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汽车悬架解析

常见汽车悬架解析
常见汽车悬架解析

汽车常见悬架

一、汽车悬架的功用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起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二、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

汽车的悬架机构各有不同,但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等三部分组成,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受力传递的作用。弹性元件即弹簧,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减振器又指液力减振器,其功能是为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则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钢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此外,还铺设了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

三、汽车悬挂的分类

悬架按导向机构的基本形式分,有两大类,分别是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1、非独立悬挂

非独立悬架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变化小。若采用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结构大为简化,降低成本。目前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用的。非独立悬架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别是导向机构的结构,随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有时差别很大。采用螺旋弹簧、气体弹簧时,需要有较为复杂的导向机构;而采用钢板弹簧时,由于钢板弹簧本身可兼起导向机构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减振作用,使得悬架结构大为简化。因此,在非独立悬架中大多数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它中部用U型螺栓将钢板弹簧固定在车桥上。悬架前端为固定铰链,也叫死吊耳。它由钢板弹簧销钉将钢板弹簧前端卷耳部与钢板弹簧前支架连接在一起,前端卷耳孔中为减少摩损装有衬套。后端卷耳通过钢板弹簧吊

耳销与后端吊耳与吊耳架相连,后端可以自由摆动,形成活动吊耳。当车架受到冲击弹簧变形时两卷耳之间的距离有变化的可能。

1.1非独立悬架的优点

1)、弹簧刚度大,整桥承载能力强,适用于中、重型货车或者轻型货车前悬;

2)、结构可靠、制造成本低,易于维护;

1.2非独立悬架的缺点

1)、悬架定位参数少,操控性能较差;

2)、转向时会产生轴转向作用,产生过度、不足转向;

3)、簧下质量大,降低了平顺性。

1.3非独立悬挂的结构形式

非独立悬架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这是器最为明显的特征。因导向机构的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不同而大致分为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螺旋簧非独立悬架、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油气弹簧非独立悬架)等四类。

1)、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钢板弹簧在车上通常是纵向布置的。钢板弹簧中部用两个U型螺栓固定在车桥上。弹簧两端的卷耳孔中压入衬套。前端卷耳用钢板弹簧销与车身车架相连,形成固定铰链支点,而后端卷耳则通过板簧吊耳销与可自由摆动后吊耳相连,这样钢板弹簧变形时两卷耳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有改变的可能。这种用铰链和吊耳将钢板弹簧两端固定在车架上的结构,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一种连接形式。其机构如图1。

图1 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2)、螺旋簧非独立悬架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左、右车轮用一根整桥相连,纵向摆臂连接车桥与车架,纵向摆臂前端开孔,孔中装有橡胶衬套,连接螺栓通过衬套与车架相连形成橡胶铰链点,车轮受力跳动时,整个车桥在汽车纵向平面内绕左、右橡胶铰链中心连线摆动,与此同时,左、右车轮还绕横向推力杆与车架的铰链点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摆动。其机构如图2。

螺旋簧独立悬架一般用做轿车的后悬架,其纵、横向推力杆是悬架的导向机构,用来承受和传递车桥和车上之间的纵向和横向作用力及力矩。此外,加强杆的作用是加强横向推力杆的安装强度,并可使车身受力均匀。

图2 螺旋簧非独立悬架

3)、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及油气弹簧非独立悬架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其结构与螺旋簧大致相似,两者最大区别就是弹性元件不同。该悬架的导向机构也是由纵向摆臂、很向推力杆、加强杆等组成,与连接左、右车轮的车桥、和空气弹簧组成整个悬架。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弹性元件是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由空气压缩机产生气压,使气囊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弹性体,利用气体可压缩从而实现其弹性作用的。同时空气弹簧可以通过高度阀调整车身高度。

油气弹簧非独立悬架采用油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

2、独立悬挂

独立悬挂的特点是左、右车轮不连在一根车轴上,是单独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每个车轮都能独立的上、下运动。目前,大多数乘用车前悬架都采用了独立悬架。

2.1、独立悬挂的优点

1)、簧下质量小,有利于行驶平顺性;

2)、悬架占用的空间小;

3)、可以用刚度小的弹簧,改善了汽车行驶平顺性;

4)、由于有可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

降,又改善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5)、左、右车轮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

振动,同时在起伏的路面上能获得良好的地面附着能力。

2.2、独立悬挂的缺点

1)、结构复杂,

2)、成本较高

3)、维修困难

4)、一般情况下,车轮上下跳动时,因为车轮外倾角和轮距变化较大、轮胎磨损较大。

2.3、独立悬挂的结构形式

独立悬挂的结构分有烛式、麦弗逊式、单横臂式、双横臂式、纵臂式(单纵臂、双纵臂、复合扭转式)、连杆式等多种,其中烛式和麦弗逊式形状相似,两者都是将螺旋弹簧与减振器组合在一起,但因结构不同又有重大区别。烛式采用车轮沿主销轴方向移动的悬挂形式,形状似烛形而得名,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不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有利于汽车的操控和稳定性。麦弗逊式是绞结式滑柱与下横臂组成的悬挂形式,减振器可兼做转向主销,转向节可以绕着它转动,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与烛式悬架正好相反。这种悬架构造简单、布置紧凑、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目前轿车使用最多的独立悬挂是麦弗逊式悬挂。

