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经典例题】

例1、已知如图,ABC ?中,BC AC =,AD 平分CAB ∠,若ο

100=∠C ,求证:CD AD AB +=。

例2、如图,已知在ABC ?中,ο

60=∠B ,ABC ?的角平分线CE AD ,相交于点O ,求证:AC CD AE =+。

E

O

B

例3、如图,BD 平分ABC ∠,?=∠45ADB ,BC AE ⊥,求AED ∠.

A

B

C

D

例4、已知,如图ABC ?中,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D AC DC AB ?=?.

例5、如图,已知P 为锐角△ABC 内一点,过P 分别作AB AC 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E D ,,,BM 为ABC ∠的平分线,MP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N ;如果PF PE PD +=,求证:CN 是ACB ∠的平分线。

A

B

C

N

M

P

D

E

F

例6、如图,在梯形ABCD 中,BC AD //,DC AB =,?=∠80ABC ,E 是腰CD 上一点,连接BE 、AC 、

AE ,若?=∠60ACB ,?=∠50EBC ,求EAC ∠的度数.

B

C

E

例7、已知:ABC ?中,BC AB <,AC 的中点为M ,AC MN ⊥交ABC ∠的角平分线于N .

(1)如图1,若?=∠60ABC ,求证:BN BC BA 3=

+;

(2)如图2,若?=∠120ABC ,则BA 、BC 、BN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并对你得出的结论给予证明.

A

C

【提升训练】

1、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B

2、如图,在ABC ?中,A ∠等于ο

60,BE 平分CD ABC ,∠平分ACB ∠,求证:EH DH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

4、已知I 是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交对应边于D 。求证:

BC

AC

AB ID AI +=

B

5、(1)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BD AF ⊥,CE AG ⊥,垂足分别为F 、

G ,连接FG ,延长AF 、AG ,与直线BC 相交,求证:()AC BC AB FG ++=

2

1

。 (2)若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过点A 作BD AF ⊥,CE AG ⊥,垂足分别为F 、G ,连接FG ,线段FG 与ABC ?三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若BD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如图(3)),过点A 作BD AF ⊥,

CE AG ⊥,垂足分别为F 、G ,连接FG ,则线段FG 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

(2)

(1)

6、如图,已知BD ,CE 为ABC ?的角平分钱,F 为DE 的中点,点F 到AC ,AB ,BC 的距离分别为

a FG =,

b FH =,

c FM =,若025

221222=+-+--m m ab c c 。

(1)求a ,b ,c ,m 的值;(2)求证:)(4

1

CD BC DG -=。

A B

C

E

D

F

M

H G

7.已知如图,CD 是ABC Rt ?斜边上的高,A ∠的平分线交CD 于H ,交BCD ∠的平分线于G , 求证:BC HF //.

8.如图,BD 、CE 为△ABC 的两条内角平分线,K 为ED 的中点,KF ⊥AB 于F ,KG ⊥AC 于G ,KH ⊥BC 于H ,求证:KF+KG=KH .

9.已知BC AC =,?=∠90ACB ,?=∠15DCB ,CD BD =,AD CE ⊥

于点E ,求证:CE BC 2=.

10.(1)如图1,BP 为△ABC 的角平分线,PM ⊥AB 于M ,PN ⊥BC 于N ,AB=30,BC=23,请补全图形,并求△ABP 与△BPC 的面积的比值;

(2)如图2,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CD 与BE 相交于点O ,判断∠AOD 与∠AO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BC=DC ,且AB ≠AD ,对角线AC 平分∠BAD ,请直接写出∠B 和∠D 的数量关系.

11.(1)已知:如图1,Rt△ABC中,∠ACB=90°,∠BAC=60°,CD平分∠ACB,点E为AB中点,PE⊥AB 交CD的延长线于P,猜想:∠PAC+∠PBC= °(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2)已知:如图2,Rt△ABC中,∠ACB=90°,∠BAC≠45°,CD平分∠ACB,点E为AB中点,PE⊥AB交CD 的延长线于P,(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2.如图1,分别过线段AB的端点A、B作直线AM、BN,且AM∥BN,∠MAB、∠N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C,过点C的直线l分别交AM、BN于点D、E.

