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

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09年—2012年)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

目录序言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

(二)问题

(三)机遇与优势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原则

(三)建设目标

三、建设任务

四、投资标准与概算

五、2009年建设任务与投资安排

六、保障措施

序言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农村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强化首都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郊区广大农民,特编制《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

本规划所说“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专指郊区范围内村庄的街坊路、安全饮水、

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五方面的建设。

本规划是对全市郊区“十一五”规划中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是本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农村改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卫专业规划》等规划的具体落实。

本规划规划年限为2009年—2012年(本届政府任期内)。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13个郊区区县的村庄。

本规划编制数据来源:《2007年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10个远郊区县编制的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2006年79个市级试点村统计数据、2007年120个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村统计数据、调查组随机抽取的200个村庄样本数据。

本规划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农村改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卫专业规划》、《北京市山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规划》。

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183个乡镇(其中41个乡,142个镇),3957个行政村,常住户143.6万户,常住人口501.6万人,其中户籍住户117.5万户,户籍人

口292.2万人。

依据10个远郊区县编制的“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10个远郊区县共有3647个行政村,其中重点村2075个,63万户,164.4万人,一般村1572个,36.7万户,89.3万人。

根据统计局统计资料,近郊3个区共有32个乡镇,310个行政村,18万户,38.5万人。

据调查统计,目前郊区楼房村庄159个,其中近郊区有6个,远郊区县153个,这些村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在未来四年建设中暂不安排这些村庄。

据此,本规划需要建设的远郊区县重点村有1709个,总户数为43.4万户,总人口为113万人;一般村1423个,32.05万户,78.6万人。

三个近郊区还有267个村需要建设,这些村有14.54万户,28.3万人。

北京市远郊区县村庄类型统计表

单位:个

北京市村庄基础数据一览表

一、规划背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市相关部门及郊区广大干部群众的

共同努力,郊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市各部门落实城乡统筹方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加大了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2006年抓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开始探索到2008年,全市共投入26亿元,对79个试点村和320个整体推进村实施了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个村庄投入651万元。各区县、乡镇政府也安排了一定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发展环境,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对近几年村庄建设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强烈呼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按照前三年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全面完成剩余村庄的建设,需10年以上时间。根据农民呼声和财力的增长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提速,为此我们编制本规划,利用四年时间,实现本市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

(一)现状

1.街坊路硬化。2006年以前北京市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但只是通到了村口,村内街坊路市政府没有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建设,一些村庄街坊路虽然也进行了硬化,但多是村集体利用集体积累进行建设的,因此存在标准低、质量差的问题。2006年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后,市政府重点支持了市级试点村、整体推进村路面硬化,由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各补助三分之一的资金,实施了399个村庄、1644万平方米街坊路硬化,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具体调查统计情况如下:硬化率。全市村庄街道面积硬化率85.4%,其中主要街道9

2.4%,次要街道78.46%。

“重点村”主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93.8%,次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79.92%。“一般村”主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91%,次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77%。

硬化时间。村庄路面硬化时间在两年以内的占37.5%,3—5年的占34.0%,6—10年的占17.6%,10年以上的占10.9%。

路面结构。主要街道的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占32.5%,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占67.5%;次要街道以水泥混凝土面层为主,占78.4%,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占18%,其他类型的占3.6%。

2.安全饮水。北京市村庄供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85年为群众改水阶段,1986—2004为自来水普及阶段,2005年至今,为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阶段。经过四年的努力解决了199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至此《北京市农民安全饮水“十一五”规划》将提前两年完成。

3.污水处理。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已有48个乡镇和481个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括80个重要地表水源地和52个小流域治理村。全市村镇污水设计处理能力达到26.5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为27%(包括户厕改造),其中村级处理率达到12%,其中重要水源保护区村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4%。

4.厕所改造。群众性较大规模的农村户厕改造开始于1991年。1991—1995年期间完成17.68万户双瓮漏斗式和双格化粪池式户厕改造,1996—2000年完成14.49万户三格化粪池式户厕改造。2001年起全面实施户厕改造,每年改厕近5万户,“十一五”期间每年改厕近10万户,截至2007年农村改厕78.66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66.94%,其中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改造42.46万座。

农村无害化公厕的改造建设起步较晚,2005年开始改造试点,当年完成了101座农村公厕,截至到2007年已改造1498座公厕,占农村总公厕的14.6%。

截止到2007年底郊区农村户厕改造统计表

5.垃圾处理。2001年以来,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从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始启动,逐步将管理范围向郊区农村地区延伸。2002年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密闭化管理。截至到2008年底农村垃圾密闭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调查统计,北京10个远郊区农村垃圾日产量约为3642.8吨,3个近郊区农村垃圾日产量约为448吨。

