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折弯扣除表

钣金折弯扣除表
钣金折弯扣除表

钣金折弯扣除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表3-1钢板展开系数表(单位:mm)

表3-2铝板展开系数表(单位:mm)

表3-3铜板展开系数表(单位:mm)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钣金件折弯系数计算法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S 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 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1)

折弯计算公式

买两本书,一本是钣金手册,桔黄色皮的,很厚,另外一本是冷加工手册,绿色封面的,薄一些。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1.0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1.0X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 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 如何算折弯尺寸 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及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1.6x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 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BA=P(R+KT)A/180 算你问对人了。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 L=k*(1.6r+0.5t) 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 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 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 t----工件板厚;mm 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里 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2、你可能没有考虑折弯时的变薄系数,系数可以《板金下料手册》中 查到。 建议去买一本《板金下料手册》来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直角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 角度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角度/90度 反折平:1,5t(料厚) 以上为五金模具设计经验值。希望能帮上你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差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参考。 折弯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两个材料厚度再加一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教学]solidwork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

[教学]solidwork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Solidwork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 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 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存储指定材料的属性。您可以通过一张表将折弯系数、折弯半径或 K 因子与厚度、折弯半径和材料的任何组合相关联。 注: 您还可以使用单独的规格表和折弯系数表。请参阅钣金规格表和折弯系数表概述。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访问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 在生成基体法兰时,从基体法兰 PropertyManager 中访问。 在生成基体法兰后,右键单击 FeatureManager 设计树中的钣金,然后选择编辑特征。规格表包含在 SolidWorks 应用程序中,位于以下位置:<安装目录>\lang\<语言>\Sheet Metal Gauge Tables\。 其中包含规格/折弯系数表和规格表。您可以用它们作为模板来生成自己的表。 以下显示了组合的规格/折弯系数表。对于每个规格号(厚度),您都可以从半径和角度范围中进行选择。 使用规格/折弯系数表来指定钣金参数 可以使用钣金规格表指定整个零件的默认值。 应用与规格/折弯系数表值不同的折弯半径值 为添加的特征手工指派折弯半径值 钣金规格表钣金规格表存储指定材料的属性。在生成基体法兰时,可以从PropertyManager 访问钣金规格表。使用钣金规格表可指定: 规格厚度 允许的折弯半径

K-因子 在生成基体法兰之后,在 FeatureManager 设计树中右键单击钣金并选择编辑特征,即可访问钣金规格表。 使用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以通过单个表指定厚度和折弯值。请参阅钣金规格/折弯系数表。 指定折弯半径值 可以使用钣金规格表指定整个零件的值。这称为默认值。但您也可以应用与钣金规格表中默认值不同的折弯半径值到特定的特征,例如边线法兰。 控制折弯半径值 如果选择使用默认半径,便可对所有顺流特征使用钣金规格表中的一个一般折弯半径值。 如果选择使用规格表,则使用的折弯半径值不同于钣金规格表中的默认值。如果使用默认半径和使用规格表都不选择,可以键入折弯半径值。 应用与规格表值不同的折弯半径值: 生成基体法兰,并在 PropertyManager 的钣金规格下,选择使用规格表,然后选择一个表添加另一个钣金特征到零件。 在 PropertyManager 中,清除使用默认半径,并选择使用规格表。 在钣金规格表中,为折弯半径选择另一个值。 如果使用不同的钣金规格表折弯半径值来更改默认值,特征将保持其设置值而不会改变。手动指定折弯半径值: 在 PropertyManager 中,清除使用默认半径。 键入折弯半径的值。 K-因子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 就是板厚)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 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 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 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 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时, K=0≤T'1. 当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1.5时, K=0.4T'T'a. 当0.3 2.5时, K=0.35T'T≤b. 当1.5 2.5时, K=0.3T/c. 当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0.3时,?当T K=0.5T 2.0时, 按R=0处理.≤注: R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5 时'1. 当T λ=0.5T 1.5时/ 2. 当T λ=0.4T

