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知识点:乘除法混合运算

第1~3页,例1、试一试,课堂活动1,练习一1,2,6。

◆教学提示

本课时是在四年级(上)两步计算(没有括号或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三步计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

87+23-38 125÷5×4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两道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页例1情境图。

师:四年级的手工兴趣小组同学,都在忙着做灯笼,从情境图中,大家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一共要做200个;4天做了80个,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

师:怎么理解“照这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照这样计算”就是按照每天做多少个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的隐含信息,养成解决复杂问题前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1.师:问题让我们求出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要想求还剩多少个?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明确数量关系:一共的-做好的=还剩的[板书]

师:从刚才找出的已知信息中我们知道了数量关系中的哪些内容?哪些数量不能直接知道呢?

两人交流讨论:建立知识联系200个就是“一共的”。“做好的”和“还剩的”是不能直接指导的数量。

师小结:“还剩的”是我们要求得的结果,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做好的”想办法求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分析思考,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在交流讨论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

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出“做好的”灯笼数?

(2)汇报交流:

要想求出“做好的”就是求出7天已经做好多少个,题目已知4天做80个,那么就要先求出每天做多少,7天做好多少个就解决了。

(3)独立尝试列式表达

①同桌交流,统一结论。

②验证:列式是否表达出用“一共的-做好的=还剩的”?

3.尝试计算,说明运算顺序 学生板书,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节课的难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计算的本质。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1页,试一试。

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尝试计算结果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说运算顺序

①76+42×2÷14 ②15×40-360÷12

2.计算下面各题

①150-30×2 ②300+240÷6÷5 ③100×4-900÷15

④275-15+20×3

答案:

1.①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②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

2.①90;②308;③340;④320。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第1课时:

1.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2.按照下面的流程图的顺序进行计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开始→从A 栏中选取一个未选过的数→乘6→加8→除以4→把结果填入B 栏中→B 栏 是否填满→

3. 60-80÷16×12 280-280÷14+44 100-62+540÷18 10+(120-96) 答案:1.31岁;2.11,32,212,80;3. 0;304;68;124。

板书设计

是(停止) 否(回到开始继续)

在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时,部分学生会出现了理解上的障碍,不能很好地弄清楚问题的解决需要什么条件,以往的学习经验不能再机械地套用在例1的解题方法上。因此,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的状态下,梳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清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加强简单与复杂的混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接下来的几节课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117题) 2800÷ 100+789 (947-599)+7×64 36×(15-276÷23) (93+25×21)×9 723-(521+504)÷25 (39-21)×(396÷6) 507÷13×63+498 384÷12+3×31 28×(5+96÷32) 57×12-560÷35 848-640÷16×12 960÷(1500-32×45) (12+24+80)×50 32×(25+125) 178-145÷5×6+42 123×18-123×3+85×123 25×(24+16)178×99+178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45+240÷12 15×7+85×7 (46-20)×30-90

25×27×4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75×4×25 16×76-76×6 720÷36÷2 99×53+53 450-2×(16+9) 245-(45+39)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960-400) ÷70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15×7+85×7 (46-20)×30-90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960-400)÷70 45+240÷12 124+78+22 100-35-2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递等式计算和列式计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递等式计算和列式计算题 285-12+20×3 1.29+3.7+0.71+6.3 (65+370)÷(35+20)(1000-1456÷26)×5 33-6.72+57-4.28 (45+28)×(90÷6) 400-(1300÷65+35)(64-224÷14)×12 635+405÷15 380-280÷7+279 (120×2+120)÷9 80+15×12-75 360+612÷12 (520+430)÷50×4 26×4-125÷5 400-(1300÷65+35)5×18+650÷13 70×84÷(43-29) 170 - 45÷15×23 (23×16-368)÷9 720-720÷15 (360-144)÷24×3 240+480÷30×2 225-10×(6+13) 91-13×4+42 164-13×5+85 0.6+0.94-0.208 24.63-(4.63-1.85) 7.85+18.2-9.56 36-(0.98+6.32) 8.2+5.7-9.02 10-3.2-2.81 列式计算( 20个) (1).156加上238.再减去119.得多少? (2).44与256的和比37多多少? (3).1000减去345.再减去398.得多少? (4).420加上156与144的差.得多少? (5).558减去123与29的和.得多少? (6).298与27的和减去189与56的差.得多少? (7).12乘25与15的差.积为几? (8).300是30与20的和的多少倍? (9).38与212的和乘98与78的差.得多少? (10).15与85的和去除300.得多少? (11).35与67的和去除0.得多少? (12).80与44的差.除以17与19的和.商是多少? (13).126减去550除以55的商.再加上272.和是多少? (14).148与48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15).720除以12再乘4.积是多少? (16).56加上38的4倍的和乘以16.积是多少? (17).一个数的5倍与17的和是117.这个数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计算题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汇总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 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第九单元总复习总第50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4)小组汇报出示小组汇报要求: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