1)、麦弗逊式(Strut Type or Mcpherson Type) 悬架

与转向节(Steering Knuckle)形成整体安装减震器的滑柱(Strut)和下横臂、连接悬吊臂和下部的球节(Ball Joint)及弹簧构成。滑柱的上部通过顶端连接板连接到车体上,顶端连接板与滑柱轴承相接。车身重量由车身通过悬架滑柱支撑,转向后滑柱与转向节一并旋转。与横臂式相比,结构简单,构成要素少,易于维护,可以降低簧下重量,所以,车辆行驶性能(Road Holding)及乘车舒适感良好。

图3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简图

2)、烛式独立悬架

烛式独立悬架车轮的转向节是沿着刚性地固定在车架上的主销上、下运动的。这种悬架对于转向轮来说,当悬架变形时,主销的定位角不会发生改变,仅轮距、轴距稍有改变,因此有利于汽车的转向操纵和行驶稳定性。但侧向力全部由主销上的长套筒和主销承受,则套筒和主销之间磨损严重,容易损坏,故这种形式悬架很少使用。

图4 烛式独立悬架

3)、单横臂式独立悬架

单横臂式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当悬架变形时,车轮平面将产生倾斜而改变两侧车轮与路面接触点的距离——轮距,致使轮胎相对于地面侧向滑移,破坏轮胎与地面的附着,且轮胎磨损较为严重。此外,这种悬架用于转向轮时,会使得主销

内倾角和车轮外倾角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转向操纵有一定的影响,故目前在前悬架中很少使用。但是由于其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在车速不高的重型越野车上也是有所采用。

图5 单横臂式独立悬架

4)、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两个摆臂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两摆臂相等的悬架中,当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平面没有倾斜,但是轮距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将增加车轮侧向滑移的可能。在两摆臂不等的悬架中,如果两摆臂选择合适,可以使得车轮和主销的角度以及轮距的变化都不太大。不大的轮距变化在轮胎较软的时可以由轮胎变形来适应,目前轿车的轮胎可以容许轮距的改变在每个车轮上达到4-5mm而不致沿路面滑移。因此,不等长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在轿车前轮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图6 双横臂(叉臂)式独立悬架

5)、纵臂式独立悬架

纵臂式悬架亦称曲轴式悬架。它由沿行驶方向布置在汽车两侧的纵向摆臂组成。纵臂铰接在副车架或者车架上,必须承受所有方向的力,故而所受的弯矩及转矩均较大。此外,还要求垂直力和侧向力不致引起车轮外倾角和前束的过大变化。

纵臂式悬架比较简单,常在前轮驱动式车辆中用作后悬架。它的优点是车身底板平整,油箱和备胎可安置在纵臂之间。如果转动轴线与地面平行,则轮距、车轮外倾角和前束都不会因车轮的上下跳动而产生变化,只有轴距会稍微缩短。在采用扭杆时,纵臂的长度对悬架刚度有影响故可据此使得加载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良好。纵臂转动点同时又是纵倾中心O,即制动时车尾部分在这个位置下跌。

图7 单纵臂式独立悬架

图8 纵臂式扭转梁悬架

6)、多连杆独立悬挂

独立悬架中多采用螺旋弹簧,因而对于侧向力,垂直力以及纵向力需加设导向装置即采用杆件来承受和传递这些力。因而一些轿车上为减轻车重和简化结构采用多杆式悬架。如图5所示。上连杆用支架与车身(或车架)相连,上连杆外端与第三连杆相连。上杆的两端都装有橡胶隔振套。第三连杆的下端通过重型止推

轴承与转向节连接。下连杆与普通的下摆臂相同,下连杆的内端通过橡胶隔振套与前横梁相连接。球铰将下连杆的外端与转向节相连。多杆纱前悬架系统的主销轴线从下球铰延伸到上面的轴承,它与上连杆和第三连杆无关。多杆悬架系统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可减小轮胎摩损。这种悬架减振器和螺旋弹簧不象麦弗逊悬架那样沿转向节转动。

图9 多连杆独立悬架

四、选择独立悬挂的因素

汽车独立悬挂的评价指标有侧倾中心高度、车轮定位参数、悬架侧倾角刚度、横向刚度、悬架占用的空间。以上是决定汽车选择何种悬挂的关键因素。

1、评价指标

侧倾中心高度:侧倾中心位置高,它到车身质心的距离缩短,可使侧倾力臂及侧倾力矩小些,车身的侧倾角也会减小。但侧倾中心过高,会使车身倾斜时轮距变化大,加速轮胎的磨损;

车轮定位参数:若主销后倾角变化大,容易使转向轮产生摆振;若车轮外倾角变化大,会影响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轮距的变化和轮胎的磨损速度;

悬架侧倾角刚度:车厢侧倾角与侧倾力矩和悬架总的侧倾角刚度大小有关,并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横向刚度:悬架的横向刚度影响操纵稳定性。若用于转向轴上的悬架横向刚

度小,则容易造成转向轮发生摆振现象;

悬架占用的空间:占用横向尺寸大的悬架影响发动机的布置和从车上拆装发动机的困难程度;占用高度空间小的悬架,则允许行李箱宽敞,而且底部平整,布置油箱容易。

2、不同独立悬挂对比

由上表可知,对于汽车悬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图解 系统结构, 汽车, 原理, 图解, 悬挂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图解教程 什么是悬挂系统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 一。 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安装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平,由于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