钣金折弯系数表

钣金折弯系数表 铁材及白铁 钣厚系数-2T+K 适用范围 (内尺寸) 0.3 0 -0.60 > 2.3 0.4 0.1 -0.70 > 2.3 0.5 0.15 -0.85 > 2.3 0.6 0.2 -1.00 > 2.4 0.8 0.3 -1.30 > 2.4 1.0 0.4 -1.60 > 3.5 1.2 0.5 -1.90 > 4.0 1.4 0.55 - 2.25 > 4.5 1.5 0.6 - 2.40 > 4.5 1.6 0.6 - 2.60 > 4.5 1.8 0.7 - 2.90 > 5.5 2 0.7 -3.30 > 6.5 2.3 0.8 - 3.80 > 7.5 2.5 0.8 -4.20 > 8.0 2.6 0.8 -4.40 > 8.0 3.0 1.0 -5.00 > 10.0 4.0 1.2 -6.8 > 13.0 4.5 1.3 -7.7 > 13.0 5.0 1.3 -8.7 > 22.0 6.0 1.5 -10.5 > 22.0 6.3 1.2 -11.4 > 2 7.0 6.35 1.2 -11.5 > 2 7.0 10 3.6 -16.4 > 36.0 铝 钣厚系数-2T+K 适用范围 (内尺寸) 0.50 0.25 -0.75 > 2.3 0.60 0.30 -0.90 > 2.4 0.80 0.40 -1.20 > 2.4 1.00 0.50 -1.50 > 3.5 1.20 0.60 -1.80 > 4.0 1.50 0.75 - 2.25 > 4.5 1.60 0.80 - 2.40 > 4.5 2.00 1.00 - 3.00 > 6.5 2.30 1.10 - 3.50 > 7.5 3.00 1.50 - 4.50 > 10.0 4.00 2.00 -6.00 > 13.0 5.00 2.50 -7.50 > 22.0 举个例子,1mm铁板就按0.4,最后两组数字不用看

钣金加工计算公式集合

钣金折弯计算公式 1.生产车间经验值 2.PROE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的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径 我这里是用的0.5T,大多数人有用0.3T的 如果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看PROE中的展开 PROE中的展开长度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是我们要制作的折弯表的值! 再回过来看看上贴的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3.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料+补偿量

SW修改折弯系数表教程(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1.首先要知道在哪里修改? C:\Program Files\SolidWorks Corp\SolidWorks\lang\chinese-simplified\Sheet Metal Gauge Tables 如果没有刻意动过的话,地址应该在上述位置,当然改过也没有关系,只要找到lang 下面的文件就可以了。 其中这次主要讲解的是红色标记框中的折弯扣除表格。 2.我们了解了要修改的位置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如何修改? 我们打开会发现有这样的一张表格,但是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SW是如何根据这个表格来计算的呢?

你会发现,如上面的图中10*10*T1.0的零件,用R1的折弯刀折弯,其展开算法是8+8+K=16.4,其中K=0.4;正好符合了表格中对应的半径=1,角度=90时候的0.40这个值, 3.那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该表格中的数据代表的上面意思就很容易根据各自工厂内部 的折弯扣除量来结算处这个K值,依次将对应的数值填入即可,例如T=1的板,使用R2的折弯刀,折30度的角度,那么我就需要把表格中的绿色框里的数值改掉即可调用。 4.既然现在已经把表格修改完成了,那么接下来怎么投入到SW软件中使用,让其调用 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呢?

首先你必须在SW的系统选项中选择文件位置—>然后找到“钣金规格表”—>添加“你存好的Excel表的文件夹位置”,添加好后确定退出; 然后如上图绘制好草图轮廓,生成基体法兰薄片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折弯等钣金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钣金展开中,影响展开长度计算精度的因素有: 折弯内弧半径r下模V型槽宽,板料实际厚度t',和弯曲曲角度α。自由折弯板料在展开长度计算时,没有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弧半径的折弯系数。而内弧半径与加工工艺有关,使用不同的下模V型槽宽,内弧半径也不相同,导致无法获得折弯系数的准确性。一般是凭经验判断折弯系数,不同的人判断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在钣金中折弯中,经常用到形式分为L折N折和Z折几种。下面我们对几种钣金的展开做个探讨。 1、L折,L折分90°折和非90°折。 在90°折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表

在非90°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 L=A+B+补偿量*仅供参考 T=0.8 R=0.5 120°≤q≤160° 补偿量为0.1 160°<q≤180° 可忽略不计 T=1.0 R=0.5 120°≤q≤145° 补偿量为0.2 145°<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T=1.2 R=0.5 补偿量与T=1.0相同 T=1.5 R=0.5 120°≤q≤130° 补偿量为0.3 130°<q≤150° 补偿量为0.2 150°<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180& deg;-q L=A+B+------ (2*∏*r) 360°

钣金折弯计算

钣金折弯计算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 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 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 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 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 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同时也介绍S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 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 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2020-《钣金设计-折弯工艺表》

