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语类——移位理论对汉语被字句及其动词的解释应用
“被”字句的构式分析及其认知解读

“被”字句的构式分析及其认知解读万日升,郭理慧摘要: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被”字句的分析、对比与描写,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性特征,发现其区别性特征是由“被”字句中不同VP 构式的语义内涵决定的,是被字句构式与VP 构式互动的结果。
另外研究还发现这种区别性特征之间具有某种认知理据性。
并从空间位移入手,理清不同类型“被”字句之间的认知脉络,尝试为“被”字句提供统一的认知解读。
关键词:义素分析;“被”字句;构式;认知理据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8)01-0120-05DOI :10.13877/22-1284.2018.01.019收稿日期:2017-07-21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改项目(kg2015225)作者简介:万日升,安徽无为人,浙江农林大学国际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郭理慧,女,安徽芜湖人,浙江农林大学国际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和认知语言学。
(浙江杭州311300)学一、问题的提出“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常用句式,且根据杨海明(2007)语料统计显示,汉语“被”字句出现频率近60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其表义也由受损向非受损扩散[1],这客观上也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强“被”字句的研究和教学。
但是目前主流的语法教学还是使用对“被”字句所受的限制和特点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从而让学生掌握“被”字句用法方式。
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复杂的规则很难记忆,同时仍然会有很多例外的情况出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无法完全习得“被”字句,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情况。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张馨忆考察了10本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发现无论是汉语课堂教材还是语法教材,普遍将“被”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描述为单一的表被动关系,并倾向于一股脑地教授所有“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2]。
但是这种传统的思路难以全面涵盖和解释“被”字句结构,教师和学生更多地采用近似机械操练的方法,使得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汉语“被”字句的结构要求,学生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而不自知。
谈汉语_被_字句一些最简句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

《当代语言学》第10卷2008年第1期43-51页,北京谈汉语“被”字句一些最简句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3曹道根浙江财经学院提要 本文选取“被”字句的三个最简方案研究为研究对象。
这些研究都将“被”字看作一个功能语类的形态实现,都坚持“被”字句名词移位的生成原理。
吴庚堂(1999)认为“被”字在句法中选择一个动词有隐性屈折的VP,VP 中的NP 因不能被赋以宾格而移出。
熊仲儒(2003)和李红梅(2004)则认为“被”字在句法中选择一个轻动词短语,并由轻动词选择一个动词没有屈折变化的VP,VP 中的NP 移出和“被”字的某个句法特征以及移位NP 的受事语义角色相关。
本文对上述假设以及基于上述假设构建的“被”字句推导模型加以验证,发现其中存在较多问题。
关键词 最简方案 “被”字句 推导1.引言汉语被动句的生成研究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
研究者甚众,发表的文献数量庞大,对处理汉语“被”字句中的保留宾语以及对“被”字的词类归属,各种意见云集,但都失之偏颇(石定栩1999;石定栩、胡建华2005)。
Chom sky 的最简方案问世之后,国内近年也陆续有文章发表(吴庚堂1999;熊仲儒2003;李红梅2004),根据最简方案的精神重新审视汉语被动句的生成。
这些研究对汉语被动化的形式化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其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本文根据最简方案的句法生成模式对这些研究逐一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缺陷和失误,对近几年汉语“被”字句的研究做一点反思。
