降平稳后,再进行一次均压控制,以使压差达到较小 的数值,更有利于平稳地进行并列。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 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 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制方式;“自动”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n=1480rpm ;U g=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 )查看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1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则 进行相关修改。然后,修改准同期装置中的整定项: “自动调频”:投入;“自动调压”:投入。 实验自动准同期并网实验 图1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的原理框图

“自动合闸”:投入。 3)在自动准同期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并列运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并列条件,需要微机准同期装置自动控制微机调速装置和微机励磁装置,调节发电机电压、频率,直至电压差、频差在允许范围内,相角差在零度前某一合适位置时,微机准同期装置控制合闸按钮进行合闸。 ⑴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其他整定项(导前时间整定、允许频差、允许压差)分别按表1,2,3修改。 注:QFO合闸时间整定继电器设置为t d- (40?60ms )。t d为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导前时 间设置。微机准同期装置各整定项的设置方法可参考附录四(微机准同期装置使用说明) 、实验三(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等实验内容。 ⑵ 操作微机励磁装置上的增、减速键和微机励磁装置升、降压键,U g=410V , n=1515 rpm,待电机稳定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 观察微机准同期装置当“升速”或“降速”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调速装置上有什么反应;当“升压”或“降压”命令指示灯亮时,微机励磁调节装置上有什么反应。 微机准同期装置“升压”、“降压”、“增速”、“减速”命令指示灯亮时,观察本记录旋转 灯光整步表灯光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以及发出命令时对应的灯光的位置。 微机准同期装置压差、频差、相差闭锁与“升压”、“降压”、“增速”、“减速”灯的对应 点亮关系,以及与旋转灯光整步表灯光的位置。 注:当一次合闸过程完毕,微机准同期装置会自动解除合闸命令,避免二次合闸。此时若要再进行微机准同期并网,须按下“复位”按钮。 5.教学方式 老师先进行实验原理及步骤的讲解,演示操作过程,并且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注 意事项。同时,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和格式按成实验报

临床检验仪器学

名词解释 分辨率:显微镜可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即为显微镜的分辨率,它主要取决于照明波长以及物镜的球差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离子选择性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类利用膜电势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当它和含待测离子的溶液接触时,在它的敏感膜和溶液的相界面上产生与该离子活度直接有关的膜电势。 数值孔径:数值孔径描述了物镜收光锥角的大小,而后者决定了显微镜收光能力和空间分辨率。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鞘流技术:为了避免计数中血细胞从小孔边缘处流过及湍流,涡流的影响,发明的技术。具体做法是用一毛细管对准小孔管,细胞混悬液从毛细管喷出。同时与四周流出的鞘液一起流过敏感区,保证细胞混悬液在中间形成单个排列的细胞流,四周被鞘液围绕。 问答题 1、影响电泳的因素 答: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渗作用、粒子的迁移率、吸附作用 2、离心机的离心方法 答: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析性超速离心法 3、酸度计的测定原理以及常用电极 答:酸度计的测定原理:酸度计的主体是一个精密电位计,将电极插在被测溶液中,组成一个电化学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并直接用PH值表示出来。传感电极根据被测液氢离子浓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电位,根据能斯特方程式,酸度计将所检测到的微小电压变化值换算成PH值。 常用电极有参比电极和测量电极,参比电极包括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测量电极为玻璃电极 简答题 1、朗伯比尔定律的成立条件 答:①入射光为单色光②溶液浓度不能过大 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答: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3、血细胞计数器的测量原理 答: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其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电路上的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产生信号的脉冲幅度越大。经计算机处理后,以体积直方图显示出特定细胞群中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分布情况。 4、常用的色谱仪有哪两种以及各自的特点 答:常用的色谱仪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两种。 气相色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灵敏度以及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它只能用于被气化物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1、一个优良的检验仪器应具有(P3):灵敏度、分辨率和精度高,噪音和误差小,可靠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响应时间短,测量范围、示值范围、频率响应范围和线性范围宽等性能指标。 2、最小检测量与分辨率的区别?(P5) 答:①分辨率:仪器设备能感觉、识别或探测的输入量(或能产生、能响应的输入量)的最小值。 3、精确度与灵敏度的区别?(P3) 答:①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即检验仪器对单位浓度或质量的被检物质通过检测器是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值变化大小的反应能力,他反应仪器能够检测的最小被测量。②精确度: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③区别: 4、精确度(P5):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 5、重复性(P5):在同一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仪器、设备、检测者、环境条件)下,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多次检测同一参数,所得到的数据的分散程度。重复性与精密度密切相关,重复性反映一台设备固有误差的精密度。 6、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区别。(P5) 第二章离心机 1、简述分析型超速离心机的工作原理。(P26) 答:分析型超速离心机主要由一个椭圆形的转子、一套真空系统和一套光学系统所组成。该转子通过一个柔性的轴联接成一个高速的驱动装置,此轴可使转子在旋转时形成自己的轴。转子在一个冷冻的真空腔中旋转,其容纳了两个小室:分析室和配衡室。配衡室是一个经过精密加工的金属块,作为分析室的平衡用。分析室的容量一般为1ml,呈扇形排列在转子中,其工作原理与一个普通水平转子相同。分析室有上下两个平面的石英窗,离心机中装有的光学系统可保证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观察小室中正在沉降的物质,可以通过对紫外光的吸收(如对蛋白质和DNA)或折射率的不同对沉降物进行监测。在分析室中物质沉降时重粒子和轻粒子之间形成的界面就像一个折射的透镜,在检测系统的照相底板上产出一个“峰”。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灵敏性,误差,噪音,最小检测量,精确度,可靠性,重复性,分辨率,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线性范围,响应时间,频率响应范围。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人们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由两组会聚透镜组成光学折射成像系统。把焦距较短、靠近观察物、成实像的透镜组成为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成虚像的透镜组称为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像,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得到最大放大效果的倒立的虚像,位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相对于物镜的成像条件及最后二次成像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等条件的满足,是通过仪器的机械调焦系统来实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光学系统(物镜、目镜、聚光镜及反光镜)和机械系统(聚光镜升降、调焦系统、载物台和物镜转换器等运动夹持部件以及底座、镜臂、镜筒等支持部件) 光学显微镜照明设置部件:光源、滤光器、聚光镜、玻片。 光的吸收定律:即郎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表达了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A=-lg I/I0=lg I0/I=lg 1/T=kbc 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原理: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不良导体,其电解质比稀溶液大。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其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电路上的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在恒电流电路上,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产生信号的脉冲幅度就越大。各种大小不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分别被送入仪器的检测通道,经计算机处理后,以体积直方图显示出特定细胞群中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分布情况。最后得出WBC、RBC、PLT。(该原理称库尔特血细胞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的原理:除干式离心分层型、无创型外,各种BCA对Hb测定都采用光电比色原理。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RBC溶解释放出Hb,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形成Hb衍生物,进入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多为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吸光度值与所含Hb含量成正比。与不同型号BCA配套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衍生物也不同,吸收光谱也有差异,但最大吸收峰都接近540nm,因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HiCN)法的最大吸收峰在540nm,仪器Hb的校正必须以HiCN值为标准。 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尿液的物理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可观察尿液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尿沉渣检查中能够看到的有形成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

