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蓄电池智能在线养护系统技术白皮书

普天蓄电池智能在线养护系统技术白皮书
普天蓄电池智能在线养护系统技术白皮书

铅酸蓄电池智能在线养护系统

技术白皮书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目录

1背景...................................................................................................................................... - 1 -2蓄电池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 3 -

2.1当前蓄电池的应用现状...................................................................................... - 3 -

2.2蓄电池管理的主要工作形式与弊端.................................................................. - 6 -

2.3蓄电池/组的隐患问题的成因............................................................................. - 7 -

2.4解决之道.............................................................................................................. - 7 -3解决方案.............................................................................................................................. - 8 -

3.1实现的目标.......................................................................................................... - 8 -

3.2解决方案的价值................................................................................................ - 10 -

3.3设计思想............................................................................................................ - 13 -

3.4管理架构............................................................................................................ - 13 -

3.5技术特点............................................................................................................ - 14 -

3.5.1系统功能特点:........................................................................................ - 14 -

3.5.2精确的动态测量技术................................................................................ - 14 -

3.5.3智能化的性能诊断技术............................................................................ - 15 -

3.5.4动态均衡技术............................................................................................ - 15 -

3.5.5脉冲谐振充电除硫技术............................................................................ - 16 -

3.5.6远程放电测试............................................................................................ - 16 -

3.6系统部署............................................................................................................ - 17 -

3.7前端设备—蓄电池在线养护仪........................................................................ - 18 -

3.7.1BOCM@2V-24-2U / BOCM@2V-48-2U(2V*24节、2V*48节) ...... - 18 -

3.7.2BOCM@12V-24-2U / BOCM@12V-48-2U(12V*24节、12V*48节)- 19

-3.7.3BOMS@DL-12-6(12V*6节)............................................................... - 20 -

3.8后台管理—蓄电池在线综合养护系统管理端................................................ - 21 -

3.8.1系统架构.................................................................................................... - 21 -

3.8.2系统功能.................................................................................................... - 21 -

3.8.3系统特点.................................................................................................... - 24 -

3.8.4系统可集成度............................................................................................ - 25 -

3.9与传统维护产品的技术性能对比.................................................................... - 25 -4效益分析............................................................................................................................ - 26 -

4.1安全效益............................................................................................................ - 27 -

4.2管理效益............................................................................................................ - 27 -

4.3经济效益............................................................................................................ - 27 -

4.4环境效益............................................................................................................ - 28 -5案例介绍............................................................................................................................ - 29 -

5.1部分案例安装实例............................................................................................ - 29 -

5.2实测效果-山东电信 .......................................................................................... - 30 -

5.3实测效果-空军某部 .......................................................................................... - 31 -

1背景

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的重要组成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是各类关键设施的重要保障,是最后一道防线!但长期以来无论是传统铅酸蓄电池还是免维护蓄电池,都是管理管理难点与隐患高发点。供电部分引发的故障中,因蓄电池引起的站到70%。

蓄电池是直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这种电源广泛应用于各关键设施中。正常时直流系统中的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电备用状态,当交流电失电时,蓄电池迅速向事故性负荷提供能量。如各类直流泵、事故照明、交流不停电电源、事故停电、断路器跳合闸等,同时也必须为事故停电时的控制、信号、自动装置、保护装置及通信等负荷提供电力。显然在交流失电的事故状态下,蓄电池应作为备用能源。蓄电池由于自身性能差异、维护不力、自然老化、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性能下降、寿命缩短,变得不可靠。

化学蓄电池存在着诸如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维护周期密集等等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传统化学蓄电池式UPS设备供电系统中最不可

靠的3个部分之一。不管您是配置的国外进口电池、还是国产高质量电池最终还是出现在电池身上的比例不变,所以说UPS不间断电源配置的电池占事故率三分之一。

而目前蓄电池作为成本可接收的后备电源,在市场中占据95%以上的份额,其重要性无可替代。无法准确掌握在网蓄电池性能,使得蓄电池成为管理死角。如何精确掌握在网蓄电池的性能?如何准确甄别劣化单体?如何在线养护恢复单体性能?如何确保电池组的均衡性与整体性能?

2蓄电池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2.1当前蓄电池的应用现状

电力行业是蓄电池的应用大户,蓄电池在调度、输电、变电、配电、通讯等各领域广泛应用,具有应用模式多、配置类型多、站点数量巨大且分布地域广的特点。而电力行业蓄电池维护管理工作根据传统电源维护规程要求进行,主要依赖于人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部分采用传统设备与动环系统监测。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网络化的精细管理要求,特别是对运捡工作的压力更大。

(一)蓄电池性能一直在下降,性能保持和回复缺少有效手段蓄电池自生产出来历经仓储、运输、上线服务直至被更新报废,性能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导致运行安全隐患、保障质量下降、服役实际寿命远小于设计寿命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维护手段、检测手段、监测系统等均无法解决这一核心问题,部分手段或产品(如:充放电、电池活化仪、电池均衡仪等)也只能解决蓄电池性能下降原因中一类问题,没有综合解决方案。

注:绿色为理想性能曲线;红色为实际性能曲线;蓝色为目标性能曲线

针对此问题需要在线监测、综合养护、在线测试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现有应用规模下,维护规程无法真正执行到位

现有的电源维护规程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已多年没有大的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两点:(1)对电池每年要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2)电池容量低于标称容量的80%就判为不合格。在电池数量少时,有经验的维护人员有时间精力执行电源维护规程。近年电力行业自动化建设高速发展,电池组配套更是数量庞大,这使得管理已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严格执行电源维护规程面临以下困难:

1)有经验的电源维护人员非常有限,无论是自有力量还是外聘代维,运维费用投资大先不说,实际的人力、财力、时间都不足,面对庞大的电池群,电源维护规程形同虚设,上级有考核要求,下级无法完成,心有志而力不足。

2)即是依照规程做了放电测试,两次测试之间的性能还是不能掌握。

3)电池容量低于标程容量的80%就判为不合格,是因为电池性

能一旦低于80%性能衰减会很快,在网运行的电池绝大多数容量低于80%,要严格执行电源维护规程的话,绝大多数电池都需要更换。

所以说要严格执行传统的延用多年的电源维护规程就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现手段,必须要上设备手段。

(三)动环系统的粗放式管理已不能满足管理需求

动力环境监控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避免了人少基站多、维护跟不上的矛盾。但是现有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大多对电池的监控是粗放式的管理,只关注电池组总电压,放电到某一阀值(如46V)时告警,这时电池组中可能某一节已经过放甚至反极(低于1.8V或出现负值)这会对电池造成不可恢复的硬伤,这样的过放可能导致电池直接报废或直接产生事故。而国产电池因制造工艺的原因,各单体电池差异大是一个实际问题,这也是国产电池使用寿命短的根本原因。

(四)电池维护、测试、更换、发电抢修占用大笔运维费用

外聘代维、外聘测试公司均需花费大量资金;不合格电池大量更换占用大量资金与管理精力;不掌握电池组性能,交流失电时发电抢修调度,花费多、压力大、浪费大、工作被动。在当前人力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下,要工作到位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这与压缩运维费用,向管理要效益的大背景不合。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蓄电池大规模应用与现有维护力量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缺少在线管理与在线养护手段!

