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1会考知识总结

第一章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结构通式:

举例:1、(200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5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肽键个数= 氨基酸个数n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水的个数╳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举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淀粉酶B.性激素c.胰岛素D.胰蛋白酶

2、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

A、48

B、49

C、50

D、51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在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4、(A)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①脂肪②磷脂③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①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砖红色(沉淀)。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不能检测淀粉。

②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

③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物的是:

A、纤维素

B、淀粉

C、葡萄糖

D、脂肪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C: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核心元素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H、O、N。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其次蛋白质。

?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6、水

①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无机盐

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无机盐的作用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第二章

2-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①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细胞骨架

总结:1、

2、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植物还有细胞壁)

3、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6、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细胞器:中心体(即跟有丝分裂有关)

8、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

9、含有DNA 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10.与能量转换有关:线粒体、叶绿体

举例: 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是:

A .叶绿体和中心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和内质网

2、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B.中心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

3、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

A.染色体D.叶绿体c.高尔基体D.线粒体

2-4、(A)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

B、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壁、DNA

最主要的区别:有无核膜,细胞器不同,细胞壁都有,但成分不同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无细胞结构(常见有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

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膜B.有无细胞壁C.有无核物质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下列哪些是真核生物

A.蓝藻B.噬菌体C.酵母菌D.草屣虫

第三章

3-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运用细胞膜选择透性—功能特性)

①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不水,CO2,甘油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不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需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内吞和内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自由扩散的物质为水的时候,又称渗透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失水。动物细胞收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吸水,动物红细胞胀破。植物膨胀或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3-1(A)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16、(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

温度、PH值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空间结构变,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没变。

17、(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元素组成:ATP 由C 、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DP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18、(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ADP+Pi+能量酶ATP (储存能量)

ATP 酶ADP+Pi+能量(释放能量)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 ADP + Pi +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能量的释放,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能量的转移,右边的能量,动物中来自细胞呼吸。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例:在一定条件下,ATP分子中最易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化学健是:A

A.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健B.靠近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c.最后两个高能磷酸键D.A与P之间的那个化学健

3-3、(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6 CO2 + 12 H2O——→ C6H12O6 + 6 O2 + 6 H2O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 + 1/2 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3、碳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 2C3

②C3的还原:2C3 (C H2O)+ C5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 (没有光,碳反应也会受到影响)

4、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色素提取实验:丙酮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5、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类胡萝卜素1/4 色素分布图:

21、(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0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即使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增加,呼吸减慢。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3-4、(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

4-3、(A)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2)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3)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5)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6)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B)细胞凋亡的含义: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自然现象,正常的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1会考知识总结 第一章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结构通式: 举例:1、(200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5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肽键个数= 氨基酸个数n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水的个数╳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举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淀粉酶B.性激素c.胰岛素D.胰蛋白酶 2、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 A、48 B、49 C、50 D、51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在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一知识点 一、走进细胞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①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 糖类的分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②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③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C、H、O、N。 ④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P。 3.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之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 a.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b.现象:橘黄色或红色。 c.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在QS2019世界排名453位。它的医学院目前在美国排名第31位。想读美国医学的学生可以考虑这所学校。下面是它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一起来了解。 1.专业概况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 (Master'sinCellularandMolecularBiomedicalScience)原先也叫分子医学专业。它利用各种先进资源,着重考察医学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全日制学习需要二年。可在职学习。在职可在五年内完成。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生理学、肿瘤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生物医学研究的传统学科结合,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培训项目。 这个专业专门培养后基因组时代的科学家,学生可掌握相关知识和研究技能,运用先进的生物医学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生物医学科学领域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生物技术企业、制药公司等单位就业。 2.专业方向 这个专业提供两个学习路径:论文(thesis)和非论文(non-thesis)。可从研究和转化研究两个方向选择。 研究

