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代码:MPRC3009

英文名称:Mou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制造技术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模具生产技术要求有关的初步技能;

2.掌握模具零件一般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掌握冷冲模及塑料模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使学生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能够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明确模

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 了解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3) 掌握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4) 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2、模具制造工艺基础(5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2.1 模具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2 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2.3 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

2.4 模具零件毛坯选择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

2.7 切削用量的确定

2.8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2.9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制定

2.10 模具制造工艺文件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模具的生产过程,掌握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熟悉生产纲领和生产类

型;

2) 了解工艺规程的作用,掌握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依据,熟悉模具

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

3) 了解零件图样分析的主要内容,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

4) 了解毛坯的制造方法和类型及其适用场合;

5) 掌握基准的概念,熟悉工件的安装定位方法,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6) 掌握加工余量的概念和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

7) 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了解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原

则;

8) 熟悉模具表面加工工艺及方法的选择原则,掌握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和原则

★,熟悉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特点,掌握加工顺序的安排内容;

9) 了解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卡、模具制造工艺卡和模具制造工序卡内容。

3、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1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3.1 模具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

3.2 模具的仿形加工

3.3 模具零件孔型的精密加工

3.4 成形磨削

?目标及要求:

1) 掌握车、铣、钻、镗、磨加工零件的范围、切削刀具及切削方式的选择★;

2) 了解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熟悉仿形铣削加工工艺要点;

3) 熟悉坐标镗、坐标磨削加工工艺范围,掌握坐标镗削加工工艺、坐标磨削方

法★;

4) 掌握成形磨削基本原理及方法,熟悉成形砂轮修整工具选择及夹具磨削法

★?,了解光学曲线磨床、数控成形磨床成形磨削法。

4、模具的数控加工(1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4.1 数控加工机床

4.2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4.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

4.4 数控加工编程基础

4.5 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

4.6 模具CAD/CAM简介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熟悉数控机床的分类方法,掌握数控机床

的主要特点;

2) 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熟悉对刀点的确定原则,掌握加

工路线的选择原则★;

3) 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熟悉坐标轴及运动方向的确定方法;

4) 了解数控编程的方式及程序格式,熟悉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

掌握数控车床程序、数控铣削程序编制的方法★?;

5) 熟悉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的选择原则及适用范围;

6) 了解模具CAD/CAM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熟悉电话机受话器

模具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数控加工编程的过程。

5、模具的特种加工(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5.1 电火花成形加工

5.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5.3 电化学及化学加工

5.4 超声波加工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熟悉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方法,掌

握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

2) 了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和特点,熟悉其手工、自动编程方式,掌握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3) 了解电化学及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电化学及化学加工的特点;

4) 了解超声波加工及超声波抛光的基本原理,熟悉超声波加工及超声波抛光的

特点及应用。

6、模具先进制造技术(3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6.1 先进制造技术

6.2 高速切削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先进制造模式与技术内涵、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2) 理解高速切削的概念及机理★?,熟悉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了解高速切

削的工业应用、高速切削机床类型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7、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5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7.1 模架制造

7.2 冷冲模制造

7.3 锻模制造工艺

7.4 塑料模具制造工艺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模架的技术要求,掌握导柱、导套及模座的加工工艺,熟悉模架的技术

要求及装配工艺;

2) 了解冲裁模制造的技术要求,掌握冲裁凸、凹模的加工工艺★;

3) 了解锻模制造的技术要求,掌握曲轴锻模、爪极精锻模加工的工艺流程;

4) 了解塑料模具制造技术要求、型腔研磨工艺,熟悉塑料模具型腔、型芯常用

加工方法★,掌握典型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8、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3)

8.1 模具的装配

8.2 模具装配的工艺、试模和调整

8.3 模具的维修

8.4 模具的管理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内容及特点;掌握模具装配的方法及精度★;

2) 熟悉装配尺寸链的概念和极值解法、连接件的调试与修整,掌握冲模、塑料

模的装配、试模与调整方法;

3) 了解模具的失效过程与形式,熟悉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掌握模具的修

复方法★?;

4) 了解模具管理的内容、模具标准化的意义及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发展状况。

9、实验:模具零件加工及装配(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3)

9.1 模具零件加工

9.2 模具装配

?目标及要求:

1) 分析模具零件图纸,编制加工工艺,测量零件尺寸;

2) 根据已有零件装配模具。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演示、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

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要内容,分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等7个模块,各知识模块相对独立。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 绪论、模具制造工艺基础、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教学内容涉及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及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和原则等。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熟悉模具制造工艺文件内容。

2.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 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教学内容涉及数控编程的方式及程序格式,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数控车床程序、数控铣削程序编制的方法,电话机受话器模具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数控加工编程的过程,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方法,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和特点,其手工、自动编程方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悉这三种设备的适用工艺与范围,并能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正确编制加工程序。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平时测验及作业,实验报告