2.吴庚堂(1999)的分析吴庚堂(1999)根据Cho m sky (1995)将他认为汉语中最典型的被动结构的生成句法表述如下:(1)a .小张被小李打了34本刊网址:htt p://www .ddyyx .com 3本文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多得导师褚孝泉教授和《当代语言学》编辑部及其匿名审稿人的教正,谨致谢忱。
文中错讹,责任自负。
本文的研究得到浙江财经学院重大课题研究经费的资助(编号2006YJZ20),同时也是浙江省教育厅立项项目(编号20060124)的部分成果。
基于句法理论的汉语“被”字句“被”字词性研究综述

的例子 :张 三被人 把他 打死 了 。 里的 “ 他”显然指 “ 张三” 。 上面 我 们 说 过 “ 被 ” 在 系统 里 面是介 词 ,这种分 析 就 导致 了 “ 被 ” 字 句 只 能 是 一个 单 句 ,因 为
一
2 .1 “ 被 ” 字分 析为介 词
上面我们说过被在系统里面是介词这种分析就导致了被字句只能是一个单句因为这里只有一个动词如果真如此那么根据管约理论宾语代词一定要被束约在管辖范畴内就是说他被张i所束约根据束约理论的定则一b宾语他不可能跟张三同指一个人而上面的句子里宾语他非指主语张三不可这就违反了定则一b
基 于句 法理论 的汉语 “ 被 ” 字句 “ 被 " 字 词性研 究综述
一
个 “ 论 旨蜕 化 ”位 置上 得 到 了 “ 格位 ” 。L i 认为 “ 被”字句 中
固定用法 ,是 否 可 以理解 为 “ N P被 N P [+ 施事]V P ”和 “ N P被 V P ”分属两个不同的结构 ,“ 被” 字的地位是不一样 的。 在 借鉴 国外 句法 理论 研 究成 果 解 释 汉 语 “ 被 ” 字 句 的 基 础 上 要加 强对 时刻融 人 汉语 “ 被 ” 字 句 特 色 的探 讨 ,国外 句 法 理 论 的名词 短语移 动 ,由此 得 出 N 1 被N 2 V ( 李四 被 张三 打 ) 。 石毓智 、李讷 ( 2 0 0 1 )曾指出 :现代汉语 中 “ 被 ”完 全退化掉 了
汉语 的 “ 被 ” 字句 一 直是 语 法 界 争论 不休 的问 题 。在 日常 交
际中 “ 被 ”字 句一 般 以两种 形 式 出现 :一 是 “ N P被 N P[ + 施事 ]
VP”
汉语被动及中动句中宾语移位现象分析

l 】 黄伯荣 ,廖序 东. 现代汉语 ( 增订三版 )【 M 】 . 北京:高等教育 出 中 的h a v e / h a s , t h e r e b e ,如 “ 很有 几个学 生 ” ( T h e r e 【
0 0 3 . a r e q u i t e a f e w S t u d e n t S … ) :一 种 是 描 摹 某 种 状 版 社 , 2 态 、性质 ,可 以转 换成 判 断句 , “ 这 个 问题 很 有 意 思 ” [ 2 】 刘叔新. 汉语描写词汇学 [ M ] . 北京:商务 印书 馆 ,1 9 9 0 .
究 的 就 是 句 子 成 分 通 过 移 位 形 成 的相 互 之 间 的 转 换 关 系 。 论 意 义 太 过 广 泛 。在 接 下 来 的 扩 展 了 的 标 准 理 论 时 期 、 支
移 位理论 的真 正建立还 是在 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语法 中 。
配及约束理 论时期及最简 方案时期 ,乔姆 斯基等学者都对
汉语被动及 中动句中宾语移位现象分析
口查获 段汉武
摘 要 :乔姆斯基 的生成语法认为 句子生成之后 不是静止不变的,有 些句子成分还会发 生线性顺序上的变动,即发生 移位 本文主要在生成语 法框架下对 汉语被动 句和中动 句的宾语移位进行分析 ,解释移位前后结构 的转换生成过程。
关键词:汉语被动句 汉语 中动句 宾语移位 生成语法
一
、
引 言
轻 重 的 作 用 。 正 是 在 这 个 时 期 ,学 界对 移 位 的 研 究 渐 入 正
结 构 主 义 理 论 时 期 ,对 句 子 结 构 关 系 的研 究 涉 及 到 了 轨 。乔 姆 斯 基 将 移 位 归纳 为 两 类 , 即所 谓 的 名 词 短 语 移 位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摘要:汉语里存在一些特殊句式,例如连动句、兼语句、“被”字句、“把”字句、主谓谓语句等。
按照传统理论来分析这些句式,我们通常将它们进行独立分析,找不出这些句式的相同点。
本文将利用空语类理论来分析这些句式,找出这些特殊句式所共有的特点。
关键词:空语类;特殊句式;移位一、几个简单概念在用空语类来分析这些特殊句式之前,我们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其他内容。
空语类。
空语类这一理论近几十年来在汉语学界受到热议。
“空语类是指起语法、语义作用而不具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1]。
在语法里有词类,有语类,词类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这些实词和虚词,语类包括了更大的词组,语类更注重在实际语言中的作用。
语类必须由词来体现。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当这个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本应存在一个由词或词组体现的语类而又没有出现时,我们说这里存在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缺少一个语类,也就是空语类。
