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体重分析

身高体重分析
身高体重分析

经济运行模拟:身高体重分析

姓名:王萌萌

学号:20094120216

指导老师:乔雅君

院系:经济学院

身高体重分析

王萌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郑州 450000)

一、实验目的

为了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09级经济学院同学身高体重的关系,同时考虑性别因素对体重的影响。建立身高体重模型,首先对经济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说明身高对于体重的影响,同时对经济学院四个班同学的身高体重进行回归分析。

二、数据说明

表 1:09级经济学院四个班学生身高体重数据

以上数据由09级经济学院学生登记提供

三、实证分析

(一)09级经济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简单回归分析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09级经济二班身高体重的关系。估计模型如下:

u H W +?+?=10

其中W 代表体重(kg ),H 代表身高(cm),10??、代表回归系数,u 代表随机误差项。

2.估计结果

通过运行Eviews5.0估计结果如下:

表二:二班同学身高h (cm )体重w (kg )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W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1/12 Time: 08:41 Sample: 1 43

Included observations: 4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H 1.238985 0.152011 8.150606 0.0000 C

-150.4884

25.78017

-5.837373

0.0000

R-squared 0.618365 Mean dependent var 59.41860 Adjusted R-squared 0.609056 S.D. dependent var 12.28284 S.E. of regression 7.6799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6.960487 Sum squared resid 2418.219 Schwarz criterion 7.042403 Log likelihood -147.6505 F-statistic 66.43238 Durbin-Watson stat

1.95034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估计方程为: H W 238985.14884.150?+-=

25.78017 0.152011 t 值 -5.837373 8.150606 P 值 0.0000 0.0000

2R =0.618365,2R =0.609056,F=66.43238(P=0.0000)

3.模型检验

P 检验:由表一可知,p 值(0.0000),在0.05的显著水平下,p 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二班同学身高对体重的影响是显著的。

(二)二班数据加虚拟变量回归(加法模型)

1.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二班同学身高体重关系,并考虑性别因素建立模型如下 加法模型u S H W +?+?+?=210其中W 代表体重(kg ),H 代表身高(cm ),S 代表性别, ??

?=女

男10S 为虚拟变量,10??、是回归系数,u 是随机误差项。

表三:二班同学身高体重模型考虑性别因素估计结果(加法模型)

Dependent Variable: W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1/12 Time: 09:12 Sample: 1 43

Included observations: 4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S -7.591082 4.365116 -1.739033 0.0897 H 0.820754 0.282592 2.904375 0.0060 C -75.57212

49.89161 -1.514726

0.1377

R-squared 0.645190 Mean dependent var 59.41860 Adjusted R-squared 0.627450 S.D. dependent var 12.28284 S.E. of regression 7.497065 Akaike info criterion 6.934114 Sum squared resid 2248.239 Schwarz criterion 7.056989 Log likelihood -146.0835 F-statistic 36.36825 Durbin-Watson stat

2.039081 Prob(F-statistic)

0.000000

2.估计结果

估计结果如下:S H W 591082.7820754.057212.75?-+-= (49.89161) (0.282592) (4.365116)

t 值 -1.514726 2.904375 -1.739033 p 值 0.1377 0.0060 0.0897

2R =0.645190,2R =0.627450,F=36.36825(P=0.0000)

3.模型检验

通过OLS 法引入虚拟变量估计结果可知,在0.05的显著水平下,p 值(0.0897)>0.05,接受原假设。即可认为性别对体重无显著影响。

(三)二班数据加虚拟变量回归(乘法模型)

1.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二班同学身高体重的关系,同时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按照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u SH H

W +?+?+?=210,?

??=女男

10S

其中W 代表体重(kg),H 代表身高(cm ),S 代表性别,10??、是回归系数,u 是随机误差项。

2.估计结果

通过运行

eviews5.0估计结果如下:

表四:二班同学身高体重模型考虑性别因素的估计结果(乘法模型)

Dependent Variable: W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1/12 Time: 09:32

Sample: 1 43

Included observations: 4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SH -0.046104 0.025911 -1.779349 0.0828 H 0.828742 0.274053 3.024024 0.0043 C

-76.95852

48.36264

-1.591281

0.1194

R-squared 0.646356 Mean dependent var 59.41860 Adjusted R-squared 0.628674 S.D. dependent var 12.28284 S.E. of regression 7.48473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930823 Sum squared resid 2240.851 Schwarz criterion 7.053697 Log likelihood -146.0127 F-statistic 36.55409 Durbin-Watson stat

