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改的最佳切入点——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朱 丽 华
( 化 市 安 丰 高 级 中学 , 兴 江苏 兴 化 摘 要 : 学 是 以 实 验 为 基 础 的 自然 学 科 , 培 养 学 生 化 在 的综 合 素 质 方 面 .化 学 实验 教 学 的 特 殊 教 育 功 能 是 其 它任 何 内容 都 无 法替 代 的 实验 教 学 不仅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和 思 维 能力 . 而且 能培 养 学 生 严 谨 的 科 学 态度 。通 过 实 验教 学 , 进 行 科 学 方 法 训 练 . 养 学 生 科 学素 质 、 理 素 质 、 力 素 质 培 心 智 和 能 力素 质 等 . 而 实现 素 质 教 育 的 目的 。 化 学 学科 高举 新 从 在 课 程 改 革 大 旗 的 同 时化 学 实验 教 学 也 进 行 了深 刻 的 转 变 。 在 这 种 转 变之 下 教 师 要 不 断更 新 实验 教 学 理 念 。 同 时还 要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的 实验教 学 能 力 。 关 键 词 : 课 改 化 学 实验 教 学 转 变 应 对 之 策 新 中 学 化学 教学 大 纲 强 调 指 出 : 实 验 教 学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形 “ 成 化 学 概 念 , 解 和 巩 固 化 学 知识 , 养 学 生 能 观 察 现 象 、 理 培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 步 掌 握 一 些 常 用 的化 学 实 验 技 能 和 基 本 解 初 操 作 。 养 学 生 实 事 求 是 、 肃 认 真 的科 学 态 度 和 科 学 方 法 。 培 严 ” 因 此 , 学 实 验 是 化 学 教 育 的一 种 最 有 效 的 教 学 形 式 , 可 以 化 它 帮 助 学生 获取 化 学 知 识 , 养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新 课 改 下 实 施 培 是 素 质 教育 的有 效 途 径 之 一 。 课 程 改 革 下 实 验 的 地 位 更 加 得 到 强 化 ,整 套 教 材 增 加 和 改进 实 验 的 数 量 占实 验 总 量 的7 % ,对 实 验 内 容 也 进 行 了 精 1 心选 择 . 纳 了 教 师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摸 索 出来 的 现 象 明 显 、 于 吸 便 操 作 的实 验 。 进 了 部 分 实 验 。 些 实 验 对 实 验 装 置 进 行 了 改 改 有 进 . 些 实 验 对 实 验 方 法 进 行 了改 进 , 些 实 验 在 实 验 内 容 方 有 有 面进 行 了改 进 。 些 实 验对 实验 药 品 及 用 量进 行 了 改进 。 这 有 在 种新 形式之下教师 要清楚地知 道实验 教学 的一些重 大转变 , 而为 了适 应 这 种 转 变 。 好 地 提 高 化 学 教 学 质 量 , 师 不 仅 仅 更 教 要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的实 验 教 学 能 力 ,更 应 转 变 自身 的 实验 教 学 教育理念 。 新旧比较。 凸显 实 验 教 学 的 重 大 转 变
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稀有元素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等。
在 以上 两种 方 式 中 ,实 验 探 究是 化 学教 学 中最 重要 的探 究方 式 ,是 学生 学 习化 学 知 识最 主 要 的学 习方 式 。 际的学 习方 式 。
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得 的化学知识拓展应用于生活实 究 , 是激 发 求 知欲 望 的起 点 , 如果 对 什 么都 没 有欲 望 ,
2组织好 学生实验
实验能力 的培养若 只靠课堂 实验 的观 察是远远 不 不 起兴趣 ,太高 了又 让学 生望而 却步 。 够 的 ,绝 知 此 事 要 躬 行 , 因 此 ,要 重 视 学 生 实 验 。 应 在 “ 电池 ” 的教 学 中 ,在 将 原 电池 的 反 应 原 理 原
传 统 的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 讲 究 知 识 体 系 的建 构 。化 学 生 实 验 , 引 导 学 生 做 好 实 验 预 习 , 提 高 实 验 效 率 。 学 实 验主 要 由两部 分 构 成 :一 是 化学 实 验 的基 础 操 作技 教 师 对 在 实 验 室 里 进 行 的 学 生 实 验 课 要 高 度 的 重视 , 能 训练 ;二 是物 质 性 质 的验 证性 实 验 。新 课 程 的化 学 实 要 组 织 好 、 设 计 好 、安 排 好 、 指 导 好 。 要 教 育学 牛 珍
述 。 二 轮 是专 题 复 习,以重 点、难 点、热点 为 核心 , 强 第 加
( 作者单 位 : 宁夏育才 中学孔德 校 区 )
( 上接 P 5 13)
指 导 下 ,运 用 感 官 和教 学 仪 器 ,有 目的 、有 计划 地 认 识 笔者 巡回指导 , 但在 实验 中对 预测 出现 的 问题先不 提 出, 只 事 物 和现 象 ,在 具 体 的程 序 上 大致 是 :思 考 预 习一 出示 是让他 们动手做 , 当学生遇到 困难 求助 时, 再集 中指导 。 目标 一 掌握 实 验 目的 、器 材 、 步骤 一 检 查 仪 器 一实 验 操 作 一 归纳 结 论 、归 整仪 器 一 巩 固 小结 一 填 写 实验 报 告 。
新课改背景下怎样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怎样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课本身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所教授的化学知识与理论一般都是由不断的实验而来,所以实验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正逐渐的暴露出来,严重的影响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笔者将在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对其解决之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8化学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们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初中的化学实验课是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时掌握并理解化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能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内容。
因为初中化学的教材版本与实验内容的多样化,除了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外,也给教师带来了实验选择上的麻烦。
如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例,共涉及到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包括了20多个学生实验、10多个家庭小实验以及80多个演示实验。
教师应该将这些实验的规划做好,不然就会出现主次混乱的现象,让学生在众多的化学实验中无所适从。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这其中包括由实验药品与仪器本身的安全问题、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实验室设施安全问题。
如一些玻璃仪器在经过骤冷与骤热后发生爆裂伤到学生、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药品中毒或污染、实验室通风设施性能差导致有毒气体中毒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威胁着师生的人身安全。
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很多初中的化学课教师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方式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三 、化 学 实验 教 学 和 学生 生 活 相 结 合 ,拓展 学 习的范 围。 化学 是一 门和我们 的生活 、 生产有着密
