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护理

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护理
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护理

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产妇经怀胎到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生物过程,但会给机体带来很

大的生理和心理改变,产妇进入一个新的身心转变时期,而生理及心理的转变、

角色的多重性,使产妇对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易感性增强,心身障碍的

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初产妇产后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并有针

对性采取护理措施。

【关键词】初产妇心理状态护理

1.初产妇产后不良的心理状态及原因

1.1在生物学方面,妊娠、分娩过程会导致内分泌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和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减少,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

全身内分泌活动。产妇分娩后,机体的疲惫也导致内分泌状态不稳定产妇分娩后,机体的疲惫也导致内分泌状态不稳定

1.2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有些产妇学历低,缺乏怀孕期间对正常妊娠和分娩的知识,对分娩没有充分的的心理准备,过分担心难产和新生儿意外,增加了

心理压力,感到焦虑和紧张。

1.3对角色变化的不适应,担心不能照顾好婴儿,担心喂奶时吐奶、呛咳、怎样给婴儿洗澡以及生病等,增加了心理压力。

1.4对体形改变的担心,由于哺乳的需要,产妇会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产后肥胖,产妇担心体形是否能恢复,如果为保持体形而放弃母乳喂养,又担心

婴儿健康,这也是产生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1.5在社会方面,如果失业、家庭不和睦、家人病丧等会引起产妇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6在我国,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加重了部分家人对

期盼男孩的愿望,尤其是在农村,家人会表现出对产妇的冷淡和反感,增加产妇

的心理压力。

1.7传统习惯“坐月子”,会导致产妇与人交流减少,生活范围缩小,致使产妇

产生烦躁、激惹的不良情绪。

2.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护理措施

2.1护理

2.1母亲角色适应母亲角色的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

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且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

2.1.1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初产妇克服产后诸多困难的有效

资源,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初产妇获得知识、提高自信、减轻压力和负担。在

初妇母亲角色的适应中,来自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心理支持特别重要初产妇从家人

的关怀中感到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适应母亲角色。

2.1.2加强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指对支持对象的行为给予肯定、

认可、表扬和鼓励,它传递了一种让被支持对象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

的信息.对初产妇的努力、进步,正确的母亲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

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新角色带来的各种挑战,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可

以促进母性角色的良好行为。

2.1.3完善产褥期家庭访视家庭访视应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帮助初产妇从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产褥期内发生的压力性事件,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