T=0.5(V4.0) T=0.8(V6.0) T=1.0(V6.0) T=1.2(V8.0) T=1.5(V10) T=2.0(V12) T=2.5(V16) T=3.0(V20) T=4.0(V25) T=5.0(V36) T=6.0(V36) T=8.0(V36) 扣除0.8 1.4 1.82 2.6 3.2 4.3 5.5 6.78.410 K因子0.320.270.320.320.320.250.20.23扣除 1.2 1.6 1.9 2.43 3.8 4.8 6.37.7 K因子0.390.430.3 扣除 1.4 1.82 2.6 3.3K因子扣除1 1.5 1.82 2.7 3.5 4.5 5.58.710.2 K因子0.4 0.32 0.23 0.16 扣除 1.6K因子扣除 1.8 5 K因子 M2M2.5M3M4M5M6M8M10Φ1.6Φ2.1Φ2.5Φ3.3Φ4.3Φ5.2Φ6.8Φ8.5M12M14M16M18M20M22M24M30Φ10.2 Φ12 Φ14 Φ15.5 Φ17.5 Φ19.5 Φ21 Φ26.5 M2M2.5M3M4M5M6M8M102.53 3.5 4.5 5.57911 Φ4x90°Φ5x90°Φ6.5x90°Φ7.5x90°Φ8.5x90°Φ11x90°Φ14x90° M2M2.5M3M4M5M6M8M10 4.3 4.3 4.3 5.4 6.48.8 10.5 3454.2 4.2 5.4(4.2)6(7.2) 7.2 4.5 压铆螺钉(FS\FHS)压铆螺柱(BSO\BSOS) 松不脱螺钉() 安装孔90°沉孔 压铆-底孔 规格 压铆螺母(S\CLS)M5 1.5- 2.0 2 2.5 90°沉孔标准 规格M3 1.0-1.22 1.5M4 1.0-1.52 2.0M2 1.02 1.0M2.5 1.02 1.2底孔 翻边丝孔-底孔 丝孔板厚翻边孔凸出高度 底孔备注:(1)板厚均为下差%10以内;(2)上模均为R0.5;(3)下模V槽宽度请按6-8(通常6倍)倍板厚使用! 丝孔-底孔 螺纹底孔螺纹镀锌钢板不锈钢板冷轧纯铁板DT4-A-11H62 《钣金 设计折弯工艺表》 钣金 90°折弯系数扣除表 冷轧碳钢 板(Q235)铝板 制表日期:2020/3/8

SolidWorks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黄色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稍有难度的部分就是如何确定展平的弯曲区域的长度,即图中由BA表示的值。很显然,BA的值会随不同的情形如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折弯半径与角度等而不同。其它可能影响BA 值的因素还有加工过程、机床类型、机床速度等等。 BA值到底从何而来?实际上通常有以下几种来源:钣金材料供应商,实验数据,经验以及一些工程手册等。在SolidWorks中,我们即可以直接输入BA值,提供一个或多个带BA值的表,也可以使用另外的方法如K因子(后面将会深入探讨)来计算BA值。对所有这些方法,根据需要我们既可以为零件中的所有折弯输入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为每个折弯单独输入不同的信息。 对于不同的厚度、折弯半径和折弯角度的各种情况,折弯表方法是最为准确的让我们指定不同折弯补偿值的方法。一般来说,对每种材料或每种材料/加工的组合会有一个表。初始表的形成可能会花些时间,但是一旦形成,今后我们就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其中的某个部分了。 二、折弯扣除法 折弯扣除,通常是指回退量,也是一种不同的简单算法来描述钣金折弯的过程。还是参照图1和图2,折弯扣除法是指零件的展平长度LT等于理论上的两段平坦部分延伸至“尖点”(两平坦部分的虚拟交点)的长度之和减去折弯扣除(BD)。因此,零件的总长度可以表示为方程(2):LT = L1 + L2 - BD(2) 折弯扣除同样也是通过以下各种途径确定或提供的:钣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带方程或表格的针对不同材料的手册等。 三、折弯补偿与折弯扣除之间的关系 由于SolidWorks通常采用折弯补偿法,对熟悉折弯扣除法的用户来说了解两种算法的关系就很重要了。实际上利用零件的折弯和展开的两种几何形状是很容易推导出两个值之间的关系方程的。回顾一下,我们已有两个方程式: LT = D1 + D2 + BA (1) LT = L1 + L2 - BD (2) 以上两个方程右边相等可以变化成方程(3): D1 + D2 + BA = L1 + L2 –BD(3) 在图1的几何形状部分做几条辅助线,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变为如图3所示。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改正版)

?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 ? ? ?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

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l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下模为5T L1+L2-2T+0.4*T=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 R=0.5时的展开计算 A+B+K=展开

K= 1800-2/900 ×0.4 a=所有折弯角度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

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 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 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 300-650.