解决方法:只有通过自动化设备来达成管理目标。

2.2蓄电池管理的主要工作形式与弊端

当前蓄电池维护的主要工作形式:

蓄电池的维护工作手段主要有主动维护手段、被动维护手段和日常在线维护手段,主要问题是日常在线维护手段的缺失!

注:据统计,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故障,有50%以上是因VRLA 蓄电池组故障,或因VRLA蓄电池维护不当造成的。免维护只是与普通蓄电池相比,运行中免去了添加纯水或蒸馏水,调整电解液液面的项目,并非免去一切维护工作。

2.3蓄电池/组的隐患问题的成因

生产阶段:蓄电池生产原料、生产过程、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多宗因素造成蓄电池生产出来就有性能差异,如内阻不同,即使同批、同型。

储运阶段:蓄电池自生产出来后存储、运输到安装启用经较长时间,在此过程中蓄电池的自放电产生硫化结晶,一旦形成白色硫酸铅化,则即使再充电,也无法恢复其容量。

工作阶段:成组串联环境下充电过程一般分恒流充电、恒压限流充电、浮充电、均衡充电,蓄电池在寿命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浮充状态,进一步造成单体性能差异化扩大。越长的电池串劣化速度越快。

工作环境: 其它因素影响性能,环境温度、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小电流放电、频繁停电、电池组连接不规范或错误、电池参数设置不正确或与实际不符,这些都会造成寿命缩短、容量下降。

以上原因使得蓄电池性能下降、差异扩大,并成为事故潜在高危隐患点。其中部分原因是不可逆的物理原因,另一部分市可以修复、可改善的。

2.4解决之道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蓄电池在线监测及养护系统。在线监测可获取蓄电池的实时状态、并动态分析掌握蓄电池的量化指标和性能发展趋势。在线养护手段根据网蓄电池中单体电

池差异进行差异化修复,均衡并保持电池的状态,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在线测试代替传统的离线放电测试,在安全可控条件下自动完成测试工作,提升测试效率,远程网络化操控可以方便的对电池进行测试,不需要再去基站。

3解决方案

中国普天基于多年对蓄电池监测与养护技术的关注与研究,首创蓄电池在线综合养护系统(BOCMS),系统集在线监测、在线养护与在线测试于一身,为网蓄电池的管理养护提供了有效的、可靠的解决方案。网蓄电池的管理不再“雾里看花”,可清晰的通过系统实时掌握网蓄电池的量化指标和性能发展趋势,根据网蓄电池中单体电池差异进行差异化修复,均衡并保持电池的状态,使之整组电池性能均衡,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网蓄电池这一避免事故的最后防线坚固、可靠。

3.1实现的目标

蓄电池智能在线养护系统是对动力环境监控的补充,是实现电源维护规程要求,提供蓄电池高效维护的全面解决方案:

(一)安全有保障:

?新购电池评估有手段,不留隐患、权益有保障;

?在线甄别落后电池所有隐患都是看得见的,退服率自然降低;

?在线均衡与养护有效提升电池组的供电能力,强化支撑作用,安全生产更安心。

(二)管理直观、有依据:

掌握在网运行电池性能,为科学管理提供直观意见与数据,消除死角,用户体验好。

?电池组自动分为:可正常使用、更替个别落后电池、整组报废、降级使用等几大类,为科学管控、主动维护提供依据。

?电池淘汰更换不再依赖使用年限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为运维部门提供准确的需更换电池的数量,一改传统的计划部门拨

款,以资金额度决定更换电池组数的模式。

?掌握电池组性能及可供电时长,为油机发电调度提供依据,节省有限的维护资源与经费。

(三)均衡、养护在线化:

提供在线均衡与活化养护功能,即可发现问题有可解决问题,补足短板、效果强。

?在线养护消除电池长期浮充形成的硫化,有效回复电池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在线均衡可有效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可有效节制电池劣化速度,提升整组的供电能力。

(四)测试网络化

高效便捷的满足传统电源维护规程目标任务。测试电池远程操控,不需到现场,在线甄别落后电池,排除隐患,保证安全运行;准确掌控电池可供电时长,省钱、省力、效率高。

(五)节约资金综合化

本系统从新购电池评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及时发现落后电池、指导油机调度、优化维护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数据支撑作用,可多方面节约资金投入。

?新购电池评估有手段,权益有保障;

?延长电池寿命,更换频率低;

?甄别劣化单体,更换面积小;

?降级使用电池组,厉行节约;

?远程在线测试,省力气、效率高、省费用;

?油机调度有据可依,不盲目、有底气、花费少;

?有效降低因蓄电池原因退服率,收入损失小;

3.2解决方案的价值

通信运营商要发展需要盈利,面对竞争,业务发展空间有限,节约投资同样可以创造盈利空间。如何节约投资?利用本案提供的技术手段在降低退服率的同时缩减投入(减少新购电池数量、节约维护费用、节约油机发电费用)是完全可行的,表述如下:

(一)在线测试

电源维护规程要求对每组电池进行容量测试,测试电池工作量很大,一组电池需耗时1-2天时间,且放电过程必须是连续的,基站远离市区,携带笨重的测试设备驱车前往工作量极大,是极为艰苦的工作。有了本方案实现远程网络化全自动测试,数据真实可信,动动鼠标即可完成测试。系统很好的实现了电源维护规程,首先是测试蓄电

池的效率大为提高,远程网络化操控可以方便的对电池进行测试,不需要再去基站。这样的技术手段直接把容量测试工作从原始的人工方式跃升到网络化远程测试,效率高节约大量的测试费用,且只需投资一次,可节省若干年的测试费用。

(二)油机调度有依据

通过系统的在线测试功能可准确掌控各站点电池的可供电时长,为油机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避免油机调度的盲目性,科学管理,节约大量油机发电的资金支出。

(三)电池降级使用

低于80%的电池大量在网运行,在线维护系统的介入可有效阻止电池的劣化速度,只要能满足基站的供电时长要求(例如可供电时长不低于5小时)就不必淘汰,这种降级使用的思路(500AH电池降级为200AH使用)修正了电源维护规程,这类不达标但能继续使用若干年的思路可节约大量更换电池的费用。