2.03884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估计方程为:SH H W 046104.0828742.095852.76?-+-= (48.36264)(0,274053)(0.025911) t 值 -1.591281 3.024024 -1.779349

p 值 0.1194 0.0043 0.0828

2R =0.646356,2R =0.628674,F=36.55409(p=0.0000)

3.模型检验

p 检验:由表四知,S 的p 值为0.0828大于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认为性别对体重无显著影响。

根据常识,身高对体重有影响的。但根据二班数据,我们得出性别对体重无影响的结论,结果与常识相违背。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容量太小的原因,样本容量太小可能会因为其他因素干扰,导致性别因素不显著

(四)经济学院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简单回归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经济学院学生身高与体重关系建立模型如下(模型四):

u H W ++=1101ββ

其中H 表示身高(cm ),W 表示体重(kg ),10 ββ,代表回归系数,u 代表随机误差项。

2.估计结果

通过运行eviews5.0估计结果如下:

表 五:经济学院同学身高体重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W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4/12 Time: 15:28

Sample: 1 16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6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H1 1.088517 0.068225 15.95490 0.0000 C

-124.1379

11.46084

-10.83149

0.0000

R-squared

0.606730 Mean dependent var 58.55689 Adjusted R-squared 0.604346 S.D. dependent var 9.899711 S.E. of regression 6.227018 Akaike info criterion 6.507576 Sum squared resid 6398.000 Schwarz criterion 6.544917 Log likelihood -541.3826 F-statistic 254.5588 Durbin-Watson stat

1.93133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下面是利用OLS 法估计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

(11.46084) (0.068225) t 值-10.83149 15.95490

p 值0.0000 0.0000

2R =0.606730,2R =0.604346,F=254.5588(P=0.0000)

3.模型检验

P 检验:由表五可知,1H 的p 值为0.0000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身高对体重有显著影响。

(五)经济学院学生身高体重加虚拟变量数据回归(加法模型)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经济学院同学性别因素对体重的影响以加法方式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u S H W +++=121101βββ

其中1H 表示身高(cm),1W 表示体重(kg),1S 的代表性别,当性别为女时1S =0,

11

088517.11379.-124?H W +=

性别为男时1S =1,210 βββ,,代表回归系数,u 代表随机误差项。

2.估计结果

由eviews5.0估计结果如下:

表 六:经济学院同学身高体重以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函数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W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4/12 Time: 15:56 Sample: 1 16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6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H1 0.840822 0.110912 7.580987 0.0000 S1 4.407906 1.574893 2.798861 0.0057 C

-84.54488

18.06213

-4.680782

0.0000

R-squared

0.624658 Mean dependent var 58.55689 Adjusted R-squared 0.620081 S.D. dependent var 9.899711 S.E. of regression 6.101942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72892 Sum squared resid 6106.325 Schwarz criterion 6.528904 Log likelihood -537.4865 F-statistic 136.4676 Durbin-Watson stat

2.02694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下面是利用OLS 法估计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

111

407906.4840822.054488.-84?S H W ++= (18.06213)(0.110912) (1.574893)

t 值 -4.680782 7.580987 2.798861 P 值 0.0000 0.0000 0.0057

)0000.0(4676.136,620081.0,624658.022====值P F R R

3.模型检验

在05.0=α对2α进行显著性检验,1S 对应的P 统计量为0.0057, P >α,故02≠α显著成立,得到1S 对体重1W 具有显著影响。将学生性别为女时,1S =0,学生性别为男时,1S =1代入原方程,从而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

??+-+-=男女 840822.0136974.80 840822.084.54488?111H H W

(六)经济学院学生身高体重加虚拟变量数据回归(乘法模型)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经济学院同学性别因素对体重的影响以乘法方式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u H S H W +++=1131211βββ

其中1H 表示身高(cm), 1W 表示体重(kg ),1S 的取值代表性别,当性别为女时1S =0,性别为男时1S =1,210 βββ,,代表回归系数,u 代表随机误差项。

2.估计结果

通过运行eviews5.0估计结果如下:

表 七:经济学院同学身高体重以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函数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W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5/11 Time: 09:53 Sample: 1 16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6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H1 0.816735 0.115312 7.082840 0.0000 S1H1 0.027168 0.009399 2.890501 0.0044 C