成绩评定方式: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25%,实验报告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宋建丽.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李云程.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蒋建强. 模具数控制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李发致.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王敏杰,宋满仓. 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代码:MPRC3009 英文名称:Mou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制造技术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模具生产技术要求有关的初步技能; 2.掌握模具零件一般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掌握冷冲模及塑料模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使学生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能够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掌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实月训基础上,能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完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课程任务: 1.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能使用最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能独立完成不太复杂的电工电子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 后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稳态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 定理、诺顿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正 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容、电感、兀件的交流电 路;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源;负载星形 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电 路的功率。 一 重点:戴维南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 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功 率。、 、亠、 亠 难点: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教学内容: 模型通过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和电的作用与號部分姆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 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 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 念及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概念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 (四) 路元件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基本理想电 (四) (五 )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兀件 电压源 电流源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 (2)制订工艺规程 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 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o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和由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装置。单元电路包括分立元件单元电路和集成单元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先进,及时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 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器件方面: ①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②了解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2、电路方面: ①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以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③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④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分析方法方面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 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②能对放大电路单元进行近似估算。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电子、电信、电气、自动化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时数:40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廖先芸(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叶致诚《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孙梅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陈有卿《新颖电子制作138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钟长华《电子技术选修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陈大钦《电子技术选修实验》(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卢庆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综合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实践课之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重要媒介。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比较系统的电子技术实验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实验技能方面 (1)正确和熟练使用以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以下基本电量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正弦交流电压信号的峰值、频率 多谐振荡信号的峰值、频率和占空比 2.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 (1)对基本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应用:

能熟练地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精度、功率; 能熟练地根据标识判别电容的容量、极性、耐压;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好坏、极性等; 能根据管脚图正确应用线性集成电路、常用数字集成电路; 能正确使用逻辑功能相同的TTL电路和CMOS电路。 (2)对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应用: 熟悉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结构,掌握静态工作点是调试方法、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熟悉开关电路的结构,掌握开关状态的调试方法; 掌握普通及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三极管基极电阻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熟悉几种常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3)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根据技术要求选用合适元件的能力。 (4)借助辅助资料,读懂一般的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能力。 (5)独立组装中、小电子系统的能力;分析、寻找和排除应用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6)独立写出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方法和技能 4 仪器及元器件基本知识2 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 验证性实验 8 基本放大电路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2 三端集成稳压器 2 集成门电路特性2 应用性实验选题参考* 26 课题一电平指示电路2 课题二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2 课题三红外线光电开关电路2 课题四有线对讲机电路2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 1.1 课程组织结构 ?第2章为曲柄压力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结构最典型,用途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压力机。 ?第3章介绍了其它常用的几种压力机 ?第4章为液压机,液压机也是板材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第5章为塑料挤出机,主要介绍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典型结构等等。 ?第6章为塑料注射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 1.2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回忆 ?材料成型方法主要有: 金属液态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 连接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 非金属材料成形 ? 1.3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 ?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是指材料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形加工的工艺设备 ?冲压加工以金属材料为主要主要原料,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塑料成形加工是利用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通过塑料模具成形 ? 1.4冲压设备和塑压设备的分类 ?冲压设备是锻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对锻压设备分类:

机械压力机(J),液压机(Y), 自动锻压机(Z),捶(C), 锻机(D),剪切(Q), 弯曲校正机(W),其它(T)。 ?塑料成形加工设备:塑料机械类的代号为“S”。 塑料机械分类: 挤出机(J),吹塑中空机(C), 压延机(Y),注塑机(Z)。 ? 1.5成型机械发展趋势 ?1、数控成形机械迅猛发展 ?2、高速成形机械的高速化水平不断提高 ?3、成形机械精度不断提高 ?4、新兴成形技术的出现 ?5、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 ? 1.6学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适用工艺围和生产能力,能根据具体工艺情况,正确合理得选购和选用设备。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何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主要机械设备 ?了解部分专用、先进和精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 ●第1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 ●工艺规程设计 2.1.1 基本概念 2.1.2 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关系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 二极管及其应用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引脚、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能在实践中合理使用二极管;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实际应用;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整流电路及应用通过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解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从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整流电路,通过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 通过查阅资料,能列举整流电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搭接由整流桥组成的应用电路,会使用整流桥 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组织结构 第2章为曲柄压力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结构最典型,用途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压力机。 第3章介绍了其它常用的几种压力机 第4章为液压机,液压机也是板材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第5章为塑料挤出机,主要介绍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典型结构等等。 第6章为塑料注射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1.2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回忆 材料成型方法主要有: 金属液态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 连接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 非金属材料成形 1.3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 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是指材料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形加工的工艺设备 冲压加工以金属材料为主要主要原料,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塑料成形加工是利用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通过塑料模具成形 1.4冲压设备和塑压设备的分类 冲压设备是锻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对锻压设备

