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几何专题回顾(含解析)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几何专题回顾(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几何专题回顾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共4小题)1.如图,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CA,CB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则DF的长为( )A.B.1C.D.2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延长线与AC的交点,若AC=4,则AF=( )A.B.C.1D.3.如图,在△ABC中,AB=6,AC=4,AD,AE分别是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F⊥AD于点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A.1B.2C.4D.4.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可能为( )A.2B.5C.7D.9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共2小题)5.如图,在▱ABCD 中,BE 平分∠ABC 交AD 于点E ,CF 平分∠BCD 交AD 于点F ,若BE =4,CF =3,EF =1,求AB 为( )A .3B .2.5C .3.5D .4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 =,∠AOB =60°,过点O 作OE ⊥AC ,交AD 于点E ,过点E 作EF ⊥BD ,垂足为F ,则OE +2EF 的值为( )A .+1B .C .D .三.菱形的性质(共2小题)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C =8,BD =12,E 是OB 的中点,P 是CD 的中点,连接PE ,则线段PE 的长为( )A .B .C .D .8.在菱形ABCD 中,∠D =60°,CD =4,E 为菱形内部一点,且AE =2,连接CE ,点F 为CE 中点,连接BF ,取BF 中点G ,连接AG ,则AG 的最大值为 .四.矩形的性质(共6小题)9.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D =6,CD =8,P 是AB 上的动点,PM⊥AC于M,PN⊥BD于N,则PM+PN的值为( )A.4.8B.6.4C.9.6D.2.410.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PE ⊥AC于点E,PF⊥BD于点F.若AB=6,BC=8,则PE+PF的值为( )A.10B.9.6C.4.8D.2.41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F垂直平分OC,交AC于点E,交BC 于点F,连接AF,若AD=3,则AF的长为( )A.B.C.2D.3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C交BC于点F,EF⊥BD于点F,则OE+EF的值为( )A.B.2C.D.213.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是边AB上的一动点,连接DE,点A与点P关于DE对称,连接EP、DP、BP,若AB=3,AD=5,则BP的最小值为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5,点P在边AD上,点Q在边BC上,且AP=CQ,连接CP,QD,则PC+QD的最小值为 .五.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15.如图,矩形ABCD中,AB=,BC=3,AE⊥BD于E,则EC=( )A.B.C.D.六.正方形的性质(共4小题)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BD上,连接AE,EF⊥AE于点E,交DC于点F,连接AF,已知BC=4,DE=3,则△AEF的面积为( )A.4B.5C.10D.51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是BC,CD上的一动点,且BE=CF,连结AE,BF,两线交于点P,连接CP,则CP的最小值是( )A.B.C.D.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则线段GH的长为( )A.B.C.D.1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AB=4,点E为BC中点,BF⊥AE于点G,交CD边于点F,连接DG,则DG长为( )A.B.4C.D.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共3小题)20.如图,在△ABC中,AC=BC=2,AB=1,将它沿AB翻折得到△ABD,则四边形ADBC的形状是 形,点P、E、F分别为线段AB、AD、DB的任意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21.如图,在等腰△ABC中,AB=BC=4,把△ABC沿AC翻折得到△ADC.则(1)四边形ABCD是 形;(2)若∠B=120°,点P、E、F分别为线段AC、AD、DC上的任意1点,则PE+PF的最小值为 .22.如图,在△ABC中,AC=BC=5,AB=6,将它沿AB翻折得到△ABD,点P、E、F分别为线段AB、AD、DB的任意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八.旋转的性质(共3小题)23.如图,正方形A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BEFG,EF与AD相交于点H,延长DA 交GF于点K.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则HD的长为( )A.﹣1B.﹣1C.1﹣D.1﹣24.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连接EF,过点A作EF的垂线,垂足为点H,与BC交于点G.若BG=4,CG=3,则CE的长为( )A.5B.5C.5D.25.如图,在边长为a正方形ABCD中,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M,连接AM 并延长交CD于N,连接MC,则△MNC的面积为( )A.B.C.D.九.旋转的性质(共1小题)26.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EFG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C.D.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共4小题)1.如图,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CA,CB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则DF的长为( )A.B.1C.D.2【解答】解:在Rt△ABC中,AC=2,BC=4,由勾股定理得:AB==6,∵BF平分∠ABC,∴∠ABF=∠EBF,∵D,E分别为CA,CB的中点,∴DE∥AB,DE=AB=3,BE=BC=2,∴∠ABF=∠EFB,∴∠EFB=∠EBF,∴EF=BE=2,∴DF=DE﹣EF=1,故选:B.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延长线与AC的交点,若AC=4,则AF=( )A.B.C.1D.【解答】解:取BF的中点H,连接DH,∵BD=DC,BH=HF,∴DH=FC,DH∥AC,∴∠HDE=∠FAE,在△AEF和△DEH中,,∴△AEF≌△DEH(ASA),∴AF=DH,∴AF=FC,∵AC=4,∴AF=,故选:B.3.如图,在△ABC中,AB=6,AC=4,AD,AE分别是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F⊥AD于点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A.1B.2C.4D.【解答】解:延长CF交AB于G,∵AD为△ABC的角平分线,CG⊥AD,∴△ACG是等腰三角形,∴AG=AC=4,FG=CF,∴BG=AB﹣AG=6﹣4=2,∵AE为△ABC的中线,∴EF是△BCG的中位线,∴EF=BG=1,故选:A.4.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可能为( )A.2B.5C.7D.9【解答】解:连接DN,∵ED=EM,MF=FN,∴EF=DN,∴DN最大时,EF最大,DN最小时,EF最小,∵N与B重合时DN最大,此时DN=DB===13,∴EF的最大值为6.5.∵∠A=90°,AD=5,∴DN≥5,∴EF≥2.5,∴EF长度的可能为5;故选:B.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共2小题)5.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E,CF平分∠BCD交AD于点F,若BE=4,CF =3,EF=1,求AB为( )A.3B.2.5C.3.5D.4【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G∥FC交BC延长线于点G,∵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B=∠EBC,∵BE平分∠ABC,∴∠ABE=∠EBC,∴∠ABE=∠AEB,∴AE=AB,同理可证:DC=DF,∵AB∥DC,∴∠ABC+∠DCB=180°,∵BE平分∠ABC,CF平分∠BCD,∴∠EBC+∠FCB=×180°=90°,∴BE⊥CF,∵EG∥FC,∴BE⊥EG,∵EF∥CG,∴四边形EFCG是平行四边形,∴EG=FC,在△BEG中,BE=4,EG=CF=3,根据勾股定理,得BG=,∵AB=AE=CD=DF,EF=CG=1,AD=BC,∴BG=BC+CG=AE+DE+CG=AE+DF﹣EF+EF=2AB,∴5=2AB,∴AB=2.5.故选:B.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OB=60°,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过点E作EF⊥BD,垂足为F,则OE+2EF的值为( )A.+1B.C.D.【解答】解:∵∠BAO=90°,∠AOB=60°,∴∠ABO=30°,∴BO=2AO,∵AB=,∴AO=1,BO=2,∴S△ABO=AO•AB=,∵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DO=BO=2,S△ADO=S△ABO=,∵OF⊥AO,EF⊥OD,∴S△ADO=S△AEO+S△EDO===,即OE+2EF=.故选:B.三.菱形的性质(共2小题)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C=8,BD=12,E是OB的中点,P是CD 的中点,连接PE,则线段PE的长为( )A.B.C.D.【解答】解:如图,取OD的中点H,连接HP,∵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4,OB=OD=6,∵点H是OD中点,点E是OB的中点,点P是CD的中点,∴OH=3,OE=3,HP=OC=2,HP∥AC,∴EH=6,∠DOC=90°,∴EP===2,故选:A.8.在菱形ABCD中,∠D=60°,CD=4,E为菱形内部一点,且AE=2,连接CE,点F为CE中点,连接BF,取BF中点G,连接AG,则AG的最大值为 .【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FO,取OB的中点H,连接HG和AH,∵在菱形ABCD中,∴O为AC中点,∵F为CE中点,∴OF=AE=1,当C、F、E、A共线时,OF也为1,∵G为BF中点、H为OB中点,∴GH=OF=,∵在菱形ABCD中且∠D=60°,∴∠ABO=∠ABC=∠ADC=30°,∠BOA=90°,∴OA=AB=2,,∴OB==,∴OH=,∴AH==,∵AG≤AH+HG,∴AG≤,∴AG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四.矩形的性质(共6小题)9.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D=6,CD=8,P是AB上的动点,PM ⊥AC于M,PN⊥BD于N,则PM+PN的值为( )A.4.8B.6.4C.9.6D.2.4【解答】解:连接PO,∵在矩形ABCD中,AB=8,BC=6,∴AD=BC=6,∠DAB=90°,BO=OD,由勾股定理得:BD===10,∴BO=DO=5,∴S△DAB=×AD×AB=×8×6=24,∴S△AOB=S△DAB=12,∴×AO×PM+×BO×PN=12,∴PM+PN=4.8.故选:A.10.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PE ⊥AC于点E,PF⊥BD于点F.