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详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1.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临床上依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能叫醒)、浅昏迷(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和深昏迷(压迫眶上神经无反应)3种。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即对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3方面的反应进行计分,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2.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评估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动态的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等。

5.头痛、呕吐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二、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

1 . 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 . 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

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

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

(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

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

(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应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发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

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

4.血压监测: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症状。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

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有定位意义: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局灶症状,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则在伤后逐渐出现。瞳孔和锥体束征对于颅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瞳孔变化

正常瞳孔大小为2~3 mm,两侧等大、圆形、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灵敏。这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如小脑幕切迹疝非常重要。瞳孔异常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以及脑干部位的损伤引起。观察两侧睑裂大小是否相等,有无上睑下垂,注意对比双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对光反应。

?双侧瞳孔极度缩小、深昏迷和双侧锥体束征阳性,提示脑桥损伤;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伴去大脑强直,提示中脑损伤;当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深昏迷,呼吸异常(或停止),体温下降(或测不出),多为严重脑干伤或为临终前表现;伤后逐渐出现进行性一侧瞳孔散大、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对侧肢体瘫痪,是颞叶钩回疝的典型表现,

常提示幕上颅内血肿,亦可为脑水肿或脑肿胀所致;眼球不能外展且有复视者,多为展神经受损;双眼同向凝视提示额中叶回后分损伤;眼球震颤常见于小脑或脑干损伤;观察瞳孔异常时,需了解是否用过药物,如吗啡、氯丙嗪能缩小瞳孔,阿托品、麻黄碱等能使瞳孔散大。

二、锥体束征

严密观察肢体肌力、肌张力,并结合有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等进行综合分析。颅脑损伤伴四肢伤者并非少见,单肢活动障碍在排除骨折、脱位或软组织伤后,需考虑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损伤;伤后立即出现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多系对侧原发性脑损伤所致;如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单侧肢体运动障碍,且进行性加重,应该考虑小脑幕切迹疝使大脑脚受压、锥体束损害所致

?其他观察

(一)肢体运动:一侧额叶脑挫裂伤可引起对侧上下肢程度不等的瘫痪。如损伤发生在深部靠近内囊处,则可引起“三偏”症状,即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大脑皮质受刺激可致一侧或两侧肢体的抽搐。

(二) 、颅内高压: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与进食无关,呈喷射状。

(三)、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的典型临床表现。

(四)、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其主要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它可归因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上消化道血管痉挛,胃黏膜糜烂出血。

(五)、泌尿系统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血尿,应考虑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或甘露醇、磺胺嘧啶、苯妥英钠等药物损害肾脏所致。

(六)、肺损害:若颅脑损伤病人出现血性痰,应考虑肺损害。

(七)、再出血:若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头部引流袋内出现大量新鲜血,应考虑手术区域再出血应复查CT,严重者应再次手术

脑疝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种危象。由于颅内压力的不平衡,脑组织的一部分发生移位,并被挤到颅内生理性孔道,使部分脑组织神经和血管受压,产生相应症状。根据发生的部位及移位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小脑幕切迹疝和枕大孔疝。

小脑幕切迹疝:病人表现血压逐渐增高,脉搏变得缓慢洪大,呼吸深沉,并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同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由迟钝到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枕骨大孔疝:病人表现血压骤升,脉搏迟缓有力,呼吸由深慢至浅快,随之表现为呼吸不规则乃至停止,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取决于:①原发性脑损伤程度;②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尤其是脑水肿程度;③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颅内感染等;④伤前有无其他重要脏器病变;⑤是否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等因素。其中是否得到有效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目的:是为病人的脑功能和结构恢复创造基本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现场急救护理

及时有效的急救,不仅使当时的某些致命性威胁,如窒息、大出血、休克等得到缓解,而且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防止或减少再损伤、预防或减少感染的机会,以及记录确切受伤经过等。

(一)、气道的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主动排除,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会误吸入呼吸道,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都会导致呼吸道梗阻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对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放置口腔通气导管,吸出口腔和鼻咽部分泌物、血块或呕吐物。

?对于昏迷较深的病人应该尽早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病人取侧卧位,放入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低颅内压。

?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 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 h翻身拍背一次。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 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及清洁口腔。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二)、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采用脱水疗法;紧急情况下应选作用快、疗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三)、减少出血、防止感染:头皮撕脱或撕裂伤、开放性颅脑伤累及较大血管或静脉窦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严重出血常威胁病人生命,应该积极处理。对于单纯性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伤应尽早施行清创术,清除碎组织、异物或血肿,修复硬脑膜及头皮伤口。尽早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

(四)、抗休克:凡出现休克征象者,应立即给予补液或输血。同时应协助医师查明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让病人平卧,头部抬高10。~30。。严禁使用吗啡或抑制呼吸、缩小瞳孔的药物,以免影响病情观察等

