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设计)

课题名称浅谈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分校名称马鞍山电视(网络)大学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生姓名李刚

指导教师郭庆生

2012年6月5日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李云龙敢于亮剑、充满霸气的性格特征 (1)

二、李云龙充满人性、侠义的性格特征 (2)

三、李云龙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 (4)

四、李云龙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特征 (5)

五、结语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摘要】我很喜欢《亮剑》这部小说,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李云龙是一个农民出身、少文化、做事大大咧咧、生活不拘小节,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被多次降职,但打仗勇敢、机智多谋、敢于逢敌亮剑的血性军人形象,这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几年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浮躁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同时相对于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熟读小说《亮剑》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李云龙这个人物包含着敢于亮剑,霸气、人性、侠义、敢爱敢恨、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闪光点,让人感慨,耐人寻味。

【关键词】李云龙性格亮剑人性侠义

浅谈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我很喜欢《亮剑》这部小说,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性格特征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李云龙是一个农民出身、少文化、做事大大咧咧、生活不拘小节,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被多次降职,但打仗勇敢、机智多谋、敢于逢敌亮剑的血性军人形象,这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几年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浮躁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同时相对于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熟读小说《亮剑》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李云龙这个人物包含着敢于亮剑,霸气、人性、侠义,敢爱敢恨,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闪光的性格特征,让人感慨,耐人寻味。

一、李云龙敢于亮剑、充满霸气的性格特征

李云龙曾经慷慨激昂地说过:“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是八路军独立团团长。他指挥打仗从不按规矩,不按套路,逢敌亮剑,出奇不意,叫对手摸不准猜不透。李家坡攻坚战、野狼峪伏击战、根据地反扫荡、大闹平田一郎生日会、攻打平安县城李云龙不怕任何千难万险、重重包围,不向任何绝境和强敌低头,有勇有谋、打的日本鬼子鬼哭狼嚎、闻风丧胆。李云龙后来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特种作战军队—梁山分队,该分队曾潜入金门,为解放军炮击金门①提供地形坐标。李云龙这种敢于亮剑的性格特征在他的这些战斗经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这种敢于亮剑,敢打硬仗的性格使他从挫折失败中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说人的“三宝”是精气神,那么军人的“三宝”则是智勇刚。如果说军人的剑锋所在,是热血男儿的所向披靡,那么“亮剑”精神则是中国的军魂,是李云龙的主要性格特征。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场指挥官李云龙的骨头眼里自然还填满了霸气。看《亮剑》,看的就是李云龙身上那股子精气神。李云龙穷出身,少文化。少文化,便少了那份粉头奶面的小家子斯文气,所以就不修篇幅,所以就说话多半用吼,所以遇见赵刚初来时就把生活上“这些娘们活”踢给政委。少文化注定这家伙有点匪气,匪气就是喜欢喝酒抽烟吃肉骂娘。在上司前面躲着骂,在下属面前吼着骂,在平级面前变着法儿骂。全没有昔日文艺作品给我们塑造的那种共产党军队干部正派高大的形象。李云龙其实就是一个匪气十足的八路军长官。用他的话说就是“有酒喝有仗打什么都行”。或许正是这符合当时八路土干部的性格让观众特别的亲切感真实感在云龙身上的霸气,这是常胜将军的那种霸气,是那种土包子里赢了几回战事的霸气,他毫不掩饰这种霸气,抢国军一个营的军械,他毫无退还之意,刀杀土匪头目,手起刀落,一点都不含糊。就连讨老婆这档子事,也命令田雨十分钟给出答复,干脆利落容