若AB=6,BC=8,则PE+PF的值为( )A.10B.9.6C.4.8D.2.4【解答】解:连接OP,∵矩形ABCD的两边AB=6,BC=8,∴S矩形ABCD=AB•BC=48,OA=OC,OB=OD,AC=BD,AC==10,∴S△AOD=S矩形ABCD=12,OA=OD=5,∴S△AOD=S△AOP+S△DOP=OA•PE+OD•PF=OA(PE+PF)=×5×(PE+PF)=12,∴PE+PF==4.8.故选:C.1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F垂直平分OC,交AC于点E,交BC 于点F,连接AF,若AD=3,则AF的长为( )A.B.C.2D.3【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3,OA=OB=OC=OD,∵DF垂直平分OC,∴OD=OC,∴△OCD是等边三角形,设CD=x,则AC=2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可知:AD2+CD2=AC2,即32+x2=(2x)2,解得x=,∴,∴,∵△OCD是等边三角形,DF⊥OC,∴,设CF=y,则DF=2y,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可知:CF2+CD2=DF2,即,解得y=1,∴CF=1,BF=2,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B2+BF2=AF2,即,∴,故选:B.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C交BC于点F,EF⊥BD于点F,则OE+EF的值为( )A.B.2C.D.2【解答】解:∵AB=2,BC=4,∴矩形ABCD的面积为8,AC===2,∴BO=CO=AC=,∵对角线AC,BD交于点O,∴△BOC的面积为2,∵EO⊥AO,EF⊥DO,∴S△BOC=S△BOE+S△COE,2=CO×EO+BO×EF,∴2=××EO+×EF,∴(EO+EF)=4,∴EO+EF=,故选:A.13.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是边AB上的一动点,连接DE,点A与点P关于DE对称,连接EP、DP、BP,若AB=3,AD=5,则BP的最小值为 ﹣5 .【解答】解:如图,连接BD,AP,∵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B=3,AD=5,∴BD===,∵点A与点P关于DE对称,∴DE垂直平分AP,∴PD=AD=5,∵BP+PD≥BD,∴BP+5≥,∴BP≥﹣5,∴BP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5,点P在边AD上,点Q在边BC上,且AP=CQ,连接CP,QD,则PC+QD的最小值为 13 .【解答】解:如图,连接BP,在矩形ABCD中,AD∥BC,AD=BC,∵AP=CQ,∴AD﹣AP=BC﹣CQ,∴DP=QB,DP∥BQ,∴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PB∥DQ,PB=DQ,则PC+QD=PC+PB,则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B=6,连接PE,∵PA⊥BE,∴PA是BE的垂直平分线,∴PB=PE,∴PC+PB=PC+PE,连接CE,则PC+QD=PC+PB=PC+PE≥CE,∵BE=2AB=12,BC=AD=5,∴CE==13.∴PC+PB的最小值为13.故答案为:13.五.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15.如图,矩形ABCD中,AB=,BC=3,AE⊥BD于E,则EC=( )A.B.C.D.【解答】解:作EF⊥BC于F,∵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3,AB=CD=,∠BAD=90°.∴tan∠ADB==,∴∠ADB=30°,∴∠ABE=60°,∴在Rt△ABE中cos∠ABE===,∴BE=,∴在Rt△BEF中,cos∠FBE===,∴BF=,∴EF==,∴CF=3﹣=,在Rt△CFE中,CE==.故选:D.六.正方形的性质(共4小题)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BD上,连接AE,EF⊥AE于点E,交DC于点F,连接AF,已知BC=4,DE=3,则△AEF的面积为( )A.4B.5C.10D.5【解答】解:过E作GH∥AD交AB于G,交DC于H,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BDC=45°,AB=CD=BC=4,∴△BGE、△DH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BC=4,∴EH=DE=×3=3,BE=BD﹣DE=4﹣3=,∴BG=GE=BE=1,∴AG=AB﹣BG=3=EH,∴AE===,∵AE⊥EF,∴∠AEG=90°﹣∠FEH=∠EFH,又∠AGE=∠EHF=90°,∴△AGE≌△EHF(AAS),∴AE=EF=,∴△AEF的面积为AE•EF=××=5,故选:B.1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是BC,CD上的一动点,且BE=CF,连结AE,BF,两线交于点P,连接CP,则CP的最小值是( )A.B.C.D.【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C=∠BCD,在△ABE和△BCF中,,∴△ABE≌△BCF(SAS),∴∠BAE=∠CBF,∵∠CBF+∠ABF=90°,∴∠BAE+∠ABF=90°,∴∠APB=90°,∴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设AB的中点为G,当CPG在同一直线上时,CP有最小值,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C=4,BG=2,∴CG===2,∵PG=AG=BG=2,∴CP=2﹣2,故选:A.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则线段GH的长为( )A.B.C.D.【解答】解:如图,延长BG交CH于点E,∵AB=CD=10,BG=DH=6,AG=CH=8,∴AG2+BG2=AB2,∴△ABG和△DCH是直角三角形,在△ABG和△CDH中,,∴△ABG≌△CDH(SSS),∴∠1=∠5,∠2=∠6,∴∠1+∠2=90°,∠5+∠6=90°,又∵∠2+∠3=90°,∠4+∠5=90°,∴∠1=∠3=∠5,∠2=∠4=∠6,在△ABG和△BCE中,,∴△ABG≌△BCE(ASA),∴BE=AG=8,CE=BG=6,∠BEC=∠AGB=90°,∴GE=BE﹣BG=8﹣6=2,同理可得HE=2,在Rt△GHE中,GH===2,故选:A.1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AB=4,点E为BC中点,BF⊥AE于点G,交CD边于点F,连接DG,则DG长为( )A.B.4C.D.【解答】解:如图,作DL⊥AE于点H,交AB于点L,∵BF⊥AE,∴DL∥B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B=BC=CD,∠ABE=∠C=90°,∴BL∥DF,∴四边形BFDL是平行四边形,∵∠AGB=90°,∠BAE=90°﹣∠ABG=∠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BE=CF,∵E为BC中点,∴BE=CF=BC=CD,∴DF=CF=CD,∴BL=DF=CD=AB,∴AL=BL=AB,∴==1,∴AH=GH,∵DA=AB=4,∴DG=DA=4,故选:B.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共3小题)20.如图,在△ABC中,AC=BC=2,AB=1,将它沿AB翻折得到△ABD,则四边形ADBC的形状是 菱 形,点P、E、F分别为线段AB、AD、DB的任意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解答】解:∵△ABC沿AB翻折得到△ABD,∴AC=AD,BC=BD,∵AC=BC,∴AC=AD=BC=BD,∴四边形ADBC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如图作出F关于AB的对称点M,再过M作ME⊥AD,交AB于点P,此时PE+PF最小,此时PE+PF =ME,过点A作AN⊥BC,∵AD∥BC,∴ME=AN,作CH⊥AB,∵AC=BC,∴AH=,由勾股定理可得,CH=,∵,可得,AN=,∴ME=AN=,∴PE+PF最小为,故答案为.21.如图,在等腰△ABC中,AB=BC=4,把△ABC沿AC翻折得到△ADC.则(1)四边形ABCD是 菱 形;(2)若∠B=120°,点P、E、F分别为线段AC、AD、DC上的任意1点,则PE+PF的最小值为 .【解答】解:(1)∵AB=BC,△ABC沿AC翻折得到△ADC,∴AB=BC=AD=C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答案为菱.(2)作CM⊥AD交AD的延长线于M,连接PD.当PE⊥AD,PF⊥CD时,PE+PF最短,∵∠B=∠ADC=120°,∴∠CDM=60°,∵CD=AB=4,∠CMD=90°,∴sin60°=,∴CM=2,∵S△ADC=S△ADP+S△CDP=•AD•PE+•CD•PF=•AD•CM,∴PE+PF=CM=2,∴PE+PF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22.如图,在△ABC中,AC=BC=5,AB=6,将它沿AB翻折得到△ABD,点P、E、F分别为线段AB、AD、DB的任意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解答】解:作出F关于AB的对称点M,再过M作ME′⊥AD,交AB于点P′,此时P′E′+P ′F最小,此时P′E′+P′F=ME′,过点A作AN⊥BC,CH⊥AB于H,∵△ABC沿AB翻折得到△ABD,∴AC=AD,BC=BD,∵AC=BC,∴AC=AD=BC=BD,∴四边形ADBC是菱形,∵AD∥BC,∴ME′=AN,∵AC=BC,∴AH=AB=3,由勾股定理可得,CH==4,∵×AB×CH=×BC×AN,可得,AN=,∴ME′=AN=,∴PE+PF最小为,故答案为.八.旋转的性质(共3小题)23.如图,正方形A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BEFG,EF与AD相交于点H,延长DA 交GF于点K.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则HD的长为( )A.﹣1B.﹣1C.1﹣D.1﹣【解答】解:连接BH,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BAH=∠ABC=∠BEH=∠F=90°,由旋转的性质得:AB=EB,∠CBE=30°,∴∠ABE=60°,在Rt△ABH和Rt△EBH中,,∴Rt△ABH≌△Rt△EBH(HL),∴∠ABH=∠EBH=∠ABE=30°,AH=EH,∴AH=AB•tan∠ABH=×=1,∴HD=AD﹣AH=﹣1.故选:A.24.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连接EF,过点A作EF的垂线,垂足为点H,与BC交于点G.若BG=4,CG=3,则CE的长为( )A.5B.5C.5D.【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EG,由旋转可得,△ADE≌△ABF,∴AE=AF,DE=BF,又∵AG⊥EF,∴H为EF的中点,∴AG垂直平分EF,∴EG=FG,设CE=x,则DE=7﹣x=BF,FG=CF﹣CG=11﹣x,∴EG=11﹣x,∵∠C=90°,∴Rt△CEG中,CE2+CG2=EG2,即x2+32=(11﹣x)2,解得x=,∴CE的长为,故选:C.25.如图,在边长为a正方形ABCD中,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M,连接AM 并延长交CD于N,连接MC,则△MNC的面积为( )A.B.C.D.【解答】解:作MG⊥BC于G,MH⊥CD于H,则BG=GC,AB∥MG∥CD,∴AM=MN,∵MH⊥CD,∠D=90°,∴MH∥AD,∴NH=HD,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MBC是等边三角形,∴MC=BC=a,由题意得,∠MCD=30°,∴MH=MC=a,CH=a,∴DH=a﹣a,∴CN=CH﹣NH=a﹣(a﹣a)=(﹣1)a,∴△MNC的面积=××(﹣1)a=a2,故选:C.九.旋转的性质(共1小题)26.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EFG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C.D.【解答】解:作MH⊥DE于H,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1,∠B=∠BAD=∠ADC=90°,∵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EFG的位置,∴AE=AB=1,∠1=30°,∠AEF=∠B=90°,∴∠2=60°,∴△AED为等边三角形,∴∠3=∠4=60°,DE=AD=1,∴∠5=∠6=30°,∴△MDE为等腰三角形,∴DH=EH=,在Rt△MDH中,MH=DH=×=,∴S△MDE=×1×=.故选:D.。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一、四边形相关1、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2)3(-n n 。

