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几种简单方法

评课几种简单方法
评课几种简单方法

听课综合分析法

所谓综合分析法就是听完一节课后,对整节课做出全面、综合、系统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上,针对每一环节做出准确评价。这一评法可以具体明确地阐述教师每一教学环节的得与失。

具体操作流程:整体——部分——整体

听课归纳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是对整节课的优缺点做出总结归纳,找出这节课的优点,缺点,再针对优点给予肯定,缺点指出,并找到解决缺点的方法,指导老师教学,为今后教学服务。

具体操作流程:整体——部分

听课片段分析法

片段分析法是从教学环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评析的部分可以是导入,可以是新授,或者是新授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也可以是练习巩固的设计,总结的评价,做作业的布置,这些都可以作为片段评析的选择。

具体操作流程:分析——综合

听课寻找特点分析法

特点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评课者应善于发现教者在授课中的闪光点,并能捕捉它,总结它。一方面肯定了教者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之处。

具体操作流程:单项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听课以果溯因法

以果溯因是揭示规律法,从结果找到形成的原因,这就需要评课

者在评课时不能单看教学程序,还要去探寻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并找出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规律的东西。

具体操作流程:判定结果——以果溯因——总结规律

如何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要地方,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宰者,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一言堂,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的高校课堂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主动获取新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首先从教学导入上做起,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知道知识的衔接点,明确贯穿的线路,设计导入。导入的方式并不是固定的,要因课型而定,按知识的衔接点而定。常用的导入有复习导入,情景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授中我要注重认真组织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实现了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动画组合......这一切都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让学生在多做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当然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还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实物观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等实践中获取新知。无论什么方法的选用,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在多种方法的学习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练习的设计上,不要在单纯地追求反复的机械式的习题设计,

因为机械式的训练只会增加孩子的枯燥感,会解答的孩子不断地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感;不会解答的孩子,在这个路途里,就像迷途的孩子永远找不到路一样,设计的习题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可以是灵活的竞赛,可以是闯关夺旗等。在习题设置上要注重层次性、基础性和拓展性,保证每位学生在兴趣中学好学保。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教材处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张齐华老师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法运用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张齐华老师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体会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分一分苹果、矿泉水,从而体会到两人一样多在数学上就称为“平均分”,再引出蛋糕的平均分,为下面二分之一的新授做铺垫。 (二)主动探索,感悟新知 (1)直观演示,体会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蛋糕这个直观事物让学生体会平均分、体会二分之一,揭示课题:认识分数,即提出分数的概念。再让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圆“平均分”,体会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接着让学生在其他图形上找到二分之一,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分数的概念。 强调对折就是“平均分”、另一半也是二分之一。马上对新知识加以巩固(试一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说说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先好,画出折痕,并在纸上标出,再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操作后上台展示,在所有的折法展示完后,再让学生考虑:为什么折法不同,得到的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加深分数概念,理解平均分) (3)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评课几种简单方法

听课综合分析法 所谓综合分析法就是听完一节课后,对整节课做出全面、综合、系统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上,针对每一环节做出准确评价。这一评法可以具体明确地阐述教师每一教学环节的得与失。 具体操作流程:整体——部分——整体 听课归纳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是对整节课的优缺点做出总结归纳,找出这节课的优点,缺点,再针对优点给予肯定,缺点指出,并找到解决缺点的方法,指导老师教学,为今后教学服务。 具体操作流程:整体——部分 听课片段分析法 片段分析法是从教学环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评析的部分可以是导入,可以是新授,或者是新授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也可以是练习巩固的设计,总结的评价,做作业的布置,这些都可以作为片段评析的选择。 具体操作流程:分析——综合 听课寻找特点分析法 特点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评课者应善于发现教者在授课中的闪光点,并能捕捉它,总结它。一方面肯定了教者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之处。 具体操作流程:单项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听课以果溯因法 以果溯因是揭示规律法,从结果找到形成的原因,这就需要评课

者在评课时不能单看教学程序,还要去探寻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并找出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规律的东西。 具体操作流程:判定结果——以果溯因——总结规律 如何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要地方,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宰者,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一言堂,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的高校课堂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主动获取新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首先从教学导入上做起,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知道知识的衔接点,明确贯穿的线路,设计导入。导入的方式并不是固定的,要因课型而定,按知识的衔接点而定。常用的导入有复习导入,情景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授中我要注重认真组织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实现了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动画组合......这一切都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让学生在多做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当然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还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实物观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等实践中获取新知。无论什么方法的选用,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在多种方法的学习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练习的设计上,不要在单纯地追求反复的机械式的习题设计,

排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2.1 排 列 (第二课时) 2010-5-6 第六节 高二(3)教室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熟悉并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已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的概念,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有约束条件排列问题的解答 三、 教学方法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 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 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