空语类与省略的区别。
第一,空语类不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判定其是否存在,而依据动词的性质和深层的结构来断定其是否存在。
第二,空语类主要指一个句子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性的成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只这个名词性成分未出现的那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固定存在的不会改变的。
而省略的成分既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成分,且具有不确定性。
论元:论元这个词来自于逻辑学。
逻辑学中的每个命题都有谓词和个体词。
谓词能带一个名词或代词的叫一元,能带两个的成为二元…..,在论元理论中,一个名词不能兼作主语和宾语。
同标:如果两个词语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成为同标,常用下注i、j、k等表示。
D-结构和S-结构:根据生成语法的观点。
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词库和语言推导程序,这个程序是天生就具有的,这个推导程序在词库中选择词语,根据一定的规则生成需要使用的句子。
一个句子的生成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词库——D-结构——S-结构——语音式/逻辑式。
这里的D-结构是深层结构(反映句子的深层语义等信息),S-结构是表层结构(反映句子成分的实际顺序及格式等信息)。
现代汉语中“被”字句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被”字句的研究摘要:“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最基本的句式,它自身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使”被”字句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久以来,众多研究者对”被”字句的研究和分析都是从多个层面进行的。
当然,现代汉语使用中“被”字句的运用也是极为广泛的,它不仅存在于书面语中,还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存在于口语中,这无形中加大了我们对“被”字句研究的兴趣。
本文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形成,“被”字句传统与现代的差异等方面来尝试对“被字句”进行研究。
并对“被”字句的发展及特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总结“被”字句的偏误和规范给它新的定义和理解。
深究“被”字句的语用功能,体验“被”字句和“把”字句的互换智慧。
关键词:“被”字句;发展;特点一、前言在语言学界,不少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被字句的研究上,有关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
按照研究的方向来进行分类,能够划分成四个部分,其中主要是以下几个部分:①现代汉语方言被字句研究。
②现代汉语共同语被字句研究。
③古代汉语被字句研究。
④英汉被字句比较研究。
按照上面这个四个方面来划分,为了能够对当前被字句的使用起到相关基础理论铺垫,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现代汉语共同语被字句研究上。
二、“被”字句的特点及发展(一)被动句的特点存在变换关系的几种句型一般是被字句、一般主动宾句以及把字句。
三种能根据实际情景内相互之间进行转换,而变化关系能够找到对应的整齐句型。
我们研究被字句的谓语成分可以得到其中主要是动词。
而对于谓语动词来说,有的能在“被”字后面,有的则不能在“被”字后面。
我们这里主要提出几种无法充当被字句谓语的动词类型。
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不及物动词,如前进、死劳动等。
②关系东西,如像、没有、好等。
③一部分心理认知的动词:害怕、后悔、小心等。
(二)发展在现代汉语中,“被”的问题在被字句成为了语法学术界关注的关键性内容,总结起来,一共能够含有下面两种观点:1.两分说“被”字句能够在语法中引起关注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就是现代汉语能够分为“NP+被+NP+VP”和“NP+被+VP”。
非自主性位移与汉语动词带宾语_被_字句的认知解释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非自主性位移与汉语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的认知解释*朱军提要本文运用 意象图式 理论分析汉语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认为其典型结构凸显的是主体非自主性空间位移,通过隐喻途径 位移!转移!变化 拓展为复杂的表义结构,形成了 移至!转至!等同 与 移出!转出!结果 两条不同甚至对立的事件连续统。
这种观点能够解释绝大多数的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汉语的 被 字句。