(五)、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昏迷病人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

(六)、作好护理记录:正确记录受伤经过,初步检查所见、急救处理经过以及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病情变化等,为进一步处理时提供依据。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1)术前了解病人心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使其配合做好各项治疗。(2)手术前备皮,将病人头发剃光,检查手术野皮肤有无破溃及感染等。(3)抽血配血,根据手术大小与血库联系,以保证手术中血液供应。(4)做抗生素过敏试验。(5)术前病人禁食、禁水。(6)注意病人手术前精神状态,若病人烦躁可适当给予安眠药。(7)女病人要注意月经来潮情况。(8)术前应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9)病人入手术室前应更换衣服、裤子,有义齿者应取下,保管好病人的一切生活用具。(10)入手术室前30 min,给予术前用药。(11)病人入手术室后,立即准备好术后急救室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床、氧气、吸引器、引流袋及呼吸机等。

术后护理

(一)、搬运:接手术病人,搬运病人时,动作要轻、稳,注意夹闭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倒流。放好病人后立即给予吸氧,测血压、脉搏及呼吸并记录。

(二) 、体位:除休克和脊髓损伤外,术后血压正常的情况下病人都应采取头高位,即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头皮撕裂伤病人,为了保证植皮存活,植皮区不能受压。幕上下开颅术后,原则上头位不限,手术切口可受压,但是如果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则应避免切口受压。对后组脑神经受损,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则只能取侧卧位,以免口咽部分泌物误人气管。颈部要自然放松,过度扭曲会影响静

脉血回流。翻身时扶持头部,使头颈呈直位状,避免扭转,对疑有颈椎损伤者,要注意保持头颈的自然伸直位置,翻身时应将头颈与躯干一起翻动,切忌扭曲,以防脊髓损伤。(三)、气管插管:(1)固定好插管,防止插管脱落移位。记录插管的深度,及时调整。(2)为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刺激,头部可取稍后仰位,定时转动头部,减少气管内壁黏膜的损伤。(3) 气管套管气囊护理:①、气囊充气:可抽液式气囊套管的气囊为高容量低压气囊。使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经常检查气囊的充盈情况,保持气囊压力在 2.26—2.66kpa,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保证气囊使气管和气管切开导管之间的腔隙处于封闭状态,防止分泌物、返流物流入气道引起误吸。②、气囊放气:低压气囊无需定时放气。患者口鼻咽分泌物多、胃食道返流时,及时经抽液管抽吸、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防止滞留物下移。

(四)、负压引流: (1)颅内手术后,常在颅内留置引流管,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体和气体,减少局部积液。负压引流的引流液一般颜色为淡粉红色,如呈鲜红色则要考虑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无色澄清,要考虑是否是脑脊液。一般引流管在手术后的2~3 d拔除。(2)头皮血管丰富,切口容易渗血,外层敷料如被浸透应及时更换。

?(五)、输液:由于颅脑损伤早期常存在不同程度脑水肿以及意识障碍,伤后初期常规禁食,严格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尤其是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和脑肿胀病人在使用利尿药物时,需密切观察血电解质的变化。对于使用深静脉置管补液的病人,需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发生。颅脑损伤病人常有呕吐、高热、大汗或强直抽搐等表现,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加之伤后早期限制水、钠摄人,脱水利尿、激素等药物治疗等,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注意调整。但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加重脑水肿或诱发急性肺水肿等。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尤其是丘脑下部损伤病人会出现尿崩症,应该密切观察正确记录尿量和尿比重。

?(六)、营养的补充:1.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故伤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2.早期营养补充的病人较之未有营养补充者病死率降低。除采用鼻饲维持肠内营养外,还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营养,以保证必要的热量。鼻饲后应抬高床头,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起呕吐误吸,建议使用空肠营养泵24 h持续管饲喂养,减少腹泻和反流的发生。?3.可供鼻饲的饮食种类很多,应按具体情况,计算热量适当选用。常用的有要素饮食和混合奶。当吞咽反射恢复后,即可开始练习喂食,开始用少量饮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可试喂少量食物。如稀饭或低脂面条等。食物和品种应逐渐增加,使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以防止发生消化不良或严重腹泻的不良后果。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特别是损伤或病变位于丘脑下部及其附近或该区手术之后,可出现神经源性胃肠道出血,尤以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曾有溃疡病史者更易发生。出血量可多可少,亦可反复发生。

临床表现:常在鼻饲前抽吸胃内容物时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出现柏油样便、腹胀、肠鸣音亢进,重者则可能有呕血或有大量便血,以及面色苍白、脉搏快速、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处理措施:胃肠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应引起警惕并及时处理。除全身应用止血药及酌情输以新鲜血液外,还可服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或止血粉等,同时立即停止鼻饲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并密切观察出血及血压情况。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做好大量失血的各项抢救准备工作。

