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的9个表现

心脏不好的9个表现
心脏不好的9个表现

心脏不好的9个表现 8个守护神保护心脏健康

编者按:心脏,虽然只有我们拳头一般大小,但却是人体血液的输送地,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的熬夜、酗酒、高油脂的饮食等,导致血管不好的同时,更让心脏不堪重负,稍微受到一些刺激,就很容易有猝死等意外出现,对健康危害严重。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今天就与你聊聊心脏养护的话题。

心脏也有喜怒哀乐

喜。有人会说,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够累的了还喜欢运动?是的,从心脏形成的时候起(在母体内,处于胎儿阶段),它就开始跳动,一直跳到生命的终结,不必担心它会累坏,每跳动一次,在心跳的间歇期便休息一会儿。同时它也在不停地跳动中逐渐长大,变得坚实、有力。

人体在运动或进行体力活动时,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了锻炼,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心脏。因为人体多做功,就要求心脏多泵血,增大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本身就是最好的锻炼。美国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发现,不少人把忽视心脏健康归结于没时间。实际上,只要每天抽出10~20分钟快走,长期坚持下去,对心脏就是一种关爱。

怒。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晚上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建议有了困难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有人对正在暴怒者的心脏进行过测试,发现这时心跳急剧加快,有的还变得不规律。心脏不太健康者在暴怒之时骤然停跳送了性命的报道并不少见。

由此可见,愤怒的情绪对心脏十分有害,不仅如此,任何恶劣的情绪,如极度或持续性紧张、苦闷或焦虑、悲痛、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的健康。这些恶劣情绪如果长期出现或反复发生,常成为心律失常或引起心脏病发作的诱因。

哀。生活放纵无度,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让它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受到干扰和破坏。让它出现了“哀伤”的情绪,饮食不当者,常引起动脉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的恶果则是冠心病。长期大量吸烟、饮用烈性酒,可直接损害心肌和血管,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是心脏最凶险的敌人。类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问题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却长期损害着心血管系统,让心脏苦不堪言。

乐。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在面对某种情况时,发笑的可能性比常人低40%。缺乏幽默可能造成一系列炎性反应,导致冠状动脉囤积脂肪和胆固醇,最终引起心脏病发作。这项研究结果还显示,心脏病患者比较没有幽默感,或在面对尴尬场面时比较不会利用幽默解围。这些人即使是遇到开心的事,也很少发笑。

心脏不好的九个表现

第一,一躺下就气短。患者平卧几分钟后出现气短,坐起后才可稍微缓解。此时应考虑患者可能出现了心衰。这是由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患者出现气短。此时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同时排除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第二,胸口沉重如有大石。就是平常所说的“胸闷”,若排除情绪因素及其他脏器如呼吸系统功能改变,此时应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如胸闷持续数分钟不能缓解,甚至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则很可能出现了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应尽快拨打120,赶往最近医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自行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药。

第三,衣服和鞋子突然变紧。衣服、鞋子变紧,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自己胖了,但对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提示心功能受损。这是由于心排出量(心室

每分钟射出总血量)血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排出体外水分减少,出现下肢浮肿、体重增加(尤其3天内增加超过2公斤),需及时就医。

第四,食欲不振。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有食欲不振的表现,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症状,多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引起。

第五,头昏头晕。头昏头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睡眠差、颈椎病、高血压等是较常见原因。但伴随血压明显偏低的头晕头昏,可能是心功能受损等所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应迅速就医。

第六,焦虑不安。正常人焦虑不安大多与情绪有关,而有人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心率增快、心律不齐是心慌焦虑常见原因,多由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应早期干预,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第七,咳嗽不止。多数人感冒会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且咳嗽在白天黑夜不会有很大差别。但一些人没有发烧等其他类似感冒症状,唯独咳嗽不止,夜间多于晚上,平卧时比坐起时明显,此时要警惕是否心功能受到损伤。这可能是肺淤血使气道受到刺激,可伴随咳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丝,急性发作时甚至可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第八,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很多心脏病患者起病便是以乏力或易疲劳开始,多是由于左心功能受损,心排出量降低,不能满足外周组织灌注所致。

第九,少尿且下肢浮肿。出现少尿和下肢浮肿,很多人常认为是肾脏出了问题。实际上,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体静脉压力过高,常出现少尿及下肢浮肿等。肾脏长期缺血,可致肾功能恶化,出现蛋白尿,血肌酐上升,并形成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

