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寅,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

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

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寅,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 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

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唐伯虎的绘画作品非常出名,这离不开他的努力付出。你知道这其中都有怎样的故事经历?下面由讲述唐寅学画中有趣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唐寅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九岁的时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画画水平,又第二次拜师学习,跟沈周老师学习绘画。唐伯虎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绘画技艺,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渐渐地,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这让细心的沈周老师察觉到了。一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沈周老师笑着说:“今天高兴,酒喝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

打开,通通风,好吗?”唐伯虎于是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忽然他发现那窗子竟是画的,看起来就跟真的窗一样。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跑到在地,对老师说“请您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始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唐伯虎的故事 明代才子唐伯虎风趣幽默,常常是妙语连珠。有一次,一户当官人家的老太太过90大寿,儿女为了讨母亲欢心,就准备了一份厚礼,请唐伯虎来为老太太作祝寿诗助兴,唐伯虎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唐伯虎果然准时赴约,等客人们喝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主人就邀请唐伯虎当场作诗。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到:“这老太太不是人。”老太太顿时满脸生气,极为难堪,众宾客也大吃一惊,怎么才子开口就骂人呢?莫不是酒喝多了说胡话?儿子也满面不高兴,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漫漫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儿女喜笑颜开,九十老太脸上也乐开了花.想不到唐伯虎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孙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全场空气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这个人赶走,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最后句。偷得蟠桃献娘亲。”“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人们常

退食闲宴 唐寅

唐寅画像 《退食闲宴》是唐寅作的一幅画作, 原书名《退食闲宴》,又名:《春宫画》 类别:画作 是明代唐寅作,著名春宫画,现存为摹本。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唐伯虎),画春宫更是了得。他画得棒,据说是因为常跟妓女混,并且用妓女和情妇为裸体模特,故能在当时裸模极为缺乏的艺术环境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春宫画得好,是因为他有很牛逼的“生活基础”。但是传说中的春宫真迹底本多已失传,传世的临摹本有《退食闲宴》、 《竞春图卷》、《花阵六奇》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套《风流绝畅图》册页,共有二十四幅,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徽派刻工黄- -明曾根据唐寅原作摹刻为版画并印行于世。传闻在慕尼黑的德国私人收藏家手里,见过唐寅的十二张春宫册页,全都价值连城。 二十世纪中叶,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他的名作《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秘戏图考》中有详细介绍,当时在东京私人印刷了五十部,分赠世界各著名大学、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下面就是唐寅作的几幅春宫图 除了在古籍里能读到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几首诗,唐寅留下来的画,既不“黄”,也不“寅”,尚能豹窥者,是以“无动作美女”为主角的“准春宫”,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蜀宫妓图》,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此图曾用名是《孟蜀宫妓图》,又称《四美图》,画面上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说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上海博物馆所藏《秋风纨扇图》,

系唐寅中年作品,仕女独立平坡,手执纨扇,若有所思。除此之外,目前馆藏的唐寅作品,有人物和动物的,画的不是男性知识分子,就是鸟和驴了。和仇英一样,唐寅画的美女也有三大特征:一,前额一点白;二,鼻尖一点白;三,下颌一点白。此所谓"唐三白”者,通常是用来鉴别真伪寅画的一个标准。 我们来欣赏几幅唐寅作的画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故宫博物院

78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 — 以《春游女几山图》为例 文\侯关银 画理 唐寅 《春游女几山图》 65cm×122cm 绢本立轴 明正德年间