不得你多想。这种霸气也就搁在当时那种战争年代行得通,再搭上个容忍他霸气发挥的政委,于是就有了他性格充分展示的机会。

李云龙的霸气尤为突出在他的“笑”上,他从不“嘻嘻”地笑,他从来就是“哈哈”大笑,即使脸部受伤挂彩,他同样通过那眯眯眼向人传递那种“哈哈”大笑的神韵。有酒有肉有仗打,那是他最“哈哈”大笑的强心剂。在哈哈大笑中,他让下属看出他霸气、强硬的指挥风格;在哈哈大笑中,他让楚云飞摸不准是“兄弟”还是“朋友”;同样在哈哈大笑中,他让女人觉得他就是那种心无邪念好伺候的“大男人”。在那个年代,大男人就得有男人味,就招女孩子喜欢。因为男人一大,女人在他身边就有“小”的感觉,小就可以“小鸟依人”。事实上,他的“笑”在上司前面明显是有克制情绪的那种,在上司面前,他笑的难看,笑的拘谨,笑得有点象顽皮的小孩子很压抑的感觉,因为毕竟是军队。这其实是他几十年的军人生涯的经验之笑。也是他这种人在上司面前不显傲气的“法宝”。但由于很压抑,所以他在上司前面的时间总是很短。只有回到独立团那才是他展现个性、展现匪气霸气的场所。赵刚初到时,李云龙觉得这个大学生有碍他的个性发挥,明显表现出敌意,后来发现这个大学生其实也是那种豪爽性格也是那种有酒有肉有仗打就欢天喜地的角色,于是认可了他,于是跟他称兄道弟,于是愿意与他生死与共。他看不出赵刚城府中隐藏的一面,他纯真的可爱可信。所以他对魏和尚的到来,一拍即合。因为在性格中,他们有共同的豪爽,共同的义气。

李云龙喜欢打仗,喜欢享受敌人投降时的快感。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是那种“好战好斗”情结,只能由政委不知不觉地引导。用现在的话说,埋头拉车是他的事,抬头看路是政委的事,仗打得痛快比什么都爽。死了兄弟比什么都痛,于是报仇时天王老子也拦不住。这就是他不加思索胡乱杀人后上级调他到被服厂的原因,也是他后来受命又乐意去打硬仗的基础。李云龙的敢于亮剑和充满霸气的性格特点,正是那个年代那种战争模式最适合的产物,所以读者觉得真实可信。

二、李云龙充满人性、侠义的性格特征

看似粗鲁,言谈举止充满着霸气的李云龙身上还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特征。主人公李云龙铮铮铁骨,有血有肉,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李云龙不仅有英雄人物普遍具有的旺盛斗志,钢铁般的意志,敢于作战不怕牺牲的共性,他还有着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敢爱敢恨的个性,更突出的是他人性中充满刚烈。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他始终身先士卒,深入敌阵,靠前指挥,实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他敢于同数倍于己的凶残敌人开战,他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讲义气,为替死去的和尚兄弟报仇,甘愿接受军事处罚,罢职丢官,也要将顽匪杀个精光;他忍疼割爱,大义灭亲,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减少部队的伤亡,毅然下令,向沦为日军人质的新婚妻子秀芹开炮;他背负炸弹,只身赶赴楚云飞②设下的鸿门宴,令敌手由衷折服。即使在新婚之夜,他也巧布奇兵,有效抵御了日军的偷袭,在和平年代,他不甘平庸,始终向往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阵杀敌。更吸引人的是他那永远如剑客般刚烈的人性特点,他在打仗的时候、喝酒的时候甚至在骂人的时候,无不体现了一种激情,他的部队正如政委赵刚所说的是一支“嗷嗷叫”的部队,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他的部队

也和他一样是那么的铁骨铮铮,别人解决不了的战斗,他上去,就解决了,但是他的刚烈不是盲目的,他能将刚烈和激情用到该用的地方能,但在关系到荣誉尊严的时候就正如他自己所言“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正如他生命的写照。这些不同方式的战斗过程,无不体现了李云龙身上那种充满人性、血性的性格特征。