心脏最讨厌的习惯

1.长时间看电视。连续坐上几个小时看电视,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朱迪斯·霍克曼认为,断断续续的运动不能补偿久坐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因为缺乏运动会影响血脂和血糖水平。建议老年人不要在电视前一坐一天,要经常起来活动一下。

2.放任负面情绪、自我封闭。压力、敌意和沮丧的情绪对心脏健康不利。每个人偶尔都会有不良情绪,用什么方式处理会影响到心脏健康。霍克曼医生认为,把压力藏在心底、与社会隔绝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与家人、朋友和社会联系密切的人会更健康长寿。情绪不好时,建议找个知心好友倾诉。

3.忽视打呼噜。打鼾很可能是某些严重健康隐患(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迹象,它会造成血压飙升。超过1800万美国成年人有睡眠呼吸暂停,这增加了他们患上心脏病的风险。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更高。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的副教授罗伯特·奥斯特菲尔德建议,经常打呼噜、醒来时感觉劳累的人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

4.不用牙线。牙龈疾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如果不用牙线清理牙齿,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黏、布满细菌的斑块就会堆积起来,引发牙龈疾病。口腔细菌会引发全身性炎症,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治疗牙龈疾病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

5.周末才锻炼。不少人工作日太忙,没时间锻炼,不得不集中在周末锻炼。霍克曼医生认为,要想让锻炼达到预防心脏病的目的,应当循序渐进,并把它当作一项长期、有规律的活动来做,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忽视身体症状。如果你原先能毫不费力地爬上三段楼梯,但突然间爬一段楼梯就呼吸急促或胸部有紧压感,很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此时需要立即去看急诊。越早接受治疗,心肌受到永久性损伤的可能性就越低。

7.吸烟酗酒。饮酒过量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衰风险上升之间存在关联。酒精中额外的热量还会造成体重增加,对心脏健康构成威胁。奥斯特菲尔德医生表示,吸烟会给心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与吸烟者处在同一屋檐下也有极大的健康风险。美国每年有约4.6万名二手烟患者死于心脏病。

8.饮食无节。体重超标是心脏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为了少吃些,你要避免食用大份食物,用水来代替含糖饮料。霍克曼医生还建议人们减少“空热量食物”的摄入。糖和油脂含量高,而基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极低的食物被称为空热量食物,这类食物吃多了也会增加患上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9.红肉吃太多。红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吃过量的加工肉食(如熏肉和香肠等)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奥斯特菲尔德医生建议,饮食中动物来源的食物比例不应超过10%。

10.不吃果蔬。研究发现,与每天吃不到3份果蔬的人相比,每天食用5份或更多果蔬的人,心脏病风险降低了20%。

11.爱吃咸味零食。吃盐越多,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健康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应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或50岁以上的人需要控制到4克以内。

十个习惯让心脏更健康

1.拥抱。研究表明,与爱人相依偎能使自身释放一种有助降低血压、释放压力的激素,催产素。

2.大笑。大笑能刺激血管扩张,最大幅度可达22%,进而增强血液流动,降低血压。

3.食用巧克力。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抵御外来伤害。

4.养宠物。数据显示,饲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较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低于不饲养宠物的人。这可能是因为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锻炼时间更多。

5.每周吃一天素。少吃肉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素食可以降低32%的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

6.站立。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散散步,和同事聊聊天,或者每隔几个小时在附近转一转,都可以改善心脏健康。

7.保持适度睡眠时间。每晚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会令心脏病风险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会令患病几率增加38%。

8.咖啡因。每天喝1~3杯黑咖啡有助于稳定心率。

9.远离噪杂的公路。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你接触到的噪音每增加10分贝,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12%。

10.结婚。调查发现,已婚人士的心脏相对单身者更为健康。对女性来说,持续10年的稳定婚姻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8个守护神保护心脏

1号守护神:欧米伽3脂肪酸

藏身处:三文鱼、沙丁鱼、核桃等欧米伽3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通过吃一两次鱼摄取2克左右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

并减少17%的死亡可能。除了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核桃、亚麻籽、紫苏籽以及用它们榨取的油脂也是欧米伽3脂肪酸很好的来源。

2号守护神:镁

藏身处:粗粮、坚果等镁有助于降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脏弹性,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突发,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血压上升。研究表明,膳食中供应充足的镁,对于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缺镁,压力也会消耗人体储备的镁,因而需要注意在饮食中补充。镁多见于各种小米、红豆等粗粮,松子、核桃等坚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绿叶蔬菜中。