这个方向的目标是提供实验室经理和技术人员所学的研究生培训,协助学生进入博士专业。毕业生一般可进入工业界,也可以进入医 学院、牙科学院或其他专业攻读博士。 转化研究 这个方向旨在为学生提供转化研究培训。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就业,成为高级转化研究员。可供深入学习的领域 包括干细胞研究、转化肿瘤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 这个方向特别适合走传统道路的研究生、在职员工以及想在转化研究领域获得提升的专业学位(医学博士、药学博士)持有者。 3.学位要求 对于选择研究方向(ResearchTrack)的学生,必须至少修满30个学分,平均绩点不低于3.0。 非论文选项 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科学机制(核心课、八个学分)、研究伦理学(一个学分)、轮流实验(最多六个学分)、生物统计学基础(二个学分)。 除了这些必修课,还需要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选修课。 论文选项 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科学机制(核心课、八个学分)、研究伦理学(一个学分)、轮流实验(最多六个学分)、生物统计学基础(二个学分)、硕士论文研究(6-18个学分)。 此外,还需要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选修。同论文顾问与理学硕士教务主任协商,选 择合适的课程。 ——END——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 __________ 组织、细胞。 3. 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 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 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将细胞分为原 T ■>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 和施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 但是含量不同。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生物 体内含量的不同, 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其中大量元素有 C 、H 、O 、N 、P 、S 、 K 、Ca 、Mg ;微量元素有 Fe 、 Mn 、Zn 、Cu 、 B 、 Mo 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 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 N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 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 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 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 水 < 无机化合物仗 无机盐 糖类 _____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等; < 一脂质 ____ :卵磷脂、性激素、胆固醇等; 1 蛋白质:胰岛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 有机化合物 —核酸 ____ : -DNA —、RNA —。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 -90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7 %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O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C 、占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 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五、细胞学说的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的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论:施旺、施莱登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 1、19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基本元素:C、H、O、N(90%) (20种)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 物质基础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细胞鲜重的7%~10%,占干重的50%)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内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内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内体和分泌泡等。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内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1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1) 1.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病毒(无细胞结构),也只有依赖寄主细胞生活。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若为DNA→DNA病毒;若为RNA→RNA病毒)注:病毒只含一种核酸,要么只含DNA,要么只含RNA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动物为例) 注:单细胞生物细胞层次即为个体层次,无组织和器官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或(有无核膜 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用,是自养生物。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菌前带“杆、螺旋、球、弧”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3.使用高倍物镜时应注意哪些: 1)对光:调反光镜和光圈,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2)只有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才能转至高倍镜,要把物像移动中间,物象在哪 里就要移向哪个方向,例:物象在右上方,要移到中间,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3)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4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Zn、Cu、B、Mo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C、O、N、H ,鲜重中含 最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O 、C、H、N ⑥元素缺乏与疾病: 缺Mg: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缺Fe:患缺铁性贫血; 缺Ca:幼儿缺钙患佝偻病,中年人缺钙患软骨病,老年人缺钙患骨质疏松症;血液中缺钙发生抽搐现象。 缺I: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B:花而不实 5、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南开大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2012-2019真题-70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一、名解 1. Continuous cell line 连续细胞系 2. Plant protoplast 植物原生质体 3.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4.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5. Intron 内含子 6. Apoptosis 细胞凋亡 7. Meiosis 减数分裂 8. 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 9.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0.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11.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12.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13. Oncogene 癌基因 14. Mitochondria 线粒体 15.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 16. Epitope 表位;抗原决定部位;抗原决定基 17. Metastasis 转移灶 18. Pseudogene 假基因;假性基因 19. Transposon 转座子 20.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 二、简答 1.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过程。 2.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3.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 4.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和作用机制 5.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6.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7.细胞内微管的功能有哪些? 8.简述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哪些? 9.密码子的偏好性。 1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三、论述 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以及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2.什么是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为什么基因工程中既需要克隆载体也需要表达载体?他们各需要哪些功能元件? 3.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4.结合信号假说,蛋白分选信号介绍糖基化分泌蛋白翻译后转运的过程。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

一、单选题 1.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2.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3.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 B.红细胞 C.胰岛A细胞 D.流感病毒 4.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左图)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右图)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不具备细胞结构,核心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同

B. 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 C.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 D. 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 5.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6.图1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1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②图1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 ③图2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最多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 ④图2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8.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和小泡组成

最新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整理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整 理

《分子与细胞》 元素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化学成分 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 化合物 细胞核 细胞 (生物膜系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工程 减数分裂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基本:C 、H 、O 、N (90%) 大量:C 、H 、O 、N 、P 、S 、(97%)K 、C a 、Mg 元素 微量:F e 、Mo 、Zn 、Cu 、B 、Mo 等 (20种) 最基本:C ,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含量最多)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 、无机物 二、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纤维素(植物结构)、淀粉(植物储能); 糖原(动物储能)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阳光 三、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 、H 、O 构成,有些含有N 、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四、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 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 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 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高考生物复习: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 4