(1)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2)在图1中,当直线l⊥AM时,线段AD、BE、AB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3)当直线l绕点C旋转到与AM不垂直时,在如图2、3两种情况下,(2)中的三条线段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1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AE 平分∠BAC ,交CD 于K ,交BC 于E ,F 是BE 上一点,且BF=CE ,求证:FK ∥AB .

14.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 (1)如图①,求证:

AC

AB

S S ACD ABD =??; (2)如图②,若BD=CD ,求证:AB=AC ;

(3)如图③,若AB=5,AC=4,BC=6.求BD 的长.

中,∠ABC=90°,D为BC上一点,在△ADE中,∠E=∠C,∠1=90°﹣∠EDC.求证:15.如图,在ABC

(1)∠1=∠2;

(2)ED=BC+BD.

16.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顶点A在∠MON的边OM上移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AB⊥ON于点B,AC⊥OM于点A.∠MON的角平分线OP分别交AB、AC于D、E两点.

(1)点A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AD和A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点A在移动的过程中,若射线ON上始终存在一点F与点A关于OP所在的直线对称,判断并说明以A、D、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怎样特殊的四边形?

(3)若∠MON=45°,猜想线段AC、AD、O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出结果即可.不用证明.

17.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PJ,PI=PG,则点P就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

(1)如图2,∠AFD与∠DEC的角平分线FP,EP相交于点P.求证:点P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

(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括号内填“真”或“假”.

①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存在准内点.()

②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只有一个准内点.()

③若P是任意凸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则PA+PB=PC+PD或PA+PC=PB+PD.()

18.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DC于E,DF⊥BC于F,交AE于G,且AD=DF.过点D作DC的垂线,分别交AE、AB于点M、N.

(1)若M为AG中点,且DM=2,求DE的长;

(2)求证:AB=CF+DM.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ABC 的平分线AF 、BG 分别与线段CD 交于点F 、G , AF 与BG 交于点E .

(1)求证:AF ⊥BG ,DF=CG ;

(2)若AB=10,AD=6,AF=8,求FG 和BG 的长度.

20、平行四边形ABCD 中,

4

3

=BC AB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BCD ∠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F ,BE 、CF 交于点G ,若BC FG 4

1

=。求证:223CF BE =。

G

B

21、如图,在ABC ?中,D 是BAC ∠外角平分线上一点,求证:DC DB AC AB +<+。

D

A

B C

22.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

(1)在图1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

(完整版)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86168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C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A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为 a 2 5;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 C B A 300

D C A 45 A B C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点,且∠AED=450: 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2-。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 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BAC=1000时,∠DAE=400;②当∠BAC=x 0时,∠DAE=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有 ()222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 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①△AOE ≌△BOF ; ②AE ⊥BF 。 14、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点,EF ⊥CD ,EG ⊥BC : ①AE=FG ;②AE ⊥FG 。 15、如图,将矩形ABCD 顶点B 沿某直线翻折可与D 点重合: ①EF 是BD 中垂线; ②BE=DE ,若AB=3,AD=5,设DE=x ,则()2 2 253x x =-+。 16、将矩形ABCD 顶点A 沿BD 翻折,A 落在E 处,如图: ①BD 是AE 中垂线,AB=BE ;②△BEF ≌△DCF ;③BF=DF 。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5.6几何证明举例