3号守护神:维生素D

藏身处:蘑菇、蛋类等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健康有好处外,对心脏健康的好处也不容小觑。研究显示,人体若缺乏维生素D,心脏病风险会增加40%,死于心脏病的几率会高于81%。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并不丰富,只有鱼类(尤其是鱼肝)、蘑菇、动物内脏、全脂奶、蛋类等少数来源。不过,大家可以多晒太阳,阳光照射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4号守护神:锌

藏身处:种子、贝类食物等锌能帮助人体制造抗炎性细胞因子,跟欧米伽3脂肪酸一样,有助预防人体炎症的发生。同时,锌也被证明对动脉有保护作用,有助预防冠状动脉疾病,改善心脏功能。锌主要来源于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贝类、虾蟹、内脏、肉类、鱼类等。种子当中,芝麻、葵花籽、松子等含锌量也很高。

5号守护神:维生素C

藏身处:猕猴桃、青椒等新鲜果蔬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研究发现,它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水平,饮食中维生素C摄入量高者,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会更小。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为新鲜果蔬,其中柑橘类水果和番茄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在青椒、菠菜、猕猴桃、鲜枣中的含量也很丰富。

6号守护神:维生素E

藏身处:坚果、种子等维生素E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与维生素C一样,它也可以调节体内胆固醇水平,还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各种坚果、种子均富含维生素E,水果中鳄梨的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可以常吃。

7号守护神:大蒜素

藏身处:大蒜大蒜素有助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量,从而对血压和心脏健康起到正面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先放置10~15分钟后再吃,大蒜素的吸收效果更好,而煮熟得到的大蒜素很少。

8号守护神:番茄红素

藏身处:番茄、西瓜等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已被证实有助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研究表明,人体脂肪组织中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得心梗的风险也越小。番茄红素还能增加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皮组织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番茄红素一般存在于红色食物中,如番茄、西瓜等。

试题

一、选择题 1.环甲膜穿刺术穿刺针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E 72小时 答案:C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记忆 预估难度:易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版)P303。 2.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纯氧人工呼吸 C 胸外心脏按压 D 胸内胸 外按压 E 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答案:E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应用 预估难度:中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版)P443 3.在手外伤的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骨骨折及脱位需要复位及固定 B 创缘皮肤应尽量保量 C 清 创应彻底 D 创口张力过大,应将皮肤拉拢缝合闭合创面 E 术后手部应固定于功能 位 答案:D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应用 预估难度:中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版)P443 4 .哪种体征是骨折的专有体征() A 肿胀与於斑 B 局部疼痛 C 功能障碍 D 反常活动 E 局部 压痛 答案:D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记忆 预估难度:易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版)P443 5 .电击伤转送的注意事项为() A 心脏呼吸骤停者应建立有效通气与给氧,心跳恢复或在有效心脏按压同时转送医院 B 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C 检查是否存在其他合并外伤 D 检测生命体征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应用 预估难度:中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全科医生练习题集》P215 6. 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应该立即() A 排气 B 气管插管 C 补液 D 胸廓固定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应用 预估难度:中 命题人:王恺 命题出处:《全科医生练习题集》P218 7. 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是否彻底可参考() A 洗胃液量 B 洗出液是否澄清无味 C 临床症状是否缓解 D 胆碱酯酶改善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题型:A1 项目类别:全科医疗城市组、全科医疗农村组 认识层次:应用 预估难度:中 命题人:王恺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一)

邻水县中医医院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 1.心肺复苏应用药物时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2.成人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首次电击的能量选择为:360J 3.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气管插管方法是:经口咽明视插管 4.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是:口对口呼吸 5. 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 新指南建议对于室颤和无脉室速给予一次电击后,应:立即进行CPR 7.开胸心脏按压术,切口位置在: 切口取左胸乳头下一个肋间,从胸骨左缘至腋中线 8.胸外心脏按压的定位在剑突上二横指处对吗不对(应该是胸骨下切迹上二横指)9.抢救室颤/无脉性室速时应优先予:胸外心脏按压 10. 当CPR、2-3次除颤以及给予血管加压素后,如室颤(VF)/无脉性室速(VT)仍持续时,可给予:胺碘酮 11. 抢救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PEA )时, 应优先给予:优先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12.院前急救中,早期电除颤要求在什么时限内完成: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 13、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触摸颈动脉 14. 心肺复苏时,是否应常规使用碱性药物,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碱: 否。心跳骤停前己存在代酸或有效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后,PH仍<、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严重高氯性酸中毒时需要补碱。 15. 心肺复苏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给药: 静脉注射、心内注射、骨髓内给药、气管内滴入。 16. 胸外心脏按压的主要目的是:造成胸腔内压力的变化,促使血液循环