全实验室自动化

全实验室自动化在三甲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与评价 引言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推动下,临床实验室也迎来了现代化管理的时代,在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水准的中国特色的大型医院的进程中,检验科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医院的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如何能够高质量的、高速度地完成每日的临床标本检验,逐渐成为医院检验科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如三基甲等医院正在逐步的实现全面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本文就三甲医院实验室应用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所必备的条件、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1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所必备的条件 1.1实验室的场地与环境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预先的规划非常重要。首先是对场地的要求非常高,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占地面积及空间结构的问题,还有度水、电、气的要求。纯水处理系统是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除了要保证水质供应满足实验要求外,还要考虑水路对实验室的安全及环境的影响。电路系统要求有专用供电线路和不间断电源且要保证安全。气路部分要考虑到气泵运行时的噪音对环境及实验仪器的影响。此外还涉及到网线的合理铺设、废水的预处理、实验室内部环境的监测等方面也都应该符合要求【1】。一般来说,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最有利于整体结构的设计。 1.2全自动机械化操作平台 全自动化的标本运行流水线要靠机械化的操作平台来实现,要建立自动化轨道和机械传导装置,机械手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这其中包括配备离心机、自动化的分血系统、试管的去盖系统、样本的加载和卸载等环节都应设计合理,符合各个实验项目的不同要求,达到运行流畅,操作精确。 1.3全自动检测仪器 当前生产实验室全自动检测仪器的公司很多,主要有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雅培、Sysmex 和Bayer等,品牌多样,机型繁多。检测全血样本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血浆)的生化分析仪和免疫分析仪,检测尿标本的尿干化学和尿沉渣分析仪等等。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在选择全自动检测仪器方面要考虑到机型和运行速度,还要保证各个仪器联网接口的开放性、软件的升级和兼容性。各个实验室要根据医院规模和标本量来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的的全自动检测仪器,并落实各个仪器的连接和整合。 1.4全实验室LIS系统和联网平台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是全实验室自动化的信息流入口,LIS系统与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匹配程度是整个自动化流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2】。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实验室的分析处理装置之间建立一个庞大的联网平台,实现有效的数据交互和信息整合【3】,以达到检验全过程中检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只有有了完善的LIS系统,才能使得全实验室自动化成为一个高效、智能化的系统。 1.5人员队伍的建立 建立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临床检验的工作流程发生根本的改变,实验室组织结构的转变既带来管理模式的改变,同时也要求实验室工作者进行全新的角色转换。要建立一支适应全实验室自动化标准的人员队伍,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掌握电子、计算机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全面的检验操作技术和现代化仪器的维护维修技能。 2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工作流程 2.1 检验标本的生成 临床医师在医生工作站开具检验医嘱,由医师工作站管理系统根据医嘱生成条形码并上传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综合实验