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80÷8=200×5=4×25=65÷8=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2.复习笔算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分数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列式计算专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训练——列式计算 1、325里面有多少个5? 2、396是33的多少倍? 3、把643平均分成32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4、128的15倍是多少? 5、被除数是2438,商是53,除数是多少? 6、一个数的25倍比1300少100,这个数是多少? 7、一个因数是763,另一个因数是36,积是多少? 8、把8645平均分成35份,每份是多少? 9、125与55的和除以30,商是多少? 10、84与10的积除以21,商是多少? 11、3除2100,商是多少? 12、5除175再乘2,这个数是多少? 13、238与312的和乘4,积是多少? 14、825与105的差除以9,这个数是多少? 15、把726平均分成13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多少? 16、一个数的30倍比7000多230,这个数是多少? 17、一个因数是546,另一个因数是40,积是多少? 18、一个因数是3,积是639,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9、把1272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 20、一个数除以4,商是172,余数是1,这个数是多少?

21、一个数除以18,商是56,这个数是多少? 22、一个数除以33,商是21,余数是6,这个数是多少? 23、一个数除以63,商是216,这个数是多少? 24、365与185的和除以11,商是多少? 25、52与18的积除以3,商是多少? 26、72的216倍是多少? 27、1000里有多少个25? 28、被除数是3276,商是39,除数是多少? 29、5375除以43在加上60,这个数是多少? 30、25的40倍是多少? 31、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2、把300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多少? 33、884是34的多少倍? 34、87的15倍是多少? 35、1600里面有多少个32? 36、把1632平均分成16份,每份是多少? 37、把9000平均分成50份,每份是多少? 38、把5280平均分成22份,每份是多少? 39、390与13的积减去66,这个数是多少? 40、770除以14的商减去50,这个数是多少? 41、一个因数是290,积是5800,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371×63≈69×188≈38×892≈ 603×21≈399×42≈538×48≈58×103≈ 58×59≈579×54≈489×85≈64×554≈ 73×437≈807×97≈86×463≈ 961×988≈ 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1,则积是,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两个数的积是240410。) ( 缩5A扩大倍,B ),当35.A×B=316,当A扩大倍,B不变,积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题261(整理版)

用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125+25×6 2、(135+75)÷(14×5) 3、120-60÷5×5 4、1024÷16×3 5、(135+415)÷5+16 6、1200-20×720-720÷15 7、(360-144)÷24×3 8、240+480÷30×(6+13) 9、(120×2+120)÷9 10、164-13×5+85 11、330÷(65-50) 12、128-6×8÷16 13、64×(12+65÷13) 14、19×96-962÷74 15、10000-(59+66)×64 16、5940÷45×(798-616) 17、(315×40-364)÷7 18、12520÷8×(121÷11) 19、(2010-906)×(65+15) 20、(20+120÷24)×8 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32、1520-(1070+28×2)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100+789 47、(947-599)+7×64 48、36×(15-276÷23) 49、(93+25×21)×9 50、723-(521+504)÷25 51、(39-21)×(396÷6) 52、507÷13×63+498 53、384÷12+3×31 54、[37—(7+6)] ×30 55、16×[(17-8)÷3] 56、28×(5+96÷32) 57、81÷[(72-54)×9] 58、57×12-560÷35 59、848-640÷16×12 60、960÷(1500-32×45)61、[192-(54+38)]×6 62、(12+24+80)×50 63、32×(25+12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列式计算和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列式计算和应用题 一、列式计算 (1) 103乘38减26的差,积是多少? (2)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3)甲数是99,比乙数的3倍多15,乙数是多少? (4)360与140的和的一半,再除以50,商是多少? (5)60与40的和,被它们的差除,结果是多少? (6)6968减去864的差除以56,商是多少? (7)78与52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8)113减去1856除以32的商,差是多少? (9)109乘14,再加283,和是多少? (10)68乘243减218的差,积是多少?