调查统计显示:94.7%的村庄已有垃圾收集设施;48.4%村庄的垃圾部分或全部转运到区县垃圾场集中处理,41.1%村庄的垃圾部分或全部为村镇简易填埋,1.6%村庄的垃圾集中焚烧,8.4%村庄的部分或全部为随意堆放;有85.6%的村庄配有垃圾收集车。其中,28.4%的村庄同时拥有机动和人力垃圾车,28.9%的村庄只有机动垃圾车,25.3%的村庄只有人力垃圾车,17.4%的村庄无垃圾车;95.8%的村庄有专职保洁员或兼职保洁员。目前,村级保洁员队伍没有编制,村级保洁主要由以下途径:①村庄聘请本村富余人员;②聘请专业队伍;③环卫中心负责方式。

垃圾收集处理现状表(对190个村抽样调查结果)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村庄街坊路还未硬化,有些已硬化路面破损严重。有10%的村庄主要街道、20%的村庄次要街道没有硬化;硬化过的路面,有64%的主要街道、49.8%次要街道路面有破损。

2、一些村庄街坊路硬化后缺少绿化。还有70%的村庄街坊路没有实现绿化。

3、村庄饮水管网老化问题严重。运行10年以上且老化的管网达8000km,存在压力不足、“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尚有50万农户没有安装水表。

4、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不足。目前,只有480个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应建村庄的38%。

5、无害化户厕、村公厕改造任务还很重。目前还有40.2万户户厕和85.4%的公厕需要改造。

6、部分农村垃圾消纳问题严重。目前正规垃圾填埋场建设还相对滞后,现有垃圾填埋场存在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问题。

7、长效管理滞后。由于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费用问题还没有解决,造成一些设施建好后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机遇和优势

1.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农民饮水安全、改厕、行路等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06年北京市委3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重点抓好道路、饮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五项建设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积极努力共同推进。

2.近几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加速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近三年,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抓了一大批试点。通过试点,我们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加大统筹;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必须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部门联动和政策支撑;必须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主体;必须建管并重,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这些启示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基础建设的宝贵财富,为加速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北京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经济建设增幅很大,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92.6亿元,比2006年增长33.6%;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30多亿元,比2006年的111.8亿元增加18.2亿元。2008年奥运会之后,随着市财力的更快增长,市政府用于郊区的投入将会有明显的增加,力度进一步加大,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将迎来一个建设的大好时期。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首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强化政府职能,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郊区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

(二)建设原则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向和结构,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人口变动、区域发展现状等因素,统筹确立村庄建设的重点和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逐步使村庄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市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2、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进行建设的村庄必须先行编制村庄规划,并按规划安排建设项目,推进中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地下、后地上,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针对不同村庄、不同特点、不同建设需求,有计划分类指导,按标准分类推进,并实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高质量的建设。

3、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通过选项聚焦,将分散的资金集成使用,努力实现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形成共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

4、尊重主体,分级负责。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村庄建设中,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确定、工程建设、工程监督、建后管护等,通过村规民约等制度设计,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在参与中增加收入、享受建设成果,同时培养责任意识。区县政府作为村庄建设的工作主体,要按照全市总体要求,加大辖区内统筹协调力度,认真履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职责。市相关部门要精简审批环节,围绕规划把关、建设标准制定、检查评估验收等重点环节,做好服务工作。

5、建管同步、机制创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突出实效,建管同步,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紧扣管理环节,以利益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工程建成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确立管护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6、培育产业、富裕农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解决好农村环境改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又要营造好农村创业条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因村制宜,根据城镇、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平原等不同区域的村庄特色和资源特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发展农家乐、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民庭院经济紧密结合,拓宽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互动。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提升郊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郊区农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逐年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相适应。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具体目标

街坊路。到2012年,村庄未硬化街坊路要基本实现硬化,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大修,局部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完成硬化的街坊路两侧要基本实现绿化。

安全饮水。10年以上老化管网全面进行改造,推行一户一表工程,向计量化、节约化目标迈进,实现节约用水。继续完成市爱卫会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十一五“期间农村改水工作计划中规定的工作。

污水处理。到2012年底重要地表水源保护地村庄、民俗旅游村庄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其它地区村庄依据需要建设排水边沟,污水量大的村庄将污水集中后采用简易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厕所改造。未进行改造的户厕实现全面无害化改造。对已经进行过改造,但未采用三格化粪池式、未达到无害化标准的户厕,采用三格化粪池式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要求,最终实现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率达到95%以上。

到2012年规划重点村和民俗旅游村庄实现村村建有无害化卫生公厕。

垃圾处理。到2012年实现郊区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基本覆盖。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可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包装设施及资源化利用设施,较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在边远山区垃圾运出成本比较高且困难的乡村,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减量化,减少填埋量和运输成本。四年内将48个边远山区乡镇建设完成。