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动作电流值、动作电压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 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 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三、原理说明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电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 L-20c、D Y-20c系列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见图l-l。 上述继电器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式继电器,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衔铁克服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且保持在动作状态。 过电流(压)继电器:当电流(压)升高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低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降低至整定电压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电压继电器两线圈并联时标注的指示值等于整定值:若上述二继电器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和串联时,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转动刻度盘上指针,以改变游丝的作用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动作值。

图1-3过电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四、实验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使用仪器名称数量l ZBll DL-24C/6电流继电器l 2 ZBl5 DY-28C/160电压继电器 1 3 ZB35 交流电流表 1 4 ZB36 交流电压表l 5 DZB0l-l 单相自耦调压器l 交流器 1 触点通断指示灯 1 单相交流电源l 可调电阻Rl 6.3 Ω/10A l 6 1000伏兆欧表l l、绝缘测试 单个继电器在新安装投入使用前或经过解体检修后,必须进行绝缘测试,对于额定电压为100伏及以上者,应用10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对于额定电压为100伏以下者,则应用5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测定绝缘电阻时,应根据继电器的具体接线情况,注意把不能承受高压的元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 线的应用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的应用 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自动化临床实验室流水线。 一、生化免疫流水线引进的效益 首先,流水线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建没。配合流水线的需求,实现了标本管理的条码化及检验申请的无纸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是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流水线的引进改善了生化、免疫检验T作的生物安全状况,实现了检验分析全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减少了职业暴露。 最后,流水线的引进促进了检验科检测设备的自动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减少了人为差错,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了检验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进了实验定工作流程,免去了生化、免疫检验工作中的人工离心,分杯,样本装载、卸载和复检等环节,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可能, 二、拓展流水线模式的应用,优化与再造门诊检验流程 1.标本管理条码化:构建门诊条码生成系统,增加患者登记和标本签收环节,增设检验助理岗位,整合门诊抽血站工作。门诊条码生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门诊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窗口签收,检测后台操作,减轻了员工压力,降低了医疗隐患;解决了窗口及取单处排队拥挤状况,改善了就诊环境,对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作用。 2.检验分析模块化: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也称模块化,临床实验室检验流水线化,每个步骤进行模块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使检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流水线位置,检验技术人员只从事标本的检验工作,实现了临床实验室设备及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标本传输自动化:设计开发了标本运输机械轨道和标本点对点识别系统,使标本能够分门别类的自动、及时、准确传送,各类标本在轨道上运行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析领域,避免交叉感染,使整个工作流

临床检验仪器学(第二版)

临床检验仪器学第四讲第12章血细胞分析仪 (Blood Cell Analyzer)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工程处 刘坚

?血细胞分析仪(Blood Cell Analyzer)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 常规检验仪器。 ?血液分析仪主要完成以下两大功能: ⑴血细胞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⑵血细胞分类:白细胞中的淋巴、中性、嗜酸、嗜碱、单核、 幼稚细胞;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 ?根据计数/分类的测定值计算间接测定值 红血球容积比(HCT)、平均红血球血红蛋白含量(MCH)、 血小板容积比(PCT),等等

1947年Coulter 发明了小孔电阻抗法 通过测量细胞的体积大小对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主要是用来计数红、白细胞 该技术一直被各种血液分析仪沿用至今 1953年库尔特家族研制出全世界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Model A Wallace H. & Joseph R. Coulter

血细胞计数(Blood count) 早期的血液分析仪主要用来计数红、白细胞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 增加光电比色系统用来同时测定血红蛋白 血小板可在同一仪器上与红细胞一起计数 利用直接测量到的项目运算得到间接计算 项目(如血球压积等参数) 不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 测定标本采用机外人工处理的预稀释方式

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ell Count) 带电脑的显微镜下辨认细胞的图象识别技术 效率低,受制片、染色技术的影响大 在计数细胞数不多时,重复性较差 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阻抗法仪器检测白细胞“二分群、三分群” 仪器内部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微处理器分辨力的进一步提高 特殊溶血剂的应用 无法对细胞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准确性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