(11)83除610减29的差,商是多少? (12)甲数是58,乙数比甲数的6倍少28,乙数是多少? (13)从9500里减去12个30,差是多少? (14)527减去11的差,乘12,积是多少? (15)一个数减去264得500,求这个数。 (16)952除以185减去168的差,商是多少? (17)6968减864的差除以56,商是多少? (18)25与240的积减1000,差是多少? (19)一个数比1530少740,这个数是多少? 二、应用题 1.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8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3.一批巧克力,如果每只盒子装40块,要装15盒。现在只有12只盒子,要把这些巧克力装完,平均每只盒子装多少块? 4.各班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其中16个班每班借54本,7个班每班借50本。图书室一共借出了多少本书? 5.化肥厂一月份(31天)生产化肥1550袋,二月份(28天)生产化肥1540袋,二月份比一月份平均每天多生产化肥多少袋? 6.饲养场养鸡1256只,比养鸭只数的4倍还多24只。饲养场养鸭多少只? 7.装配一批自行车,原计划每天装20辆,需要30天完成。实际24天完成,实际每天装配多少辆? 8. 农贸市场运来大白菜540千克,萝卜750千克,大白菜每筐装45千克,萝卜每筐装50千克。萝卜比大白菜多运多少筐?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16最新)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9998+3+99+998+3+9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36-(177+36)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第三类:乘 45×4×5 23×5×2 25×9×4 72×125 8×(125×13)(250×125)×(4×8) 25×4×88×125 88×125 125×64×25 42×125×8×5 第四类:乘 (12+50)×40 125×(40-4) 76×103 99×78

18×125 25×44 42×25 99×9 第五类:乘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800÷5÷8 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2006-2006×20052005

四年级数学脱式计算

360÷[(12+6)×5] 288÷[(26-14)×8] 500×6-(50×2-80) (105×12-635)÷25 864÷[(27-23)×12] (45+38-16)×24 500-(240+38×6)[64-(87-42)] ×15 (845-15×3)÷1612×[(49-28)÷7] 450÷[(84-48] )÷12 (58+37)÷(64-9×5) 95÷(64-45)178-145÷5×6+42 812-700÷(9+31×11)

85+14×(14+208÷26)(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 (58+37)÷(64-9×5)(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6-1.6÷4 5.38+7.85-5.37 7.2÷0.8-1.2×5 6-1.19×3-0.43 6.5×(4.8-1.2×4)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0.68×1.9+0.32×1.9 (58+370)÷(64-45) 420+580-64×21÷28 (136+64)×(65-345÷23) 388+(5000-1000) 158+262+138 178×99+17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一单元教学设计者: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三、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四、课前准备: 天平、台称、2分硬币、2袋分别重500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

小学四年级列竖式计算大全

第一组A、列竖式计算: (1)350÷60 (2)780÷26 (3)66×23 (4)895÷35 (5)378÷42 B、混合运算: (1)480-180+60 (2)480-(180+60)(3)360÷40×9 (4)360÷(40×9)(5)90-40×2 第二组A、列竖式计算: (1)614÷80 (2)786÷23 (3)150×26 (4)335÷44 (5)580÷48 B、混合运算: (1)275-175+25 (2)338-(138+68)(3)120-20×5 (4)450÷(45×2)(5)(175-25)÷25 第三组A、列竖式计算: (1)980÷36 (2)670÷54 (3)120×50 (4)650÷15 (5)207÷19

B、混合运算: (1)774÷(27+16)(2)338-(138+68)(3)420÷70×6 (4)60÷(25+35)(5)160-(95-15) 第四组A、列竖式计算: (1)480÷32 (2)735÷35 (3)25×16 (4)774÷43 (5)500÷28 B、混合运算: (1)275-75×3 (2)960÷64-4 (3)615-15×12 (4)32×25-15 (5)350÷50+20 第五组A、列竖式计算: (1)786÷85 (2)620÷81 (3)33×22 (4)269÷24 (5)880÷44 B、混合运算: (1)100÷(50÷2)(2)468-100+68 (3)120+20×5

(4)950÷95×10 (5)88÷(72-50) 第六组A、列竖式计算: (1)235÷33 (2)202÷53 (3)330÷47 (4)509÷26 (5)602÷15 B、混合运算: (1)186-(86+25)(2)328÷(8+33)(3)15×16÷8×2 (4)40×(30+25)(5)63+33×12 第七组A、列竖式计算: (1)350÷60 (2)324÷81 (3)936÷36 (4)560÷24 (5)200÷25B 混合运算: (1)186-86+95 (2)708+82-167 (3)55×8÷20 (4)460-46÷23 (5)264÷(72-58)