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 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 一。

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

常见汽车悬架解析

汽车常见悬架 一、汽车悬架的功用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起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二、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 汽车的悬架机构各有不同,但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等三部分组成,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受力传递的作用。弹性元件即弹簧,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减振器又指液力减振器,其功能是为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则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钢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此外,还铺设了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 三、汽车悬挂的分类 悬架按导向机构的基本形式分,有两大类,分别是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1、非独立悬挂 非独立悬架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变化小。若采用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结构大为简化,降低成本。目前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用的。非独立悬架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别是导向机构的结构,随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有时差别很大。采用螺旋弹簧、气体弹簧时,需要有较为复杂的导向机构;而采用钢板弹簧时,由于钢板弹簧本身可兼起导向机构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减振作用,使得悬架结构大为简化。因此,在非独立悬架中大多数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它中部用U型螺栓将钢板弹簧固定在车桥上。悬架前端为固定铰链,也叫死吊耳。它由钢板弹簧销钉将钢板弹簧前端卷耳部与钢板弹簧前支架连接在一起,前端卷耳孔中为减少摩损装有衬套。后端卷耳通过钢板弹簧吊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详细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图解 Post by:2010-10-419:48:00 什么是悬挂系统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安装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平,由于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一。

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保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通常导向机构由控制摆臂式杆件组成。种类有单杆式或多连杆式的。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可不另设导向机构,它本身兼起导向作用。有些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系统中加设横向稳定杆,目的是提高横向刚度,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悬挂系统的分类 现代汽车悬架的发展十分快,不断出现,崭新的悬架装置。按控制形式不同分为被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目前多数汽车上都采用被动悬架,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动悬架开始在一部分汽车上应用,并且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主动悬架可以能动地控制垂直振动及其车 身姿态,根据路面和行驶工况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

解析汽车制动系统基础结构

制动十问解析汽车制动系统基础结构 理解制动系统的基础结构有什么好处?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张口闭口蹦出的都是 ABS、ESP之类的名词才叫酷,你还别小看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它可以用来提高自己在防忽悠方面的抵抗力,比如,文中会提到的制动片磨损问题,当有奸商对你狠下毒手的时候, 你便可以给他好好的上一课,另外,这在买车时也能派上用场,为了促成一单生意,销售顾 问有可能会适当的将某些功能进行夸大,例如,他家的车所装配的行车稳定系统(ESP、DSC……)可以依据制动片的磨损程度来额外施加制动力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驭感受,此时,你便可笑着对他说:“别逗了”。 接手这个选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围绕汽车制动这个话题在此前已经制作过太多的内 容,等到我来做这方面内容时,无论从选题立意还是文章的切入点来看,都不太容易带动大家的阅读热情。在斟酌之后,我打算换个方式聊聊汽车制动,以让大家对这一部分能有更深 刻的认识,当然,在文章中同样会收纳一些较为实用的内容,话不多说,大家各取所需吧。 ?为什么你踩下制动踏板时,车速会慢下来? 和土.匚事iirjjiLre.

一张图可以很清楚的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为了减轻大家的阅读压力,我不打算用过多文字 来描述这部分,还是把精力放在后面的内容吧。 ?在制动结束后,制动片和制动盘是怎么被分开的? 这又牵扯出一个问题,在完成制动后,制动片和制动盘是如何被分开的?其实很简单,松开制动踏板后,制动系统内的制动压力随即下降,因此,制动卡钳的活塞处于松弛的状态 (在 橡胶密封圈的变形作用下回位),滚动的车轮带着制动盘一起旋转,依靠旋转时细微的摆动,制动盘便可顺利挣脱制动片的束缚,推动制动片跟着活塞回位。 ?制动踏板的背后是什么? 脚下的每一块踏板分别具备何种作用是个关键,这在学车时,教练会反复强调,因为它不仅 是起步的关键,最为主要的则是与安全息息相关,但你知道在这些踏板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构 造吗?顺应本文主旨,今日所谈仅限制动。

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 8. 流通阀; 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原理及组成图文讲解

● ABS简介 ABS是 Anti_lock Braking System 的缩写,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 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ABS失效时,常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优点:在紧急制动时保持了车辆方向的可操纵性;缩短和优化了制动距离。在低附着路面上,制动距离缩短10%以上;在正常路面上,保持了最优的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即最佳的制动距离。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同时减轻了司机精神负担及轮胎磨损和维修费用等。 系统部件

ABS组成部件:ECU;4~6个电磁阀;4~6个齿圈;4~6个传感器;驾驶室线束、底盘线束;ABS指示灯、 ASR灯;挂车ABS指示灯;开关、ASR开关;差动阀;双通单向阀; ISO7638电源线;电源螺旋线等。 ● ABS控制原理

卡车 ABS/ASR ABS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 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 ABS齿圈 ABS齿圈能够随车轮转动切割传感器磁场,由铁磁性材料组成,表面采用镀锌或镀铬,齿数一般有80齿、100齿或120齿。 齿圈安装:将齿圈装入在轮毂上加工的平台,采用H8/s7过盈配合,轴向综合公差<0.2mm。装配方式有加热装配和压力装配两种方式。加热装配的方法是加热至2000°C,保温10分 钟左右装入;压力装配即用工具沿齿圈周边用力装入。 ABS 传感器