79 唐寅生平考证 唐寅(1470-1524),苏州吴县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蜀国宫妓图》《事茗图》《骑驴思归图》《秋风纨扇图》等。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天资聪颖,16岁便中秀才;2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30岁进京赴考,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之时,受同去考试的徐经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自此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行为放荡不羁。其同时期好友文徵明曾作《简子畏》:“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唐寅不拘于封建礼法,在明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不顾世俗,以风流才子的形象示人。之后,在祝允明的规劝之下,唐寅重新发奋,以诗书画文为生。 画史对唐寅有较高的评价。祝允明在《唐寅墓志铭》中写道:“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①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唐寅山水……既秀润又饶气韵……一段萧疏清旷之气,出于烟波柳岸间。”②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写道:“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洗其勾斫,焕然神明。”③ 王樨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写道:“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嵫,洒洒不穷,信 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④ 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笔姿秀雅,青出于蓝也。”⑤ 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中写道: “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犹有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⑥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范宽、李唐、马夏,以至胜国吴兴,王(蒙)黄(公望)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惟小弱耳。”⑦ 徐祯卿在《新倩集》中开篇即写道:“唐寅,字伯虎,雅姿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不为章句。” …… 唐寅宗法南宋名家李唐笔法,气势磅礴,与同为吴门四家的文人画代表沈周、文徵明交好;山水、人物画作俱佳,气度不凡。这样的一位画家,同仇英一起长时间被划分到职业画家群体当中,未免抹杀了他的才情和在绘画方面独到的见解与认知。 《春游女几山图》的画面语言分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游女几山图》,是唐寅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是唐寅职业文人画画风形成的历史关键。唐寅在明以来的画史中常被冠以风流才子的称号,这一称谓让人过多瞩目他随性的处世态度,似乎掩盖了其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踌躇和郁郁不得的寂寥。与其存世名作诸如《蜀国宫妓图》《秋风纨扇图》所呈现的工整之至和色彩艳丽不同,《春游女几山图》无论从画面题诗,还是笔墨章法上都更加贴合“唐家样”。既不迎合市场的需要,也并不完全是文人心意的表达,突破明中期画坛的商品化气息,直追宋元。在技法上复古,在意趣上启新,展现 ① 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第2页。 ② 杭春晓、张燕飞,《明四家绘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96页。③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69页。④ 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⑤ 邵洛羊,《洛羊画谭》,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⑥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⑦ 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社,2009年。 图一 周臣《春山游骑图》 64cm×185 cm 绢本

各国文学作品简介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歌》简介 《桃花庵歌》是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寅,也就是唐伯虎的经典诗作,可谓是他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到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诗人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事实上,整首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全诗以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明白如话。大量运用对偶、顶针的手法,前数句接连而出,在音律上也是相当有节奏感。 桃花庵简介 说到桃花庵,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从这首《桃花庵歌》中,可以看出唐伯虎在诗歌上的创作成就,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完全看透了世态炎凉,过起了田园的散漫生活。这也与他在44岁那年遇到的一段经历有关——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打听到才子唐寅的名声,许以重金把他骗到南昌半年多,要他帮助其谋反朝廷的政治阴谋。唐寅不久就察觉到宁王图谋不轨的严重性,为了脱身能回到故里,只能无奈的佯装疯癫,甚至在大街上裸奔,终于骗过了宁王而脱离了魔窟。后来朝廷平定了宁王的叛乱,唐寅幸而及早脱身避免了杀身之祸。这次经历又给他本就悲惨的人生加上了更致命的打击,自此思想更加消极,从他的诗作中都有了真实的反映。年仅54岁时,他在贫困潦倒中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他死后,最初是葬在桃花坞的,当时是由他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凑钱安排的后事。后来,才移到了苏州城西,就是现在的“唐寅园”。 桃花的意象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单国强:因为后来唐伯虎又接触了很多文人,他又受到他们的影响,风格又开始变。而这个中间他也几次想“再起来”,并不甘心这么沉默。好像三十多岁的时候江西的宁王慕名其“才子”,请他和文徵明两个人去江西。文徵明拒绝了:我不去,我不做官。但唐伯虎去了,他说:这是个机会。他就跑到江西去了。到了江西,他一看不得了,宁王要造反,一看他的架式招兵买马整天训练,有谋反的意思,把唐伯虎吓坏了,他想不能再牵进去了,他就装疯卖傻。后来宁王一看说这什么才子,整个是个疯子,回去吧。唐伯虎就被放回去了;第二年宁王造反了,造反以后整个都给评判了,很多人都牵连进去了,但唐伯虎没有被牵连。 从此以后唐伯虎就彻底的打消了“考功名”,不想做官了,认为其太险恶。他就混迹江湖,以卖画为生,行为也放荡不羁。像小说里说的有时候是有钱就吃、喝,没钱了以后就卖画,还骗吃骗喝。这样一种性格行为造成他的绘画风格是非常活泼的,当然有很多故事,三厢的故事是没有的,点秋香也是没有这回事。 但是他生活是放荡不羁是真的。听说有一次他跟祝枝山两个人到外面去玩儿,花完了钱没办法,就跑到一个府衙门去,他说:我来给苏州的学庙馆募捐,那儿破了,我们来募捐来的,你们能不能给点儿钱?知府一听是苏州的、有名的