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篇一:《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评课稿 主评:王福元 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同时,漆老师还准确地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漆老师对教学素材做了个性化处理。这节课的开始从把8个蛋糕、4个蛋糕、到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最后到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蛋糕的多少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分圆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不仅体现了“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的主题,而且学生个性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表现,张扬思维个性化。郭长有评: 老师要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把分月饼换成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这样的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蛋糕的过程,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既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孙志忠评: 对于本节课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在主动方面: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还可以把更多主动权下放。例如:在后面总结规律的时候,教师大可不必一步步带着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老师适时的点拨即可。分数与除法”重难点强化的次数不够,后进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学生的个性是不是都得到了体现,是不是还有泡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增加一次小组活动讨论,多一次“做”数学的机会:是提出问题:对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在此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权再次下放,即达到了强化重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再次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 篇二:《分数除法》案例设计评课稿 《分数除法》案例设计评课稿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三:《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张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我代表我们团队尝试用经典性评价的形式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将从三性、三动提出张老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 1、知识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同时,张老师还准确地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 2、个性

评课方法

★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高中数学《排列与排列数公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排列与排列数公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2节的第一节课,排列是一类特殊而重要的计数问题,教科书从简化运算的角度提出了排列的学习任务,通过具体实例概括而得出排列的概念,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得出排列数公式,对于排列,有两个想法贯穿始终,一是根据一类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寻找简便的计数方法,就像乘法作为加法的简便运算一样;二是注意应用两个计数原理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理解排列的概念是应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的前提,对具体的排列问题的分析又为排列数公式提供了基础。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分布计数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同时,排列数公式又是推导组合数公式的主要依据。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只是对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的初步认识,在后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教学难点是排列的概念,排列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节课结合教科书的编排,采取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来建构概念的理解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典型事例,从中归纳出共同特征,再进一步概括出本质特征,得出排列的定义,再跟进10个具体事例多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多次强调一个排列的特点,n个不同的元素,取出m个元素,元素的顺序,奠定学生对排列定义的理解基础,为后面组合概念的提出埋下伏笔。同时通过有规律的展示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的一长串排列数,为后面水到渠成得到排列数公式作好铺垫,排列数公式的简单应用体现了排列简化步骤的优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排列的必要。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归纳概括出排列的概念,并能运用排列的判断具体的的计数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能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能简化分步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排列数符号及其公式的产生过程中体现简化的思想。学生学习后能够对排列或非排列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够分析原因,能够简单应用排列数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的得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与计数有关的问题时主动联系排列相关知识的能力,体会排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各种事情现象、本质的分析,得出一般的规律,通过由简到繁的着色问题、由繁到简的数学符号的引入过程体会丰富的数学文化.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两个计数原理已很好的掌握,但凡计数的问题能够往分类或分步的方向进行思考,学生的层次决定了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大量的生活中诸如设置密码、车牌号、排队、参加活动、接力赛...与计数问题有关的经验,对数学中归纳化归、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比较敏感,但抽象概括的能力较弱,排列概念的得到,要独立将颜色、数字、人抽象为元素,对着色的方案抽象出顺序有一定的困难,需在独立思考加协作讨论的基础上再由老师引导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实际生活有机的融合,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丰富多元,避免单调枯燥。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 识评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

篇一:《《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分数,头脑中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的基础上,第一次感受数的概念扩展。分数的含义,表示形式,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应该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表象,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在学习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本节课中应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供学生自主探究,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方式。 本课首先创设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知道二分之一是分数,再让学生用长方形折一折,涂一涂,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体会几分之一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先用同样

大小的圆形纸分别折一折,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再分别涂色比较大小。又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折,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和前面的分数比较大小,通过这样的比较,一方面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操作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操作、观察、讨论、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交流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分数产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古文化源源悠长”的爱国情操教育;在二分之一的故事教学环节中,适时进行“互爱”的思想教育。 设计说明《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

听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生物课听课和评课的步骤和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包括了五个环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不同的环节其侧重点和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但是它们所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即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恰当、教学过程严密、教学效果显著。备课和上课是老师们日常的教学工作,说课听课和评课属于教学研究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生物学科地位的提升,教研活动日益频繁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提高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听课 听课,作为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教学资料,在研究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可以警惕重蹈他人教学失误的覆辙。 一、听课的三个步骤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听课前要了解听课的内容,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有一定的目的,如听某种课型,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是带着某个重点研究的问题,如提问的技巧,教学结构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2、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不仅注意老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教学条件,还要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习惯,表情等。并且要及时记录下上课的进程,内容,步骤和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以及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改进的意见建议,以备课后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听完课后一定要进行思考和整理,理清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思路,把重要的细节补充完整,并且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二、听课的方法 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还是三维的目标体系,目标层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2)新课如何导入,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6)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7)渗透哪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整堂课的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实验;(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 此外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