17. 心肺复苏时,如病人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是否应使用碳酸氢钠:是 心肺复苏时,如病人伴有严重高氯性酸中毒,是否应使用碳酸氢钠:是 18. 每次人工呼吸应在多少秒以上,并应见到什么情况1秒以上、见到胸部起伏 19.对于院外发生的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应在实施几个周期CPR后使用AED5个 20.终止室颤(VF)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21.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我们的理解是无除颤器情况下是这个答案) 22.在医院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应: 立即进行CPR,在除颤仪准备好后立即予除颤 23. 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三要素”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 24.电击除颤电极安放位置在:右锁骨下方、左乳头左下方 25、开胸心脏按压,切开皮肤时伤口有渗血,应:中止开胸 26.人工呼吸时应该避免: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27.心肺脑复苏分为那几个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期生命支持3个阶段。 28.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继续胸外按压、静脉通道药物应用 29.CPR第二阶段ABCD的B指的是什么:人工呼吸 30、在地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采用的姿势和位置是:采用跪姿,跪于病人的右侧,双膝平病人肩部 31. 在床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采用的姿势和位置是:应在病人右侧,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一、定义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临床表现 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三、心电图表现 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心脏停搏; ④无脉电活动。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 ①意识消失; 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 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强调胸外按压在CPR中最重要,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高品质CPR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30:2。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好方法。 高品质CPR要点 ①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②按压深度至少达为5~6cm。 ③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⑤避免过度通气。 (四)高级心肺复苏 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1.通气与氧供 2.电除颤: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采用双向波电除颤可以选择150~200J,使用单项波电除颤应选择360J。 起搏治疗:对有症状心动过缓者考虑起搏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是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以下时,应立即施行起搏治疗。 3.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 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推注1mg,每3~5分钟重复1次。 给予数次除颤加CPR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颤或无脉室速,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 当室颤或无脉室速与长QT间期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相关时,应用硫酸镁稀释后推注。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陈立芳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 1901年,挪威外科医生Igel第一次采用直接心脏按压使心脏复跳,1903年,美国外科医生Crile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并成功复苏一名心跳骤停病人,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将胸外心脏按压规定为心跳骤停病人的主要抢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40多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发展,胸外心脏按压越来越合理规范及现代化,成为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重要的复苏措施,被普遍规范地应用于院外院内急救。本文就该技术应用的一些历史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的原理 心搏停止后,心脏面临着缺血、缺氧、酸中毒,缺氧早期可减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引起心动过速。严重缺O2和CO2储留,抑制心脏的正常传导和节律,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引起心动过缓。缺血心肌随时间延长,细胞内酸中毒,加重A TP耗竭,细胞膜失去屏障作用及离子交换失常(钙内流),进一步导致心肌顿抑、细胞死亡及细胞外高钾。心肌细胞缺血30分钟,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脑内血流断绝6分钟即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以维持心脑的血液供应,按压放松期,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因此,心脏骤停早期及时作心脏按压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 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流动机制的认识 2.1 心泵机制该理论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体外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挤压心脏将血液排出。此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防止按压时血液向心房逆流,使血流向主动脉流去。按压放松时,胸廓因弹性回缩而扩张,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内。反复按压推动血液流动而建立人工循环。何忠杰等研究发现[1]:体外心脏按压时心脏各腔室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受和传导压力的梯度,即左室压>右室压>右房压。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心泵机制。 2.2 胸泵机制认为胸外按压,心脏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推动血流循环的是胸腔内外的压力梯度,胸廓具有泵的作用,肺血管床是血液的储存器。理由是,①加大胸腔内的压力或腹部加压时,可增加胸内泵血流量。②食道超声心电图显示,胸外挤压时,二尖瓣、三尖瓣并未关闭。③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同时升高,从而对心泵机制产生怀疑。压迫胸骨下部,胸腔内压力上升,将血液从胸腔内推向胸腔外血管。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左心室、上下腔静脉压力同时增高。因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