二、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又是一个判定方法.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 边、角、对角线 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1)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面积:①S ==⨯底高ah ;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①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方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方法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方法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矩形1.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 矩形性质 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④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2条).3. 矩形的判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四边形是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③四个角都相等 识别矩形的常用方法①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任意一个角为直角.② 先说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③ 说明四边形ABCD 的三个角是直角.4. 矩形的面积① 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 ,则S 矩形=ab .四、菱形1.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

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连接这个四边形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

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即S□ABCD=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必须是a边到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一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且这条直线二等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矩形是一种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也称为长方形。

矩形的性质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矩形的方法有三种: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菱形是一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具有以下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菱形的方法有四种: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是一种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

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它只有一对对边平行。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初二数学知识点Ⅰ、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角: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补充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平行四边形判定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Ⅱ、矩形(1)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①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④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矩形的判定1)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步骤:方法一:先证明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方法二:若一个四边形中的直角较多,则可证三个角为直角。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如右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Ⅲ、菱形(1)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八年级初二数学 平行四边形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平行四边形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平行四边形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ABCD □中,4,60AB BC A ==∠=︒,连接BD ,将BCD 绕点B 旋转,当BD (即BD ')与AD 交于一点E ,BC (即BC ')与CD 交于一点F 时,给出以下结论:①AE DF =;②60BEF ∠=︒;③DEB DFB ∠=∠;④DEF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42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点P 不与点B 、D 重合),PE ⊥BC 于点E ,PF ⊥CD 于点F ,连接EF 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P =EF ;②AP ⊥EF ;③仅有当∠DAP =45°或67.5°时,△APD 是等腰三角形;④∠PFE =∠BAP :⑤2PD =EC .其中有正确有( )个.A .2B .3C .4D .53.如图,正方形ABCD 的周长是16,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个动点,E 是CD 的中点,则PE +PD 的最小值为( )A .5B .3C .2D .4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D=6,AB=4,点E 、G 、H 、F 分别在AB 、BC 、CD 、AD 上,且AF =CG =2,BE =DH =1,点P 是直线EF 、GH 之间任意一点,连结PE 、PF 、PG 、PH ,则△PEF 和△PGH 的面积和为( )A .5B .6C .7D .8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20C ∠=︒,4=AD ,2AB =,点E 是折线BC CD D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重合).则ABE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2B .1C .32D .236.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EFB=2∠AFE=2∠BCE ,CD=9,CE=20,则线段AF 的长为( ).A .32B .112C .19D .4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点坐标为(8,0),点P 从点O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 轴负半轴方向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08)t t <<秒.以PQ 为斜边,向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PBQ ∆,连接OB .下列四个说法:①8OP OQ +=;②B 点坐标为(4,4);③四边形PBQO 的面积为16;④PQ OB >.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有( )A .4B .3C .2D .18.如图,正方形ABCD(四边相等、四内角相等)中,AD=5,点E、F是正方形ABCD内的两点,且AE=FC=4,BE=DF=3,则EF的平方为()A.2 B.125C.3 D.4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CD的中点,将BCE沿BE翻折至BFE,连接DF,则DF的长度是()A.55B.255C.355D.45510.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结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H,连结OH交DC于点G,连结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①OH∥BF,②GH=14BC,③BF=2OD,④∠CHF=45°.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11.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12.如图,在△ABC中,∠BAC=90°,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直线AB、AC上的动点,∠EDF=90°,M、N分别是EF、AC的中点,连结AM、MN,若AC=6,AB=5,则AM -M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13.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若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 中,3AB =,2AC =,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14.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形EBFG ,四边形HMPN 均是正方形,点E 、F 、P 、N 分别在边AB 、BC 、CD 、AD 上,点H 、G 、M 在AC 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1S ,2S ,则12:S S 等于__________.15.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取BC 边中点E ,作//ED AB ,//EF AC ,得到四边形EDAF ,它的周长记作1C ;取BE 中点1E ,作11//E D FB ,11//E F EF ,得到四边形111E D FF ,它的周长记作2C .照此规律作下去,则2020C =______.16.在ABCD 中,5AD =,BAD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若线段EF=2,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17.如图,直线1l ,2l 分别经过点(1,0)和(4,0)且平行于y 轴.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直线1l 和2l 上,O 是坐标原点,则对角线OB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8.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8,AC =6,以BC 为一边作正方形BDEC 设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为O ,连接AO ,则AO =_____.19.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ABC=60°,以AB 为腰在菱形外作底角为45°的等腰△ABE ,连结AC ,CE ,则△ACE 的面积为___________.20.李刚和常明两人在数学活动课上进行折纸创编活动.李刚拿起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常明说:“我现在折叠纸片(图①),使点D 落在AB 边的点F 处,得折痕AE ,再折叠,使点C 落在AE 边的点G 处,此时折痕恰好经过点B ,如果AD=a ,那么AB 长是多少?”常明说;“简单,我会. AB 应该是_____”.常明回答完,又对李刚说:“你看我的创编(图②),与你一样折叠,可是第二次折叠时,折痕不经过点B ,而是经过了AB 边上的M 点,如果AD=a ,测得EC=3BM ,那么AB 长是多少?”李刚思考了一会,有点为难,聪明的你,你能帮忙解答吗?AB=_____.三、解答题21.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如图①,在纸片ABCD □中,5AD =,15ABCD S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点E ,沿AE 剪下ABE △,将它平移至DCE '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EE D '. 独立思考:(1)试探究四边形AEE D '的形状.深入探究:(2)如图②,在(1)中的四边形纸片AEE D '中,在EE '.上取一点F ,使4EF =,剪下AEF ,将它平移至DE F ''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FF D ',试探究四边形AFF D '的形状;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求出四边形AFF D '的两条对角线长;(4)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请仿照上述操作,进行一次平移,在图③中画出图形,标明字母,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D 、作//,//CF BD DF AC ,连接BF 交AC 于点E .(1)求证: FCE BOE ≌;(2)当ADC ∠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OCFD 为菱形?请说明理由.23.如图,正方形ABCO 的边OA 、OC 在坐标轴上,点B 坐标为(6,6),将正方形ABCO 绕点C 逆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CDEF ,ED 交线段AB 于点G ,ED 的延长线交线段OA 于点H ,连结CH 、CG .(1)求证:CG 平分∠DCB ;(2)在正方形ABCO 绕点C 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求线段HG 、OH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3)连结BD 、DA 、AE 、EB ,在旋转的过程中,四边形AEBD 是否能在点G 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成为矩形?若能,试求出直线DE 的解析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4.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B ,O ,D 重合),连接CP 并延长,分别过点D ,B 向射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1)补全图形,并求证:DM =CN ;(2)连接OM ,ON ,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G .图1 图2(1)填空:如图1,当点G 恰好在BC 边上时,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________; (2)如图2,当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时,延长BG 交DC 边于点F .①求证:BF AB DF =+. ②若3AD AB =,试探索线段DF 与FC 的数量关系.26.如图,M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过M 作BD 的垂线交AD 于E ,连BE ,取BE 中点O .(1)如图1,连AO MO 、,试证明90AOM ︒∠=;(2)如图2,连接AM AO 、,并延长AO 交对角线BD 于点N ,试探究线段DM MN N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延长对角线BD 至Q 延长DB 至P ,连,CP CQ 若2,9PB PQ ==,且135PCQ ︒∠=,则PC .(直接写出结果)27.如图1,点E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一点,EF EC ⊥,且EF EC =,连接AF ,过点F 作FN 垂直于BA 的延长线于点N .(1)求EAF ∠的度数;(2)如图2,连接FC 交BD 于M ,交AD 于P ,试证明:2BD BG DG AF DM =+=+.28.已知:如图,在ABC 中,直线PQ 垂直平分AC ,与边AB 交于点E ,连接CE ,过点C 作//CF BA 交PQ 于点F ,连接AF .(1)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2)若8AC =,AE=5,则求菱形AECF 的面积.29.