§5.6 几何证明举例(2)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 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直尺、圆规、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写出证明的过程,注意几何证明的三步)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法1 证明: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BAD = ∠CAD (角平分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AD = ∠CA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SA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法2 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 AD ∴ BD = CD (中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D = C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 SS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D⊥BC,垂足为D 则∠ADB=∠ADC=90°(垂直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B=∠C (已知), ∠ADB=∠ADC=90°(已证) AD=AD (公共边) ∴△ABD≌△ACD (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 (鼓励学生当老师讲给其他同学听) ①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精讲点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2、数学语言表达: 性质1:性质2: 在△ABC ∵ AB=AC ∵ AB=AC ∴∠B= ∠C ① AD平分∠BAC (等边对等角) ②AD⊥BC ③ BD=DC ( ①,② ,③均可作为一个条件,推出其他两项 ) (三线合一) 四、典例精析 例1 已知,D是△ABC内的一点,且DE=DC,BD平分∠ABC,CD平分∠ACB 求证:AB=AC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F E D C B A F E D B A D C A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BD 长为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①当D 是AC 中点时, a 224-。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 点,且∠AED=450 :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 2-。 C B A 300

E D C B A 45 A B C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 时,∠ DAE=400; ②当∠ BAC=1000 BAC=x 0 时, ∠ DAE= 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有()2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资料全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AOC=BOD AOD=BOC OD OE ①BAD= C CAD= B ②AD2=BD·CD ③AB2=BD·BC ④AC2=CD·BC P=A+B+C A+B=C+D B=D P=90+A/2 P=A/2

P=90-A/2 AP平分BAC PB=PC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为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点,且∠ AED=450: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 2-。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 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BAC=1000时,∠DAE=400;②当∠BAC=x 0时,∠DAE= 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 有()2 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①△AOE ≌△BOF ; ②AE ⊥BF 。

几何证明举例教学设计

几何证明举例——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简单应用。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分类讨论、方程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复习引入新课: 动手操作 你还记得八(上)用折叠的方法探索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过程吗?(学生事先准备好纸剪的等腰三角形操作)。展示等腰三角形折叠动画。 二、新课探索新课探索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回答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2)说出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 (3)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2、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温馨提示一: 回顾八(上)用折叠的方法探索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过程。由当时的操作,如何添加辅助线,然后给出证明。注意作辅助线的方法可有多种,如作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相应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依据也不同。 例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方法点拨 (3)证明一:取BC的中点D,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AOC=BOD AOD=BOC OD OE ①BAD=C CAD= B ②AD2=BD·CD ③AB2=BD·BC ④AC2=CD·BC P=A+B+C A+B=C+D B=D P=90+A/2 P=A/2

P=90-A/2 ①AC平分BAD ②AB=CB ③BC∥AD AP平分BAC PB=PC ①AB=AC ②BD=CD ③AD BC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 E交于F : ①△AE B≌△A DC ②∠B FD =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①AF :DF:AD =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 =a 3 3 3、如图Rt △ABC 中,∠C =900 ,∠B=300 ,AC=a,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 ,AB=AC =a ,D 是AC 上的点:

F E D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D C A 45 A B C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为 5、如图,如图R t△ABC 中,∠B AC=900,A B=A C=a ,E、D是BC 、AC上的点,且∠ AE D=450:①△ABE ∽ECD ②设BE=x,则C D=a x ax 2 2-。 6、如图A B=AC,∠A =360 ,则:BC = 2 1 5-AB 。 7、如图AB=A C,D 是BC 上一点,AE=AD,则: 2 1 ∠BAD=∠ED C。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B E=BA,则当:①∠BA C=1000时,∠DAE =400;②当∠BAC=x 0时,∠D AE=2 180x -0 。 9、如图,△BC A中,D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 DC= 21 ∠A;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 B=900 ,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 E,若AC=3,BC=4,设AE=x, 有()2 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是正方形A 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 F; ③EC ⊥C H;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 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②BE ⊥DG 。 ? C B A 300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9 2 初 中 几 何 常 见 基 本 图 形 序号 1 基 本 图 形 A C D B 基 本 结 论 2 3 子母型 ① ② 2· C B 4 ③ 2· ④ 2· 5 C C A 6 D B D 7 D 8 90 + 2 A P B C D