第7步——胸外心脏按压六要素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六要素): (1)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根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部居中、中指刚好平患者两乳头之间的连线,并且指向乳头”。每个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贴住患者的皮肤,做到“放松不离位”,牢牢将左手掌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搭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压力局限在胸骨,面积越小越好),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理由是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利用杠杆原理)。要求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无晃动或摇摆;并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患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倾斜,以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过程中应该保持平稳、有规律,用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不得进行冲击式按压,动作轻松美观;施救者的目光应始终盯着患者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4)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达到100~120次/分钟之间,具体地说15~17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即每次按压用时不超过0.6秒,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保持相等。应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规律为个位数加多一个尾音(如“1下、2下、3下、4下、5下…10下…11、12、13…21、22、23…30”),数数始终发两个音。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助手配合,做到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之间无缝交替。 (5)用力按压与充分放松——要求使用更大的力量,按压深度应让成人胸骨下陷幅度至少5cm以上,比赛标准限定最多不超过6cm,电脑自动统计150次按压的平均深度为5~5.5cm(依据电脑报告打印单)。同时,每次下压完成后手臂的力量都要彻底松解,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使得心脏充分舒张受血。 (6)持续不断——心肺复苏过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尽量不要中断心脏按压,尽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如果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中断按压的时间最多不允许超过10秒钟,做到“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以免影响人工循环效

心脏骤停病例

再次入院或多次入院记录 姓名:李盈福出生地:湖南宁乡县灰汤镇 性别:男民族:汉族 年龄:71岁职业:农民 婚姻:已婚住址:湖南宁乡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无 入院时间:2012年02月23日09时29分记录时间:2012年02月23日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入院方式:平车推送 主诉: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11年8月4日因反复胸闷10年、胸痛1年余,加重伴气促、咳嗽3天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扩大频发室早心功能Ⅲ级2)慢性支气管炎3)腰椎骨质增生",给予抗心衰、抗炎、护心、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于2011年8月10日出院。 出院后一直坚持在家服药治疗,病情仍有反复,2011年10月26日因反反复胸闷、气促10年,加重2天再次入院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扩大频发室早心功能Ⅲ级2)慢性支气管炎3)腰椎骨质增生",予以抗心衰、护心、利尿、抗炎对 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于2011年11月1日出院。 出院后一直坚持在家服药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 qd; 福辛普利钠片10mg qd; 辛伐她汀片20mg qn。),病情仍有反复,于2012年01月15日因反复胸闷、气促10年,加重2天第三次入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扩大心房颤动心功能3级,2)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3)腰椎骨质增生",予扩冠护心、调脂、护胃、抗感染等 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于2012年01月20日出院。 出院后,患者在家静养休息,并规律服药治疗,病情控制一般。2天前因受凉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症状较前加重,于轻微活动下即可出现气促,伴有咳嗽,少量白痰,无畏寒、发热、胸痛、心悸、头晕、头痛、腹痛、腹泻,遂于今日再次来我院诊治,门诊以"冠心病"收住我科。患者此次病情加重以来,睡眠欠佳,食欲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详见第一次入院记录 体格检查 T36、8℃,P105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端坐体位,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5mm大小,对光反射灵敏,无鼻翼煽动,无外耳道流脓,口唇发绀,咽部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不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腋前线处,无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5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得,二尖瓣区可闻及SM2/6吹风样杂音。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音调不高。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轻度浮肿,右下肢肌力4级,双膝反射存在,克布氏征阴性,巴彬斯基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腋前线处,无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5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得,二尖瓣区可闻及SM2/6吹风样杂音。 辅助检查结果: 无 入院诊断::1、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扩大心房颤动心功能4级 2、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一、定义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l小时内(亦有规定为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 一、定义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l小时内(亦有规定为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完全停止,如及时抢救,则可能逆转而免于死亡。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速,较少见为无搏动性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生物学功能的不可逆转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有逆转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期: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 1.前驱期病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心绞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症状,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开始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l小时。 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的心绞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异位搏动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