ABS传感器的作用是车轮转动时与齿圈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信号。其阻值在1100欧姆和1250欧姆之间,与环境温度有关。感应电压约110mV,与齿圈的间隙为0.7mm时的工作频率为100HZ,工作电压与传感器和齿圈之间的间隙成反比,与齿圈直径成正比,与轮速成正比。

详解汽车悬挂系统资料讲解

详解汽车悬挂系统

结构稳定优势突出详解多连杆独立悬挂 曾几何时,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还只应用于豪华轿车,而随着近些年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零部件单位生产成本逐步降低,这种悬挂已广泛应用于中级车型和一些强调操控性的紧凑车型上,相比传统麦弗逊式和拖拽臂式,其结构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追根溯源一下,最早应用多连杆悬挂的应该是这款1979年下线的奔驰S-Class W126车型 没有像麦弗逊,整体桥等结构渊源的发展历史。多连杆结构的盛行只是近这二、三十年的事,追溯一下,最早使用这种悬挂形式的量产车的是奔驰的S-Class W126车系,但在当时,这种悬挂形式还处于萌芽阶段,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它是“双叉臂结构”的变种,因为它的外观结构甚至特性与双叉臂系统非常相近,但后来推出的多连杆形式不断地出现四连杆,甚至五连杆,人们才发现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多连杆悬挂的工作结果是由各个连杆共同作用的组合而成

顾名思义,多连杆式悬挂就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杆拉杆构成的悬挂结构,以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车轮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常见的有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等。但由于三连杆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底盘操控性能的更高追求。因此结构更为精确、定位更加准确的四连杆式和五连杆式悬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多连杆式,这两种悬架结构通常应用于前轮和后轮。

在结构上以常见的五连杆式后悬挂为例,其五根连杆分别为: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它们分别对各个方向产生作用力。比如,当车辆进行左转弯时,后车轮的位移方向正好与前转向轮相反,如果位移过大则会使车身失去稳定性,摇摆不定。此时,前后置定位臂的作用就开始显现,它们主要对后轮的前束角进行约束,使其在可控范围内;相反,由于后轮的前束角被约束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后轮外倾角过大则会使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减低,所以在多连杆悬架中增加了对车轮上下进行约束的控制臂,一方面是更好的使车轮定位,另一方面则使悬架的可靠性和韧性进一步提高。

常见的悬挂系统

福特汽车常见的悬挂系统 通常我们选车时,汽车销售员总会向我们介绍说这车是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什么悬架等等。说起发动机大家都懂得许多,说起变速箱也无外乎是自动的,还是手动的,而说起悬架有时就有点让人发蒙。今天我们就来像大家介绍一下悬挂的知识,从而让大家更了解福特汽车的悬挂: 一、什么是汽车悬架 所谓悬架就是指连接车身(车架)和车轮(车轴)的弹性构件,这个构件虽为弹性结构,但它的刚度足以保证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既能抵消减弱路面不平带来的生硬冲击,又能确保车身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使车辆在悬架设计的自由行程内时刻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动态可控姿态。因此,悬架是关系到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 二、汽车悬架的分类 按照汽车悬架缓震的原理来说,现代汽车中的悬架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悬架,另一种是主动悬架。被动悬架即传统式的悬架,是由弹簧、减振器(减振筒)、导向机构等组成,其中弹簧主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振动。由于这种悬架是由外力驱动而起作用的,所以称为从动悬架。主动悬架的控制环节中安装了能够产生抽动的装置,采用一种以力抑力的方式来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力及车身的倾斜力。由于这种悬架能够自行产生作用力,因此称为主动悬架。主动悬架是由电脑控制的一种新型悬架,具有能够产生反作用力的动力源,主要用于高档轿车,这里不讨论。基本上除了特殊用途与豪华型产品外,我们面对的绝大部分车辆都是被动悬架,因此下面按结构上的分类对我们显得意义重大; 根据汽车导向机构不同悬架种类又可分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如下图所示。(半独立悬架单独介绍)

a.独立悬架 b.非独立悬架 非独立悬架如上图(a)所示 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变化小。若采用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结构大为简化,降低成本。目前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用的。非独立悬架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独立悬架如上图(b)所示 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独立悬架所采用的车桥是断开式的。这样使得发动机可放低安装,有利于降低汽车重心,并使结构紧凑。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 四、独立悬架特点和种类 每个车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或者车桥上,车桥采用断开式,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互不影响,而且由于非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乘坐舒适。各项指标都优于非独立式悬挂,但该悬挂结构复杂,而且还会使驱动桥、转向系变得复杂起来。采用此种悬挂的有下面两大类车辆。 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形式:(1)双横臂式,(2)麦弗逊式,(3)多杆式独立悬架 (1)双横臂式(双叉式)独立悬架(我们的小福就属于此列)