脑脊液漏的护理

颅底骨折早期血性脑脊液容易与耳鼻道损伤出血相混淆。可将标本滴于纱布或吸水纸上,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可判断有脑脊液漏。护理措施主要是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促进漏口及早闭合。对于已经确诊的脑脊液漏病人应该抬高头部,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贴附在硬脑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枕上垫无菌巾。及时清除鼻前

庭或外耳道血迹或污垢,定时用盐水擦洗、乙醇(酒精)消毒,但应该防止液体逆流。在鼻前庭或外耳道放一干棉球,浸透脑脊液后及时更换,记录24 h漏出量。在护理中应做到“四禁”、“三不”、“二要”和“一抗”。

1.“四禁”: 禁止做耳道填塞、禁止冲洗、禁止药液滴入、禁止做腰穿。

2.“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剧烈咳嗽。

3.“二要”:一般取仰卧位,酌情床头抬高15度(或遵医嘱);可以在鼻或外耳道外面盖1块消毒纱布,保持清洁,头下垫无菌巾。

4.“一抗”: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至少2周时间,预防颅内感染;对于颅底骨折的病人,应该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每日测体温2~4次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 d;引起颅底骨折的暴力较大者,一般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生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脑脊液外漏推迟了颅内压增高症状,但一旦出现脑疝、抢救则更为困难。故必须按颅脑损伤病人对待,定时观察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体征等,以免延误诊治

躁动的护理

?引起躁动不安的因素很多,常见原因主要包括:①脑挫裂伤,尤其是额叶挫裂伤;②颅内血肿、脑水肿和脑肿胀所致的颅内高压状态;③呼吸道不畅所致的缺氧;④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⑤大便干结引起的强烈排便反射;⑥呕吐物或大小便浸渍衣服;⑦瘫痪肢体受压以及冷、热、痛、痒、饥饿等因素。

?当病人突然由安静转入躁动、或自躁动转为安静嗜睡状态时,应该提高警惕。观察是否有病情恶化,特别是应该排除呼吸道梗阻和颅内高压所致的躁动。切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防混淆病情观察。对于躁动病人不能强加约束、捆绑四肢,以免造成病人因过度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和加重消耗能量。可加床栏或保护带以防坠床,必要时由专人守护。对于确诊为额叶挫裂伤所致的躁动,应该给予适量镇静剂。注射时需要有人相助,以防断针。另外,要勤剪指甲以防抓伤。

癫痫的护理

?癫痫是颅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多见于额颞叶挫裂伤病人。癫痫的发作可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伤情越重发生癫痫的机会越多。所以应在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癫痫的药物。并做好癫痫的护理,防止自伤及伤及他人。

?发作时:(1)防止继发性创伤,除去病人身边的危险物品,解开其衣服,就地仰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须及时清理,抽搐发作时禁食。(2)防止咬伤。用一端包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必要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可减轻缺氧及脑损害,防止吸人性肺炎的发生。(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安静,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强光刺激等。(5)对抽搐肢体不能用暴力施压,以免造成骨折。(6)病人应着专人守护。(7)遵医嘱给予地西泮(安定)10 mg静脉缓注或地西泮20 mg加入补液中静脉缓滴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间隙期:(1)设床栏护架,床边留有一定的空间,忌放危险物品。(2)备好急救用品,如吸引器、张口器、拉舌钳等。(3)抗癫痫药物应持续定时服用,不能擅自停药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抽搐发作情况,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应特别注意神志和瞳孔的变化,以及抽搐部位、抽搐时间、持续时间、间隙时间、发作频率等,并及时与医师联系。(2)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时监测药物的血浓度,来调整剂量。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皮肤护理重点是防止压疮,防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神经外科病人中,昏迷、截瘫和大小便失禁者,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刺激,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压疮。预防压疮的要点是勤翻身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期受压。要求每2 h翻身一次(应用气垫床时

可酌情延长间隔时间),翻身时,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骶尾部、髂后上嵴、股骨大粗隆、踝部、足跟部、肩胛部、耳壳和头皮等处,更应注意保护,避免长时间受压。可在这些部位垫以气圈、棉圈或海绵垫等,以减轻压力。头部还可枕以气袋(即热水袋充气)。床单保持平整干燥,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每周至少擦澡或洗澡一次。增强营养及提高周身抵抗力也极为重要。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正中切开颈段气管前壁3~5环,放人合适的气管套管,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不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的阻塞时和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气管切开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等。