3.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临床表现为:①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 4.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至生物学死亡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如心脏骤停后4~6分钟之内未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随后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概述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其次为心室静止(ventricular asystole)及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 PEA);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自主呼吸。 病理 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然而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也有所差别。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尤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较脑和心脏耐受缺血能力强。 正常体温情况下,心脏停搏5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心脏骤停10分钟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按时间依次划分为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四个阶段。 (一)骤停前期 心脏骤停前,机体潜在的疾病及促发心脏骤停的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也将影响到复苏后细胞的存活能力。如窒息引起心脏骤停,之前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状态消耗了细胞能量储存,导致酸中毒,又可明显加剧复苏中缺血损伤的程度。相反,细胞也可能对慢性或间断性缺血产生“预处理”效应,从而可对较长时间的缺血有较好的耐受性。 (二)骤停期 心脏骤停引起血液循环中断,数秒钟内即导致组织缺氧和有氧代谢中断。这种情况下细胞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无氧代谢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极少,难以维持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离子浓度梯度。能量消耗的速度因组织不同而不同,同时取决于其能量储备和代谢需求程度。心肌能量消耗与心脏骤停时的心律失常相关,与无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相比较,发生颤动的心肌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能量的耗竭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从而触发启动了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包括细胞内钙超载、大量自由基产生、线粒体功能异常、基因异常表达、降解酶(磷脂酶、核酸内切酶、蛋白酶等)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等。 (三)复苏期 复苏阶段仍是全身缺血病理过程的延续,标准的胸外按压产生的心排出量仅为正常时的30%左右,并随着复苏开始时间的延迟和胸外按压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大量研究表明,标准心肺复苏所产生的灌注压远不能满足基础状态下心脏和脑的能量需求。最初数分钟,发生内源性儿茶酚胺和血管活性肽大量释放,增加了次要组织的血管收缩,使得血液优先供应脑和心脏。血液灌注的优先分配机制在心肺复苏期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心肺复苏的目的就是产生足够的心肌血液灌注使心脏重新恢复节律和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减少重要器官脑的缺血损伤。然而机体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持续存在着血管收缩状态,对血流动力学有着明显不良的影响。复苏成功后,血管收缩导致后负荷的明显增加,给已相当脆弱的心脏增加了

助理全科医生第2周培训考核答案知识讲解

助理全科医生第2周培训考核答案

急诊科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第2周培训考核 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0分) 1. 张力性气胸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 A:纵隔向健侧移位 B:纵隔扑动 C:胸壁反常呼吸运动 D:肺内气体对流 E:皮下气肿2. 男性,40岁,哮喘急性发作1周,昨夜气急突然加重。体检:发绀,大汗,两肺叩诊过清音,两肺闻及哮鸣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心率126次/分,律齐。用氨茶碱、激素后,哮鸣音改善,但气急无好转。病情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 D ) A:严重支气管痉挛 B:继发肺部感染 C:并发呼吸衰竭 D:并发气胸 E:并发左心衰 3. 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 B ) A:肺尖部类圆形透光区,内有细小的纹理 B:肺野内外带透亮度明显差异,外带无纹理,可见到受压的脏层胸膜 C:肺门密度增高 D:多发性液气囊腔 E: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4.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部X线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 A:自发性气胸 B: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C:肺梗死 D:心衰 E:双侧胸腔积液增多 5. 男性,30岁,左侧胸痛10天,伴胸闷、气短、发热5天,活动后明显,胸部X线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于右侧胸腔抽出积液约600ml,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干咳。应考虑( E ) A:复张后肺水肿 B:心功能不全 C:麻药过敏 D:胸膜反应 E:气胸(损伤性)6. 张力性气胸行闭式引流术,肺膨胀漏气停止,拔管最合适的时间是( C ) A:一周后拔管 B:可立即拔管 C:24h后拔管 D:72h后拔管 E:48h后拔管 7. 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时应立即( E ) A:胸穿 B:清创缝合术 C:闭式引流 D:加压吸氧 E:封闭胸部创口 8. 一张力性气胸患者,急诊入院。X线片见右肺完全萎缩,纵隔向右移位,立即给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闭式引流溢出大量气体,但病人呼吸困难不见好转,左侧呼吸音消失,皮下气肿有扩延,此诊断应考虑( C ) A:引流管位置过高 B:并发血胸 C:支气管或肺广泛裂伤 D:食管裂伤 E:血心包9. 女性,68岁。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余年,突然气促、呼吸困难加重半天入院。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肺压缩。予插管引流5日后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水封瓶液面仍随呼吸波动。进一步考虑的治疗是( C ) A:胸膜固定术 B:剖胸手术 C:加用负压吸引装置 D:胸腔镜下手术 E:继续水封瓶引流10. 下述关于闭合性气胸采用排气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每次抽气不宜超过 1.5L B:肺复张能力差者,应尽快将气抽尽 C:积气量达到该侧胸腔容积的15%即可抽气 D:积气量多者可每日抽气一次 E:胸腔闭式引流应为首选排气方式 11. 对于既往无心肺疾病,无呼吸困难,单侧性的闭合性气胸,积气量低于多少可以不抽气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考官提问: 几种人工呼吸法,哪一种肺通气量最大? 考生回答: 口对口人工呼吸。 考官提问: 如果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你一人在抢救,又该如何操作? 考生回答: 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30次(胸外按压频率80至100次/分之间)如此反复,口对口呼吸2次。 考官提问: 人工呼吸如何与胸外心脏按压相配合? 考生回答: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2。 考官提问: 人工呼吸时如何疏通气道? 考生回答:人工呼吸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患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假牙等异物时,用纱布包住示指伸入口腔进行清除。松开衣领、裤带、内衣等。舌后坠者用纱布或手巾包住拉出或用别针固定在嘴唇上。 考官提问: 心脏骤停的基础抢救包括哪几项? 考生回答: 1、胸外心脏按压术: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有条件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插管如超过48小时,最好做气管切开,接上人工呼吸机。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无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时,按压比例均为30:2进行。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②本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下院外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分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 1.成人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单相波首次电击的能量选择为:360J 2.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气管插管方法是:经口咽明视插管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后仰,手托起下颌,最主要的目的是:解除舌后坠造成的咽阻塞 2.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是:口对口呼吸 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2.婴儿双人CPR按压/吹气比是:15:2 1.心肺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正确的用法是: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 2.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眼球活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出现,收缩压达60mmHg。 1.心肺复苏应用药物时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2.心肺复苏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给药:静脉注射、心内注射、骨髓内给药、气管内滴入。