16()/2 ∥∥18 AD D E ∥ 20AD AE DE == AB AC BC 1090-2 11①平分 ② ③∥ “二推一” ⊕⊕→⊕ 12 13为中线 1:3:2 平分 14 A 12 B D C A ① “二推二” ② ③⊕⊕→⊕⊕ ④1= 15D E D、E为中点2 ∥ B C A D E、F为中点E F 17 B H D C E、F、G、H A为中点 G E B F C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A型A AE AD AE DE === BD CD AB AC BC 19 B C X型E D A ∥AD AE AD AE DE === BD CD AB AC BC B C 假A型 A E D B C

d B ④ O∠90° 25 AD P A PD == BC PC PB O 26 P A PD AD PC PB BC P 29 ∠∠ ∠∠180°假子母型A 21D2· B B C 221:1:2 A C C ①过圆心二推三 23 A O R E a/2 ②垂直于弦 ③平分弦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 R22+(2)2 24A D C为直径 B 蝶型 D A P B C 规型 A B == O D C 27A型 A O B D P · PB PD BD == PC P A AC C A 28O D B AB BC AC == BD AB AD 2· C D A O 30 B C E ①过圆心“二推一” O②过切点 ③垂直于切线 A C B

几何证明举例学案

几何证明举例——有关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证明“AAS”定理,并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 三角形全等。 2、根据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进而推证有关线段和角相等。 3、知道证明的过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会综合法证明的书写 格式。 4、在证明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几个基本事实吗?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它有什么性质? 其中哪些是基本事实? 3、几何证明的步骤是什么? 二、探究证明 1、求证: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例 已知:如图,AB =AC ,DB =DC . 求证:∠B =∠C . 3、变式1、 已知:如上图,AB =AC ,∠B =∠C . 求证: DB =DC . 练习、已知:如图,PB =PC ,CE 、BD 相交于点P ,∠BDA =∠CEA. 求证:AB =AC. A C B D

5、合作与探究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 三、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2、证明全等的思路: 3、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4、证明两条线段(或角)相等的方法: C A B D P E

四、当堂达标 1、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2.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不能判定△ABM≌△CDN的条件是() A.∠M=∠N B.AB=CD C.AM=CN D.AM∥CN 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也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 c . 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A B C D E A C D B E A B C D E A B C D O A B C D E F G D A B C E A D C B E E A C D B N O M D A E C B F A B C D E F E D B A A B C O A B C D O E A B C D A B C D E A 1. EC FC ?⊥ 正方形ABCD 中,BD ⊥CE ?BD =CE 平移后也成立 2. B D E ∠+∠=∠ 6. △ABD ,△ACE 为等边△?BE =CD BE 、C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360AB CD B D E ?∠+∠+∠=? ABDE 与ACFG 为正方形?EC =BG ,BG ⊥CE 注:条件可换成△BAE ,△CAG 为等腰Rt △ 3. B D ?∠=∠ 7. ①AD 平分∠CAB ;②DE//AC ;③AE =DE 中,知二推一 4. 1 902 BOC A ?∠=?+∠ 8. △ABC 为等腰Rt △, AE 平分∠CAB , ∠D =90? ?AE =2BD 1 2 BOC A ?∠=∠ DE//BC ? C △ADE =AB+AC 1 902 BOC A ?∠=?-∠ 9. 5. AC =BC ,则CE ⊥BD ?CE =BD △ACD 、△BCE 为等边△,A 、C 、B 共线? △ACE ≌△DCB; △ACM ≌△DCN △MCE ≌△NCB; AE =BD ,AM =DN ,EM =BN ,CM =CN ,AE 、BD 相交成锐角60°,AO =DO+CO ,BO =EO+CO ,OM+ON =CO ,OC 平分∠AOB ,注:△BCE 绕C 旋转时,结论有些变化. 10. AC =BC ?△DEF 为等腰Rt △ 15. ?OD =OE BE+CD =BC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举例》专项练习