? (一)气管切开的指征:(1)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 (2)严重颌面伤; (3)多发性肋骨骨折反常呼吸;(4)血气胸; (5)呕吐物和血性分泌物误吸反流者; (6)上呼吸道阻塞; (7)预防性气管切开; (8)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 (9)严重低氧血症; (10)取气管异物; (11)气管插管带管时间24~72 h以上或插管困

?(二)气管切开后早期护理:1.应该严密观察呼吸变化;2.注意气管切开局部有无出血、皮下血肿、气管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梗阻等;3.更换气管切开伤口敷料,防止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以保持吸人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吸人,注入药物时一定要取下针头,以防针头落入套管内;4.室内空气宜新鲜。室温最好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约60%;定时吸痰,并每日数次诱发咳嗽、促使下呼吸道分泌物能及时排出5.为了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 s,并且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吸痰操作应轻柔,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边吸边提边转动吸痰管,防止损伤气管黏膜。若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人;6.每日定期检查肺部情况,如一侧局部痰鸣音多,可将病人翻向对侧、拍背后放平,深插吸痰管后吸除分泌物;7.对于昏迷病人,如头位不当扭曲、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糜烂或穿孔,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所以,要随时保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8.对于采用带气囊气管套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应该每日定时放开气囊,以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壁,造成气管壁软化,缺血坏死以及气管食管瘘等。?气管切开后期护理:当病人意识逐渐恢复,能自行咳嗽,分泌物较少,无明显肺部感染,咽功能恢复者,可试行封管。24 h封管无异常即可拔管。气管切开术在处理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但是,如护理不周则弊多利少、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应该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五官的护理:

1.预防口腔炎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残留,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发生口腔炎、黏膜溃疡及化脓性腮腺炎等并发症,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0.1%呋喃西林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4次。不易张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协助进行。口唇涂以液体石蜡油防止皮肤干燥裂口,裂口者可涂以抗生素软膏。操作时注意轻柔,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内。

2.防止角膜溃疡昏迷和周围性面神经瘫病人,由于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以致引起角膜干燥坏死。三叉神经第一支受损的病人,由于角膜感觉减退,容易因异物或外伤引起角膜溃疡或继发感染等导致视力障碍。一般应以眼罩、风镜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双眼,或用胶布牵拉上下眼睑使之闭合,并定时滴以抗菌素眼药水或涂以抗菌素眼膏。一旦发现角膜光泽消失或浅层混浊时,更应加强角膜的护理,必要时,缝合上下眼睑。

加强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泌尿系统感染

1.昏迷病人常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

2.临床上应首先明确排尿障碍的性质,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3.护理上应保证排尿通畅,预防感染和训练排尿功能。

4.尿潴留者宜先用针刺,取关元、气海、曲骨、三阴交等穴位,并配合按摩膀胱等方法。

5.如仍不能排出或残留尿较多时,可行留置导尿。导尿过程及留置导尿均需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尿路感染。

6.凡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开放排尿,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l~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7.对尿失禁的男性病人,可用阴茎套接以橡皮管或直接用尿壶接尿。女性病人则应根据排尿规律,经常主动用尿盆接尿或及时更换尿布。

便秘

?颅脑损伤病人会因大便干结、肠蠕动减少、排便反射抑制或卧床等原因导致便秘。便秘会引起腹胀、腹痛,继而影响病人情绪和食欲。颅内高压病人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诱发脑疝。所以,保持病人大便通畅也是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另外,有些颅脑损伤病人因消化不良、继发性肠道感染、饮食不当等原因发生腹泻和大小便失禁,应该加强会阴部和臀部护理,定时翻身和清洗,保持会阴部和臀部干燥,以预防湿疹和压疮

合理约束,防止坠床

?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意识朦胧与躁动不安的病人,如颅脑损伤急性期或恢复期,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颅脑手术后,许多病人处于意识不完全清楚或精神状态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坠床。一般护理工作中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措施,如床旁加置床栏,适当地约束病人。

严格掌握保护具应用的适应证,维护病人的自尊。保护性制动措施,只宜短期应用。对不能配合的病人,如拔管,抓伤口等,给予手脚约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松紧度(以能伸人1~2个手指为原则),并定时放松,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以防因挣扎而增加病人的体力消耗,造成皮肤擦伤,加重颅内压增高或诱发颅内出血。

在使用约束具期问,护士应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护病人安全和舒适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和解除约束的时间。使用约束带时尽量避开输液部位及皮肤破损处。对躁动较剧者,除用药物进行控制外,也可在胸部加以横带适当限制其活动或在床栏上方加用绳网以保护之。最好应有专人守护。

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经及时抢救治疗后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且有些后遗症的恢复需要很长过程,有些甚至可终身后遗。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和病员共同努力,树立信心,持之以恒,争取成功。