高考生物复习: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 1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请问这句话对吗?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 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才是C 2 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请问这句话对吗? 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可认为是对的;ADP+Pi→ATP 3 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4 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使用。 5 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啊?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6 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7 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8 什么是还原性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9 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生Cu(OH)2悬浊液。 10 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入有道理吗?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和Cu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先加NaOH,后加CuSO4溶液。 11 胞内酶的形成为什么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需要核糖体的,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需要的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12 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唯一孔道。这句话错在哪里?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13 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D )。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本人结合近几年在高三教学中的体会,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集中性典型错误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望对广大高三学生复习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 由于学生对某些概念、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因而遇到用“似曾相识”的内容作为信息命题时,学生极易上当出错。 例1荠菜的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具有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共经过___次有丝分裂。 正确答案:495%的学生回答为“3”。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过程。1个受精卵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和1个顶细胞,由1个顶细胞发育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需经3次有丝分裂,因此从受精卵开始,需经过4次有丝分裂。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没有考虑被子植物种子发育的具体过程,认为这是一般的有丝分裂过程,按照有丝分裂规律得出了3次的错误答案。 例2实验室对禽流感病毒培养时,应选用的培养基为: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鸡胚 D、无氮培养基 正确答案:C90%的学生选择A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为胞内寄生物,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在培养病毒时,培养基中必含其活的宿主细胞。 错误原因:学生对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这部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认为病毒为异养型,可用加入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要真正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审题不清,忽视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做题时,对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不敏感,从而对一些限制条件忽略,对隐含条件挖掘不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例3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25%的选择B,45%的选择C,20%的选择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及在不同部位细胞中的分布。这四种细胞器都能产生水,但是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根细胞内无叶绿体,故正确答案为A。 错误原因:做题时,对题中的两个限制条件“细胞器”“根尖细胞”不注意,只考虑到哪些结构能产生水。 例4通过研究,SARS病毒有3个相关的结构蛋白,均属于糖蛋白。这些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____(细胞器)中合成加工的。 正确答案:核糖体和内质网90%的学生只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糖蛋白合成的过程及场所。糖蛋白合成时,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加上一个糖侧链,才形成了糖蛋白。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只注意到后半句要问的问题“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忽略了前半句的限制条件“这些蛋白质是糖蛋白”,并非是单单有氨基酸组成的,导致学生多数只填“核糖体”一种。 建议: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有无限制条件及隐含条件,对题中的关键字、关键句要特别注意,重点标记,提醒自己,切忌急于求成,忙于落笔。再如: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一定要注意“根本”二字,切不可答成“蛋白质的多样性”,而是“DNA的多样性”。 三、思维定势,误入陷阱 学生在做题时,易受到课本知识的制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遇到新问题,想当然的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题等“似曾相识”的答案,不加以具体分析,误入命题者巧设的“陷阱”中。 例5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生物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错。有氧呼吸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故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细胞(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错。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异养型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以上三种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对。胰岛素、抗体是蛋白质,淋巴因子是多肽类物质,它们都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只要有肽键(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与否无关)就可以和 Cu2+发生络合反应生产紫色产物。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错。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其他氨基和羧基均在 R 基团上。每条肽链的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对。细胞结构生物,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既 有 DNA 又有 RNA,DNA就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者 RNA,含有什么核酸什么核酸就是遗传物质。根据病毒含的遗传物质病毒分为 DNA 病毒和RNA 病毒。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对。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糖类,糖类只含有 C、H、O。另外脂质中的脂肪也只含 C、H、O。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 与 DNA 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对。水是良好的溶剂,很多细胞代谢是在水环境中进行,一些代谢还有水参与,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应等。同时细胞代谢也会产生水,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 DNA 时生成水。 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点填空

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网络构建 重要概念剖析: 1、怎么使用高倍镜?从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该如何操作? 2、什么是原核细胞?什么是真核细胞?分类依据是什么?两者各有哪些生物类群? 3、细胞学说的容是什么?建立者是谁?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何意义? 一、细胞的类型 根据细胞,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如、、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 2、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3、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和。施旺、施莱登提出“”。 细胞学说的意义:论证了生物界的。 4、在此基础上德国的尔肖总结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 (1)放大倍数=× (2)物镜越,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转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网络构建

重要概念剖析: 1、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哪些?根据元素含量,可分为几种?鲜重和干重状态下,元素含量有什么变化? 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又有哪些?如何分类?含量又有什么不同? 3、怎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别用何种试剂?又会产生哪些变化? 4、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氨基酸怎么形成蛋白质?为什么构成的蛋白质种类如此多样?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有什么作用?DNA和RNA有什么异同点?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何种试剂怎么去检测DNA和RNA在细胞的分布? 6、细胞中的糖类主要有哪些?如何分类?在细胞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7、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有哪些?如何分类?在细胞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8、生物体的大分子有哪些?以什么结构为骨架? 9、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水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 10、大多数的无机盐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却很重要?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97%)。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 二、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1、糖类 元素组成:由3种元素组成。 分类 蔗糖→+ ; 麦芽糖→+ ; 乳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间和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糖的鉴定: (1)淀粉遇变,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和)与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