-80.64652

18.76533

-4.297635

0.0000

R-squared

0.625794 Mean dependent var 58.55689 Adjusted R-squared 0.621230 S.D. dependent var 9.899711 S.E. of regression 6.092705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69862 Sum squared resid 6087.854 Schwarz criterion 6.525874 Log likelihood -537.2335 F-statistic 137.1305 Durbin-Watson stat

2.02800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下面是利用OLS 法估计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

1111

027168.0816735.0.646520-8?H S H W -+= (18.76533) (0.115312) (0.009399) t 值 -4.297635 7.082840 2.890501 P 值 0.0000 0.0000 0.0044

)0000.0(.1305713,621230.0,625794.022====值P F R R

3.模型检验

在05.0=α对2α进行显著性检验,11H S 对应的P 统计量为0.0044, P >α,故02≠α显著成立,得到11H S 对体重1W 具有显著影响。将学生性别为女时,1S =0,学生性别为男时,1S =1代入原方程,从而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女男 816735

.064652.80 843903.064652.80?111H H W

四、实验结论

(一)关于实验结果的结论

在模型一中,对经济二班同学身高与体重的数据进行简单回归,其估计结果

为: H W 238985.14884.150?+-=即二班同学的身高每增加1cm ,体重增加1.238985kg 。

在模型四中,对经济学院四个班同学身高与体重的数据进行简单回归,其估

计结果为:11088517.11379.-124?H W +=,1H 的系数1.088517表示经济学院的同学身高每增加1cm ,体重就增加1.088517kg 。

在模型五中,对经济学院四个班的同学身高体重数据以加法方式引入表示性别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估计结果为:

?

??+-+-=男女 840822.0136974.80 840822.084.54488?111H H W

即表示相同体重情况下男生的体重比女生的体重平均重4.407906kg 。 在模型六中,对经济学院四个班的同学身高体重数据以乘法方式引入表示性别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估计结果为:

?

??+-+-=女男 816735.064652.80 843903.064652.80?111H H W

即表示当经济学院男女生体重相同时,身高每增加1cm ,男生的体重增加0.843903kg ,女生的体重增加0.816735kg 。 (二)关于计量方法的结论

虚拟变量是指人为的设定的取值为0或1的二值变量,其作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作用就是将不同属性类型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区分开。

在引入性别这一虚拟变量后,对经济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性别对于体重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不符合常识。而对经济学院四个班的身高体重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性别对于体重的影响是显著的。这说明这种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样本容量不同所造成的。由此可以得知增大样本的容量可以使样本的估计值更接近于样本的真实值,使回归结果可信度更高。

标准身高体重比例表.doc

标准体重计算BMI 法 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 18 - 25 超重:体重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少年儿童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法BMI 法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 =年龄 x 2 + 8 ( 7 - 16 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 - 30 %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 - 50 %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 以上 BMI 法 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g/m2 年龄 BMI 值 正常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于 6岁 15-18 18-20 20-22 22-25 25- 6- 11 岁 16-`9 19-21 21-23 23-27 27- 女子标准体重对照表 年龄| 152cm 156cm 160cm 162cm 164cm 166cm 168cm 170cm 172cm 176cm 身高 19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1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3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5 46 48 49 50 51 53 55 56 57 61 27 47 48 50 51 52 53 55 56 58 61 29 47 49 51 52 53 54 56 58 59 62 31 48 49 51 52 53 54 56 58 59 62 33 48 50 51 52 53 55 57 58 59 63 35 49 50 52 52 53 55 57 59 60 63 37 49 51 53 53 54 56 59 60 61 64 39 50 52 53 53 55 57 59 60 61 65 41 51 52 54 54 55 57 59 61 62 65 43 51 53 55 55 56 58 60 62 63 66 45 52 53 55 55 57 58 60 62 63 66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数字来源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仅供参考。 表1 中国0~18岁男童体重参照值(kg) 年龄组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上等初生 2.54 2.92 3.30 3.68 4.06 1月~ 3.84 4.47 5.10 5.73 6.36 2月~ 4.72 5.44 6.16 6.887.60 3月~ 5.40 6.19 6.98 7.778.56 4月~ 5.94 6.757.56 8.379.18 5月~ 6.267.148.02 8.909.78 6月~ 6.747.688.62 9.5610.50 8月~7.198.199.19 10.1911.19 10月~7.578.619.65 10.6911.73 12月~8.089.1210.16 11.2012.24 15月~8.489.5910.70 11.8112.92 18月~8.8710.0611.25 12.4413.63 21月~9.3110.5711.83 13.0914.35 2.0岁~10.0111.2912.57 1 3.8515.13 2.5岁~10.9012.231 3.56 1 4.8916.22 3.0岁~11.4012.911 4.42 1 5.9317.44 3.5岁~12.2713.8215.37 16.9218.47 4.0岁~12.6914.4616.23 18.0019.77 4.5岁~13.361 5.3017.24 19.1821.12 5.0岁~14.081 6.2118.34 20.4722.60 5.5岁~14.8817.1319.38 21.6323.88 6.0岁~15.7718.3720.97 23.5726.17 7.0岁~15.2519.3023.35 27.4031.45 8.0岁~16.2120.9725.73 30.4935.25 9.0岁~17.2222.9428.66 34.3840.10 10.0岁~18.4225.1531.88 38.6145.34 11.0岁~20.1527.9235.69 43.4651.23 12.0岁~22.2831.0139.74 48.4757.20