全面解析5种常见悬挂

全面解析5种常见悬挂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不再简单把汽车看成是面子工程,而是越来越关心其汽车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汽车的操控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 在这个言必谈操控、论必说运动的年代里,几乎所有汽车品牌多在大力的宣传自己产品优秀的操控性能,从欧系的宝马、奥迪、萨伯到日系的讴歌、英菲尼迪等高端品牌无不在极力宣传自己良好的操控性和运动性,就连一向以舒适性能为取向的奔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高端品牌也在新近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运动取向。从以福克斯为代表的紧凑型轿车到以迈腾为代表的中级车到以宝马5系Li为代表的高档车无不标榜自己的运动性能。那么他们是否如宣传所说这么优秀,此次汽车探索就为大家解读影响汽车运动性能的汽车底盘的核心——悬挂系统,并分析不同悬挂对汽车操控性及舒适性的影响。 『悬挂在汽车底盘安放位置的示意图』 ● 悬挂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悬挂: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典型的汽车悬挂结构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绝大多数悬挂多具有

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结构,但不同类型的悬挂的导向机构差异却很大,这也是悬挂性能差异的核心构件。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 『奥迪S4前后均采用了独立悬挂』 非独立悬挂由于是用一根杆件直接刚性地连接在两侧车轮上,一侧车轮受到的冲击、振动必然要影响另一侧车轮,这样自然不会得到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及舒适性,同时由于左右两侧车轮的互相影响,也容易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在转向的时候较易发生侧翻。独立悬挂底盘扎实感非常明显。由于采用独立悬挂汽车的两侧车轮彼此独立地与车身相连,因此从使用过程来看,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振动后可通过弹性元件自身吸收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不会波及另一侧车轮,使得厂家可在车型的设计之初通过适当的调校使汽车在乘坐舒适性、稳定性、操纵稳定性三方面取得合理的配置。选用独立悬挂汽车一般来说其操控性和舒适性均要明显好于选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

汽车前后悬架系统有哪些种类

汽车前后悬架系统有哪些种类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它不但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平顺性)、还对其他性能诸如通过性、稳定性以及附着性能都有重大影响。每一个悬架都由弹性元件(起缓冲作用)、导向机构(起传力和稳定作用)以及减震器(起减震作用)组成。但并非所有的悬挂都必须有上述三种元件。只要能起到上述三种作用即可。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挂系统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挂系统仅是由一些杆汽车悬架图、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挂系统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1、悬挂的分类 (l)非独立式悬挂: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根整体式车桥上,车桥通过悬挂与车架相连。这种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但两轮受冲击震动时互相影响。而且由于非悬挂质量较重,悬挂的缓冲性能较差,行驶时汽车振动,冲击较大。该悬挂一般多用于载重汽车、普通客车和一些其他车辆上。 (2)独立式悬挂:每个车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或者车桥上,车桥采用断开式,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互不影响,而且由于非悬挂质量较经;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乘坐舒适。各项指标都优于非独立式悬挂,但该悬挂结构复杂,而且还会便驱动桥、转向系变得复杂起来。采用此种悬挂的有下面两大类车辆。 ①轿车、客车及载人车辆。可明显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在高速行驶时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②越野车辆、军用车辆和矿山车辆。在坏路和无路的情说下,可保证全部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附着性,发挥汽车的行驶速度。 2.弹性元件的种类 (1)钢板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汽车悬架那种比较好的钢板叠合而成。安装好后两端自然向上弯曲。钢板弹簧除具有缓冲作用外,

汽车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汽车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https://www.360docs.net/doc/064073447.html, 兰格钢铁2004年6月10日 现代的汽车越来越注重乘坐的舒适性,以致消费者往往将车的舒适性列为购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事实上,汽车乘坐的舒适性除了座椅的柔软程度、支撑力等因素外,关系最大的就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它还是车架与车轴之间连接的传力机件,对其他性能诸如行驶的安全性、通过性、稳定性以及附着性能都有重大影响。 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 简单说来,汽车悬挂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受力传递的作用。 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振作用。减振器又指液力减振器,其功能是为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则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钢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在实际中,只要具备上述三种作用也一样可行。 轿车配独立悬挂成趋势 悬挂系统的两种分类: (l)非独立式悬挂:将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这样当一边车轮运转跳动时,就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也作出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采取这种悬挂系统的汽车一般平稳性和舒适性较差,但由于其构造较简单,承载力大,该悬挂多用于载重汽车、普通客车和一些其他特种车辆上。

(2)独立式悬挂: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下面,这样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车身的震动大为减少,汽车舒适性也得以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高速路面行驶时,它还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不过,这种悬挂构造较复杂,承载力小,还会连带使汽车的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变得复杂起来。目前大多数轿车的前后悬挂都采用了独立悬挂的形式,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独立悬挂的结构分有烛式、麦弗逊式、连杆式等多种,其中烛式和麦弗逊式形状相似,两者都是将螺旋弹簧与减振器组合在一起,但因结构不同又有重大区别。烛式采用车轮沿主销轴方向移动的悬挂形式,形状似烛形而得名,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不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有利于汽车的操控和稳定性。麦弗逊式是绞结式滑柱与下横臂组成的悬挂形式,减振器可兼做转向主销,转向节可以绕着它转动,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与烛式悬架正好相反。这种悬架构造简单、布置紧凑、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目前轿车使用最多的独立悬挂是麦弗逊式悬挂。 弹性元件优劣各异 (1)钢板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安装好后两端自然向上弯曲。钢板弹簧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减振作用,纵向布置时还具有导向传力的作用。非独立悬挂大多采用钢板弹簧做弹性元件,可省去导向装置和减振器,结构简单。 (2)螺旋弹簧:只具备缓冲作用,多用于轿车独立悬挂装置。由于没有减振和传力的功能,还必须设有专门的减振器和导向装置。 (3)油气弹簧:以气体作为弹性介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它不但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还具有减振作用,同时还可调节车架的高度,适用于重型车辆和大客车使用。 (4)扭杆弹簧:将用弹簧杆做成的扭杆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通过摆臂与车轮相连,利用车轮跳动时扭杆的扭转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适合于独立悬挂使用。