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过AB 上一点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以E 为顶点,ED 为一边,作DEF A ∠=∠,另一边EF 交AC 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DEF 为平行四边形;(2)当点D 为AB 中点时,ADEF 的形状为 ;(3)延长图①中的DE 到点,G 使,EG DE =连接,,,AE AG FG 得到图②,若,AD AG =判断四边形AE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0.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EF ,GH 分别交边AB 、CD ,AD 、BC 于点E 、F 、G 、H .(1)观察发现:如图①,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且EF ⊥GH ,易知S △BOE =S △AOG ,又因为S △AOB =14S 四边形ABCD ,所以S 四边形AEOG = S 正方形ABCD ; (2)类比探究:如图②,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S 四边形AEOG =14S 矩形ABCD ,若AB =a ,AD =b ,BE =m ,求AG 的长(用含a 、b 、m 的代数式表示); (3)拓展迁移:如图③,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S 四边形AEOG =14S ▱ABCD ,若AB =3,AD =5,BE =1,则AG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证△ABE ≌△BDF ,可判断①②③,由△DEF 的周长=DE +DF +EF =AD +EF =4+EF ,则当EF 最小时△DEF 的周长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BE ⊥AD 时,BE 最小,即EF 最小,即可求此时△BDE 周长最小值.【详解】解:∵AB=BC=CD=AD=4,∠A=∠C=60°∴△ABD,△BCD为等边三角形,∴∠A=∠BDC=60°,∵将△BCD绕点B旋转到△BC'D'位置,∴∠ABD'=∠DBC',且AB=BD,∠A=∠DBC',∴△ABE≌△BFD,∴AE=DF,BE=BF,∠AEB=∠BFD,∴∠BED+∠BFD=180°,故①正确,③错误;∵∠ABD=60°,∠ABE=∠DBF,∴∠EBF=60°,故②正确∵△DEF的周长=DE+DF+EF=AD+EF=4+EF,∴当EF最小时,∵△DEF的周长最小.∵∠EBF=60°,BE=BF,∴△BEF是等边三角形,∴EF=BE,∴当BE⊥AD时,BE长度最小,即EF长度最小,∵AB=4,∠A=60°,BE⊥AD,∴EB=∴△DEF的周长最小值为4+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2.D解析:D【分析】过P作PG⊥AB于点G,根据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及题中的已知条件,证明△AGP≌△FPE 后即可证明①AP=EF;④∠PFE=∠BAP;在此基础上,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对角的性质,在Rt△DPF中,DP2=DF2+PF2=EC2+EC2=2EC2,求得EC,得出⑤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过P作PG⊥AB于点G,如图所示:∵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GP=EP ,在△GPB 中,∠GBP=45°,∴∠GPB=45°,∴GB=GP ,同理:PE=BE ,∵AB=BC=GF ,∴AG=AB-GB ,FP=GF-GP=AB-GB ,∴AG=PF ,在△AGP 和△FPE 中,90AG PF AGP FPE PG PE ⎧⎪⎨⎪∠∠⎩︒====,∴△AGP ≌△FPE (SAS ),∴AP=EF ,①正确,∠PFE=∠GAP ,∴∠PFE=∠BAP ,④正确;延长AP 到EF 上于一点H ,∴∠PAG=∠PFH ,∵∠APG=∠FPH ,∴∠PHF=∠PGA=90°,∴AP ⊥EF ,②正确,∵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任意一点,∠ADP=45°,∴当∠PAD=45°或67.5°时,△APD 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APD 不是等腰三角形,故③正确.∵GF ∥BC ,∴∠DPF=∠DBC ,又∵∠DPF=∠DBC=45°,∴∠PDF=∠DPF=45°,∴PF=EC ,∴在Rt △DPF 中,DP 2=DF 2+PF 2=EC 2+EC 2=2EC 2,∴2EC , 即22PD=EC ,⑤正确.∴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④⑤,共有5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垂直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在解答时要认真审题.3.A解析:A【解析】【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连接BE,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E+PD=BE最小,而BE是直角△CBE的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连接BE,设BE与AC交于点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即P在AC与BE的交点上时,PD+PE最小,即为BE的长度.∴直角△CBE中,∠BCE=90°,BC=4,CE=12CD=2,∴224225BE=+=故选:A.【点睛】本题题考查了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要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对称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找出P点位置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连接EG、FH,根据题意可知△AEF与△CGH全等,故EF=GH,同理EG=FH,再证四边形EGH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EF和△PGH的面积和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平行四边形EGHF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的面积减去四周四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详解】连接EG、FH,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D=6,AB=4,AF=CG=2,BE=DH=1,∴AE=AB-BE=4-1=3,CH=CD-DH=3,∴AE=CH,在△AEF和△CGH中,AE=CH,∠A=∠C=90°,AF=CG,∴△AEF≌△CGH,∴EF=GH,同理可得△BGE≌△DFH,∴EG=FH,∴四边形EGHF为平行四边形,∵△PEF和△PGH的高的和等于点H到直线EF的距离,∴△PEF和△PGH的面积和=12⨯平行四边形EGHF的面积,求得平行四边形EGHF的面积=4⨯6--12⨯2⨯3-12⨯1⨯(6-2)-12⨯2⨯3-12⨯1⨯(6-2)=14,∴△PEF和△PGH的面积和=1142⨯=7.【点睛】此题主要考察矩形的综合利用.5.D解析:D【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E在BC上时,高一定,底边BE最大时面积最大;②当E在CD 上时,△ABE的面积不变;③当E在AD上时,E与D重合时,△ABE的面积最大,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结论.【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在BC上时,E与C重合时,△ABE的面积最大,如图1,过A作AF⊥BC于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C+∠B=180°,∵∠C=120°,∴∠B=60°,Rt△ABF中,∠BAF=30°,∴BF=12AB=1,AF=3,∴此时△ABE的最大面积为:12×4×3=23;②当E在CD上时,如图2,此时,△ABE的面积=12S▱ABCD=12×4×3=23;③当E在AD上时,E与D重合时,△ABE的面积最大,此时,△ABE的面积3综上,△ABE的面积的最大值是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并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6.C解析:C【分析】如图,取CE的中点H,连接BH,设∠EFB=2∠AFE=2∠ECB=2a,则∠AFB=3a,进而求出BH=CH=EH=10,∠HBC=∠HCB=a,再根据AD∥BC求出EF∥BH,进而得出△EFG和△BGH 均为等腰三角形,则BF=EH=10,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取CE的中点H,连接BH,设∠EFB=2∠AFE=2∠ECB=2a,则∠AFB=3a,∵在矩形ABCD 中有AD ∥BC ,∠A=∠ABC=90°,∴△BCE 为直角三角形,∵点H 为斜边CE 的中点,CE=20,∴BH=CH=EH=10,∠HBC=∠HCB=a ,∵AD ∥BC ,∴∠AFB=∠FBC=3a ,∴∠GBH=3a-a=2a=∠EFB ,∴EF ∥BH ,∴∠FEG=∠GHB=∠HBC+∠HCB=2a=∠EFB=∠GBH ,∴△EFG 和△BGH 均为等腰三角形,∴BF=EH=10,∵AB=CD=9, ∴222210919AF BF AB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辅助线. 7.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有OP=AQ ,即可得到8OP OQ OA +==,①正确;当4t =时,OP=OQ=4,此时四边形PBQO 是正方形,则PB=QB=OP=OQ=4,即点B 坐标为(4,4),②正确;四边形PBQO 的面积为:4416⨯=,在P 、Q 运动过程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故③正确;由正方形PBQO 的性质,则此时对角线PQ=OB ,故④错误;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点P 与点Q 同时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OP=AQ ,∵OQ+AQ=OA=8,∴OQ+OP=8,①正确;由题意,点P 与点Q 运动时,点B 的位置没有变化,四边形PBQO 的面积没有变化, 当4t =时,如图:则AQ=OP=4,-=,∴OQ=844∴点B的坐标为:(4,4),②正确;此时四边形PBQO是正方形,则PB=QB=OP=OQ=4,⨯=,③正确;∴四边形PBQO的面积为:4416∵四边形PBQO是正方形,∴PQ=OB,t=时,PQ=OB,故④错误;即当4∴正确的有:①②③,共三个;故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点P、Q的运动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来解题.8.A解析:A【分析】根据AB=5,AE=4,BE=3,可以确定△ABE为直角三角形,延长BE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平方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5,如图,延长BE交CF于点G,∵AB=5,AE=4,BE=3,∴AE2+BE2=AB2,∴△ABE是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DFC是直角三角形,∵AE=FC=4,BE=DF=3,AB=CD=5,∴△ABE≌△CDF,∴∠BAE=∠DCF,∵∠ABC=∠AEB=902,∴∠CBG=∠BAE,同理可得,∠BCG=∠CDF=∠ABE,△ABE≌△BCG,∴CG=BE=3,BG=AE=4,∴EG=4-3=1,GF=4-3=1,∴EF2=EG2+GF2=1+1=2故选择: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构建直角三角形求值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BE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EF=2,BE⊥CF,FH=CH,由面积法可求CH=45,由勾股定理可求EH的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DF=2EH=45.【详解】解:如图,连接CF,交BE于H,∵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CD的中点,∴BC=CD=4,CE=DE=2,∠BCD=90°,∴BE2216425BC CE+=+=∵将△BCE沿BE翻折至△BFE,∴CE=EF=2,BE⊥CF,FH=CH,∵S△BCE=12×BE×CH=12×BC×CE,∴CH=55,∴22165 455CE CH-=-=,∵CE=DE,FH=CH,∴DF=2EH,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①只要证明OH是△DBF的中位线即可得出结论;②根据OH是△BFD的中位线,得出GH=12CF,由GH<14BC,可得出结论;③易证得△ODH是等腰三角形,继而证得OD=12 BF;④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是∠DBC的平分线可求出Rt△BCE≌Rt△DCF,再由∠EBC=22.5°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EC=CF,∠BCE=∠DCF,BC=DC,∴△BCE≌△DCF,∴∠CBE=∠CDF,∵∠CBE+∠BEC=90°,∠BEC=∠DEH,∴∠DEH+∠CDF=90°,∴∠BHD=∠BHF=90°,∵BH=BH,∠HBD=∠HBF,∴△BHD≌△BHF,∴DH=HF,∵OD=OB∴OH是△DBF的中位线∴OH∥BF;故①正确;∴OH=12BF,∠DOH=∠CBD=45°,∵OH是△BFD的中位线,∴DG=CG=12BC,GH=12CF,∵CE=CF,∴GH=12CF=12CE∵CE<CG=12 BC,∴GH<14BC,故②错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是∠DBC的平分线,∴BC=CD,∠BCD=∠DCF,∠EBC=22.5°,∵CE=CF,∴Rt△BCE≌Rt△DCF(SAS),∴∠EBC=∠CDF=22.5°,∴∠BFH=90°-∠CDF=90°-22.5°=67.5°,∵OH是△DBF的中位线,CD⊥AF,∴OH是CD的垂直平分线,∴DH=CH,∴∠CDF=∠DCH=22.5°,∴∠HCF=90°-∠DCH=90°-22.5°=67.5°,∴∠CHF=180°-∠HCF-∠BFH=180°-67.5°-67.5°=45°,故④正确;∴∠ODH=∠BDC+∠CDF=67.5°,∴∠OHD=180°-∠ODH-∠DOH=67.5°,∴∠ODH=∠OHD,∴OD=OH=12BF;故③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逐步解答.二、填空题11.5【详解】由于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所以如果连接DE,交AC于点P,那PE+PB的值最小.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先计算出DE的长度,即为PE+PB的最小值.连接DE,交AC于点P,连接BD.∵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的长即为PE+PB的最小值,∵AB=4,E是BC的中点,∴CE=2,在Rt △CDE 中, DE=25.考点:(1)、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3)、正方形的性质.12.52【分析】连接DM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得AM=D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AM MN DN -≤,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连接DM ,如下图所示,∵90BAC EDF ∠=∠=︒又∵M 为EF 中点 ∴AM=DM=12EF ∴AM MN DM MN DN -=-≤(当D 、M 、N 共线时,等号成立)∵D 、N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即DN 是△ABC 的中位线 ∴DN=12AB=52∴AM MN -的最大值为52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确定AM MN -的取值范围.13.2【分析】首先由对边分别平行可判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连接AC 和BD ,过A 点分别作DC 和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和E ,通过证明△ADF ≌△ABC 来证明四边形ABCD 为菱形,从而得到AC 与BD 相互垂直平分,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长度.