(四)主动养护让电池性能恢复提高

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系统首先通过在线测试的手段及时发现落后电池,主动维护在线降低硫化阻抗,提升落后电池性能,从而避免电池均匀性差导致放电进程中出现单节电池过放和充电进程中过充的恶果,通过主动维护解决电池均匀性差的硬伤。这也是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系统优于动环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在线解决蓄电池的硬伤其次才是告警。

(五)在线甄别落后电池,外科手术式更替避免整组更换

系统通过在线测试可甄别出电池组中的落后电池,只需要更替个别落后电池后,整组电池性能即可恢复,这类电池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经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更换电池的费用。

(六)在线发现隐性故障

通过在线测试发现隐性故障,无需投入,避免电池劣化,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节约资金。电池螺丝松动很常见,螺丝松动导致极间电阻增大,从而导致整组电池均匀性变差,这也是加速电池硫化的诱因,蓄电池在线维护仪的使用能及时发现此类隐性故障,避免电池快速劣化。对爬酸漏液、电池连接线过细等隐性问题通过在线测试就可以查找分析。

(七)降低退服率

有了在线测试数据,每节电池的性能都是透明的,落后电池无一遗漏被锁定,首先从技术层面避免了基站退服的风险,其次维护工作从有了故障被动抢修变为有计划的主动维护,维护方式的改变大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维护效率也大为提高。

(八)电池是否报废有依据

不再以使用年限作为淘汰电池的标准。通过本案在线测试精准测试出电池的供电能力,很多虽到了使用年限但仍可继续服役的电池就不会被过早的淘汰。

(九)在线均衡、养护延长寿命、提升供电能力

系统可在线维护消除电池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硫化,有效提升电池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同时,节能减排,节约资金。

3.3设计思想

系统根据传统蓄电池检测及养护手段的优缺点,通过扬长避短,有效组合,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实时监测与劣化甄别结合、系统的管理与在线养护结合、异常报警与处置相结合,通过前端监测与养护设备,与后台管理分析平台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

系统设计思想示意图

3.4管理架构

系统通过监测采集实时蓄电池组中各单体的性能数据,对比纵向对比智能分析各单体电池的性能及变化趋势,甄别劣化单体,并对单体电池进行差异化综合治理,修复各单体,保持并拉平整组电池性能。根据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对蓄电池组管理的逻辑关系,呈现各电池组的数据化指标,对电池容量及寿命惊醒估算与预测,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供维护指导意见、记录处置情况。通过以上手段及管理形式,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

系统管理架构图

3.5技术特点

3.5.1系统功能特点:

在线监测

——全时监测无空挡、隐患早发现、故障早报警

在线养护

——让蓄电池组性能提升!

在线测试

——自动化操作、及时终止、准确了解性能变化

3.5.2精确的动态测量技术

在线测量蓄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的电压、电流等实时数据,通过基

于除硫过程的动态多维测量分析计算模型,不需要深度放电,即可准

确判断单体电池的真实状态及劣化程度,达到与传统方式(核对性放电试验)一样的测量效果。

3.5.3智能化的性能诊断技术

内嵌智能化的蓄电池性能分析数学模型,实现各单体及整组蓄电池性能变化趋势和性能诊断,并可自动进行异常报警、容量预测及提出建议。如可根据多种实测数据,智能诊断给出需继续除硫活化、需立即进行单体更换、需整组更换、需现场排除物理性故障隐患等不同的建议,指导开展维护工作。

3.5.4动态均衡技术

运用分时原理,通过开关组件的控制和切换,使额外的电流流入电压相对较低的电池中以达到均衡充电的目的,即:根据电池单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能量补充,使整组达到均衡状态。

3.5.5脉冲谐振充电除硫技术

利用晶体分子结构都有谐振频率的特点,找到谐振点施以一定的能量将硫酸铅晶体击碎,同时,充电时产生的脉冲扰动,还能破坏硫酸铅继续生长的条件,基本不会对正极板造成损伤,这是一种无损修复技术。

3.5.6远程放电测试

远程放电测试采用实际负载放电模式,测试过程无高热产生,更加安全、节能。只需点击鼠标即可轻松完成放电测试。对于放电测试中的安全控制我们尤为重视。系统采用后台设置放电参数,前台设备存储并自主监测控制的机制。既使前后台通讯中断,前端设备可自主判断并在终止条件到达时自动终止放电测试,并且安全接回,以确保放电测试过程中的安全。

放电测试终止条件(任一条件到达即终止):

?市电断电;

?单体电压到达或低于阀值;

?电池组端电压到达或低于阀值;

?放电时长等于或超过设定放电时长;

?电池温度超过设定值;

?系统手动发出终止放电指令;

?系统通讯中断超过15分钟(此时长可设置);

3.6系统部署

系统支持分步式或集中式部署,前端设备可级联工作。以下是系统部署典型方式示意图:

系统部署方式一:集中部署示意图

系统部署方式二:分布部署示意图

3.7前端设备—蓄电池在线养护仪

前端设备根据蓄电池单体分为2V和12V两类设备,其中2V设备多用于通讯电源电池组、12V设备多用于UPS电池组。配电蓄电池配置为单体2V。针对不同应用环境与设备,我们提供不同的前端设备。

3.7.1BOCM@2V-24-2U / BOCM@2V-48-2U(2V*24节、2V*48节)

适用于信通(通讯电池组)、变电站直流屏。

BOMS蓄电池智能管理及自动维护系统517

BOMS蓄电池在线监测及自动维护系统 正通BOMS 开创蓄电池免人工维护新时代!!! 目前蓄电池组的维护主要由人工利用一些智能仪表、设备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而且有些维护工作费时费力还容易发生一些安全隐犯。且随着蓄电池组大面积广泛使用,人工维护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实际中由于蓄电池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及时导致的安全事故在逐年增加。 无需繁琐的放电容量实验….

无需定期的端电压及温度测量…. 无需定期做均充…. 无需进行内阻检测…. 不用担心容量不足….. 不用担心火灾,爆炸…. 一、产品概述 蓄电池在线监测及自动维护装置集在线监测、异常告警、在线检测及自动维护四大功能于一身。可在线监测蓄电池组的状态及各项参数,及时发现落后电池,进行异常告警,并对电池组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提供状态维护、检修建议。同时装置能在线对电池组进行自动维护,确保电池组浮充时保持电压均衡,使每节电池都始终处于最佳活性状态,能有效抑制并消除硫化。具体采用对低于设定浮充电压的单体电池进行阶段性补充充电,夯实单体电池容量的同时提高了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并且保证了整组蓄电池中单体电池的电压、容量整体一致性,打破“水桶原理”即使有落后电池存在也不会再影响其他电池性能。同时为日常维护中容量、性能试验提供一个“起点”一致的试验平台,提高了检测精度;此外,小电流脉冲还对落后电池的去硫有很好的效果。 本装置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在线自动监测、检测及维护,使蓄电池组中的每节单体电池保持最佳活性状态,提高了电池后备时间及运行寿命,及时发现落后电池并自动做相应的维护,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维护成本,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为使用单位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产品功能 1、在线监测功能: 实时监测的蓄电池组的:运行状态,总电压、总电流、、环境温度、单体电压、单体内阻、单体电池负极温度、软连接条压降、电压均衡度、电池组容量、放电可持续时间; 2、自动维护功能: 在蓄电池处于浮充状态时自动巡检各单体电池电压,并针对低于设定浮充电压的电池(长期欠充)进行阶段性补充充电,并对过充电池进行单体放电以解除