折弯系数完整版

折弯系数 中性层:在绘制钣金展开时,板料中有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一层称为中性层,随板厚的不同中性层的位置是不同的,折弯系数是用来表示这一层位置的参数 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 先说明一下: 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具体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料 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 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 即设折弯形状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 则: 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 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 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 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 上模R角大小:未知 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厚的 8倍计算 折弯系数跟材质;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 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 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 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这不仅影响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合理化, 而且给车间生产带来困难, 并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应用逐步向C IM S 系统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计算机自动计算展开料, 也就是必须首先解决折弯系数的自动确定, 才能谈论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

钣金折弯展开快速计算方法【干货】

钣金折弯展开快速计算方法【干货】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m2, 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 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自动化、数字无人 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 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折弯的角度。 展开计算原理: 1.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2.1 R=0?折穹角e =90 0 (T<1.2.不含1.2mm) L?(A-T)+(B-T)+K T<1.2mm =A-B ?2T丰0.4T 上式中取:入-T/4 K?A U/2 = T/4e x/2 -0.4T 2.2 R-0? 0 ?90G(T±12含 L?(A?T)+(B?T)+K ?A*B ?2T+O?ST 上式中取:入-T/3 K=A U/2 ■T/3F2 =0.5T 23 R=0 0 =90 f L?(A-T-R)*(B?T?R)+(R*入)?M2 当R M5T 时A =T/2 ITS R : L=A? T+C+B + K (3)当CW3T时<一次成型〉: L=A ?T+C*B + K/2

钣金加工:折弯工艺手册

钣金加工:钣金制造工艺手册—3 1 数控折弯(Numerical Control To Bend) 1、1 折弯机得结构 折弯机由机械、电气控制、电气、液压四大部分构成 1、2 折弯机得工作原理 1、2、1 折弯机得工作就是利用液压传输驱动机身上、下得相对运动,结合折弯上、下模具得形状实现平板绕折弯线被弯曲为具有一定折弯角度与折弯半径得特性功能,与简易模具完成特殊形状成形;其运动方式分为上、下运动两种: a)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b) 下动式:机身上部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1、3 折弯机得加工技术数据 机型 项目RG50RG100 工作台长度20003000 最大折弯长度20853100

最大折弯尺寸(深度)500500 D轴行程0~99、990~99、99 最大压力50T100T 工作台开口高度370370 后定位升降量60~14060~140 后定位宽度6060 L轴后定位行程420420 L轴定位精度±0、1±0、1 D轴运行精度±0、1±0、1 折弯加工精度±0、2±0、2 1、4 1、4、1 折弯上模也称为折弯刀具,它有整体式与分割式两种: a) 整体式上模长度(mm):835 b) 分割式上模长度(mm):10、15、20、40、50、100、200、400 1、4、2 常用折弯刀具R为R=0、 2、R=0、6,刀具角度有88o、90o两种,折弯刀具类型(见下图) 大R刀模段差模压平模 88o小弯刀压线模 88o鹅颈刀 88o直弯刀 30o尖刀 88o直刀 1、4、3 折弯下模也称为V槽,它有整体式与分割式两种: a) 整体式上模长度(mm):835 b) 分割式上模长度(mm):10、15、20、40、50、100、200、400 1、4、4 常用折弯下模类型(见下图)

PROE钣金折弯表与K因子

折弯展开是钣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大家说说PROE中是如何得到展开系数的! 想要展开,必须先明白以下几个名词。如图 现在通常的展开方法有两种,折弯扣除=M(一般用于90度展开),中性层法,即使用K因子(非 90度)。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来看PROE中是如何用折弯表实现90度展开的。 我们以1.0MM 的冷板为例,通常工厂用的折弯扣除是1.7.意思就是如下图所示的一个折弯件(长和宽都是25.折弯内角r=0.5),他的展开尺寸就是25+25-1.7=48.3 那在PROE中要如何得到这个值呢,新建一个钣金件,做如下图形,

完成退出。得到这样一个零件 大家看到这里有个DEV值,这个值就是与钣金展开相关的一个值了,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展开尺寸, 前面说了,这个钣金件的展开尺寸应该是48.3的,但这里只有48.2,小数点后面还一堆数,看起来就不爽!如何改变他,使他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呢?