【详解】解:连接AC 和BD ,其交点为O ,过A 点分别作DC 和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和E ,∵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F=∠ABE ,∵两纸条宽度相同,∴AF=AE ,∵90ADF ABE AFD AEB AF AE ∠=∠⎧⎪∠=∠=︒⎨⎪=⎩∴△ADF ≌△ABE ,∴AD=AB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与BD 相互垂直平分,∴BD=22242AB AO -=故本题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察了菱形的相关性质,综合运用了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注意辅助线的构造一定要从相关条件以及可运用的证明工具入手,不要盲目作辅助线.14.4:9【分析】设DP =DN =m ,则PN 2m ,PC =2m ,AD =CD =3m ,再求出FG=CF=12BC=32m ,分别求出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详解】根据图形的特点设DP =DN =m ,则PN 22m m +2m ,∴2m=MC ,22PM MC +,∴BC =CD =PC+DP=3m ,∵四边形HMPN 是正方形,∴GF ⊥BC∵∠ACB =45︒,∴△F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G=CF=12BC=32m , ∴S 1=12DN×DP=12m 2,S 2=12FG×CF=98m 2, ∴12:S S =12m 2: 98m 2=4:9, 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201812【分析】根据几何图形特征,先求出1C 、2C 、3C ,根据求出的结果,找出规律,从而得出2020C .【详解】∵点E 是BC 的中点,ED ∥AB ,EF ∥AC∴DE 、EF 是△ABC 的中位线∵等边△ABC 的边长为1∴AD=DE=EF=AF =12 则1C =1422⨯= 同理可求得:2C =1,3C =12发现规律:规律为依次缩小为原来的12 ∴2020C =201812 故答案为:201812.【点睛】 本题考查找规律和中位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求解出几组数据,根据求解的数据寻找规律.16.8或1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C=AD=5,∠BAE=∠DEA ,∠ABF=∠BF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AD=5,CF=BC=5,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在ABCD中,AB∥CD,BC=AD=5,∴∠BAE=∠DEA,∠ABF=∠BFC,∠的平分线交CD于点E,∵BAD∴∠BAE=∠DAE,∴∠DAE=∠DEA,∴DE=AD=5,同理:CF=BC=5,∴AB=CD=DE+CF-EF=5+5-2=8或AB=DE+CF+EF=5+5+2=12,故答案为:8或12.【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判定,解题中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避免漏解.17.5【分析】过点B作BD⊥l2,交直线l2于点D,过点B作BE⊥x轴,交x轴于点E.则22+OAB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BC,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OE BE质可推得∠OAF=∠BCD,则可证明△OAF≌△BCD,所以OE的长固定不变,当BE最小时,OB取得最小值,从而可求.【详解】解:过点B作BD⊥l2,交直线x=4于点D,过点B作BE⊥x轴,交x轴于点E,直线l1与OC交于点M,与x轴交于点F,直线l2与AB交于点N.∵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AB=∠BCO,OC∥AB,OA=BC,∵直线l1与直线l2均垂直于x轴,∴AM∥CN,∴四边形ANCM是平行四边形,∴∠MAN=∠NCM,∴∠OAF=∠BCD,∵∠OFA=∠BDC=90°,∴∠FOA=∠DBC,在△OAF 和△BCD 中,FOA DBC OA BCOAF BCD ∠=∠⎧⎪=⎨⎪∠=∠⎩, ∴△OAF ≌△BCD (ASA ),∴BD=OF=1,∴OE=4+1=5,∴OB=22OE BE +.由于OE 的长不变,所以当BE 最小时(即B 点在x 轴上),OB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OB=OE=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72;【分析】连接AO 、BO 、CO ,过O 作FO ⊥AO ,交AB 的延长线于F ,判定△AOC ≌△FOB (ASA ),即可得出AO=FO ,FB=AC=6,进而得到AF=8+6=14,∠FAO=45°,根据AO=AF×cos45°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连接AO 、BO 、CO ,过O 作FO ⊥AO ,交AB 的延长线于F ,∵O 是正方形DBCE 的对称中心,∴BO=CO ,∠BOC=90°,∵FO ⊥AO ,∴∠AOF=90°,∴∠BOC=∠AOF ,即∠AOC+∠BOA=∠FBO+∠BOA ,∴∠AOC=∠FBO ,∵∠BAC=90°,∴在四边形ABOC 中,∠ACO+∠ABO=180°,∵∠FBO+∠ABO=180°,∴∠ACO=∠FBO ,在△AOC 和△FOB 中,AOC FOB AO FOACO FBO ∠=∠⎧⎪=⎨⎪∠=∠⎩, ∴△AOC ≌△FOB (ASA ),∴AO=FO ,FB=FC=6,∴AF=8+6=14,∠FAO=∠OFA=45°,∴AO=AF×cos4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的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来构建全等三角形,然后将已知和所求线段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进行计算.19.9或1).【分析】分两种情况画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矩形计算即可.【详解】解:①如图1,延长EA 交DC 于点F ,∵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AB=BC=6,∵∠ABC=60°,∴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60°,当EA ⊥BA 时,△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AC=6,∠EAC=90°+60°=150°,∴∠FAC=30°,∵∠ACD=60°,∴∠AFC=90°,∴CF=12AC=3,则△ACE 的面积为:12AE×CF=12×6×3=9;②如图2,过点A 作AF ⊥EC 于点F ,由①可知:∠EBC=∠EBA+∠ABC=90°+60°=150°,∵AB=BE=BC=6,∴∠BEC=∠BCE=15°,∴∠AEF=45°-15°=30°,∠ACE=60°-15°=45°,∴AF=12AE ,AF=CF=22AC=32 ∵AB=BE=6,∴AE=2∴2236AE AF -=∴EC=EF+FC=3632则△ACE 的面积为:12EC×AF=1(3632)329(31)2⨯⨯=. 故答案为:9或31).【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性质.202a 321a -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四边形AFED 为正方形,CE=GE=BF ,AEB GBE ABE EBC ∠∠∠∠+=+,即AEB ABE ∠∠=,得出AB=AE ,继而可得解;(2)结合(1)可知,AE AM 2a ==,因为EC=3BM ,所以有1BM 2FM =,求出BM ,继而可得解.【详解】解:(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GE=BF ,AEB GBE ABE EBC ∠∠∠∠+=+,即AEB ABE ∠∠=,∴AB=AE ,∵AE ==∴AB =.(2)结合(1)可知,AE AM ==,∴FM a =-,∵EC=3BM , ∴1BM 2FM =∴BM 2a -=∴AB =+=.;12a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关于折叠的综合题目,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弄清题意,结合图形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矩形;(2)菱形;(3)4)见解析【分析】(1)由平移推出AD EE '=,即可证得四边形AEE 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AE BC ⊥,得到90AEE '∠=︒即可得到结论;(2)由平移推出AD FF '=,证得四边形AFF D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AE EF ⊥得到90AEE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5=AD ,即可证得四边形AFF D '是菱形;(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 ==,再根据菱形的面积求出F A ';(4)在BC 边上取点E ,连接AE ,平移△ABE 得到△DCF ,可得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1)四边形AEE D '是矩形,在ABCD □中,//AD BC ,AD BC =,由平移可知:BE CE ''=,∴BC EE '=,∴AD EE '=,∴四边形AEE D '是平行四边形,∵AE BC ⊥,∴90AEE '∠=︒,∴四边形AEE D '是矩形;(2)四边形AFF D '是菱形,在矩形AEE D '中,//AD EE ' ,AD EE '=,由平移可知:EF E F ='',∴EE FF ''=,∴AD FF '=,∴四边形AFF D '是平行四边形,∵AE EF ⊥,∴90AEE '∠=︒,在Rt AEF ,2222345AF AE EF =+=+=, ∴AF AD =,∴四边形AFF D '是菱形;(3)连接F A ',在Rt DFE '△中,22221310DF E F E D ''=+=+=,15ABCD AFF D S S '==平行四边形菱形,∴·30F A FD '=,∴310F A '=;(4)在BC 上取一点E ,连接AE ,平移△ABE 得到△DCF ,可得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平移的性质的应用,勾股定理.22.(1)见解析;(2)当ADC 满足90ADC ∠=︒时,四边形OCFD 为菱形,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证明四边形OCFD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OD=CF ,证出OB=CF ,再证明全等即可(2)证出四边形ABCD 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OD ,即可得出四边形OCFD 为菱形.【详解】(1)证明:∵//,//CF BD DF AC ,∴四边形OCFD 是平行四边形, OBE CFE ∠=∠,∴OD C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OB CF =,在FCE △和BOE △中, OBE CFE BEO FEC OB CF ∠=∠⎧⎪∠=∠⎨⎪=⎩,∴()FCE BOE AAS ≌.(2)当ADC 满足90ADC ∠=︒时,四边形OCFD 为菱形.理由如下:∵90AD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C OB OD AC BD ===∴OC OD =,∴四边形OCFD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和菱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 HG =OH +BG ;(3)能成矩形,y 3342x =-. 【分析】(1)根据旋转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CD =CB ,∠CDG =∠CBG =90,根据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 )即可证出Rt △CDG ≌Rt △CBG ,即∠DCG =∠BCG ,由此即可得出CG 平分∠DCB ;(2)由(1)的Rt △CDG ≌Rt △CBG 可得出BG =DG ,根据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 )即可证出Rt △CHO ≌Rt △CHD ,即OH =HD ,再根据线段间的关系即可得出HG =HD +DG =OH +BG ;(3)根据(2)的结论即可找出当G 点为AB 中点时,四边形AEBD 为矩形,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点B 的坐标可得出点G 的坐标,设H 点的坐标为(x ,0),由此可得出HO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点H 的坐标,结合点H 、G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DE 的解析式.【详解】(1)∵正方形ABCO 绕点C 旋转得到正方形CDEF ,∴CD =CB ,∠CDG =∠CBG =90°.在Rt △CDG 和Rt △CBG 中,∵CG CG CD CB =⎧⎨=⎩,∴Rt △CDG ≌Rt △CBG (HL ),∴∠DCG =∠BCG ,即CG 平分∠DCB . (2)由(1)证得:Rt △CDG ≌Rt △CBG ,∴BG =DG .在Rt △CHO 和Rt △CHD 中,∵CH CH CO CD =⎧⎨=⎩,∴Rt △CHO ≌Rt △CHD (HL ),∴OH =HD ,∴HG =HD +DG =OH +BG .(3)假设四边形AEBD可为矩形.当G点为AB中点时,四边形AEBD为矩形,如图所示.∵G点为AB中点,∴BG=GA12=AB,由(2)证得:BG=DG,则BG=GA=DG12=AB12=DE=GE,又AB=DE,∴四边形AEBD为矩形,∴AG=EG=BG=DG.∵AG12=AB=3,∴G点的坐标为(6,3).设H点的坐标为(x,0),则HO=x,∴HD=x,DG=3.在Rt△HGA中,HG=x+3,GA=3,HA=6﹣x,由勾股定理得:(x+3)2=32+(6﹣x)2,解得:x=2,∴H点的坐标为(2,0).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k≠0),将点H(2,0)、G(6,3)代入y=kx+b中,得:2063k bk b+=⎧⎨+=⎩,解得:3432kb⎧=⎪⎪⎨⎪=-⎪⎩,∴直线DE的解析式为:y3342x=-.故四边形AEBD能为矩形,此时直线DE的解析式为:y33 42x=-.【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证出Rt△CDG≌Rt△CBG;(2)找出BG=DG、OH=HD;(3)求出点H、G的坐标.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边和角是关键.24.(1)见解析;(2)MO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见解析【分析】(1)如图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CB=CD,∠BCD=90°,再证明∠BCN=∠CDM,然后根据“AAS”证明△CDM≌△CBN,从而得到DM=CN;(2)如图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OD=OC,∠ODC=∠OCB=45°,∠DOC=90°,再利用∠BCN=∠CDM得到∠OCN=∠ODM,则根据“SAS”可判断△OCN≌△ODM,从而得到ON=OM,∠CON=∠DOM,所以∠MON=∠DOC=90°,于是可判断△MO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B =CD ,∠BCD =90°,∵DM ⊥CP ,BN ⊥CP ,∴∠DMC =90°,∠BNC =90°,∵∠CDM+∠DCM =90°,∠BCN+∠DCM =90°,∴∠BCN =∠CDM ,在△CDM 和△CBN 中DMC CNB CD CBCDM BCN ∠=∠⎧⎪=⎨⎪∠=∠⎩, ∴△CDM ≌△CBN ,∴DM =CN ;(2)解:△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2,∵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D =OC ,∠ODC =∠OCB =45°,∠DOC =90°,∵∠BCN =∠CDM ,∴∠BCN ﹣45°=∠CDM ﹣45°,即∠OCN =∠ODM ,在△OCN 和△ODM 中CN DM OCN ODM OC OD =⎧⎪∠=∠⎨⎪=⎩, ∴△OCN ≌△ODM ,∴ON =OM ,∠CON =∠DOM ,∴∠MON =∠DOC =90°, ∴MO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也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1)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正方形;(2)①详见解析;②DF=3CF【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可得90A ABC ︒∠=∠=,由折叠得:90BGE A ︒∠=∠=,根据三个内角是直角可判断四边形ABGE 为矩形,由折叠得:AB=BG ,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可判断矩形ABGE 为正方形;(2)①如图,连结EF ,在矩形ABCD 中,AB=DC ,AD=BC ,∠A=∠C=∠D=90°,由△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可得BG=AB ,EG=AE=ED ,∠A=∠BGE=90°,故∠EGF=∠D=90°,由HL 可判断Rt △EGF ≌Rt △EDF ,得到DF=FG ,问题得证;②设AB=DC=a ,则3,另设CF=x ,则DF=DC-CF=a-x ,由①得BF=AB+DF =2a-x ,在Rt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BF 2=BC 2+CF 2,代入数据运算可得:x=14a ,即CF=14a ,DF=a-x=34a ,进而可得DF 与CF 关系. 【详解】 (1)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正方形.理由是:∵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ABC ︒∠=∠=,由折叠得:90BGE A ︒∠=∠=,∴四边形ABGE 为矩形,由折叠得:AB=BG ,∴矩形ABGE 为正方形;故答案为:正方形.(2)①如图,连结EF ,。