智能型锂电池管理系统(BMS)

智能型锂电池管理系统(BMS) 产品简介 【系统功能与技术参数】 晖谱智能型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检测所有电池的电压、电池的环境温度、电池组总电流、电池的无损均衡控制、充电机的管理及各种告警信息的输出。特性功能如下: 1.自主研发的电池主动无损均衡专利技术 电池主动无损均衡模块与每个单体电芯之间均有连线,任何工作或静止状态均在对电池组进行主动均衡。均衡方式是通过一个均衡电源对单只电芯进行补充电,当某串联电池组中某一只单体电芯出现不平衡时对其进行单独充电,充电电流可达到5A,使其电压保持和其它电芯一致,从而弥补了电芯的不一致性缺陷,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时间和电芯的使用寿命,使电池组的能源利用率达到最优化。 2.模块化设计 整个系统采用了完全的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管理16只电池和1路温度,且与主控制器间通过RS485进行连接。每个模块管理的电池数量可以从1~N(N≤16)只灵活设置,接线方式采用N+1根;温度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有或无。 3.触摸屏显示终端 中央主控制器与显示终端模块共同构成了控制与人机交互系统。显示终端使了带触摸按键的超大真彩色LCD屏,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种操作菜单。实时显示和查看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储备能量、单体电池最高电压、单体电池最低电压、电池组最高温度,电池工作的环境温度,均衡状态等。 4.报警功能 具有单只电芯低电压和总电池组低电压报警延时功能,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显示界面中选择0S~20S间的任意时间报警或亮灯。 5.完善的告警处理机制 在任何界面下告警信息都能以弹出式进行滚动显示。同时,还可以进入告警信息查询界面进行详细查询处理。 6.管理系统的设置 电池电压上限、下限报警设置,温度上限报警设置,电流上限报警设置,电压互差最大上限报警设置,SOC初始值设置,额定容量,电池自放电系数、充电机控制等。 7.超大的历史数据信息保存空间 自动按时间保存系统中出现的各类告警信息,包括电池的均衡记录。 8.外接信息输出 系统对外提供工业的CANBUS和RS485接口,同时向外提供各类告警信息的开关信号输出。 9.软件应用 根据需要整个系统可以提供PC管理软件,可以将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信息上载到电脑,进行报表的生成、图表的打印等。 10.参数标准 电压检测精度:0.5% 电流检测精度:1% 能量估算精度:5%

电池管理系统 (BMS)

如何重新定义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BMS )? 来源:英飞凌公司 作者:Klaus & Bj?rn2013年12月13日 12:01 0 分享 订阅 [导读] 无论是简单的充电控制器还是复杂的控制单元,对于电池管理系统 (BMS ) 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除了传统的充电状态监控外,BMS 系统还必须遵守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注重控制和待机功能、热管理和用于保护 OEM 车厂电池的加密算法。 关键词:电池管理处理器英飞凌电动汽车 随着电气化动力系统变得日益复杂,BMS 需要执行的功能增多,承受的负担之重前所未有。 无论是简单的充电控制器还是复杂的控制单元,对于电池管理系统 (BMS ) 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除了传统的充电状态监控外,BMS 系统还必须遵守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注重控制和待机功能、热管理和用于保护 OEM 车厂电池的加密算法。未 来,甚至车辆控制单元 (VCU ) 的部件和功能也会与 BMS 相关联。 图1 配备所有相关部件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BMS )

未来,BMS 将在电动汽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 BMS 的各个子功能往往由 OEM车厂定制,会因系统配置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可能制定出适用于每一个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完整的 BMS 要求列表。然而,电池管理系统处理的任务范围不断扩大,这一事实毋庸置疑。BMS 最常见的要求包括安全要求、控制和监控功能、待机功能、热管理、加密算法和预留可扩展接口增加新功能。 安全要求 在 ISO 26262 安全标准范围内,如 BMS 等特定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将被归类为从 ASIL C 至 ASIL D 的高安全类别。与之对应的故障检测率至少为 97% 至 99%。电池系统中最危险的故障来源有:因电缆磨损或事故而导致车辆底盘出现高电压漏电而未被发现;各种引起高电压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原因:例如对电池过度充电(例如在公用电网上或因停电恢复引起)、电池过早老化(例如爆炸性气体泄漏)、液体进入和短路(例如因雨水引起)、滥用(例如维修不当)和热管理错误(例如冷却失效)等。 在安全方面,主开关(主继电器)在避免与高电压相关的事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确保 BMS 电子系统能够作出充分的故障反应。发生故障时,BMS 模块会在适当的故障反应时间内断开开关(例如 10ms 以内)。非关键故障安全条件的特征通常是:如果 BMS 微控制器(MCU)失效,甚至在控制器逻辑完全失效的情况下,独立的外部安全元件(例如窗口看门狗)仍可确保主开关继电器可靠地打开逆变器(正/负)的两个高电压触点。BMS 系统中还集成了其他安全功能,包括漏电电流监控和主开关继电器监控。 控制和监控功能: 其他 BMS 功能包括对电动汽车中昂贵的高电压电池的监控、保养和维护。BMS 控制和监控功能来源于安装于电池包中的电子平衡单元。管理各个电池组内(battery slave pack)的平衡,同时精确地感测各个单电池的电压。平衡芯片通常可管理多达 12 个单电池组成的群组。相关数量的电池群组串联后可产生高达数百伏的高中间电路电压以供逆变器控制之用,这是电动汽车的逆变器电驱动所必需的。 位于主开关对所有高电压电池的总电流的测量,以及从芯片对各个单电池电压的单电池精确同步监控,BMS 可使用特定算法(例如,基于电池化学 Matlab Simulink 模型)评估充电状态及健康状态等电池参数。BMS 通常不会安装在非常靠近高电压电池的位置,但是通常会通过冗余的流电去耦总线系统(比如 CAN 或其他适合的差分总线)与电子平衡从动元件相连接。它由汽车电压(12 伏电池)供电,因此可通过现有的网络架构与现有的控制单元群组结合使用,无需进一步的流电去耦措施。最后,它还改善了安全性,因为它让 BMS 能够在高电压电池发生机构或化学缺陷时确保功能正常并且安全地断开主开关。 随着电池专用的化学/电气算法日益复杂,预计 BMS 将需要使用拥有 2.5MB 至 4MB 闪存和强大的多核处理器架构的 AURIX 等微控制器(MCU)。这种组合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内存用于全面校准参数并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图 2)。