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评课稿 主评:王福元 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 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 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师这节课给了 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同时,漆老师还准确地 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 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漆老师对教学素材做了个 性化处理。这节课的开始从把8个蛋糕、4个蛋糕、到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最后到3 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蛋糕的多少?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 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分圆片。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不仅体现了“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的主题,而且学生个性 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表现,张扬思维个性化。郭长有评: 老师要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把分月饼换成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这样的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蛋糕的过程,使重、难点得 到了突破。既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孙志忠评: 对于本节课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在主动方面: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还可以把更多主动权下放。例如:在后面总结规律的时候,教师大 可不必一步步带着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老师适时的点拨即可。分数与除法”重 难点强化的次数不够,后进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学生的个性是不 是都得到了体现,是不是还有泡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增加一次小组活动讨论,多一次“做”数 学的机会:是提出问题:对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在此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权再次下放,即达到了强化重难点 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再次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篇二:《分数与除 法》评课稿 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 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 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张老师这节课给 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我代表我们团队尝试用经典性评价的形式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 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将从三性、三动提出张老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 1、知识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同时,张老师还准确地 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 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 2、个性 张老师对教学素材做了个性化处理。这节课的开始从把8个蛋糕、4个蛋糕、到1个蛋 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最后到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蛋糕的多少?引发 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分圆片。学

(完整版)评课常用语50条

评课常用语50条 1.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以平静而实在感。注重方法指导,给学生以方向感。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 2.自查自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点拨,拓展延伸。课堂流程科学规范。 3.老师是“导”不是“演”,常见有的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这种老师其实是在“演”,而不在“导”,这种课学生可能喜欢,也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不理想。 4.老师如何“导”。一堂课老师要导的好,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好,问题难了,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空耗时间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消磨没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即出,缺乏思维空间,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作用。 5.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情带进了课堂,把魅力带进了课堂。 6.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10.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适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1.学科特有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学科味非常浓。 12.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13.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4.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5.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6.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7.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形式化,要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纠正。 18.课堂上注重用学术语言讲解知识,真正做到了“格式死,方法活”。 19.强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0.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21.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2.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3.不过早地给出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机会。 24.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25.本节课注重错误归类,题型归类,方法归类。效果非常好!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教育家弗赖塔尔告诉我们:源于生活,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归于生活,学生们会自觉注意到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数学关系和数字。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有情……三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就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先谈李老师的课。李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在循循善诱中,完成了对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受分数。

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学具,任意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对此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分数,并能准确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这种层次性的练习中,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下面谈张老师的课。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

评课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评课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评课方法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 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 关键。 评课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1、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2)看课堂结构安排 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

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2、评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 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 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3、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李敏老师:活用操作材料,构建各种分数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在情景导入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分鸡翅,分可乐和分比萨的生活情景,课一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生活味。在感知1/2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喜爱的蝴蝶、枫叶等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题作为选做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取舍得当。数概念教学就其本身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素材。分数“1/2”作为第一个让学生认识的分数,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有圆片和各种图案纸。正方形的纸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数不仅可以折法不同,还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可以说将其使用发挥到了及至。 韩志华老师: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互动学习优势。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

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其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图形的1/2,重点展示1/2的不同分法。其二: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纸表面的1/4,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正确的表述。其三:折出四分之几的分数,从而归纳出怎样的数是分数。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联系,层层推进,其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课改思想。教师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交往充分,思维灵动,师生情感融洽,展现了小班教学的民主和和谐。 邱瑞改老师:多向互动、精彩生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钟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老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已知”,架设探究“未知”的桥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学猜想,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去探究,去发现,使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闯关练习4中老师将图中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这节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 教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不同的策略来验证此猜想是正确的。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最后再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的基础上加以巩固。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大胆重组教材。

课始让学生先来编几道分数除法的算式,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分类,这样既对已学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并为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做好了铺垫,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2、渗透学习策略,有效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出现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猜想直接尝试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挑战。然后再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正因为教师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才有这样的设计,才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交流。最终证明了同学猜想是正确的,让大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信心无疑会得到增强,并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观察比较——提出猜测

——探索验证——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学习策略。 3、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不管是在导入部分学生编题得到的除法算式,在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验证中,在后面的每一个练习中,甚至是在课堂小结中,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前后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4、练习设计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例如:先计算再比一比的题目安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运用这一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宏观视野,在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时,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这是一种更高的系统化。 建议: 、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

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

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 一、听课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二)要了解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教材、学校、教师、学生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听课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传统,教学特色、教学基础、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因此,听课者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一些了解,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性。熟悉教材,可以在听课前突击看看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听课初和听课过程中用最简短的时间看一看相关的内容,否则,你就不一定能听出教师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介入课堂,会使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地失真,绝大多数被听课对听课者有戒备心理,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听课,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因此听课者因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适当给教师讲一下为什么听他们的课的有关情况,或了解和关心一些学校的教学情况,尽可能迅速取得被听课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 进入课堂后,最好坐在教室最不起眼的位置,如教室的最后。听课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

要漫不经心,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四)要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教育哲学等。 当前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要做到如下改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 (五)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 1、听什么 (1)教师的授课是否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方法和要求。 (2)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清楚。 (4)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5)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