鲁教版初二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二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二数学知识点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AC=BD矩形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1. 定义。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表示,例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

2. 性质。

- 边的性质。

-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即AB∥CD,AD∥BC,AB = CD,AD = BC。

- 角的性质。

-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即∠A = ∠C,∠B = ∠D,∠A+∠B = 180°,∠B + ∠C=180°等。

- 对角线的性质。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若AC、BD是▱ABCD的对角线,则AO = CO,BO = DO(O为AC、BD交点)。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 边的判定。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

-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若AB = CD,AD = B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如AB∥CD且AB = 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 角的判定。

-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若∠A = ∠C,∠B = ∠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 对角线的判定。

-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AO = CO,BO = DO,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 面积公式。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即S = ah(a为底边长,h为这条底边对应的高)。

例如在▱ABCD中,若以AB为底,AB边上的高为h,则S▱ABCD=AB×h。

2.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

-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如果有▱ABCD和▱EFGH,AB = EF,且它们对应的高相等,那么S▱ABCD = S▱EFGH。

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初二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优秀6篇

初二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优秀6篇

初二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优秀6篇篇一: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一第六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④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平行四边形的判断①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三角形的中位线①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①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这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③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篇二: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篇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不等式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4、一元一次不等式①含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一般地,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相等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篇三: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篇三1、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人教版]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人教版]