第四节析因设计与方差分析

第四节析因设计与方差分析 1. 基本概念 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 随机区组设计(两因素, 无重复) 拉丁方设计(三因素, 无重复) 析因设计(两因素以上, 至少重复2次以上) 析因设计的意义 在评价药物疗效时,除需知道A药和B药各剂量的疗效外(主效应),还需知道两种药同时使用的协同疗效。析因设计及相应的方差分析能分析药物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例:

A因素食物中蛋白含量; B因素食物中脂肪含量 B A 平均a2-a1 a1 a2 b1 30 32 31 2 b2 36 44 40 8 平均33 38 35.5 5 b2-b1 6 12 9

(1)单独效应: 在每个B 水平, A 的效应。或在每个A 水平,B 的效应。 (2)主效应:某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差别。 (3)交互效应:某因素各水平的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水平变化而变化,则称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存在交互效应。 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协同作用。 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拮抗作用。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a1a2 25 27 29 31 33353739414345 a1a2 如果不存在交互效应,则只需考虑各因素的主效应。 在方差分析中,如果存在交互效应,解释结果时,要逐一分析各因素的单独效应,找出最优搭配。 在两因素析因设计时,只需考虑一阶交互效应。三因素以上时,除一阶交互效应外,还需考虑二阶、三阶等高阶交互效应,解释将更复杂。

最新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下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完整版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 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父母平均身高×+(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父母平均身高×+(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着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儿童及青少年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及青少年按身高的体重自测对照表 身高(厘 米) 男性体重(千克)女性体重(千克) 中下等平均值中上等中下等平均值中上等 120 17.56 20.50 23.44 17.64 20.60 23.56 121 17.98 21.10 24.22 17.70 20.70 23.70 122 18.08 21.30 24.52 17.66 21.00 24.34 123 18.70 22.00 25.30 17.98 21.60 25.22 124 18.54 22.50 26.46 18.00 22.00 26.00 125 19.02 22.80 26.58 18.70 22.60 26.50 126 18.56 23.50 28.44 18.74 22.80 26.86 127 19.88 23.60 27.32 19.10 23.20 27.30 128 19.50 24.40 29.30 18.42 23.70 28.98 129 20.60 24.50 28.40 17.88 24.30 30.72 130 21.02 25.20 29.38 19.40 24.70 30.00 131 20.70 25.80 30.90 20.12 25.30 30.48 132 21.54 25.80 30.06 20.50 25.50 30.50 133 20.94 26.30 31.66 21.14 25.80 30.46 134 22.24 27.20 32.16 21.14 26.40 31.66 135 22.58 27.70 32.82 22.04 27.40 32.76 136 22.62 28.30 33.98 22.50 27.20 31.90 137 22.62 28.70 34.79 22.14 28.20 34.26 138 23.98 29.30 34.62 22.44 28.90 35.36 139 23.92 29.90 35.88 23.22 29.40 35.58 140 24.36 30.30 36.24 23.76 29.70 35.64 141 24.76 31.40 38.04 23.70 30.70 37.70 142 26.34 31.50 36.66 24.60 31.40 38.20 143 25.80 32.10 38.40 23.56 32.20 40.84 144 25.46 32.70 39.94 25.36 33.60 41.84 145 26.20 33.80 41.40 26.08 33.60 41.12 146 27.48 34.20 40.92 26.40 35.00 43.60 147 27.68 35.00 42.32 27.02 35.40 43.78 148 27.60 35.30 43.00 26.92 37.10 47.28 149 28.62 36.00 43.38 28.14 38.40 48.66 150 29.12 36.60 44.08 29.50 39.90 50.30 151 29.48 37.70 45.92 30.12 41.00 51.88 152 31.58 38.40 45.22 31.20 42.10 53.00 153 31.36 39.40 47.44 32.50 43.10 53.70 154 32.70 39.80 46.90 33.18 43.60 54.02 155 32.96 41.00 49.04 33.42 44.20 54.98 156 31.82 42.40 52.98 34.78 45.10 55.50 157 33.82 43.20 52.58 35.56 45.70 55.84 158 34.94 43.90 52.86 36.38 46.50 56.62 159 36.80 45.30 53.80 36.10 46.70 57.30 160 36.96 46.30 55.64 37.46 47.90 58.34 161 37.30 46.50 55.70 37.02 48.60 60.18 162 37.28 48.00 55.72 38.52 49.60 60.68 163 39.82 49.40 58.98 38.30 49.90 61.50