汽车悬挂分类及特点

1、悬挂的分类 (1)非独立式悬挂: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根整体式车桥上,车桥通过悬挂与车架相连。这种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但两轮受冲击震动时互相影响。而且山于非悬挂质量较重,悬挂的缓冲性能较差,行驶时汽车振动,冲击较大。该悬挂一般多用于载重汽车、普通客车和一些其他车辆上。 (2)独立式悬挂:每个车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或者车桥上,车桥采用断开式,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互不影响,而且山于非悬挂质量较经;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乘坐舒适。各项指标都优于非独立式悬挂,但该悬挂结构复杂,而且还会便驱动桥、转向系变得复杂起来。采用此种悬挂的有下面两大类车辆。 ①轿车、客车及载人车辆。可明显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在高速 行驶时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②越野车辆、军用车辆和矿山车辆。在坏路和无路的情说下, 可保证全部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附着性,发挥汽车的行驶速度。 2.弹性元件的种类 (1)钢板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汽车悬架那种比较好的钢板叠合而成。安装好后两端自然向上弯曲。钢板弹簧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减震作用,纵向布置时还具有导向传力的作用,非独立悬挂大多釆用钢板弹簧做弹性元件,可省去导向装置和减震器,结构简单。 (2)螺旋弹簧:只具备缓冲作用,多用于轿车独立悬挂装置。曲于没有减震和传力的功能,还必须设有专门的减震器和导向装置。 (3)油气弹簧:以气体作为弹性介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它不但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还具有减震作用,同时还可调节车架的高度,适用于重型车辆和大客车使用。 (4)扭杆弹簧;将用弹簧杆做成的扭杆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通过摆臂与车轮相连,利用车轮跳动时扭杆的扭转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适合于独立悬挂使用。 3、减震器

五种常见悬挂

汽车底盘的核心——悬挂系统,并分析不同悬挂对汽车操控性及舒适性的影响。 ●悬挂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悬挂: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典型的汽车悬挂结构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绝大多数悬挂多具有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结构,但不同类型的悬挂的导向机构差异却很大,这也是悬挂性能差异的核心构件。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 『奥迪S4前后均采用了独立悬挂』 非独立悬挂由于是用一根杆件直接刚性地连接在两侧车轮上,一侧车轮受到的冲击、振动必然要影响另一侧车轮,这样自然不会得到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及舒适性,同时由于左右两侧车轮的互相影响,也容易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在转向的时候较易发生侧翻。独立悬挂底盘扎实感非常明显。由于采用独立悬挂汽车的两侧车轮彼此独立地与车身相连,因此从使用过程来看,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振动后可通过弹性元件自身吸收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不会波

及另一侧车轮,使得厂家可在车型的设计之初通过适当的调校使汽车在乘坐舒适性、稳定性、操纵稳定性三方面取得合理的配置。选用独立悬挂汽车一般来说其操控性和舒适性均要明显好于选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 『多连杆悬挂是独立悬挂的典型代表』 悬挂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是汽车最重要的三大总成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从结构上看,汽车悬挂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等简单构件组成,但汽车悬挂却是一个非常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架既要满足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又要保证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矛盾的。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严重侧倾偏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汽车制动系试题及答案解析

汽车制动系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 任何制动系都由()、()、()和()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2. 所有国产汽车和部分国外汽车的气压制动系中,都采用()。 3. 人力制动系按其中传动装置的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和()两种。 4. 目前国内所用的制动液大部分是(),也有少量的()和()。 5. 挂车气压制动传动机构按其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我国一般采用()。 6. 制动器的领蹄具有()作用,从蹄具有()作用。 7. 车轮制动器由()、()、()和()等四部分构成。 8. 凸轮式制动器的间隙是通过来进行局部调整的()。 9. 动力制动系包括(),()和()三种。 10. 在储气筒和制动气室距制动阀较远时,为了保证驾驶员实施制动时,储气筒内的气体能够迅速充入制动气室而实现制动,在储气筒与制动气室间装有();为保证解除制动时,制动气室迅速排气,在制动阀与制动气室间装()。 11. 制动气室的作用是()。 12. 真空增压器由()、()和()三部分组成。 13. 伺服制动系是在()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而形成的,即兼用()和()作为制动能源的制动系。 14. 汽车制动时,前、后轮同步滑移的条件是()。 15. ABS制动防抱死装置是由()、()及()等三部分构成的。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 2.凸轮式制动器 3.机械式液压式 4.植物制动液合成制动液矿物制动液 5.充气制动放气制动放气制动 6. 增势减势 7.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张开机构调整机构 8.制动调整臂 9.气压制动系气顶液制动系全液压动力制动系10.继动阀(加速阀) 快放阀 11.将输入的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而输出 12.辅助缸控制阀真空伺服气室 13.人力液压制动系动力伺服系统人体发动机14.前后轮制动力之比等于前后轮与路面的垂直载荷之比15.传感器控制器压力调节器 二、选择题 1. 汽车制动时,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汽车的载质量B.制动力矩