在文革迫害的灾难即将来临之际,李云龙对孩子们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将来如果有一天,你们走上战场,你们可能会中弹,会牺牲,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们,他们即使牺牲,也只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弹,而不是用后背。什么是军人?军人流血不流泪,要有和敌人拼命的勇气,面对强敌。连眉毛都不许皱一下,军人的荣誉感比命都重要,你们懂吗?这身军装不那么好穿,在穿上这身军装之前,你们可要想好,一旦穿上,你们对国家和民族就有了一种责任,就应该随时准备把自己的命交出去,记住,作为一个老百姓,怕死并不丢脸,如果作为军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丢面子的事。”这段话道出了一个军人在面对强敌时,所应保持的尊严和荣誉感,也是李云龙一生真实写照。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感高于生命。李云龙一生的言行包含了对军人尊严和荣誉感的珍惜、爱护及对污蔑军人尊严和荣誉感的言行的憎恶。他的命运正是勇敢顽强、不屈不饶,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军人尊严和荣誉感的最佳体现。李云龙形象是当前战争小说中寻找回人性、“钙质"和阳光之气的英雄形象的代表。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李云龙这样的英雄男儿,才换来一个新中国。但作为这样一个万人景仰的英雄,也有他如常人般的缺点,他的缺点也同样表现出他激情似火的人性,如他爱喝酒——战争动员他喝酒壮行,铩羽而归他喝闷酒,凯旋而还他喝庆功酒;他爱骂人,也爱女人,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在重病治伤的医院里也表现了一个军人和男人的浪漫情怀;他骄傲、个人英雄主义、经验主义表现十足,他所有的智慧,似乎都充满了“农民式的狡黠。”但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也最打动人的是他人性的刚烈之处,他的面对强敌,无所畏惧,面对死亡也坦然相对,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缺点描述,才使得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的李云龙永驻在读者心中,正是因为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所表达出来的审美精神拉近了革命英雄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将英雄人物从高、大、全的完美型人物,向生活的真实人物的回归。他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而又指向现实,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强烈的针对性,这也正是英雄主义在当下中国的意义和魅力所在。由于作家赋予了人物以更具刚烈的个性,并对人物桀骜不驯的个性表达了更多的人情化、人性化的尊重、理解与张扬,并始终贯彻了一种当代审美情趣和人性评价尺度,使这个老故事中的老人物因此而放射出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人格化的光彩。

其次在李云龙身上还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侠义性格特征。李云龙在这里好似中国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义士、侠客,重朋友,讲义气,敢于牺牲,将侠义精神大肆张扬。纵观《亮剑》全书,作者写到的战争,大大小小有十几处,而且各有特色,绝不雷同。无论是李家坡的阵地战,还是野狼峪伏击战,平安城大混战,笔墨所到之处硝烟弥漫、而在阵阵硝烟中却处处体现了主人公李云龙的智慧与果敢,豪情与侠义。李云龙在新婚之夜受到山本一木的突袭,全团损失惨重,政委受重伤,妻子被劫持。他为了给妻子秀芹、政委赵刚以及其他牺牲的战友复仇,在已经乱了套的晋西北,集结各路人马,最终大胜平安城,但也因此付

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敌人退守到砖砌的建筑物里时,山本一木拿秀芹作为人质,企图扭转局面,然而李云龙在危机关头却两眼冒火,大喊开炮,直到六门山炮同时开火,火光四溅,炮声震天时,他才无力地坐下去,脑中一片空白。原本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但他却在最紧急的时刻,以大局为重,舍弃妻子。此刻,他舍家为国,侠肝义胆,侠义之举另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传统文化“尚义”的更高境界:以大义为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又如他得知魏和尚被杀后,愤怒而吐血,随后不计后果地领兵将已归降的土匪剿灭,虽然他因此触犯了纪律,但他不计较军衔的升降,不计较处分。他所做的已不完全是为了他的一己之私和所谓的哥们义气与江湖恩怨,他要伸张正义,惩治邪恶,还世间一个公道。他的这种嫉恶如仇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侠义精神:惩恶扬善,任侠尚义,敢于亮剑。此刻,他成为侠义精神的化身。然而这个侠客来自民间,继承了民间传统中积极向上的因素,也就必然无法褪去民间的另一面粗野的特征;他出身农村,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依然保留了性格深处的某些弱点与不足,例如他贪财好酒,霸道蛮横,好耍小性子,生气时要骂娘等等。长时期的军队生涯也无法抹去他身上的草莽气息。也正因为这一正一反的性格特征,使李云龙成为新历史主义作品中一个独一无二而又魅力四射的新的英雄人物。在复杂曲折的环境中,都梁用现实主义的写作令我们看到了一个回归于自然本性且洋溢着原始生命力的真实的人。