地方:行,你去拿点儿钱吧,修修庙。他们把钱拿了,吃了、花了、玩了。到第二年这个知府到苏州去看,说我看看这个庙修的怎么样了。一看没修,钱跑哪儿去了?后来这么一打听,说有两个人跟我要了钱找不着了,别人就问是谁,知府说一个是叫祝枝山的,一个叫唐寅的。别人就说坏了,这两个人是苏州的才子,专门骗吃骗喝的,这个钱你拿不到了。这个知府也没办法,这件事就算了。还有一次他也是跟朋友在外面去吃、喝,钱花光了,就把衣服拿出来当,当完了以后又喝,后来钱没有,朋友说:怎么把衣服典回来呢?唐伯虎说没关系,我给你画张画吧,你拿到典当行去肯定能把衣服拿回来。结果拿了这张画到典当行去,典当行立马把衣服还给他们,他们就这么回来了。 生活上放荡不羁,当然也有几次他想振作,但是始终不行。所以他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好,经常跟文徵明借钱,文徵明跟他关系很好,也给他钱,但后来借多了文徵明也烦,他说你老跟我借,我也不富裕,你自己振作一点;那次文徵明就没借助他,唐伯虎生气了,很长时间就没有理文徵明。到晚年的时候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歉意,他说你当初劝我是对的,你看我现在还这个样子,一生就这么放荡过去了。这样一种个性,我想造就了它的绘画风格:他把他的才气全部用在绘画上了,所以他的风格样式非常之多,而且学得非常快,学谁像谁。当然很多画里边也有

关于唐寅的介绍

关于唐寅的介绍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中年以后皈心佛乘,自号六如。 唐寅博学有逸才,在诗文上名声显赫,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桢卿一起被号为“吴中四才子”。他的画尤其令人称颂,其在世之时,作品就早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备受推崇。他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因画风独树一帜,自成面貌,唐寅的作品历来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一方面,唐寅绘画中有明显师承“院体”的痕迹,所以一般不将他列入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格,意韵甚高,又令那些贬斥院派“终非上品”的评论家,很难将他也归入其中。因此,董其昌在提出“南北宗论”这一似乎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时,不得不对唐寅故意冷落,闭口不提。而这又让后世的诸多评论家产生误解,认为唐寅之画不足论,从而导致唐寅在画史上的地位始终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事实上,董其昌在不论及宗派之分时,曾对唐寅有过高度评价。

一、生平概述 唐寅的绘画作品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其个性色彩浓厚鲜明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客观地评价唐寅的绘画,必须要对唐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对唐寅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的掌握,是体会其艺术作品真正的精神内核的起步。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吴县阊门内吴趋里。其父广德,是开酒食店的商人。殷实的家底为唐寅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九岁时便从师习举业,十五岁入县学为生员,十七岁补府学生员。由于唐寅聪明绝殊,一入学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尤侗《明史拟稿》云其:“童髫入学,才气奔放。”因此,唐寅不但受到士大夫(如文林)和当时艺坛名人(如沈周)的重视,也交了一批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热爱书画艺术的朋友,如祝允明、文徵明等。 家境富足而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唐寅在个性发展上不像文徵明那样受尽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唐寅狂放不羁的性格。《明史》云:“(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这种“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的个性,也曾使得一心望子成龙的唐父感叹:“此儿必成名,

唐伯虎赏画

唐伯虎赏画 导读:本文唐伯虎赏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伯虎赏画 文/殷贤华 唐伯虎听说人间画家如云,绘画事业欣欣向荣,不由得心痒难熬。特别是听说当今的大款大腕大官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不由得心花怒放。他偷偷溜出属于他的那个世界,来到人间赏画。 唐伯虎来到大街上,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摆地摊卖画,生意很清淡。唐伯虎蹲下身一看,这些画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色彩明亮,但毫无层次;虽然山、水、鸟、鱼俱全,但有形无神。唐伯虎眉头一皱,问:“你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呀?” “我画画很快的,一天最多可以画上百幅,画友们都称我是画坛里的神行太保戴宗。”眼镜得意洋洋地说。 唐伯虎眉头更紧了,叹息说:“如此急功近利,怎能出好作品?画一幅好画,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有时候需要一年。” 眼镜一听大为火起,指着唐伯虎的鼻头说:“你这不是骂我的作品水平差吗?哼!你这有眼无珠的家伙,你到那些美术作品展览馆看看,那些名家作品还不如我呢!况且,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画画,那我还不饿死呀?神经病!” 唐伯虎碰了一鼻子灰,摇摇头,来到一家豪华气派的美术作品展