蓄电池运行和维护规程

DL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 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部门直流电源的运行和维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2900.33-1993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3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除按引用标准GB/T2900.11及GB/T2900.33中的规定外,再增补以下名词术语: 3.1初充电 新的蓄电池在交付使用前,为完全达到荷电状态所进行的第一次充电。初充电的工作程序应参照制造厂家说明书进行。 3.2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3.3均衡充电 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 3.4恒流限压充电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限压充电,至到充电完毕。 3.5浮充电 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始终并接着蓄电池和负载,以恒压充电方式工作。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在承担经常性负荷的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以补偿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组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 3.6补充充电 蓄电池在存放中,由于自放电,容量逐渐减少,甚至于损坏,按厂家说明书,需定期进行的充电。 3.7恒流放电 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值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直放到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 3.8容量试验(蓄电池) 新安装的蓄电池组,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将蓄电池充满容量后,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放电,当其中一个蓄电池放至终止电压时为止,按以下公式进行容量计算: C=Ift(Ah) 式中C -蓄电池组容量,Ah; If_-恒定放电电流,A; t -放电时间,h。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电路图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电路图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目前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3种类型。电动汽车目前常用的动力来自于铅酸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锂电池具有高电池单体电压、高比能量和高能量密度,是当前比能量最高的电池。但正是因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高,当发生误用或滥用时,将会引起安全事故。而电池管理系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当电池处在充电过压或者是放电欠压的情况下,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切断充放电回路,其电量均衡的功能能够保证单节电池的压差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此外,还具有过温、过流、剩余电量估测等功能。本文所设计的就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池管理系统。 1电池管理系统硬件构成 针对系统的硬件电路,可分为MCU模块、检测模块、均衡模块。 1.1MCU模块 MCU是系统控制的核心。本文采用的MCU是M68HC08系列的GZ16型号的单片机。该系列所有的MCU均采用增强型M68HC08中央处理器(CP08)。该单片机具有以下特性: (1)8MHz内部总线频率;(2)16KB的内置FLASH存储器;(3)2个16位定时器接口模块;(4)支持1MHz~8MHz晶振的时钟发生器;(5)增强型串行通信接口(ESCI)模块。 1.2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中将对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和温度检测模块分别进行介绍。 1.2.1电压检测模块 本系统中,单片机将对电池组的整体电压和单节电压进行检测。对于电池组整体电压的检测有2种方法:(1)采用专用的电压检测模块,如霍尔电压传感器;(2)采用精密电阻构建电阻分压电路。采用专用的电压检测模块成本较高,而且还需要特定的电源,过程比较复杂。所以采用分压的电路进行检测。10串锰酸锂电池组电压变化的范围是28V~42V。采用3.9M?赘和300k?赘的电阻进行分压,采集出来的电压信号的变化范围是2V~3V,所对应的AD 转换结果为409和*。 对于单体电池的检测,主要采用飞电容技术。飞电容技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2],为电池组后4节的保护电路图,通过四通道的开关阵列可以将后4节电池的任意1节电池的电压采集到单片机中,单片机输出驱动信号,控制MOS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对电池组的充电放电起到保护作用。

中颖电子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简介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简介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朋翔 概述 锂离子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由索尼公司首先推出了民用产品。由于具备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各种便携式设备。尤其在笔记本供电方面,其优异的高能量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由于能量密度高及特有的化学特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亦存在隐患,如过高温和过充可能会燃烧甚至导致爆炸,过放电可能造成电池本身的损坏。近年来,连续出现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燃烧事故,导致了全球性的大批量电池召回现象,给生产厂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在提高电池本身材料性能及加强工艺控制的同时,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也成为锂离子电池应用研究的重中之重。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简介 锂离子电池发展初期,电池管理系统一般只具有检测电池组电压、温度、电流及简单保护等功能。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方式越来越多,对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几个功能:电池组参数采集、剩余电量计算、电池组故障保护、电芯均衡、通信等。

● 电池组参数采集 电池组参数采集主要包括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电压、系统电流、系统温度的采集,该参数可用于判定电池的剩余电量、故障保护等。 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最能体现电池的性能状态,既可以用于过充、过放等故障保护,也可以用于初步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剩余电量。系统电流可用于判断是否出现过放或过流,还可以通过对电流与时间的积分,估计电池的剩余电量等。系统温度主要用于防止电池组温度过高,发生安全事故,并对剩余容量计算进行补偿。 电池管理系统的所有算法及保护都是以采集到的电池参数为基础的,因此必须保证数据的精确度。 ● 剩余电量预测 剩余电量是反映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主机进行充电、放电的判断依据。剩余电量的准确估算可以保护电池,防止过充、过放的发生,便于客户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当前,剩余电量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开路电压法、库仑积分法、内阻法、卡尔曼滤波法、混合法等。 开路电压法是目前最简单的方法,根据电池的特性得知,在电池容量与开路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当得知开路电压时,可以初步估算电池的剩余电量。该方法精度不高,且只适用于静态检测,无法直接用于真实应用。 内阻法利用电池内阻和剩余电量的对应关系,来判定系统的剩余电量。由于锂离子电池组的内阻随工作状态变化明显,不同特性的电芯之间也有差异,该方法的重点是如何能够快速得到当前应用条件下电芯的内阻。如果可以快速进行内阻的自我测量,则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剩余容量。 库仑积分法是通过计算电池组电流与时间的积分,计算锂离子电池组充入和放出的电量,再与电池的额定电量比较,从而得出当前的剩余电量。该方法简单、稳定,但必须对电流测量非常准确,否则会出现积累误差。另外,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以及在低温和大电流下其放电效率会变低,都会进一步降低了剩余电量的检测精度。库仑积分法必须定期进行校正。 卡尔曼滤波法是指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综合考虑电池组循环变化、电池老化、温度等影响,进而得到精准的剩余电量。该算法相对而言最精准,但是算法复杂,又需要足够的实验数据,暂未得到具体的应用。 混合法是指通过内阻法/开路电压法与库仑积分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路电压法/内阻法的定期校正,使用库仑积分法得到精准的剩余电量。该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式。 ● 电池组故障保护