这里就要改动那个DEV值了。我们把DEV值设为1.3看看。 再生后再次测量展开长度, 嗯,这里已经是我们所需要的了,那么这个值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提供个公式,DEV=2(r+T)-M,关 于这个公式的意义和来历,等下再说。 我们再来看如何使用折弯表得到这个值

编缉-设置-折弯许可-定义,随便输入一个数字作为折弯表名,打开折弯表 得到这个表,我们先看内侧半径(R)下面的那一横排,这排是定义折弯内圆角的,也即上图的r,再看厚度(T)下面的一竖排,这里定义的是板料的厚度。两栏相交的格就是DEV值。 好。我们在折弯表内填下如图的值。 保存,退出。现在我们把零件的厚度设为1.5MM。他的折弯扣除应该是2.5MM。那么展开长度应该是 47.5,再来看看PORE中的展开长度是否如此!

钣金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

钣金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折弯的角度。 展开计算原理: 1.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1)一般折弯:(R=0,θ=90°) L=A+B+K 1.当0≤T≤0.3时,K=0 2.对于铁材: a.当0.3≤T≤1.5时,K=0.4T b.当1.5≤T≤2.5时,K=0.35T c.当T>2.5时,K=0.3T 3.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当T<0.3时,K=0.4T 注:R≤2.0时,按R=0处理. 2)一般折弯(R≠0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当T≤1.5时λ=0.5T 2.当T>1.5时λ=0.4T 3)一般折弯(R=0θ≠90°) L=A+B+K’ 1.当T≤0.3时K’=0 2.当T<0.3时K’=(u/90)*K 注:K为90°时的补偿量 4)一般折弯(R≠0θ≠90°) L=A+B+K 1.当T≤1.5时λ=0.5T 2.当T>1.5时λ=0.4T K值取中性层弧长 注:当R≤2.0,且用折刀加工时,则按R=0来计算,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5)Z折1(直边段差) 1.当H>5T时,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 2.当H≤5T时,一次成型,L=A+B+K 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 6)Z折2(斜边段差)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的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内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 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内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内径 我这里是用的0.5T,大多数人有用0.3T的 如果内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看PROE中的展开

PROE中的展开长度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是我们要制作的折弯表内的值! 再回过来看看上贴的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内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内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关于钣金折弯的展开计算2007

关于钣金折弯的展开计算 在我国钣金加工行业里,钣金折弯是一种重要方式,钣金弯曲件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关于钣金折弯的加工,计算弯曲零件毛坯长度是制订工艺方案的前提。 以左图(图1)所示,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A 、B ,厚度尺寸为T ,我们都已知道,A+B 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 的,它们的差值就是X (修正系数),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A+B+X 。 通常,X (修正系数)与弯曲零件的材料、加工模具的精密度、折弯角度及加工方法等多个因素都有影响,这也造成了钣金展开计算的不确定性。 这里我以常用材料(SPCC :普通钢板)的 弯曲为例,把如何进行钣金折弯的展开计算过程进行分解,制订了《折弯( 15°~165°)的展开修正系数表》,以方便查询。并结合本人实际常见折弯的情况,列举几个折弯展开计算的实例。 一、弯曲过程分析和计算原理 弯曲件毛坯的长度,是根据中性层在弯曲前后长度不变的原则求得的。板料弯曲时,切向毛坯断面的外层被拉伸,里层被压缩,端面上由拉伸向压缩过渡时,必然有一层金属的应力和应变为零,即未发生变化,这就是中性层。 在塑性弯曲时,圆角区材料开始变薄、加宽,造成中性层由弯曲时所处的板料中间位置向内侧转移。相对弯曲半径(内层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之比)愈小,圆角区材料变薄的程度也加剧,中性层内移量也越大。 因此,计算弯曲毛坯件长度的关键就在于确定中性层的位置,而中性层的位置,则是根据变形前后毛坯体积不变的条件确定的。 二、弯曲展开长度计算公式 以右图(图2)为例,折弯展开的计算公式:L=A+B+X 式中:L---中性层展开长度, A 、B---折弯后两边长度, X---折弯修正系数 其中,折弯修正系数X 的计算公式 应为: X=π×[(180-α)/180]×(R+K*T )-2×(R+T )tan[(180-α)/2] 式中:T---料厚, R---折弯内半径, α---开口角度, K---中性层系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影响折弯修正系数X 的主要有K 值、α值、R 值、T 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