小学数学四年级道脱式计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脱式计算 杨群 沾化县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 2014年1月 (947 —599)+ 7X64 723 —(521 + 504) -25 384-12 + 3X31 28X(5+96 -32) 848 —640^16X12 X (12+24+80) X50 36X(15 —276-23) (39 —21) X396 -)) [37 — (7+6) ] 30 81 - (72-54 ) X9] 960( 1500 —32X45) 32X(25+125) 178X99+178 (140-70 ) X54 63+84 X2-42 490-7+24X5 45+240-12 (46-20) X30-90 25X27X4 2400-80 —14X2 108 —( 83 + 36020) (420 + 48)( 375 —345) 290 —(34X3+99 ) 75X4X2 5 16X76 — 76X6 720-36-2 99X53+5 3 450 —2X (16 + 9) 245—(45+39) 2800 -100 + 789 (93 + 25X21) >9 507+13&3 + 498 16 >(17-8)科 57X12 —560^35 [192 —( 54 + 38)] 123X18 —123X3+85X123 25X (24+16 ) 15X7+85X7 (40 —4) X 142 —54-9+14 125X (8X4) X5 41 X25-25 420 - (205 —198) X4

460- (29 —18 完) (960 —400) £0 (140-70) X 54 63+84 X 2 -42 490 - 7+24 X 5 26 X 6-110 15 X 7+85 X 7 (46-20 ) X 30-90

四年级数学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列式计算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列式计算专项练习 (1)被除数是351,除数是21,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2)60减去350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 (3)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的多少倍 (4)一个数的32倍是960,这个数是多少 (5)被除数是936,除数是87,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6)324里面有多少个81 (7)从360里面连续减去24,减多少次得0 (8)380除以90,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9)845是65的多少倍 (10)42个109的和是多少 (11)最大的两位数除最大的三位数,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12)比151的30倍多9的数是多少 (13)从400里连续减去多少个25的差是0 (14)32与13的和去除405,商是多少 (15)被除数是612,商是6,余数是72,除数是多少(16)260的45倍是多少 (17)一个数的23倍是1587,这个数是多少(18)一个数的38倍是1560,这个数大约是多少 (19)48除一个数得16,这个数是多少 (20)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576,其中一个因数是18,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1)240除以16与14的和,结果是多少 (22)750除以15的商,再加上135,和是多少 (23)32个89的和是多少 (24)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多少 (25)多少个80相加的和是960 (26)986里面有几个29 (27)415与385的差乘168,积是多少 (28)一个数除以49,商是13,余数是26,这个数是多少 (29)一个数比74的13倍还多9,这个数是多少 (30)325减去24与13的积,差是多少 (31)16与45的积比352多多少 (32)把372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 (33)735除以一个数,商是16,余数是15,这个数是多少 (34)28除342,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35)一个因数是298,另一个因数是31,积大约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 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 32、1520-(1070+28×2) 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100+789

最新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认识分数”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PPT出示) 1.听算

3×4 = 5×6= 3×9 = 4×20= 6×40= 3×90= 80×5= 800×6= 40×8= 2.游戏:用击掌表示出计算的结果(PPT 出示) (1)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2)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3)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像(3)这种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结果的可用分数来表示。 师板书:分数 二.新课 1. 师板书给出 ,这就是一个分数。对着 你有什么问题要说? (1) 表示什么意思? (2) 的读法? (3) 的写法? 2.师讲解(PPT 出示)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2)折一折(PPT 出示)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用画斜线的方法涂上 颜色。 (3)读一读。读作:二分之一。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4)怎么写 呢? 请孩子们认真观察,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把它叫做分数线;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分数线下面,把它叫做分母,21212121212121211