?(1).长期昏迷脑干损伤严重可使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对植物生存状态者需要按重危病人进行护理,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重点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注意饮食营养卫生。(2).肢体瘫痪护理要鼓励肢体瘫痪病人锻炼,让病人了解锻炼的目的是确保肢体的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争取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运动到自主运动,直至完全恢复。(3).语言训练外伤后失语靠发音训练,可以从单字发音起,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4).外伤性癫痫要做好出院宣教,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驾车、游泳等。坚持长期、定时口服抗癫痫药,一般为3~5年。(5).颅骨缺损出院后要注意减压窗的保护,外出可戴安全帽,手术后3-6月可考虑进行颅骨修补(6).正中神经刺激适宜于长期昏迷病人的催醒治疗。

心理指导

?由于颅脑损伤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忧郁、压抑等,给病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困难,易造成病人的性格变化,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家属及护士要针对病人的性格特点给予心理指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

合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

一、瞳孔的观察

生命征的观察

神经体征的观察

意识状态的观察

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的观察

二、

1.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须密切观察并记录。正常瞳孔大小为2~3 mm,两侧等大、圆形、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灵敏。对病情较重者应15min~30min观察1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果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大、对光反应差等为脑干损伤的特征;如果双侧瞳孔散大、伴深昏迷、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是患者临危的现象。

2. 生命征的观察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如体温低、四肢阙冷,则说明有休克可能。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发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

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

4.血压监测:血压可反应颅内压力改变。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症状。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逐渐升高而形成高血压,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常提示病情严重。

3. 神经体征的观察:应注意有否肢体偏瘫、抽搐及发现的时间、部位、程度、肌力及肌张力改变情况,有无病理反射及定位体征等,如幕下血肿常形成枕骨大孔疝,临床上不出现一侧体征而代之以脑干受压如明显呼吸抑制或循环紊乱,双侧锥体束征和小脑病症如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共济失调等,且常伴有颈项强直。

4. 意识状态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大多数路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反应病情程度),因此应注意了解颅脑损伤后的意识状态、昏迷程度及变化情况。可通过对话、呼唤、给予适当的刺激、还可通过对患者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及精神状态,以便于对病情做出正确估计。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

1 . 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 . 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

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

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

(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

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

(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应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5. 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的观察: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个主要症状,患者剧烈头疼,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注意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其他观察

(一)肢体运动:一侧额叶脑挫裂伤可引起对侧上下肢程度不等的瘫痪。如损伤发生在深部靠近内囊处,则可引起“三偏”症状,即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大脑皮质受刺激可致一侧或两侧肢体的抽搐。

(二) 、颅内高压: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与进食无关,呈喷射状。

(三)、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的典型临床表现。

(四)、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其主要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它可归因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上消化道血管痉挛,胃黏膜糜烂出血。

(五)、泌尿系统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血尿,应考虑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或甘露醇、磺胺嘧啶、苯妥英钠等药物损害肾脏所致。

(六)、肺损害:若颅脑损伤病人出现血性痰,应考虑肺损害。

(七)、再出血:若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头部引流袋内出现大量新鲜血,应考虑手术区域再出血应复查CT,严重者应再次手术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详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1.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临床上依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能叫醒)、浅昏迷(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和深昏迷(压迫眶上神经无反应)3种。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即对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3方面的反应进行计分,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2.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评估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动态的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等。 5.头痛、呕吐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二、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 1 . 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 . 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侧卧,休克者平卧,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20°。 2、遵医嘱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者,及时抽吸并报告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观察颅底骨折者有无脑脊液漏。 5、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护理:①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擤鼻涕、屏气、打喷嚏;②严禁局部冲洗填塞,勿挖耳、抠鼻,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禁止从鼻腔吸痰,防止颅内逆行情感染; ③取头高、患侧卧位,头下置无菌巾;④推迟到4~5天后安放鼻饲管,避免鼻饲管插入颅内;⑤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⑥保持大便通畅,勿