正常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正常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左栏是男宝,右栏是女宝)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初生2.9-3.8 48.2-52.8 2.7-3.6 47.7-52.0 1月3.6-5.0 52.1-57.0 3.4-4.5 51.2-55.8 2月4.3-6.0 55.5-60.7 4.0-5.4 54.4-59.2 3月5.0-6.9 58.5-63.7 4.7-6.2 57.1-59.5 4月5.7-7.6 61.0-66.4 5.3-6.9 59.4-64.5 5月6.3-8.2 63.2-68.6 5.8-7.5 61.5-66.7 6月6.9-8.8 65.1-70.5 6.3-8.1 63.3-68.6 8月7.8-9.8 68.3-73.6 7.2-9.1 66.4-71.8 10月8.6-10.6 71.0-76.3 7.9-9.9 69.0-74.5 12月9.1-11.3 73.4-78.8 8.5-10.6 71.5-77.1 15月9.8-12.0 76.6-82.3 9.1-11.3 74.8-80.7 18月10.3-12.7 79.4-85.4 9.7-12.0 77.9-84.0 21月10.8-13.3 81.9-88.4 10.2-12.6 80.6-87.0 2.0岁11.2-14.0 84.3-91.0 10.6-13.2 83.3-89.8 2.5岁12.1-15.3 88.9-95.8 11.7-14.7 87.9-94.7 3.0岁13.0-16.4 91.1-98.7 12.6-16.1 90.2-98.1 3.5岁13.9-17.6 95.0-103.1 13.5-17.2 9 4.0-101.8 4.0岁14.8-18.7 98.7-107.2 14.3-18.3 97.6-10 5.7 4.5岁1 5.7-19.9 102.1-111.0 15.0-19.4 100.9-109.3 5.0岁1 6.6-21.1 105.3-114.5 15.7-20.4 104.0-112.8 5.5岁17.4-22.3 108.4-117.8 1 6.5-21.6 106.9-116.2 6.0岁18.4-23.6 111.2-121.0 1 7.3-22.9 109.7-119.6 7.0岁20.2-26.5 116.6-126.8 19.1-26.0 115.1-126.2 8.0岁22.2-30.0 121.6-132.2 21.4-30.2 120.4-132.4 9.0岁24.3-34.0 126.5-137.8 24.1-35.3 125.7-138.7 10.0岁26.8-38.7 131.4-143.6 27.2-40.9 131.5-145.1

