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此统计图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探讨2.(地理实践力)该统计图的构成是什么?

提示:竖轴表示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变化,用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的时间变化反映主题内容。

探讨 3.(综合思维)图示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以迁入为主还是迁出为主?为什么?

提示:人口以迁入为主,因为在图示时间范围内,人口迁入率始终大于人口迁出率。

读图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读轴:如上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迁移率。

(2)看线:迁入率曲线波动变化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迁移差额率即两曲线之间的垂直差值呈波动上升,意味着人口净迁入,且净迁入人口比重上升。

(3)抓点:抓住特殊点。如迁入率峰值、谷值等。

素养达标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C

2.A[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4.上海市2010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物价上涨,经济水平下降

B.交通改善,出现逆城市化

C.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D.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3.D

4.D[第3题,人口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图示计算可知2003年到2012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都大于0,这说明上海市人口数量始终在增加,即2012年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故选D。第4题,上海市2010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主要是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大量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方向变化导致的。故选D。]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⑦

6.关于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5.C

6.C[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5题,关键在审题,提取重要信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第6题,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的对象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缓解人口迁入区人口

老龄化现象,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调节地区间人才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区交通压力增大。]

跟踪训练

1.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3)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1)C(2)D(3)D[第(1)题,“二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第(3)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1)A(2)D[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情况。第(1)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故选A。第(2)题,可用直选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 3.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1)~(2)题。

(1)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2)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

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

(1)A(2)C[第(1)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不好确定,C错。与2000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状态,D错。第(2)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对。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错。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D错。] 4.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1)D(2)A[第(1)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第(2)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以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相关性最为明显。]

5.下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

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京、蜀、浙、新B.京、浙、蜀、新

C.浙、京、蜀、新D.浙、蜀、新、京

(2)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A.加快①省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缓解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C.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D.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1)B(2)D[第(1)题,由图分析可知,①人口总数少,人口迁入率高,是北京。②人口总数多,人口迁入率高,应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是浙江。

③人口总数多,人口以迁出为主,这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是四川。④人口总数少,人口迁移率低,是新疆。故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京、浙、蜀、新。第(2)题,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减缓了①省区老龄化进程,不会减轻养老负担;加重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减轻资源压力;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