用力排便;⑦每日测体温3次,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天;⑧禁作腰穿. 6、限制入水量在2000ml/d以内,保持尿量在500ml/d以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失禁或尿潴留者予以导尿;下丘脑损伤引起外伤性尿崩症者按尿崩症护理常规。 7、必要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偏瘫、失语者协助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8、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偏瘫、失语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2、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者,术后3~6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1T10:20:50.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刘丽红[导读]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刘丽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2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300-0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56例进行密切病情观察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基本治愈128例,好转2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视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颅脑外伤的抢救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观察护理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致残率高,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我在近几年临床护理观察工作中,针对脑外伤病人的特点,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病情勤询问、勤观察、勤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早期诊断颅内血肿,脑疝及提高护理质量和对预后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对我科收治的156例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56例,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34.2岁;均属单纯颅脑外伤;其中交通事故10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38例;基本治愈128例,好转28例,无死亡病例。 2 观察 2.1注重意识的改变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可用格拉斯(GCS)评分法[1]从睁眼、语言和运动等方面的积分来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注意清醒患者突然尿失禁,可能病情加重,意识有障碍。由昏迷转意识清楚后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和频繁的呕吐时,可能为出现脑疝的先兆,要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医生。深昏迷患者在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或有刺痛反射提示病情好转。判定意识时应排除服用大量镇静剂、某些检查给药或醉酒者;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同圆,对光反应是否灵敏。 2.2生命体征观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脑颅损伤。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或不规则,即为“两慢一高”[2]的库欣反应,提示急性颅内压增高,应高度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的形成。伤后深昏迷,呼吸浅而不规则,血压下降,体温>40℃或<36℃提示脑干功能衰竭。但是,在临床护理观察中这三项指标的变化并非同时出现,往往只有一二项的突出变化。 2.3瞳孔的改变一侧瞳孔散大固定,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应提示脑疝或脑组织受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于中位,是严重脑干损伤的体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当一侧瞳孔短时间的缩小,光反射迟钝,很快散大,光反射消失,如不经常性观察,这些极有价值的定位体征多被遗漏。在观察瞳孔变化时必须注意冬眠药物所致的双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迟钝;室内光线暗或病人躁动时双瞳孔散大,但神经误伤可致颅底骨折,眼部钝伤可致外伤性散瞳。 2.4肢体运动障碍在不同部位的血肿中,肢体瘫痪在额顶部和颞部血肿出现较早,而前额部血肿时肢体运动障碍多不明显。如伤后无偏瘫而观察中继发出现偏瘫或伤后即有轻偏瘫而后逐渐加重完全偏瘫,均表示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3 护理 3.1一般护理病室要求安静、光线柔和。护理人员说话要轻,走路要轻。将床头抬高15~30°。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昏迷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烦躁不安、昏迷或有精神异常者加床挡护栏,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及皮肤清洁,持续低流量吸氧;高热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体温>39℃者给予酒精擦浴或冰帽等物理降温,如体温仍不下降,可考虑给予冬眠低温疗法;昏迷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等清洁口腔2~3次,用湿纱布敷盖口唇;眼睑不能闭合时涂以抗生素软膏,并用湿布遮盖。 3.2呼吸道护理每小时扣背协助排痰1次。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吸痰前后给予气管内滴药,使痰液稀薄,易于吸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必要时雾化吸入。对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加强气管切开护理,保持气道湿化,防止灰尘、异物吸入。 3.3饮食护理伤后24h内应禁食,限制水钠摄入量。昏迷患者3d内鼻饲流质或匀浆,食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至每日总量1500~2000ml,必要时行静脉高营养。神志清醒者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食物。 3.4心理护理要同情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稳定情绪。理解患者,认真倾听其意见,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满足合理化要求。如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可采用心理学专业方法予以治疗。 4 体会 颅脑外伤病情重,变化快,常因颅内压突然升高致脑疝死亡,抢救与治疗不但要有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有精心的护理,尤其是病情的观察,对医疗活动可以及时提供信息,对及时抢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由于我科属于中西医结合科,一般收治病情较轻的患者,当患者清醒后,一定要注意心理护理,我们对156例颅脑外伤进行护理,体会到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颅脑外伤的抢救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君.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执业护士含护士)(上)[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484. [2]吕达实,崔世民,张寒.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

精选-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 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5.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Word文档

姓名:郭婵英性别:女,年龄:67岁住院号:199663 时间:2013年3月10日5PM 地点:内科办公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主讲人:罗兰责任护士黄月华进行病情介绍:患者郭婵英,女,67岁,因左下腹痛,呕吐,腹泻半天,收住消化内科。彩超示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脂肪肝;查血糖为25.8毫摩尔每升,尿糖(3+),尿酮体(3+),肾功能示TCO2下降,由我科医师会诊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神志清楚,查体T36.5,P80次/分,R20,Bp160/90mmHg。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讨论:蒲恒发言:患者因腹痛,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受凉劳累,要告之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按摩腹部,听音乐以及分散注意力等,严密观察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行镇静处理。向冬冬发言:患者因多次呕吐、腹泻,体液不足的症状很明显,我们要严密观察腹泻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治疗上行止泻、止吐处理,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呕吐后要漱口并及时清理并更换被服,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患者发生腹泻时要注意保持肛周的清洁敬菊珍发言: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识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告知患者进低糖、低脂、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并向其讲解其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要向患者讲述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建议患者穿宽松的棉内衣、内裤,最好要穿棉鞋,大小要合脚,还要定期修剪指甲,避免受伤,要耐心向患者讲述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时间及方法,并且要告诉患者晚餐后散步,保持心情愉快。胡慧敏护士发言:患者因血糖高引起酮症酸中毒,要建立双通道,快速补液,匀速降糖,嘱其多饮水,并要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我们要根据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的用量要准确,注意滴数速,避免发生低血糖,要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避免感染,随时监测尿糖,尿酮体的变化。贾亮护士发言;患者双下肢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入院时要嘱其留陪一人,协助其生活护理,平时我们要加强巡视,了解其所需,我们要将患者平时使用的物品放在易取之地,方便患者取用,我们要多关心病人,并且及时解决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罗兰护士长总结发言:该病例在我们科较为常见,患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分析报告