分类: 机械压力机(J),液压机(Y), 自动锻压机(Z),捶(C), 锻机(D),剪切(Q), 弯曲校正机(W),其它(T)。 塑料成形加工设备:塑料机械类的代号为“S”。 塑料机械分类: 挤出机(J),吹塑中空机(C), 压延机(Y),注塑机(Z)。 1.5成型机械发展趋势 1、数控成形机械迅猛发展 2、高速成形机械的高速化水平不断提高 3、成形机械精度不断提高 4、新兴成形技术的出现 5、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 1.6学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适用工艺范围和生产能力,能根据具体工艺情况,正确合理得选购和选用设备。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何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主要机械设备 了解部分专用、先进和精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 ●第1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 ●工艺规程设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模拟部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78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8学时 (四)学分:6 (五)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3学期,周6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及信号的产生处理,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的能力,测试常用模拟电路功能,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模块 课题一半导体基本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 a)半导体基本知识 b)PN结及其特性 c)半导体二极管结构、特性及其基本应用 d)特殊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正偏和反偏,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整流滤波等基本概念 2.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外特性 3.掌握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和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关系 4.熟悉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选用原则;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性能、使用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电气自动化 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A Course Design on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设计周数:1周 学分:1分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根据技术指标进行理论设计,并制作调试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无源滤波电路、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

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触发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为基础,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高及功能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参考题目如下: 1.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如准点报时、定时闹钟等)2.智力竞赛抢答器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供四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计分及计时功能,设置犯规报警电路。(电路具有鉴别和锁存功能,用数码管显示第一抢答组别且该组别对应指示灯亮,电路的自锁功能,使其余抢答开关不起作用;有主持人开关、有复位功能;增加部分扩展功能(如抢答计时及加分、减分电路等) 3.交通信号灯控制器逻辑电路设计:满足绿灯30秒,黄灯5秒,红灯35秒的时序。采用两位数码显示器显示南北方向时间。 4.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转向侧的3灯应按全灭、1灯亮、2灯亮、3灯亮得顺序动作,周期性明亮与暗,一周约需一秒;当紧急闪烁起作用时,六个尾灯大约以1Hz的频率一致地闪烁着亮与暗;制动时,若转弯开关未合上(或错误地将两个开关均合上的情况)所有六个尾灯均连续燃亮。 5.数字温度计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温度范围0-800C的数字式温度计,精度± 10C。 6.多路防盗报警电路设计:采用多路输入、同一报警输出方式实现,输入端带延时触发功能,具有显示报警地点功能。 7.电梯控制电路设计:设计一个简易4层电梯控制电路,能记忆电梯内、外的所有请求信号,并按照电梯运行规则按顺序响应,每个信号保留至执行后消失。 8.倒计时计时器的设计:最长记时时间为999秒,有三位数码管显示记数状态。 9.洗衣机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一个洗衣机控制器,具有如下功能:

模具制造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 选择之前注塑模课程设计工艺进行分析,更正之前不恰当之处当时我的任务是完成装配图,其他部分由组员完成。 装配图截图如下: i

第一处明显错误是在做型芯时,未将突起部分做成镶件,由于两个突起部分相 隔尺寸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加工成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现在将型芯做成镶件形式,加工方便,容易制造,节约成本,缩短制造周期, 镶件磨损也便于更换,但比稳定性相对于整体有所下降。 不管是前期热处理和后处理都很方便,容易实现。

另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安装调试而引起,制造、加工、使用理论 上来说都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只是在将模仁安装到模架上时出现较大的问题。 如 下图所示, 改进前,看似没有多大问题,但肯定是安装不进去,没有能加工到这么完美 的零件,改进后很方便是实现安装,并且对模具的使用要求没有一点变化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推杆安装设计部位也不对,下图所示, 改进前没留间隙 改进后开出相应间隙 若不开间隙,那么加工要求高,不容易实现,而且没有多少明显的特点,故需将之加间隙,安装工作都方便。 从以前所做的模具中选取两个零件来分析制造工艺等。

1. “Z”型拉料杆 拉料杆三维结构如下图1所示 1. 工艺性分析 本零件是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带钩型的拉料杆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其固定方式是以6-0.01部位与推杆固 定配合(配合种类为过渡配合H7/m?与推杆同步运动。零件的材料为T10A经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3-58其工作部位是拉料杆Z形头部。表面质量要求高,是本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本零件尺寸齐、要求合理、结构工艺性好。 2. 选择毛胚 本零件是模具普通轴类,选取材料为①6的T10A钢。因为零件时单件生产,故为一般自由制造。 3.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 本零件为轴类零件,加工时采用外圆工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夹具装夹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外圆)进行加工。一般可按照粗基准原则。 2加工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 课程编号:03040089b 英文名称: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8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 学分:3.0学分 面向对象:物流管理、应用物理学、生物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Ⅰ),朱伟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六月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电工学》(第六版)上册电工技术、《电工学》(第六版)下册电子技术,秦曾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六版 2.《电工学(第六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学(第六版)习题全解(上下册)》,姜三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高等工科学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等电工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5学时。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4.电源 5.电路的工作状态 6.基尔霍夫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