切联 系 的学 科 ,许 多化学 知识都来 源于生 活 ,学习化学知识又可以更好地为我们 的生 活 、生产服务 。因此 ,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教 师也要注重化 学实验教学和生活、生产相结 合。 通过 和学生 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可以让 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对化学知识 理解更深刻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知识的运用能力 , 使学 生 的思路更开阔。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不应该仅仅拘泥于 课本和实验室 ,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下 实验 ,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 的材料进行化 学知识 的探究 。例如 :教师可 以让学生根据 所学知识进行 以下的探究 :怎样去除饮用水 中的沉淀物 、如何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 青香 蕉 的催生方法 、如何去除墨渍等等。通过和 实 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感到了学习化学的乐 趣 和意义 ,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更高 , 对实验 操作 的兴趣更浓 。 通过 实验教学 , 学生 由被动的学 习转为 主动的学习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潜能得到 开发 , 对所学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 , 使化学 课 堂教学取得 了更好 的效果。
时,教 师要做好演示 实验.加 强学生实验 的作 用,并注重化 学实验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 关键词 :实验教学;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生活
化学是一 门实验性较强的 自然学科 ,许 多化学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在化 学教学中运 用实验教学法 ,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化 学学 习兴趣 ,调动学生化学课堂 的参 与性,而且 可以有效地 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加深对 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对学生动手动 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 都有着促 进作用 。 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在化学教学中 , 教师在教给 学生化学知识 的同时 , 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技 能, 要让学生通过 实验进行化学知识的 自主 探究 ,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 法 , 体 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 认识 到实验在化学研究 中的作用 。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 , 在进行 化学教学时 ,一定要按 照新课标 的要求来进 行 ,注重化学实验教学 和学生能力 的培养 , 以化 学实 验的进行 培养学 生 的探究 意识 和 科 学意识 ,提高学 生 的创 新能 力和 实践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咿荤绝第亮礁耘第l四眇O江苏省苏州中学徐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终身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真切的感受,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当今这个透着新课改蓬勃气息的研改氛围中,重新认识中学化学实验能力的内涵及实验教学的目的、形式,可促使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层次,更好地使新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中。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可以定义为运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时,当然离不开化学知识.而这些知识长期以来主要被理解为是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化学实验操作知识。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主要被理解为是实验的动作技能。
这种实验能力的理解和定位是较狭义的。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含有更广、更深的含义,而技能仅属活动方式的范畴,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能力内涵的构成,除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思维能力等。
在实验能力的多层构成因素中,提出问题、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是首要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只有提出了问题,选择和明确了实验课题后。
以后的实验活动才能进行下去。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科学地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构成化学实验能力的另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和安排,关系到实验的效果和成败。
好的实验法和实验案,往往同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周密性和技巧性,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方案是解开疑难问题的钥匙,一个好的方法或方案常常可使一盘“死棋”变活,使复杂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摘要: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就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及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拟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化学新课程理念实现了课程性质观、目标观、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的创新,并呼唤教师角色转换为教育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新课程的塑造者和课程学习与发展的激励者。
然而,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知识传授,侧重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会”,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的结果,培养的是学生应试的能力;后者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即“学会”,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这一条规律,就应该设置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从而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课堂上思维的容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师的“教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长久以来,由于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解错误和认识偏差,许多教师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我给了学生任务,学生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就是主动学习。
因此,怎样设计、设计好“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变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彩排”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他们或多或少地缺少了解化学事实、观察化学现象的基本素质,总是喜欢做跟教材上一模一样、理想化、标准化的化学实验。