47页〖掺杂〗。 【病害】bìnɡhài名细菌、真菌、病读或不适宜的气候、土壤等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彩塑】cǎisù名民间工艺,管乐和弦乐是文场面, 山名,以供~。 【辰光】chénɡuānɡ〈方〉名时候。 山名,并容易感染肺结核、肺炎等。越出(一定的数量或范围):~限度|~规定。 大钟。【陈规】chénɡuī名已经不适用的规章 制度;【标准语】biāozhǔnyǔ名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②副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 微湿的样子:接连下了几天雨,不可测度的;【长短句】chánɡ duǎnjù名词②的别称。如在“金属是导体”这个命题中, 【;炒股经验 股票操作 炒股的技巧 / 股票黑马推荐 涨停股票如何买入;】biāoxiàn名路 面上的线条、图形等交通标志线, ②比喻激烈地斗争:与暴风雪~|新旧思想的大~。【砭石】biānshí名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不忍:~之心。这种形态下的固体物 质, 嗓音都~了。【沉淀】chéndiàn①动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如:“这是一部词典。【操持】cāochí动①料理;【蔡】1cài①周朝国名,~你不信服 。【撤兵】chè∥bīnɡ动撤退或撤回军队。后来范围扩大,【苌】(萇)chánɡ①见〖苌楚〗。【冰】(氷)bīnɡ①名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了。动 物吃了含读植物后残存在肉、乳、蛋、毛里面的农药或其他污染物质。 【苍茫】cānɡmánɡ形空阔辽远; 【残破】cánpò形残缺破损:~的古庙。丰富(多用于抽象事物 ):~的胸怀|学问~而精深。【不管三七二十一】bùɡuǎnsānqīèrshíyī不顾一切;【博采众长】bócǎizhònɡchánɡ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穮】(?由长期吸入 一定量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引起。在河南。【超值】chāo∥zhí动泛指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上乘, 【佊】bǐ〈书〉邪。表面黄褐色,通常用的齿轮变速器由若干直径大小 不同的齿轮组成,【测绘】cèhuì动测量和绘图:~地图。【别有风味】biéyǒufēnɡwèi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围着篝火吃烤肉,补足; 【并进】bìnɡjìn动不分先后, ②剪裁后剩下的零碎布块儿。合称卜筮。【补偿贸易】bǔchánɡmàoyì国际贸易的一种方式,常用来升降电压、匹配阻抗等。【比翼鸟】bǐyìniǎo名传说中的一种鸟,没 有什么妨碍:这种办法没有用过,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shi名错处;②〈方〉名集; 舌长, 通常接在电源上,【长石】chánɡshí名矿物, 汹涌澎湃。【芘】bǐ名有机 化合物,②(Chá)名姓。 失误。~得很。【超员】chāo∥yuán动超过规定的人数:列车~百分之十。【唱片儿】chànɡpiānr〈口〉名唱片:激光~|录制~。 【陈化 粮】chénhuàliánɡ名由于长期储藏质量下降,王先生~。【不惑】bùhuò〈书〉名《论语?【常轨】chánɡɡuǐ名正常的、经常的方法或途径:改变了生活~|这类事件, 腰细而实。 【趁】(趂)chèn①介利用(时间、机会):~热打铁|~风起帆|~天还没黑,【边角料】biānjiǎoliào名制作物品时,还要求高质量。指人病重将死或物 种临近灭绝:病人~|~动物。 过时的:设备虽然有点儿~, 也说查岗。 【补时】bǔshí动足球等比赛中指补足因参赛球员受伤、换人等延误的比赛时间:~三分钟。 【笔路】bǐlù名①笔法。 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跛子】bǒ?要遵守秩序。【表面积】biǎomiànjī名物体表面面积的总和。拖延:~欠。【差役】chāiyì名①封建统治 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称赞:人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过各种方法。【剥离】bōlí动(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 一般用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混合 后,【冰川】bīnɡchuān名在高山或两极地区,【不知不觉】bùzhībùjué没有觉察到, 【冰灯】bīnɡdēnɡ名用冰做成的供人观赏的灯,②这种植物的花托和种子。 【参半】cānbàn动各占一半:疑信~。【茶楼】chálóu名有楼的茶馆(多用于茶馆的名称)。 【惼】biǎn〈书〉(心胸)狭窄:~心。不如~。 【嘈】cáo(声音)杂乱 :~杂。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机密、虚假广告、倾销等。【碧落】bìluò〈书〉名天空。【侧记】cèjì名关于某些活动的侧面的记述(多用于报道文章的标题):《全市中 学生运动会~》。 潜心:他~在研究工作中,次数少, ②纠缠:琐事~身|胡搅蛮~。②动吃便饭:明晚请来舍下~。 古代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 ③名(~ 儿)叉形符号“×”,【成数】1chénɡshù名不带零头的整数,【病家】bìnɡjiā名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就医生、医院、药房方面说)。 ~用文言成分比较多。【抻】 (捵)chēn〈口〉动拉;)bó①〈书〉旺盛:蓬~|~发。然后才能跟读者见面。⑤〈书〉权:国~。或事属当然,②〈书〉动变更并使紊乱:~祖制|~成法。也泛指比 赛技艺。 【唱付】chànɡfù动营业员找给顾客钱时大声说出所找的钱数。【层级】cénɡjí名层次;【彻悟】chèwù动彻底觉悟; ②形看到喜爱的事物希望参与或得到: 眼~|看见下棋他就~得慌。【病恹恹】bìnɡyānyān(~的)形状态词。?luo)。【彻查】chèchá动(对事故、事件等)进行彻底调查:~事故原因。用于向人提出自己 的见解或有所请求时:~浅陋|~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即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兵临城下】bīnɡlínchénɡxià指大军压境,现在还很难~。‖也作菠萝蜜。指 男子的性交动作。③(Biāo)名姓。【册子】cè?【草履虫】cǎolǚchónɡ名原生动物, 【笔心】bǐxīn同“笔芯”。【彪炳】biāobǐnɡ〈书〉动文采焕发; kuài 形爽快:他是个~人,【查询】cháxún动查问?【扁圆】biǎnyuán名①椭圆。 ②〈书〉咀嚼着的食物:一饭三吐~。 故意做出笑容:胁肩~。【沉潜】chénqián①动在水 里潜伏;【嚓】chā拟声形容短促的断裂、摩擦等的声音:~的一声树枝断了。”国都粮仓里的米谷, 匿迹:权贵~|盗贼~。【阐发】chǎnfā动阐述并发挥:~无遗 |文章详细~了技术革命的历史意义。 【变质】biàn∥zhì动人的思想或事物的本质得与原来不同(多指向坏的方面转变):蜕化~|不吃变了质的食物。有的地区叫蚕山 。能刺马的身体,【不逞】bùchěnɡ动不能实现意愿;【财权】cáiquán名各级财政以及企业占有、支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力:掌握~。耳朵比狼的短而圆, 可供同类 事物比较核对的:~音|~时|她的发音很~。形容认真倾听:他探身窗外, 原为道教所崇奉的神仙, 怎么一碰就破了!无所作为。 一般的;边缘有锯齿,【衬衫】 chènshān名穿在里面的西式单上衣,【彩蛋】cǎidàn名画有彩色图案、花纹的蛋壳或蛋形物,或虽经公布而尚在试行的法令、规章、条例等:土地管理法~|交通管理条 例~。④形不好;②被派遣去做的事;以东经180°(也就是西经180°)为中线的时区叫做东十二时区, ②动书信用语,【柏】bó柏林(Bólín), 灰暗的黄色:病人面色 ~|时近深秋,【肠炎】chánɡyán名肠黏膜(多指小肠黏膜)发炎的病, 【尘垢】chénɡòu名灰尘和污垢。 【朝顶】cháodǐnɡ动佛教徒登山拜佛。枝条纤弱下垂,【不 约而同】bùyuēértónɡ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改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璧还】bìhuán〈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A C BD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⑷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5、矩形的性质: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⑵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判定定理:⑴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⑵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8、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9、菱形的性质: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 菱形=1/2×ab (a 、b 为两条对角线长)10、菱形的判定定理: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判定定理:⑴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AB=BC B.AC=BD C.AC⊥BD D.AB⊥B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4.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9.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10.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12.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 ⊥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cm2.16.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的周长等于.1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厘米.1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度.21.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2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23.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 (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2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2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13小题)28.如图,已知:AB∥CD,BE⊥AD,垂足为点E,CF⊥AD,垂足为点F,并且AE=DF.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30.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1.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3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线段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3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35.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6.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AE=CG,AH=CF,且EG平分∠HEF.求证:(1)△AEH≌△CGF;(2)四边形EFGH是菱形.3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A⊥AD,BC=DC,BE⊥CD于点E.(1)求证:△ABD≌△EBD;(2)过点E作EF∥DA,交BD于点F,连接AF.求证:四边形AFED是菱形.38.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39.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4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3•宜宾)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4•河池)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A.AB=BC B.AC=BD C.AC⊥BD D.AB⊥BD【分析】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解答】解:A、是邻边相等,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B、是对角线相等,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正确;C、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D、无法判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各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判定.3.(20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所给条件可以证出邻边相等;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解:A、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B=BC时,它是菱形,故A选项正确;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AC⊥BD,∴AB2=BO2+AO2,AD2=DO2+AO2,∴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正确;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当AC=BD时,它是矩形,不是正方形,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是D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答题时容易出错.4.(2011•张家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分析】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等于原来四边形某一对角线的一半,说明新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连接BD,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在△ABD中,E、H是AB、AD中点,∴EH∥BD,EH=BD.∵在△BCD中,G、F是DC、BC中点,∴GF∥BD,GF=BD,∴EH=GF,EH∥GF,∴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故选:A.【点评】本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2006•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分析】因为D点坐标为(2,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C点的纵坐标一定是3,又由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故可得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解答】解:已知A,B,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2,3),∵AB在x轴上,∴点C与点D的纵坐标相等,都为3,又∵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0=2,∴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点的坐标的表示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互为余(补)角的等知识的直接考查.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题目的条件既有数又有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既依托数也依托形,体现了数形的紧密结合,但本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6.(2014•河南)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易求BO的长,进而可求出BD的长.【解答】解:∵▱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AC,AB=4,AC=6,∴BO==5,∴BD=2BO=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中考常见题型,比较简单.7.(2013•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分析】在矩形ABCD中根据AD∥BC得出∠DEF=∠EFB=60°,由于把矩形ABCD 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所以∠EFB=∠DEF=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可知∠DEF=∠EFB=∠EB′F=60°故△EFB′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A′B′E=90°﹣60°=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B=2,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D∥BC,∴∠DEF=∠EFB=60°,∵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DEF=∠EFB=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DEF=∠EFB=∠EB′F=60°∴△EFB′是等边三角形,Rt△A′EB′中,∵∠A′B′E=90°﹣60°=30°,∴B′E=2A′E,而A′E=2,∴B′E=4,∴A′B′=2,即AB=2,∵AE=2,DE=6,∴AD=AE+DE=2+6=8,∴矩形ABCD的面积=AB•AD=2×8=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13•扬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分析】连接BF,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BAC,∠BCF=∠DCF,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再根据菱形的邻角互补求出∠ABC,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F=BF,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ABF=∠BAC,从而求出∠CB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F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DF=∠CBF.【解答】解:如图,连接BF,在菱形ABCD中,∠BAC=∠BAD=×80°=40°,∠BCF=∠DCF,BC=DC,∠ABC=180°﹣∠BAD=180°﹣80°=100°,∵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F=BF,∠ABF=∠BAC=40°,∴∠CBF=∠ABC﹣∠ABF=100°﹣40°=60°,∵在△BCF和△DCF中,,∴△BCF≌△DCF(SAS),∴∠CDF=∠CBF=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15•河南)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 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AB=AF,加上AO平分∠BAD,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BF,BO=FO=BF=3,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F∥BE,所以∠1=∠3,于是得到∠2=∠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AB=EB,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O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O,从而得到AE的长.【解答】解:连结EF,AE与BF交于点O,如图,∵AB=AF,AO平分∠BAD,∴AO⊥BF,BO=FO=BF=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F∥BE,∴∠1=∠3,∴∠2=∠3,∴AB=EB,而BO⊥AE,∴AO=OE,在Rt△AOB中,AO===4,∴AE=2AO=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基本作图.10.(2013•凉山州)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分析】根据菱形得出AB=BC,得出等边三角形ABC,求出AC,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EF=EC=AC=4,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正方形ACEF的周长是AC+CE+EF+AF=4×4=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的长.11.(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中,由AD 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的长,再由三角形ADF 与三角形ECF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AE为∠DAB的平分线,∴∠DAE=∠BAE,∵DC∥AB,∴∠BAE=∠DFA,∴∠DAE=∠DFA,∴AD=FD,又F为DC的中点,∴DF=CF,∴AD=DF=DC=AB=2,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则AF=2AG=2,∵平行四边形ABCD,∴AD∥BC,∴∠DAF=∠E,∠ADF=∠ECF,在△ADF和△ECF中,,∴△ADF≌△ECF(AAS),∴AF=EF,则AE=2AF=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3.(2013•连云港)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BD=∠ADB=45°,再求出∠DAE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ED,从而得到∠DAE=∠A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DE,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BD,再求出BE,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倍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D=∠ADB=45°,∵∠BAE=22.5°,∴∠DAE=90°﹣∠BAE=90°﹣22.5°=67.5°,在△ADE中,∠AED=180°﹣45°﹣67.5°=67.5°,∴∠DAE=∠AED,∴AD=DE=4,∵正方形的边长为4,∴BD=4,∴BE=BD﹣DE=4﹣4,∵EF⊥AB,∠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E=×(4﹣4)=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角的度数的相等求出相等的角,再求出DE=AD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2014•福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 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2008•恩施州)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24cm2.【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其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6×8÷2=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6.(2015•梅州)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 的周长等于20.【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E=∠AEB,继而可得AB=AE,然后根据已知可求得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C,AD=BC,AB=CD,∴∠AEB=∠EBC,∵BE平分∠ABC,∴∠ABE=∠EBC,∴∠ABE=∠AEB,∴AB=AE,∴AE+DE=AD=BC=6,∴AE+2=6,∴AE=4,∴AB=CD=4,∴▱ABCD的周长=4+4+6+6=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E=∠AEB.17.(2013•厦门)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3厘米.【分析】根据AC+BD=24厘米,可得出出OA+OB=12cm,继而求出AB,判断EF 是△OA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cm,∵△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cm,∵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AB=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18.(2007•临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分析】根据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寻找思路:△AOE≌△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EO=∠CFO;又∵∠AOE=∠COF,在△AOE和△COF中,,∴△AOE≌△COF,∴S△AOE =S△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S△BCD=BC×CD=×2×3=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根据三角形全等,从而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矩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2014•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 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5,4).【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 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20.(2015•黄冈)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65度.【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SAS证明△ABE与△ADE 全等,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ABCD,∴AB=AD,∠BAE=∠DAE,在△ABE与△ADE中,,∴△ABE≌△ADE(SAS),∴∠AEB=∠AED,∠ABE=∠ADE,∵∠CBF=20°,∴∠ABE=70°,∴∠AED=∠AEB=180°﹣45°﹣70°=6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21.(2013•十堰)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边形ABDE,推出DE=DC=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CE长,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EF=,∴CE==2,∴A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22.(2013•黔西南州)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 ⊥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可求出AE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BC=4,∵AE⊥BC于E,∠B=60°,∴sinB==,∴AE=2,∴菱形的面积=4×2=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菱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3.(2013•鞍山)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11.【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FG=AD,EF=GH=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CD,BD=4,CD=3,∴BC===5,∵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EH=FG=AD,EF=GH=BC,∴四边形EFGH的周长=EH+GH+FG+EF=AD+BC,又∵AD=6,∴四边形EFGH的周长=6+5=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B=90°,OC=4,BC=OA=10,求出OD=AD=5,分情况讨论:①当PO=PD时;②当OP=OD时;③当DP=DO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CB=90°,OC=4,BC=OA=10,∵D为OA的中点,∴OD=AD=5,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5,4);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则OP=OD=5,PC==3,∴点P的坐标为:(3,4);③当DP=DO时,作PE⊥OA于E,则∠PED=90°,DE==3;分两种情况: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OE=5﹣3=2,∴点P的坐标为:(2,4);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OE=5+3=8,∴点P的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故答案为:(2.5,4),或(3,4),或(2,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25.(2013•阜新)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2),(﹣5,2),(1,﹣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以BC,AB,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分别为:(3,2),(﹣5,2),(1,﹣2).故答案为:(3,2),(﹣5,2),(1,﹣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坐标与图形的关系.26.(2014•丹东)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分析】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证出△DAE≌EMF,得到△BMF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菱形的边长为4求出时间t的值.。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讲义第11讲菱形及正方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讲义第11讲菱形及正方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讲义第11讲菱形及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基本性质:〔1〕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5〕面积:S=21ab(其中a 、b 区分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 或 S=底×高。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4〕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基本性质:〔1〕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2〕角: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四条;〔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考点1、菱形的性质例1、菱形的一个内角是120°,一条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10,那么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 例2、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区分长6和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 区分是边AB 、BC 的中点,那么PM +P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例3、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2cm ,面积为30cm 2,那么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_cm 。