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分析报告 重型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现将我科室一年来收治的几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住院号:患者于2010-12-25因跌伤头部意识不清40分钟入院。Gcs=10-11分。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高血压三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立即在全麻下行右侧颞枕硬膜外血肿清除,双侧额颞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药维持血压,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降温毯控制高热,肠内营养,气管切开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患者病情渐趋稳定,神志转清,于2011-04-25出院休养。 患者,,男,44岁,住院号:患者于2010-04-27因车祸一小时余收入院。Gcs=9-10 分,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性颅脑损伤予保守治疗十小时后患者烦躁加重,CT 示脑内血肿占位明显,有脑疝趋势,立即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顶去骨瓣减压+颞叶血肿清除+气管切开术,术后予脱水、止血、保护脑功能、抗炎等综合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肢体活动自如,于2010-06-01出院。 患者,,男,40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1-17因头部外伤致头痛、呕吐两小时余入院,CT示:左侧颞顶枕硬膜外血肿伴颞叶脑挫裂伤,少许硬膜下出血。立即在全麻下行左颞硬膜下出血清除+左颞顶枕硬膜外血肿清除+颞肌下减压术,术后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抗炎、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第三天,第五天各行腰穿一次,予释放血性脑脊液。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生活自理,无头痛头昏,于2011-02-19出院。 患者。,男,59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3-29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两小时入院,GCS=4-5分,入院诊断:重型开放型颅脑损伤,立即在全麻下行左额颞去骨瓣减压+左颞硬膜外血肿清除+左额硬膜下血肿清除+左额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抗炎、止血、肠内营养、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患者神志转清,能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于2011-04-22出院。 患者,,男,44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3-27因高空坠落致头部、腰部疼痛两小时余入院,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型颅脑损伤、枕骨粉碎性骨折及中颅底骨折、枕部硬膜外血肿、腰部软组织挫伤、腰椎骨折。立即在全麻下行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横窦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予抗炎、支持、营养脑神经等治疗,患者恢复情况可,生活自理,头痛头昏较前明显好转。于2011-04-13出院休养。 2护理 2.1 术前准备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心电监护、吸氧,备皮、备血、急查生化、凝血等,清洁皮肤更换衣裤,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呼吸。一旦确诊手术,直接进手术室,为抢救赢得时间。 2.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的变化,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及肌力情况。如患者意识由清楚转为模糊、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躁动,则提示颅内血肿形成,及时CT检查,确诊后立即手术。如患者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给予脱水治疗。术后患者要观察头部敷料有无渗出。 2.3 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留有足够的长度给病人翻身,防止受压、扭曲、滑脱,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引流袋的高度要适宜,一般与头部平齐,不能随意降低引流袋,避免脑组织移位引起颅内血肿。引流过多时在排除创腔出血后可适当挂高引流袋。每日倾倒引流液并计量,放引流液时要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颅。 2.4 卧位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没有休克的情况下头部,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取半坐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取患侧卧位,以利于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去骨瓣减压术者避免骨窗处受压。 2.5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不清的患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者予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咳痰。吸痰时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 ?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 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 及量的变化。 3. 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 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 位。4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 ?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I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要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2?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的变化。护理措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5例临床资料。结果康复出院45例,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严密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重症颅脑外伤;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常合并并发症等特点[1],患者能否救治成功,往往取决于是否有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护理[2]。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5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现将护理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齡2~60岁。其中,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19例,脑内血肿及多发血肿20例,广泛脑挫伤10例。GCS评分3~5分者26例,6~8分者29例。康复出院45例,好转7例,死亡3例。 1.2方法 1.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一般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且有力,呼吸慢而深。脑干功能衰竭往往表现为血压下降,心跳变弱、脉搏变快,呼吸慢而且不规则。呼吸次数显著减慢,出现叹息样、抽泣样呼吸或者鼾声、则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应该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体温不升高或者中枢性高热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慢慢升高且持续不退,需警惕有无继发的感染。 1.2.2观察瞳孔变化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非常重要。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性期,每15~30min就要检查1次,同时记录。颅脑损伤后出现一侧瞳孔缩小,但很快迅速出现一侧或者双侧的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提示脑疝。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中枢性高热,且两侧的瞳孔不等大,不圆且时大时小,对光反射变得迟钝或者消失提示脑干损伤。 1.2.3观察有无其他合并症状颅脑损伤多伴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合并腹部内脏伤、胸部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而成多发伤。能否早期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是救治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关键。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腹部疼痛,肢体有无活动障碍,有无肢体瘫痪,并及时汇报给医生,协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情。 2 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时病人已经手术数日仍可出现病情突然变化,如能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判断,将获得治疗机会。对病人实施全面护理,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争取脑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一、病情观察: 1.意识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的变化。 2.瞳孔瞳孔的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情况。正常瞳孔等大等 圆,在自然光线下直径3-4㎜,对光反应灵敏。 瞳孔发生变化预示着病情发生变化: (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是颅内血肿的表现。 (2)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差,多为脑干损伤。 (3)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放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4)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 (5)眼球不能外展并复视提示外展神经损伤。 (6)眼球震颤提示小脑或脑干损伤。 3. 生命体征