关键词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非自主性位移;隐喻拓展;事件连续统被 字句在汉语语法研究肇始之时就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上百篇研究论文。
从结构形式看,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一般被当作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类型的 被 字句,学者们主要从变换、移位的角度讨论该类句式。
如吕叔湘(1965)较为详尽地描写了汉语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与 把 字句或其他相关句式的变换情况,并根据变换情况把动词带宾语的 被 字句分为几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李临定(1980)、朱德熙(1982)具体分析了主语与宾语之间具有领属关系的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徐杰(1999)称这种句式为 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 ,并从移位的角度讨论了该类句式的生成问题。
也有学者从整体上讨论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的语义。
如一些学者把 被 字句叫做 遭受 句, 遭受 义的由来与 被 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直接的联系(如王力1980)。
薛凤生(1994)则认为 被 字句不一定表 被动 或 遭受 (被处置),他把汉语的 被 字句表示为 A被B+C ,C是一个描述性陈说, 被 字句的语义特征定义为 由于B的关系,A变成了C所描述的状态 。
朱琳(2001)从整体上归纳出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的句式语义:表示非自主性的变化(得失、移位等),这一变化又对另一事件有直接影响。
应该说,这些论述体现了人们对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认识的不断深化,但同时又让人感觉到这些解释对于动词带宾语 被 字句来说仍然显得过于宽泛。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解析

2006年12月第7卷第4期xx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 2006Vol. 7No. 4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综述3xx(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文章介绍了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回顾了四十多年来生成语法对汉语“被”字句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被”的语类特征、“被”字句的转换与生成、与“被”字句有关的句法特征的解释与思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就其发展的特点、存在的缺陷、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讨论。
关键词:“被”字句;生成语法;综述“被”字句是现代汉语最具特色的句式之一,它像谜一样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成为海内外句法研究的交叉点。
以生成语法研究“被”字句几乎是伴随着生成语法的成型走到了今天,一部“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发展历史正好是生成语法演变历史的缩影。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生成语法的发展可以大致上划分为标准理论、原则与参数理论两个时期。
后者是本文重点介绍的理论框架,通常划分为管辖和约束理论与最简方案这两个阶段。
生成语法每个发展阶段的每个模型的酝酿与论证几乎都离不开被动句的帮助。
汉语“被”字句则不仅给传统的句法分析带来困扰,同时也向生成句法分析提出挑战,因而成为生成句法研究的热门课题。
各家所讨论的范围为汉语中带“被”字的被动式,是狭义上的被动句。
学者们大都将“被”字句与被动句等同视之,较少涉足其它xx的被动句。
生成语法注重研究并解释理想的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语感,因此“被”字句研究文献中看不到从有权威的作者的文献中引用大堆句子的例子;有时还研究一些平时很少使用甚至可笑的句子,以此观察语法上最大的潜在可能性;现阶段研究则注重在理论指导下挖掘出来的语料。
研究者一般集中精力分析汉语最典型的几种“被”字句,提出假设或理论,用其他材料验证、推广、修正,然后联系“把”字句、使役句等论证汉语的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研究一般采用演绎法,大量使用“公理式的推导”,引用大量的描写符号和标记,通过线形序列或图形表达句法层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 宁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io ig E c to a miit t nI siue o r a fLa nn du ain Ad nsr i n t t l ao t