三、李云龙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

李云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血性男人。为追求给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自己输血的美丽姑娘—护士田雨,他敢于向田雨求爱的副军长竞争,终以自己的血性、勇敢和智慧赢得了田雨的芳心。在很多人印象中,李云龙是个大老粗,泥腿子,是个满嘴脏话的傻大黑粗,好像不懂得什么叫爱情,怎样讨姑娘喜欢,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特别是在追求护士田雨的过程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李云龙性格中敢爱的一面。

首先,李云龙抱定田雨非我老李莫属的敢爱决心,霸气地、干脆利落地逼退了同样追求田雨的副军长。但李云龙在与田雨相处的过程中,却时刻表现得很“听话”,田雨让他吃药就吃药,让他喝粥就喝粥,想想李云龙这样的大英雄如此驯服听话,田雨当然很有成就感。同时,李云龙经常给田雨讲打仗的事,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年轻的田雨对李云龙又敬佩又崇拜。李云龙听从了赵刚的建议,不让田雨叫自己首长,而叫老李。叫老李就显得亲切多了,主动拉近了自己与田雨的距离感。这也为李云龙最后发动爱情总攻做好了准备。

出院之时,李云龙迅速向田雨发起爱情总攻击,向田雨表达了爱慕之情,并只给田雨半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当半个小时后,田雨说没想好时,李云龙使出杀手锏,站起就走。“逼”得田雨忙不迭地说:“我答应,我答应!”他知道田雨对他是有好感的,就在田雨剪不断、理还乱时,他说要走,人家会不答应吗?田雨的父亲田墨轩是位民主人士,与共产党、解放军素无往来,自然也就对共产党、解放军不了解。由于不了解当得知自己的宝贝女儿要嫁给出身草莽,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将军李云龙,是死活不答应。李云龙好说歹说都无济于事,最后田墨轩几句话气得李云龙将手枪掏出,重重拍在未来老丈人客厅的桌子上。如果李云龙没有对田雨那种热烈的爱,没有那种浸透在骨头眼里的敢爱性格,李云龙会这么情绪激动

吗?为了取得田雨父亲对他与田雨婚事的同意,他站在田家大院的天井里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即使身上还带着还未痊愈,略带疼痛的伤口,也毫不在乎,直到老丈人答应为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李云龙充满激情的敢爱性格。

李云龙敢爱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了他对自己所爱的人的追求上,还体现在其消灭敌人的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生与死的战场之上。

李云龙在每次战斗中都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坚决彻底地消灭他们。例如李云龙在李家坡战斗中,指挥部队在开阔地展开土工作业,缩短与日军环形防御工事的冲击距离,展开密集的火力打击,一举拿下李家坡,全歼日军山崎大队。1941年率领独立团一营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击毙服部直臣少将以下一百余名日军军官。1943年,因部队物资不足,率领独立团一营在野狼峪展开伏击战,遭遇日本关东军两个中队并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全歼日军371人,自身伤亡358人震惊中国。随后与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率领各自的警卫员联手大闹河源县,将全城日伪军军官全部消灭。

“冲天一怒为红颜”。为救回新婚之夜被日军俘获的妻子秀芹,也为赵家峪死难乡亲报仇,李云龙擅自调动独立团,狂飙扫县城。对手山本一木全军复灭,由此引发了一场震憾晋西北的抗日大会战……

以上战斗事例无不体现出李云龙性格种那种对亲人、战友、祖国、人民诚挚的爱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作者用哲理的语言,朴实地记事,把一个敢爱敢恨的李云龙形象写活了。

四、李云龙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特征

沿着“亮剑”这条主线,小说前半部浓墨凝重地描写了战争年代的李云龙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特定的“亮剑”精神,后半部则凝重地描写了李云龙置身于文革的特殊环境中刚正不屈,宁折不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向“中央文革”这个强大对手亮剑而带来的悲剧结局。在宏大的战争叙事和和平年代的时空转换中,深层次地传达和满足了时下人们对英雄豪气的快意恩仇的心理期待,也道出了人们沉潜于内心深处的张扬个性的豪迈正气和拼搏之勇,成为最具有人的尊严和民族秉性的感性表达。