汽车各类悬架系统图解说明

汽车各类悬架系统图解说明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示意图13-4所示 独立悬架如图4-57(a)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断开式车桥上,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非独立悬架如图4-57(b)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 钢板弹簧13-5

钢板弹簧可分为对称式钢板弹簧和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对称式钢板弹簧其中心螺栓到两端卷耳中心的距离相等如图(a),不等的则为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如图(b)。钢板弹簧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各片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可促使车架的振动衰减,起到减振器的作用 扭杆弹簧 扭杆弹簧一般用铬钒合金弹簧钢制成。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上的摆臂2与车轮相连。当车轮跳动时,摆臂绕扭杆轴线摆动,使扭杆产生扭转弹性变形,从而使车轮与车架的联接成为弹性联接。 扭杆的断面形式 断面常为圆形,少数是矩形或管形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主要用橡胶件作为密闭容器,它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种(如图4-61所示),工作气压为0.5~1Mpa。这种弹簧随着载荷的增加,容器内压缩空气压力升高,使其弹簧刚度也随之增加,载荷减少,弹簧刚度也随空气压力减少而下降,具有有理想的变刚度弹性特性。 油气弹簧简图

油气弹簧以气体(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氮)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简单的油气弹簧(如图4-62(a)所示)不带油气隔膜。目前,这种弹簧多用于重型汽车,在部分轿车上也有采用的 1-活塞杆2-工作缸筒3-活塞4-伸张阀5-储油缸筒6-压缩阀7-补偿阀8-流通阀9-导向座-10-防尘罩11-油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p314 -4-51 横向稳定器的安装13-7copy.gif

汽车悬挂优劣分析

汽车悬架哪种好?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双叉臂式双横臂式 汽车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双连杆式,双摇臂式,双A臂式) 双横臂式悬架 拖曳臂式悬挂 扭力梁式悬挂 大多车型的前悬都为麦弗逊形式,虽然麦弗逊式悬挂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其是一种经久耐用的独立悬架,具有很强的道路适应能力。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整体效果相对更优秀,由于成本较高,四轮多连杆的车屈指可数,大多数出于成本考虑用了前麦弗逊式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是当今世界用的最广泛的轿车前悬挂之一。麦弗逊式悬挂由螺旋弹簧、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绝大部分车型还会加上横向稳定杆。主要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上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可以用减震器的行程长短及松紧,来设定悬挂的软硬及性能。

麦弗逊式悬挂结构简单,所以它轻量、响应速度快。并且在一个下摇臂和支柱的几何结构下能自动调整车轮外倾角,让其能在过弯时自适应路面,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最大化,虽然麦弗逊式悬架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悬架结构,但麦弗逊式悬挂在行车舒适性上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其构造为直筒式,对左右方向的冲击缺乏阻挡力,抗刹车点头作用较差,悬挂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超级跑车的保时捷911也采用了麦弗逊式前悬挂,这足以证明这款悬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连杆支柱式悬架则是由麦弗逊式悬挂而衍生出来的悬挂,一般出现在后悬架中,它的下部不再是A臂,而是两根平行连杆和一根纵向拉杆。由于麦弗逊式悬挂先天性的侧向支撑不足,由此很多厂家通过各种调整和变化以加强其侧向支撑的能力。 连杆支柱式独立悬挂其实是麦弗逊式的一个变种,结构特性与麦弗逊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悬挂与前面所说的标准多连杆最大的差别在于,车轮上端不再有连杆作为支撑,无法与标准多连杆式相提并论。这种结构也无法实现多连杆式悬挂那么精准的定位和调校,因此它与标准多连杆式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从悬挂的价值来说,连杆支柱式与多连杆式是不可比的,过去大部分厂商都将其直接称作多连杆式,后来可能是因为消费者认知的提高,逐步取消了这种称呼,有的改名为二连杆式,有的则直接就叫麦弗逊式。 连杆支柱式其实应用很广,必然有自己的优势,成本低、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舒适性较好等,这恰好是很多普通家用车所追求的,因此它在很多追求舒适性的车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赛拉图,别克凯越,海马3采用了连杆支柱悬挂。

汽车悬挂系统讲解

全面解释常见“悬挂系统”以及代表车型点评 2011年07月29日07:00 【搜狐汽车帮你选车】悬挂系统作为汽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直接影响到了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等。在本文章中我们将会为大家分析悬挂系统于车辆的作用以及主要构成部分。在各种常见的悬挂系统介绍中,我们还会为大家列列举出 各种常见悬挂系统的代表车型。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悬挂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弹簧

用来缓冲震动的装置。利用弹簧的变型来吸收能量。常见的弹簧型式为「圈形弹簧」,其它被使用在汽车上的弹簧还有「板片弹簧」和「扭力杆弹簧」二种。 减振器 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增强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性能,减少汽车因惯性力引起的车身倾角变化,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减振器内部藉由液体或气体产生压力来推动阀体,以吸收振动的能量,并且减缓震动的作用。采用气压方式的减振器,其价格一般都比采用油压方式者高。少部分高端的减振器会采取液、气压共享的设计。 防倾杆