(1)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 (2)血压下降,脉搏消失,心跳减弱,呼吸减速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3)有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现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 (4)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 (5)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6)体温正常后又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4. 脑疝危象的预防:重度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如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前期症状,如未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可能呼吸骤停、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5. 预防措施: (1)降颅内压治疗,静脉输入脱水剂,暂时缓解病情。(2)定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动向。 (3)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 (4) 控制液体摄入量,成人每日补液不超1500㏕. (5) 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呼吸道梗阻、高热、剧咳、便秘、癫痫发作等。躁动不安者应查找原因,及

颅脑外伤护理查房

颅脑外伤的护理查房 黄护长:今天我们科进行护理查房,内容是颅脑外伤的护理,下面请主管护士赵护士介绍病情: 赵护士:患者,男,41岁,因从高约3米处跌下致右肩部及头部先着地当时昏迷,头部无出血,双鼻出血,量不祥,伤后即乎我院120接回。经门诊CT检查后,拟“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入院时T37.2℃,P86次/分,R24次/分,BP121/78mmHg。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经约 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眶肿胀,瘀血,双外耳道、鼻腔及口腔无出血,入院后予中心吸氧、心电监测、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等处理。患者痰多、气促、呼吸42次/分,无力咳痰。请五官科会诊,于02日10AM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痰多予多次吸痰。现病人生命征平稳,于拔管。 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有关。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利于排痰; ③痰夜粘稠时,遵医嘱予气管内滴药夜,每分钟3-4滴;④定时消毒气管内套管,防止痰痂阻塞内套管。 2、中枢性高热: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引起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①监测病人体温,每4小时一次,遵医嘱予温水擦浴、头部置冰袋及大动脉冰敷,并观察全身情况,防止冻伤;②经上述处理,降温效果不佳,可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体温;③随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床单干燥,防止病人着凉;④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水分和热量。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3、躁动:与脑水肿、颅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有关。 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分析躁动原因;②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守护;③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并观察用药效果;④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曲、脱出、折叠;⑤加强皮肤护理,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4、有皮肤受损的可能。 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皮肤情况。②定时协助病人改变体位,并按摩骨隆突起。③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及时更换汗湿、尿湿的衣被。④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自理缺陷:与昏迷有关。 护理措施:①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擦澡、喂食等,随时更换尿湿、污染衣被;②协助翻身,拍背,每2小时次;③意识障碍、躁动时,使用床栏、约束带,必要时专人守护;④严格掌握冰袋的使用指征,防止冻伤。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1.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或散大、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 2.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肢体活动等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情况、有无复合伤、癫痫、躁动、失语、大小便失禁等情况(EDH 观察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4.生命体征稳定者,予以头抬高15~30o,保持头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头颈过屈。 5.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氧气吸入。 6.告诉患者应避免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出现躁动、癫痫发作及时处理。 7.脑脊液漏护理 (1)保持漏口处清洁,如外耳道、口鼻腔清洁、卧床休息至脑脊液漏停止。(2)禁忌:冲洗、填塞、耳鼻滴药、腰穿。 (3)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 【术后】 1.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o。 2.头部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搬动时予以夹闭。异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按相应规范护理。 3.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告诉患者应避免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出现躁动、癫痫发作及时处理。 5.昏迷及瘫痪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肺炎、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 6.健康宣教 (1)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抽烟喝酒等. (2)指导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方法;失语者指导语言训练,由简单的字到

词组,再到句子,循序渐进。 (3)手术去骨瓣者,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4)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