身高体重比例表

标准体重计算BMI 法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g/m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18 - 25 超重:体重指数=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40 少年儿童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法BMI 法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年龄x 2 + 8 (7 - 16 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 - 30 %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 - 50 %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 以上 BMI 法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g/m2 年龄BMI 值 正常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于6岁15-18 18-20 20-22 22-25 25- 6- 11 岁16-`9 19-21 21-23 23-27 27- 女子标准体重对照表 年龄| 152cm 156cm 160cm 162cm 164cm 166cm 168cm 170cm 172cm 176cm 身高 19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1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3 46 47 49 50 51 52 54 56 57 60 25 46 48 49 50 51 53 55 56 57 61 27 47 48 50 51 52 53 55 56 58 61 29 47 49 51 52 53 54 56 58 59 62 31 48 49 51 52 53 54 56 58 59 62 33 48 50 51 52 53 55 57 58 59 63 35 49 50 52 52 53 55 57 59 60 63 37 49 51 53 53 54 56 59 60 61 64 39 50 52 53 53 55 57 59 60 61 65 41 51 52 54 54 55 57 59 61 62 65 43 51 53 55 55 56 58 60 62 63 66 45 52 53 55 55 57 58 60 62 63 66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矮小偏矮正常偏高高个3rd 10th 50th 90th 97th 身高(cm)体重(kg) 身高体重(kg) 身高体重 (kg) 身高体重(kg) 身高体重(kg) 2岁82.1 10.22 84.1 10.9 88.5 12.54 93.1 14.64 95.3 15.46 2.5岁86.4 11.11 88.6 11.85 93.3 13.64 98.2 15.73 100.5 16.83 3岁89.7 11.94 91.9 12.74 96.8 14.65 101.8 16.92 104.1 18.12 3.5岁93.4 12.73 95.7 13.58 100.6 15.63 105.7 18.08 108.1 19.38 4岁96.7 13.52 99.1 14.43 104.1 16.64 109.3 19.29 111.8 20.71 4.5岁100 14.37 102.4 15.35 107.7 17.75 113.1 20.67 115.7 22.24 5岁103.3 15.26 105.8 16.33 111.3 18.98 116.9 22.23 119.6 24 5.5岁106.4 16.09 109 17.26 114.7 20.18 120.5 23.81 123.3 25.81 6岁109.1 16.8 111.8 18.06 117.7 21.26 123.7 25.29 126.6 27.55 6.5岁111.7 17.53 114.5 18.92 120.7 22.45 126.9 27 129.9 29.57 7岁114.6 18.48 117.6 20.04 124 24.06 130.5 29.35 133.7 32.41 7.5岁117.4 19.43 120.5 21.17 127.1 25.72 133.9 31.84 137.2 35.45 8岁119.9 20.32 123.1 22.24 130 27.33 137.1 34.31 140.4 38.49 8.5岁122.3 21.18 125.6 23.28 132.7 28.91 140.1 36.74 143.6 41.49 9岁124.6 22.04 128 24.31 135.4 30.46 142.9 39.08 146.5 44.35 9.5岁126.7 22.95 130.3 25.42 137.9 32.09 145.7 41.49 149.4 47.24 10岁128.7 23.89 132.3 26.55 140.2 33.74 148.2 43.85 152 50.01 10.5岁130.7 24.96 134.5 27.83 142.6 35.58 150.9 46.4 154.9 52.93 11岁132.9 26.21 136.8 29.33 145.3 37.69 154 49.2 158.1 56.07 11.5岁135.3 27.59 139.5 30.97 148.4 39.98 157.4 52.21 161.7 59.4 12岁138.1 29.09 142.5 32.77 151.9 42.49 161.5 55.5 166 63.04 12.5岁141.1 30.74 145.7 34.71 155.6 45.13 165.5 58.9 170.2 66.81 13岁145 32.82 149.6 37.04 159.5 48.08 169.5 62.57 174.2 70.83 13.5岁148.8 35.03 153.3 39.42 163 50.85 172.7 65.8 177.2 74.33 14岁152.3 37.36 156.7 41.8 165.9 53.37 175.1 68.53 179.4 77.2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宝宝从婴儿到学龄前的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家长需要通过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来衡量宝宝是否达标。 一、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那么,影响宝宝身高发育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很重要,儿童身高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身高与父母亲的身高密切相关,按照父母的身高通用公式可推算出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大致范围。 2、性别: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一

般说男孩身高高于女孩,但在特定年龄段可能女孩高于男孩。如11-13岁左右,因为女孩较男孩青春发育早2年。 3、营养:儿童身高的发育必须有完善的营养素供给,营养需要均衡,在保证必需的热量的基础上,需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蛋、奶等,同时还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发挥。 4、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慢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5、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各种因素影响,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可影响孩子生后生长缓慢,直至影响最终身高。 6、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居住环境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护理、正确的教养、体育锻炼、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

身高体重标准表

0~10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儿童身长可预测成年身高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与年龄不就是一回事,骨龄就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就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就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就是否正常与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与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就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与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就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就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