如果自己做的实验跟教材上的实验现象稍有出入,他们不是责怪试剂不纯、仪器不好,就是责怪温度不高、药量不够,甚至责怪没有找到理想的催化剂等诸多原因。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其教学方案中实验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
重视化学实验不仅在于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发现以及交流创新的需要。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校教师已有了较好的理解,也寻找到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方式,可对于实验教学这一模块,其动手操作的实验精髓还未深入课堂的学习中,因此,在新课改的教案中,接下来亟需突破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贯彻落实实验教学中。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化,教学方案中已将探究性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部分。
进行化学实验,一方面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另一方面是借助动手操作实践体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来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新教材的内容更多突出的是实验教学中的创新与探索,正因如此,在传统教学方案的理念中增设了一些以探究性为目的的实验。
可是,仅仅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还不能满足我们当代学习的需求,我们也是时候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深刻反思了,在不断地探索化学实验的新思路、新方法的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新教材中的每个实验,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在于独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能力,灌输给学生环境意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了解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因此,这便迫使我们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依附理论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
目前有一小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或多或少存在些观念上的偏差。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能力,有的教师会将这两者等同,更有甚者将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否认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诸如此类的观念偏差终究会扭曲对学生进行化学能力培养的方向,最终可能导致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一批动作娴熟的机械手罢了,完全脱离了新课程改革中所突出的创新意识。
化学新课改的最佳切入点———实验教学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淡化教育的社会责任,轻视健全人格的形成,忽视人自学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厌学、苦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开,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这既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也是一场学习情绪高涨。
本节课堂上,增加了“镁带燃烧”、“清水变牛奶”、“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加热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等实验,有关颜色、光、声、状态变化等生动而有趣的演示实验,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让他们了解化学世界根植于现实生活而又绚丽纷呈的“风光”,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观察实验演示中感受到“跳一跳”,自己也能摘桃子的快乐,从而将跃跃欲试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决心学好化学学科的推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实验导入法”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教学情境,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新课的导入尤为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创设实验情境来导课从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时,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学生们急于知道燃烧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酸的性质》时,以实验“白纸显字”来开始教学,学生们迫切想了解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习《金属材料》这一节课时,拿出纯铜片和黄铜片展示对比,来引出纯金属和合金的学习,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采用对比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具体内容创设实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教师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对比实验:先向装空气的塑料瓶导入1/3的水,振荡,瓶子没有变化;把空气换成二氧化碳,同样的操作,瓶子却变瘪了。
鲜明不同的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原理,同时也激发了探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 酸的性质》 时, 以实验“ 白纸显字”
来 开始 教学 , 学 生们 迫 切想 了解 指示 剂 的变色情 况 , 学 习的
五、 “ 家庭小实验” , 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开展 家庭 小实 验 , 让学 生学 以致 用 , 用所 学 知识来 解 决
关键词 : 新课 改 ; 兴趣 ; 探 究; 创新 ; 实验教 学 中 图分 类号 : G 6 3 3 .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7 — 0 2 3 8 — 0 2
应试教育下 的传统教学 , 淡化教育的社会责任 , 轻视健 全人格的形成 , 忽视人 自学能力的发展 , 造成学生厌学 、 苦 学, 缺 乏创 新意识 和 实践 能力 。
生 活 中的 问题 。对 培养 学 生的动 手动 脑 的习惯 以及 分析 和
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使本节课 的学习有了一个 良好的 开端。 学习《 金属材料》 这一节课 时, 拿 出纯铜片和黄铜片展 示对 比, 来引出纯金属和合金的学习, 一下子就抓住 了学生
的注 意力 。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对 于培养 学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创 造性 思 维都 有着 积极 的意 义 。 如 学生 通过 自制 简易净 水 器 , 不但 巩 固了木 炭具有 吸 附性知 识 ,而且对 水 的净 化有 了初 步 的 认识 ;学 生通过 自 制 波尔 多液 并把 波 尔多液 洒入 有 害虫 的 果树 ,当害虫 被消灭 后 ,学 生那种 成功 的喜 悦之 情 溢于 言 表。 而 明矾净 水 、 制肥 皂 、 测雨 水P H、 沼 气成 分鉴 定 、 水壶 的 水垢 处 理等 小实 验 的尝试 ,让学 生深 刻体 会 了化学 实验 与 生活 、 生产 实 际 紧密 相连 , 并使 学 生认 识 化 学 的应 用价 值 , 化 学 对社会 发展 的贡 献 , 从 而激发 其学 习化 学 的热情 。 总之 ,课堂 教学 中 ,教 师针 对 不 同的教 学 内容设 计 实 验, 利 用 丰 富有 趣 的实 验 现象 ,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 严 谨 的实 验操 作培 养学 生 的能力 , 充 分发 挥 化学实 验 的功 能 , 来 提 高我们 的课 堂教 学效 率 !