将类似ㄇ字形的杆件的二端分别连结在左、右悬挂装置上面,当左、右侧的轮子分别上下移动时,会产生扭力并使杆件自体产生扭转,利用杆件受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去使车子的左、右二边维持相近的高度。 连杆 用来连结车轮与车身的杆子。连杆的形状可以是一支外形简单的圆杆,也可能是以钢板制成的一个结构体。 现有常用悬挂系统系统类型

图解汽车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解析

原创图解汽车(12)汽车制动系统结构解析 2012-09-25 18:21:16 来源:pcauto作者:陈启贞向编辑提问x 评论[219] 分享 第1页: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分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2页) 【太平洋汽车网技术频道】大家都知道,汽车的制动系统对我们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行车中如出现制动失灵等故障,后果都将不堪设想。那么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如何制动的?为什么会失灵?ABS、ESP系统又是什么?对我们驾驶安全有什么帮助?好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阅读提示:

PCauto技术频道图解类文章都可以使用全新的高清图解形式进行阅读。大家可以通过点击上面图片链接跳转到图解模式。高清大图面积提升3倍,看着更清晰更爽,赶紧来体验吧! ●制动系统的组成 作为制动系统,作用当然就是让行驶中的汽车按我们的意愿进行减速甚至停车。工作原理就是将汽车的动能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回位弹簧等部分。主要是通过液压装置是摩擦片与岁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内侧面发生摩擦,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 在踩下刹车踏板时,推动刹车总泵的活塞运动,进而在油路中产生压力,制动液将压力传递到车轮的制动分泵推动活塞,活塞推动制动蹄向外运动,进而使得摩擦片与刹车鼓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制动力。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鼓式制动器是工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出,频繁制动影响制动效果。不过鼓式制动器可提供很高的制动力,广泛应用于重型车上。 ●盘式制动器

汽车悬架系统开发布置流程图

悬架系统开发流程---布置部分 目标设定BENCHMARK 在此主要是分析竞争车型的底盘布置。底盘布置首先要确定出轮胎、悬架形式、转向系统、发动机、传动轴、油箱、地板、前纵梁结构(满足碰撞)等,因为这些重要的参数,如轮胎型号、悬架尺寸、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燃油种类等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线束、管路、减振器、发动机悬置等才能继续下去 悬架选择 对各种后悬架结构型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包括对后部轮罩间空间尺寸的分析比较,进行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后悬架结构型式有:扭转梁式、拖曳臂式、多连杆式。 扭转梁式悬架 优点: 1.与车身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2.结构简单,部件少,易分装。 3.垂直方向尺寸紧凑。 4.底板平整,有利于油箱和后备胎的布置。 5.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作用, 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还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6.两侧车轮运转不均衡时外倾具有良好的回复作用。 7.在车身摇摆时具有较好的前束控制能力。 8.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操纵稳定性很好,尤其是在平整的道路情况下。 9.通过障碍的轴距具有相当好的加大能力,通过性好。 10.如果采用连续焊接的话,强度较好。 缺点: 1.对横向扭转梁和纵向拖臂的连续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2.不能很好地协调轮迹。 3.整车动态性能对轴荷从空载到满载的变化比较敏感。 4.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度转向趋势。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 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较多。

拖曳臂式悬架 优点: 1.Y轴和X轴方向尺寸紧凑,非常有利于后乘舱(尤其是轮罩间宽度尺寸较大) 和下底板备胎及油箱的布置。 2.与车身的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且易于分装; 4.由于没有衬套,滞后作用小。 5.可考虑后驱。 缺点: 1.由于沿着控制臂相对车身转轴方向控制臂较大的长宽比,侧向力对前束将产生 不利的影响。 2.车身摇摆(body roll)对外倾产生不利影响;(适当的控制臂转轴有可能改善外 倾的回复能力,但这导致轮罩间宽度尺寸的减小。) 3.调校很困难,因为所有的几何参数以及相关变量都是相关联的。 4.由于没有衬套,所有传递给车身的振动都是未经过滤的。 多连杆式悬架 优点: 多连杆式悬架能同时兼顾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这种优点主要得益于其结构上具有下面这些几何特性: 1.利用多杆控制车轮的空间运动轨迹,能更好地控制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规律,得 到更为满意的汽车顺从转向特性。 2.受到侧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3.受到纵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4.车轮行驶时的外倾角回复能力。 5.通过障碍的轴距较大 6.能兼顾后轮驱动。 7.后轮驱动时的转向力控制。 缺点: 1.零部件数量多,制造加工困难。 2.试验调校工作复杂,且不便于调整,适应性较差。 3.对悬架几何尺寸的公差和弹性元件特性的要求较高。 4.单位质量的负荷能力较低(需要一个后副车架)。 5.对使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6.所占空间较大,影响后乘员舱和后底板的空间布置。 7.制造成本较高。 考虑到后悬架载荷的变化较前悬架大,一般的,前悬架结构选择时性能不优于后悬架。 簧上质量的值按大小顺序为:1)Beam Axle(刚性轴);2)Twisted Axle(扭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