实用文库汇编之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少年体重标准参照表

* 少年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矮小偏矮正常偏高高个 3rd10th50th90th97th 身高(cm)体重(kg)身高体重(kg)身高体重(kg)身高体重(kg)身高体重(kg) 2岁82.110.2284.110.988.512.5493.114.6495.315.46 2.5岁86.411.1188.611.8593.313.6498.215.7310116.83 3岁89.711.9491.912.7496.814.65101.816.9210418.12 3.5岁93.412.7395.713.58100.615.63105.718.0810819.38 4岁96.713.5299.114.43104.116.64109.319.2911220.71 4.5岁10014.37102.415.35107.717.75113.120.6711622.24 5岁103.315.26105.816.33111.318.98116.922.2312024 5.5岁106.416.0910917.26114.720.18120.523.8112325.81 6岁109.116.8111.818.06117.721.26123.725.2912727.55 6.5岁111.717.53114.518.92120.722.45126.92713029.57 7岁114.618.48117.620.0412424.06130.529.3513432.41 7.5岁117.419.43120.521.17127.125.72133.931.8413735.45 8岁119.920.32123.122.2413027.33137.134.3114038.49 8.5岁122.321.18125.623.28132.728.91140.136.7414441.49 9岁124.622.0412824.31135.430.46142.939.0814744.35 9.5岁126.722.95130.325.42137.932.09145.741.4914947.24 10岁128.723.89132.326.55140.233.74148.243.8515250.01 10.5岁130.724.96134.527.83142.635.58150.946.415552.93 11岁132.926.21136.829.33145.337.6915449.215856.07 11.5岁135.327.59139.530.97148.439.98157.452.2116259.4 12岁138.129.09142.532.77151.942.49161.555.516663.04 12.5岁141.130.74145.734.71155.645.13165.558.917066.81 13岁14532.82149.637.04159.548.08169.562.5717470.83 13.5岁148.835.03153.339.4216350.85172.765.817774.33 14岁152.337.36156.741.8165.953.37175.168.5317977.2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最近100次送花明细 送花可以得到更高的花园经验哟!X 该日志被管理员推荐为精彩日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该日志已成功参与“”投稿并通过!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 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标准身高体重计算公式

网线的制作(图)身高与体重是一个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往往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础,对儿童来讲这个指标尤为重要.下面是儿童身高和体重公式供家长们参考: 一般来讲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 身高(cm)=(年龄-2)×5+85=年龄×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 计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2.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A和B

中国男童身高体重标准

中国男童0—7岁体格发育值: 初生:体重(kg):平均值3.3 SD 0.38 身高(cm):50.4 SD 1.7 2月:体重(kg):平均值6.16 SD 0.72 身高(cm):60.4 SD 2.4 4月:体重(kg):平均值7.56 SD 0.81 身高(cm):65.1 SD 2.2 6月:体重(kg):平均值8.62 SD 0.94 身高(cm):69.2 SD 2.4 8月:体重(kg):平均值9.19 SD 1.00 身高(cm):72.0 SD 2.5 10月:体重(kg):平均值9.65 SD 1.04 身高(cm):74.6 SD 2.6 12月:体重(kg):平均值10.16 SD 1.04 身高(cm):77.3 SD 2.7 18月:体重(kg):平均值11.25 SD 1.09 身高(cm):82.7 SD 3.2 2岁:体重(kg):平均值12.57 SD 1.28 身高(cm):89.1 SD 3.4 2.5岁:体重(kg):平均值13.56 SD 1.33 身高(cm):93.3 SD 3.5 3岁:体重(kg):平均值14.42 SD 1.51 身高(cm):96.8 SD 3.7 3.5岁:体重(kg:平均值15.37 SD 1.55 身高(cm):100.2 SD 3.8 4岁:体重(kg):平均值16.23 SD 1.77 身高(cm):103.7 SD 4.1 4.5岁:体重(kg):平均值17.24 SD 1.94 身高(cm):107.1 SD 4.1 5岁:体重(kg):平均值18.34 SD 2.13 身高(cm):110.5 SD 4.2 5.5岁:体重(kg):平均值19.38 SD 2.25 身高(cm): 113.7 SD 4.5 6—7岁:体重(kg):平均值20.97 SD2.6 身高(cm): 114.3 SD 4.9 中国女童0—7岁体格发育值: 初生:体重(kg):平均值3.2 SD 0.36 身高(cm):49.8 SD1.6 2月:体重(kg):平均值5.74 SD 0.65 身高(cm):59.2 SD2.3 4月:体重(kg):平均值7.01 SD 0.75 身高(cm):63.8 SD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