长效管护机制。以村庄或乡镇为单元建立起专兼职结合的管护队伍,出台管护标

准,制定管护制度,建立资金保障,健全监管体系,实现长效管理。

三、建设任务

(一)街坊路建设

1、街坊路路面。完成未硬化街坊路面积2600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村庄的硬化面积2106万平方米,远郊一般村及近郊村的硬化面积494万平方米。大面积破损路面1000万平方米,规划四年内全面进行大修。其中重点村庄730万平方米,远郊一般村及近郊村270万平方米。因局部小面积破损需要修补维护的2334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村庄的修补面积1727万平方米,远郊一般村及近郊村的修补面积607万平方米。

北京市村庄街坊路建设总任务计划表

单位:万平方米

北京市村庄街坊路建设年度任务计划表

单位:万平方米

2、街坊路两侧绿化。完成剩余70%未绿化村庄街坊路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2493万平方米。

(二)安全饮水

进行老化管网改造8000公里,解决压力不足、“跑冒滴漏”等问题;50万户安装节水水表,向计量化、节约化方向迈进;

北京市村庄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年度计划表

(三)污水处理

1.地表水源保护地村庄、市级民俗旅游村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情况。截至到2008年底,重要地表水源保护地村庄需要做污水处理的村庄有266个,其中重点村庄196个,一般村庄70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庄(扣除同时是水源保护地村庄个数)需要做污水处理的共130个,均为重点村庄。北京市重要地表水源保护地村庄污水处理情况和北京市市级民俗旅游村污水处理情况详见以下列表:

北京市重要地表水源地村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情况统计表

北京市级民俗旅游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情况统计表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图,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规划效果图

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城市的景观、生活在广泛地影响着农村的居民,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农民从观念上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房屋建设,村落绿化建设,道路的修缮硬化和绿化,还增加了健身娱乐设施。1980年以后,农村的住房条件大有提高,先富起来的村落对居住环境也有了高的要求,兴建了村公园。使农村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村庄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己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始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人文景观再现、延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加强了对农村规划、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研究。 加上农村许多当地政府的反思和重视,己经出现开始注重前期规划设计的趋势。相关的法令和法规也正在被提上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农村规划滞后,目前,虽然全国有26%的村庄己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没有和近期编制的市域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有一部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定规划只是政策需要,没有真正实施的可能。己经建成的新村,缺乏农村的环境特征,设计者没有对农村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一味迎合居民的需求。 ①建筑形式欧化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和人民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农村的居民也盲目的模仿城市中见到的欧式建筑,在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土地上长出了欧式特征的建筑,破坏了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田园风光,岂不知欧式建筑的形式是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的农村民居建设也应该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②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化当前的有些农村环境景观设计不尊重农村的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不考虑农村的环境特征,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将适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照搬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修建了不适合农村规模的宽马路,大尺度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 '.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 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 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 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 '. ) 10、消除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类隐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 )25% 5分四、简答题(5题,每题 1、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注意哪“五要”、“五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农村建设规划

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nextpage]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 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蒋家堰镇莲花村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讲解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蒋家堰镇莲花村2014-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 中共竹溪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竹溪县蒋家堰镇 2014年3月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蒋家堰镇莲花村 2014-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草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按照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 的要求,为加快省水利厅新农村建设驻点村莲花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莲花村基本概况 莲花村位于蒋家堰镇的中北部,共有5个村民小组,292户1160人,其中沿村主干道居住农户250户1000人。现有耕地面积693亩,其中:水田330亩旱地363亩, 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9.1万元,人均纯收入6607元;粮食总面积1012.5亩,541.9吨。该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村内有竹溪县十大寺院之一的莲花寺遗址,是中国佛教文化摇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贯彻县委、县政

府打造中国绿谷、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竹溪、能源竹溪、人文竹溪、宜居竹溪”的发展思路,坚持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发展战略,遵循保护第一,科学发展,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加快莲花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莲花村新农村建设。 三、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经济主导,全面进步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村两 委要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 3、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要做到规划在先,建设在后,超前规划,分步实施。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全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历史习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5、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时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找准切入点,集中力量,办好试点,循序渐进。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办法,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三年期间,紧紧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新农村发展规划

新农村发展规划 为全面加强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二)品牌优势原则。大力开发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加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种养业优良品种。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实施农产品产地认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龙头带动原则。鼓励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创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涉农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合办龙头企业。 (四)外向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水平,加强与市、县农业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组织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交流。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由于我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近几年新兴工业建设的大好时机,为发展城郊型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种植业 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强化科技示范引导,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逐年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在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继续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 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 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 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 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 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