览馆。这里游人如织,大家正津津有昧地欣赏着美术大赛的获奖作品。唐伯虎仔细一看,不由得一阵苦笑。这些获奖作品中,除了获鼓励奖的几幅画质量稍微过得去,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果然还没有摆地摊的眼镜画画功底强。“这些作品,怎么能获奖呀?”唐伯虎挺纳闷,自言自语地问。 “这么简单的规则你都不懂?”一个秃顶老头接过话头,指着画解释说,“这获特别荣誉奖的,作者是文化局局长;这获一、二、三等奖的,作者要么是美术家协会的头头,要么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要么是大赛赞助单位的大款。这些管画画的领导和赞助画画比赛的大款,精力怎么可能用在画画上呢?” “这些画一文不值,有什么意义?”唐伯虎很生气,准备拂袖而去。 “一文不值?那可不一定。”秃顶老头拉住唐伯虎,说,“你不懂行道吧?你到字画拍卖会看看,哪些作品能拍卖出天价,还难说得很呢!” 唐伯虎疑惑地来到规模盛大的字画拍卖会现场,挤到了会场最前面。他随意浏览r几幅摆在台上的画,不禁大为失望。他正想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唐伯虎的作品《忽悠》,这是最近出土的古名画,经权威专家团反复论证,确认为唐伯虎封笔之作!”唐伯虎一听差点眼珠掉地上,自己什么时候画过这样的画呀?唐伯虎仔细一看那幅《忽悠》,完全是一幅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作!唐伯虎正想发话,但见会场沸腾,好多人争买这幅名作,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伯虎书法婉媚劲力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聪明过人,学习努力,十六岁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唐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此时与文征明结交,但是文征明的父亲给文征明的信中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文嘉《先君行略》)。十七岁作《贞寿图》,顾文彬题字道:“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诸若是,岂非天授?”。这时沈周对其也相当器重,十九岁时与徐廷瑞次女结婚。婚后六年,徐夫人去世,同年,其父唐广德、母邱太夫人也相继去世。致使唐寅放纵饮酒,后来,经好友祝允明相劝,唐伯虎才闭门读书。 唐伯虎的科举之路是颠沛流离的,十六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时,他参加憎恶古文辞的监察御史方志的提学考试时,因牵涉舞弊案而交恶运。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至于天子震赫,招捕招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如焚,玉石皆毁灭海内遂以为唐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措而唾,辱亦甚矣!”出狱后,发放浙江为“吏”,唐伯虎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到苏州。 回到苏州后,唐伯虎夫妻离异后,日益纵洒,家道中落。他潜心佛学,钻研命理,星卜之术,并修筑桃化庵和梦墨亭。可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从师周臣学画,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是当时苏州的著名画家,他师从南宋诸家,有“院画”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007-07-17 19:51: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谭培.指导老师:帅伟钢 内容摘要: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 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小斧劈披麻尾皴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 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不过他的画仍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 型。 1)与沈周文征明画风相近的文人山水画作品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山路松声图》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涧间有曲桥相连,桥上一高士信步缓行,一童子抱琴随后。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层层飞泉是全画的脉络,它将

唐伯虎点秋香赏析

《唐伯虎点秋香》影评 《唐伯虎点秋香》,作为是周星驰最经典的影视作品之一,其中无厘头、搞笑、经典的桥段不胜枚举。纵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大多数周星驰的片子都是在赞扬和褒贬声共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了,这一部也不例外,在当今影视界大放异彩。虽然在现在看来,无厘头影片已经很多,但亦无愧为“无厘头之经典之经典”之称。在那个年代,影片受到争议在所难免,毕竟对于一种后现代文化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后现代文化的,他们可能还会想堂堂一个江南才子怎么能让带点痞子味的周星驰来演呢。就像今日发生的老人挥舞树枝驱赶“人体艺术”事件一样,这就是一种艺术与现实的碰撞。 在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以及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再加上“面目全非脚”一类的搞笑创意,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令人既兴奋又目瞪口呆。如把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风流英俊、才华横溢的江南四大才子刻画成好色庸俗的市井之徒,陈百祥扮演的祝枝山更是有喜欢“人妖”的嗜好。此片曾遭内地不少影评人批评,甚至曾被大陆媒体评为年度最庸俗电影,周星驰的拥护与反对两派的形成也自此开始。 无厘头和无聊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很关键的就是看演员的表演,例如本片的许多笑料都很一般。很明显只有周星驰能镇得住此类场面,将无厘头演绎的惟妙惟肖。如果换做他人,此片显然要成为极无聊的闹剧。周星驰也堪称是华语影坛一个前无古人至今没有来者的成就了,当然由于文化因素,仅限于华语影坛。 对于这部经典影片来说,他会深深的记录在我的脑海中,即使周星驰已经不拍这种无厘头的片子了,但是以后还会成为一种教科书式的模板来激励后人,最起码能让他们知道这就是后现代,这就是无厘头。