C A B C D E P 图 ⑴ 5.6 几何证明举例 1、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3、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 且BC=10,求△DCE的周长. A B C O M N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 AD=BD,∠DAQ=∠DBR=45度, 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矩形,所以AQ=RP, △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 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BDR=∠ADQ,DR=DQ, ∠RDQ=∠RDA+∠ADQ=∠RDA+∠BDR=90度, 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 ∵∠BAC=90°∴∠CAG= ∠BAG=45° ∵∠BAC=90°AC=AB ∴∠C=∠ABC=45° ∴∠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CAF=∠ABE ∵ AC=AB ∴△ACF ≌△BAG ∴CF=AG ∵∠C=∠DAG =45°CD=AD ∴△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4. 略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 所以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连接OA,如图, ∵AC=AB,∠BAC=90°,∴OA=OB,OA平分∠BAC,∠B=45°, ∴∠NAO=45°,∴∠NAO=∠B, 在△NAO和△MBO 中,

(完整word版)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1)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题,通常找到线段所在图形,证明全等 2)隐藏条件:比如特殊图形的性质自己要清楚,有些时候几何题做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利用好隐藏条件 3)辅助线起到关键作用 4)几何证明步骤:依据—结论—定理切记勿忽略细微条件 5)遇到面积问题,辅助线通常做高,遇到圆,多为做半径,切线 6)个别题型做辅助线: 1 通过连结,延长,作垂直,作平行线等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有中点条件时,常常延长中线(即倍长中线),或以中点为旋转中心,使分散的条件汇集起来。 3遇到求边之间的和,差,倍数关系时,通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求角度之间的关系时,也一样。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几何图形的基本模型

几何图形的基本模型 【典型例题】 模型一:双子型(手拉手模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D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600④OE平分∠AED 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 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900 ④OE平分∠AED 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D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A0B ④OE平分∠AED(或∠AED的外角)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例题:(1)如图①,△ABC中,AB=AC,在△ABC的外侧分别以AB,AC为腰作了两个等腰三角形

ABD,ACE,分别取BD,CE,BC的中点M、N、G,连接GM、GN,线段GM与GN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 (2)如图②,把等腰三角形ABC换为一般的锐角三角形,AB﹥AC,其中,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2)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向△ABC的内侧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GMN的形状,并给与证明。 模型二:双子型(手拉手模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ΔOCD ∽ΔOAB ),将ΔOCD 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ΔOCD ∽ΔOAB?ΔOAC ∽Δ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AEB=∠AOB ③点E 在ΔOAB 的外接圆上。 (2) 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ΔOCD ∽ΔOAB ), ∠AOB=∠COD=900将ΔOCD 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ΔOCD ∽ΔOAB ?ΔOAC ∽Δ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AEB=900(BD ⊥AC ) ③连接AD,BC ,则S ABCD =12AC ×BD ④OD OC =OB OA =tan ∠OCD ⑤点E 在ΔOAB 的外接圆上 (A,O,E,B 四点共圆) ⑥必有AD 2+BC 2=AB 2+CD 2 例题:以平面上一点O 为直角顶点,分别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记作△AOB 和△COD ,其中∠ABO= ∠DCO=300 (1)点E 、F 、M 分别是AC 、CD 、DB 的中点,连接FM 、EM. ① 如图1,当点D 、C 分别在AO 、BO 的延长线上时,FM EM = ② 如图2,将图1中△AOB 的绕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0<α<600),其他条件不变,判断 FM E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 (3) 如图3,若B0=3√3,点N 在线段OD 上,且NO=2.点P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在将 ΔOAB 绕点0旋转过程中,线段PN 长度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精心整理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A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BD 长为 a 2 5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①当D 是AC 中点时,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点,且∠AED=450: 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2-。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2 1∠BAD=∠EDC 。 80时, 9 D 是外 ,∠ ,有 (FG 中 ∥BC : : ①AE=FG ;②AE ⊥FG 。 15、如图,将矩形ABCD 顶点B 沿某直线翻折可与D 点重合: ①EF 是BD 中垂线;②BE=DE ,若AB=3,AD=5,设DE=x ,则()22253x x =-+。 C