四年级列式计算大全

小学四年级列式计算(170道)1、35与23的和除以2与4的积,商多少 2、从3000中连续减去25个112,还剩多少? 3、一个数的12倍是1224,求这个数。 4、56与23的差除以4与4的积,商多少 5、从3000中连续减去25个69,还剩多少? 6、一个数的12倍是636,求这个数。 7、从978里减去126的5倍,差是多少? 8、 1560除以一个数商是26,求这个数? 9、已知甲数是乙数的1.4倍,两数相差 9.8,求乙数.(用方程解) 10、甲数是33.5,乙数与丙数的平均数是3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1、比x的5倍多7.2的数是9.8,求x.(列方程解) 12、一个数比37.8多2.95,这个数的4倍是多少? 13、 37与23的和,乘3.6与2.8的差,积是多少? 14、一个数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 和是8.6, 这个数是多少? 15、从223 的倒数114 除13 的商,差是多少? 16、12 与13 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17、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311 ,积是多少? 18、8个25相加的和去除5.3的4倍,结果是多少? 19、一个数的3倍比45的35 多3,求这个数?

20、某数的14 加上2.5与它的13 相等,求某数。 21、比637 米长17米是多少米? 22、2337除以21加上36的和,商是多少? 23、12除420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24、5400与2840的差被16除,商是多少? 25、28加上172乘88的积,再减去78,结果是多少? 26、24除557与125的差,商是多少? 27、75加上625除以25的商,所得的和再扩大18倍,结果是多少? 28、4536被63减去36的差除,商是多少? 29、2496除以32的商减去54,差是多少? 30、420除以30的商乘12,结果是多少?31、501乘32的积减去5600,结果是多少? 32、45乘24的积比800的一半多多少? 33、8240除以40的商比1000的2倍少多少? 34、7000减去150与34的积,所得的差除以20,结果是多少? 35、甲数是360,乙数比甲数的3倍多60,乙数是多少? 36、84与73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7、用68减去36的差乘9除108的商,积是多少? 38、232减去100除1400的商,差是多少? 39、1389与1337的和被47与58的积除,商是多少? 40、3037减去38与76除以19的积,差是多少?

【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1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82×403126×89 203×32 1700÷40 336÷21138×49437×28437×28 735÷25 1080÷36 28×312 47×210 858÷39 918×27 888÷37 640÷32 432÷46 966÷23 7311÷79 850÷28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437×28 159÷94 203×47 725÷74 568×9 370÷40 54×312 47×210 294÷29 689÷34 618÷88 1372÷45 338×26 717×26 328÷42 395÷56 234×46 613×48 320×25 440÷70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21÷48 598÷12 450÷251004÷24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289÷44 3200÷70 32×246 672÷42 771÷38 840÷56 13×450 670×90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231÷43 241÷23 341÷26 215×36 152÷14 25×291 117÷25 3842÷34 367÷24 463÷49 195×32 245×31 1117÷36 910÷65 16×270 136×15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7×28 457÷19 332×24 465÷49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1543÷42 960÷32 872÷19 786÷86 125×8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384÷49 828×36 126×89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

6×10-(21+29) 25×(22+26×3) 80÷(32+8)×300 3000-[(32+8)×30] 30×[169-(60+9)] 320-(120+25×4) 36÷[(3+6)×2] 180÷(36÷12)+6 450÷15+10×3 (40+180÷30)×2 (240+180)÷(30×2) 800-800÷80×30 800-(70×6+180) 65×(40+20×3) 36+360÷12 5×121+79×5 45×6+35×6 67×5-37×5 39×8-6×39 326×78-326×68 120×90-110×90 5×27+63×5 65×5+35×5 206×3-128÷4

64×9-14×9 23×134-34×23 68×48+68×52 79×32+79×68 67×101-67 256×7-56×7 (75+25÷5)-40 2800÷25×4+80 (380-80×4)÷60 65×50+35×50 2×70+38×70 4×(25×65+25×28) 125×47-47×25 340×(120-40÷8) 45×(720-1957÷19) 86+[4500+(2088÷36)÷2] 120-36×4÷18+35 (58+37)÷(64-9×5).(80÷20+80)÷4 360÷[(12+6)×5] 10+(135-72)÷7 288÷[(26-14)×8] 500×6-(50×2-80) (105×12-635)÷25 864÷[(27-23)×12] (45+38-16)×24 500-(240+38×6)

2018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18年8月

一、克、千克、吨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 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秤、1 角硬币、白砂糖、鸡蛋等物品。 学生准备:1袋500g的盐、梨、1 角硬币、大米、黄豆、苹果、萝卜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称重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 (用秤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 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用图片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2.认识克 (1)称一称。 教师: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想用秤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砂糖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糖,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g、2g、3g、4g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g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 角硬币,介绍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有多重。 教师:把小组的所有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对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