V0 . 6 NO9 12 .
Sp20 e 09
一
做 法对促 进 对 外汉语 被动 句教 学研 究和 发展 有 一定 意 义。
【 关键 词】 空语 类 ; 约束 ; 位 ; 义特征 ; 移 语 语迹 [ 图分类 号】 Ho 中 4 【 文献标 识码 ] A [ 章编 号】 1 7 - 0 2 2 0 )9 0 3 - 3 文 6 2 6 0 ( 0 9 0 - 15 0
“ 含有蒙受的语义 , 被” 所以汉语的被字句除了被 “ 小偷 偷 了他刚从 银 行取 的钱 。” “ 刚从银 行 取 的 动意义 之 外 , 或 他 还主要 表 达受 事收 到 了不利 的影 响 。这 钱 被小 偷偷 了。” 前者 主 动 , 者被 动 , 都表 示 同一 种影 响可 以直 接 由谓语 动词 引起 。如 “ 被打 得 遍体 后 但 他 ; 个动作 。 于被 动句 的表 达 , 以归为两 大类 : 是带 鳞伤 ”有 时也 可 以间接 地受 到整 个句 子 的语 义影 响 , 关 可 一
①为主动句 , ②③为变换得到的被动句。“ 花瓶”
结果 。 当我们认 识 一个 动作 时 , 如果 从 施事 者 出发 , 我 是主语 ,打碎 ” “ 是谓语 ,被” “ “ 、被他” 是状语。如果②
被 字 所 被 是汉 语 被动 句的语 们 主要 关 注 的可能是 实施 者 如何实 施 这个 动作 , 即动 ③没 有 “ ” 是 主动 句 。 以“ ” 作发生 的地点 、 间 、 时 方式 , 等 。 等 如果 从受 事者 出发 , 法标 记 。“ 在 被动 句 中的作 用 主要 是 : 被” 我们 注 意 的往 往是 受 事 者遭 受 或 经 历这 一 动 作 的 状
( ) 动词 v一 起 构 成被 动 句 的谓 语 动词 , 1和 表示
即 被 前 ( 是 态, 即受事 者受 到某 一个 动作 处置 的结 果和影 响 。】 动 词 v 的语 义 指 向 , “ ” 的 S 主 语 ) 动 词 V 【 1 主
动语态强调施事 , 被动语态聚焦受事 。我们使用 的语 的受 事 ; 言 中普 遍存 在着 主 动和被 动 。 由于 汉语 的强 制性 形式 () 2 可以用来引出动词 v的实施。如② 中的“ 他” 打碎 ” 的施 事 。 所 以汉 语 被 动句 的语 法 结构 形态标 记 不发达 ,特 别 因为汉 语是 话题 有 限的语 言 , 是动 词 “
有 形式 标记 的被 动句 ,被 ” 现代汉 语最 主要 的标记 如“ 被狗 咬断 了手 指 ” “ 是 他 。如果 用 Nl 表示 施事 , N2 用
v表示动作 ,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可表 之一 , 另外还有“ 、给” “ 等 ; 让” “ 、叫” 二是不带有形式 表示受事 , N + N1v, 某 标 记 的受事 为 主语 的句子 。 文主要 讨论 被 字句 中的 示 为 : 2 被 ( ) 即 某 人 、 事遭 受 或 经历 了某 一 本 语 义特 征及 动词 的状 况 。 动作 。 ( ) 一 汉语被 动 句的 句法特 征 二 、 位一 空语 类 相关概 念解 释 与被 动句 的 生成 移
・
J ・ 35
构 中某些 成分 的原 始位 置而 言的 。 没有原 始位 置也 就 成 的 , 时 也 形 成 了 “ P 语 迹 ” 同 N一 空语 类 。从 语 义 上
没有所谓移位。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句型, 都是 由原 讲 ,被 动句 是 一个 表示 受 事 遭受 某 一 动作 处 置 的状 型结 构经 过变 换得 到 的。被动 句也 不例 外 , 是原 始结 态 或 某一 动作 给受 事带 来 的影 响和 结果 或 状 态 的变
本 文 所说 的汉语 被 动 句 是 指带 有 “ ” 的 表示 被 字 被动意 义 的句法 结构 形式 。如 :
( ) 一 移位 的基 本含 义
说 语 法成 分发 生 了移位 , 相对 于某 一个 原 型结 是
【 收稿 E期】 20 — 7 1 t 090—0 【 作者简介】 徐建鑫( 94 )女 , 宁大连人 , 阳师 范大学 国际教育 学院 2 0 级硕 士研 究生。 18一 , 辽 沈 08
受事 才可作 为话 题移 到句 首 成为焦 点 , 以汉 语 被 动 为 :+ ( ) 所 S 被 OP 表达具 有很 大 的灵 活性 。如 就“ 小偷 盯 上他 刚从 银行 取 出的钱 , 成功 得 手 。 ” 一 语 言事 实 , 这 我们 可 以说 :
( ) 二 汉语 被动 句的语 义特 征
空语类
移位理论对汉语
被字句及其 动词 的解 释应用
徐 建 鑫
( 阳师范大学 , 宁 沈阳 沈 辽 103 ) 1 0 4
【 摘
要】 空语 类—— 移位 是 转换 生成语 法的 中心课 题之 一 。 以从 传 统语 法和 移位— — 空语 可
类理 论 两个层 面对 汉语 的被 字 句进行 分析 ; 可 以从 对外 汉语教 学 中的 作 用这 一 角度进 行探 析 , 也 这
一
、
汉语 被动 句及 其特征
①他 打碎 了花瓶 。 ②花 瓶 被他 打碎 了。 ③花 瓶被 打碎 了 。
一
个 动 作需 要 有该 动 作 的施 事 (h oo ea— ted fh c t
tn , 时候 还会 有 该 动作 的受 事 (aeto一 个 动 i )有 o pt n i 作从 发生 到结 束既有 动作 进 行 的过 程 , 也会 有动 作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