16、将矩形ABCD顶点A沿BD翻折,A落在E处,如图: ①BD是AE中垂线,AB=BE;②△BEF≌△DCF;③BF=DF。 17、如图,B是直线DF上一点,∠ABC=Rt∠,过A、C做直线的垂线,D、E是垂足: ①△ABD∽△BCE;②当AB=BC时,△ABD≌△BCE。 18、如图,以△ABC两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ED,ACFG,H是BC中点: ① 19 20H 作 21 可) 22 23 ①AF 24CF=3:5③S 2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则AB=CD,可利用①平移——过D作DM∥AC交BC延长线于M;②分割——过A、D作BC垂线。 26、如图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ABCD(例如矩形),则连结四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27、如图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ABCD(例如菱形),则该四边形中点围成的四

八年级数学下册 11.5 几何证明举例(3)导学案 青岛版

几何的证明举例 导学案(三) 课本内容:P132——134 例四、例五 课前准备:三角板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步骤; 2、牢固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 一、自主预习课本P132——133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二、通过预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请思考以下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5゜,则底角是(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DE ∥AB ,则图中有等腰三角形 个. 三、巩固练习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 )60° (B )120° (C )60°或150° (D )60°或120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第3题)

(A )12或9 (B )12 (C )9 (D )7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 =44°,CD ⊥AB 于D ,则∠DCB 等于( ) (A )44° (B )68° (C )46° (D )22° 4.如图(1),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的底边,AD ⊥BC ,AD = BC ,将此三角形纸片沿AD 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若把这两个三角 形拼成一个平面四边形,则能拼出互不全等的四边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如图,在△ABC 中,∠ABC =2∠ACB ,BD 平分∠ABC ,AD ∥B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 6、如图所示,AB =AC ,AC 上一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ABC 的周长为16cm ,△BCD 的周长为10cm ,则AB 的长为 . 7、如图,已知AB =AC ,∠A =4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求∠DBC 的度数. 四、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达标检测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高,并且AB 恰好是DE 的垂直 (第5题) C D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E A C D B F A B C D E D G A B C E A B C D F E D B A A B C O A 45? F E A B C D 1. 正方形ABCD 中,BD⊥CE ?BD =CE 平移后也成立 6. △ABD,△ACE 为等边△?BE =CD BE 、C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ABDE 与ACFG 为正方形?EC =BG ,BG⊥CE 注:条件可换成△BAE,△CAG 为等腰Rt△ 3. 7. ①AD 平分∠CAB;②DE 8. △ABC 为等腰Rt△, AE 平分∠CAB,∠D=90? ?AE =2BD DE ? 5. AC =BC ,则CE ⊥BD ?CE =BD △ACD、△BCE 为等边△,A 、C 、B 共线? △ACE≌△DCB;△ACM≌△DCN△MCE ≌△NCB;AE=BD ,AM =DN ,EM =BN ,CM =CN ,AE 、BD 相交成锐角60°,AO =DO+CO ,BO =EO+CO ,OM+ON =CO ,OC 平分∠AOB,注:△BCE 绕C 旋转时,结论有些变化. 10. AC =BC ?△DEF 为等腰Rt△ 15. ?OD =OE BE+CD =BC 11. ?PB+PC =2PD ∠ABP+∠C=180° 16. AD =CD ?CD =BD ?AD =BD AB =AC ?AE+BE =BC 17. ?∠A=∠B 或∠A+∠B=180° 12. AC =BC ?∠ADC=∠BDF; CF+DF =AD 18. ?DE+BF =EF AE 平分∠DEF,AF 平分∠BFE 13. ?CD =CE =BG CEFD 为菱形 ∠2=2∠1 ?AF =BC+CF 14. AB =AC ?AE+CF =CD