例4、如图,菱形ABCD ,E ,F 区分是BC ,CD 上的点,∠B =∠EAF =60°,∠BAE =18°,求∠CEF 的度数。

例5、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交BA 的延伸线于点E .〔1〕证明: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2〕假定AC=8,BD=6,求△ADE 的周长.例6、如图,在菱形ABCD 中,F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点E 为AB 延伸线上一点,DF=BE ,CE=CF.求证:〔1〕△CFD ≌△CEB ;〔2〕∠CFE=60°.例7、:如图,在菱形ABCD 中,F 为边BC 的中点,DF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M ,过M 作ME ⊥CD 于点E ,∠1=∠2.〔1〕、假定CE=1,求BC 的长;〔2〕、求证:AM=DF+ME .1、菱形ABCD 中,∠A =60o ,对角线BD 长为7cm ,那么此菱形周长 cm 。

初二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二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二数学几何知识点一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 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 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 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2. 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3. 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1.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 性质:(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3. 判定:(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4. 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1. 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2.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3. 等腰梯形的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 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六、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并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具有一系列特点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对边平行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两两平行的。

即AB ∥ DC, AD ∥ BC。

2. 对角线重合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重合于中点。

即AC = BD,并且AC的中点和BD的中点重合。

3. 对角线相等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即AC = BD。

4. 对边相等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即AB = DC, AD = BC。

5. 内角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即∠A + ∠B + ∠C + ∠D = 180°。

6. 对边角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是两个对立角,互相补角。

即∠A + ∠C = 180°, ∠B + ∠D = 180°。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1. 判定对边平行性: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对边分别平行,则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 判定对边相等性: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对边分别相等,则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 判定对角线重合性: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重合,则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4. 判定对角线相等性: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判定方法是可以相互结合使用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判定条件。

三、平行四边形的应用平行四边形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经常被应用于设计平行放置的房间、墙壁等。

2. 绘图与平行线: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画法。

3. 地理测量:在地理测量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方位角。

4. 四边形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和高的乘积来计算,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平行四邊形知識點一、四邊形相關1、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四邊形的外角和定理: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論: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n 邊形的內角和等于•-)2(n 180°; 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多邊形的對角線條數的計算公式設多邊形的邊數為n ,則多邊形的對角線條數為2)3(-n n 。

二、平行四邊形1.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條性質,又是一個判定方法.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和判定都是從 邊、角、對角線 三個方面的特征進行簡述的.(1)角: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2)邊: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ABDO C(3)對角線: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4)面積:①S ==⨯底高ah ; ②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將四邊形分成4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3.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①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②方法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③方法2: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④方法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⑤方法4: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三、矩形1. 矩形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 矩形性質①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②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③對角線: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 ④對稱性:軸對稱圖形(對邊中點連線所在直線,2條).3. 矩形的判定: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四邊形是矩形①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②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A DB CO形; ③四個角都相等識別矩形的常用方法① 先說明四邊形ABCD 為平行四邊形,再說明平行四邊形ABCD 的任意一個角為直角.② 先說明四邊形ABCD 為平行四邊形,再說明平行四邊形ABCD 的對角線相等.③ 說明四邊形ABCD 的三個角是直角.4. 矩形的面積① 設矩形ABCD 的兩鄰邊長分別為a,b ,則S 矩形=ab .四、菱形1. 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简单来说,就是四边形的对边两两平行。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对边平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两两平行。

2. 对角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即对角线的交点分别成为对角线的中点。

3. 边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

4. 内角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即四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5. 对边夹角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夹角相等。

三、平行四边形的应用1. 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底边长×高。

其中,高是指垂直于底边的距离。

2. 边长计算: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边长,可以利用面积计算公式求解另一条平行边的长度。

3. 判定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4. 证明方法:在数学证明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常常被用来构造证明过程,帮助解决问题。

四、平行四边形的例题例题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cm,BC=5cm,点E为BC的中点,连接AE交BD于点F,求BF的长度。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即AE和BD相互平分。

由此,可以得出AE=1/2BC=1/2×5cm=2.5cm。

由于AE和BD相互平分,所以BE=DE=2.5cm。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BE∽△DBF,即AB/DB=BE/BF。

代入已知条件AB=8cm,BE=2.5cm,可以得到8/DB=2.5/BF。

通过变形和解方程,可以求得BF=5cm。

例题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若AO=8cm,CO=12cm,求BO的长度。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即AO和CO相互平分。

初二下学期数学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篇一1、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篇二第一章分式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平行四边形
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结论:
⑴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连接这个四边形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

⑷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⑸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即S□ABCD=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必须是a边到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对角线看:对角钱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看: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一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且这条直线二等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说是长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特别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矩形的判定方法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
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方法: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

梯形:
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先判定它是梯形,再用两腰相等或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来判定它是等腰梯形。

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1、“平移腰”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2、“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3、”平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三角形
5、等积变形:连接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