1.判断心脏骤停的依据是: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障碍 2.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口对口人工呼吸 1.“生存链”的“四早”是指:早期识别呼救、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2010年新指南的生存链还包括复苏后的综合治疗) 2.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三要素”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 1.初级生命支持的“CABD”分别指的是:C、胸外按压A、指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D 、除颤 2.胸外心脏按压的要求是:用适当的力度快速地按压,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 1.心肺脑复苏分为那几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期生命支持 3个阶段。 2.单人实施CPR时,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患者按压/吹气比为:30:2 1.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继续胸外按压、静脉通道药物应用 2.在地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采用的姿势和位置是:采用跪姿,跪于病人的右侧,双膝平病人肩部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指突然发生的生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正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 (一)、心室颤动 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 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 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 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 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临床FSSY1三基考试

(答案百度:临床FSSY1三基考试答案) 科室:姓名: 临床FSSY1三基考试 1、胸部语颤减退或消失,不出现于下列哪项情况() A.肺气肿,B.大叶性肺炎,C.阻塞性肺不张,D.大量胸腔积液,E.胸膜增厚。 2、男,60岁,发热、咳嗽月余,伴乏力消瘦,体格检查叩得右下肺浊音,下列情况可排除。() A.肺空洞,B.肺癌,C.肺炎, D.胸腔积液,E.胸膜增厚。 3、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是() A.肺炎,B.肺脓肿,C.肺结核, D.肺梗死,E.肺寄生虫病。 4、关于呼吸正确的是() A.正常的呼吸频率是16-25次/分,B.呼吸频率与心率比为1:5,C.体温升高1℃,呼吸增加10次/分,D.呼吸过速是指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E.呼吸过缓指呼吸频繁低于12次/分。 5、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B.喉炎,C.中耳炎, D.脑炎,E.结核播散或活动。 7、重症哮喘患者,痰咳不出,应首选哪种祛痰方法() A.抽吸痰液,B.用抗生素,C.用氯化铵, D.输液纠正失水,E.纠正酸中毒。 8、能使动脉血压升高的因素有() A.心率增快,B.呼吸变浅,C.外周阻力增加, D.每搏量减少,E.血管容量增加。 9、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 A.触及颈动脉,B.触及桡动脉,C.观察尿量变化, D.观察瞳孔,E.观察神智能。 10、下列哪些疾病常易发生晕厥并可能猝死()。 A.预激综合征,B.肥厚型心肌病,C.室间隔缺损, D.主动脉瓣狭窄,E.房间隔缺损。 11、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是() A.毒性反应,B.消化道反应,C.循环系统抑制, D.呼吸抑制,E.过敏反应。 12、患儿急起发热、咳嗽、气促,胸片示双下肺斑片影沿支气管播散,应考虑()

胸外心脏按压

适应证禁忌证 适应证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禁忌证 ⑴胸壁开放性损伤; ⑵肋骨骨折; ⑶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⑷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2操作方法 ⑴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⑵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压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⑤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⑶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2>8.O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⑷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 3注意事项 ⑴ 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包括义齿),为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打下基础。因为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⑵ 准确、及时判断心跳停止,果断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保障复苏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⑶ 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要到位。应注意按压正确部位、操作手法的准确性。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 ⑷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导致气血胸。