学 习情 绪 高涨 。 本节 课堂 上 , 增 加 了“ 镁 带燃 烧 ” 、 “ 清水 变牛 奶” 、 “ 氯 化 氢 的喷 泉 实验 ” 、 “ 加 热 绿 色粉 末 碱式 碳 酸铜 ” 等 实验 , 有关颜色 、 光、 声、 状态变化等 生动而有趣的演示实 验, 将 学 生带 人丰 富多 彩 的化学 世界 , 让 他们 了解 化 学世界 根植于现实生活而又绚丽纷呈的“ 风光” , 激发学生兴趣 , 使 他 们 在 观察 实 验演 示 中感 受 到 “ 跳一 跳 ” , 自己也能 摘 桃 子 的快乐, 从而将跃跃欲试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动机 , 使之 成 为激 发学生 决心 学好 化 学学科 的推动力 ,极 大地 激 发 了 学 生学 习化 学 的兴趣 。 二、 利用 “ 实验导 入法 ” 引入 新课 , 吸引学 生 注意 力 设 计教 学情 境 , 根本 目的是 调动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 让 学 生 主动参 与 到课 堂学 习 中 , 新 课 的导人 尤 为重要 。 良好 的 开端 是成 功 的开始 ,创设 实 验情 境来 导课 从开 始就 吸 引 了 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 燃烧与灭火》 这节课时 , 演示实验“ 烧 不坏 的手 帕 ” ,学生 们急 于知 道燃 烧究 竟和 哪些 因素 有关 ,
随 着新 课 改 的全 面推 开 ,新 课 程 体 系在 课 程 功能 、 结 构、 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 这 既是一 场教 育观 念 的更新 ,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改 变 , 也 是 一场 大 限度 的展 现学 生 的主体作 用 。这种 方法 能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 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 , 而教 师要及 时 指导 , 并 纠正 学生 的错误 操作 。 课 堂教学 中经 常会 有 台下学 生对 台上 学生进 行指 导 : “ 错 了 ,标 签应 向手 心” ! “ 滴管要垂直 , 不能伸进去” , “ 对固体加热, 试管 口略向 倾斜” , “ 长颈漏斗没有伸人酸液里” 等 。让台下学生来“ 找 茬” , 热 烈 的课 堂 气氛 , 深 刻地 加深 了学 生对 于实 验 内容 、 所 学 知 识 的 印象 ,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动 手 、 观察 能 力 , 对 知 识 的 学 习和掌 握也 是事半 功倍 , 出奇 效 。 课本 上 的实 验一 般都 有 明确 的结 论 , 对 于有着 强烈 好奇 心和 求知 欲 的学生 而 言 , 这 些 实验就 成 了验证 性实 验 , 对 于 培养 学生 的探 究能 力 帮助 不 大 。所 以我 结合 教学 内容 , 选 择适 当的实 验 , 让学 生 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大 胆设 计 方案 , 再 亲 自动 手 “ 做” 实验 , 一 系列 实验 的设计 既开 阔 了视野 、 激活 了思维 , 还巩 同理 解 了
【 实验平 台 】
化学新课改 的最 佳切入 点
周 国杰
( 河南省x g J , , I t 市职教 中心( 六高 中) , 河南 邓州
实验教学
4 7 4 1 5 0 )
摘要: 化学新课改的理念是强化 实验教 学, 回归生产生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有利于学生终 身发展 。实践证明 : 实验 教 学是 调 动 学 生爱 学 、 乐学 、 学 有 所得 、 学 以致 用的 最佳 途 径 , 是 化 学 新课 改 的 佳 切 入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