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蓄电池维护

LXJZ-D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 使用说明书 保定市领新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蓄电池作为直流系统的电源是系统中十分关键的设备,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合理、真实有效的日常维护。对于富液式铅酸蓄电池,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压、电解液的比重和温度,查看电解液的颜色、极板表面的颜色、极板是否弯曲断裂、极板有效物质是否脱落等来判断电池的性能。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因其密封,无法通过以上手段进行检测。另外,由于蓄电池数量多,情况各异,人工维护蓄电池组的工作量很大,只能定期测试,不能解决蓄电池性能的突变问题,出现大量的测试盲点;随着VRLA蓄电池的大量应用,铅酸蓄电池的在线实时监测、早期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已经迫不及待。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是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电动汽车”项目中“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及剩余电量计的研制”专题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站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容量特性原理,并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在蓄电池容量组监测领域共同认可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容量计算模型,真正解决了蓄电池组容量在线监测和单体电池故障早期诊断的难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研制出了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微波机站、UPS机房等行业部门的蓄电池在线监测系列产品,该产品系列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测试和认证。

第一章产品概述 1.1 产品特点 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具有以下优越的特点: 独特的蓄电池组剩余电量监测方法 单体电池内阻测量 监测过程实时进行 信号采集过程安全、可靠 信号采集精度高 蓄电池组网络化监测 1.2 产品用途 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主要应用于发电厂、供电局等电力直流系统,通信机房和基站,铁路供电变电站,金融、化工、企事业单位的UPS机房等后备电源使用场合,监测大容量蓄电池组的电池内阻、剩余电量、基本参数等,为蓄电池组的日常维护提供重要的依据,保证蓄电池组的可靠运行。 1.3型号说明 1.3.1系统命名规则: LXJZ—□□□□ 电池路数0~110 电池类型2/6/12V 电池容量 20~2500Ah 产品型号A/B/C/D 产品简称 1.3.2系统配置

直流系统蓄电池组维护规程

福建省沙县城关水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直流系统蓄电池组维护规程 Q/2CD-1 02 0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我公司直流系统及蓄电池的技术参数、技术要求,重要性及维护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直流系统及蓄电池的维护。 2 直流系统蓄电池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 2.1 重要性 2.1.1 蓄电池是一种直流电源,它具有电压稳定、供电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发电厂、操纵配电屏合闸、安全保护装置、信号指示及事故照明,是我厂重要电源设备之一。 2.1.2 蓄电池使用维护的好坏,对于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关系极大,而且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 2.2 基本要求 2.2.1 蓄电池维护工应做到安全,加强工作责任感。 2.2.2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质量上严格要求,要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维护工作,熟练掌握电源设备的性能,遵守工作规程,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3 技术参数 我公司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流系统使用的德国阳光A412 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另一类是UPS使用的蓄电池。 3.1直流系统蓄电池: 3.2直流系统整组电池:

Q/2CD-1 02 04- 4 电池组充放电技术要求 4.1 充电 4.1.1 浮充时可采用两种方法,连续充电和有强充步骤的连续充电。浮充电压2.27V/单元、限流0.1Cn(10小时放电率),充至浮充电流小于1mA/Ah,且两小时不变视为充电完毕。 4.1.2 均充以0.1Cn电流值,恒流充至单体平均2.35V/单元,即转浮充。 4.1.3 放电后带有强充的浮充,最高强充电压是2.4V/单元。 4.2 放电 4.2.1 放电后或部分放电后,电池应再充电。 4.2.2 正常容量需从充满电的电池,在20℃情况不,放电20小时测得。 4.2.3 应避免100小时以上放电,如有此种情况应与供应商联系。 5蓄电池容量试验 5.1 容量试验的目的 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对直流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起到核心的保障作用,而容量下降是蓄电池失效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掌握蓄电池的实有容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定期进行容量试验。同时,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工作性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防止蓄电池过早老化,必须定

电池管理系统BMS硬件技术要求书

BMS硬件技术要求 MA/SIR X.X.X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1. 产品技术要求 硬件选型要求 BMS 的主控单元微处理器必须满足如下的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主板MCU性能要求 1 处理器类型16位汽车级芯片 2处理器总线时钟频率≥80MHz 3Internal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64Kbyte 4Flash(存储器)≥1Mbyte 5EEPROM (电可擦除读写存储器)≥4Kbyte 电池管理系统关键元器件要求采用汽车级产品并满足汽车电子相应的测试标准。 环境要求 相对湿度15% ~90%RH; 海拔高度-100~5000m; 气压范围56.9~106.3kPa;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40℃~+85℃。 序号项目主板MCU性能要求 1 相对湿度15% ~90%RH 2海拔高度-100~5000m 3气压范围56.9~106.3kPa 4工作环境温度-40℃~+85℃ 电源管理要求 1.3.1 基本功能要求 N o. 序 Cont ents 目录 Description 描述 R&D Requirements 设计要求 Remar ks 说明

1.3.2 供电要求 1).BMS应支持6V-32V常火供电,工作模式下功耗(不含外部继电器)不超过 0.5A@12V,系统应用仅支持12V系统; 2).BMS应支持12V/24V(±15%)A+供电; 3).BMS应支持钥匙信号唤醒、VCU信号唤醒、A+信号唤醒、CC唤醒、预留定时唤醒、CAN唤醒,并预留1路硬线唤醒,内部应具备唤醒源识别功能;在无唤醒信号的情况下进入休眠模式,功耗要求不高于1mA。CC在线不充电状态系统进行低功耗模式,功耗要求不高于5mA。 4).在汽车启动电池出现馈电异常情况时,BMS内部供电电路应避免出现充电系统相关接口(A+或CP)向汽车启动电池补电而导致硬件损坏的风险; 5).在供电系统9V-16V范围内,BMS的所有功能模块应能正常工作; 6).在供电系统6V-9V范围内,BMS的对外通讯功能正常工作,能判断电源欠压状态; 7).在供电系统16V-32V范围内,BMS的对外通讯功能正常工作,且能正常检测充电连接信号和电源过压状态,12V系统应用时为保护外部高压继电器,在24V A+供电时BMS 应进入保护状态,严禁常火24V系统应用环境;

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蓄电池在线监控方案研究

目录 一、目的和意义 (3) 二、蓄电池传统的测试法及缺陷 (3) 2.1蓄电池维护现状 (3) 2.2传统蓄电池检测维护手段存在的缺陷 (4) 2.3研发课题引出 (4) 二、蓄电池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5) 三、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7) 四、课题研究内容 (7) 五、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 (8)