助理全科医生第2周培训考核答案

助理全科医生第2周培训考 核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急诊科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第2周培训考核 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0分) 1. 张力性气胸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 A:纵隔向健侧移位 B:纵隔扑动 C:胸壁反常呼吸运动 D:肺内气体对流 E:皮下气肿 2. 男性,40岁,哮喘急性发作1周,昨夜气急突然加重。体检:发绀,大汗,两肺叩诊过清音,两肺闻及哮鸣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心率126次/分,律齐。用氨茶碱、激素后,哮鸣音改善,但气急无好转。病情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 D ) A:严重支气管痉挛 B:继发肺部感染 C:并发呼吸衰竭 D:并发气胸 E:并发左心衰 3. 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 B ) A:肺尖部类圆形透光区,内有细小的纹理 B:肺野内外带透亮度明显差异,外带无纹理,可见到受压的脏层胸膜 C:肺门密度增高 D:多发性液气囊腔 E: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4.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部X线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 A:自发性气胸 B: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C:肺梗死 D:心衰 E:双侧胸腔积液增多 5. 男性,30岁,左侧胸痛10天,伴胸闷、气短、发热5天,活动后明显,胸部X线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于右侧胸腔抽出积液约600ml,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干咳。应考虑( E ) A:复张后肺水肿 B:心功能不全 C:麻药过敏 D:胸膜反应 E:气胸(损伤性) 6. 张力性气胸行闭式引流术,肺膨胀漏气停止,拔管最合适的时间是( C ) A:一周后拔管 B:可立即拔管 C:24h后拔管 D:72h后拔管 E:48h后拔管 7. 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时应立即( E ) A:胸穿 B:清创缝合术 C:闭式引流 D:加压吸氧 E:封闭胸部创口 8. 一张力性气胸患者,急诊入院。X线片见右肺完全萎缩,纵隔向右移位,立即给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闭式引流溢出大量气体,但病人呼吸困难不见好转,左侧呼吸音消失,皮下气肿有扩延,此诊断应考虑( C ) A:引流管位置过高 B:并发血胸 C:支气管或肺广泛裂伤 D:食管裂伤 E:血心包 9. 女性,68岁。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余年,突然气促、呼吸困难加重半天入院。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肺压缩。予插管引流5日后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水封瓶液面仍随呼吸波动。进一步考虑的治疗是( C ) A:胸膜固定术 B:剖胸手术 C:加用负压吸引装置 D:胸腔镜下手术 E:继续水封瓶引流 10. 下述关于闭合性气胸采用排气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每次抽气不宜超过1.5L B:肺复张能力差者,应尽快将气抽尽 C:积气量达到该侧胸腔容积的15%即可抽气 D:积气量多者可每日抽气一次 E:胸腔闭式引流应为首选排气方式 11. 对于既往无心肺疾病,无呼吸困难,单侧性的闭合性气胸,积气量低于多少可以不抽气让其自行吸收( E )

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此外还有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理研究显示在心脏性猝死患者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64%,但有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者仅为20%左右。 陈旧性心肌梗死亦是常见的病理表现,心脏性猝死患者也可见左心室肥厚,左心窒肥厚可与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 心脏性猝死主要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它们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最终机制尚无定论。

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精)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胸外心脏按压是过去的称呼,为了和开胸心脏按压相区别,现在将胸外心脏按压称为闭胸心脏按压,但胸外心脏按压似乎更易于接受,所以我们在此仍称为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木版而延误抢救时间; 2)抢救者体位: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抢救者可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体位; 3)确定按压部位:正确的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 具体定位方法是,抢救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至两侧肋弓交点处,即胸骨下切迹,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将另一手的掌根紧挨食指放在患者胸骨上,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手背上,使手指翘起脱离胸壁,也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手指。 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为4~5公分,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对儿童进行闭胸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与按压频率与成人相同,但按压深度为3公分,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 如胸外心脏的对象是婴儿,其操作与成人及儿童有一定区别。婴儿的按压部位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抢救者用中指和无名指按压,按压深度为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不可用力过猛。 正确有效的按压技术要求: 1)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两肩要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两肘关节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左右摇摆; 2)按压应平稳,用力要均匀,有规律地按压,不能间断; 3)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正常位,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放松时注意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如有两名抢救者,在一人按压时,另一人应能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 胸外心脏按压如操作不标准,常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1)按压部位不正确。 向下错位时则受压部位为剑突,可至剑突受压折断,肝脏受冲击破裂或胃部受压导致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