文革期间,李云龙命令使用武力制止两个“红卫兵”的非法武装占领军队师部,后因为这个事情遭到迫害。当看到李云龙得知赵刚死后精神崩溃那一段时,令人心生悲痛,面对老战友的死,他无能为力,只能颓然的发出受伤野兽一般的哀号,那一刻,天地也为之动容。赵刚和冯楠的死如同灾难降临前的序曲,他心底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已经明白,此时他要做的就是维护祖国的利益、军人的荣誉!因此,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何谓勇气?不仅要敢于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起责任,更要对欲加之罪顽强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勇气!真正的英雄,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但求无愧天地,无愧于心!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毅然选择了抗争,既然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不如选择死亡!看到他轻轻擦拭着那把当年楚云飞送的“勃郎宁”我就猜到了他的选择,对于他来说,这是他所能选择的最有尊严的死法。临死前一刻,仍毫不畏惧,如同当年在晋西北时一样桀骜。这才是那个千军万马当前仍面不改色的李云龙!

在文革与造反派的对峙中,作者用冷静和凝重的笔触,在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之间去营构战争与和平的宏大纪事,编织富于传奇色彩的感人故事,借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塑造了一群生动丰富、个性鲜明,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而义无反顾,咤诧风云的新英雄军人形象,来展现时代主题,塑造中国军魂。

面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李云龙以一个职业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和政治上的敏感,在重重凝虑间生发出对文革的强烈不满。面对造反派大规模的武斗,甚至冲击占领泰山师师部的“革命行动”,面对巨大的灾难降临在这块他为之欲血奋战的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的“革命风暴”,李云龙“亮剑”了。作者在这里以独到的政治识见写到: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不可能超越历史,更不可能留在已经逝去的历史中不能自拔,否则,你所处的时代便要惩罚你。然而,李云龙却以必须对历史负责的强大责任感,面对中央文革和已由“文化革命”发展到“武装革命”的造反派的强大对手,“可对方已经宝剑出鞘了,我能不亮剑吗?”这种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而张扬的刚阳之气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硬汉子”形象的认同和推崇,然而,也正是这种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却造成和平年代的“十年内乱”中李云龙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感慨、深思、心痛不已。

五、结语

小说《亮剑》就是这样将李云龙置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文革”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之中,其叙述手段有独到之处,它把读者对故事情节进展的预断巧妙地引向另一个误区:刚烈的李云龙的这一次在特定历史中的亮剑,同样是抱着为保卫国家安全,民族安危之崇高使命,却被打成“反革命”而遭到逮捕批斗,表现了为捍卫一个军人的尊严,选择了为真理而死的禀然浩气,让读者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满足:这正是一个充满阳刚浩然正气的热血男儿,血性军人的真实形象。读罢都梁的小说《亮剑》,我头脑中不时能够浮现出以李云龙为代表的英雄们在战场中浴血奋战的景象,并且长久地徘徊萦绕。他们给大家的深刻印象与精神长存恰恰来自于他们的真实与自然,都梁用写实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而透过战争,我们看到了残酷之中展现出的人性美和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也正是这种在极其幽暗、艰苦的环境下体现出的坚强意志、任侠尚义和亮剑精神,为小说带来了一抹传奇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辉。正是以李云龙为首的八路军某部独立团这一群“面对强敌,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即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热血男儿身上迸发出的阳刚浩然正气和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人们记住了李云龙。

李云龙为捍卫尊严、真理而献身,他的性格深深刻着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尊严不容贱踏的忠诚和对亲人、朋友的爱,他的敢于亮剑,霸气、人性、侠义、敢爱敢恨、刚正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在暴风骤雨、跌宕起伏、爱恨情仇中自我完善并被推向极致,铭心刻骨,令人震撼。

注释:

①1958年8月23日,依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金门,进而为未来解放台湾,发动了炮击金门战役。数万发炮弹不但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也严重封锁了金门岛国民党军队的补给,给垂死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压力。

②楚云飞是小说《亮剑》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国民党的精英将领,黄埔军校毕业,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楚云飞在《亮剑》剧中给人以李云龙的“斯文版翻版”,但较之李云龙,他在军事理论与文化素养方面更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与理智。楚云飞堪称史上最经典的国民党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亮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曹克颖,《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为例》,传承,2007年,第7期,第95—96页。

3.杨小兰《赏亮剑英雄,做时代英雄—李云龙形象分析》,青年科學,2009年,第4 期,第24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