一、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行业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电网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发电企业、供电系统中,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发电机组正常启动的有力保证,也是通信网的安全运行的保证。平时蓄电池处于浮充电备用状态,由交流市电经整流设备变换成直流向负荷供电,而在交流电失电或其它事故状态下,蓄电池是负荷的唯一能源供给者,一旦出现问题,供电系统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 随着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固定式隔酸防爆型铅酸电池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全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俗称“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虽然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有众多的优点(如:大电流特性好、自放电小、性能稳定、无冒酸、干净安全),然而,近几年来的使用情况表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免维护,由于受其质量、性能或使用不当(缺乏正确的维护)等原因,造成电池早期失效现象常有发生,有些只用了2至3年就失效了,远远短于预期寿命,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特殊的阀控式密封结构,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掌握蓄电池的健康状况,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免维护”的这一优点,成为电池运行管理中的缺点和难点。原来采用的固定式隔酸防爆型铅酸电池运行维护方法(如看极板有无弯曲、腐蚀、脱落,测量硫酸密度,看液面高度,添加电解液等),已不适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所以在提高电池性能,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如何快捷有效地检测出早期失效电池并预测蓄电池性能变化趋势已成为电池运行管理的新课题,尤其对无人值守站更显重要。为了使通信网的安全运行以及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有必要对阀控式蓄电池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活化维护,确保公司直流系统正常运行。

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案

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方案(1) 2012-07-30 21:59:37 来源:21ic 关键字: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 1 引言 锂离子电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二次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很快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获得广泛应用,也获得了锂电池生产商的青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活性材料,易燃有机电解液和碳负极等构成。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主要是由这些组件间的化学反应引起。 在使用中,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低于4.2 V,绝对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锂离子拿走太多,产生危险。其充放电要求较高,一般应采用专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通常恒流充电至设定值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至0.1 A 以下时,应停止充电。 锂电池的放电由于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会缩短,因此在放电时需要严格控制放电终止电压。 因此,设计一套高精度锂离子充电管理系统对于锂离子电池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的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系统是专门为锂电池设计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适用于锂离子/镍氢/铅酸蓄电池单体及整组进行实时监控、电池均衡、充放电电压、温度监测等,采用了电压均衡控制、超温保护等智能化技术,是功能强大、技术指标完善的动力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2 系统构成与设计 充电系统主要由n 个(可扩充)充电模块和上位PC 机监控软件组成。支持充电过程编程,可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等多种工况进行相应组合设置工作步骤,除了具有硬件过压过流保护,还允许用户定义每个通道的过电压、过电流等参数值,具备数据采集、存储、通讯及分析功能,具有掉电保护功能,不丢失数据。另外还配置锂电池管理系统,它主要由充电机、主控单元、数采单元和人机界面组成,硬件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

Keysight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SL1091A BMS BMS BMS SOC BMS BMS BMS BMS BMS

? BMS ? ? BMS ? SOC SOH ? ? ? BMS HiL HiL Scienlab BMS HiL 1 Gbps HiL BMS ± 1 mV ± 2 μA BMS 80 μs 1 MHz

BMS BMS BMS BMS CAN BMS BMS SOC SOH

BMS BMS // PE 1 KV BMS

BMS BMS ? ? ? ? / ? ? BMS SOC SOH SOF ? SOC ? SOH ? SOF ? ? ? ? ? ? / SOC ? ? ? ? ? ? ? ? Pt50Pt100 ? ? ? ? ? ? ? ? / CAN ? ? ? ? dSpace National Instruments ? ? ? ? CAN ? ? ? HiL

0 ... 8 V <1 mV ± 5 A± 10 A ± 40 W± 80 W (3 V –> 5 V)< -80 μs 1 kV PE ±10 mA ±2 μA + 0.05% ±5 A ±1 mA + 0.05% RTD Pt100Pt500Pt1000Ni KTY 1 kV PE 0 … 5 kΩ 0.1 Ω ±0.1 Ω ± 0.1% ±100 mV ±10 μV ±0.1% 1 kV PE 1 kΩ … 100 MΩ 1 kΩ … 1 MΩ 1% 1 MΩ … 100 MΩ 2% 1 kV PE 0 … 650 V 24 V / /PWM HiL EtherCAT 1 kHz CAN BMS BMS

基于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系统是专门为锂电池设计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适用于锂离子、镍氢、铅酸蓄电池单体及整组进行实时监控、电池均衡、充放电电压、温度监测等,采用了电压均衡控制、超温保护等智能化技术,是功能强大、技术指标完善的动力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1]。 关键词:智能化锂电池恒流恒压充电系统SMBus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电池电能要求日渐提高;人们希望在获得大容量电能的同时, 能够尽量减轻重量, 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锂电池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 2], 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和循环寿命长等一系列的优点,很快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获得广泛应用,更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设计一套高精度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对于锂电池应用至关重要。 1 锂电池充放电原理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活性材料、易燃有机电解液和碳负极等组件构成[ 3]。因此,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主要是由这些组件间的化学反应所决定的。 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锂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应低于4.2 V[ 4],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锂离子拿走太多,发生危险。其充放电要求较高,一般采用专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通常恒流充电至设定值后转入恒压充电状态,当恒压充电至0.1 A以下时[ 5],应立即停止充电。 锂电池的放电由于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 6],以保证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会缩短,因此在放电时需要严格控制放电终止电压。

基于SH366000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基于SH366000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朋翔 摘要:本文结合中颖电子的智能电池管理芯片SH366000,围绕着锂离子电池安全和有效利用的目标,对信息采集、充电方式、SOC估算、安全保护、电芯均衡、人机接口、低功耗设计等方面的实现策略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现有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智能电池管理系统、SH366000、充电管理、电池平衡、电池保护 中图分类号:TM912.6 文献标识码:A Smart Battery System Based on SH3660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Li-ion battery of safety and effective use, We analyzed t he existing solution of Signal sample、Charge mode、SOC estimate、Safety protection、Cell balance、Man-machine interface、Low power design etc,summarized its disadvant age, and predicted the develop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Key Word:Li-ion Battery、Smart Battery System、SH366000、Charge Management、Ce ll Balance、 Battery Protection 概述 锂离子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由索尼公司首先推出了民用产品。由于具备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各种便携式设备。尤其在笔记本供电方面,其优异的高能量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由于能量密度高及特有的化学特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亦存在隐患,如过高温和过充可能会燃烧甚至导致爆炸,过放电可能造成电池本身的损坏。近年来,连续出现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燃烧事故,导致了全球性的大批量电池召回现象,给生产厂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在提高电池本身材料性能及加强工艺控制的同时,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也成为锂离子电池应用研究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结合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管理与保护芯片SH366000,对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单元设计_张华锋