唐伯虎诗词欣赏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

图文赏析

峰回路转泉眼无声且听风吟 --------唐寅《看泉听风图》解读 以上便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唐寅的名作《看泉听风图》。该作品线条绝美,意境曼妙,山水田园之美跃然纸上。实为千古之作。 唐伯虎是姑苏趋里人,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

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称唐伯虎。史书记载,他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酒店,当时文徵明父亲文林去酒店喝酒,见唐寅才学过人,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观此画:绘崇山岭,峭壁陡险,山崖间老树虬曲,枝叶苍成盛,崖隙清泉下泻。二高士端坐石上,看泉听风,悠然自得。山崖以斧劈皴,自题七绝一首:“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如何不把写,为是无人姓是钟。”款署“唐寅”,钤“禅仙”白文长方印、“唐居士”朱文方印。左绫边签署:“唐六如真迹神品,光绪甲申十二月,鸟石山房收藏。”钤“鸟石山房”印,另有“易图”,“龚易图蔼人鉴藏印记”、“邻烟画室”、“逸芬心赏”等鉴藏印。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

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产生于此。唐寅坎坷一生,贫困凄苦,享年五十四岁。 二、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2264657.html,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彭海东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 【摘要】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犹如他的诗句,重视当下社会所感,明白畅晓。他的画浅近明快,却又极其敏感。品味人事,唐寅大量运用典故,将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间戏剧一幕幕请到了画中。 【关键词】文人画;唐寅;典故 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 明代吴门画派唐寅,他的绘画在典故的使用上,不仅加强了其独具特色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画利用典故所拓展出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理性与感性的对话。 唐寅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原因在于其典故的运用,尽管他所画中的有些山水人物在他之前早已有人画过,但唐寅对此不是重复旧作。而是对其进行再创作和升华。 一、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 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张丑说:“笔墨俱到,理趣无穷。”在创作中倾向于典故引用,也反映了吴门画派的一些派别特点。唐寅的满腹才华,无以为用,便入于诗中画里,他的画也成了且表学问的一种方式。所以王宠在溪山渔隐图卷中写道“时一展玩,心与理契,情与趣会”。这大概也就是对唐寅重思考的另一种反映了。 二、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 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而典故的出现又为他提供了一种思考的维度,一如诗歌中的咏史诗。看则欣赏画作,实则咀嚼历史,品味人生。在友人看来,唐寅是有大腾挪的人。王宠说他是“百年浑醉舞”他后期的诗赋中散发的压抑格调不能简单理解为个人的功名叹息,而是放眼历史长河,那种对生命追求的坚韧情怀。 三、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 绘画是唐寅众多艺术造诣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总的来说他的画风既有吴门诗画家的柔美隽秀,又有其独特的雄浑之气。下面就分别从山水画、水墨花鸟画和人物画三方面来简单谈谈唐寅的绘画风格。 首先,山水画。早期时唐寅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他的绘画可谓“远攻李唐,近交沈周”。布局上多用“两段式”的前后结构,充分体现吴门画派风格,笔锋苍劲活泼,整体细润秀雅,代表作有《对竹图》。后期他拜周臣为师,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雄伟险峻的崇山峻岭、楼阁溪桥,也有描绘四时朝暮的江山圣景,还有描绘亭榭园林和文人雅士悠闲生活的,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行春桥图》等。画作中石质坚峭、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其次,水墨花鸟画。总体上墨韵明净、生趣盎然。例如《雨竹图》,画作以两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叶片皆向下,好似雨打之势,充满灵动活泼之美。 再次,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体现了明代中叶社会文化的审美情趣,为绘画表现文人品格及情怀昭示了道路。主要以工细艳丽、色彩浓艳为主,代表作有《临韩溪载夜宴图》。后期重水墨写意,线条细景流畅、风格洒脱,并且注重人物神情描绘,代表作为《李端端图》、《孟蜀官姑图》、《仕女图》等,其中《李端端图》据说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型。 唐寅晚年居于“桃花坞”,自称“桃花庵主”,此时的绘画以细笔山水居多,构图简洁明了,用笔细劲中锋,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并济。代表作有《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等。 唐寅的绘画风格多变,且画作一般无时间标注,所以难以按时间划分其画风变化进程,但他的画作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比如《关山行旅图》创作于他的亲人相继离世之后,枯萎暗淡的树枝盘结纠集在一起,似乎也预示着他内心的苦闷与哀伤。他波折的人生经历虽然使他郁郁不得志,但也激发了他艺术的创造力,为他的绘画注入了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