平面几何证明常用方法

目录 1.引言??????????????????????? 2.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添加平行线证题???????? 3.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巧作辅助圆证题????????? 4.利用平移、旋转, 翻折,几何证明中的三种基本变换证题 5.反证法证题??????????????????? 6.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常用技巧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是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良好途径。解决任何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 ,都要应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 , 而选择哪一种方法 , 就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本文试对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题思路技巧 The plane geometry proving the commonly used skill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bstract: Flexible, properly choose the problem solving method is a good way of solving plane geometry. Any solve a plane geometry proving, one way or the other method, and the choice of which method, it depends on what kind of way we use. This article try to plane geometry proving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several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 words:Plane geometry To prove the topic Train of thought skills 1 引言平面几何难学 , 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 , 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主观和客观因 素 , 而学习不得法 ,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波利亚曾说过 ,“解 题的成功要靠正确 思路的选择 , 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辨别哪一条思路正确 , 哪一个方 向可接近它 ,就要试探各种方向和思路。”由此可见 , 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索证题 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 2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 本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 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 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 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E A C D B F A B C D E A B C D F E D C B A A B C O A 45? F E A B C D 1. 正方形ABCD 中,BD ⊥CE ?BD =CE 平移后也成立 2. 6. △ABD ,△ACE 为等边△?BE =CD BE 、C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ABDE 与ACFG 为正方形?EC =BG ,BG ⊥CE 注:条件可换成△BAE ,△CAG 为等腰Rt △ 3. 7. ①AD 平分∠CAB ;②DE 8. △ABC 为等腰Rt △, AE 平分∠CAB ,∠D =90? ?AE =2BD DE ? 5. AC =BC ,则CE ⊥BD ?CE =BD △ACD 、△BCE 为等边△,A 、C 、B 共线? △ACE ≌△DCB; △ACM ≌△DCN △MCE ≌△NCB; AE =BD ,AM =DN ,EM =BN ,CM =CN ,AE 、BD 相交成锐角60°,AO =DO+CO ,BO =EO+CO ,OM+ON =CO ,OC 平分∠AOB ,注:△BCE 绕C 旋转时,结论有些变化. 10. AC =BC ?△DEF 为等腰Rt △ 15. ?OD =OE BE+CD =BC 11. ?PB+PC =2PD ∠ABP+∠C =180° 16. AD =CD ?CD =BD ?AD =BD AB =AC ?AE+BE =BC 17. ?∠A =∠B 或∠A+∠B =180° 12. AC =BC ?∠ADC =∠BDF ; CF+DF =AD 18. ?DE+BF =EF AE 平分∠DEF ,AF 平分∠BFE

(完整版)八年级假期复习几何基本模型之手拉手模型

E A D B C E A D B C E D C B A 图3图21图O H G A B C D F G H D E C B A H D E C 几何基本模型之 手拉手模型 模型 手拉手 例题: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DE 是等腰三角形,AB=AC ,AD=AE ,∠BAC=∠DAE 求证:△BAD ≌△CAE 。 模型练习 1.如图,△ADC 与△GDB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G 、CB ,相交于点H ,问:(1)AG 与CB 是否相等?(2)AG 与CB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2.如图,直线AB 的同一侧作△ABD 和△BCE 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 、CD ,二者交点为H 。求证: (1)△ABE ≌△DBC ;(2)AE=DC ; (3)∠DHA=60°;(4)△AGB ≌△DFB ;(5)△EGB ≌△CFB ; (6)连接GF ,GF ∥AC ;(7)连接HB ,HB 平分∠AHC 。 3.如图,△ABD 与△BCE 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 与CD ,延长AE 交CD 于点 H .证明:(1)AE=DC ;(2)∠AHD=60°;(3)连接HB ,HB 平分∠AHC 。

M P D E C B A 4.在线段AE 同侧作等边△CDE (∠ACE<120°),点P 与点M 分别是线段BE 和AD 的中点。 求证:△CPM 是等边三角形。 5.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求证:(1)AM=AN ;(2)AM ⊥AN 。 6.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BC 上一动 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点M 的位置改变时, △DMN 也随之整体移动) . (1)如图①,当点M 在点B 左侧时,请你判断EN 与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 是否在直线NE 上?都请直接.... 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由; (2)如图②,当点M 在BC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 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 在点C 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F M N E 1 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