Vol.33 No.4 2013.4 船电技术|应用研究 37 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张华锋1,廖菲2,管道安1,彭元亭1 (1.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 430064 ;2. 武汉电信网络监控部, 武汉 430030) 摘 要:分析了锂电池各运行参数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通过改进的测量方法实时测量锂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电压、温度及充放电电流,并通过CAN 总线传至上层节点,为锂电池的智能管理提供现场数据。着重介绍了该数采单元的设计原理以及软硬件设计。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数据采集 CAN 总线 智能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62(2013)04-0037-03 The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SMBS Based on CAN Bus Zhang Huafeng 1 , Liao Fei 2 , Guan Dao’an 1,Peng Yuanting 1 (1.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CSIC , Wuhan 430064 , China; 2. Chinatelecom Wuhan Branch, Wuhan 43003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king parameter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designs a kind of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for SMBS. It provides field data acquisi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by measuring the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of single cell, charge current and discharge current in real time, and transmits data upward with CAN bus. I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in detail .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data acquisition; CAN Bu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1 引言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高、无 “记忆效应”、放电曲线平缓,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步 在动力电池方面获得应用。锂电池过充、过放电、短路、温度、单体电压不一致性等都会对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产生影响。因此,获得锂电池的运行参数从而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研制的锂电池智能管理系统中,通过实时测量锂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电压、单体电池温度、及充放电电流,实现对锂电池组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总线将数据传至上层节点进行分析处理,据此对锂电池系统进行相关控制,实现锂电池系统的高效,高寿命运行。本文重点对锂电池智能管理系 收稿日期:2012-08-24 作者简介:张华锋(197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电源测控技术及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监控技术。 统的数据采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为锂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实时提供电池各运行参数。 2 电池运行参数测量 2.1 单体电池电压测量 单节锂电池电压较低,很多场合需要串联使用,而电池组的性能取决于最差的那节电池。因此 测量串联电池组单节电池的电压成为必要而又关键的技术。 共模测量[1]和差模测量是测量串联电池组各节电池电压的两种方法。当串联电池数较多而且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只能采用差模测量。由于两个测量端存在较高的共模电压,所以不能采用模拟开 关选通,也不能直接测量。工业上广泛采用机械继 电器实现多路电压选通,通过隔离放大器隔离共模电压;这种方法在使用寿命,精度,抗干扰等方面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系部:电子信息系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号: _ 学生姓名: ___ ____ 指导教师: _____ ___ 职称: ______ ___ 目录 1摘要 (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镍氢电池、镍镉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差异 (4)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5) 2 电池的充电方法与充电控 (6) 2.1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器 (5) 2.1.1 电池的充电方法 (5) 2.2 充电控制技术 (9) 2.2.1 快速充电器介绍 (9) 2.2.2 快速充电终止控制方法 (10) 3锂电池充电器硬件设计 (12) 3.1 AT89C51 (13) 3.2 电压转换及光耦隔离电路部分 (15)

3.3 充电控制电路部分 (17) 3.3.1 MAX1898充电芯片充电芯片充电芯片充电芯片 (17) 4 锂电池充电器软件设计 (22) 4.1程序功能 (22) 4.2 主要变量说明 (22) 4.3 程序流程图 (23)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摘要 本课题设计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在设计上,选择了简洁、高效的硬件,设计稳定可靠的软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单片机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压转换及光耦隔离电路,并对本充电器的核心器件—MAX1898充电芯片、AT89C2051单片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C语言为开发工具,进行了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该智能充电器具有检测锂离子电池的状态;自动切换充电模式以满足充电电池的充电需要;充电器短路保护功能;充电状态显示的功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维护了充电电池,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充电器;单片机;;锂电池;MAX1898 Abstract:This topic design is one kind lithium ion battery charger which is based on Single Chip, in the design, it has chosen succinctly, the highly effective hardware, the design stable reliable software, explained in detail system's hardware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electric circuit, the charge control electric circuit, the voltag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light pair isolating circuit, and to this battery charger's core component - MAX1898 charge chip, at89C2051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system's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Take the C language as the development ki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the code. Has realized system's reliability, the stability, the security and the efficiency. The intelligence battery charger has the examination lithium ion battery's

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探析--控制篇

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探析--控制篇 1.控制概略 针对混合动力、纯电动及不间断电源,有很多控制方案,选择什么方案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也许还有设计者的设计习惯。 There are various solutions of control to hybrid , electric vehicle and uninterrupt power supply system. Selecting of solution,perhaps affected by habit of its designer, depends mainly on the cost. 无论应用于何处,两个基本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放电控制和充电控制。当电池状况正常时,放电控制保证放电回路接通,充电控制保证充电回路接通。当电池出现异常时,根据异常情况作出是切断充电回路还是切断放电回路。 Wherever application is, two basic controls are inexpensible: discharge control and charge control. When battery is ok, discharge control guarantees the discharging circuit is on, and charge control guarantees charging circuit is on. When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battery, a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cut off charging circuit or discharging circuit. 一般情况下,当发生单体欠压、或电池温度过高时、或电流过大,要切断放电回路。而当单体过压、或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电流过大时都要切断充电回路。 Generally, when Cell V oltage is over low, or battery temperature is over high, or discharging current is over high, the discharging circuit should be cut off. When Cell V oltage is over high, or battery temperature is over high, or over low, or charging current is over high, the charging circuit should be cut off. 在车载应用场合,将充电、放电控电合并一起来进行控制是可以的,这样可以省去一个继电器,因为大功率继电器还是比较昂贵的。但在UPS应用中,充放电控制必须分开。 For solutions to vehicle, Charge control and discharge control can be multiplexed in order to save one contactor, usually, high power contactor is very expensive. But in UPS application, charge control and discharge control should be seperated. 实际上,一旦电压越过充电或放电门槛,导致电路被切断。充放电回路被切断后,电压一般较快的恢复到正常值。一旦电压回到正常值,接触器会重新接通。接触器在切断和接通之间频繁动作会缩短接触器寿命,所以一般都设定一定的回滞电压,以避免接触器在切断和接通之间频繁动作。当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合并一块时,一旦发生过充而导致电路被切断后,此时希望能够放电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充放电经由同一个继电器,这显然听起来很不合理。反之亦然,当发生过放而导致电路被切断后,此时想充电也是不可能。这就发生死锁的情况,死锁情况下可以通过切断控制模块的电源,使得控制回到初态,重新接通电路。在车上,可以通过关掉钥匙重新打到ON档实现。但UPS是没有人看护的,死锁无法解除。所以在车辆应用中可以将充放电合在一起,而在UPS中就不能这么做。 In fact, once the voltage passes over the threshold, the circuit will be cut off. After circuit is cut off, voltage will goes back. Once the voltage goes normal, contactor will be on again. The frequent shuffling between ON and OFF leads to shortening life of contactor. So hysteresis has been used to avoid frequent shuffling. When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 has been unified. Once over-charging happens, which leads to cutting-off of circuit, attempts to discharging becomes impossible because charge and discharge share the common contactor. Vice versa, charge becomes impossible when over-discharge happens which results in cutting of contactor. This is so-called deadlock. When deadlock happens, it can be solved by powering off BMS control module via vehicle key. But in UPS, BMS runs unattendently, deadlock can’t be broken. Therefore, in UPS, charge and discharge should be controlled separate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